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秦大树、吴闻达、李鑫||早期定窑研究

2021-9-8 11:03| 发布者: 蓝海| 查看: 5393| 评论: 0

摘要: 本期推送的是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景德镇市东方古陶瓷研究会会长秦大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吴闻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鑫执笔的《早期定窑研究》。


本期推送的是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景德镇市东方古陶瓷研究会会长秦大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吴闻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鑫执笔的《早期定窑研究》。

本研究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可移动文物价值认知及关键技术研究(无机质类)”分项目“无机质文物的技术发展及其与文明关系研究”的成果之一,亦是北京大学学科建设项目“定窑遗址发掘报告编纂与研究”的成果之一。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ingyao Kiln

早期定窑研究


秦大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吴闻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李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早期定窑指的是北宋之前的定窑生产状况。文章以北镇定窑遗址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墓葬等遗迹出土的资料及文献记载,认定定窑创烧于中唐后期,并在中晚唐时期得到初步发展;经历唐末五代前期的快速发展,在五代后期迎来了窑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一] 相关研究回顾


学术界一般将北宋之前与北宋以后的定窑生产状况相区分,如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即将唐、五代定窑称为“曲阳窑”,以与北宋以后的遗存相区别[1]。原因是古代的谈瓷著述,特别是明代后期清赏类著述,都把定窑列为宋代名窑。穆青最早提出“早期定瓷”的概念,认为定窑在北宋形成独特艺术风格之前的唐、五代产品应属“早期定瓷”范畴[2]。虽然其观点受到古代谈瓷著述的影响,但他注意到了宋代定窑的成就育成于唐、五代当地制瓷业的技术发展,并指出其与宋代定窑是一脉相承的。本文以“早期定窑”指称北宋之前的定窑生产阶段


关于定窑创烧的时间,文献中无明确记载,古代谈瓷文献无一例外将定窑记为宋窑。20世纪20年代叶麟趾发现定窑遗址后[3],陈万里于1951年对窑址进行了调查,确认了定窑所在地,并主要依据光绪《曲阳县志》所载立于后周显得四年(957年)王子山院舍利塔碑碑阴所刻供养人姓名中“□□使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殿中侍御史充龙泉镇使钤辖瓷窑商税务使冯翱”的题名,认为五代后周时曲阳龙泉镇已有瓷窑,且规模相当大,所以瓷窑商税务使才会在龙泉镇监收窑业税,由此证明定窑在五代时已在烧造瓷器[4]。其后关于定窑创烧的时间和早期定窑生产面貌的问题就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关于定窑创烧的时间,依据观点产生的时间先后,大体可归纳为晚唐说[5]初唐说[6]中唐说[7]隋代说[8]


纵观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不同时期资料积累程度和不同学者认知系统的差异,关于定窑创烧问题,所得结论各不相同,至今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即在于窑址发掘资料及在此基础上开展分期研究的欠缺,导致相关问题的讨论缺乏年代学标尺。20世纪60年代发掘地层及出土遗物介绍的简略[9]和80年代大规模发掘资料刊布的滞后[10],致使定窑的创烧时间及早期发展阶段的产品面貌和装烧工艺等仍不明晰。

在此背景下, 2009~2011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等单位对定窑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在涧磁岭北镇涧磁西燕川4个地点布方发掘,在北镇、涧磁岭(A、B、C区)的9个探方中发现了唐、五代时期的地层堆积及窑炉、灰坑等遗迹,出土了丰富的瓷器、窑具等遗物,为早期定窑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11]。地面调查和考古发掘成果表明,北镇区有较多早期遗物,是定窑初创阶段生产的中心区域。通过地层堆积情况以及出土遗物的品种、器类、造型、胎釉、装饰、装烧工艺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和时代变化,我们将北镇区遗存分为三期五段[12],其中第一期的中晚唐时期第二期唐末五代时期的前、后两段代表了定窑的早期生产面貌。本文即以北镇区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涧磁岭地区的唐、五代窑业遗存,对早期定窑的产品面貌进行总结,并对相关问题加以讨论。


[二] 中晚唐时期:

定窑的创烧和初步发展


根据我们分期研究的结果并参照文献资料可知,定窑第一期的时代为中晚唐时期,时间自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至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为定窑的创烧时期。此期时间跨度较大,但由于出土资料较少,无法做进一步划分,北镇区出土遗物中可资对比资料主要集中在9世纪中叶前后。因此,这一时期较早阶段的产品面貌尚不明,北镇区可能并无此段的遗存(容后述),后段遗存在北镇区有发现。


如前所述,关于定窑创烧年代,学术界还存在较大争议。由于相关文献资料记载与现阶段考古资料不能很好对应,我们对早期定窑的讨论主要依赖已有的考古资料。8世纪后期至9世纪中后期正是邢窑繁荣发展并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从现有考古资料所见早期定窑的产品面貌来看,定窑创烧及早期发展与对邢窑的模仿有关[13]。科技分析结果也表明了这一时期定窑细白瓷对邢窑精细白瓷产品工艺的模仿[14]。这一时期定窑与邢窑产品面貌的高度相似性,极有可能是因为定窑的创烧就是从模仿邢窑精细白瓷开始的,并希望作为当时已在国内外广泛流通并用于贡御的邢窑产品的补充。对邢窑的研究表明,邢窑最兴盛的时期是中唐时期[15],而这个时期的定窑也开始烧制瓷器。窑址发掘资料也表明,这一时期定窑的许多产品虽与邢窑在造型、胎釉特征上颇为相似,但定窑在匣钵底部垫一层石英砂以防止器物粘连导致定窑的细白瓷产品底部均大量粘砂,实际上造成了定窑与邢窑产品的一个较为显著的不同[16]

这一时期定窑窑场主要位于北镇区恒河沿岸的台地上,分布范围较小。窑场规模不大,产量较小,产品不甚丰富。主要产品细白瓷化妆白瓷青黄釉瓷低温釉陶其半成品素烧器等定窑初创阶段以白瓷为主要产品,此期白瓷占产品总量的65.8%,其中细白瓷产品占58.8%,超过产品总量的一半。白瓷产品中还有粗化妆白瓷,占产品总量的7%。此外,这一时期数量较多的产品还有早期定窑较具代表性的青黄釉瓷占产品总量的30.5%(图一)。可见,定窑从创烧伊始就奠定了以细白瓷产品为主的生产特征,而且产品质量很高这表明定窑的创烧起点很高,缺少一般窑场初创时期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从较低水平向高水平演变的发展过程。

图一 定窑第一期釉色品种百分比统计图


细白瓷器类主要有等,其中碗占89.8%,其他器类出土数量均很少(图二)此期细白瓷产品已有很高的烧造水平,器形规整,胎色白,胎质细密坚致,表现出在选料、备料上的精工。

图二 定窑第一期细白瓷器类百分比统计图


釉色白中微泛青者为多,釉层均匀、光亮。有极少量细白瓷器施两层釉,釉呈乳浊状,釉色白中泛青,釉面更加温润。釉层厚的器物或器物上积釉处多有大量细碎开片,施釉至下腹,足部无釉。代表性器物敞口斜曲腹大碗图三-1)唇口玉璧足碗(图三-2)盏托(图三-3)侈口圆肩执壶(图三-4)等。

三-1 细白瓷敞口碗(BZT5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