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船上生活,使船民们产生了不少讲究。 船民喜欢在船尾上放个小盆,种些万年青或葱之类的植物,象征兴旺昌盛;往往还挂只鸭笼,养一二只鸭。渔民养鸭有实用价值,可以把一些卖不掉的小鱼、小虾喂给鸭子吃,还可吃鸭蛋。也有一种说法,这象征渔民后代有“尾”,香火不断。 船民的青年男女长大后,多数寻船民成亲。婚嫁那天,两亲家的船停在河的两岸,新娘戴凤冠、披红袄坐小船道对岸男家的船上。在男家船舱里,新人交拜天地和船头菩萨后,大家喝酒贺喜热闹一番。第二天,两船各自驶往他方,新娘就成了男家船上的劳动成员了。 船家生小孩后,即用凉水洗身,至三朝又洗一次,新生孩子初次去外婆家,要给小孩舔一舔划桨上的水,表示小孩从此不怕水,懂水性了。 船民新打的船下水,要举行隆重的敬神仪式,并挑选黄道吉日举行。敬神时在舱门上贴上大红喜字,并挂上红绸飘带,在船艄上也束红绸飘带。然后用三牲、香烛祭祀,祭祀时还要鸣放鞭炮。 船民有种种禁忌:吃鱼不准翻身,认为翻身会带来翻船;不许将筷架在碗上;盛饭时不许说“盛”字,要说添饭,据说“盛”与“沉”谐音,不吉利;不许打翻饭碗,打翻饭碗也寓意翻船。船民在靠岸停放船只时,也有着许多讲究。停船不能停到两条船的中间去,认为停进去会被人家挤掉生意。船只停泊在一起时,不能把脚搁到别人家的船上去,认为搁上去会带来晦气。船民长期生活在水上,掉入水中是难免的事。若是一旦不慎掉入水中,爬上船后,换下来的湿衣服不能直接拿来洗,要先晒干后才能洗,他们认为如果直接拿来洗了,那么下次还是要掉到水里去的。 渔民修补渔网一般在网上孩子睡着后,不能让小孩子碰网,否则认为会抓不到鱼。船头门槛女人不可以坐,女人也不可以跨过拴住船的缆绳,女人也不能随便到前舱,不可以随便上岸等等。 20世纪60年代起,余杭运河沿岸普遍建立起渔民新村,渔民从此告别世世代代相依为命的船屋,搬进岸上的新居。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的一些习俗惯制自然也有所改变。随着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出现,运河的水运功能明显下降。运河航道许多区域禁止捕鱼,历来是野生的水产资源也可以养殖了。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影响到船民习俗的改变。如今,“杭州运河船民习俗”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这个渐行渐远的正在慢慢消失的运河船民习俗,对于我们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推进运河文化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