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了千年的京杭大运河,不仅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华夏历史,孕育了韵味独特的运河文化,同时也繁荣了沿岸的经济,养育了一大批以河为生的船民。 杭州段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它的形成同样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在大运河申遗的132个遗产点中,杭州段就占据了7个。 余杭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大运河东线流入桐乡大麻,中线流入德清新市,西线流入大清城关。整条大运河自东向西贯穿全区,流经运河、塘栖、仁和、崇贤、良渚、仓前、余杭等镇。一千四百余年,运河船民以运输捕鱼为生,长年累月漂泊在水上,生活在船上,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风俗。 旧时船民社会低下,孤独而缺少自由的水上生产、生活,令船民产生“恐水”、“恐人”的观念,信仰更虔诚,并且讲究占卜,禁忌很多。最突出的就是供奉叫船头菩萨,即“船老大”。船民把船头菩萨又当财神菩萨,大家说他是个在岸上失去香火,庙宇坍塌了,只得蹲在河港边的野神。 船民认为如求得“船老大”进船里来,那这只船的生意就好,船也安全,因此他们把“船老大”的灵座奉在船中舱左手面,平常都只有一个盒子,设只香炉。 船民祭祀活动与岸上居民差不多,一般也是按四时八节及婚丧日子为多。除此之外在新船落水时要祭水神“金龙四大王”(据说是宋时杭州安溪人),正月里如果开船要先祭神,还愿的日子也要举行祭祀仪式。 很多船民开始时是代别人摇橹,后来才单独租船,时日一长,慢慢就在船上成家。出去捕鱼大多也是夫妻两人,一人船头、一人船尾,相对而坐,反坐船头的人划船保证速度,坐船尾的人掌方向。 船民渔工捕鱼主要用油丝网、打网、拖网、牵网和鸬鹚等等,捕鱼船一般都是橄榄型的小船,渔船捕鱼按其分类来说,又有正行当、小行当之分。正行当指的是那些从事捕鱼的各式渔船,这些活技术含量高,需要一定的力气和技巧;小行当主要是指那些扒螺丝、抓小虾的渔船。 船头是捕鱼的工作场地。船头处有一个特殊的鱼舱,外面活水与舱内相通,捕到的鱼养在舱中。捕鱼归来鱼舱不可随便给外人看,也不随便看别家船上的鱼舱。每年五月,鱼群产卵,渔民总要休渔,并利用这段时间修理渔船。 船民在摇橹、拉纤劳累时常高唱“船歌”(山歌和夹板书)以解乏、解闷,发泄情绪,也使得船头、船尾两人配合更默契。唱船歌成为船民的主要娱乐方式,这些唱词通顺生动,音调节奏流畅。船民以船为家,在船上生儿育女。船舱有篷,用以遮风挡雨,船民在船舱睡觉,在船尾烧饭。船民的生活是很艰辛的,由于船舱篷较低,不能直立行走,以盘坐为主,大多船民两腿不直,不同于常人。 船民捕鱼赚钱不多,他们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划桨干,钞票完。”船上吃饭一般吃早晚两顿,俗谓“扁担顿”,菜只吃卖剩的鱼。每天卖完鱼后,回到船上煮一顿饭吃,是一天中最大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