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华人 首页 专栏 陈宝泉 查看内容

但愿学生上劳动课不再是新闻

2013-1-23 14:06| 发布者: 无墨| 查看: 11607| 评论: 0|原作者: 陈宝泉

摘要: 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前提是改革用人用工标准唯学历的偏向,全社会重新树立尊重劳动、尊敬劳动者之风,推进社会公平公正,同时按照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标准着力推进素质教育。我相信除去枷锁后,体育、艺 ...

但愿学生上劳动课不再是新闻


      据报道,江西萍乡市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建有5亩菜地、花园,划片分给学生种植。地里的花花草草大都是学生从家里带来,蔬菜也由学生自己栽培、管护。部分收获送到食堂,其余售出所得用于公益。学生们对种地都十分上心,上劳动课兴高采烈,懂得从劳动中学习。对这则消息,舆论都持肯定态度。

  笔者认为,其实,劳动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门设有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劳动技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把劳动教育纳入校本课程的学校也不乏见。但是,正因为对劳动教育落实不够,舆论才把本该成为常态的教育活动当作新闻。今后,这种活动应该在农村中小学尽快普及,让类似“新闻”不再成为新闻。

  发达国家都重视劳动教育,欧洲很多人家都有一个劳作间,孩子从小学习熨烫、缝纫、修理等技能。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多年,许多学校曾为此作出尝试。十几年前,笔者客串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策划时,就曾带队采访上海一所小学。学校模拟成人社会办小饭厅、小超市、小银行,一应“生意”都由学生在教师辅导下自行打理。学校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教育、训练、模仿,让孩子们长大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些理念、做法深得家长赞许,只可惜未能形成大气候。

  这说明教育行业、教师队伍中很多人懂得教育,有责任心,为突破应试教育壁垒作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另有一些人也知道,只要学校间还存有差距,那么保持领先就会有人来求,就有源源不断的额外资源涌进来。而这种潜意识又与社会上对教育的功利诉求相契合:在教育水平差异的背景下,让孩子在教育上占先,一路考高分上名校,就会争得机会与资源,富贵相传。这种意识成为主流,地方政府必定得倾其资源打造名校,保持高升学率,否则就是不称职。前不久有教育学者发表博文批评某中学,明明久居名校之列,仍要在初中引入奥数训练,力求招揽全市“尖子”生源,打造高考升学最高“北清”率,引得全市知名中小学竞相效仿,掀起生源大战,导致应试教育高烧不退,违规课余培训机构甚嚣尘上。在这种氛围里,谁还考虑全面发展,课业负担如何能减下来?

  家长们对这类问题的认识、态度很纠结。据笔者所知,家长们并非不心疼孩子起早贪黑的辛苦,并非不担心下一代能力低、体质差等偏向,对于学校开展劳动训练、创新探索都持积极态度。但是,硬杠杠是考分排名不能降下来,兴趣活动最好能拿个与升学挂钩的“证书”。一句话,就是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用脚投票”。在这种环境里,学校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都不能碰考分排名这条“高压线”。这让校长、教师进退失据、左右掣肘。一些生源、教学优势领先且稳固的学校还敢作一些创新探索、一些回归教育本原的努力,而那些正在“爬坡”的学校、排名靠后的学校,是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的。

  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前提是改革用人用工标准唯学历的偏向,全社会重新树立尊重劳动、尊敬劳动者之风,推进社会公平公正,同时按照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标准着力推进素质教育。我相信除去枷锁后,体育、艺术教育、劳动训练、创新潜质培养都会发生链锁改变,更相信我们的学校、校长、教师,是有悟性、有水平、有创造力的。(陈宝泉)

    《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23日第3版

最新评论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