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华人 首页 专栏 陈宝泉 查看内容

中教评论:学者兼职要用章程来规范

2011-4-5 12:36| 发布者: 无墨| 查看: 8772| 评论: 0|原作者: 陈宝泉

摘要: 现在科研投入大幅增加是好事,但分配机制要改革,要公平竞争不要无序争抢,否则不仅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还会败坏学术风气,带坏年轻人。

  近日,一条消息在媒体上升温:某高校一位著名教授在三家单位任全职,还在外省被聘为“特聘教授”。这三个职务都要求每年在岗9个月以上。这位教授对记者称,这是普遍现象,有人兼职10多家单位。

  学者要自律,名学者必须带个好头。作为教授尤其是名教授,对所任岗位必须敬业,教学科研、培养研究生都要全身心投入,一个岗位能做好就很不容易。而这位教授说的是实话,时下名学者身兼多个实职的情况很普遍。这是学术浮躁的典型现象。对此,我们不仅要反对,还要深挖根源,给出解决之道。

  对此事最头疼的是原单位。一位名校人事部门的负责人说,学校规定教职人员不得以兼职影响本职。教授每年在岗必须10个月以上,兼职兼课一周内不能超过一天。但多数情况原单位查不到,因为从表面看兼职者并没影响工作。对方学校也不要求他到岗9个月,每月露一次脸,作个发言就行了。一位校长也说,他所在学校的一位名教授打报告要去兼职,没被批准。可当该校长作为专家到对方学校评估时,看到这位教授的大相片赫然挂在对方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的位置上。

  既然人很少到位,为什么有的高校还要聘,自家教师待遇并不高,还要送上一笔不菲的津贴?有人说钱是“公家”出,如省里的“特聘学者”津贴由省里出,乐得做个人情。其实没那么简单,省里的钱也不会白出。聘来名教授,就可以申请博士点、博士后站,可以争来好项目和大笔经费。做项目就要发论文,做好了还能得奖。学校的排名上去了,省里引进人才、高教发展的指标达到了。这10多万元可不白花。

  再往深层分析。评项目的专家都是圈里人,张三是哪所学校的带头人大家心里有数,正在做科研项目,现在他又作为另一所学校的领军人物来申请经费。他有三头六臂?这个项目能批吗?可现在这种情况也能批,通不过的很少。至于批下去做得如何,没人去深究。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建立并严守大学章程。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与任职者要签订合同,学者可以在外兼任无收入的学术职务,如学会协会成员、学术期刊编辑,每年或两年有一两个月的学术假期,不可兼任有收入的实职。学者不诚信,阳奉阴违就要解聘,毁了自己。任职期间论文、专利都是职业成果,所有权属于学校。国内大学之间需要交流、合作,对口支援,但必须有序进行,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再有,高等教育经过一轮快速发展,今后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不能仅以科研论文、获奖数量和等级论英雄。大学的功能首先是育人,发展建设要放眼长远,要建立起符合大学发展规律的评价机制。这是高教发展去浮躁化的重要一环。

  还必须提到的是,现在科研投入大幅增加是好事,但分配机制要改革,要公平竞争不要无序争抢,否则不仅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还会败坏学术风气,带坏年轻人。还有学者提出,拔尖人才应该在潜心治学的环境中自然成长。评优活动、称号过多,年轻人戴上光环后,所有资源、机会都向他倾斜,对他的成长很不利,容易耽误人,也有违公平。(陈宝泉)

最新评论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