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万圣节前玩具店销售异常火爆。购物者几乎全是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家长抱怨,幼儿园让家长准备万圣节的衣物,一根塑料魔杖15元,一片布做的斗篷最低25元,一套公主裙要200元。幼儿园的老师们说:“现在幼儿园不都流行双语教学吗,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们了解西方的节日。”有论者质疑,引导孩子们过洋节,会不会造成孩子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记忆断裂? 这是一个涉及社会教育,以及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严肃话题。时下确实有很多中国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洋节,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和含义。节日是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集中体现。圣诞节是天主教、基督教文化的节日,而感恩节则是北美移民为纪念最早乘坐“五月花”号帆船登上新大陆的先民,受印地安人救助免于灭亡的节日。不了解洋节的文化背景、也不信教,却盲目追逐人家的宗教节日,这算怎么回事? 据笔者观察,这些洋节起初是深谙炒作之术的“外商”为营造购物潮炒起来的,这种做法契合了民间认为过节就是图个热闹的肤浅理解。于是,圣诞节的打折促销、情人节的玫瑰涨价、万圣节的玩具热卖带起了洋节的泛滥。而这种肤浅理解也在糟蹋着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其实有团聚、祈福、敬老、祭扫等内容,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目中,只剩下饺子、粽子、月饼了。前些年,同属于汉文化圈的邻国跟我们争端午节申报世遗,闹得不亦乐乎。可是有多少人反思,“正宗”的文化传统内容怎么在人家那儿比我们自家保存的还多?令韩国留学生不解的是,在家过端午节要在手腕上缠五色丝带,饮雄黄酒,燃艾香。而在中国,南方还有一些龙舟比赛,北方则与平日无异,粽子一年四季商家都在卖。笔者想,我们曾经历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大破坏,如果不下大力气整理、恢复的话,那么复兴将是一个长过程。笔者非常赞成大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但是先进外来文化的精华是什么?是科学、民主、法制、理性、平等、责任、诚信等。我们要加快对于这些精华的汲取,为了下一代,我们也必须摒弃外来流行文化中那些喧嚣、肤浅的消极成分。 幼儿园不是文化研究机构,不必要求从业者对于文化有多深的学问。但教育是大事,幼儿园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健康,教给孩子那些成长必需的知识、能力,比如了解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老师教孩子标新立异的新内容前,是不是得仔细思考思考。(陈宝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