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华人 首页 专栏 陈宝泉 查看内容

童年该有怎样的味觉记忆

2012-8-12 20:38| 发布者: 无墨| 查看: 16830| 评论: 0|原作者: 陈宝泉

摘要: 很多幼儿对洋快餐过度偏爱,造成肥胖,影响健康。我觉得这一偏向还可能造成这批孩子的味觉记忆偏离本土文化。

  前不久,央视拍摄的纪录长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引发了广泛共鸣。许多人第一次知道美食还有这么多学问,我们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笔者在赞叹这部底蕴深厚的纪录片时,也注意到本报学前教育版载文担心,很多幼儿对洋快餐过度偏爱,造成肥胖,影响健康。我觉得这一偏向还可能造成这批孩子的味觉记忆偏离本土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取向,即是非观念,包括口味偏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族群饮食习惯大相径庭。这些年国门大开,生食海鲜、带血牛排都当成大菜登堂入室。而在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里,“茹毛饮血”恰恰是不文明的象征。另一方面,有研究认为,口感是与情感记忆联系最密切的感觉。以我们普通人的感受为例,成年后最想吃的东西并非鲍鱼、龙虾,而是小时候喜欢吃的那些风味小吃。笔者的爱好之一就是当天出锅的凉馒头,我想那是因为小时候下午放学回家,抓个凉馒头边走边吃去踢球,是一天里心情最放松的时候。还有一类,是母亲的拿手菜或是家里的过年菜。 

  孩子爱吃被斥为“垃圾食品”的洋快餐,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社会变迁,生活节奏快,当下城市家庭很少自己动手做可口饭菜。不要说城里长大的独生女,我认识的来自农村家庭的女硕士,竟然不会择菜,更不用说擀面条、蒸包子了。有人说,现代家庭的厨房装修越来越精致,利用率却越来越低。这其实是一种文化断代,“舌尖上的中国”不知还能延续几代? 

  其次是西方连锁餐饮店的成功商业运作,不仅店堂内的服务规范,严格精细化的烹饪程序也保证了食品的口味、质量。虽说洋快餐也被媒体发现过使用“苏丹红”的丑闻,但是在众多消费者心目中还是比其他小吃店靠得住。看来美食大国的餐饮业如果不转变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就很难敌洋对手的竞争。 

  再有就是城市家庭中长辈照顾独生子女吃饭的方式不当。现在的孩子不缺吃,但缺玩,于是送小礼品、有游戏设施的洋快餐店就成为孩子的最爱。有位幼儿教育专家对自己的儿子说,如果贪玩不吃饭就饿一顿,过会儿孩子饿了,双方坚持不爽约定。有这么两次,该吃饭时,他的儿子自然停止游戏,这也就不再是难题了。(陈宝泉)

  《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2日第2版

最新评论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