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华人 首页 专栏 邹昌霖 查看内容

邹昌霖的板桥书画缘

2012-10-18 20:06| 发布者: 无墨| 查看: 14156| 评论: 0|原作者: 姜晓铭

摘要: 邹昌霖创作的板桥作品内敛外放、浓淡相宜、疏密得当、墨韵生动。融自家功力其中,做到以书为画,令行家和爱好板桥书画者大为赞赏。
  

     认识邹昌霖二十多年了,作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的邹昌霖,他创作的书画印在书画界颇有名气,而使他名声远播和被人熟知的却是所临摹的板桥书画作品,历来学板桥形似者众,形神皆备者微,邹昌霖所创作的板桥作品内敛外放、浓淡相宜、疏密得当、墨韵生动。融自家功力其中,做到以书为画,令行家和爱好板桥书画者大为赞赏。
      青少年时期,邹昌霖即爱好书画,每日坚持临池学书。工作后,他业余时间全放在书画印的学习上,购买了许多法帖,印谱,进行研习,从汉隶、篆书入手。为了学篆刻,他自己制作了许多治印刀具,进行大量地临摹和创作,他为刻好一方印,一次次反复揣摩,手指上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最后不得不用胶布裹着手操刀篆刻,单治印所用的石料就有数百方,勤奋的学习使他的印学创作进步很快,篆刻作品被扬子晚报刊用,先后为著名作家贾平凹、江苏省美协主席赵绪成及国内一些名家治过印,得到好评,从中也体会到创作成功的乐趣。
      邹昌霖所临摹的板桥书画作品的成功也缘于他的爱人郑庆华,郑庆华乃郑板桥第七世后裔,世间好多事,俱讲缘份,也许注定了这段姻缘,让郑板桥的后人与爱好书画的邹昌霖结合,使板桥书画在其家乡得以传承吧。
      上世纪一九九二年底,邹昌霖因书画特长借用到兴化郑板桥纪念馆工作,得以接触到板桥先生的相关资料,对板桥先生的人品和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纪念馆馆藏室多次观摩和亲睹板桥先生一幅幅乱石铺街的六分半书和傲骨劲节的兰竹图真迹。板桥的书法是以楷隶为主,兰竹则使用中锋和侧锋笔法,邹昌霖在隶书和碑帖上下过苦功,对他临摹板桥书画有了好的基础和帮助,加之心中那份板桥情结,使他转向临摹创作板桥书画作品。郑板桥主张“意在笔先,用墨干淡并兼”,淡淡疏疏,以少胜多。如他所写的题画诗“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为了学习板桥的兰竹石,他不分寒暑,乐此不疲地临摹,用心去读,五年多画了近二万幅板桥书画。观邹昌霖作画屏息凝神,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手腕轻转,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游走,以形写神。几许,一支支气韵生动的竹子便跃然纸上,整个过程灵韵生动。从学习临摹到现在自成一体,邹昌霖在绘画创作的道路上始终笔耕不辍,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是单纯模仿板桥书画,而是不断汲取板桥先生的精神风格。 
      二00二年三月,范县郑板桥纪念馆落成前夕,馆领导特地来兴化郑板桥纪念馆将邹昌霖画的三十幅板桥兰竹石书画作品用于纪念馆展厅陈列。兴化郑板桥纪念馆、“扬州八怪”纪念馆等都有邹昌霖临摹的板桥书画,用于陈列、出售。邹昌霖的内心快乐着、兴奋着,他的作品被承认,说明个人兴趣已转化成社会财富。
      二00三年,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书画研究专家八十高龄的田原先生,看了郑板桥纪念馆临摹的板桥书画 ,大为赞叹“非常酷似,简直跟真迹一样!”。二00三年十月,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字画研究所一位研究员,在兴化郑板桥纪念馆看了悬挂的板桥书画,以为是水印作品得知是出自邹昌霖之手时,很是惊讶,取下一幅竹石图仔细辩别,加以勉励。
      邹昌霖通过自身的刻苦钻研实现了自己书画创作的理想,人称“古城活板桥”。郑板桥书画充分体现了他的创新意识,学习他的书画艺术更重要就学他的那种创新意识,邹昌霖在思考的就是怎么样脱开板桥(书画)表面的东西,去学习板桥更深层次的创新,用更多的新的形式去表现郑板桥的书画。 
      二00九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兴化》大型演唱会现场董卿和歌唱家那英、邹昌霖合作的“竹石图”。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邹昌霖更是名声大振,向他求画求教的人更多,海内外有人向他求画,干脆就要他写邹昌霖大名,他的板桥书画也成了对外交流的名片,作品远涉重洋多次被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收藏,兴化市领导出访日本浪江町等国都要带上他创作的板桥书画馈赠友人。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