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7 Y y- k' M8 `0 G- Z% d
4 j/ S! b* i) F. p/ C
@% J) n2 J, d, [* v- M我的房东徐太
" @3 n% U1 U8 F3 S; e4 A( U, X4 Q% X4 U
' ^# o# b9 Z1 ~* X. ]- C来加拿大后搬家几次,自然结识了几位房东,彼此认识时间长了,有的还成了朋友,比如徐太。4 j% z+ R) n' ^) A: }
- V3 A* k; t* p, U0 _; R
. I5 U! Z2 q1 y电话里听到徐太的声音就知道这个是开郎的热心人,知道我对她的房子有兴趣,马上自己开车接我去看,路上就基本把房子已及周边生活情况介绍得非常清楚,很爽快的表示还能帮我搬家过来,同时还电话预约了两个业务面谈,她思路清晰,口齿伶利,效率之高,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人60多岁的老太太!
/ b2 b' q) W% G+ Z. G& F0 L8 s S2 @3 K/ o8 y
搬进来后,我对徐太一家也知道了不少,她有两孩子,大儿子在多伦多的一个大公司工作,薪水很高,有自己的小家;小女儿在上海,收入也很不错,很多人到了这个年纪都是跟子女生活在一起,带带孩子做做饭,享享子女的孝顺,但是徐太不这么看,她觉得:“还是要花自己挣的钱才最爽!最自在!”为此,徐太参加了保险代理机构,专职卖保险,要知道这可不是个好干的活,不少华人对保险不认同,觉得加拿大福利不错,有各种基金计划,医疗条件也好,干嘛还买保险,尤其是保险经济行业鱼空混杂,难免有些疑惑在里面,不过这都影响不了徐太卖保险的决心,她总能不失失机又恰到好处的告诉大家现在最经济的保险,抓住一个个的潜在客户,把她的保险推销出去。2 M; W$ ]5 J1 B4 M% K9 K% S; j5 A
( t# T1 I/ h$ O# V' K6 j+ u/ m
我称赞徐太太能干,可徐太说这只是个别,很多保险经济长期如此,或者更高,她觉得自己的语言是个问题,否则只能局限在华人圈里,于是跟一个西人太太约好一起学《圣经》,她用英文,西人太太用中文,每个星期都要学习一个晚上,每到我看到她俩互相给对方认真纠正发音的情景,都觉得又敬佩又惭愧。
- W$ w7 o+ J9 n" C$ T
: g; |' L9 `. T- X, b徐太跟我同一屋檐下,虽然是租赁关系,但时常觉得更像朋友,小事上问寒问暖,我的报税迟迟收不到确认信,她得知后陪我去税务局查询;长周末来了,看我整天呆在家里,还一大早把我从床上拽起来出去看枫叶,最难得的是一次有位朋友远道来看我,由于来的太急没有联系住处,徐太二话没说,就说那就在家里的客厅沙发上将究一下吧,听说小伙子还没工作,徐太问了些情况马上帮他联系到一个机会,还说新移民嘛,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能帮一点是一点,在自己是小事,在别人,也许就是吃饭穿衣的大事了。& n# h& y4 v1 V) |0 d( L
( \. N& H/ @% ^" i. l+ u- z
7 ^1 t l) Q+ w3 l- F徐太个子不高,短发,十分硬朗精神,腿脚也很勤快,她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前不久她还参加了一次集体舞的演出,结束后看她一边打开道具一边描述台下的热烈掌声,自豪得不得了:“这可都是我们老太太跳的啊!”呵呵!现在徐太又准备报名参加乒乓球俱乐部了。
) K- Q7 [" d: h# z {6 `: H
0 p( S1 k" }: W
/ U9 V/ ], l: a% H徐太移民到加拿大已经快10年了,她去过衣厂车过衣服,开过小杂货店,卖过彩票等等等,照她自己的感叹,不知道做过多少工,直到现在卖保险,他夫妇一起买了房子,全都是靠着自己打拼来的,这里得补充几句徐太的先生,跟徐太相反,先生反倒很稳重很内向,打着一分简单的工,到点就做好饭菜,收到电话,也总是很认真地给徐太写好留在茶几上,字条开头还是徐太名字里那最后的一个字。" @& U* ]8 l3 \3 A- I5 o1 Z& d
$ [( ^6 I" Z: E2 g
' U! F2 s2 T7 ~7 u5 r* F% o
很多新移民抱怨加拿大生活单调乏味,依我看主要因素还是在个人,如果能象徐太这样每天热情万分的投入,天天都会充满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