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51|回复: 48

外国著名音乐家(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9 02: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赫(Bahe ,Johann ,Sebastian Bach , 1685--1750)' ]/ L+ n- k. a5 D7 y8 ^
      德国古典作曲家。生于德国中部城市爱森纳赫。其父安布洛鸠斯是一位音乐家。10岁时双亲去世,受其兄约翰.斯朵夫抚养。其兄是一位优秀的风琴师,保存许多著名音乐家的珍贵乐谱,但不许弟弟看。他只好偷偷拿出,在月光下抄写,其兄发现抢走抄好的乐谱烧了,但他已熟记这些总谱。他15岁开始独立生活,加入吕纳堡教会合唱队。18岁任宫廷乐长和阿恩斯德教堂管风琴师,并开始作曲,主要是大合唱和古钢琴曲等。1717-1723年在寇顿任宫廷乐长,后在莱比锡圣多马斯教堂及其附属歌唱学校任乐长和教师。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称,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平均津钢琴曲集》、《音乐的奉献》、《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各六套、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著有《赋格的艺术》一书。他为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作品多以复调写成,对欧洲各国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亨德尔(Hengdeer , Georg Friedrich Handel , 1685--1750)$ g% |: j. B* Z! O) W
      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雷。其父是个外科医生,后又当领主的侍从,对音乐毫无兴趣。但他却喜爱音乐,千方百计地筹措了一点钱,偷偷地买了一架古钢琴藏在屋里,每天偷偷地练琴。一天晚上,父亲叫他,他没听见,没人回答,父亲非常生气闯入屋内;只见
4 d. b3 x& `$ ~6 U, Y3 a他在练琴,当时他仅六岁。七岁时,父亲要去邻国会见他的领主,他听说那里能听到美妙的音乐,便闹着要去,可父亲不肯。当父亲上了马车后,他也跳上了马车。父亲跳下马车步行,他也不甘示弱,跑到前面跟父亲一起步行。这样父亲不得不带他一起去。他在领主的宫廷里听了合唱和管弦乐。当领主请他弹琴时,他便旁若无人地娴熟地演奏。领主大为感动,劝其父好好培养,父亲回家后才请了一位名叫查豪的钢琴老师,他从此才开始正式学习音乐。他长大以后为服从双亲的意愿,1702年考入哈雷大学学法律,同时在当地教堂任见习管风琴师。在当时他已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了。18岁大学毕业便到了德国北方的汉堡加入了歌剧团拉小提琴、指挥、也写歌剧。1706年一1709年去意大利专事作曲,后任汉诺威联宫廷乐长。1717年定居英国从事音乐创作,1726年入英国籍。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如:《阿尔西那》、《奥兰多》等。32部清唱剧,如:《弥赛亚》、《犹大•玛卡贝》、《扫罗》、《参孙》等大部都写于英国,管弦乐有《水上音乐》等,并作有相当数量的大协奏曲、室内乐曲、奏鸣曲、古钢琴曲及合唱曲,代表作有《大协奏曲集》、《C大调大协奏曲》、《古钢琴组曲第五首》中的《快乐的铁匠》和歌剧选曲《广板》等。对英国音乐影响很大。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顿(Haidun , Franz Joseph Haydn , 1732--1809)4 l" B. g, Y; ^% `9 f! C! N
      奥地利作曲家。生于奥地利偏僻的穷山村罗劳。其父是车匠、爱好音乐,会唱一点歌,粗浅地弹点竖琴,但不识谱。他自幼喜爱音乐,经过学习进步很快。他的亲戚发现了他的才能,对他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虽教导过严厉,时常打骂,但却奠定了他未来音乐生涯的基础。两年后,他幸运地成为著名的斯蒂芬大教堂会唱队员,并接受音乐教育。这满脸稚气的孩子要练习写十二个声部的大合唱,老师叱责他,让他先练写二部合唱,他顽强地终于成功了。7岁时因变声离开了教会童声合唱队。定居维也纳,自学作曲,并创作各种器乐作品。此后生活艰苦而不稳定。29岁时在一个伯爵的小管弦乐队里任乐长,生活才安定下来,从而才开始了交响乐和四重奏的创作。后匈牙利权势最大的一位公爵很赏识他的音乐才华,请他去任宫廷乐长。他此时才有可能全力以赴地进行音乐创作和指挥。1804年引退。此时写了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的《告别交响曲》。后曾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名震欧洲。还写了英国国歌《上帝保护国王》。奥地利国歌《上帝保护弗朗兹皇帝》,后来在著名的C大调《皇帝四重奏曲》中运用了这个旋律,后来,德国也以此为国歌。他从英国归国后还写了两部至今盛演不衰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并作有交响曲《告别》、《惊鄂曲》、《时钟》等100余部,以及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各种乐器独奏的协奏曲、弥撒曲、歌曲等。他的交响乐曲和四重奏曲的创作奠定了古典派音乐的宏伟大业,成为古典乐派重要代表人物。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扎特(Mozhate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1756--1791)( K) ]- [4 @! _( I4 v
      奥地利古典派作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其父在宫廷拉小提琴,又是作曲兼有理论著作,发现莫扎特的音乐天赋并进行早期培养。其姐比他大五岁,在父亲教育下弹钢琴时,他在一旁专心聆听。而产生兴趣。他特别喜欢弹和弦,凡听过的旋律都能背诵。四岁开始跟父亲学弹钢琴,技巧复杂,难度很大的协奏曲他一练就会,而且只练过一次的作品都能背下来。一首小曲只要练二三十分钟,便能准确无误而完美地弹奏。虽没学过,但他拿到乐谱就能分析出旋律与和声关系的原理。五岁时,他便自己创作各种小曲,由其父记录下来,其作品和声与旋律的关系一点不差,而且具有名家风格。一次他在写曲子,父亲向他:“在写什么?”他一本正经地回答:“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拿来看满纸涂鸦,但仔细一看曲子不仅符合创作规律与要求,并且运用了很深的演奏技巧。6岁时,开始练习小型提琴,竟能与大人一起演奏三重奏。独立能一口气拉完6首曲子。1762年,父亲带着6岁的他与11岁的姐姐来到慕尼黑演出成功,同年9月又到维也纳,充分发挥了他超人的才华。7岁时,到德国南方城市演出,后又到巴黎、伦敦,3年后,10岁时才回到萨尔茨堡,轰动了欧洲。被称赞为“神童”。大主教认为他作为演奏家是令人叹服的,而说他有作曲家的才能是不可信的。就让他一周内写出一部清唱剧来,他果真如期交出了一部一百零八页的大型清唱剧,大主教被他惊人的才华所折服。1773年任萨尔茨堡大主教宫廷乐师,因不甘忍受屈辱的仆从地位,于1781年愤然辞职,定居维也纳专事创作。后因生活贫困,积劳成疾,他仅活了35岁,但他留给后世的作品多达千余邪。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后期作品,即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后宫诱逃》等。共写了20余部都很著名的歌剧。写了50部交响曲,其中以欢乐而明快的《bE大调交响曲》、深沉而有力的《g小调交响曲》及宏伟而壮丽的《C大调交响曲》即朱皮特交响曲等三部交响曲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写有小夜曲十余部、嬉游曲二十余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及一些奏鸣曲、屋内乐曲也是久负盛名,屡演不衰的传世佳作。成为维也纳古典派的主要代表。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贝多芬(Beiduofen , Ludwig , Van Beethoven , 1770--1827)
* W- r, i+ B7 C3 O; n6 }      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出身于德国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在宫廷乐团任男高音歌手,酗酒又放荡,嗓子越来越坏。他4岁跟父亲学音乐,先学钢琴和小提琴。然而其父教学无计划,不耐心,有时任其自流,有时极其严厉,甚至半夜被父亲从睡梦中叫起来练琴。听说神童莫扎特的成功带来经济利益,其父就想把他也培养成神童,以名利双收来满足奢侈的生活。所以每当他不好好练时,其父就不问情由痛叱他。但他的演奏水平还是不断提高。9岁时,由于他演奏水平高,父亲已教不了他,其父便请了蒲费弗教他。蒲费弗也是一个酒鬼,时常与其父一起痛饮至深夜,回家来就把他从睡梦中拖起来,强迫他练琴,寒冷的冬夜冻红冻肿了他的小手,他难过地含泪饮泣地练呀,练呀!他真正发挥出他非凡的天才是在12岁,他开始师从于倪富先生,先生发现他绝顶天资和超人的音乐才智,决心牺牲自己的一切,倾尽心血培养他,选用巴林的《用琴十二平均律》为教材,还练习写变奏曲、赋格和奏鸣曲。14岁时,他在剧院担任伴奏工作,也在教堂弹凤琴。17岁时他首先拜访了大名鼎鼎的莫扎特,他弹了最拿手的钢琴曲给莫扎特听,他弹得非常好,但没有引起重视。因为来访者都是事前做了充分准备的。他便向莫扎特说:“请你给我一个主题,让我即兴演奏看着如何?”他在莫扎特给他的主题的基础上,即兴演奏非常出色。莫扎特非常惊讶,高兴得象个孩子,大声叫他的学生从邻屋出来,仔细聆听,并告诉他们说:“请你们注意这个青年人,他将来一定会震惊全世界的。” 25岁时,他以卓越的音乐家的身份活跃在维也纳艺术舞台上。首先以钢琴家的身份登上乐坛,每次演出都弹奏许多自己的作品,他成功地开了许多次音乐会,并出版了自己的作品,这些都博得了一致的好评。豪门权贵都争取给他予以保护,有的拿出6万先令的年金,并让出自己的一部分住宅。但不幸的是他在二十五、六岁时就发现自己耳聋的症状,到32岁,病势已十分严重。35岁时,他极度痛苦写好遗嘱,准备自杀。但他在诀别人生的可怕时刻,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他,突然意识到:绝望是对人生挫折的屈服,是懦者的表现,于是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向命运挑战,顽强地活下去,继续为人类创作艺术珍品,自己用心血写一部闪光的历史。于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开始了,写出了许多名垂史册的不朽杰作。1804年他创作了雄伟壮丽的 bE大调《英雄交响曲》、灿烂辉煌的C大调《华尔特斯坦奏呜曲》。1805年写了歌剧《菲德里奥》,1806年写了干古绝作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热情奏鸣曲》。1807年写了E大调《第四交响曲》,1808年,完成了第五、第六交响曲和《告别奏呜曲》及《第五钢琴协奏曲)。1814年,他创作了康塔塔《光荣的瞬间》及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惠灵顿的胜利》。1820年,他在全部失聪的情况下,依然创作了最著名的《庄严的弥撒》和《第九交响曲》及最后五部钢琴奏鸣曲和大部弦乐四重奏曲。57岁离开人间。他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被后人称为“永恒的九部交响曲”,他的《悲怆》《热情》等32部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的新约全书”,还有17部弦乐四重奏和歌剧《菲德里奥》、戏剧配乐《哀格蒙》、《庄严的弥撒》等大量杰作,都是留给后世的无价之宝。另外,一些小品《小步舞曲》、《致爱丽丝》、《土耳其进行曲》等也广为流传。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里格(Gelige , Edvard Hagerup Grige , 1843--1907)
% p" _% X" U2 v, f      挪威作曲家。生于卑尔根。父亲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母亲是钢琴家,特别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母亲的高雅情趣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了他,六岁随母亲学钢琴。他曾梦想当诗人或预言家,不是一开始就想当责音乐家。虽然他在十二岁就写了变奏曲一类的小型作品,但他仍不打算以音乐为自己终生事业。在著名小提琴家布鲁发现他的音乐才能后,极力鼓励他,他才决定学音乐。1858年,他在15岁时考入莱比锡音乐院。1863年在哥本哈根从事作曲与演奏,并师从丹麦作曲家加岱。毕业后,1864年与挪威国歌的作曲者诺德拉克共同发起成立了音乐协会。1865年,他创作了《钢琴奏鸣曲》、《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后赴意大利,在罗马完成了《秋》序曲,这是他第一部管弦乐作品。1866年,他出任奥斯陆爱乐协会指挥。1874年,开始专心从事创作,当年为易卜生戏剧《皮尔•金特》配乐。1877年写了《弦乐四重奏曲》、《霍尔堡组曲》、《抒情组曲》、《挪威舞曲》,和许多钢琴曲、歌曲、男声合唱曲等作品。他差不多毕生在与病魔做斗争,尽管如此,他还是成为一流的近代作曲家。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舒伯特(Shubote , Franz peter schubert , 1797--1827)9 R0 v' a7 N$ }/ @  z0 `" \
      奥地利作曲家。出生在维也纳郊外冷落的村庄,父亲是小学教师,家贫,没有钢琴。父亲业余拉小提琴。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最初从父学音乐,也从哥哥学音乐。后又跟本村教堂风琴师学习,他非常聪明,许多东西一学就会。他是个音乐之家的孩子,每晚全家合奏,他也加入,父亲常出差错,首先发现的竟是他,11岁时,这个穿着父亲的旧衣服,戴着一副金属架近视镜去考一所能学音乐的公费神学校,他一考就中。在学校里不只学音乐理论,也接触许多优秀的器乐作品。他对莫扎特和贝多芬非常敬慕。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象他们那样鼓舞人心的音乐。他开始作曲了。每次创作灵感就象潮水倾泻。他没有五线谱纸,便把旧信封或旧纸翻过来,画谱纸进行创作。他16岁因变声退出重声合唱团离开学校。因怕应征入伍,次年到父亲工作的小学校当助理教师,教孩子ABC。这时他写了《纺线女》、《野玫瑰》、《魔王》等近二百首歌曲和五部交响曲等作品。1816年,辞去教师工作,专事创作成了收入甚微的自由的音乐家。21岁和27岁,曾两次去匈牙利,在伯爵家任家庭教师,后回到维也纳。由于积劳成疾,他二十五、六岁就常生病,身体过早地衰弱了。此后,他的作品也变得比较深沉、暗淡了。《未完成交响曲》写于1822年。《美丽的磨坊女》写于1823年,这部套曲共包括24首职曲,另两部套曲《冬之旅》和他最后一部作品《天鹅之歌》写于1827年。1827年3月29日他悲痛地参加了为贝多芬举行的葬礼。11月他因发烧不幸染上伤寒,两周之内卧床不起,于11月19日下午3时许,在贫病交加,愁困潦倒中悄然离开人世,他仅活了31个春秋。友人遵其生前夙愿,将他埋葬在贝多芬墓旁。他留给后世大量作品。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等近千件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钓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钢琴曲《即兴曲》和《音乐的瞬间人歌曲《圣母颂》、《摇篮曲》、《博鱼》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林卡(Gelinka , Michail lvanovith Glinka , 1804--1857)
  w* M# M8 O: d  L0 r      俄国作曲家。出生于俄国西部斯摩梭斯克省叶尔宁县诺沃斯帕斯镇一个普遍地主家庭。他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从小学钢琴、小提琴,并喜爱、熟悉当地民歌。1817年到彼得堡高等师范附属贵族寄宿学校读书,在校期间,跟“夜曲形式创造者、在俄国乐坛颇负盛名的英国著名作曲家兼钢琴家约翰•费尔德学钢琴、跟意大利人戈第学声乐,跟约瑟夫•贝姆学小提琴。1822年毕业。1823年,去高加索旅行,回到家乡后,他一面指挥他叔父的私人管弦乐团,一面潜心学习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凯鲁比尼等大师的作品,掌握了一些管弦乐方面的知识。1824年,遵从父亲去彼得堡运输部供职,业余从事音乐活动。1828年,辞退公职。1830年,经由德国赴意大利的米兰,师从巴吉里学作曲。后又到那不勒斯、罗马、波伦亚等地师从唐尼采蒂、贝里尼学写歌剧。1833年回国途中,他经维也纳到柏林,向S•M•德思学习五个月复调音乐。回国后,立即创作《伊凡•苏萨宁》,接着创作了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留德米拉》,他还为悲剧《赫尔姆斯基公爵》写了伴奏音乐。1845年,经由法国去西班牙,创作了《阿拉贡霍塔》和《马德里之夜》以及《华丽随想曲》,1847年回国,1848年创作了《回忆马格里的夏夜》,和管弦乐幻想曲《卡玛琳斯卡亚》。1857年客死于柏林。作品除上述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著名作品,如;《幻想圆舞曲》、《bE大调弦乐六重奏曲》、《F大调弦乐四重奏曲》、歌曲《林声喧哗》、《云雀》等。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德尔松(Mendeersong , Felix Mendelsson-Bartholdy , 1809--1847)+ Z$ O. ?' h2 B# b) }* b0 ~
      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其父是德国商港汉堡的大银行家,是亿万大亨。其母懂音乐,是他的启蒙老师。父母不惜重金,对他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3岁时同比他大4岁的姐姐一起开始学音乐,条件非常优越,常把最著名的音乐家请到家里给他上课。为了培养他学会指挥管弦乐和合唱,每星期天,便邀请专业管弦乐团与合唱团到家里演出。这时,他这个小指挥站在椅子上,态度严肃地挥动着指挥棒指挥乐队,这样他自然进步很快。9岁,他公开演奏钢琴,10岁开始作曲,11岁便写出几十首奏鸣曲及其他乐曲。他简直象神童莫扎特一样展露音乐才华。12岁时,在大文豪歌德面前演奏巴赫的赋格。17岁时,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谱写了序曲,这首与他16年后创作的《婚礼进行曲》均为名作。18岁时,写歌剧。1829年致力于介绍被埋没近百年的巴赫的作品,他一生交游极广,作品丰富,是室内乐重要作曲家。1835年移居莱比锡,任格文特豪斯管弦乐团指挥。1843年,在莱比锡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苏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是名作。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8册48首。他的工作长期过于劳累,身体渐衰,于1847年11月4日深夜,他在“累呀,累呀,累呀”的微弱喊叫声中离开人世,享年只有38岁。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肖邦 (Xiaobang , Frederik Francois Chopin , 1810--1849). I# s5 D+ Y3 Z* s! A) V% _
      波兰音乐家。生于波兰华沙,母亲是波兰贵族。父亲是法国人。在华沙两三所学校任法语教师,他从小就同贵族子弟一起读书、游戏。4岁时开始学钢琴。他对音乐特别敏感,常被动听的钢琴声感动得泪流满面。7岁时向捷克小提琴家、钢琴家兼作曲家兹尤威尼学习。写了《波兰舞曲》,他8岁便公开演奏协奏曲并作曲。15岁便出版自己的作品,1826—1829年学于华沙音乐学院。19岁去音乐之乡维也纳公演成功。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1830年,定居法国,创作大量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曲。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bB小调谐虐曲》和《bb小调奏鸣曲》及《小狗圆舞曲》、《葬礼进行曲》等。还有不少小夜曲、马祖卡、波洛涅兹、回旋曲、变奏曲等钢琴曲和幻想曲和近0首艺术歌曲,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少女的心愿》。晚年生活非常孤独、寂寞,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1849年10月17日在巴黎一个角落里,贫病交加悲惨地死去。仅活了39岁。亲人遵照他临终前的愿望,把心脏运回祖国赠送给华沙圣十字教会。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舒曼(ShumanRobert Schumann , 1810--1856)2 h* ^! Q0 L" \' @  e9 W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出生在德国中部萨克森州的小市镇茨维考。他很小就喜欢音乐,8岁开始学钢琴,9岁开始作曲,11岁写管弦乐作品,14岁已擅长演奏钢琴。此后他没能继续学习音乐,中学毕业后,他遵从父命考入莱比锡大学法律系。1829年转入德国南部的海德尔堡大学学习。该校有位梯勃教授很喜欢音乐,鼓励他学音乐。此后,他才立志当音乐家。其父不同意,认为音乐家不能保证生活的安宁和幸福。他到20岁时,父亲才支持他的志愿。他喜出望外,在著名钢琴教师门下学习。练琴时,他的手指不够灵活,他就从天棚上挂一条绳子绑在手指上,不停地活动手指,结果使左手的第四指越来越僵硬,以至完全不能动了。他痛苦、绝望,企图自杀。他悔恨不已,成了终生遗憾。1831年开始撰写音乐评论。此后他决心作曲。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1843年在门德尔松创办的莱比锡音乐学院教授作曲、钢琴与总谱读法等课。作有许多新颖独特的钢琴名曲,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童年憧憬》、《幻想曲集》等。1840年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最著名的有:歌曲集《桃金娘》、《妇人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等。写有四部交响曲和《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雷格序曲》等。其创作以富有浪漫主义激情著称。1856年7月29日因患精神病去世。年仅46岁。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瓦格纳(Wagena , 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 |; f7 s9 \: c% Y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生于德国莱比锡。幼时受过较好的普通教育,但对音乐不感兴趣。曾学了一点钢琴,但进步不大。后来他对戏剧发生了兴趣。13岁时曾翻译希腊史诗《奥德赛》,14岁又效法莎士比亚写大型悲剧。曾入莱比锡大学学习音乐与哲学课程,中途退学后钻研音乐理论。一次,他在听贝多芬交响曲时深受感动,认为当音乐家好。他立即行动,从图书馆借来和声学学习,又觉得收获不大,便师从学习,进步很快。几个月中就学完了和声学、对位法和赋格。18岁时他便写奏鸣曲、序曲和交响曲,1832年作《C大调交响曲人20岁时写歌剧《结婚》和《妖精》。1842年他的歌剧《利恩济》(1840)演出成功。1843年任德累斯顿宫廷剧院指挥。但后几部歌剧《漂泊的荷兰人》(1841)、《汤豪塞》(1845)演出失败。1854年,写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并完成了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64年应巴伐利亚国王之邀到慕尼黑定居。1877年,创作《帕西法尔》1882年完成。1883年2月13日结束了他70年不平凡的一生。一生共写了《罗恩格林》、《纽伦堡名歌手》等11部歌剧,9部序曲,一部交响曲,管弦乐曲《齐格弗里牧歌》、《浮士德序曲》、四部钢琴协奏曲和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等,还写了几部关于歌剧改革的著作如:《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威尔第(Weierdi G.Verdi 1813--1901)$ L1 Y5 S* z6 N- V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1813年10月10日生于意北部商业城镇布塞托附近的隆科莱(Roncole)。其父在村里开小旅店并兼售日用杂货。威尔第幼年时,1814年俄、奥军队经过意大利,一小股军人闯入隆科莱,到处烧杀抢掠,其母抱小威尔第躲在教堂钟楼里面,才保护这位歌剧的奇才大师免遭劫难。威尔第少年时代即显露超人的音乐才能,7岁时,曾由于倾听教堂弥撒曲,而忘掉把水送到神父手里,而遭到神父的怒责,把他一脚从神坛上踢下来,他央求父亲说:“让我学习音乐吧!”父亲以他微薄的收入为儿子买了一台旧钢琴,并师从学习音乐知识及钢琴,后来父亲送他去布塞托读书,至十二岁每天往返布塞托和隆科莱之间,为了每年40里拉的收入,为教堂弹奏风琴。有一次圣诞之夜由于天寒风雪交加,为了赶路的威尔第竞跌进一条河里,后被人救起,已四肢冻僵,险些丧命。后来其父结识了城内富商巴雷齐,巴雷齐热爱音乐,后吸收威尔第在他店内工作,威尔第得以更多地接触音乐,他在布塞托和当地乐团指挥普罗维希学习音乐。在他16岁时,普罗维希把风琴师及乐团指挥的职位,都交给了威尔第。这时他写了不少歌曲、钢琴曲及其它宗教歌曲和乐曲,在镇上已小有名气。他18(1832年)岁时去米兰报考音乐学院,但未被录取(主要由于年龄大大超过该院14岁的限制年龄)。于是他只能成为歌剧作曲家拉维尼亚的私人学生。1939年他的第一部歌剧《波尼法西奥伯爵奥贝托》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成功。该歌剧院领导梅雷利对威尔第的才华异常赏识,当即邀他再写三部歌剧,但他第一部歌剧《王国的一天》并不成功,再加上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相继去世,给威尔第精神上打击极大,他发誓今世不再作曲。经梅雷利多次劝说,并拿来歌剧剧本《纳布柯》给他看,他深为剧中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再次振作精神把《纳布柯》写出,又一次获得巨大成功,其中的合唱“希伯莱奴隶合唱”《在幼发拉底河岸》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成为流传至今久唱不衰的名作。并与剧中女主角女高音歌唱家斯特雷波尼结为夫妇。威尔第自己在日记中写道:我的作曲生涯可以说是从这一部歌剧开始的”。在这以后8年间,威尔第先后创作并演出了13部歌剧,每年都有新作上演。他的歌剧气势宏伟,激动人心,剧中歌曲旋律优美、真挚感人。当时意大利正处于外国的统制之下,意大利人深深感到威尔弟的歌剧表达他们不愿作奴隶,求得自由解放的心声。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像《纳布柯》、《麦克白》、《莱尼亚诺之战》等都是爱国主义主题。在此之后威尔第的成功之作有《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和《阿依达》等。都是意大利歌剧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世界歌剧宝库必不可多得的珍宝。之后他又写了最后两部歌剧《奥赛罗》和《法斯塔夫》已进入八旬的高龄了,这两部歌剧开拓了意大利歌剧的创作之路,成为后人创作的楷模。1901年1月21日他突然患中风半身不遂。27日与世长辞,终年86岁。意大利政府为表彰他在歌剧事业上的巨大贡献,以隆重的民族英雄光荣称号举行了葬礼。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斯特(Lisite Liszt Forencz , 1811--1886)
& e) F; L8 W: k; q) I0 j; ^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莱町。父亲爱好音乐,能演奏小提琴和钢琴。6岁从父学钢琴,9岁便在肖普朗和爱丁堡公演协奏曲,成为天才少年。1821年全家搬到音乐之乡维也纳,他开始正式学音乐,师从采尔尼,当时只10岁。他的演奏大大轰动了维也纳。1823年演奏会上,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结束时,掌声雷动,贝多芬走上舞台,抱起他,在额上热烈地亲吻。16岁定居巴黎。1834年创作钢琴组曲《旅行者画册》,1848年至1861年寓居魏玛,任公爵宫廷剧院指挥。1875年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任院长。在音乐上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的体裁,作有《匈牙利》、《前奏曲》、《塔索》、《普罗米修斯》、《玛捷帕》等13部交响曲《浮士德人《但丁》、19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12首高级练习曲,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并著有《肖邦》、《匈牙利的茨冈人及其音乐》等。1886年7月31日与世长辞,终年75岁。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约翰.施特劳斯(Yuehan.shitelaosi Johann Strauss , 1825--1899)' Y- b! C# X# K1 B( B6 C
      奥地利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庭。与父同名。小施特劳斯从小非常热爱音乐。耳濡目染受到父亲的音乐熏陶。老施特劳斯是宫廷圆舞厅乐长,又会创作,名震欧洲。但老施特劳斯深知音乐界,特别是轻音乐界竞争激烈,若想成功决非易事。他7岁已创作一首圆舞曲,并在父亲的反对下学习小提琴。他中学毕业后,父亲让他考入工业学校,然而,他决心要跻身于音乐界。幸而母亲悄悄给他买了乐器,并拿钱供他学习。父亲发现便大发雷霆,严斥母亲,并闹到夫妻分居的地步。工业学校毕业后,在一家银行干着使他厌烦而又不得不干的工作。19岁时,在维也纳指挥演出他父亲的乐曲和自己的作品,在演出中,他父亲的乐曲仍很成功,而他自己的作品6次返场,受到初烈欢迎。这次成功的演出,决定了小斯特劳斯的命运。此后,父亲便不再反对他当音乐家的决心了。父亲死后,他自己任指挥并作曲,带领乐队巡回演出,走遍欧洲,直达俄罗斯。1863年,他任宫廷圆舞曲厅指挥。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酒与女人之歌》、《维也纳性情》、《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维也纳糖果》和《春之声》等120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三”,其父老斯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父”。还作有《雷鸣与闪电》等120多首其他舞曲。1870年,他45岁后写作了16部轻歌剧,如:《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为维也纳轻歌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2: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斯特(Fusite stephen Collins Foster , 1826--1864)* {4 r# i* f) R9 Q/ a9 f
      美国作曲家。生于美国北方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父亲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喜欢音乐,业余拉小提琴。他是第五个儿子,大家都疼爱地叫他“小斯梯费”。他爱好音乐,6岁时,在帽子上插根羽毛,打着鼓,吹着《莹之光》的口哨,模仿军乐队队员在路上走。7岁时,母亲带他到乐器店,他随手拿起一支银笛,稍微摆弄一会儿,便吹起了《哥伦比亚》之歌,而且吹得很出色,使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奇。他没有限任何人学过音乐,只不过他唱过或吟诵过许多诗歌。不知他从哪借来一本音乐书,每天爱不释手地用心读。十四岁,他考入中学,他越来越喜爱音乐,经常与好朋友一起重唱或重奏。并为四支长笛写过一首圆舞曲,大家一同演奏。1841年,他考入大学,开始作曲,1842年,他16岁时出版了歌曲《爱人啊,请打开格窗》。后在匹兹堡的棉花仓库担任工作,接触了黑人演唱的歌曲,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一生他写了近200多首美丽动人的歌曲,其中有160余首已出版,而且几乎全是自己创作歌词。如:《哦,苏珊娜》、《尼德叔叔》、《家园的亲人》、《我的肯塔基故乡》、《金发的珍妮姑娘》、《美丽的梦中人》、《老黑奴》等。1864年1月13日病逝于纽约,年仅38岁。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3: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勃拉姆斯(Bolamusi Johannes Brahms , 1833--1897)1 M$ z/ H0 g' ?, C( U4 T
      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生于德国西北部的汉堡穷人居住的公寓里。父亲在市立剧场拉低音大提琴,工资很低,顾不上教育孩子。他从小喜爱音乐,自修音乐,也弄到一些旧书看。10岁已在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并尝试作曲。12岁时,他向极其严格的教师马克森学音乐,他后来具有无比高超的音乐技巧得力于这位老师的严格教育。能显出他神童才能,是他从4岁开始公演自己创作的变奏曲。当时有资本家要带他到美国演出,他听从了马克森老师的劝告,没有去,留下来学习深造。为了学习和生活他经常到码头酒场和舞厅演奏钢琴。他特别热衷于创作,每天一定要写点什么。他把海涅的诗集,全部写成了歌曲。1853年,他20岁,写成《匈牙利舞曲》。他与一位匈牙利小提琴家到外地演出,剧场的钢琴比标准音低半音,时间紧迫来不及调音,他便比原曲高半音为小提琴伴奏了贝多芬的作品。30岁时移居维也纳,专事创作。1872年至1875年任维也纳爱乐协会艺术指导,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擅长创作非标题音乐,七十年代后半期完成重要作品有《小提琴协奏曲》、《悲剧序曲》等。曾作有90余首改编曲,还写了200余首艺术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奏鸣曲、协奏曲,其中以《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最为有名。他的大合唱《德志意安魂曲》被公认为继贝多芬以后最高成就的合唱曲。有人把他的《第一交响曲》称为《第十交响曲》这意味着它是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后的成功之作。其它作品还有《海顿主题变奏曲》、《单簧管五重奏曲》等,音乐史上他与巴赫、贝多芬并列,由于三人的名字都从B字开头,世人称他们为“三大B”。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3: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斯美塔那(Simeitana B.Smetana 1824--1884)% S) W+ \! b2 }* l/ N& @9 ~
      捷克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1856年以前一直在布拉格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他的早期作品深受古典大师们的影响,后来结识了李斯特和柏辽兹,对自己作品的传统风格产生疑问,使他逐步摆脱西欧传统古典音乐的束缚,走上民族音乐的道路。1848年斯美塔那在布拉格开设了一所音乐学校,后来又去瑞典旅居,在那里担任教学与指挥工作。6年后,再返回祖国,他发现捷克战争年代带来的沉闷气氛已消失,一个新的捷克已经诞生,他充满热情地写作,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与风格写歌剧,他先后写了10部歌剧都以爱国主义主题为主导。1866年完成的《被出卖的新嫁娘》成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歌剧宝库中的珍品,1874年又写了三部民族题材的歌剧后,突然耳聋。但他仍然写出他的不朽名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其中包括6首乐曲,从各方面歌颂了他的祖国美丽的河山,和祖国的苦难、传奇的过去并展望光辉灿烂的未来,其中《波尔塔瓦河》一段,更是烩炙人口,家喻户晓,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之一。1884年5月12月逝世于布拉格。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3: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斯美塔那(Simeitana B.Smetana 1824--1884)
/ ]- z3 x0 p; G9 l. [* |      捷克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1856年以前一直在布拉格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他的早期作品深受古典大师们的影响,后来结识了李斯特和柏辽兹,对自己作品的传统风格产生疑问,使他逐步摆脱西欧传统古典音乐的束缚,走上民族音乐的道路。1848年斯美塔那在布拉格开设了一所音乐学校,后来又去瑞典旅居,在那里担任教学与指挥工作。6年后,再返回祖国,他发现捷克战争年代带来的沉闷气氛已消失,一个新的捷克已经诞生,他充满热情地写作,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与风格写歌剧,他先后写了10部歌剧都以爱国主义主题为主导。1866年完成的《被出卖的新嫁娘》成为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歌剧宝库中的珍品,1874年又写了三部民族题材的歌剧后,突然耳聋。但他仍然写出他的不朽名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其中包括6首乐曲,从各方面歌颂了他的祖国美丽的河山,和祖国的苦难、传奇的过去并展望光辉灿烂的未来,其中《波尔塔瓦河》一段,更是烩炙人口,家喻户晓,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之一。1884年5月12月逝世于布拉格。
 楼主| 发表于 2006-9-29 03: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圣--桑(Sheng--sang Camille Saint--Saens , 1835--1921)
! B$ g0 p, V; \: {2 A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演奏家。生于巴黎。父亲在他出世不久便去世了。在母亲和伯母抚养下长大。3岁开始学钢琴,5岁能演歌剧,11岁钢琴以家身份公演,13岁考入巴黎音乐院学习风琴和作曲,师从伯努瓦、阿列维。因学习成组优秀几次获奖。1852年,17岁第一次发表了自己的作品,但遭失败,1864年,29岁参加罗马大奖比赛,又没成功。他在风琴演奏和即兴演奏方面是首屈一指的高才生,1853年,他担任玛德林教会风琴师,工作20年之久,人称法国第一位风琴家。1871年创办国民音乐协会,以演出法国作曲家新作,促进法国音乐创作为宗旨。1877年辞职专事创作和演出生涯。以钢琴家和指挥家身份到各国演出。晚年旅居北非、印度支那等地。作品超过170部。涉及音乐的每个领域。较优秀的有:歌剧《桑孙与达利拉》、《第三交响曲》、交响诗《骷髅之舞》、《第二、四、五钢琴协奏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奥姆法尔的纺车》及小提琴与乐队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天鹅》等等广为流传,被誉为世界名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