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体思维
中医的思维模式是整体思维。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生异常,在中医里并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与其他部位相应地联系起来,仔细观察,找出引发疾病的根源,从而进行彻底治疗。如一个人的精神、情绪状态与他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就是中医讲究整体思维的有力证据。
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的整体思维观念,运用到实际当中其实就是“辨证施治”的理念。在((黄帝内经)中,治病其实治的不是病,治的是证,这反映了中医的一台重要治疗原则: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所谓“同病异治”也就是说同一种病,同一种表现症状,由于引发病变的原因不同,治疗的方法、原则就不相同。中医治的不是病是“证”,这个“证”是一种综合状态,主要是人体生理状况失衡的状态,中医的治疗原则就是调整这种失衡的状态。
中医养生的精髓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将病防患于未然是中医养生的精髓,也是中医哲学的最高境界。中医的执导思想是:“三分治,七分养”,健康的体魄是靠平时调养出来的,而不是等生病后吃药次出来的。中医提倡防微杜渐,把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治已病”只能是损失惨重。
中医的自愈理念
有句话说:“西医治病,中医治人”,这就说,生病了,西医把病毒杀死,而中医则把人的身体调养好,不给疾病再有生存的机会。《黄帝内经》认为,人最重要的它的根本,疾病只是人体机能某个方面的状况的放映,要治愈疾病,首先是要把身体调养好,提高身体的自愈力、免疫力、抵抗力,在求医问药。
中医的平衡观
虽然中医不能像西医那样提供大量精确的数据,但中医的高明指出就在于通过望、闻、问、切就能诊断出发生了什么病变。讲究阴阳平衡、因果相连、五行相克是中医的平衡观,中医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