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秦无衣 于 2011-6-26 11:45 编辑
5 y7 e' Y7 ?* H3 c- g: K8 F2 k7 L p; i
1。& L3 h- A2 x+ F7 `
/ k, S( j. R2 X
! ?+ G0 o, `; L! {
“唐宋八大家”是一家中餐馆的招牌名,位于加州洛杉矶C大附近,规模不大,但是在LA一带却颇有些名气,而且很有特色。到这里就餐的,大都是在C大以及附近一带工作的科研文化人士。当然,偶尔也有像我这样的闲客,借些名目去打打牙祭,回来后自觉脸上有光,见了同学朋友就充当起业余广告人,言辞之间颇有得色。
6 m* b6 W* R& A d- N! C1 s# }9 c: @5 l5 c- T2 Y" A
餐馆的布局也很有特色,正中间是仿花岗岩打造的扇形柜台,柜台前面的厅堂,一左一右分别用两扇大屏风隔开。右边的厅堂,是一张八仙桌正而八经的老古董八仙桌;左边的厅堂,是四张四位次的小圆木桌,从它们暗红泛光的漆色来看,显然都是有些年代的了。厅堂的四面,自然少不了一些名家字画,但是这些字画,却与其它中餐馆中胡乱涂鸦的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下九流作品,高下立判。比如柜台后面墙上的那幅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草书,便是出自两年多前刚刚过世的书法大家凡山之手。而在厅堂右边,一幅颜书韩愈的五言《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冠冕堂皇, 雍容华贵,几乎占据了半个墙壁,它出自如今在国内正名声大噪的书画家公无度之手:
9 S9 m' x; ^. U. ]9 c
2 P3 J a2 z) I" d. p- ^/ g, Y“鲎实如惠丈,骨眼相负行。蚝相黏为山,百食各相生。" d+ f! l; A8 z
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蛤即是蛤蟆,同实浪异名。$ L: H0 x* [* Y4 Z
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6 n1 w7 Z0 M! E2 s% s7 k( @
调以咸和酸,配以椒与橙。腥臊始发越,嘴吞面汗沁。: U+ b* ?) x# h) s" m
聊歌以记之,又以告同行。”
; }7 Z) J/ w3 t2 n3 o" A% c
2 B) x# I+ A' y" J, ~然而,最醒目的无疑还是镶嵌在门口的一对檀木楹联,是从苏东坡诸种墨迹中挑出来的字体,串刻而成的:
; J+ S- {, |) z5 \ o7 u3 Q4 @6 ?$ q# ]' u6 p0 t
“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 y; m! J z* ]2 g- [6 O' b
. }' U* T; O/ K( v意思就是本餐馆只接待上得台面的、性情中的雅士,而不是一般中餐馆中出没的那些让人大倒胃口、好吃又不懂得吃的吃客,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派头。这种做派,在很多人看来,其实都是点缀门面的。若是真的计较起来,那这餐馆还不是门可罗雀了?它跟生意场上讲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经营之道,不是大异其趣了吗?!餐馆本来就应该是吃饭的场所,搞点特色,搞点炒作原也无可厚非,但人家上餐馆去,图的只是个口腹的问题,并不是上文化艺术馆去摆谱较劲。你那两道楹联比人家门口的镇门石狮子还来劲,谁还来呀?精神食粮跟舌根美味毕竟是两码事。你牛逼哄哄的,这生意还做不做了?
7 P# S. |* O% s7 M
9 N/ z, w- I$ u2 T7 c8 U6 L, \生意当然照做,而且做的有声有色。自打餐馆开张起始几个月来,餐馆里的席位几乎就没有空过,来就餐的多是些事业有成的中国人,还有些韩国人、日本人,包括一些老美汉学家在内,都是这里的常客。餐馆开在一个不大的Plaza里,狭小的停车场没有多少的车位,但是一到晚上,餐馆里依然高朋满座,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餐馆也不在门前搞中国特色,比如挂灯笼、装饰些龙啊狮子啊什么的,厅堂里也是灯火通明,灿若白昼。而那个Plaza,也因此上沾光不少。
8 ^7 S* Q! j6 m! X3 ^* ^+ C0 y3 U0 U
因为这不是一家大众化的餐馆,有些老外偶尔想要进入其中寻食,但是往往被婉言谢绝了。理由很简单:他们餐馆的座席,早已经被预订了。不然的话,来那么一两位尖刻的顾客,拿Discrimination当件事去告你,你不立马关门才怪。5 p* |0 O. A8 ?" F" u, M) o3 V3 x, U
$ _! k5 O: u# J5 v2 ~$ {3 c, D/ {既然挂了这么牛的一个牌子,经营上肯定是有一番讲究的。不然的话,就冲着门口的那对楹联,怎么说也得炸锅了。前面说了,这家餐馆的营业对象,差不多都是C 大以及附近公司的一些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等。这些人在事业上有成,混得有点样子了,收入又高,他们来到这里,主要图的是那种在白天被隔离的空间里感受不到的情调,他们觉得这种情调可以洗涤他们在忙碌之后的疲惫,“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还可以享受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温馨。另外,这些客人实际上也利用这家餐馆透露一个隐约而略带矜持的信息:他们是成功者。他们的这种念头,使餐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得益彰。5 F8 z$ v( t! I3 A' O
' B0 h5 \0 N1 @! a( v餐馆白天主要经营些中式茶点。餐馆的筵席每天最多只接待十六个客人,大多是在晚上时间,而且还必须先要电话预约。每个客人的最低消费价都得在一百元以上,而且最多只能点八道大菜。这跟一般中餐馆一顿饭十块钱左右就能打发的快餐相比,实在贵得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但是,餐馆的生意可从来没有断过,上门来的客人络绎不绝。人的胃口就是贱,你越不让他尝到的东西,他的胃口就越高。菜越少,越来劲。有的客人甚至在一个月前就打电话预约了。可想而知,一般的客人是不敢光顾这家餐馆的。问题还有,即便你想光顾,人家美女老板宋琴声也未必肯给你面子。不信你去看看那门口的楹联。物以稀为贵,说的其实是人而不是物。在人们的眼里,你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会攫住你的好奇心。不知道餐馆的主人套的是不是这个理。
5 b7 ^" _& h& E4 v$ `
+ [% \) m. r1 @这里得介绍一下餐馆的主人了。4 c: \8 P% e7 l" u/ w# B
. a4 y. @# e w! }, f7 @' V
餐馆的实际经营者是个中年女人,叫宋琴声,年过四十,略有几分姿色,又兼保养得好,颇有风韵,属徐娘半老的那种越活越有味道的女人。她老家是四川,原来是在旧金山一家大公司供职做IT的,去年辞职跟随豪情万丈的丈夫南下,便放弃了她的专业,就在她丈夫任职的C大附近开了这家引人注目的餐馆。她开餐馆倒不是因为在LA找不到同样位置的工作,她开这家餐馆的用意,无非是抱着一番急流勇退的意思。作为一个女人,她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她觉得以前从事的事业,到如今,真有点像韩愈诗所说的“山石荦确行径微”,是一种切实的无奈。因此便放弃了优裕的高薪,独辟蹊径地开了这么一家说起来并不是专门以营利为目的餐馆。当然了,她的内心里还有一层谁也勘不破的麻丝丝的隐私,也是她多年来的一个情结。这是后话。
% c$ Y& I5 V. I( ]
* ?1 B* x& Y/ k3 w9 B+ O宋琴声的父亲曾经是国内一个名牌大学的皓首穷经的老教授,写餐馆的牌子跟楹联诸大家,都是他的书友、学友。她的父亲在请那些名家给她题写书画的之后,拗不过女儿宋琴声的苦求,就给她集了刘禹锡文意、苏东坡笔迹的楹联。不过老头子另外还赠送给她一个横批,是论语《子张》篇中的一句:“执德不弘”。) a2 j; g! Y" E& L' v& T' _ w; N7 ?3 F
$ \- L1 J* n. W5 s' |" Z这幅横批,宋琴声没有把它挂出来,只是一笑置之。这倒不是表明她是个任性的女人,而是以她这三十多年翻滚炙烤的经历,她已经看透了人生,也看透了人性。她的父亲在文革中被折腾的死去活来,但是他后来对自己的经历并没有像大多数同时代落魄的文人,就像解放初饱受摧残的翻身佃农批斗地主一般,唾沫乱飞,恶骂文革,他是以理智与宽容的态度去反思那场运动的。他原谅了很多人,他的原谅是通过默默的微笑,以及四两拔千斤的通融,逐渐让那些以前跟他过不去的人,重新聚集到了他的周围,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术文化中心。而在美国滚混了了这么多年的宋琴声却以为,善良其实是一种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你即便用再崇高的语言去感化别人,让他从善,也是徒劳。人们的很多生存技能,其实都是天赋的。她从她父亲的身上,发现了很多人类的善良的弱点,因此开始怀疑人类善良的本性。- F) Y& X9 F+ z# r4 o
: x, I$ o2 e2 a9 M7 @7 W( Y8 \
宋琴声的丈夫叫唐鸣,比她大上几岁,两人都插过队,宋琴声插队的地方在川西,就是后来在卡拉OK里被人唱烂掉了的《康定情歌》的发源地。唐鸣插队的地方在内蒙古,是《敖包相会》的地方,他在那里呆了三年多。两人本来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的。宋琴声插队的时候,文革已经接近尾声了,所以一年多后她就考上了大学,然后认识了从草原来到北京的才气横溢的唐鸣。那时的唐鸣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熄灯后女生宿舍里的主要话题对象。一次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上,两人一个唱《康定情歌》,一个唱《敖包相会》,那事就唱成了。他们俩是八十年代中期到美国来的,唐鸣现在是C大某研究所的终身教授。两人一人姓唐,一人姓宋,宋琴声因此就附了韩愈、欧阳修诸人之名,给这家餐馆起名“唐宋八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