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爱的大河
- X9 X1 }( C& A- n1 O5 V! V9 j( k5 i: P4 ]2 }
1 何谓爱
/ z9 p) I+ |4 F* i% g
# X; c+ i+ ~& z$ R( S6 u 下面与读者一起来探讨“爱”的含义。对于大家来说,“爱”应该是最关心、最重要的问题。: l5 ~ H Y! h' ?( Z
5 G" A7 H% ~# k m, T 在人生的旅程中,最宝贵、最光彩夺目的不就是爱吗!所有人都会被爱的魅力吸引,因为在爱中有梦想、热情和浪漫。
}6 H# m5 @+ H' S" X# s
2 B7 i) V5 G O0 @+ `, s4 G/ X假使今天是自己今生的最后一天,在面临死亡之际,如果有人能在你的耳边轻声道爱,那感人肺腑的爱语是可以使人含着笑容去迎接死亡的。
+ y7 I! o1 T: N# Z- y' W# ^0 |1 Z0 b4 P9 ~
人生中若没有爱,就好比独自一人在沙漠中疲惫不堪地跋涉。若人生充满了爱,就会像在沙漠中出现了绿洲,人生之路上鲜花盛开。
4 u' t, m) t+ G `0 u! }" m
4 r W+ S1 V# [7 H& H$ B爱,究竟是指什么呢?究竟谁能给爱正确的定义呢?是文学家、诗人,还是哲学家呢?若要追根寻源,最终还得是宗教家。3 `% k' e2 a! X6 x
8 n0 p% c5 @) t对于爱的理解究竟到何种程度?洞察爱的本质又能深入到何种程度?这就是赋予人类的课题之一。虽然是一个课题,但同时也是一种喜悦、一种幸福、一种烦恼、一种痛苦。" F$ `6 r, O/ n4 V2 }7 l
) Y7 u/ H6 A& z# @! A, n
爱具有两个极端。真正的爱能够带来最高度的幸福,虚假的爱则会带来最深重的不幸。爱占据了人生喜悦的大半,但误解了爱,它也会成为人生中痛苦的主要来源。
4 K$ p( A I& a8 G" T k- F3 g( v& p, x" ~
如果掌握了爱的本质,且能够自由自在地表现爱,就能够寻找到最大的幸福。好像一道光明自前方照射过来,看到神在微笑,并张开巨大的双臂迎接着你。
) B/ v2 s3 v6 ]3 ?" c ?/ n5 Q1 G: V1 Z$ V& y. [; W3 B3 i
本章将依次论述有关爱的本质、爱的阶段、爱与悟、以及神与爱的问题。
6 ^4 R X$ h; E4 I+ y& F j% _ ]; V3 c& I% p
我经常与天上世界的耶稣?基督谈论有关爱的问题。
7 c' X- }6 l; l: U* X5 J/ n
6 ]# `+ w4 j& N' A当然,耶稣?基督是爱的权威、专家、神爱的体现者。他主张:“需要让现代人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至今,能与现在如此误解爱的时代相比拟的也只有亚特兰蒂斯时代的末期,以及《旧约圣经》中记述的所多玛(译注:位于死海附近的城市。由于居民的罪恶而与蛾摩拉一起被神毁灭。见《旧约圣经》创世记第十九章)和蛾摩拉时代。
% I* E; J. P; ~4 _7 e9 D( k
& f& @0 C* E' Y" C. R总之,我从“爱”的角度来对现代人的疑问做解答。
& _4 p2 D) D8 g, h7 Y
$ }) n2 \7 X, \) }- H$ D实践八正道和爱是现代理想的修行姿态,也是现代人的福音。下面将以“爱”为基点,从多方面论述人生观、世界观和真理观。. N1 I8 b2 L8 @- P: e
$ N" z5 m) S/ W+ G2 ~
2 爱的存在1 \0 i% R9 T( i# G$ A, g
3 f8 l# o7 K3 A& q1 X* d9 N1 o! I每个人都有许多机会思考爱的问题,虽然爱的本身,既看不到也摸不着。
' `* {: o: k+ |$ Q, [3 J) K4 s( b, v/ |! o& D ?) R2 j) _6 \
可是爱的存在确定无疑,人类从来没有怀疑过。8 r" Z& h8 b8 E
6 R& }( F) S! E* S! s1 B3 a' z/ Q0 {
并且为了证实这个人人都能够感受得到的真实存在,人们在漫长旅途上不断地追寻。
6 f* G0 i9 N* p$ m" q+ I' B0 y' W/ G) a3 l& |; d% d
但既然看不到摸不着,如何证明爱不是幻想?不是海市蜃楼般的幻影。
l2 i$ R) k. F/ ]" _1 r/ R, Q7 b7 `& f2 B" s5 K
爱如风。风本身是看不到的,但是通过树叶飘舞、树干摇晃等现象可以确定风的存在;通过皮肤的触觉和冷暖可以感受风力的强弱,这样就可证明“风”的存在。可是谁也不能把风捕入私囊。: d! A# \. X* I
6 `: d) }9 l' m* Q! ?% x
爱的存在就像风一样,人人都相信,也共同享受这种感觉,但却做不出客观性的证明。虽然无法证明,但是能够体会到爱的存在。虽然无法看到,但是可以感觉。1 n* D# [' F9 c. u; _. L
# f o9 H9 }% p% N
爱似神(注1)。虽然许多人说神佛,但却没有人能把神请出来让大家都看得到,昔日的伟人们提出过许多有神论,且在宗教、哲学、文学等领域也有数不清的记载,但总是没有人能拿出神存在的证据。# L) J! c% f4 D8 |% a
' _7 X0 B$ [# r, J9 _
耶稣?基督也同样没有让神和他的圣父显身。
9 Y# N1 A. y5 |) F: d$ }! B/ X6 @. A% N# r0 U6 l; \0 R/ a0 ~/ h
耶稣?基督说:“我言即我的天上圣父之言,因为天上圣父对我传达了旨意。我行即我的天上圣父所为,因为天上圣父给予了我启示。”8 m* d5 k4 z1 A" h }
4 h! t2 h. s) E8 s6 `* }9 u# q/ [/ m4 D" K耶稣?基督让人们通过他的言行举止来感受神的存在。在他的言语感动下,人们感受到神的存在,进而信奉耶稣?基督。
/ R! k( i5 Y3 m' t) M
, e! w/ F q! a; i- i% M$ S不论哪个时代,对人类最重要、最珍贵的存在,往往都无法得到证明。例如:“神”、“爱”、“勇气”、“睿智”、“善”、“温和”、“美”、“和谐”、“进步”、“慈悲”、“真理”、“真心”、“无私”等。6 \$ q) {, x3 @3 m9 P
$ T3 y6 b& v/ v! |% y
在光的世界中,这些充满了宇宙的实际存在是人尽皆知的内容。可是人世间却没人能提出确实的证据。因为这些真实的存在都是四次元以上灵界的实在,所以想用三次元人世间来提出证明是很难的。
; O0 v& z5 u3 r7 s( T& W+ b: e
6 L! F* r" e) P7 K在我的认识范围内,根本佛(根源神)是二十次元以上的超高次元存在,所以对这样的存在用三次元的基准是不可能证明的。正因如此才有了“信仰”的需要。“信仰”之意指“相信和仰望”。相信是感受、承认的意思。仰望是指对伟大存在致以敬意、自我谦虚。4 a3 @6 a+ |8 H
9 n9 X5 r2 _! ~' T% x" p耶稣?基督曾说:“神即爱”(注2)。爱确实是神的属性之一,但在耶稣?基督的话中有更深一层的涵义。
4 C# u. |+ B# v$ N7 h
/ ^5 `) ^# u/ E% s+ t9 w“神的存在虽不能证明,但可以从爱的存在中看到神的存在。虽然爱的存在本身也无法证明,可是任何人不是都能认识到爱的美好吗!人人不是都能感受到爱的魅力吗!人们不都相信爱的力量、在追求着爱吗!# T4 g7 r$ \& w0 ^, k
2 ^, P+ a" V* r这就是信仰!相信爱就要相信神在,相信爱的威力就要相信神威,神即爱。看吧,上帝圣父赐予我力量成就了爱业,让我创造了奇迹。追求爱的实态者来看我成就的业绩吧,因为这就是爱,这就是神的存在”。
( P% ]& w- I# \6 d0 t
- R: [/ {- w) @+ ]6 E二千多年前,耶稣?基督在拿撒勒(Nazareth)向人们提出了上述的教诲。当时在天上界指导耶稣?基督的就是我的灵体(爱尔康大灵),所以我能够清晰地记忆着耶稣?基督的说教。2 ~8 N: _1 W3 r4 I. A* G8 ^2 F
; R0 g% r8 f, o) M* W, p8 V0 W0 {
3 爱的力量
0 S* H0 s# T% z2 W, c* A5 h5 Y7 w4 O" u8 q7 r
爱是地上界最大的力量。在四次元以上的多次元世界中同样也是最大的力量。随着向高次元攀登,爱的力量也随之愈为增大,因为爱是结合的力量。相反地,互相排斥只能削弱总体的力量。团结、和睦可以把一份力增加两、三倍。爱所向无敌,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挡爱的力量。0 T9 c5 d, k1 {$ Y
6 x+ q+ G% I! y: i8 t+ y6 B5 W
爱是战车。它翻山越谷、跨河渡沼、勇往直前、扫清罪恶。
& W( _ Z( m/ o9 o+ u/ P; R
$ b# d' ]' K, ^; C爱是光明。它赶走了阴暗,照彻了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爱散发出无限的光明照耀着天、地、人心,溶化一切世俗罪恶,安抚人间的悲哀。
& p# a7 x/ w! q; h- G2 ^* X4 ]# U( b' U
爱是生命。它是人生存的食粮和能源,它使生命之火熊熊燃烧。爱是一切,没有爱就没有生死,没有爱就没有前程,没有爱就没有希望。爱即所有一切、生命的食粮。8 _3 T' o7 ^" x! f+ ?5 |3 }' n
; G+ e& K" F& K& l
爱是热情。热情是年轻的活力、是对无限可能性的信任。在那火热的能量中,有真理、有永不停息的生命跃动。
B( R0 r) A& C7 \8 O; W. Q2 T% Y$ o7 ] b% }" Q
爱是勇气。没有爱,人生就不能振奋。没有爱,人就不能直视死亡。爱是点燃真理火炬的火种,是射向迷妄的利箭。1 `6 l H/ { Y+ J: y3 h o; I+ a
; h: r9 T7 l0 A爱是誓言。人们以爱之名共同生活、互相倾诉、一同进步。若没有爱,就容易误入迷途、走向末路。
! L+ k: u. I# o9 B4 c8 M" r* I+ s9 B
爱是语言。没有爱也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也就没有爱的体现。爱是美丽动听的语言,是真实的意念,是优美的波动,是和谐的旋律。神用语言创造了世界,爱通过语言创造了人。* d) Z% S. \& R, T
9 f1 F" M+ _+ ^% @
爱是和谐。有了爱人与人才能和睦相处、宽容共勉,才能去创造完美的世界。理想的爱中充满了空前的和谐,没有任何恼怒、嫉妒和憎恨。; {! O1 u. o9 W% k+ u2 K0 u
2 M7 K$ i( g7 o3 _, E7 r& Q/ s9 m爱是喜悦。没有爱就没有真实的喜悦,就没有真正的幸福。爱是神喜悦的表现,是净化尘世悲哀的秘诀。爱是喜悦,爱的喜悦能再产生爱、这个爱又能够再产生喜悦。爱是喜悦的循环。
9 E) b! N( `( v# n
' q& z- C" E9 }爱是进步。一颗爱心能够创造一个进步,一个爱能够放射出一道光明。有爱相伴的时光即是进步的日月。神保佑着爱的力量,诸圣灵引导着爱的前程,所以爱不会带来后退或恐慌。爱是进步、向上的动力。爱能够使你向着神的境域展翅翱翔。 I; k2 k' k9 q0 l1 H
$ O1 l1 o+ t4 }) F# A爱是永远。爱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存在于人类史上的任何时代,所以无人不知爱的存在。爱是贯穿一切时光的金色羽翼,爱是遨游长空的天马。爱是流逝的时光中永恒生命的证明,是捕捉永远的猎手。4 O y7 H* u! H/ y$ W
( G( E# {; S. c8 {, G: ~- s: F爱是祈祷。没有爱就无从祈祷,没有祈祷也就不能理解爱。爱能够通过祈祷产生更积极的力量,爱能通过祈祷使万事成就。祈祷是使爱更崇高、更深奥的秘法。向神祈祷能够得到爱的结果,向神祈祷可使爱得以实现。7 z: K) _6 a) [* U) `$ U
: M2 U9 s$ V6 R7 x3 a$ T. X4 L- U
神即是爱,爱即是神。祈祷让爱具有神一般的力量。祈祷,人才能够生存。祈祷,人才能够接近神。通过祈祷才能够将爱的威力发挥到最极致的境界。
! \3 ?3 ?- e9 v: s4 爱的神秘9 t5 t3 R1 T) g; y9 C3 a! J
. Z5 r5 O& ~$ q/ M
无限的爱不仅具有极其神秘的魅力,而且高不可测。所以爱能够使人回味无穷。( ^1 F8 S( C! S- q2 B& |
# V! E4 o2 \3 J* C) l7 n1 q. k3 m) S或许神不愿意在人前出现,所以才把“爱”的替身送到人间,让人们通过爱的实践认识真正的自己。爱是学习的好材料。# a/ ^6 p- b3 Y- e4 Q$ |+ r- B. t
/ Z+ L& F0 c' q爱之所以神秘,是因为虽然看不见但却能够感受到它的力量。0 t% G% a/ S- b( G" J% u
; u; E( ]' \: [) Q. e8 `下面用一个寓言故事帮助人们理解。
+ s3 T1 z5 c: o( r& o% i. V; u! h
从前有一年迈的老者,无子无孙,孤苦伶仃地生活在某个村落。村内的小孩子常常跑到他住的村口小庙堂来游戏。孩子中有个很顽皮的十三岁少年,名叫太郎。太郎小时候失去了双亲,由姐姐和姐夫抚养。8 ?3 ]" G/ D$ T
& D" |: _' A! ~# C1 f! i) N; `
有一天,当太郎在庙堂的石阶上玩耍时,忽然有三只麻雀飞来落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唧唧喳喳交谈起来。
# g# x+ z% V/ s+ ~4 w. I
5 a9 p. R3 A- J8 B3 k$ _首先,其中一只麻雀开了口:# X ?0 c z# G
) S S0 N Q7 J+ Q# C“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是太阳公公。有了太阳公公的光辉才能使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世界,也使树木、花草得到了哺育,稻谷丰实,最后,我们也才能够享福。
3 y; ~7 E, X$ D) p( E6 x3 c% R# a# @; o! K+ R2 k$ \9 D8 V
如果太阳公公躲起来的话,世界就会黑暗无光,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我们麻雀每天在心里感谢太阳公公,所以不会去轻易伤害其他麻雀的生命。但是,因为太阳公公总是笑眯眯的,所以人就变得很任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争吵、谩骂、还有人打仗!有一天太阳公公可能会感到厌烦而躲起来呢!”
2 }( V& J7 n# I! ?( b! r2 k$ P
& e; i4 X. o4 f- O另一只麻雀接着说:
5 L6 w; O% r/ P# V& r8 L: K8 h
$ ]9 V/ v7 D7 F& `: _" [3 v/ a“依我看,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是水。没有水谁能活下去呢!如果没有水,草木在一个星期之内就会枯萎,稻麦不结实,我们也要被饿死了。动物没有水也活不成。水是最珍贵的生命之泉。
% H; d+ Y; F- V$ n3 ^1 Y& @' Y, K4 C& z5 z1 l0 w# a
我们总是感谢水的恩惠,和睦地生活。但是愚眛的人却因为免费就轻视水的珍贵,反而拼命地争夺无用的宝石、首饰等。我们能满足神赐予的天生模样,但是无知的人总是费尽心思要显示自我,总想比别人伟大,总想比别人多挣些钱,总想比别人漂亮,真滑稽!”/ r) g$ J/ U0 `% G6 T
: Q* L6 s) ~' G" j$ k$ ^
随后,第三只麻雀沉重地说:+ B% V f5 z: v% X% }/ u
! m% R. F) f3 I0 K* ~ s M“你们说的都对,太阳公公和水都很珍贵。世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普通得让人们注意不到它的存在。依我看,最珍贵的是人们平时没有意识到的空气。没有了太阳公公和水,我们还能够活几天,但如果没有了空气,用不着一分钟我们都会死去。道理很容易明白,但空气给予这个世界的恩惠大家却很难意识到。
; N( ], h* m$ O% s' ]9 g
) l S G9 X' I天上的鸟用深呼吸对空气表示感谢,水中的鱼在缺氧时也会露出水面吸足空气表示谢意。可是人显得多么傲慢,认为飞机上天全凭自己的智慧,其实没有了空气,飞机想飞也飞不起来。麻雀或飞机在空气中飞来飞去,但空气却不索取分文回报。我们感谢空气,但从没见过人们真心地珍惜过空气所赐予的恩惠。”" E7 o8 f2 X, x5 @3 Q
1 [( @8 u' g. i4 ]太郎听了三只麻雀的对话,深感悲伤、低头沈思:自己受到的教育是说,人是万物之灵,却从来没有感受到太阳的恩德、水和空气的恩惠。不知恩惠的人是愚蠢的,人竟然连麻雀都不如。
8 W" r9 g7 X \4 X% j# R$ E4 J( N" H
- m9 Q$ [* k* i8 E& o一想到这,太郎一口气跑上石阶,把三只麻雀吓得高高飞去。太郎跑进了小庙堂,边哭边把刚才的事讲给老人听,说:“我不愿意做愚蠢的人,不如去做只麻雀好了!”听了太郎的话,老人答道:
9 M& X) Z: A1 {5 o: i" ?; _9 w! B: W0 s- p0 T8 Z3 y
“太郎啊,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了。虽然人迷失了最珍贵的东西很愚眛,但只要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人的罪孽就能够得到宽恕。人有丑陋的一面,但是只看丑陋,它也不会消失。
! z* \/ d9 b" d+ I! ?: e$ W6 N1 V. t& g
神为了赦免人的罪孽和消灭丑陋,赐予了爱的法力。拥有爱神秘的力量,人才能够成为万物之灵。”, C9 e0 g( t _
u# y0 D% t4 f. J5 爱所向无敌
5 g6 D4 r$ |/ {- P. W9 |
9 {& _6 q1 k3 m% E! G) D爱是最伟大的力量,爱所向无敌。
. |4 q3 Q- n$ v' {4 P8 @3 C X$ `6 f+ K4 Z/ [1 d( |
人生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人就在其中进行着灵魂修行,这是预先计划好的。世间上的困难究竟都有些什么呢?有疾病、贫困、挫折、失恋、破产、友人的叛离、与爱恋者的离别、与厌恶者的相处等,还有年老态丑、身体衰弱、身不由己,最后是死亡。
+ o3 x/ o1 R L' c: d; d `2 S; k# d0 l2 v' x& ?1 B9 P. x
如果只看表面现象,人生确实充满悲痛和苦恼。但是这些苦恼有苦恼的意义,悲痛有悲痛的意义。因为苦恼和悲痛是在要求我们做选择。这个选择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个人,是选择作为施与者的人生,还是选择作为接受者的人生。这需要我们做出选择。0 O/ @5 Z" N6 R# {
( i* p( ^9 o4 g7 V3 _$ B9 _+ Y6 T 归根究底,爱的本质在于施与。是神赐予了人类爱,所以人们不能把爱归为私有,应该向人施与和分享。神的爱是无限的,神从未间断过对人类供给爱,爱施之不尽。
; q/ ?. W4 P" ]- P4 B0 e9 @; b) q. C! T, V7 y
爱的本质首先是施与、施爱。对此应该做深入的理解。+ p$ J. i( c/ W+ w2 }
4 A0 H: \$ O3 k
为爱的问题而苦恼的人应该明白自己的苦因何在。这个苦恼是不是来自向别人施爱所产生的呢?是不是为此要求有所回报呢?如果有要求回报的心,就不能说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施与,是施与无偿的爱。因此,向人施与的爱本来就不属于个人所有,而是神的恩赐。要对神做报答就要去施爱。$ _9 u, c5 F9 X6 c
, f: O5 L3 X w: m- [' g9 k苦因往往是由于自己去爱某人而得不到对方满意的回报。其实,不是别人不爱,而是他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想法使自己陷入了以爱为机缘的苦恼之中。爱的回报不是来自人,而是来自神!% m, ^+ K# o3 |1 X6 T6 ^+ y D
8 v6 W% G' b6 @! }( ^6 O神的回报是向人施爱愈多,就愈能使自身接近神境。这就是神给与你的回报。* S; s$ E* p6 `$ m( T5 h
6 Z+ V& W, v2 I) F7 o6 H
观察神的本质可以看出,神的存在如灿烂的阳光,向万物无偿地赐与无限的爱和慈悲,人的生命同样也是神无偿赐与的能量。
2 M, i) Z1 i( ]5 {# q3 t* h8 S6 Q7 P3 I! i7 ~
既然如此,就应该把向人施爱当做开始。施与,就是在生活中为众人的幸福着想,向在迷惑中的人心投入爱的光明,帮助更多的人从困难和挫折中重新站起来、度过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一生。9 A3 Y* E% v0 I
) Z L; Y6 n/ t9 U. w5 m$ x
施爱需要智慧。单纯给与物质还不能说是施爱。慈悲魔不是施爱。8 b' A/ _# a! ~4 c0 G4 A( r* z
: o) s; y5 @0 A9 c7 O: p1 }
真正的施与,是指真心地勉励他人、使他人的能力得到发挥,这就需要智慧。应该用智慧和勇气去施爱,选择施与无偿之爱的人生。. h2 ^1 `' r9 X" B7 H/ [
' A% Z( ]( W' ^ @8 {' h. F爱的前面不存在敌人,真爱无敌。真正的爱是施与的爱、无偿的爱,是不容抵抗的无限力量。爱是大河,从无限遥远的上游奔涌向无限遥远的下游。
" S4 ?6 ~3 V3 j6 k. ?5 ]# `% d5 F- B
无论任何人或物都不能阻挡爱之大河的奔流。爱赐与了一切,推进着一切,所以,在人世间没有任何邪恶的念头可以永远存在于爱的大河之中。% M9 w( t G5 T7 z% i* o
" b0 a( g& M! k/ s) v' v; E
6 爱的发展阶段论# K( @2 ?/ _) ]& }! m
# N" q3 X& R$ I L6 Y' l
从以上多方面阐述了真正的爱是施与无偿的爱。接下来进一步探索爱的发展阶段论。
: T% o* p$ |6 h' G' m2 p: q; q, c9 Y' O9 r
爱也有其发展的阶段性。但世间对这样的发展阶段能有所意识的人不多。9 Q. @# r4 X" d2 s
. b& T% m$ ]8 W% C4 q3 u爱的发展阶段的第一阶段,即“爱慕之爱”。爱慕之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最容易感受到的爱。比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男女之间互相的爱恋、朋友之间的友爱、对邻人的爱等等。如果从广义上来讲,对社会、共同体的爱也应该属于“爱慕之爱”的范畴。
/ ]' @7 O- o- _! T, L4 T/ E2 R" r9 a) }! {9 L# A
“爱慕”也是施爱。爱慕之爱的基础是对理所当然关心的对象的爱。对理所当然关心的对象给与好意,就是爱慕之爱。虽说这是最基本、最普通的爱,但实际上也是相当困难的爱。
! {& C6 J2 _5 I3 M8 d0 X+ w# Y5 k8 Q8 }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充满了爱慕之爱,人间世界至少可以成为名符其实的人间天堂。任何人都能够做到这种爱慕之爱,因为人生下来就能理解这种爱慕之爱的美好和幸福感。可是问题不只在于如何理解,而在于如何实践。如果世人能够真正地做到实践,那么三次元的人间世界肯定可以向实在界的五次元善人界转化。也就是说,实践爱慕之爱即是走向人间天堂的第一步。
5 S; ?, F* J2 A
( F; s W* t4 y9 n; D( w爱的发展阶段的第二阶段,即“勉励之爱”。在第一阶段的“爱慕之爱”上,任何人还都能够去实践,但“勉励之爱”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实践的层次了。因为,勉励他人,让别人能够发挥出才能的人,是优秀的人,若不先通过才能和努力造就自身,使自己具备指导他人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就做不到勉励他人。
A1 X% l& v0 o& o- }
( x6 L9 r: F) S& l- a- B勉励之爱即引导的爱。所以,实践此阶段爱的前提就是要建立起优秀的人格。因为盲目者不可能正确地引导其他的盲人。! U* _" e# U& @1 {$ ?
& w' X H& }4 k* h勉励之爱就像一条大河自上奔流而下。勉励之爱属于知性和理性的爱。以高度的知性认清人和社会的本质,以卓越的理性解决关键问题,做不到这两点,就无法真正指导别人。勉励之爱还包括着另一面对灵魂退化者的严厉指导、指正方向。少了这点就不能说是完全的勉励之爱。' B; ~3 Y; u* P
+ L) @7 m. F* H$ Y0 I
从这层意义上讲,可以说“勉励之爱”即属于六次元光明界的爱。在世间实践勉励之爱的指导者,虽然其身在世间,但其心可通六次元世界。1 Q! {2 A/ g8 {4 u
9 J; L4 ]. y% c e( i7 f' x
虽说以自己关心的人为对象的“爱慕之爱”和把自己造就成为能够引导别人的“勉励之爱”,两者都很了不起,但还有更上层世界。在勉励别人时,只需要具有才能,或有过人的知性就有可能做到。但是在爱中有着超越了才能、知性和努力成份的爱,这就是第三阶段的“宽容之爱”。) S$ @, r' F4 Z" z5 X( w
) F2 h3 O) }/ t( {) }2 m8 u能够实践“宽容之爱”的人,一定具有向伟大的宗教境地飞跃的经验。也就是说,宽容之爱是超越了善恶、彻底履行自身使命的境地。因为宽容之爱的实践者已经知道三次元物质界的人们生活于盲目摸索的状态中。这就需要“意识自身愚眛而悔过自新”的灵性觉醒体验。只有能在痛苦之中发现光明的人,才能看穿蒙蔽对方双眼的东西,爱对方真实的佛性。只有获得了宏大的度量和雅量、获得了超越才能的德,宽容之爱的境地才会显现。% d, g$ D, \0 @" ]4 |
* z% z# Y" [8 z5 b只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佛子、神的分身,才能够看出自己竞争对手的本质,发现他人同样具有佛性(般若智慧)。这宽容之爱的境地即菩萨境地。所以实践着宽容之爱的人即是七次元界的使者,心通七次元菩萨界。
' ^" s) ]: U; c* ]* W5 r0 K/ N9 O1 ^$ {+ H
但绝不是说宽容之爱、菩萨之爱,可以对恶魔的活动予以容忍或助长。恶魔阻挠着神向人间赐爱,恶魔本身的存在就意味着它是爱的反面定义。菩萨以“信仰心”、“无我之怒”和“空心之怒”迎战恶魔。但也有恶魔因为醒悟到自身无力与佛神做抗争而走入“赎罪之门”。对此,在“宽容之爱”中也有时需要使用“能动性的宽恕”。4 W- y& q4 n, C/ }
7 存在之爱与神之爱
1 K. | p7 e& ]: [
6 Y9 A' w" F' ^比“宽容之爱”更高层次的爱是“存在之爱”。这个阶段的爱已经不是一对一的爱,甚至超越了上下关系。( s d% u+ N }: ~% f
' L9 e* b5 }: C# e- N这个人存在于此世,在人们的心灵中一穿而过,便使人脱迷开悟、回心转意、重新选择人生,这就是“存在之爱”。只因这个人存在,世界就会显得光明,有如点燃了希望的明灯。不是说他在爱着谁才说这是爱,不是说他会讲好听的话才说这是爱,也不是因为他温柔体贴才说这是爱。而是说这个人的存在就是爱,他拥有伟大的人格,看到他就如同看到爱。我们把这个人称为“存在之爱”的体现者。这样的人,在人类的历史中闪闪发光。) T# _# u A. D m: N4 ?( G
5 e2 R8 X, e5 f: [“宽容之爱”是品德高尚的宗教家的爱,“存在之爱”是人类历史上高耸入云的伟人之爱、世间之光、时代精神。5 S4 S( ^- D, i4 `5 Y% w% d: d
. Y) b5 n2 h0 ?2 _4 b! `0 I7 X3 O; t
“存在之爱”已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放射性的爱。它是光的存在、光的化身。7 c5 {/ s- c7 R9 r
+ x# q9 \/ g* `8 h1 G1 U) ~0 z- p
由此可知,存在之爱的境地是何等高尚。这是八次元如来界的爱。所以,代表时代存在之爱的体现者就是如来,如来降生世间其本身对人类来说就是莫大的慈悲。慈悲是普照的光芒,慈悲不会因人而异,也不会因对象的不同而有爱的浓淡之分,它不是“相对的爱”。慈悲是“绝对的爱”,是“没有偏向的爱”。
; _& H6 z; G7 ~9 v8 \
7 g$ [4 _2 F! _) n6 R五次元的“爱慕之爱”、六次元的“勉励之爱”、七次元的“宽容之爱”、八次元的“存在之爱”,这就是爱的发展阶段。要想认清哪个阶段是自己的修行目标,首先需要理解爱的发展阶段。; c- Q' [: x) P" G4 R6 g- y
9 X0 W; }" K0 ^当然,也有四次元的“本能之爱”。依据本能的使用方法不同,通往地狱界或幽界(精灵界),但至少可以说本能之爱不是人生修行的目标。$ W7 ?! T1 T4 ]" {* s
6 t# s- t# J+ K8 L6 Y$ ]4 N
对地球上的人类来说,最高的爱是九次元“神的化身之爱”、“救世主之爱”。在此不是推荐世人把这样的爱当做修行的目标。它是佛神命名的最高代理人的爱。假如有些胡涂者传教“救世主之爱”的话,他的来世不会是高次元灵界,而是四次元中的地狱界最深层的无间地狱。因为他误传了神佛的声音,这种行为在实在界相当于犯了比杀戒、强盗罪更凶恶的罪孽。这种行为能够腐蚀比人的肉体生命更为尊贵的永恒灵魂。. i# l' Q' Z, q0 b3 Z& ]
" Y$ ^$ F* a [3 k$ y
因此,在“存在之爱”之上亦有“神之爱”(或者说“佛之大悲”),这是引导人类、期望人类进化的高层次之爱,我们只要知道这个事实就已足够了。
6 V+ S$ t4 S: u1 I
* g4 B, i5 i% d& X B4 b: d综上所述,爱的发展阶段包括无需努力的四次元“本能之爱”,应作为努力目标的“爱慕之爱”、“勉励之爱”、“宽容之爱”和“存在之爱”,及超越人心的“神之爱”。" ?- ]: {, e! S1 {" p# F; ]% `+ B+ n
7 i" b. g1 @" N, h8 a- O) M 0 p( f+ d; e+ A# D( s/ J
8 爱与八正道" `- Q: n4 L p1 p2 Q
- U. B: y2 I# q3 [+ K* _) l
第二章中阐述了“真说?八正道”,现在又论述了爱的阶段论,接下来将进一步讲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 A, f# Q# S0 G( j" @. p1 A/ ~/ j6 z& {
“真说?八正道”是做人之八条“正道”。八正道是从平凡中获得觉悟、追求悟道的依据。爱的发展阶段的“爱慕之爱”、“勉励之爱”、“宽容之爱”和“存在之爱”等四阶段,可以做为世间修行的目标。
6 ^/ X! L* D+ l: C, y/ |( J+ a
, E3 _+ G- w$ n) e两者相比较,可以说八正道重视日常的修行和觉悟,而爱的发展阶段则是在不忽视日常生活修行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将它视为灵魂中、长期修行的目标。% |" a8 X1 [0 ^. p% q
. L) M, q8 @" x* |* ~$ n
不论是通过实践八正道去追求悟境,或通过实践爱的发展阶段论以达悟道,两者都密切相关。归结起来,其相互关系如下:
+ L1 v) A* \9 c! f4 c, E. s
3 E- [1 M' U4 R9 ]4 ^1 f1.正见、正语与爱慕之爱相通。; k \( B+ Q ]
* ~$ @ u. E" h; x6 b' ?
2.正业、正命与勉励之爱相通。
, Z. v' i0 X. I4 @- M8 S% P3 }2 y
3.正思、正精进与宽容之爱相通。
, } @ ]! q5 i2 j* d. f& `) E8 ~1 m. [) \) h+ c
4.正念、正定与存在之爱相通。
+ ]: `0 H# w$ b( d" X
7 T' l; A E) V2 I6 z/ C首先,为什么说正见和正语与爱慕之爱相通呢?爱慕之爱是对自己关心的对象的爱。在向对方表示好意时,要以正确的信仰为依据去做正确的观察。辨别是非很重要。同时还要知道现在对方的需求是什么?对方究竟在苦恼什么?这就需要排除先入为主的观念,诚实正确地做观察。随后,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向对方提供有益的进言,不说坏话,促使对方从苦境中重新站起来。2 J- v9 W1 ]7 D) B* F
& H- P! E) Q. M2 U6 `6 t5 l
第二、正业和正命与勉励之爱相通。正业即正确的行为,在释迦牟尼的时代它意味着遵守戒律、身体不产生犯罪行为。即“杀戒”:不可杀生,不得杀、伤害人或其他生命。“盗戒”:不可偷盗。“淫戒”:不可与配偶以外的异性发生邪淫关系。以现代的观点来说,即不要使用暴力、不盗窃和不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提高自己社会伦理道德觉悟。此外,在行动上还必须充分地尊重他人的人权、人格,陶冶自己的社会品性,启蒙他人。- H6 w+ [. O; q$ v$ E7 y, i- f
' u3 r2 I/ t( s, ]) `& S4 J: L# O
正命,是指正确地完成自己的生命,即正确地生活,不应该有违反佛理的行为,不应该做使自己堕落的行业(例如:暴力帮派、犯罪性低级行业、或没有意义的杀生行为等)。不应该沾染上酗酒、赛马赌博等不良癖好,不应该吸毒或过量吸烟等而有害身体健康。此外,也不应该借自己无法偿还的巨额债款,不应该在高利贷的追逼下生活。独自一人生活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与他人共存。只有在正确的信仰生活中,才有人人共勉共进的正确生活。换句话说,如果为了理想的生活而勤奋努力实践八正道之“正命”的人愈多,人间世界就愈能接近天国的境界。正业、正命主要属于勉励之爱的阶段。( g: B' g0 Q y
3 t! x: D7 {$ O第三、正思和正精进与宽容之爱相通。正思即正确的思维,意指不要被心之三毒的贪、瞋、痴再加上慢、疑、恶见的六大烦恼(注3)所牵制,应该有求实的观点和完善人际关系的想法。不应该只看表面现象,而应该在心中描绘对方作为实相世界居民的真实姿态,寻求建立彼此融洽的关系。如果自己心中有了错误想法就要对其进行反省。作为佛之子,互相寻找彼此应有的姿态。那就是在互相引导、共勉的实践中寻求空前的大和谐。做到了正思,就能够保持宽容之心、宽宏大量、包容一切。达到了这种境地,心境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提升到宽容之爱的境地。, ~' t& |: s% R- R
/ Z1 D; M. O/ |* G0 w( q& K正精进也是同样。正精进是指在追求悟道上做正确的努力。领会佛法真理、努力向前迈进,以善念之心排除诱惑,持之以恒就能够使境界有所提升。佛道正精进也能够使德力倍增,没有愤怒、埋怨、牢骚、嫉妒和憎恨,实现真正的正思的生活,世间就能涌现出空前协调的境界。也就是说,如果心能够时刻保持住不动心的状态,就能够发挥出洗涤世上罪恶的力量。越是在正精进上加以磨练,宗教见识就会加深,宽容之爱的境地也就更加扩展。2 @" ?7 l3 u z4 p: ?* t8 i
p. m8 v# m* W. L4 u+ b2 s2 f4 R" r第四、正念和正定与存在之爱相通。正念指正确地集中意念。这是说心在学习和实践佛法的生活上做集中,安然、沉着、正确地计划自己的未来,为了正确地实现自己的心愿,向佛祈愿,这是正念。对追求佛法的人来说,正确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意味着是佛子之完成,就是达到了与佛同一的境地。这是如来的境地,也是人间最崇高的姿态。这样的存在本身就是世人尊敬的对象,对世人来说就是光明。这就是正确思考,也是正确人生目标的终极姿态。
1 [( ^- f, r$ e1 E6 f- G2 }
4 T3 `- g( J2 F+ s+ m/ v正定指正确的入定,正确地进入瞑想,对于宗教家和追求佛法真理者来说,这是最高阶段的状态。自古以来,许多宗教家通过瑜伽、坐禅、止观或反省瞑想等形式做精神统一、希望与高级灵进行对话。正定的第一阶段是通过每天反省来达到与自己的守护灵进行交流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与指导灵进行交流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与高次元的光明指导灵、如来界诸灵进行交流的阶段。
: J2 x }! A0 t& L& L( z3 ?0 F* e( s6 C/ _1 _% V, N/ y
人心,一念三千。如果能获得如来悟,就有可能在正定中与如来界的大指导灵交流。八次元如来之魂在降生到世间后,必有高次元光明大指导灵做直接或间接性的指导。最低程度也会接收到灵感,完成天命。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 c- P: i1 c7 W* D O( M/ ]" A8 r
* F5 f" w$ @& F7 `& ~从结论上来看,进入存在之爱的阶段必要前提是:正确地入定、获得解脱、正确地完成精神的统一。4 B8 w$ L& L9 W( D( z1 g& _7 q/ O
& G. Y$ P$ T5 z+ ?* K, V9 D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八正道之中也包含着各种修行的阶段。即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思?正精进→正念?正定,依序在这四个阶段上做修行和反省便是悟道的快捷方式。这虽然与释迦当年讲述的八正道顺序不同,但对初学者来说则是较有效的修行顺序。
( A2 r2 G: p3 b+ Y" F; ^8 n1 }% o( @$ p* F/ U' X v
具体来讲,在达到爱慕之爱的阶段后,仍然要继续努力实践勉励之爱,再通过勉励之爱进一步实现宽容之爱,最终向存在之爱的境地升华。. i# \' j% |1 v0 @! j
6 L, A% c! j; r8 K总之,做不到正见和正语也就做不到正业和正命,那么,正思和正精进、正念和正定也就不必谈了。同样地,如果不经过爱慕之爱的阶段就不可能进入勉励之爱、宽容之爱和存在之爱的阶段。最初的阶段往往也是最关键的阶段。
1 q; l8 F# w' t( r4 t0 T! N( N: Y/ c; q
9 天使之爱
) n Z9 d) x( j1 q" f6 F, _! v0 {2 q: I. e+ C
接下来探讨高级灵界的天使之爱。
9 `. I9 W8 ]0 u7 g
% w! M# }+ f6 @+ t( F' p! D天使,通常指六次元光明界上层阶段以上的诸灵。即诸天善神,七次元菩萨、八次元如来、九次元大如来,或者说是指被称为大师或上上阶段光明大指导灵的人。
/ _: X* v( U! D3 V/ |( P! G# d" e a9 A5 d5 c" b1 }! I1 o
实在界的天使们对爱的供给方式各有不同。六次元阿罗汉(光之天使)的爱有三种:一是做人世间的守护神。二是做地狱灵的救济者。三是做五次元善人界居民的教育者。$ _$ }. ^ f& A) Q! Q1 B
. }: a7 F2 j' _, c4 B七次元光明菩萨(天使)的爱有四种:一是降生世间,做宗教家或各个领域的指导者,教导世人。二是做如来界大指导灵的辅助者,实践奉献的爱。三是担负救济地狱灵的责任。四是做实在界光的供给者。诸菩萨在六次元以下的世界做各种媒介,使佛光能够不断地供给人间。
# P& [7 [/ V$ }5 K$ J) @: J9 Q. c, V* x8 ?$ ], k
八次元光明如来(大天使)的爱有五种:一是每隔几百年便降生人间一次,或传播新宗教、或做伟大的宗教改革家传播新的真理教义。二是做诸菩萨的指导者。一般来说,一个如来大约可组织和指导几十名菩萨,反之每个菩萨也有一位如来做为自己的师长。三是与地狱撒旦斗争,统领圣战队让恶灵悔过自新。四是以佛光七色光谱中的一种光线(如:爱的光线)为专门,使其普及人间。五是在新文明的设计中,担当实际工作,发挥创造作用。0 N: n( d7 A$ ^- E* J
% c c- m9 B+ o9 r' Q) M九次元光明大如来、光明大指导灵的爱,囊括了各次元的各种表现,大体可分成六种:一是每隔几千年降生人间,创建世界性宗教,净化人间,体现救世主的爱。二是从灵界来指导救世主的世间转生者。三是掌管和促进人类的进化。四是将佛之根源光分光七色,供给八次元以下的世界个性之光。五是做实在界秩序的管理者,承担掌控每个灵魂境界之进度。六是承担宇宙计划中统管整个地球规画的最高责任。
9 ~& x+ V; ]' y9 n* Z5 _10 爱的大河, {! M( |! g+ ^ |
! W% k& b; y2 \/ b/ I( ^9 v. e) J' X
上面讲述了人类之爱与天使之爱,那么贯穿在三次元以及四次元以上的多次元世界、高次元世界的爱究竟是什么呢?
- p: C" l/ I8 q( \1 k1 w' e. N8 m. C+ B+ o
爱是一条永远奔流不息的生命之河,是远远流淌的生命之泉。实际上,以灵眼观察从九次元到三次元的世界,就会看到一条发源于高次元的爱的大河,汇聚成巨大的能源之河,以九次元→八次元→七次元→六次元→五次元→四次元→三次元的顺序奔流而下,一幅宏伟壮观的全景图。# i! N7 O& n4 R
3 D: a- a* t( S k爱是这样的一条大河,它是从上到下奔流不息的力量、它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这幅宏观的壮景能够清楚地告诉你,在爱的面前不可能有任何敌人。也许有人认为地狱的势力足以抗拒天国即神(佛)的世界,也许有人认为天国和地狱的范围势均力敌。但事实绝非如此。起源于神(佛)的爱之河来自遥远的高次元,势如破竹向下奔流。相比较之下,地狱所在的四次元世界,只是位在远方的下游河口罢了。所谓物质万能、欲望、迷惑和恶根本无法浑浊这条爱的大河,它是无法抗拒的滔滔奔流。% z |2 J; B9 m X9 S4 ^
% |$ p2 J% x9 @; p- F2 ]" n爱是光明。像黑暗无法战胜光明一样,没有邪恶能够战胜爱的力量,没有地狱恶灵能够与爱的大河永远抗衡。地狱不足以形成能够抗拒天国的势力,地狱只不过是盘踞在神(佛)世界某一部分的癌细胞,是企图浑浊爱河的浊流而已。
) i3 T: K$ {# `0 H( @' R1 d8 `5 |) d: Y- y. t
自古以来,世人多认为地狱与天国几乎有相同的规模,恶魔能与天使对抗。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天上界之整体包括了从四次元幽界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高次元,而地狱界只是在四次元世界局部的一块阴暗巢穴。0 z9 |# P2 }2 L8 ^5 S1 s
+ @# u+ |$ j7 R% F7 T- L. z) K8 ]
这个地狱巢穴的影响不能忽视,当今,被拉下地狱的人已有数十亿之多。但阳光下没有不能溶化的冰雪,同样,地狱界终究要消失。世间之所以对地狱界的影响有过大的评论,是因为地狱所处的灵域与人间世界的距离很近,容易相互受到对方波动的影响。
9 `9 l# }0 Z% ~2 g
% D7 \* O( R4 c0 E, N: _' N那么,形成地狱界的要素究竟是什么呢?盘旋在地狱里的要素、意念如下:7 D1 |( }. W- d/ d& F6 B. q
3 b& c8 w& D" X3 J嫉妒、忌恨、冲动性的或本能性的愤怒、抱怨、贪婪、不平不满、悲观、消极、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懒惰、自我厌弃、憎恶、怨恨、诅咒、情欲、自我显示欲、利己主义、恶口伤人、挑拨是非、焦躁、抑郁、酗酒、暴力、排他主义、说谎、虚伪、唯物主义、无神论、孤独、独裁主义、金钱欲、地位欲、名誉欲、不和谐。
" Z) l$ j- ~9 ~9 t p* [8 ^$ W. ^4 T% Z; i5 ~
这些虽然都是负面能量,但这些负面能量绝不是实在的能量。之所以会产生出类似憎恶、嫉妒、恼怒和不平不满,其根源就在于缺乏爱、缺乏爱的能源。
3 g& m4 ~! b- N6 ~7 w+ }
" C- y5 P- [# e8 I8 U, ^, \" N3 O总之,地狱灵根本不是能与天国之光抗衡的力量,它们不外乎都是一种“渴望获得爱”、盼望能得到更多爱和温柔的存在。在地狱灵的内心是“想要爱,想要更多的爱”的需求。所以地狱灵也是不幸的灵魂,是值得可怜和需要得到拯救的存在。他们是“爱之缺乏症”不幸的患者。
4 A3 x% y% }, p1 c( V! E: P5 N
2 I& R* \8 m& L7 [我刚才已经说过,所谓爱首先就是给与。聚集在地狱里的都是时刻想着得到、时刻想着别人能为我做些什么的人。结果就是,不知爱的本质为何物,一生“夺爱”的人,如今在地狱里受煎熬。要消灭地狱界,从现在开始也不晚。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就是必须所有人都醒悟到“爱的本质就是给与”。那么,你先从什么开始给与呢?首先,要从“感谢”开始。感谢佛赐予我们一切。那么,作为报恩,就要对佛所创造的世界做出回报。给与他人爱是第一步,这就是开始。
% }. _! E8 t. b- j! Y: a3 u6 g! L+ p8 `0 K9 U/ M( U
作者注
2 d7 ~+ o6 G6 g- L7 b$ V; ]8 }5 M2 }/ D6 }) B/ T. v( A
(注1)这里讲述的“神”是以海尔梅斯(Hermes)神为原型,在后文中从基督教的角度陈述“神”的时候,即是指救世主?爱尔康大灵。
9 U; q' V2 \5 c- ?; t: _# @, i8 l ?* ^* X Y; p
(注2)“神即爱”是指救世主?爱尔康大灵的本质是“爱之神”,即是耶稣?基督的认识(大悟)。
/ b- v9 X; _% k: a: U7 a; x5 O$ e" u) D: H8 Y& @2 S2 [
(注3)心之三毒与六大烦恼:心之三毒指损害佛性的三种恶性精神作用(烦恼),它们是贪婪(贪)、恼怒(瞋)和愚昧(痴)。加上傲慢(慢)、疑心(疑)、以及各种错误的见解(恶见),统称六大烦恼。这些恶性精神作用是扰乱人的正确思维、使之堕入地狱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佛教之正思的基准。正像烦恼有一○八之说那样,恶性精神作用同样有许多。这也说明了正思具有无限的奥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