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71|回复: 7

[欣赏] 茶与书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9 13: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茶与书法* w9 f% E# N' K* O. C1 D( L
  
0 \4 S7 @" Y) s* r* F% `       书法的发生发展和其他艺术一样,是沿着一条由实用到艺术的道路前进的。它的初期只是作为一种记事手段,但古代许多信札、碑文、书稿等,现在看来大都是很好的书法作品。我们今天考察茶的起源和发展情况,除了从茶的物种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出发之外,还有一条从文字的道路可以探索。历史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都是一种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其他学科资料的一种补充。
6 K! H7 e3 l; e# n, s) q% v6 E- x
0 u- H; X2 [* `! Q3 g  Z. L/ _    一般认为,唐代之前均以“荼”字表示茶,所以对“荼”字,茶叶专家总是抱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研究和发展。目前看来。“荼”字字形的较早遗迹,是在古玺印中,如《古  汇编》中收有的约三个古玺文字,应该是先秦时的书迹,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 y5 v. [. f' W" d* P
/ C  E1 Y0 e) X! J% Q* M9 W/ |' `' `6 m6 G  W( e5 v8 D; S' Y- K2 S

; H( o; b, b0 @+ p蔡襄《精茶贴》
3 h  d  z' t' P! h9 [% \; c0 P( F- P3 ~2 V
$ r* y% q6 w; T( s
$ I  E6 J9 E# o; E* q& W
苏轼《一夜帖》
$ o5 A. p9 A/ S6 k. [" [( L
* ]/ K4 y# _) V# T! G, |" ?' w1 ^8 u3 N3 P  b
. q7 ]0 v) ^7 ^5 F+ u  f$ ]" t
文征明《形书游虎丘诗卷》局部
  w" C1 a1 K0 h1 I. J% ]0 l4 k4 D; b/ F/ c0 F3 E* A
: ^+ U. n+ j: x2 x

( T. }' L3 F& Y# i& b8 P, Y文彭《草书卢仝饮茶诗卷》   2 t( c2 k- I: D" d" i
7 F3 I7 Z; v1 N

8 R6 t5 w4 L/ ?5 r7 c: M                 % Z2 r6 R. C! b* G* _; ]
吴昌硕《行书对联》
' P3 n9 |6 A+ E. F
0 O) b/ `; o( d) o* o4 ?5 Y 5 a( q  c1 [5 P& `" z+ p

- `6 a( K  z& L) P毛怀《行书对联》
' G0 `' P9 f  T- `/ k: D0 t- a- @1 U, J, F& _4 i+ T3 K
1 i, u* w0 R0 P# O* Y
4 P& M, y3 l, E+ L; W- i% D. H
启功《赵州和尚茶诗》
  M: p+ S# U" p  `9 z1 \& e6 {- t: p+ h# p- W
; ~& g6 J/ M$ K6 ^1 S* B  v2 O. h! B' O
- B; p$ i" f1 e2 S3 v
夏衍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题字》
发表于 2010-4-25 23: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茶与书法的关系在我看来还真是有很多相同的感觉,茶的最早应该也是为了冲泡后用来解渴的,如书法最早也就是为了记事的一样都是很实在的功能。发展到后来,茶变成了品,书法也成了欣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3: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不管什么到了最后都是艺术,呵呵!再上升就是哲学了,嘿!
发表于 2010-4-25 23: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升到哲学后,便可又是一个轮回,再回归艺术从成熟至质朴所带给我们那种美的感受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3: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板桥兄强啊!
$ F3 O: c& [: j7 P8 U5 D% l0 Q, w! o
有时候想想,大概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螺旋式的在前进着的!
发表于 2010-4-26 12: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狸猫 于 2010-4-26 19:21 编辑 ! z- T) D+ W8 p1 e2 U4 t  K! X
+ y3 ~! d2 H+ K, Q& s4 X+ _
回复 1# 无墨 , |: l3 `6 X% M- u; O7 l1 S5 c( v
' t4 F+ w7 |0 \8 l( \- k( M% B5 m
蔡襄和苏轼相比,我更喜欢苏轼的。4 ]  ^0 J' R4 W3 h, |4 V5 A9 q

$ u$ \$ c% V1 v+ C- `2 R文彭和文征明相比,我喜欢文彭的。
% i8 O6 F. x# K
4 j! V6 j9 O, |吴昌硕和毛怀(这个我没有听说过)相比,我喜欢吴昌硕。
" C2 {; I6 T$ r6 y! X; k# V1 i
老实说,启功的这幅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比较缺乏特色,比较失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4: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无墨
* V/ ?+ E( d. |( e3 ?- I" l8 n1 c& Y0 B$ g5 n; W2 d$ t
蔡襄和苏轼相比,我更喜欢苏轼的。
# O) F  C" ]/ R2 q6 c3 f! [& K8 H+ S; g6 e" Z8 e  V% ?6 r) L
文彭和文征明相比,我喜欢文彭的。
' H2 \# Q8 o0 u: W0 r: k0 w: s6 j/ h" p* t/ D8 K- ]2 k. h1 n, |9 {& I
吴昌硕和毛怀( ...8 F. ^( Z1 O' X1 o* h3 O( T
狸猫 发表于 2010-4-26 19:02

1 T4 K0 m6 n) V1 A% q8 @- e" c/ H1 {1 e' j# ?
说说喜欢的理由,说说失败的理由,呵呵!
发表于 2010-4-27 02: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喜欢的理由,说说失败的理由,呵呵!- h! d5 D, Q3 V, D7 c
无墨 发表于 2010-4-26 21:54
/ z7 H+ h6 b. [2 U
, N9 E" L5 F9 N4 C3 B

: G1 J$ T" M9 {8 A    嗯,我基本是把同时代的人相比了。1 E" _+ H6 L: r" @9 G

$ j$ V3 Y$ n9 {/ }- T苏轼的书法比较厚重,甚至可以说肥厚,但是不显得臃肿,如果要我用一个形容词,那就是丰腴比较合适。其实蔡襄和苏轼都是取法于颜真卿,但是苏轼含而不露,溶化在自己的特色之中。蔡襄的作品相比之下,颜体笔法和二王笔法融合不够自然。, c: \3 X# j1 d8 Z( W% t9 z

& e* o1 P6 ]( e( I2 a, P& r% @8 K文彭和文徵明,一个是行书一个是草书,这样比较可能不大合适。文徵明的行书,模仿黄庭坚太像了。也是因为太像了,因此没有趟出自己的路子。文彭的草书,至少我觉得写出气势了。当然草书我也不擅长。, F& X7 h5 H- ]% ?! Q
7 E1 q7 ~$ k* ]" d# u" `, _
吴昌硕和毛怀,我不敢说两人的名气对我的欣赏鉴别能力没有影响。如果按照宁拙勿巧的说法,显然吴更胜一筹。毛的作品可以算轻灵,尤其是对大字作品而言,但是气势上不如吴。1 \% _4 M0 C. y8 a& T0 c6 T

; l+ A4 F+ q1 `启功的作品,也可能是受他自己的规矩束缚太深,有些放不开,甚至有些不自然。第一个字“七”,笔画少,但是作为开头的字,对整体作品是定调的。七字收笔方向是左偏上,显得很不自然。就整体连贯性而言,与第二个字的连贯性中断了。如果收笔向左下,就会自然得多。第一行最后一个“地”字,可能是笔顺与一般有所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左右两部分呼应似有欠缺。第二行“赵”字,最有分量的一笔,即走字旁的一捺偏软。作品左边的小字比大字好些。
# O: x* _# H8 e3 \& L0 ]7 Z. F$ w, K$ Z
7 h. v+ ~8 M& w  _5 T当然,以启功的名气,他的作品即使有缺陷,也仍然是抢手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