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65|回复: 0

人体使用手册(第二篇1)- 吴清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6 11: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篇、日常保养5 W) l$ s7 p4 ~  d

" _2 D  g1 N: s& Z, e第一章 调养血气的一式三招. h0 d& x; E& V9 M" R8 s

6 H9 m1 a3 z: g  s) T既然血气能量是人体最重要的健康指标,而人体又是自然界的产物,那么必定存在着非常简单的方法就能使血气能量上升。我们从中医的医理,及自己长久的经验中整理出了一套简单的调养血气“一式三招”:
" y. ~5 o1 F8 f( J1 E* Y1 U2 T, V# Z2 j" q9 n7 t, `
l 敲胆经/ Q, l% q5 ?* Z+ g

5 D! l! H: Z! ?4 @2 Ll 早睡早起
8 @9 C: q4 P* J1 F$ t! k0 T; `  j( C9 p$ \: t/ o5 M
l 按摩心包经
3 [* T7 V7 K* B- A4 B7 k; h& g3 \3 Y; e& Q" c6 v& k4 j
这一式三招,并不是很复杂的功法,每天所花的时间不到二十分钟,比较困难的是第二项早睡早起,其实多数人只是不明白睡眠的重要性而已,只要了解了,就能逐渐调整。只要依照这“一式三招”,自己很快就能发现身体的变化。
* I9 K9 i" `/ G& M2 c: T/ B# F* i2 O0 z! U
第一节 敲胆经
( p: z: n7 n: o) l- n1 a4 E  V) ]/ D
功法:7 E2 k$ b2 v0 e- P/ [: X
' c$ v2 P  o& k! _" s/ ]2 k( m
(图一:一幅胆经位置图,一幅一个人敲胆经图)3 i* q' P( X; W, ?: _

% p/ ], |6 C( v7 ~ rentishiyongshouce2-1.JPG / C$ N+ t+ h9 t$ d0 _9 Y
2 o/ [+ w1 a2 m- d& B
rentishiyongshouce2-1-2.JPG # E0 T& H, \: L( B% K
/ [" M" U+ j% x2 C& I. g- ~
. q! S  h& G4 Z* v3 T/ Z+ g, F
穴名

: x$ \0 `: w! }+ e  ]% k+ W
取法
+ W. z( r/ T& c/ g5 Y4 }: a9 `
功能

5 a9 @' p; x+ s( p' [  T6 g
主治

' {# m/ L6 U: d# w  s" `2 T$ ~
备注

! L$ V! O& B6 C+ G
瞳子
# t9 \6 v% C, N0 b  Q
在目外眦外0.5寸,当眶骨外侧缘凹陷处取穴2 B" Z% i$ l. J! q
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 U! q' ^. k; e7 k& U% }& r  _/ E
头痛、目疼、目赤、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 `8 u% ]& d8 a3 Z  E- G
手足少阳之会
! B3 v8 a/ S- |% q! @- r
听会* [8 q7 ~. b# `8 }  A0 F
在目屏间切?前,下颔股骨果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穴" z7 h" J, `/ c. ?
开窍聪耳、舒筋活络
& @. g  ]9 N1 k$ _1 _) N0 \
耳鸣、耳聋、聤耳流脓、齿疼、头面痛、下颔脱臼、口眼涡斜" t+ a6 [# l& p/ v( \6 Q+ a3 v

# o) [& |! u9 C# c  u

, u: `! q' g! P* I; K+ R$ r' ?. h
上关
" h0 ?) _' M. `* t
在颧骨弓上缘,当下关直上凹陷处取穴, y, Y5 V8 s% s6 r; Z& C$ `$ [
聪耳镇痉、舒筋活络
/ p+ T" S1 b! d* u) g- t
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涡斜、齿痛、面痛、惊痫、瘈__、青盲
' ?# D9 K+ p6 ?: `
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x( L% k: u4 {. L0 y
颔厌/ O7 _9 Q& ~/ O( D/ h
在鬓发中,当头维穴与曲鬓穴联机之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取穴
6 f6 v- C# c$ \5 s# `$ |9 r
平肝熄风、镇痉止痛
0 c; q, @# N, F' k0 u* ~2 e
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瘈__
3 N0 n4 v2 l0 ^/ {7 n7 i$ E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8 P6 t4 `/ F) L" l+ K4 K, A
悬颅
9 R) S; [% [" K3 N; J
在头维与曲鬓穴之间,沿鬓发弧形联机之中点取穴, k( Q, L, o4 m& B- m, P
平肝熄风、消肿止痛
1 ?: {# y: @6 L
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鼻流浊涕
, x8 d7 s5 `% A! {
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5 z5 H1 q6 _. C0 E/ M9 S" o
悬厘
  I! f$ R' V4 r! Y; y  o" M0 W. x7 B9 k0 n
在鬓角之上际,当悬厘穴与曲鬓穴之中点取穴
. g# h; W4 I; w% |" b
清热解表、消肿止痛5 Z+ J" R$ k1 Q  T$ L, ]* T/ {+ t
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热病汗不出' y& d7 p' f6 x% B2 s
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 A) |: ~/ H. G( S) V. n) u
曲鬓
, b0 `3 v7 Y  P8 L5 F7 g
在耳前上方入鬓内,当角孙穴前1横指处取穴
; ~, \# ?, A, m% M
散风止痛、开关利窍" x+ _0 y% c4 w8 R# S
头痛连齿、颊颔肿、口禁
- j- f; _( t  c- D
足太阳、少阳之会8 F0 e+ @8 w( W5 M+ ~
率谷
8 H' {: c9 d2 c3 c8 I& d9 i
在廓尖上方、角孙穴之上,入发际1.5寸处取穴, }0 a0 r( F6 K$ q" I
平肝熄风、宁神止吐
8 m2 w% @; m% w: q7 A2 X% ?% p
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0 V  I! j9 Y4 e
足太阳、少阳之会
) P3 k% N5 ?8 y* J4 T; s& i- R
天冲
0 S" i! x) C/ }: g# H4 j
在耳廓根后上方,入发际2寸,率谷穴后约0.5寸处取穴
' f! q8 q' Z6 i  e1 _" r2 j
宁心安神、消肿止痛  V4 ?& p& Y4 o0 b7 n' Q7 L3 N
头痛、齿龈肿痛、癫证、痫证、惊恐、瘿气2 P, T& _. o; L* h, x" }6 r

5 M7 J" o* p5 V; ]/ o( `
( V. Q  N* ^6 A" y  }2 D
浮白
2 L! t  S( n) W+ ~) x/ F
在耳后乳突后上方,当天冲穴与头窍阴穴的弧形联机之中点取穴
# q, Y. `) Z& x* L) o; N
祛风止痛、理气消痰
8 w9 E4 `8 e2 n8 v4 j9 T
头痛、耳鸣、耳聋、齿痛、瘰苈、瘿气、颈项强痛/ G7 e1 c' p9 N4 D1 d) c
足太阳、少阳之会# A3 n; W: y, X  ?6 @
头窍阴0 i9 D3 U1 d! [
在乳突后上缘,当浮白穴与完骨穴的联机上取穴, \; W$ s- A) m
平肝熄风、开窍聪耳+ N( s% \8 @; _* e
头痛、头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四肢转筋
/ @2 N9 N" S' O% h9 U' i1 E
足太阳、少阳之会; d/ q0 R/ t, P
完骨
( n' l* p4 Z6 t, A5 S+ O! X
在颞骨乳突后下缘凹陷处取穴7 A, Y3 x- Z; P6 G' {/ G0 X6 A1 i
平肝熄风、宁神镇痫  G; T3 p: ]) p. H% W
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
" A3 a5 {- A; t. \! x
足太阳、少阳之会! ]# Y8 ?) u7 N2 e2 G2 j$ X
本神9 S8 z4 S$ N9 r, ^* U& v2 j+ p' K
在前发际上0.5寸,督脉(神庭)旁开3寸取穴* b! I8 [- e5 \0 Q, k$ O3 \
安心宁神、熄风镇惊* Z% D/ T7 s2 t2 _! Q( b
癫疾、痫证、小儿惊风、头痛、目眩、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胁痛( _9 W; T" X7 q' q6 Z* ]6 O" y
足少阳、阳维之会+ Q8 `* `/ J  A
阳白
/ R  {4 h3 {7 d" S# W# c& ~1 S0 o2 I7 r8 U
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取穴
& L* P+ z' D; L

; k! B* p) y- D* ?! @  M

8 s* Z) |; m( v1 z6 v9 v. }
头痛、目眩、目痛、雀目、外眦疼痛、眼睑润动0 H6 D8 B  F1 K+ K5 X8 L, ?( f
手足少阳、阳明、阳维五脉之会/ p' X6 q6 F" ]
头临泣
' X/ [3 l0 F: `
阳白穴直上,入发际0.5寸处取穴
( G5 p- N  J9 W; h1 ^$ f) n
散风清热、明目聪耳
2 s/ Z- f7 G- ?. B4 `6 ?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 \$ s# ]) G  n/ n- n8 _) v$ c
足少阳、太阳、阳维之会
  {) s/ p- p5 j$ H+ I: D9 V
目窗
6 X$ z3 @- g9 |* S7 I" B
在临泣后1寸,当头临泣与风池之联机上取穴
7 n" ]& u) \4 R
开窍明目、熄风镇惊- k6 M- @) s+ y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浮肿、小儿惊风、上齿龋肿
. @. L1 I, I) O
足少阳、阳维之会& R& @' s) e4 g# l1 p/ A! r
正营
, w& H  e6 ?# e$ J1 Q
在目窗后1寸,当头临泣与风池之联机上取穴1 U( H, T6 z$ [# z4 t7 l0 R
平肝熄风、舒筋活络1 K2 U- ]2 f! ]
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
8 s) A% Z7 O0 a+ D: F- v
足少阳、阳维之会
; C) w5 ]  R0 }! P# i
承灵  y) [  f7 p( V! M9 v6 F) i; H
在正营后1.5寸,当头临泣与风池之联机上取穴0 B( a8 {: a) u( k8 g
宣肺利鼻、清热祛风# w6 a+ p& A- Z" \7 L. i
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鼻窒、多涕、喘息
) J  Z9 h3 B8 @% E. ^
足少阳、阳维之会7 _' F  T3 t0 N9 r  N: J1 \
脑空
, H% Q7 e% I, H* l
在风池直上,督脉脑户穴相平处取穴
- \6 [' H) l' Y
清热止痛、宁神镇惊
% K9 Y$ g" U3 Y" H
热病、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惊悸
" ]' g, n* F5 W) Q6 T% J3 s
足少阳、阳维之会
7 O5 ^- D" C) L/ i7 A
风池8 n; v' g, D) U' J( C6 Y* D; X
在项后与风府相平,当胸索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7 m" h! V- W5 V- t9 w
平肝熄风、清热解表/ ~. J0 ]9 S! b/ i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热病、感冒、瘿气
- n9 N& U: B' t2 G$ u2 m" M
足少阳、阳维之会
& |( H/ ]/ T- Y: W
肩井
* p) f) \8 A5 p3 B* p
在肩上,当大椎穴与索骨肩峰及索骨与肩胛冈两者联机的中点取穴
6 q; `5 ]/ R4 `* J
祛风清热、消肿止痛
, ^! c4 O, x$ A
中风、乳痈、瘰历、难产、诸虚百损、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孕妇禁针)" Z8 V+ Z7 s' h' m/ E+ d
手足少阳、阳维之会2 U, b7 U6 q% U7 J; p
渊腋% t! p4 b2 |. Z$ q7 A% \$ t3 d  e
侧卧,当腋中线上,于第四肋间隙,举臂取穴, r4 _( k( J9 Q1 f
宽胸止痛、消肿通经8 @3 Z2 O" P; X$ a7 P2 ]: d  Z
胸满、胁痛、腋下肿、臂痛6 s# P- D( s8 _

1 T% e6 X" o, K9 ?8 o# ]; d" v( L
+ w7 o" ]& ~3 y5 e
辄筋
; w# `. s$ j9 v& y! O+ g, j. Q
在渊腋前1寸,当第四肋间隙,侧卧取穴
6 m0 @0 n. U  z3 G; G
降逆平喘、理气止痛
0 ~0 ?, x' I- \
胸胁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2 g3 I9 L$ u! P7 F+ I
募穴;足太阳、少阳之会) a7 n) A) k; w/ v5 K5 K
日月; R* S9 R8 j5 J' p$ Q; z
在乳头下方,当期门下1肋间隙取穴
3 L1 r( p& S7 b2 u' _$ f! d
疏肝利胆、健脾降逆
% L- |; O" q5 V
胸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6 C$ M! f0 _- x: ~2 ^4 A
募穴;足太阴、少阳之会$ S' b. d- `# u8 G8 w! ^' }4 I
京门& R7 F! M# V. s, T
侧卧,于侧腹部,当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取穴
# f' n5 ~) Z8 o% o* d7 t; S' F
益肾健腰、健脾利水
2 Y! V% Y, G6 o: @1 F4 K
肠鸣、泄泻、腹胀、腰肋痛、溢饮、脊强反折、水道不利9 z: C3 G7 r% ?' n
募穴$ t" U) M& s4 z& w
带脉$ E! z7 K. n# ?! C5 I! i
侧卧,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穴
4 Y4 |/ m8 u$ h
调理月经、健脾固带0 m; ^$ s& K( c( E; b- O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腹无力、腰胁痛
* z; P/ j/ Q, Q7 O
足少阳、带脉之会) A1 g" o5 l: z; f  l6 u4 W5 n
五枢0 d5 R* x0 U( ^, P
腹侧髂前上棘之前0.5寸,平脐下3寸处取穴
& W. w3 {, i5 a3 i; {1 {  ?! H2 h8 f( J
调经固带、理气止痛
1 {% p) v5 W1 ~& W
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 [" A$ u+ X# B* ?4 L  T8 A; y
足少阳、带脉之会7 e5 ]3 R3 q- K; F( g' E5 I! w
维道# \8 L! n0 v6 S) _3 e, ^( y
在五枢穴前下0.5寸处取穴
$ [+ Z& N* h' n" A1 ?4 R9 R( D
调经固带、利水止痛+ s' g9 |1 |/ c
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水肿、腰胯痛% j/ j+ _: _* l6 J1 j1 w4 Y" }
足少阳、带脉之会
' b0 }0 M% i) X0 c& u% U. j
?' o. O3 B6 H/ `1 b2 j  j
在髂前上棘与股大转子最高点联机的中点处,侧卧取之
" B/ k# l9 h8 S" F" x
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 @- S$ _8 Y, m  g
腰腿痹痛、瘫痪、少腹痛6 Q$ C% y$ f2 u* X$ ^
阳维、足少阳之会& B3 U2 L0 G6 e& L! ]
环跳9 L9 B- C' ]/ D4 `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骨裂孔的联机上,外1/3的交点处取穴
, ?% z% f/ f5 O( r$ Z/ j) T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l* w7 V% Y; o3 b
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2 ]/ J& y2 M8 S( L+ t7 ~
足少阳、太阳之会$ ]3 r$ f1 i5 a
风市4 L8 O4 k6 q  ~' V, z
1.大腿外侧,腘横纹上7寸,大腿外侧中点2 o7 @4 F: D0 L$ G
2.直立垂手时,中指端止点处取穴6 j  h6 o! k1 G6 y6 G  Y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 ~: L; B* s4 I. o
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搔痒、脚气
$ o, _; X3 U( \) v  Q3 V& n8 o
  i3 \7 \7 \- y
9 K3 Z1 Q) {) G4 y, n6 O
中渎* z- r( n- L( F. W
在大腿外侧中点,腘横纹上5寸处取穴
) p; a3 z0 Y' ?, O& f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 \2 d' _# h$ @
下肢麻痹、麻木、半身不遂: i0 q  N0 H+ X1 ?
1 s' m9 y! o4 q5 X
5 W( M- }! i+ q; D+ `0 f% g# X% }
膝阳关" T: Y0 ^. C& T, ]2 z- L: ^! g
在阳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上骨果上方凹陷中取穴
8 {" A5 x. {  u5 w8 I7 P1 t- J/ e4 i
化湿散寒、疏通经络5 @) ]. m* Z8 ]! y/ G7 F
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p" E! J, k* s
& |$ ^( J) Z( B+ d$ s
- j8 J1 ]6 s$ @" E
阳陵泉
3 d. r4 [# V% W& x7 O4 x1 }2 g3 \1 F
在腓骨小头前下缘,凹陷中取穴3 m; O5 `( b! i) T4 E
疏肝利胆、舒筋镇痉
$ [9 s3 H4 `( q4 `+ V8 x  {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月经过多3 E4 F( F- `7 x; o6 l, y$ G
合穴' |# r0 i" L0 z
阳交
" u" D4 r# Q/ h1 |0 n. }4 G2 t
外踝高点上7寸,当腓骨后缘取穴
+ C* g) U$ N! W3 e8 F4 A
宁心安神、疏肝理气
/ l" m: T4 n( L# |! n8 t
惊狂、癫疾、契??、面肿、胸胁满疼痛、膝股痛、下肢痿痹2 H; s: T/ b: K, l8 \: y* S  v
阳维、足少阳之会- Q- t' _# n* D
外丘! a- n; {- B9 e% G$ m7 o
外踝高点上7寸,当腓骨前缘取穴
0 k+ O- \( P3 T$ z0 Q0 ~3 n, G, D
安神镇痉、疏肝宽胸
% u6 L8 Z: @6 {8 c
癫疾、胸胁痛、肤痛痿痹、颈项痛
9 U! q! `) k# c3 U# Y
隙穴
6 I% T1 f; b7 E
光明1 k, U) z, O$ D; K; o" Q8 a5 g# \
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处取穴& F8 F+ W& A1 M) c1 ]
清肝明目、消胀止痛
/ b. B, Z! k# j! n; h3 V
目痛、夜盲、乳胀痛、下肢痿、胫热膝痛* l) G9 o, t" {; _
络穴
; ^- p) i5 O; I: c- T4 _% J" X
阳辅5 i0 I: u: q8 p1 G
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处取穴5 W6 A4 B/ g' p& K+ o
祛风清热、疏通经络% ?: c" c/ u/ n1 [* U( `
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历、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喉痹、缺盆肿痛: p$ |, l; W6 t: w4 X$ q' h+ `) T
经穴
. }; p% o0 s/ W
悬钟
  w) R6 w/ t# t  d& T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处取穴
( g& ?3 z$ C( |0 u/ }6 J6 B
平肝熄风、疏肝益肾
& j& b" G" l8 ~- `% O8 x( ~& l
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腋下肿、膝腿痛、脚气、中风! h& c6 Q& v" {1 U9 O0 w- P
八会穴之一,髓会
, x2 T: W6 n* d6 r- Z, t5 g* E
丘墟: h( z6 [" B, x' h' u6 }& _! l" G9 ~
在外踝前下缘与舟骨前上方凹陷处取穴6 m6 F# y5 I$ ~+ c) _& g
扶正祛邪、疏肝健脾
$ H3 \& O2 t, D; }" R3 z) t
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疝气、疟疾、下肢痿痹、外踝肿痛9 P4 p' }8 O  e( v; @. N: R
原穴# \- @& Q! J: D
足临泣
) s$ D) c$ o) s, l, Z. S5 W# Q. X
在第四、五跖趾关节后,当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处取穴' e5 ]- y: h" ?3 e4 M% s4 y# o" o
平肝熄风、化痰消肿6 f& L% p3 N! z& Y
中风偏瘫、疟疾、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历、胁肋痛、痹痛、足跗肿痛+ `2 Y5 D: R/ g' ]* C" v4 `/ f, ^
输穴
8 h6 L1 r7 P$ `* ?/ l
地五会1 q# o. J5 i2 Z4 N3 |& f
第四、五跖趾关节后,当小趾伸肌腱的内缘取穴4 Z6 R1 S' ]3 Z7 L5 ~' a
散风清热、疏肝消肿
8 ^8 M7 j7 z- f5 i
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腋肿、胁痛、乳痈、跗肿、内伤吐血7 ^% m* y( p+ _$ Y! n

# H5 l4 w& |# Q" K, ?

* x, z' u% K) {( v
侠溪
$ E/ e4 ?8 b. [
第四、五跖趾关节后,当趾蹼缘的纵纹头处取穴. l$ E3 Q% g0 c, Z6 ^) i/ ]; J3 E
平肝熄风、疏肝宁心
3 x" x" \! w3 X2 \
头痛、头晕、惊悸、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胸胁痛、膝股痛、月行酸、足跗肿
: R) c1 f! K3 N. x
荥穴
- ]: \; v( g9 G) g5 w) q
足窍阴/ T6 r- {( s! w4 ~1 ~- C
第四趾外侧,距爪甲角约0.1寸之爪甲根部处取穴% w& ~" l( @" x) r
平肝熄风、聪耳明目
( c) f% K$ K3 d5 ^, J
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鸣、胸胁痛、多梦、热病
5 d' f  H8 [- I/ V( C; q
井穴
6 d% Z: h, {* g5 m9 e! \! V

- z. G  d0 \1 Q4 a+ i6 f- V
& b0 e5 m  |; J( O
6 K$ p% ~" v7 e2 E. s2 B: k说明:
: Q, d, K; G. {8 Y8 ]" |& q/ k# |+ I! O; a& m% {( w% {
如图每天在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点,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也就是左右各两百下。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需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3 I( B- |6 R* E* T- L6 G; F1 V# C/ t& r. k0 [
目的:
9 O# A3 q9 I) i- g; r" l! P/ A' g4 a% t; @
这个运动,主要在刺激胆经,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充足材料。
$ @5 [- k0 a# l; t+ v' n3 t8 j1 \; [  B" j( i3 ]; \& M. \
额外效益:- w  w$ K& S* T- O7 ]7 z

4 A* K2 K& h' X; ^- v) y( w9 |由于敲胆经可以使胆经的活动加速,将大腿外侧堆积在胆经上的垃圾排出,因此,这个运动直接就会使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脂肪减少,大约一至二个月就会感觉裤管变大了。6 `9 r1 Z' r! ~7 Y
9 `' H$ P6 W3 M% v% a; o
患有脂肪肝和胆结石的人,这个方法是最简单而且最有效改善健康的方法。4 }5 w; u! L6 {) x4 ?3 O

# N/ `6 L; k$ Z0 N7 B2 O& t详细说明:
5 Y1 G7 G( ~( M$ w" o. Z0 f. i( o7 w4 f* }
在第一篇“人体的系统”中,我们知道人体的能量供应不足,以致于造成人体能量不断下降的趋势。长时间的能量下降趋势,会使人体的血气能量下降到不同程度的低血气水平。不同程度的低血气水平,就出现不同的慢性病。因此,慢性病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每一天的能量供应不足。
; A6 `* W; E4 _' j& S$ t2 b# A: W7 H! q) m6 C+ z# V
在“人体的系统”中,我们也提过人体的能量和血液总量成正比。自然界创造人体时,必定提供了人体良好的造血系统,在正常情形下每一个人应该都能造出足够的血液。当人体出现能量下降的趋势时,必定是人体某一个部份受到阻碍。因此,找出造血系统不能生产足够血液的原因,再予以排除,使人体能够正常造出足够的血液,就能使人体的能量供应呈现上升的趋势。
2 @; n2 \0 K: Q+ n2 J& |
0 R+ I+ M1 v, ?! L9 W血气能量就像电器产品的电能一样,是健康最重要的基础。在我们的经验里,人体造血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其中之一是需要人体准备足够的材料,血才造得出来。同样的依常理判断,自然界创造人体时,必定也提供人体能够很容易就准备了足够材料的条件,6 F1 v6 V8 J4 ^- x

' v5 c* V% n. D  Y+ G7 I& h# X) ?胆汁是从肝脏中分泌出来的,胆囊则是储存及控制胆汁分泌的器官。人体吃进去的食物,有一部份是由胆汁的化学作用,分解成人体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质。因此如果胆汁分泌不足,则食物被分解成可供人体吸收的蛋白质就不够,当然也就不能提供人体造血所需的足够材料了。
  n# V& K& E  h: k' Q' F5 K0 m- x2 y
( W! s- D; h4 M/ r$ I. M造成胆汁分泌不够的原因,主要是现代人对感冒疾病的处理方法上发生了问题。现代人由于长期使用西药,在感冒的处理上,主要是针对疾病的症状打喷嚏、流鼻水,而不是针对真正的风寒。经常是利用特效药将症状压下去,症状是消除了,但是引起感冒的风寒却留在体内和与之对抗的肺气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也就是中医所说肺里的实症。* F! ]0 o( X3 H) R0 H" h, u
2 B3 Z2 o! k5 q* e3 j
从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肺属金,胆属木,金克木。肺里的实症会克制胆功能的运行,压制了胆汁的分泌。缺少胆汁的分解,吃进去的食物无法分解成造血所需要的足够材料。现代人几乎每个人都得过感冒,也都曾经用西药处理过,因此,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这个相同的问题,只是程度上的不同。3 k4 }6 o% j4 e8 G* `! m
9 n- H( A7 J1 w- s# f& g+ r% D
从这个观点来看,要解决胆的问题,必需先将肺的问题解决,而肺的问题,必需有足够的血气,人体的自修复系统才能发挥功效。这就形成了先有鸡或先有蛋的问题。胆的问题不解决,血液不会增加,血液不增加,肺的问题不能解决,肺的问题不解决,胆汁不会分泌,血液就不会增加。+ q8 K4 m5 Y/ K$ n- K% y4 C' \

/ G% J8 k) z) k& ~从中医的经验,当脏器功能不佳时,刺激其相关的经络,可以强化经络的机能,因此解决胆功能不佳的最好方法,就是敲胆经。/ w8 D8 p5 n- l4 `

7 M! m4 O4 S; S# ]' ^: L7 `胆经是一条从头到脚的经络,其中多数的经络都和其它经络相邻,唯独在大腿外侧的一段,只有一条胆经,而且这段胆经敲打起来最为顺手。因此我们经常建议朋友们每天都敲胆经。2 F; |- y7 _  `9 t# @9 ?7 Y

$ _+ b/ i7 d' }' w, x# ?$ j敲胆经会直接刺激胆汁的分泌,这是治标的方法,没有立即解决胆或肺的问题,只是直接刺激胆经强迫胆汁分泌,使人体能够生产足够的材料,血气便能逐渐上升。也由于这个原因,在肺和胆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之前,敲胆经就成为每天必要的功课。
/ f. u# ~2 H& g! {
' W: k3 g8 k7 P# b+ @肺和胆的问题必需等到身体的血气很高才能完全解决,那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因此通常我们都建议朋友,最好将这个运动养成为终生奉行的习惯,反正每天只要十分钟不到就可以完成了。
% b* [) X# f6 |" j3 I
/ |1 L8 w( }) `# A: d胆功能不好的症状有很多,最明显的就是白头发,这是由于人体的能量不足所致,中医有一句话:“发乃血之末”,由于营养供应不足才会造成白发。油性头发也是另一种症状,这是由于胆汁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分解吃进去的油脂,加上肝热的因素,就从头发排出来油了。. M7 C0 x2 j: s

6 u0 Y. ^& \; Z% A, Y3 V8 h4 i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的白发是遗传造成的,因为他的父母可能很年轻时就有白发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生活习惯,同一个家庭的人,从小的生活习惯和生病时的用药习惯,多数是相同的。因此,纵使在一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患相同的疾病,也很难立即下断语认为就是遗传造成的,否定了其治愈的可能性。有许多遗传性疾病,其实只是现代医学无能的一种推拖之词而已。1 f+ A# z& q; s0 ?# N

" F4 D5 P9 U6 e: f. U, O0 e3 o在我们的经验里,并没有太多的遗传性疾病,多数被诊断为遗传性疾病的人,都可以找出他们生活上的致病原因,当然也都能改善甚至痊愈。  C# z4 E. g& w( H2 p, E: P

" A4 B2 U8 ?0 V& M% r3 V另外从胆经所堆积的脂肪 (实际上是人体排不掉的垃圾),也能显现胆功能的好坏。胆经不通的人,在胆经路过的大腿外侧会堆积脂肪。如果这个人爱好运动,这些垃圾就会往下流动,而堆积在小腿肚上。因此大腿外侧较胖 (现代女人多数如此) 或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 (现代男人或爱好运动的女人多数如此) 的人,胆功能必定不好。
$ C" Q" _# J* x+ K9 F
! ^& k- m% ~" L6 p4 @; P敲胆经可以提高人体的吸收能力,白发的人,会逐渐转黑。有些白头发会脱落再长出黑头发,有些就直接转黄,再转黑。油性头发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去除这些油。年轻时油性头发,老来转成干性的人,会先转回油性,再慢慢转回正常的头发。这些变化都很慢,大约是当初变化的十分之一时间。由于多数人的疾病都是三、四十年时间累积所造成的,因此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将之转回来,是非常合理的。
* y! M8 _: m" m$ H& U# m! F2 B4 e: o5 t
重要观念:敲胆经是最佳的进补方法。
3 F9 g6 ~3 R3 Z7 ^3 a  h/ @0 M) C5 ^+ X$ n, q) v. A6 Z8 s, U
早期人类的运输工具不发达,特别是没有运输食物的冷藏设备,多数人终其一生,只吃居住地周围二、三十公里范围的食物,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偏食的问题。因此,在那个年代的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让患者吃到一些平时吃不到的物质,药物和进补在那个时代能够发挥很大的治病功效。几千年下来,人们的经验累积,使得多数人一生病就会想到必需吃药或进补。1 F" U; Q1 t% r6 l3 C( B
4 M9 P; h$ i4 R8 z2 D# J/ K
现代运输工具发达,多数人在吃的方面,无论多远的食物,都可以成为每天的日常菜肴。只有少数人有偏食的不良习惯,才会有营养的问题,多数人并没有因吃的食物不够而营养不良的问题。: ]* ~1 [. m2 _- J2 ]! {

2 `" a( V' A4 a3 w虽然现代人营养都吃进去了,但是由于胆功能不好,使得人体的吸收能力很低,因此实际上是 “有吃没有到”,在这种情形下吃再好的补品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0 I, a' i+ |" r; l& i4 N( D4 y9 E9 ~# d: `3 v
从这个道理来看,生病吃药并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只不过是适合古代人的一种治病方法而已,并不一定就适合现代人。从现代人的食物来分析,问题并不是现代人缺少了什么,而是吃进去的食物能不能被吸收而已,因此,生病吃药也就未必是正确有效的治病方法了。对多数现代人而言,与其经常进补,还不如每天敲敲胆经来得对身体有益。7 }4 W4 P' q# z' d, r" s
& b' e+ ?9 a# G+ t0 C" F
第二节 早睡早起! r% s# I0 ?' z6 g- l8 z7 ^5 u
1 Y" T+ e* B' @4 O
功法:* w) {5 E6 m( V8 P+ L
6 [3 T  b0 o" [$ ?" r
(图二:两幅图,一个时钟指九点半,外部是夜间,一个人在室内睡觉,一个时钟指六点,一个人在户外运动,清晨)" E' T$ Z6 C5 `0 V
4 Q+ }( V* `  r! n5 J/ M) o
要点:每周至少保持午夜12点以前累计有八个小时睡眠。
1 B( O: g6 ~- z1 u7 M+ L8 I0 i; _: }; d/ U6 I
目的:  ?9 _; J6 K6 K! c0 E& Y& ^
- v2 i% }7 P* ^8 f( o/ R# I
前一章敲胆经的功课使人体可以生产足够的造血材料,这一章正确的睡眠则提供人体足够的造血时间,两者具全人体的造血机能就能够正常工作,血液总量就会逐渐增加,气血能量也就逐渐提高了。  Y/ w- O& G8 k2 `, y3 E+ g- K2 F3 t

: ~, `' n' F  Z# V$ i额外效益:
0 I# h$ P/ g: R- ?3 Q9 O, M6 H
' c3 R/ V, ~2 k' e有了足够的血气之后,不但能改善人体的肥胖状态,还能使皮肤的新陈代谢加快,皮肤会愈来愈光滑,肤色也会愈来愈健康。血气够了,皮肤就会现出血色,脸上自然会呈现白里透红的气色。同时嘴唇也会出现自然的红润,女士们不需化妆也自然明艳光彩。4 G: Q- [# T# M  k7 n+ }9 k
/ w' b& j  G8 G3 J/ n
血气提升之后,脑部的供血会增加,会使人更聪明,反应更快。无论读书或工作,都会更得心应手。- J' X$ S! q, ~( }% ~2 t
  T4 D# F9 m% o# y' y3 P
详细说明:
5 u6 _7 b' n& g+ j: Z  n* j& n" {4 k* v0 }1 k
“早睡早起身体好”是我们从小就被反复教导的良好生活习惯,可是现在每当建议朋友晚上最好十点钟睡觉时,百分之九十的朋友的回答都是那怎么可能。只有那些已经得了不容易医治疾病的百分之十的朋友,才会排除万难,勉强遵守这个从小被教育的生活习惯。6 k  d6 n/ N2 q7 H9 z1 \! K, S

4 v& a9 n/ [; N5 Z' f3 _7 m/ e9 l根据我们的经验,人体造血的最佳时段,是从下午六点到午夜一点四十分,而且人体必需达到深度睡眠的状态。. Q1 \. z4 R  p" N
/ w9 i& S3 X5 [( b- R4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远古以来人类标准的生活习惯。几万年来,由于没有电力,夜间几乎无法活动。近代由于电灯的发明,加上电视的出现,使得现代人的夜生活愈来愈丰富,睡觉的时间也愈来愈晚。古时候,“三更半夜” 是形容很晚的深夜,除了少数作奸犯科的坏人以外,一般人几乎很少在这个时候还在活动的。但是现代的多数人几乎都是不到 “三更半夜” 不上床。3 H4 W% x* D7 K- ~) K: S

4 U7 c7 Z" z& p! g我们在经络研究中发现人体经络上有许多三氧化四铁分子,这是我们计算机磁盘上的主要磁性材料,推测磁场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生活空间中最大的磁场是太阳,很可能人体真正的生理时钟是以太阳磁场为标准的。在现代科学还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就粗鲁的任意更改作息时间,其后果自然是非常严重的。& G4 k9 U2 f! _/ @

6 i  W% R( L+ v+ o0 p& x9 j! t有一个朋友的小孩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造血机能障碍的疾病,也就是这个病人失去了造血的能力。目前医学的治疗方法,只有移殖骨髓才有机会救治。我们诊断后,发现原来这个小孩在一个游乐场所工作,每天半夜下班后,再和朋友一起玩到天亮才回家睡觉,几年工作下来,就得了这个病。
( G# R- z1 I  o1 P+ e' a0 B, J' F8 V7 `; v+ I7 R
由于他除了血气太低外,各个脏器都没有其它严重的疾病,因此我们要求他辞去工作,每天天黑就睡,三个月后,再到医院检查,骨髓中出现了红血球的幼稚细胞,他的造血机能恢复了。这个病历说明了睡眠的时辰和造血有密切的关系。3 ]) I8 g$ P/ j9 w! \, f

4 s) c) _% t2 q  Y) \& r3 z这个病人出生时具有造血能力,否则不可能成长到二十岁,也就是说身体生下来时是好的,是后来人为的原因造成了这个疾病。因此,只要找到了造成疾病的原因,改正了生活习惯,消除了原因,就能把疾病去除。
! T/ O/ U0 o& }4 k1 e* S  F: p( A8 @/ `+ [$ w
这个病例的病根,是违反了自然的生活规律,因此,治疗时就从根本的改变睡眠时间做起,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把一个医院束手无策的疾病去除了。这是我们自然、根本、简单医疗理念的最典型例子。9 h( _9 b9 Z3 S4 {
" G" q  z9 l& j, b9 r& X- ?8 `
人体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植物神经) 两个不同的系统。前者是人体有意识行动的控制系统,负责处理人体醒着时想做的各种事情。后者是人体无意识部份的控制系统,也就是处理一些不是由人的思想所控制的各种必要活动。
5 g' D% \% ^$ t( C3 N; F0 N3 J- a4 Z: N3 |6 d9 V. @9 u! g
就像我们使用汽车一段时间之后,就必需进行加油和保养一样。人体也会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在休息时进行加油和保养。人类早期,并没有电灯,在天黑以后,必定进入睡眠状态,和目前多数的野生动物一样。因此,这些加油和保养的工作,必定排在夜间人体睡着之后,由副交感神经系统来进行。而这些时间的控制很可能就用太阳的磁场变化来做为定时的控制装置。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是人类的最原始作息,任意修改这个作息方式,必定会为健康带来重大的影响。
  \8 R2 A7 J4 I7 K' F0 a
7 o4 q4 w) h! F5 I  K* f正常的睡眠提供人体足够的造血时间,将吃进去的养份转化为人体可以储存及使用的血液或其它形式的物质。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每天十一点睡,加上前一章的敲胆经改善营养的吸收,血气至少可以保持平衡,而且有很少部份的余蓄,如果十点睡,就可以使人体的血气形成上升的趋势。4 v8 c( H. B( k# W
- q( m- A+ c. N9 I/ M4 K0 p
由于血气能量可以用血液形式存于人体内,可以储存也可以透支。因此当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有一两天晚睡时,可以在其它的日子里早点睡,把不足的睡眠补回来。
. ~- ?5 Y7 e- z1 {, q
2 E6 B# z' T8 l. f. p睡眠时间不对是现代人生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这个原因所造成的疾病,也就只有在正确的时间里将不够的睡眠补回来一途了,并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替代。2 R6 P# @- t. b' ]6 g
+ x6 v- B; V  ^  Q' t* q
重要提示:当做到敲胆经和早睡早起的功课后,人体的血液会很快增加,这些血液会充盈于人体的脏器,这时人的体形不一定会变胖,但是体重一定会增加。
! U; m% w2 N* F. y% h6 B; b% {8 `9 ^# D2 l# o1 I# y0 b; Z
根据我们的经验,原来血气能量很差的人,依照我们建议的方法生活,有可能在一个月内增加一公斤以上的体重(增加的重量是主要来自于增加的血液)。这是人体血气能量提升,走向健康的一种现象,并不需要因体重增加而放弃了这个方法,这部份的重量增加和肥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 i$ n2 H& K$ T: Y
$ Y' H: f/ ?7 Q% S# o+ @, E8 ~因此建议读者在开始利用这本书所提供的方法之前,先量量身体某些部位的尺寸(那些您担心发胖的部位),等体重升高后,再比较。了解到底增加的是内部的血液或者是外部的脂肪,不要受到体重计的愚弄。
1 {1 ?7 C7 X5 {& g9 L6 T6 s5 n# L3 p9 F- I
如果血气增加的更快些,人体有能力清除体内的垃圾时,是会使人迅速发胖的,但这种发胖只是暂时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必定会再瘦下来,这个部份我们将会在后面减肥的章节中说明。+ _* F: \" ^  {  Z( G8 U

% D; W5 R- {2 h) D( Z; U3 j# z第三节 按摩心包经( g) Z% c& C& [" z( i8 Y
  w8 P) J5 i9 b8 i& M  J1 ~; _4 [
功法:" \  ]* X# \; z/ U9 d* q

9 e6 P7 l" b5 |& P(图三:心包经位置图)
0 \8 |0 Y# O7 j7 S- p/ |3 }# z6 q1 u
说明:5 l; i- p% i& O  S
/ u7 O! P6 r/ ]2 ~; c
如图,在心包经的穴位进行按摩,在图中所标示的位置附近寻找穴位,找到了穴位,稍用力压就会感到明显的痛感就对了。每天在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4 D! P8 o; @. Y$ Y$ V" s3 R

3 L7 P- \/ @  K6 a3 A' e7 N除了心包经之外,应再按摩任脉的膻中穴(两乳之间)和膀胱经的昆仑穴(外侧脚踝后方腱前凹陷处),其中昆仑穴的按摩应在按摩心包经之前实施,这样比较容易将心包积液排出。& j% \$ Z( G+ w! M! i

* J# ?8 L  }8 n. S* ~% k1 l6 Y膻中穴◎ 特性:对应七轮中的「心轮」。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任、督二脉是人体的两大高速公路,所以它的交流道机能不同于一般的十字路口。所谓「气会膻中」,脑是髓之海,膻中是气之海,本穴属于八会穴之一,所以效用非常广泛。
9 R- L1 h$ F; q/ u- f: Z4 {
! }# t+ ^1 D# Q% E! H◎ 位置:腹中线与两乳头联机之交点,女性取第四肋间隙之中间取穴。
: [" n3 g* |2 L* i! b7 f1 X/ d% d' C& `& i" |! J
◎ 作用:心情郁闷,胸中有闷气无法发泄,本穴具宁心神,开胸除闷,降气平胃等作用,此外,对呼吸系统及神经衰弱具特殊效果。
* K/ ?4 O( `* q  M  v* N" B$ z8 }6 l7 h/ f  b6 G2 F( z  v
◎ 刺激方式:用大拇指指腹以上下方向稍用力揉压,每次约五秒,休息三秒,共约五回,可自己体会斟酌加减时间或次数。
( ~1 O! u) R2 S% D6 A# m6 d$ ]7 L* K1 I$ E  _: W7 u
rentishiyongshouce2-1-3.JPG
# x  Z8 I0 q# P* e9 b! }0 \' u( A  c8 j5 T3 ~1 H( ?
rentishiyongshouce2-1-4.JPG rentishiyongshouce2-1-5.JPG
# x3 S, e; G) d% h9 w6 m* G: A3 X( H& T' K  _* [) K
, V$ }7 M- A3 t
穴名

0 {9 d9 E: `6 \2 N9 Z& U
取法
% \& A* U- r" k$ w) e* E  T
功能
6 K" p- i9 k& L, U+ y
主治
5 T' L% l6 L, q2 j! ?/ q) F: C) B
备注

" t' f: I1 ?* }" b
天池
3 _: m6 y: h& K) G
乳头外1寸,当第四肋间隙中
! D+ T# P0 G$ [# r; U& t' k
宽胸理气,止痛消肿2 q- o( e! ^$ j9 e- [1 h3 V
胸闷、心烦、咳嗽、气喘、胸痛、瘰苈、乳痈% X. o7 q7 q7 G4 y8 i8 K
手厥阴、足少阳之会
, e: O6 M$ P+ i" d, Z
天泉, p* Q: u/ Q+ X% N5 q7 u
腋纹头下2寸,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分岐之间,伸臂仰掌取穴
( D/ Q- q% Z( F* V9 O+ L
宽胸理气,止咳宁嗽6 @) X$ Z/ }, s( {% v: ^
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 x; ~5 S( |. `- `3 H
: X9 x/ T6 E$ o: m4 d% Y

4 E1 j7 Q% @+ l9 A. b3 y5 }3 t
曲泽
& Q" Q, a+ h' |* T) f4 o4 r; y
仰掌,肘部微屈,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取穴
4 R  x" q* C$ M4 d5 U" o& @
清心镇痛,和胃降逆
# w' E/ u" F" g8 M& s
心痛、善惊、心悸、胃痛、呕吐、咳血、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3 z9 [2 G1 \8 ~, t
合穴
5 u2 ]) `  \+ J+ s
隙门8 Q+ n1 @, n4 `  ^) A0 ~! |( Y
仰掌,于腕横纹上5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7 g2 @( x+ l/ s' k+ G9 p+ f4 D
清心镇咳,凉血止血. S9 }3 S9 F9 t+ k7 ~( ]2 \! E
心痛、心悸、心烦、衄血、呕血、疔疮" o$ k" V$ l5 S/ B" b
隙穴9 f6 i* @) G8 e9 A
间使" b) |+ c# ^8 o$ W6 P+ [! N
仰掌,于腕横纹上3寸,为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 s* o. R. `3 N7 v5 x5 o
宽胸解郁,宁心降逆
6 a" z/ z/ q, v9 Q$ ~! E
心痛、心悸、失喑、干呕、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
0 S  R/ I) F+ P% X# X- v
经穴
' e5 `. y% }1 j3 t) ?( v
内关4 m6 k* w  w/ R2 W& F& w9 M
仰掌,于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P+ h# G5 U! G. L' }' M6 T
宁神镇痛,疏肝和中, P6 k1 ?3 t6 r1 O& @
心痛、心悸、不寐、癫狂、痫证、胃痛、呕吐、热病、肘臂挛痛8 w8 r! B0 N$ y0 ]
络穴,别走手太阳4 y$ ]& L0 u" M; D; n
大陵1 G, z" l9 d& p
仰掌,腕横纹正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 h1 l) v; }9 U6 ^) c8 {3 f
宁心安神,宽胸和胃: W# L: I1 }( X; X8 U
心痛、善笑、癫狂、痫证、口臭,吐清涎、咳喘、咳血、庵疥
' ?# t+ F' V8 A, C% |6 C
输穴; a6 T% w5 O8 v, ]
劳宫. j/ P9 K& Q: l5 W: L$ p) U+ W& }% u
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是穴
( Q: f9 e; w; q' _: B
清心安神,消肿止痒3 N$ }& T; |% q+ g2 l# I
心痛,癫狂,痫证,呕哕,胸胁痛,吐血衄血,大便血,咳喘,口疮,舌烂,口臭,鹅掌风。  F: Y* u" g% T+ O  z3 W
荥穴
- i: W$ Z2 _6 r& N6 T
中冲' ?* D. B7 a2 T( t( W* i! {
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取穴
$ [4 e8 _) v( v# G, e( z
开窍醒脑,泄热清心) s7 ~( ~3 `+ l) n6 N, W
中风、中暑、昏厥、急惊风、热病、吐泻、耳鸣、心痛
7 @* g# Y# K. m( {9 _% A

5 I4 k0 e& G% X) S
; V/ h4 }& i4 v1 W
$ \! b' D6 T* m# s
目的:
0 B: G% w8 a! O9 M# l
& }. L0 k6 h- m* ^; `# V消除心脏外部心包的积液,解除心脏所受之不必要的压迫,使心脏的正常功能得到发挥,有能力将血液输到皮下组织,将堆积的废物带走。) `1 ?- ~8 p' O2 G& N  n0 g5 y: d2 I
2 T% K0 L& @5 z6 `0 |/ G
心脏是人体动力系统的核心,当心脏外部积液太多时,会使心脏的功能大幅降低,这个方法可以去除这个问题。4 H' o8 n! n  j1 Z. S( }' L
; w: t, j& G4 a4 Z* C( U
额外效益:
9 j; E/ [4 _1 c- X$ {  n: w4 i2 L+ |2 o8 f8 P
这个方法,可以消除许多人体的不舒适,例如胸闷、呼吸不顺畅、手脚无力、肩背酸痛、心律不整等,这是最快见效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力,感冒发烧时,配合其它穴位的按摩,是最好的退烧方法,特别是小孩发烧,又不想服用太多抗生素时,这是最好的选择。
- @. w  [) M. ?5 u% ]7 c! h8 Z6 r( D  S3 R$ Z$ ]- w
中医有许多强心的药,其实其中效果最好的,不过和按摩心包经相同而已。强心最好的药就是人蔘,因此按摩心包经和服用人蔘有着类似,甚至更好的效果。
; a2 z- W7 r  J8 M9 L8 w' C* y6 E( l% S8 @8 S5 A
详细说明:
. b4 L8 D7 G& a- S+ U+ T5 `  _" ^. y$ ?6 a, `
心包在中医里是一个独立的经络,许多病症都和这个经络有关。从解剖学来看,心包是心脏外部的一层薄膜,和心脏之间有部份体液,做为心脏和这层膜之间互动时的润滑剂。
9 p: ^8 v" _7 v" }$ k. \9 a" u+ i, n; ~; g3 N
(图四:心包和心脏的图片)
& m- \/ D6 q: R/ B1 l$ _3 T& R7 Q9 G2 |0 `
4 ]7 x1 k2 ]2 [; l$ X6 Y在某些情形下,会使这些体液增加,使得心脏的活动受到影响,心脏泵血的能力也就减弱了。供给到皮下的血液也相对的减少,是肥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按摩这个经络是减肥最重要的工作。
' Q6 \" U8 [+ }# R5 _; M8 ]: i
. `% e0 `: Z# h* `8 B6 k) z5 p从中医五行理论,心属火,脾主土,火能生土,心脏的能力提升,必定能够提升脾脏的能力。由于心包经的通畅,能使心脏发挥正常功能,间接提升了脾脏的能力。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器官,因此按摩心包经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多数疾病,按摩这条经络都能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
/ j3 ?3 Y* M! E# v! F3 [4 p) Q5 J
心包积液的形成,主要是身体中出现了疾病,脾脏将主要能力用来和疾病对抗,就将运水的工作暂时搁置下来,心包中的废水就积了下来。由于人体多数的维修工作都在夜间睡眠时进行,因此,多数的积液情形会出现在早上,通常到下午就会退去。9 F* f8 Q  O1 y

5 v! l/ b8 S' m' T) t但是当疾病严重时,人体会不停的和疾病对抗,这时积液就会长时间不退,使得心脏的机能减低,脾脏对抗疾病的能力也跟着下降,进一步恶化心包积液的情形,形成了恶性循环,人体会和疾病形成对峙的局面,就出现发烧的症状。这时人为的按摩心包经可以快速将心脏中的积液排除,提升心脏的能力,帮助脾脏打赢这场战争,烧就退了。因此,按摩心包经也是退烧的最好方法。
% _( h/ S/ ~2 a, X4 [4 h2 V1 n% j) T2 U* C. B
(图五:按摩心包时听水声的位置)
$ R/ v# l1 \6 S& a' y1 f
- J4 Y0 n, C, i5 {: n# K. q按摩这个经络的穴位时,在人体胸前肋骨的下方(如图),可以听到流水声的变化。在按摩前先听其声音,按摩穴位时再听,就能比较其差异,其声音的差异就像在挤出容器中的液体一样,压了穴位一会儿就能听到一些东西流了出去。由于按摩的穴位和声音的出处有一段距离,因此从手压下去,直到听到声音的变化,有一段时间差,按摩每个需要按摩的穴位都会产生声音,如果长时间按摩一个穴位,既没有痛感也没有回馈的声音,就表示这个穴位没有问题,不需要按摩。) K/ i" _$ m6 d! s# `

/ N6 s: V. S( i: G由于按摩时会阻断经络中体液的流动,因此按摩时,先压住穴位,心里数一到二十,然后放开一会儿再压,如此反复进行,每次约三至五分钟。( I7 T# f' F- D9 B( s! K

1 f. s5 i0 p" Y+ V如果自己一个人在家,没人可以帮忙听,可以到药房买一个医生用的听诊器,用带子将听筒固定在肋骨下的位置,就可以自己按摩自己听了。
& X# R/ V1 g% d9 C& |/ n
9 ]0 n4 @" }0 i. o) A1 m" I简化的按摩方法:2 U: _+ M0 s5 u& Z

1 `- W* x) }4 y  S5 B虽然整条经络的按摩,能够得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并不能坐下来好好的按摩。而身体又正好有不舒服,例如,晕车或晕船时,或平常突然感到胸闷、气喘不过来,手脚无力等,只需要按摩胸口任脉的膻中穴,就能很快使症状得到缓解。
% g6 [+ q' ]! X$ {1 Z" h; m7 ^5 e5 p5 v
重要观念:$ i9 O5 ]4 V5 p+ D+ r

: s+ t* l6 f5 j# _" `传统中医的医疗手段,在古书中的记载是分为砭、针、灸、药四种方法。“砭”指刮痧和按摩的物理治疗方法,是四种方法之首,可见是各种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除了“砭”的治疗效果可能特别好以外,由于它完全不需要特别的材料和工具,只要一双手或简单的刮痧板或瓷汤匙甚至扁平光滑的石头就行了。只要懂得医理,随时随地都能为人治病,是最方便的医疗方法,因此被古人将之列为各种治病方法之首。药为四种方法之末,主要可能是这种方法需要各种不同的药材,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具备的,因此最早被列为治疗方法中的下策。. G, _2 d& f4 p( C) E
; x+ j3 }. j5 y7 }' L/ y4 R
一个好的中医应该精通四种方法,视实际需要及资源状况,选择最好的方法为人治病。但是由于“砭”的治疗方法,医生最耗体力,也最耗时间,最不容易赚钱,动手动脚的像在干粗活一样,形象并不是佷好。而开方取药,不但能用最少时间、最少体力为人看病,也能维持医生专业权威的形象。同时在药材上也比较容易抬高价格,可以使医生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b+ U1 Q9 K4 c$ u; ?
7 r. I9 ^- V7 s' N
多年演变下来,最终“以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成为中医主流,而各种“砭”的手段却沦为民俗疗法,正牌的医师不屑为之,中医的功效也大打折扣。有些以 “砭” 治疗为主的疾病,就成了今天的不治之症,例如,重症肌无力 (台湾所称 “渐冻人”,或神经元疾病) 是最好的例子。8 V" m- P) E+ G& [6 T
1 p9 m' e4 e# ?; @
重症肌无力最早的成病原因多半是肠胃的细菌感染,加上血气低落,形成了心包经长期阻塞,心包积液长期存在,心脏能力长期低落,使得人体的血液长期没有能力进入肌肉组织。没有血液的肌肉自然没有力量,没有血液中营养的供养,肌肉逐渐演变成萎缩的症状,就形成了严重的疾病。只要依照本书中的方法,使血气不断上升,经络逐渐通畅,这种疾病有机会渐渐好转,最终也有可能达到完全痊愈,唯需要为期三至五年的治疗。但愿这个疾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世界上不再有人受困于这个可怕的疾病。
$ N' m9 Y% d5 I% c8 r  M. l% @1 x
从中医旳病理辩证分析,肌无力是中医所说“脾不束肌”的现象,肌肉无力主要是脾虚造成的。脾属土,心属火,火生土。心脏的能力直接影响脾脏的能力,相反的脾虚也会直接影响心脏,使得心脏形成积液,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心包经阻塞。而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负责器官,脾虚必定是来自肠胃的细菌感染。
' o, h# P3 J- H

1 p) J9 U0 h0 {3 H重要发现:
* P  H3 N, C* v' ^2 c  k
* U8 U! \! y, f. }! f. n6 Z% e这种有流水声回馈信号的按摩方法,是我们最早发现的,几乎按摩身上所有经络的穴位,都能在胸腔或腹腔内适当的部位找到流水声回馈信号。这使得我们的保健按摩不再是盲目的进行,而是可以立即从回馈信号了解按摩的穴位对了没有,也能立即知道自已身体的问题在那里,更能够了解治疗的方法有效与否及治疗完成了没有(也就是经络打通了没有)。7 V  O" K4 S$ h" w8 C0 n*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