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34|回复: 1

[庄子讲记] 庄子讲记 齐物论第二(三)- 南怀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7 13: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P: F% u$ r! a9 u) H6 W

2 D) h$ u$ }' s0 `) X0 Z5 R" _" Y4 Y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 C7 K& `" c' n  `3 J* w5 f% o
+ H+ p  d# \2 j9 T% z, @9 A
真宰是谁* E, \. h+ z0 F8 V
--------------------------------: Q! U- n, O# D: M! z3 E
" ~! f6 ]. u8 [3 _7 _- o1 Y
庄子上面讲了一句“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我们昼夜生理在互相变化,每个思想,每个观念在交流,好像我们生命是活的,但活到多久,是个什么东西找不出来,既然找不出来,算了吧!就把我们这个白天到夜里活着的,又会叫,又会闹,又会哭,又会笑的东西,姑且就把这样当成一个生命存在,好不好呢?我们当然会认为不好。不好怎么办?下面庄子又提出:, X7 x' b# i/ M
7 \2 o! |9 X  j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 B! p; a  [" M% u! }0 Q
) F: {$ l0 G% P# z: P
“非彼无我”,“彼”就是他,不是他,没有我;“非我无所取,”不是我,抓不住一个东西;“是亦近矣。”这样就差不多了。这是在讲什么话呢?可是翻译成白话也就只能这样翻呀,就像有些年轻人谈恋爱写情书一样:不是你,就没有我,不是我嘛,也抓不住你,这样吧,差不多。《庄子》这不是一个年轻人写的情书吗?那么这是讲的什么呢?庄子这里告诉我们生命的根源:“心”“物”两个是一样的作用。“彼”就是物,拿我们讲是现有的生命存在,就是生理、身体;“非彼”,没有它,显不出“我”的作用。“我”是什么?“非我无所取”,我们有形体的活动,如果没有“我”,没有这个灵魂在内,这个肉体一点价值都没有。能够这样去了解就差不多了。. w, h  x" e& |* Z0 d
2 G% `3 D$ R7 K4 R- b
我们从佛学的角度看“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这一段,佛学讲,这个生命的存在是意识的流注,我们思想意识,自己感觉活了一天,想了一天,每一个思想像河流一样,表面上看这个河流是一种存在,实际上,早晨第一眼你看到的那个浪花,不晓得已经跑到大西洋还是大东洋去了,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看起来有个“我”存在在这里,实际这个“我”是“假我”,我们的思想、情绪不过是意识流注而已,真的找不到。但是,意识的流注要借物,没有生理,没有物理,不能代表出来,不单我们身体是意识的流注而形成万象。这些庄子在后面说得很多,我们暂时作出相比较的了解。至于后来庄子提到:“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这就是后世禅宗临济宗所讲的宾主关系。拿西方哲学比较,就是主观与客观之间,如果没有客观,何以能形成主观?主观和客观是相对的,同样的,没有主观,也无所谓有客观的存在。庄子他说你这个样子去了解,就差不多了,还不是完全对。为什么呢?他跟着讲:; V: `6 i& G& C2 Z% X

! G- O% N1 K: l  \. Z. N** 而不知其所为使。**% I+ J2 R. D) M2 q  G4 T' P" ]. s

4 [2 [  N( o  w为什么差不多?差不多在哪里?因为你并没有找出生命的主宰来,因为你不知道“其所为使”,能够使我们有思想的,能够使我们身体有感觉的,最初这个机关相开动,指挥你动的,那个是什么?你没有找到,所以啊,这就是“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5 Y) A5 `$ C0 \9 u  c  L/ v1 n6 I1 [) G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
5 }* j- g. R; Z8 u- ]3 B9 A! T
: m% z# ^5 Q) |; ?  |# j假定有人说:这个生命不要追究了,我们这个生理作用,生命来源里头有个主宰,这个主宰就是“真宰”,宗教家就叫他上帝、神、或叫菩萨,我现在求求上帝、神、菩萨,你把我的感情、思想停止一个钟头好不好?给我轻松一下。这个“真宰”不答应,还是照样机关开动,那我们就不敢随便冒昧地相信上帝、神、菩萨这个东西。既然不是他们,这个作主的究竟是谁?是我自己?那“我”是个什么东西?所以,“而不知其所为使”,开始指示我的是什么?这个生命,当我们父母没有生我以前,要我来投胎的那个是什么东西?还是没有东西? “若有真宰”,如果有一个作主的,它在哪里?我们找找看,“而特不得其朕”,找不出一点影子,找不出一个真正的“我”来。那一般人怎么办呢?) O9 }# B2 K; l% d

% ^- c0 U% J; D6 w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8 T, i9 l! z% t& v3 d

, P& s& y/ ~9 \我们每一天做人的思想、行动上,好像有个思想,有个行动在动。“已信”,好像主宰这个东西就是我,是我吗?你找找看,我是什么样子?“而不见其形”,但是又找不到它的形状。是你的灵魂吗?灵魂又是什么样子呢?是心吗?心又是什么?心不是心脏啊,我们把心脏割了换一个还可以活着;也不是脑,现在科学进步了,把它换一换,稍稍动一下手术,还是可以思想,可见也不是脑。这个主宰是“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人的生命就这么奇怪,有这个感情。
9 D2 V' U- E* D/ y. B3 f) V
3 v6 A4 Y6 p4 j; A我们很爱我们的身体,对它是最有感情的。对父母的爱也好,男女间的相爱也好,说“我爱你”,真的呀?靠不住!我还是爱我,这个最重要。我真的爱自己吗?也不一定,如果医生告诉你这一边要割掉才可以活,那就割掉不要了,对自己还是不爱。究竟爱的是什么?找不出来。所以虽然是“有情”,“而无形”。, X/ G0 D1 ~# E: i# @# V

# _* J+ M' X8 ^, \9 ^: ]8 V3 W5 e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 E; a2 N" }* R2 V: f( ]

; v: n9 m. i* ]# r9 Q* S“百骸”,很多的骨头; “九窍”,人身上有九个窍,头部七个:鼻孔、眼睛、耳朵各两个,嘴巴一个,下面雨个; “六藏”,肚子里头有五藏六腑,心肝脾肺肾大小肠等等。“赅而存焉”,把这东西凑拢来,合成一个机器,叫做人,活在这里,存在在这里。佛经上也说,人体是三十六样东西,如头发啦,骨头啦,牙齿啦,眼睛等等拼凑在一起,成了一个人,这个身体,哪一样是我最亲爱的?你说眼睛是我最亲爱的,把你耳朵割掉好了,你绝对不干。究竟哪一样是我亲爱的?或者说这个生命存在,一根头发,一个指甲,全体我都很喜欢它;或者说,我特别爱我的眼睛,或特别爱我的嘴巴。实际上我们研究下来,自己全部的身体,没有一样喜欢的,但是样样也都喜欢,因为它是属于我的生命。换句话,这个身体,现在这个生命存在,是我暂时之所属。犹如买了一个房子,产权是属于你的,但是它毕竟不是你真有,死了以后它就不属于你的了。" F% ~5 a1 N7 n4 d5 J. n
: [: V7 ~- B0 l8 t9 ?
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
% U" f* S$ H. g- _- {, m* I; n
2 ]7 H6 E9 O! w- b这个形容很妙,也可以说是政治的原理。例如古代帝王领导天下,下面的都是我的臣民,都是我的妻妾,从理论上讲,我的臣民、妻妾个个都是好的,可是他们“不足以相治”,内部之间并不友爱。所以当人犯了罪,要被打屁股的时候,屁股很讨厌头脑,都是你,为什么害得我挨打呢?我们这个生命同样经常不平衡,今天头疼,明天又牙疼,刚刚把拉肚治好了,又开始便秘,说明“臣妾”之间“不足以相治”,彼此都不和爱。庄子又说,我们的身体是互相作主的民主作风,要看书的时候,眼睛当主席;要弹琴的时候,指头当主席,其他都不要管事。所以,“递相为君臣”,递相为宾主。但是,你找找看,身体里是不是有一个真正作主的“君”存在?
" b4 u- b0 z0 P2 B" @5 z2 d- B & v2 T& E9 y6 J
我们看了《庄子》这一段,再看看佛学的《楞严经》,这一段跟《楞严经》的上半部分一样,就是找了半天,你的心在哪里?灵魂在哪里?身体上面都不是。
( I# N( a: t- v# Y4 d/ M 9 H) v" \& [, Y; w, C6 ~( \
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L1 j. w7 i! w9 H4 S1 x& Y/ g+ a
7 S# u3 H' ~9 g* D! W
《庄子》处处都是话头,经常讲着讲着,给你一个问题,却不做回答,但是有没有答案啊?好像又有答案。庄子说你找找看,在现有的存在的生命、身体中有没有一个真正的主宰呢?假定你在我们生命的内部找出来一个东西,好像找到了,有一点影子,“如求得其情与不得,”不是真找到。或者说你在身体内部、生命中找遍了,都找不出生命的主宰是什么?“无益损乎其真。”没有关系,对现在身体的存在也没有损害,还是照旧的活下去,那个真正的主宰不管你找到与否,都没有关系。
! o/ y$ V, j- F% D8 _+ ` & Z: {( \6 v7 K  B1 q
看起来,这两句话好像后世禅宗所讲的“迷与悟不二”,开悟与不开悟都是一样,从表面上看来是一样。换句话说,这个生命的“君”,“真宰”,它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迷不悟,不多不少,不老也不死,永远就是如是,你懂也好、不懂也好,它都一样。但是我们要懂得它,这个理由是什么呢?庄子后面自然会讲。/ ]- r* m; z( F; r
+ c. O% }% d/ P& z5 }5 o
活着在等死7 t: M- v" M8 j& s7 s& F
--------------------------------! Z: T  I+ o3 C. u

9 w; y+ ?. R5 g: v9 Q这个生命的主宰:
' @' T6 M$ y& Q- G/ q9 C 7 Q: C& }5 q: [' S4 Q5 A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4 w4 I" A9 a; `, P6 t( F
4 ]+ Z2 b! X+ F6 h7 r庄子说悟到了或没有悟到,同生命的本源没有关系,迷悟既然不二,我何必悟道呢?迷了也一样嘛,我找这个真宰干什么?如果我们听了很安慰,那就上了庄子的当了。庄子接着告诉你,要是找不到的话,“一受其成形,”一入胎受精以后变成这个形体,生出来就有生命了。你以为自己活着啊?生命存在,庄子一句话: “不亡以待尽。”出生的第一天,觉得自己是活着,实际上活着干什么?在等死。活了一百岁是等了一百年才死,活到八十岁嘛,从第一天生出来的时候,就等了八十年才死。
- s5 U5 {8 N8 R1 _8 D: n7 B( W* ] % i! H; w  L0 f5 @  c
对于生命存在,按庄子的说法是: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换成佛学唯识学的说法,叫“流注生、流注死”。它像一股水流,不断的连接起来。在佛法唯识学中,这个名词讲得很好听,不像庄子说得那么露骨。如果我们把“不亡以待尽”这一句话看通了,有时会觉得特别伤感。. ~* H; x5 b2 c" L6 E8 p

% J/ T6 |: N( c6 g. r不过不能听庄子的,听了我们会很灰心。% D: D2 O# K8 e2 b1 J/ ?3 H6 T
* F; |1 F  x% p
活着在等死,这是庄子的话,对不对不知道,我们再等一等好了!接下来庄子又讲另一个现象:
) s' h9 h! I- [: y) k
! W; R6 n' |* a, l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x. D2 X; `. b) t" A1 c# j0 O& ], {

( v( a6 m4 M$ Y5 [生命活着同外界万物的一切,彼此像刀一样互相在争斗,互相在克制,也互相在欺骗。“相刃相靡”这个道理,按中国文化的阴阳家所说,就是生克的变化,互相相生,又互相相克。也相当于道家讲的:“天地是万物之盗,人是天地之盗”。所谓“盗”,修道的人就是小偷,什么打坐炼丹,打太极拳等等,都是把天地之精华偷到自己这里来。但是要注意,我们的父母加上我,三个人联合起来偷了天地的精神,然后有了我这个生命。这个活着的身体像马一样,一天天向前,向尽头很快地走。你想把生命停留在现有状况,永远做不到的。这看来是多可悲啊!这一段话看起来很消极,不过不要听庄子的,也并没有那么惨。
- m4 \* L! q% C7 m3 m
$ C, T0 O* Z: R,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萧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 K; _' g5 V( ]
, z6 j# ?1 U- }3 S
人生一辈子都忙忙碌碌做什么呢?庄子这里干脆把内幕都拉开了,一句话: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役役”,做自己身体的奴隶,做物质的奴隶。我们一日三餐下厨房,蒸上牛排啊、面包啊、饭啊、面条啊,一天到晚勤劳苦得要命,就是为了这个身体,把它哄饱了以后,等一下又饿了,又要来了,所以是为身体作奴隶。人活着先是为身体作奴隶,然后为别人作奴隶,为儿女啊,为亲戚啊,为升职啊,“终身役投”,终身都在服役。结果在哪里呢?“而不见其成功”,最后是一无所成地跑掉了。《易经》的坤卦也有一句话,“无成有终”,一生看不到成果。伹是有没有结果呢?有结果,儿女讲起当年爸爸妈妈怎么样,总算有这么一个结果,已经是很好的一面了。
, b& p- N7 G( L: y) H& W; Q
5 L0 }1 F! b: V1 ^; j- @2 K“萧然”是形容词,就是这样子; “疲役”,为生命所奴役,一辈子都在疲劳到极点的状态。我们真正的归宿在哪里?找不到。“可不哀邪!”上面来一句“可不悲邪!”这儿又来一句“可不哀邪!”我们听听,简直声泪俱下了。生命的价值被《庄子》这一段批驳得一塌糊涂,这个还不算数:9 U) [9 |& R0 j& ~
: N9 s: {; O; r. ?
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9 j; b% T8 I1 O9 k( A7 @

6 t" S" {7 w) c" v7 X" b& @+ v  s假定你修道,真做到了长生不死,有什么用处呢?就算活一万年,也不过多等了一万年才死。所以这个形体的生命,毕竟非究竟,不是真道。为什么说活到长命百岁,乃至长命万岁,没有用呢?庄子说如果你活了一百岁呀,一百岁的老头子和年轻人的精神完全两样,其实我们明天同今天的精神都会不同,所以昨天晚上,我们几个老朋友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就讲:“老了就不去作事情了,想做,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耐烦。这个“不耐烦”就是体能不够。年轻人对越麻烦的事情越有兴趣,“格老子,非碰它一下不可!”老了碰不动了,就不行了,这是“形化”,形体的变化。“其心与之然,”“心”已经随着身体外形变化,体能的消耗,也演变去了。我们现在看花、喝酒,去跳舞、去听歌,绝不是十几岁岁时听歌的感觉。“可不谓之大哀乎?”活长了又何用呢?长生不死做个神仙又值几毛钱呢?这是真正的大悲哀。
7 t; E! g: `. w$ @) w
: p+ U9 _1 b+ ]师心自用2 t' K* g: x1 |& v3 }
--------------------------------5 F2 ?- Z. U/ Y3 n" t  g
* |% ~2 B0 p2 R/ {' o" H; N
这么说来人生太悲哀了,《庄子》下面又是一转,这就是禅宗所讲的转语。
. A5 V; ^7 x7 P/ h8 X" Y' J) C 6 m: k6 ~. T) M) o' g6 S% r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 l1 a$ b' q# u # z/ r3 I! Y  ^( w0 `
人生啊,就是这样的莫名其妙茫茫然吗?“而人亦有不芒者乎?”人类也有人真正找到了生命的本来,他并不茫茫然,他的生命活得很有意义,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真谛。谁找到了自己的真谛呢?这在禅宗又是个话头,你去参吧!( ^0 u1 l6 n  E( U. P6 G7 m8 w
3 s+ `5 |- e0 l( A9 J" s
有些人认为自己找到了,开悟了,有些人认为自己懂得真理了。所以说世界上的宗教,因此就有各种的不同。庄子下面批评:: r+ G5 v9 G- U0 F7 b  n7 X

- a0 Z% d( [7 ~1 P7 h/ O: X; |+ W, m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4 i2 G8 K' H! q/ I: L0 ]7 z
. x; Z4 _$ h  u+ }5 o
一个人,如果依照自己生理和心理意识,自己建立一个观念“而师之”,认为这个才是最高明,然后根据自己这个高明的观念解释一切。每个宗教、哲学家解释生命的根本,都有一个理论,乃至佛教的小乘大乘,显教密宗,各宗各派都有自己的理论。这些理论的成立,是“成心”而出的,都是自己把自己的心理、思想,构成了一个形态。拿现在哲学观念的话来说,是形成自己的意识形态了。
6 V+ A7 c% g2 x1 t ! `+ [* z5 t6 p1 R
按自己的心态来判断一切,观感一切,如果这样认为是了不起的真理的话,认为自己就是大师,“谁独且无师乎?”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个老师,所以谁都看不起谁,因为我有我的高明之处,而且不传给你。( v  G' e5 r8 \. k' v/ i- E9 R+ v
2 _% A- W- T; C7 h  ]0 k9 t
这个道理不需要另外拿一个逻辑的方法来研究替代它,总而言之,统而言之,都是你自己的心理作用。“而心自取”,这是关照上面的“咸其自取”。每个人都形成一个自己的思想理论,越笨的人,他就认为越高明。7 X$ L* T8 X& q- {( d
( n- b2 O9 R9 U7 I& }& P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 f" |( T7 _' I; c0 @1 X
4 k4 L, X- ^! q+ u% E假使一个人没有主观的“成心”,借用西方哲学的说法,就是绝对地客观地看一切事物,看一切的现象,“而有是非”,可能吗?庄子说了一句名言:“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今天我们到了越国,不能说今天到,而是从前就来到了。你说这是什么话?什么意思呢?换句话说,我第一次到美国,今天刚刚在华盛顿下了飞机,人家问几时来的?我说我没有动过,我一万年前就在这里。你说这话通不通?. E/ f( ^: L9 x1 I
/ d7 }" E1 F! g- Z
鸠摩罗什大师的弟子僧肇法师,他的名著《肇论》在中国哲学史上份量很重,其中一篇《物不迁论》,讲宇宙万物没有动过。有一名句:“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旋岚”,大臺风的名字,卷起来能把山都震倒了,僧肇法师说这个时候一动都没有动;长江、黄河的水晝夜在流,如果你悟到了“物不迁”的道理,这个水没有流动过。《物不迁论》的道理与“是今日迁越而昔至也”有关系,所以提一下。明朝的憨山大师,他在五台山住茅棚修道,住了好几年,有一天突然他悟道了。怎么悟的?小便時悟的。憨山大师打坐了很久,起来小便,一下子看到自己的小便,“啪,……”“江河竞注而不流”,开悟了。这是什么道理?禅宗的悟确实很难懂,憨山大师把僧肇法师的原文背得很熟,因此碰到机缘一启发,就悟了。2 b0 J, ]# u+ S$ y( k9 X. F
* p; J( v( w. @# k3 L% ^7 X
现在产生一个问题:人世间哪个是真理?哪个是是?哪个是非?哪个是黑?哪个是白?其实对与不对,都是人的“师心自用”。就是说一个人有“成见”,有主观的观念,自以为对就对,叫“师心自用”。“未成乎心”就是没有“师心自用”。可是天地间有没有是非呢?也可以说有。形而下的是非,是空间、时间,加上人的思想感觉产生了是非的观念。对于形而上真正的真理,万象都在动,它一动都没有动。但形而上真正的真理,它有没有是非的存在?有!那个是非是泯齐是非的是非,是看起来没有是非的是非。这是最好的观点了。因此庄子说:3 s0 O& }! U7 y# w, O" x" w$ s

5 w" k3 j6 }  ~7 y: T0 ?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8 R% B6 D# L+ Q! T
9 Z: G. K; x! ~- e最高的那个是非,不是“师心自用”来的,它是泯齐了形而下一切是非以后所建立的真理。那个真理中间,自然有它的是非,这主要的是因果不灭论,还是有是非。形而上绝对的真理,本身泯齐了形而下的是非,而产生的是非,你叫它是非善恶也可以,不叫它是非善恶也可以。因此庄子说:“是以无有为有。”在形而上本体上“了不可得”,就是《逍遥游》最后“无何有之乡”,和《齐物论》开头南郭子綦讲的“丧我”,这个时候,“无有”是空的。但它并不是唯物论的没有,那个没有是断见。就是空的吗? “无有为有”。宇宙生命怎么来的?“真空”中生的,“无中生有”来的。“真空”里头怎么样生出一个“妙有”的呢?“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即使智慧高得像大禹王一样,也不能够了解。依照中国上古神话史,大禹王九年里把洪水治好了。道家的资料记载,大禹王有各种各样的神通变化和法术,他的神通智慧,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但是庄子提出来,“真空”如何生出“妙有”,纵然有大禹王那样无比的神通和智慧,都不能了解。大禹王都不能了解,叫我们一般人又怎么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