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0|回复: 7

[柞里子] 【长篇小说】《孔子外传》(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3 08: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回9 w1 @8 B" I; m
孔丘破译古简
  t0 C& R5 H' N* ~3 e$ k. w+ J
阳虎空留烧豚
4 x  j6 O' `3 h: p/ X% y
1
% d; |  ^' P. f( {# u

& h% ?4 k5 Y  } % m' Q! [  P; j
# G( H. ?0 m: y1 l% P2 T- M
一旬之后,辰时下半,陬邑孔府议事厅内,帷幄锦帐早已换成素绢。孔丘一身缟素,坐于白木几案之后。公西总管自外入,对孔丘拱手施礼毕,道:“主公唤我有何吩咐?”

  A1 R9 t1 x1 I1 g! V孔丘道:“先母丧事已经料理完毕,府内外日常事务皆须恢复正常。我于这一切皆不熟悉,都得靠你悉心办理。”5 x% g) D1 m+ }( i' y
公西总管拱手唯唯。孔丘又道:“先父去世的时候,我方才出生;生母去世的时候,我因贫困须谋生计,皆未得行凉阴之礼,心中极其不安。如今嫡母去世,我不能再如此苟且。听说阙里山庄自十七年前关闭之后,不曾再启用过。你可着人去把山庄收拾整顿好,我要搬过山庄去住,以便谢绝人事,静心守丧三年。”
3 f3 |+ r; H! k公西总管道:“十七年来山庄虽不曾启用过,但我时时着人前往整修花木,维修房屋,所以主公要想搬过去时,只须吩咐我备车马便可。”  V1 Y( g2 |# T3 D0 ^
孔丘道:“如此极好,我明日一早就搬过山庄去。”$ u  ~+ i  k- C1 k, p& B
公西总管道:“我明白了。主公可还有别的吩咐?”' t7 g0 J) p' ^6 w' v/ R
孔丘道:“授徒之事,不可因居丧而中断,否则岂不是误人子弟?桥的茅舍,现已无人居住,你可着人去把房屋打通改建,以便多收弟子。舍后有一片荒地,也着人去修整为走马与射箭的场地。尽快修好,以便早日复课授徒。”5 J4 L9 ]' r. v( M# v
公西总管道:“我这就着人去办。”
  k/ ?' Q$ V, f, k- g7 P" i4 f5 J" v- ^孔丘道:“还有一件事。生母在时曾许愿修复尼丘神祠,我虽不信鬼神,但既是先母之命,我敢不尽力而为。你这就去着手请工购料,愈早动工愈好。”0 D* S# u" w7 v4 P  m  T
公西总管道:“明白了。”说罢,略一迟疑,又道:“我还忘了一件事。”! a5 M* x1 i$ @' u3 I- L6 y3 G; U0 L
孔丘问:“什么事?”0 H4 y7 J9 I5 S
公西总管道:“阙里山庄虽然无须整顿,却并无人手在,主公既要搬过去住,少不得须选一两个仆人、使女一同过去?”: ~; v- O  q) S
孔丘想了一想,道:“这倒不必。弟子无繇与子丕与我年纪相若,愿跟我去山庄服弟子之劳。”
0 C; S( O% {6 z+ i! U公西总管拱手唯唯,正要退下,却又被孔丘唤住。孔丘道:“山庄里虽不必遣人手去,却须带只狗去看门,也须带两三只信鸽去以备通讯之须。”公西总管道:“主公放心,一定照办无误。”
. _' L# r( D( J( R8 U' `6 z
; h1 f3 D! \+ k2 c
. h+ ^$ q1 H) p! M% A3 e
两月之后,夕阳在山,风铃微响。阙里山庄大厅之内,孔丘一身缟素,坐在几案之后闭目养神。外面传来敲门之声。孔丘睁眼道:“进来。”

: K: k) e& w: ^% k! w, y公西总管手提革囊自门外入,拱手向孔丘请安。孔丘见了,略微一惊,道:“公西总管不召而来,可是府中出了什么急事?”
2 E* m+ Y5 S& L. q1 O! m公西总管道:“府中一切都好,我只是为尼丘神祠而来。”
! m0 I  y" T# C- s' o# z: G孔丘道:“十数天前你飞鸽传书,说尼丘神祠已经开始动工。难道又出了什么差错?”
2 ^) C5 U( k5 a& H- @& v2 ^公西总管摇头道:“施工并无差错。只是今晨在拆除正殿外墙的时候,发现围墙夹壁之中藏有竹简。我赶到现场一看,见竹简上的字迹几乎全不认识。我想主公或许对这些竹简有兴趣,所以带来一方,请主公过目。”- G8 u5 M  t' M! r# h
说罢,从革囊中取出一方竹简,放到几案之上。孔丘拿起竹简从头到尾看了两三回,不禁大惊道:“这简上一共约有三十来个不同的字,我确切认识的还不足四分之一,能大约猜出意思的也不足四分之一,难怪公西总管大都不认识了。”4 t# w2 U$ Q  d8 U6 l7 l
孔丘把竹简放下,又问:“夹壁之中共有这样的竹简多少方?”$ A- U) K/ ]) W* e, W( c! L8 D
公西总管道:“不曾细数,粗略看去不下七八百之数。”: j" [7 e. y2 Z
孔丘听了大喜道:“想必是用古字书写的古代典籍,赶紧着人去全部细心取出,运到山庄里来,千万不要损坏或遗失。”
( \4 F% `2 ?4 L$ n3 y, n& \6 _公西总管拱手退下。0 x0 Z  y9 b. Q2 p$ l8 }, Y
5 e- @6 I9 j3 w
* ~' r" Q0 l5 \! S) z
数日之后,灯火初上,阙里山庄大厅四周增设了一圈书架,架上堆满竹简。孔丘一身缟素,坐在右边的几案之后对照两方竹简。无繇与子丕垂手分立两边。
1 I( w+ F) M4 P" S* M, |
突然,孔丘放下手中竹简,两手一拍,大喜道:“有了!”子丕道:“有了什么?夫子这么高兴。”! h! p5 _& S5 d" y
孔丘笑道:“我发现这些古文竹简之中有一些写的是诗歌,其中不少与今本《诗》上所辑录的诗歌内容完全相同,通过对照这些古本诗与今本诗,岂不是就可以认识这些古字?认识了这些古字之后,岂不是就可以读懂其他的古文竹简?”$ |1 u% N* u' j7 r8 v0 `6 C

3 S; k/ C. I, H9 `
& i& @& C9 C: |+ R* E( f
孔丘从此日夜忙于识读古文竹简,不觉过了三个春秋。第三年六月初十之夜,阙里山庄大厅之内灯火辉煌,猩红镶金的锦绣帷幄闪闪发光。孔丘发挽随意髻,身着墨绿绣花丝袍,坐于几案之后。无繇与子丕侍立两边。
8 H+ P" z1 B' F% }
孔丘道:“无繇!去厨下取酒来。”
% V4 g/ ?8 J( c无繇应声而退。孔丘又唤:“子丕!”
: A0 I7 O7 }4 ]. J# s7 d子丕道:“弟子在。”
9 s6 E1 g) I0 J# S1 L) U孔丘道:“去厨下切盘腊鹿肉来下酒。”- ?4 e/ h4 }8 h) u
子丕拱手退下。不移时,无繇与子丕各捧托盘入,将酒壶、酒杯与一盘鹿肉放于几上。
7 |8 X( S( }$ w无繇一边斟酒,一边问:“夫子今日何事这般兴致勃勃?”% x0 a. m# s  w, b! j9 X0 \1 E
孔丘微微一笑,道:“前日刚满三年谅阴之期,昨日又恰好把尼丘神祠夹壁中所出的古文竹简全部读完,真是所谓双喜临门,焉得不有兴致!”
6 ~% u! l, W; J  \+ s0 Q子丕问:“这些古文竹简上写的都是诗么?”
0 ]/ Q+ `$ V$ [孔丘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不是。只有一小部份是诗,剩下来的大都是史。”4 c) l5 [% C3 H* e) ~% s0 M4 c- X
无繇将酒杯重新斟满。子丕又问:“既然是史,难道不就是一部用古文字写的《书》么?”
0 {8 M- m: ^$ O孔丘笑道:“问得好。我原来也以为不过如此,后来才发现并非这么简单。”& `0 i. |0 D* g! E( I# Y/ W0 V
孔丘吃下一片鹿肉,又喝了一口酒,接着道:“首先,这古文写的史和今本《书》,都是残缺不全的本子,两书所残缺的部份自然不会完全相同,所以这部古文写的史可以补今本《书》之所缺。其次,古文本与今文本的记载,常有不相符合之处。”4 B2 D/ ?$ ^) Q' O. q7 P  h  G
无繇道:“敢问有哪些不同?”, h$ h! U% @: B
孔丘道:“不同之处颇多,今日只能略举几例,以后再慢慢同你们细谈。比如,据今文《书》的记载:尧死之后,舜为篡夺天子之位,流放尧之子丹朱;舜死之后,禹为篡夺天子之位,流放舜之子商均;禹死之后,益与禹之子启争夺天子之位,不胜见杀。古文本的记载却不是这样的。”
* [( P; @- l, e& D8 P5 Y子丕问:“古文本是怎么说的呢?”' [( a8 T& H7 s, {8 ^9 T
孔丘道:“根据古文竹简的记载:尧生前令舜继位,尧死之后,舜让位给尧之子朱,无奈诸侯不从,舜只得即位为天子,乃封朱于丹水,令其为诸侯,故称丹朱。舜生前令禹继位,舜死之后,禹让位给舜之子商均,无奈诸侯不从,禹只得即位为天子,乃封商均于虞,令其为诸侯。禹生前令益继位,禹死后益让位给禹之子启,诸侯从之,于是启乃即天子之位,而令益为其辅佐。”
  J6 [& y5 X) x1 F! ~1 M子丕问:“夫子以为古文竹简的记载更可信吗?”8 k5 b% |9 p, z0 y
孔丘道:“不错。我以前读今文《书》,至舜、禹、益的篡位之说,始终觉得可疑。南宫先生却说:‘以今日天子、诸侯,诸侯、卿相争权之事态推测之,何可疑之有?’不意古文竹简却证明我的怀疑竟是对的。”) e1 P6 j( Y; X3 n( O2 V" O
无繇问:“弟子觉得南宫太老师的说法不为无理,夫子为何存疑?”6 `. l/ m1 L' X# v2 w$ T& s
孔丘喝完杯中的酒,又咽下一片鹿肉,道:“我之所以怀疑,因我相信古人比今人淳朴厚道,不会做出如此这般不仁不义的勾当。”
8 B! @3 j+ x! b1 l子丕道:“今文《书》流传已经很久了,古文写的竹简除夫子之外又无他人能够读懂,今文《书》上的错误岂不会继续流布?”/ Y! q, [- d# B1 E  q' f6 x
孔丘微微一笑,道:“我已经用今日的文字把古文竹简抄写了一份,又根据古文竹简把今文《书》改编了一回。从此我将用我改编过的《书》来传授弟子,你们将来也将根据我改编过的《书》来传授你们的弟子,如此这般代代相传,何愁这些流传已久的错误不被改正过来?”* j! U  O4 q/ V3 s
孔丘说罢,站起身来,道:“奇怪。心情轻松下来,反而觉得有些疲倦了,我今夜早些去歇息。你两个若不困乏时,何不也去喝杯酒?”
1 y3 @/ D4 t0 ~% ]
4 B4 A! [& f' H
9 y( c! g, h7 A4 T$ J- I
子丕与无繇请过晚安,孔丘自屏风后退下。子丕与无繇将几案上的杯盘收拾好,端放到厨房的餐几之上,又从厨柜中拿出两个酒杯,两人在餐几旁坐下对酌。

5 ]4 S% P& L3 v& _子丕道:“夫子据古文竹简改编今文《书》,你以为如何?”# t8 `9 V9 Y5 n# d1 C4 d
无繇道:“将有大功于华夏。”
* f' |6 _6 h. K' s( _1 b# O子丕道:“万一今文《书》上的文字本来不误,而古文竹简上写的并非事实,经夫子这么一改,岂不是会令真相淹没、谬误流传了吗?”
' U( b: o4 ]% Q4 f无繇想了一想,道:“你这话说来令人不寒而栗,快别这么想了。”
& A8 y1 T: G5 G" L  M1 X' D子丕端起酒杯,将酒一饮而尽,道:“但愿我的想法是错的。”
  ~& x, T( I" _" O无繇也端起酒杯,将酒一饮而尽,道:“但愿如此。否则,夫子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3 y% o5 O: h( o子丕道:“那倒不会。”
4 Q; N7 z# n1 a2 P  j0 W1 H: S无繇道:“你这话怎讲?”
  Q$ a" Y. S2 F2 q3 c子丕道:“如果经夫子改编的《书》真的流传开了,原来的今文《书》岂不就会失传?懂我的意思了吗?”
6 ^% u/ \% v# G: g" f- n无繇想了一想,道:“你的意思是说:即使经夫子改编过的《书》是错的,也就不会有人知道了。”. H. L6 s0 a) F! X! E' _8 T- ~
子丕又斟满一杯酒,端起酒杯笑道:“我原来以为你比我笨多了,现在看来还只是笨得差不多。”
% m6 a! `- s0 \  Q" F无繇道:“即使如今的《书》真的失传,只有经夫子改编过的《书》流传于世,这失传的《书》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从谁人的墓葬之中或谁家的夹壁之内冒出来。那时候人们会以为哪一本是对的?哪一本是错的呢?”
4 X# W  a3 ^2 Z' V8 ]子丕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那就不知道了。”
  K- z( a; M* G! _9 t无繇道:“你既然答不上来,那究竟是你笨还是我笨?”
' ^1 N& A. \. ^6 X子丕笑道:“你的问题不只是我答不上来,谁也答不上来。谁也答不上来的问题,只有笨人才会问。你说究竟是谁笨?”, ]+ z. ?- P6 \/ Y/ P0 ^

; r- @8 Q6 g( X+ j3 y
' v$ j% O9 C, {  n( V6 r- n! Q. E0 S5 V" N, }8 F, J
次日晨。孔丘坐厅中抚琴。无繇与子丕自屏风后出,向孔丘请安。
# _5 _$ Z" K- r; ~
孔丘笑道:“你二人昨夜想是喝多了,所以今早起不来。”3 a! y8 l2 m) y' O. E, {! L
无繇道:“其实不曾喝多,不过做了个怪梦。”  D( d+ @. b8 N% L; y% E4 g* p
孔丘道:“什么怪梦?”
. Z! ^0 ~+ ~/ _! p* ~' P% o无繇道:“弟子梦见同一夥盗墓贼一起发开一个大冢。”
* ?8 _9 _% \5 `- n2 C0 h子丕笑道:“想是财迷心窍,所以梦见钱财。”0 `/ f# v* I! g
无繇道:“谁说钱财来着?”
$ U$ e$ I$ H2 u+ K子丕道:“发冢不见金玉珠宝,难道还见活人不成?”
5 @, F) J( N' x8 i7 p: S% M无繇道:“要是梦发冢而见金玉珠宝,那还能称是怪梦?”
5 E& G- R: w* d1 L' D8 K孔丘笑道:“言之有理。然则何所见?”0 t! r! D; D! F& U* m6 X
无繇道:“见到一大堆竹简。心里明明知道那些竹简就是今文写的《书》,可是那些竹简上面写的字却偏偏一个也不认识。心想:难道夫子教给弟子的,弟子都还给夫子了不成?这么想着,遂急出一身大汗。惊醒之后,半晌再睡不着,只到天蒙蒙亮时方才又入睡,所以起来晚了。”
+ j2 r) A3 L/ m: g2 s( v孔丘听了,微微一笑,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昨晚入睡之前,我们谈起竹简与《书》,所以入睡之后你就梦见竹简与《书》,这并不足以为怪。”
/ k+ z2 ~& U& ~/ R子丕笑道:“至于你梦中以为夫子教给你的,你都还给了夫子。这其实乃是事实,所以也不足为怪。”. f1 {5 S/ f9 y! W
孔丘闻言,大笑道:“子丕可谓利口匹夫!不过你别只知道取笑无繇,我倒要问你,你怎么也起晚了?”
: o, j% O7 }- P子丕道:“弟子也做了个怪梦。”0 z/ P5 g5 @2 |- z6 j
孔丘笑道:“哦?你可如实讲来,说假话要挨罚打嘴巴。”
: n# o2 E& o5 z( s
- a9 ~" Q0 F; m% \3 N
+ v0 v, }( H7 f4 q+ F
子丕正欲启齿,门外传来犬吠。孔丘道:“怪哉!如何这么早就有人来?”

1 E% W! E2 l3 h% m8 Z; d& J5 G子丕道:“让我去看过究竟。”
: S. p: B" W( o$ {子丕说罢,不俟孔丘作答,转身跑出门去。无繇看在眼里,笑道:“子丕一定是梦见说谎被揭穿,落荒而逃。”
1 J" a$ d: u" i; n; }( d& u, G  `2 g孔丘微笑不语。片刻之后,子丕自门外跑入,道:“庄门外有人自称‘公山不狃’,求见夫子。弟子从来不曾听夫子说起过这么一个人,所以未敢擅自领入。”
/ t3 W  e- b, \+ X+ P. h孔丘听了,略微一怔,道:“快去请客人进来。”
" c/ t  b  E. [9 c子丕退下。孔丘起身,整顿一下衣襟,一边向门外走去,一边吩咐无繇道:“快去厨下备浆汤待客。”0 [( s- a  M& R* S# G3 j

) g% O: }- P+ |  M4 ?- U6 }" H+ n% {: c1 ~5 O) B
子丕与公山不狃一前一后沿石径而来,孔丘立在门厅之外的廊上等候。公山不狃登上台阶,立住脚,向孔丘拱手施礼,孔丘拱手答礼,寒喧过后,三人一同穿过门厅,进入大厅。孔丘与公山不狃分别在左右几案之后就坐,无繇端上浆汤,与子丕分立门边。

' ~) V6 u  i# |孔丘道:“什么风把你从费邑吹来?”8 r1 {% ]3 v# B- a
公山不狃道:“是否来得太早,打搅了你的清梦?”
3 |. C& @5 t# l# S孔丘道:“我一向早起,而且一向无梦。请用浆。”
) @) w  s/ `2 A  f( k两人一齐端起浆碗,各自喝了一口。9 Z. N5 {& a7 ?% U1 w
公山不狃道:“你以为费宰南蒯是何等人物?”
* R% n  e, _. d6 d: l7 Q- {/ l孔丘笑道:“你任费丞之职为时已经不浅,想必熟知其为人,却来问我,岂不是笑话?”7 Z& c! g* z1 M" |0 A
公山不狃笑道:“你不是常道‘当局者迷’么?”
' ^2 ^" k$ g$ W" Z1 O7 ~  _) X/ `孔丘听了,捻须一笑,道:“这么说,你是已在局中?究竟是个什么局?”7 w# j8 G! ~$ {% c) M
公山不狃左右溜了一眼,压低声音道:“不知此处是否方便说话?”
# F8 z8 {; h  [" o孔丘会意,扭头对子丕与无繇道:“你两人还不去打扫院子,更待何时?”
1 s; \& D; v9 |  l子丕与无繇唯唯,拱手退下。
2 }( ~* U; S4 u5 ~+ \
7 p6 D! z& Z* U( R! t" `, \3 `: Y0 T. B/ [. G) [0 p5 I
公山不狃目送子丕与无繇退出门外,对孔丘道:“南蒯与季孙意如的关系,你想必有所闻?”

9 ]* ^- }( J; O  k孔丘道:“听说两人关系不好,原因却不得其详。”
7 v$ w0 {" [# [公山不狃道:“季孙意如自幼酷好斗鸡,如今仍然乐此不疲。南蒯以先朝老臣自居,时时规劝季孙意如不可玩物丧志。季孙意如起先是表面敷衍,后来听得多了,不厌其烦,对左右道:‘南蒯原本不过一季孙氏家奴,如今却装出一付长辈的样子来教训我,真是小人得志!’这话不知如何传到了南蒯耳中,南蒯听了勃然大怒。”
; Q1 n4 M! V3 A' ~孔丘道:“原来如此。听说南蒯为人傲岸不群,恐怕不是生生气就罢手的人。”
0 e7 V2 F: [6 n8 x" o公山不狃道:“不错。南蒯昨日向我透露,说他已经约好公子子仲、大夫叔仲小一同举事。”
8 j. u3 b6 i9 l% ~孔子听了一惊,道:“剪除季孙氏?”
$ P. |1 M4 v: g+ c8 R公山不狃点头。孔丘又端起浆碗,喝了一口,道:“南蒯既为季孙氏家臣,以下叛上,难以成功。其剪除季孙氏之计,想必是以归政于鲁公为名?”" T' e5 }5 ]( A, _$ M
公山不狃道:“正是如此。据南蒯说,剪除季孙氏之后,季孙氏的封地将归还鲁公,公子子仲将取代季孙意如执鲁国之政。”% ?. g3 \' W- G1 R# A" S& ^
孔丘道:“南蒯自己难道一无所求?”
/ i$ [; Q2 I) i0 R公山不狃道:“南蒯自己则由季孙氏家臣晋升为鲁国大夫。”* @1 k7 F! d  d
孔丘道:“鲁公是否参与其谋?”9 Y! T5 P0 n0 v+ R
公山不狃道:“据公子子仲说,鲁公欣然同意。”9 M* R1 F$ P6 l# C7 _3 D
孔丘问:“如何措手?”
. y; B, S& W' F8 E0 u8 F2 d" X公山不狃道:“晋君新立,三日后季孙意如将陪同鲁公去朝见晋国的新君。鲁公行至河岸渡口之时,将托病回鲁,令季孙意如代其前往。南蒯将于此时发费邑兵马北上曲阜,公子子仲与大夫叔仲小作为内应,打开城门,放南蒯兵马入城,一同围攻季孙氏府。”
6 {7 d' q# J2 r2 O7 x孔丘听罢,略一沉吟,道:“你以为胜败机会如何?”) o; n; g- W: `7 r- a. ~8 X, x7 a1 K
公山不狃道:“既有公子子仲与大夫叔仲小为内应,又得鲁公赞同,以理推之,南蒯应当会稳操胜券。不过,不知何故,我却心虚得很。窃料自己并非胆小之人,所以,...
6 V7 z& b2 h2 M5 L/ g孔丘道:“所以你想向我这局外人讨教。”
1 v. I: o6 g. F7 Y& R& B# v公山不狃道:“不错。”
! n5 j7 ~- K8 c; P9 ?# n$ q孔丘捻须一笑,道:“不是你胆小,换作我,也会心绪不宁。”
: O# m7 J; \* S- R% j公山不狃道:“愿闻其详。”; l1 }, {( q) O4 r
孔丘道:“三桓专鲁国之政,至今已近百年,如今究竟是否还有人认为应当归政于鲁公?”: \1 S0 W/ }3 q- |' U  W
公山不狃听了,略一思量,道:“不敢断言。”
4 t5 P4 `- }0 A孔丘道:“以我之见,有还是有的,只是不多。况且,这些人想必是主张‘君君臣臣’,君臣名份不得有违的人。这些人既不能容忍季孙氏夺鲁公之权,难道就能容忍季孙氏家臣南蒯起而夺季孙氏之权?”/ r+ R0 J  d" x& P+ [) b
公山不狃道:“这也不敢断言。”
# M7 w, l! h( @  q孔丘道:“南蒯与公子子仲、大夫叔仲小之合,临时而起,只能称之为‘苟合’,绝不能如三桓勾结之根深蒂固。三桓之间尚且勾心斗角,南蒯与公子子仲、大夫叔仲小是否能有同舟共济的决心?”7 V! G6 o- }& S  [
公山不狃道:“这我也不敢断言。”0 J7 ~, Q0 _3 {4 `' Z
孔丘笑道:“既有此三‘不敢断言’,你之所以心虚,难道不是理由充份得很么?”' l$ U3 Z( e/ R4 K/ k; P+ p5 n4 \
公山不狃听了,拱手称谢道:“多谢指点迷津,果然是‘旁观者清’。”
: i4 {" j  a9 N: [
0 ]9 q3 }) [! s! t' ~* X
孔丘瞟一眼公山不狃,道:“你口上说谢我,脸上却并无喜色,难道别有忧虑?”
( C6 ^/ E# t/ |6 z
公山不狃略一迟疑,道:“不错。南蒯嘱我今夜携黄金秘密赴齐,贿赂齐国权臣鲍、高两氏,求齐为外援,我已经应允。如果我反悔不去,南蒯必然会要杀我灭口。如果我去了而结果事败,季孙意如又如何会放过我?进退两难,能不心忧?”2 U2 i3 n: B) ~! W' o
孔丘道:“你不是还有一样选择么?”
# p- P7 |8 F( z) W  t$ l公山不狃略一沉吟,道:“你的意思难道是说,向季孙意如告密?”
0 F" U( d2 L$ P0 f: L+ d孔丘道:“不错。”
& I) C9 {3 B/ \$ @. A公山不狃道:“南蒯既以机密大事相托,就是把我当成心腹。这种卖友偷生之事,我公山不狃还做不出来。”
" V9 w# _6 a7 E. l; P' W; j& l. O孔丘听了大笑,道:“说得好。我就等你说这句话。”4 f" n6 \6 u' Z% x7 r& h
公山不狃道:“有了这句话,难道你就有替我解难的妙计?”" S" j. C% t  {0 x) N4 v! F
孔丘道:“不错。”公山不狃道:“然则计将安出?”" Q. F$ a3 m; K+ b- S
孔丘道:“你这趟秘密出使,责任重大,想必不会只身前往?”% H, C$ F. O. L! q" {
公山不狃道:“不错。南蒯已令其家臣东门高与我同行。要我扮作商客,东门高扮作车夫。”
1 p( F/ d" w8 g: Y% l孔丘略一思量,站起身来,走到公山不狃面前,对公山不狃一番耳语,公山不狃听毕,脸色渐渐转忧为喜。
% B) J2 W0 A/ k! l" q 3 s6 h1 j- {! D: v" N  Z* E$ t
( Z" Y/ E7 w6 k; q9 s) b) k
当日夜晚,月黑风高,荒野小径,远处传来马蹄声。马蹄声渐近、渐急。东门高驾一辆马车沿小径急奔而来。车黑、蓬黑、拉车的两匹马皆黑,东门高的衣帽也皆黑。突然,一条高大的黑影从路旁的树梢上飘然而下,轻轻落在车顶。东门高不及反应,早被从树上跳下来的人一拳打落马车。缰绳落空,脱缰受惊之马向前狂奔。来人却不慌不忙,只一跃,从车顶飞身而下,两脚不偏不倚,恰好分别踩在左右两马的马背,双手向前一抄,两条缰绳早已在手,双手把缰绳一提,两马各发一声嘶鸣,双双高举前蹄,顿时立住。来人跳下马,从背上拔出剑来,奔向车门,正要用剑去挑开车门时,却听得“砰”地一声响,车门早被人从车内踹开,一条黑影从车内飞出,手中持一柄长剑,口中喊道:“什么人斗胆来劫我公山不狃的货色!”
! k7 R! R/ v: f. D5 \0 J. ^  A
从树上跳下来的人并不答话,但挺手中剑来相迎。两条黑影一来一往,斗不过三合,公山不狃左腿早中一剑,一个踉跄,扑倒在地上。劫车的人一个箭步,跃上车厢,掀开车座,从座下提出一个沉甸甸的革囊,抬脚一踢,早把另一扇车门踢飞,纵身从门洞跳出,蹿入路旁的树丛,立时不见踪影。公山不狃翻身坐起,用剑拄地,挣扎着想要站起身来,终于不济,只得又坐倒在地,撕下一块衣袖,将伤口包扎好。
+ c" m" D8 n, L0 R7 [东门高一瘸一拐跑过来,见到草地上血迹斑斑,大惊失色。公山不狃双手捂住伤口,道:“使命要紧,不必管我,你赶快走。”
) a* q" A1 ^! r4 I3 W% n东门高苦笑道:“车中之物被这该死的强盗抢走了,叫我空手如何成行?”$ Z2 V( o" e% [& i* T% [
公山不狃微微一笑,道:“东西都缠在我腰上,那革囊中不过盛着些石头。要不是腰上有这些东西碍事,我又何至于败在那该死的贼人手下!”
  ]5 I/ O# b* b, p0 u7 K公山不狃一边说,一边从腰上解下一条又宽又厚的腰带,交给东门高。公山不狃看了看没了双门的马车,道:“这马车也不必再用,你解下一匹马去,留一匹马给我。”
1 p( |" V2 M4 X) U% [" ~东门高道:“让我扶你上马,你自己如何能上得去?”# R5 E' D4 Z+ J8 u
公山不狃道:“我歇一歇便好,你快走要紧。”2 J. ^5 B2 E  o* t3 g
东门高几番要来搀扶公山不狃,无奈公山不狃执意不肯。东门高只得拱手向公山不狃话别,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O% B7 H. e8 g, u2 p

* W# Z0 J1 o3 o. C2 V; W& _7 G! a' H
马蹄声渐远,渐小,渐于无声。公山不狃从地上跳将起来,吹一声口哨,一条高大的黑影从树丛中应声而出,伸手揭去蒙面的黑色纱巾,原来竟是孔丘。

# L% w9 q7 I" N) _$ W, p孔丘走近公山不狃,看见地上的血迹,道:“我那一剑点到即止,你从哪弄来这些血?”7 z( R# _9 A+ j% _" F; U' N
公山不狃笑道:“我在腿上绑了个革囊,囊中盛了些猪血,专等你那一剑来刺。谁知你并不曾刺破,我只好自己又补了一剑。不弄出些血来,怎能把东门高吓走!”
6 `- v  f% @) }- N1 |孔丘笑道:“公山不狃的血原来竟是猪血!”5 C' f2 V3 q5 u, u2 U% F% |* b
公山不狃笑道:“闲话少说。下一步怎么走?”- x* t' ]1 P* G* i( C, H, P
孔丘道:“除了去阙里山庄藏身,还有什么别的路好走。如果南蒯赢了,你就说是受伤之后让我撞见,接回阙里山庄养伤,只是到时候你腿上得真挨一剑,不留个伤疤骗不过南蒯。如果南蒯输了,你就说是我接你在阙里山庄打猎,对于此事一无所知。”
3 p! ?1 b# z; v$ b1 u公山不狃道:“难道不怕东门高说破?”
& E  e9 y. o; P- z5 O) q孔丘道:“要是南蒯输了,东门高死活都不一定。就算他活着而且把你参与的话说出来,他口说无凭,你有实据反驳,有谁信他的话呢?”
2 {- y+ t+ d6 Q! |5 N6 a9 o. H7 i公山不狃道:“我的实据在哪?”2 u# S  C( ]! o: ~" _
孔丘笑道:“你腿上无伤,难道不就是实据?”公山不狃听了,叹口气,道:“这么明白的事情,我怎么就看不出来!难道又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发表于 2009-12-13 10: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才果然就是天才哈!若是拘泥于生活琐事,反倒显得小气了。; a* U- m) o% A9 R; }

9 R0 x! }# Y; ^" R3 c/ c) A突然间觉得柞兄也是个相当理性的人,善于抓重点,主次分明。呵呵!
发表于 2009-12-13 11: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1# 柞里子
# \; T0 f4 J: N7 F5 X  V
! z% S8 }8 ^1 {% d! q我觉得说孔子不信鬼神恐怕是柞大侠主观臆断的成分较多。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和“未知生焉知死”,显然符合他自己的“知之为知之”的原则。论语中好像没有孔子不信鬼神的明确说法。
发表于 2009-12-13 11: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小说,不是纪实,柞老道肯定是无神论者,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3 11: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1# 柞里子 ) x) H: P5 C- }3 B+ J" @7 l$ i* K

) U1 B2 P: A- A+ u0 e2 @我觉得说孔子不信鬼神恐怕是柞大侠主观臆断的成分较多。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和“未知生焉知死”,显然符合他自己的“知之为知之”的原则。论语中好像没有孔子不信鬼神的明确说法。+ ]$ S% H. G3 {9 F1 c
狸猫 发表于 2009-12-13 18:11

. j3 B, `1 D& h/ x论语不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语乎?. v6 S! P, ^6 W* N
子曰:“祭神在,祭神如神在。”所谓“如神在”,难道不是假设之辞?# i6 S. y2 o2 B; @' g; R
倘若信鬼神,巴不得套近乎,何远之之有?
# W- e* q/ o1 l0 ]- _5 g% K信鬼神者,以死而为鬼。倘若信鬼神,怎么会说“不知生焉知死”?
: u* y- }6 O& k* X0 }/ E3 O0 _: [8 e孔子之不信鬼神,显然。嘿嘿。
发表于 2009-12-13 12: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5# 柞里子 ( H) g+ P2 u$ J1 L$ o

, f/ K( W1 B/ f$ t/ i不语怪力乱神者,还是没有说不信怪力乱神,和未知生焉知死一样,不知为不知。
( I) x; b+ w" L3 ~
5 |4 W3 S+ E0 N0 a, _4 C敬鬼神而远之,也是类似,并没有说鬼神之无,否则何须敬之?远之,则是不知道跟鬼神走得太近有益还是有害。. a' E; D3 J: Q+ ~
5 M+ U4 b2 i1 h' E; A) \( K
一定说是不信鬼神,总觉得有牵强附会之感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3 12: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5# 柞里子
0 d' f" E* V9 ^/ N" I" M9 S$ v( _$ c
不语怪力乱神者,还是没有说不信怪力乱神,和未知生焉知死一样,不知为不知。3 c# a+ B( y5 f1 H+ s
$ q5 {: ?7 B4 `* n, m3 G
敬鬼神而远之,也是类似,并没有说鬼神之无,否则何须敬之?远之,则是不知道跟鬼神走得太近有益还是有害。" H' I, r# N; _6 \

8 N. O7 C* w0 X/ D, h  @6 F2 x一定说 ...
) I5 M7 X) r0 D6 C狸猫 发表于 2009-12-13 19:23

( b4 `, ^# M* m2 d: E1 a+ T* Y7 P0 s( E8 D
不觉得。觉得是推理所致。呵呵8 m' G  t) j, ~- x
所谓不信,未必一定是不信其存在,可以是不信其有神力、鬼力、超人之力。
- A, U8 v0 B% ~此外,不知道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一般来说,不信其存在的程度偏高。
/ X/ A9 p" D3 I7 B5 K+ `" a孔子以为“始作涌者,其无后乎.....”也是不信鬼神的旁证。1 x. P* K& X! a. C, ?
简言之,在先秦之时,华夏主流不信鬼神者居多。
5 C  T3 ?) `* l5 I0 b5 \# @" z比如老子,对于天地的开辟,完全是出于自然之论。4 t( x; z/ o9 D
先秦诸子唯墨子信鬼。而墨子恐是狄而非华夏。
/ }, B1 ^1 R6 i* s6 w- U/ u屈原是信鬼神的,而屈原之不为华夏而为蛮夷,则分明是事实。其作品如天问等等,对于华夏人而言,无异于有字天书,从来没人看懂过,也是华夏人不信鬼神之旁证。& Y! r  B; U) ?6 ?. C
华夏之所以没有宗教组织,亦正因此之故。
发表于 2009-12-13 13: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我是不是也得去考古考古?嘿嘿!+ {, M: h+ o5 S+ u1 `
5 e1 ~3 d8 D9 t* Y& l& D) K
我个人的感觉,越远古的人越贴近自然,好像自然属性就浓郁些,越往后,尤其是阶级社会出来以后,各方面关系就复杂了,想的也多了,神鬼宗教估计就这么忽悠出来的,也就是社会属性就强了,我觉得说远古的人纯朴些,是有点道理的。% z9 v) {$ D% F

, b; g7 n+ O4 W) n6 z; F& g7 f* B' ~道理,俩字要是可以分开,那么道,就自然的多,也就是天性的东西多些;理呢,有点强调逻辑关系;等到了法,就属于强硬的管制了,唉,看起来人类发展,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