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83|回复: 13

[柞里子] 【长篇小说】《孔子外传》 (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1 08: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回
7 X2 f  `1 U2 c1 x8 z8 `
季子霸桥授业
6 ~2 O* T  G. c( k, i
仲尼陬邑归宗 (1)
' x7 w4 @6 F2 E9 p
) C( X, z( M$ X

3 O' d# f) `8 k+ f' b5 w3 k6 ], s2 z6 y
鲁国大夫孔梁纥去世一周月的这一日,秋气萧杀,日光惨淡。鲁国都城曲阜东南六十里外的尼山上树色斑驳,尼山脚下的孔氏祠庙院内气氛凄凉。孔梁纥的未亡人施氏与七岁的孤儿孔宁,各披一身重孝,一前一后拾级而上。
  ^( c6 L8 D' {& v) L% o

7 ~6 W3 W! S2 N  |孔氏祠庙正殿之内,正中供着孔氏先祖微子的枣木塑像,塑像之后七八个神主牌位一字儿排开,最右边的牌位上面写着:“孔梁纥”三个古篆,墨色犹新。施氏领着孔宁行到孔梁纥的牌位之前,默默地立了片刻,俯首弯腰,正要行鞠躬之礼,冷不防听见身后的孔宁道:“娘,阿宁想预先为自己设一块牌位。”施氏听了,忿忿然扭转头对孔宁道:“胡说!”孔宁撅着嘴道:“怎么就是胡说?上次阿宁同爷爷一起来祠庙的时候,看见爷爷预先设了牌位,阿宁问爷爷:为什么不给阿爷和阿宁也预设一块牌位,爷爷说阿爷的牌位要等阿宁来设,阿宁的牌位要等阿宁的儿子来设。结果阿宁还没来得及给阿爷设牌位,阿爷就走了。万一阿宁将来不生儿子,那谁来给阿宁设牌位呀?”施氏闻言大怒,伸手给阿宁一个嘴巴,吼道:“胡说!孔氏怎么会无后!”阿宁欲哭,见母亲勃然,没敢出声,却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
: a# Y+ s' i; i' P+ P 8 w0 Z8 R! u' y# ^
6 R. F7 u* p( I0 v& s
当日稍后,孔府议事厅内,施氏坐于中央几案之后的蒲团之上,孔府总管公西不害从门外入,向施氏拱手道:“夫人唤我有何吩咐?”
2 i8 f1 y9 l! `8 k; \
施氏道:“太老爷、老爷相继去世,孔府内外各项事体都因办丧事而阁置,如今老爷去世已经一月,各项内外事体皆须着手整顿起来。”
. I# O, m# [& L  s$ m. T+ W公西总管道:“夫人说的是。只是不知夫人的意思,是要先从哪些事体下手?”2 }3 z5 D* X4 S
施氏道:“阙里山庄,除老爷之外,孔府里并无他人使用。少爷长大之后,或许也用得着,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如今既无人用,可着人去通知凤老,将山庄关闭。”
* B! T; E& Y- V+ \7 C; m6 y% x公西总管道:“夫人说的是。不过,…”
# f/ X3 ?  Z' o/ Q" t0 t! F6 I施氏道:“不过怎样?”
# P2 u0 ^5 {- Q1 P$ X# c公西总管道:“凤老自从卸去总管之职,一直住在山庄,关掉山庄之后,夫人打算如何安置凤老?”
; R; p, \5 t1 x" m施氏道:“凤老自从卸去总管之职,并无所司,只是陪着老爷里外走走而已。如今老爷既已不在,孔府里并无用得着凤老之处。凤老在孔府这么多年,忠心耿耿,我也不会亏待他,自会遵孔府之例给予赡养之费,令其回乡养老。”' `) N: [, P9 ?) c* f$ A
公西总管道:“夫人想得周到。”说罢,稍一犹豫,又道:“听说颜鸾诞下一子,适才满月,不知是否便于搬迁,也不知是否有地方可去?”) ?) n& F# l+ s) r, ?$ v% v
施氏闻言,勃然大怒道:“颜鸾那野女人与她那野种与孔府有何干系?”0 P, `& ~4 U8 ~& w
公西总管低头拱手,吞吞吐吐地道:“夫人说的是。不过,颜鸾前年没了父母,来投靠看庄的远房叔父颜七,不料颜七又不幸…”  T- ]2 ~6 E: d# E
施氏不耐烦地挥一挥手,截住待公西总管的话道:“我就是看在颜七为孔氏效死的份上,格外慈悲为怀,方才让那野女人与她那野种在山庄里勾留这些时日,你难道不知?”
$ r9 H+ Z7 _: b* h- @# u公西总管听了,不敢再作分辩,连声道:“夫人说的是。小人糊涂,小人糊涂!”6 d: l- _8 ?/ i8 F& D5 K: I
施氏道:“那还不快去!”3 o5 F9 ]/ u- o5 B) n
公西总管拱手唯唯,正要跨门槛而出,却又被施氏唤住。0 y3 ^( b/ H: l2 \$ v7 Q# ~
公西总管道:“夫人还有别的吩咐?”$ v' Y7 ^1 l3 y* f1 ?. w; H$ e2 E
施氏道:“方才叫你着人去阙里山庄,现在一想,恐怕是要你这总管亲自去一趟,总管手下的人或许不能了事。明白了吗?”5 }! C% {' ]8 j; F2 P
公西总管道:“夫人说的是,我明白了,我这就去。”
8 O5 W+ R/ E  k7 i" R- Y2 i

% j( S" P7 `, I- o( @, H
$ {  o: s0 J5 t, a( L. g. P# \1 Z2 N
5 o, p6 L3 b& C; G/ a3 P. C
次日午后,凤老在阕里山庄大门口与公西总管挥泪话别,回到厨房,见颜鸾头扎白麻巾,身着白麻袍,腰系白麻绦,脚蹬白麻鞋,正在灶前忙碌。
' O1 i- a; ?7 J: w- Z) @3 R8 ?
颜鸾抬头看见凤老,问道:“公西总管走了?”$ a6 J8 A. d+ S  b" M8 L1 P* y
凤老点头,稍一迟疑,又道:“岂止是公西总管走了,你和我都得走了。”
+ q+ {8 X5 B% p! E$ M5 R7 A颜鸾闻言不语,过了半晌方才问道:“夫人叫凤老回孔府?”6 L3 O; X3 T# O- ]4 a& }7 V
凤老摇一摇头道:“老爷既已不在,孔府里已用不着我,怎么会叫我回孔府?”
) }  m8 K% p7 z& [% y1 H颜鸾道:“那叫凤老去哪?”
1 `% E- J% Z' \. u+ ]凤老道:“阿鸾不必替我担心。孔府有规矩,但凡从总管职位上退下来的人,都会给予一笔不错的赡养费,有了这笔赡养费,不愁衣食。我家中尚有子侄,也不愁膝下无人照顾。我倒是替阿鸾担心。”
' V8 l  W) g! N! S颜鸾道:“夫人不能容我,这我早就想到了,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老爷给留下的那笔钱,我盘算过一下,足够在十五、六里外霸桥一带买下一所茅舍尚有剩余,或可供我母子二人维持三五年生计。我虽然一无所长,女工却还做得,或许也能找些针线话做,以资贴补。”
1 |* W- o& {3 v/ u凤老道:“如此便好。”说罢,顿了一顿,叹了口气,又道:“真不料小少爷如此薄命。”颜鸾听了,不禁泪如雨下。
* c; Z6 `4 e$ V ! l  y0 L/ O" e+ x% k6 O8 g

) f. {, e) X, ~8 t
五日后,辰时时分,阙里山庄庄门门口,秋阳高照,树色斑驳。颜鸾一身缟素,背负婴儿,骑一匹褐马,旁边用缰绳拴着一匹白马,白马上驮着细软。颜鸾扭身向立在门口的凤老拱手话别,挥鞭策马,不移时早到通往尼山的三岔路口,颜鸾略一迟疑,把缰绳一勒,扭转马头,打马上山。尼山顶上是一块宽敞的空地,空地的尽头有一座破败的庙宇,庙宇之后是一片葱郁的松林。颜鸾在庙门前下马,缓步走进庙门,穿过荒草掩盖的石径,登上歪歪斜斜的石级,跨进油漆剥落的殿门,在灰尘扑扑的供案前立住脚,两眼直视空缺的神主席位,不禁流下泪来。颜鸾默默地立了一回,退后一步,慢慢跪下,磕了三个头,低声道:“谢尼丘山神保佑,颜鸾平安诞下一子。颜鸾遵守诺言,已将儿子取‘丘’为名,‘仲尼’为字。孔丘不幸生而丧父,但愿尼丘山神再施神力,保佑孔丘日后归宗孔氏,必令孔丘重新修复尼丘祠庙,光复先前风采。”说罢,又磕了三个头,慢慢站起身,又默默地立了一回。

' _4 K. z5 `) ~% t+ t1 }5 Z& V! y) N
& M0 z, \6 }3 [  j9 }. }' r
/ l( e0 ?5 \7 T
光阴荏苒,一晃七年。霸桥村外野地,时值初夏。青天白云,风和日丽。草色萋萋,树影历历。三五个六七岁儿童在草地上戏闹。忽然,两男童扭做一团,大打出手。两三回合之后,个头较小者被个头较大者按倒在地。个头较大者骑在个头较小者身上,抡起拳头,照着个头较小者面门便打。不料,拳头尚举在空中,人却被推得仰天一交。把个头较大的男童推倒在地的,是一个个头更大的男童。

2 h, O3 j' m1 b这童子上身着一件青灰单衫,下身穿一条深黑短裤,脚下一双草鞋,左手叉腰,右手指着被他推倒在地的童子,大声喝道:“原壤!你怎么就会欺负比你个子小的,有种的就跟我来玩玩!”
: D' ^( b* S, o: j原壤从地上爬起来,往地上吐口唾沫,忿忿地道:“我原壤没种?你孔丘有种?你孔丘是个野种!”
( r/ C: X5 U- M孔丘道:“谁是野种?你才是野种!”+ O  v! U+ I$ W
原壤道:“我有爷有娘,我怎么会是野种!”
% L5 T( {  _/ s! G9 w孔丘道:“就你有爷有娘?我难道就没爷没娘?”/ t( ]/ k8 y: d5 y/ y' h7 P: A% ]7 g3 x
原壤道:“你说,你爷是谁?”
& r, [  ^4 e# b9 ^/ X7 U/ |孔丘听了一愣,道:“我爷死了。”
+ u0 N( b. f. u( g2 ^原壤又吐了口唾沫,道:“死了?死了也得有个名字呀!”7 e) G" x7 t7 O, f# j0 ?
孔丘道:“我爷叫孔梁纥。”
1 G4 N' P& _. ]1 m( t原壤道:“你别逗了,孔梁纥是城里孔府的老爷,怎么会跟你这穷小子扯上关系?”
; r) u8 a; g7 p# y6 P$ ^% b& g) U孔丘道:“你胡说!”% [: k/ T! d, [, O* }# V" v; Y
原壤道:“你才胡说!不信你到城里孔府去看看,孔府老爷虽然死了,还有个少爷叫孔宁的在。你爷要是孔府老爷,你怎么不跟孔宁一起住在城里的孔府?”7 [  g$ ~8 ?6 _. V7 r
孔丘听了一怔,道:“你这话是听谁说的?”; J) [% f1 L9 j8 T
原壤道:“你用不着问是谁说的,反正谁都这么说。”孔丘听了,不再回话,忿忿然扭头奔陬邑方向而去。" _/ s& l, _1 V. ^9 O- L0 c7 q" {
% {9 ?9 _8 d' O8 X$ _6 m

$ I8 \4 `' `" U" V" f
当日稍后,陬邑孔府大门门前。两尊高大白石麒麟分立左右,六根红漆廊柱一字排开,对门一扇青砖照壁,壁前立一旗杆,杆上飘一猩红锦幡,幡上绣一金黄“孔”字。孔丘正在孔府大门前徘徊,一匹白马从孔丘对面的远处跑来,马到孔府门前停下,孔宁滚鞍下马,恰好与孔丘打个照面。

7 J& a4 \% G. h孔宁问孔丘:“你是来找翠翠的吗?”
$ Y; V8 j2 j! A! o孔丘摇头道:“谁是翠翠?”0 \, s/ |4 h, {3 F
孔宁道:“翠翠就是公西总管的女儿,她早上告诉我说下午她乡下远房的弟弟会来找她。”0 n# z- M5 Y4 I0 J  X
孔宁说罢,见孔丘一脸疑惑不解,又道:“你既然不知谁是翠翠,当然不是来找她的了。那你究竟来找谁?”  t8 b% \# B( e. |7 _8 e
孔丘支吾道:“我不找谁,我谁也不找。”1 ?5 D: ~& H* @- }
孔宁道:“谁也不找?那你在我家门口转悠干什么?”
+ U  h" r: @& n: H8 x1 Y孔丘道:“这是你的家?”
! [; F1 T, L& v+ A6 \孔宁听了,笑了一笑,道:“不是我的家,难道还是你的家?”
8 ^. }9 l$ [2 \孔丘道:“你家里有个叫孔宁的吗?”- z7 M7 ]0 q! m  @1 o4 ?
孔宁听了,又笑了一笑,道:“我就是孔宁,孔宁就是我。”
; d$ u3 ?5 Q  Q: ~3 \& F孔丘道:“你爷叫孔梁纥?”* Z8 D) ^8 E( `) L+ f% u  x5 E0 _  K
孔宁道:“我是孔梁纥的儿子,孔梁纥当然是我阿爷。”
4 q* k! N6 V# ?) ?; p) g孔丘听了,摇一摇头,道:“我不信。”
6 i2 F/ t  H0 m1 j5 k孔宁笑道:“你凭什么不信?”  k/ Y* Q- O* ]; ?# G6 q: H5 l8 p
孔丘道:“我阿爷才是孔梁纥!”7 ]$ b/ B: {7 v3 _. C
孔宁听了一怔,道:“你也姓孔?”/ P% ]( x* r: u( n1 Q, B
孔丘点头。
, d: X8 v" C2 s1 V) J# F孔宁问:“你阿爷也死了?”( E( Y/ q! d5 k. z6 ?, ~
孔丘又点一点头。
* b* A! D" s3 K8 U; a孔宁道:“我知道了。”2 T' M2 v; o. D9 u
孔丘道:“你知道了什么?”: }0 w/ `" |! X
孔宁道:“你就是那个孔丘。”2 V. q6 m$ E! y' O) \% S8 ?0 R  f
孔丘道:“你怎么知道我叫孔丘?”- m) E- U9 Z2 t& W% a3 z% k+ C
孔宁得意地笑了笑,道:“我不仅知道你叫孔丘,我还知道你娘叫阿鸾。”$ H. m/ M# B( Q# H- v! u/ a7 x7 _
孔丘摇头,道:“我娘不叫‘阿鸾’,我娘叫‘颜鸾’。”
& @! s& `! c9 c* f+ M: P/ q孔宁道:“‘阿鸾’、‘颜鸾’,反正一样。”
: V; K. p7 T$ ~* c; P5 S$ \0 q孔丘道:“什么一样不一样?”
" d' X% E1 r3 A/ U6 ~$ m孔宁道:“反正你就是我的那个庶弟。”+ Q0 _7 G" m, O( M4 l8 O
孔丘问:“什么叫‘庶弟’?”3 p/ Z) T# }, Y# t! L6 F' F+ ~
孔宁道:“‘庶弟’就是庶出的弟弟。”5 j3 c/ M1 ?. \  U6 w  C  a2 e
孔丘道:“什么叫‘庶出’?”3 H) F7 K& a, N
孔宁道:“跟你说了你也不懂,我像你这么大时也不懂,等你长大了你也会懂,懂了吗?”2 N& ?" d$ g9 U: }6 ~/ ^# B
孔丘摇头不语,两滴眼泪夺眶而出。他虽然听不懂孔宁的话,却依稀感觉到原壤并没有胡说。孔宁见孔丘哭了,慌忙哄道:“快别哭,庶出也没什么不好,孔氏的老祖宗微子也是庶出,你知道吗?”& x9 y$ e+ I- L% K

) V1 h$ O: }( V0 l' K4 @; e* i! Z. x+ G  n2 k
孔丘尚未回答,施氏疾步从孔府大门走出。孔宁听见脚步声,扭转头,见是施氏,急忙喊了声“娘!”

2 n" B7 X' l7 x/ a) R施氏皱着眉头对孔宁道:“宁儿怎么在门外站着,还不快进去!”
& P% T; d6 H9 M, R2 q& Y孔宁左手牵着马,右手握着马鞭对孔丘一指,对施氏道:“娘看是谁来了?”/ f0 ^+ \3 {5 Z4 Y( e; \
施氏抬眼望一望孔丘,扭头对孔宁道:“娘怎么知道这孩子是谁?”. A" ~9 M, e7 W% G4 [
孔宁道:“他就是孔丘。”2 V6 t' J( V+ T' d, M
施氏听了一怔,道:“什么孔丘?哪个孔丘?”
$ n6 y. P  E$ g( ?, x1 y: u! a孔宁道:“就是那个庶出的孔丘。”$ y/ ?& Y0 V7 l
施氏闻言,勃然大怒,挥起右手,给孔宁一个结实的大嘴巴,喝道:“胡说乱道!”
* F5 T; W- V# E+ v! S& Y+ c孔宁不服,道:“不是我胡说乱道,是凤老总管这么说的。”( ]; R3 S0 q0 X( a/ {8 U& W
施氏道:“宁儿还敢胡说!凤老总管早已不在府中,宁儿怎么听得见得凤老总管说的话!”
9 F6 \7 W4 `; x$ q* K- p孔宁道:“凤老总管的家就在陬邑南门之外,宁儿常跟翠翠一起去凤老总管家玩耍。”! u. l# l0 X  M) i# K+ F
施氏听了又一怔,道:“哦?我怎么不知道?以后不许再去。听见了吗?”* M) ?1 d+ C9 H
孔宁点头。施氏恨恨地道:“你听凤老总管说了些什么,给我如实招来!”
. @  O, H9 B3 g! N, V$ T8 A孔宁道:“凤老总管说,阿爷要是不死,一定会纳阿鸾为妾。”
8 T# @/ [; W5 S! O9 ~4 W+ d# O施氏喝道:“胡说!凤老总管又不是你爷肚子里的蛔虫,他怎么知道!”说罢,略一停留,又恨恨地问:“凤老总管还说了些什么?”* l$ p! a2 t& k/ O7 g& |
孔宁道:“就说了这么多,没再说别的。”
& ~* k% _; H) G* O0 _) x/ ?施氏鼻子里“亨”了一声,喝道:“既然凤老总管只说了这么多,那‘庶出’的话,你从哪听来?”* }! x$ B/ [9 E, ?1 [
孔宁道:“爷爷说:‘夫人所生,叫嫡出;妾所生,叫庶出’。阿鸾既然会是阿爷的妾,阿鸾所生的孔丘,难道不就是‘庶出的孔丘’吗?”+ A5 \" j1 p, {, j$ I3 W! e2 Z
施氏伸手指着孔宁的头,忿忿地道:“你阿爷没有妾,你阿爷只有个野女人。你再敢称那野女人生的野种为庶出,娘就撕烂你的嘴!”
: Q9 T' E, _  D  @1 O孔宁吓得倒退两、三步。施氏说罢,怒气冲冲转过头来找孔丘时,却见孔丘早已跑了。
. G' _0 X0 u9 }- m$ H 5 x$ {! y( G+ N! [6 l, |5 y
/ c5 e! Q6 {# [* O6 t( w
光阴依旧荏苒,一晃又是四年。霸桥村外,白石溪畔,柳条轻拂。一条青石板桥之上走来一个十一二岁童子,一身衣褐,腰系麻绦,足蹬草鞋,眉目清秀,精神饱满,左手牵一头水牛,右手执一根柳条,一边走,一边唱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位老者,须发皆白,身着一袭青灰长袍,足下一双黑皮软靴,背负一张琴,跨一匹蹇驴,从板桥另一头慢腾腾走了过来。老者与童子即将相遇之刻,童子急忙把水牛牵过一边,垂手而立,给老者让道。
3 `' |; U/ S  v5 g5 a$ X, R
老者见了,脸露喜色,对童子笑道:“童子知礼。”7 L4 ]! `0 A% s, r
童子闻言,鞠躬称谢。# g* g! [% t$ S; n; f& C6 {# q/ N
老者见了,更加开颜,手上一抖,把驴勒住,问童子道:“方才你唱的那首歌,是谁教你的?”/ n6 b6 W' r( ?$ u  a
童子道:“家母。”+ l: C6 y4 y2 w& `1 x0 T/ w! R+ g
老者听了,稍一诧异,道:“你阿爷何在?”" {8 L% T; [" o; F2 |
童子道:“家父早已下世。”( c$ G6 O6 q% q- G/ j
老者摇一摇首,发一声感叹道:“你可是姓孔?”& x/ L5 {" [, O. u3 l. M. P4 A+ v
童子道:“正是。敢问老先生何以得知?”
/ z+ L0 P) M0 g3 N" s老者不答,却道:“你叫什么名字?”
8 E6 U3 s* J: k% p& D- N1 h0 A童子道:“名丘,字仲尼。”
3 r# z/ b( U5 E8 m老者听了,又发一声感叹道:“那曲子也是你娘教的么?”1 C7 Q+ o1 g4 R/ a5 v  q* \5 y! N. z
童子道:“不是。家母只教童子识那辞句,曲子是我自己信口胡诌而成。”
; X/ g3 `" O1 d: y# D' J老者伸手捋一捋颌下胡须,微笑道:“拍节协调,胡诌得很好。”
: G; L' b4 p& v8 V童子听了,又俯首称谢。
& x* D& Q4 \' U5 f+ g, M3 [7 Q老者道:“你可愿意拜跟我学琴?”
# B/ v0 u- j: Q& l童子闻言,面逞喜色道:“我自是喜欢,不过,我不敢擅作主张,须先回家问过家母再做道理。”
* ]: B& N0 W; C, t2 x8 i老者道:“这个自然,不知你家在何处?想必离此地不远?”
* l& A! y0 ?4 W' [$ v2 p. x0 p: f* n+ a童子用手中柳条向前一指,道:“就在前边不远那数株银杏之后。”  B  S8 h* w' z; G) a% s/ ]4 d
老者道:“我这就跟你去问一问你娘可好?”& g+ ~2 r6 A' \! B) x
童子喜道:“好!好!老先生请在后面慢走,我在前边领路。”3 W. @4 s: W6 R: `' w

- E) O8 n/ C+ H2 [5 b9 U* u: R% d% M
/ q* G" W2 J% L
数株高大粗壮的银杏。落晖自发黄的树叶缝隙间透出,洒在一片石板地上。石板地的尽头是一道柴门,两扇大门敞开,对门是一幢简陋茅舍。孔丘把水牛在门边的一根木桩上拴好,老者骑驴正好也到了门口。孔丘扶老者下了驴,把老者之驴也在门另一边的另一跟木桩上拴住。孔丘引老者进入柴门,喊道:“娘!我引了一位客人来。”

6 i. ^- u$ ~% }' m屋内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道:“你又在哄娘。你哪来的客人?”
4 q  b3 t: `' f% J5 M% U2 o1 {' [声音刚止,颜鸾从屋内走出。老者举目一望,见颜鸾头缠一块青绢巾,身着一件灰绢袍,腰系一条灰绢绦,左手握着一领绿丝衣,右手捏着一根针线;看上去大约三十出头,轮廓姣好,身段俊俏,只是颜色显得憔悴,眼神显得忧郁。
/ F$ r7 f7 I6 x颜鸾看见孔丘身后的老者,吃了一惊,责问孔丘道:“你怎么这么不懂礼!随便带生人来家中?”3 \' r/ x9 Q* p9 m. P
孔丘尚未回答,身后的老者向前迈了一步,拱手道:“娘子请息怒,是老朽冒昧求见,与仲尼无关。”
; C5 @' X/ M5 Z- ]/ \颜鸾见老者如此说,只得拱手还礼道:“不知老先生因何见访?”
, |) p* [+ i# |( }2 ~老者微笑道:“老朽方才在板桥之上听见仲尼唱曲,顿挫合拍,抑扬协律,颇具习乐之资。老朽有意收之为徒,故令仲尼引见娘子,讨个许可。”
# x4 j7 r& t$ U" K/ k/ t- L8 i- E( e颜鸾道:“尼儿顽钝,承蒙老先生夸奖,实不敢当。”
* u. m  }# S5 G0 J/ j" F1 m. o  N) {老者道:“老朽雅好音乐多年,收过的徒儿不下数十,还从来不曾看走过眼。”4 Z9 F- }3 B3 F
颜鸾略一迟疑,道:“果真如此,虽是极好,只可惜尼儿无此福份。”
9 l/ j# c1 b2 G3 g! T老者道:“娘子缘何如此说?”
6 W  u% N5 Q8 F' K颜鸾道:“实不相瞒,尼儿家境贫寒,缴纳不起学费。”1 A9 p/ u5 x% a/ B: b( a
老者道:“娘子既然如此豪爽,老朽也就不说虚文客气话。仲尼家境贫寒,不待娘子明言,老朽早已心知。不贫寒,岂会如此这般年纪便出来放牛?老朽不过觉得仲尼天资聪颖,弃而不学,委实可惜。老朽虽不富有,却也不愁衣食,这学费自然是免了。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 \7 p7 ~: v. F, W颜鸾沉吟片刻道:“忘了请老先生进屋坐,失礼得很。”; F  Y  x0 H# o/ \
颜鸾说罢,让到一边,伸手示意,请老者进屋。老者踱进屋门,举目四望,但见厅中一方白木几案,几案两边各设一副蒲团,左右各有一门,通往两边的房间,几案之后立一扇柞木屏风,屏风之后,炉灶、炊具隐约可见。
. X0 H" c' ^# G9 H3 I  `$ W ( K, j! o! K( N7 H) Q0 V: G

/ o4 `$ J5 }1 _, H; Z$ i
颜鸾请老者在客席坐下,对孔丘道:“你还不快去厨下备一碗浆汤来?”
' z; e, _" H, l) G* q4 E) j0 {& L' h0 \3 d
孔丘唯唯,转入屏风之后。, S- n* v8 f7 B7 C
颜鸾问老者:“敢问老先生尊姓大名?府上何处?”
$ |1 u3 ]4 s& U. u老者道:“称我南宫季子便好,出处微贱,不足挂齿。方才听仲尼所唱之辞,语意高雅不凡,料仲尼家道如今虽然清贫,其源必然有自,不知娘子与陬邑城内之孔府如何称呼?”
0 p2 i- Q; c2 S4 r* u/ R: M颜鸾不答老者所问,却反问道:“南宫老先生自称‘出处微贱’,然雅谙音律,料其源亦必有自。听说‘南宫氏’与‘仲孙氏’本是一家,不知南宫老先生与仲孙大夫孟武子如何称呼?”! ]6 i: E; A* k9 h5 w: l  V4 z
老者听了,大吃一惊道:“娘子避居乡野之地,却如何稔知南宫氏与仲孙氏的关系?”% t0 s9 P1 U1 r4 J1 b& Z; l
颜鸾淡然一笑道:“先父在时,为仲孙大夫看管庄园。”
8 z8 O5 X4 o+ \/ P6 ]' q( z老者捻着颌下胡须,缓缓道:“原来如此。”% y" U; h& |+ v2 k; A# z" c% G
话说到此,颜鸾与老者皆略显尴尬。孔丘恰于此时双手捧一青竹托盘而出,盘中一个陶碗,碗盛热气腾腾的浆汤。
" w' o8 h* |$ b- P
6 m0 L& i) E9 C3 h
; n8 ?$ b" {; {
光阴依旧荏苒,一晃又是三年。夕阳在山,树影在地。霸桥西山之侧,南宫季子寓庐。柴门之外,数株桧柏。柴门之内,一条青石小径,两行槐树夹道。石径尽头是三级石阶,石阶之上是一行走廊,走廊之后是一排五开间的圆木平房,正中一间双门敞开。门窗不施漆,廊柱不涂彩。一阵琴声悠扬由房内传出。孔丘自柴门入,沿石径行至石阶之下,立住脚,双手下垂,口称:“夫子!”琴声渐止。门内传来南宫季子的声音道:“进来!”

6 q6 h) C( r) \4 c+ `, D
3 _  r4 \, s* g, i- \4 y9 r3 T. `- ~孔丘进门,向南宫季子行鞠躬之礼。南宫季子双目微闭,盘坐在白木几案之后的蒲团之上,案上一张七弦琴,身后一扇柞木屏风,屏风上刻着:“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不知乐者不可与言政。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木色深黄,字填墨绿。( P$ i* A% j& p: K' d$ [
孔丘问:“夫子传唤弟子,不知有何吩咐?”
3 o% C/ _# k+ H9 |南宫季子手捻颌下胡须,缓缓问道:“你跟我学琴学了多少日子了?”6 g' {* f* [* n+ ^% Q  O( ]' ?
孔丘道:“三年又三月整。”
! r1 @9 S$ Z1 K南宫季子依旧闭着眼睛,嘴角微露笑意道:“很好。记得如此真切,说明你用心深刻。”孔子俯首称谢道:“多谢夫子嘉奖。”$ X9 X4 G% k& q' B9 d
南宫季子道:“三年为时不能算短,你于音乐想必已有些心得?”  i- w% {% N) D4 Q
孔丘稍一迟疑道:“无奈弟子愚钝,虽经夫子精心指点三年,实无心得可言。”* [; g& ]( w3 P. n8 ?
南宫季子听了似乎一怔,睁开眼睛问道:“我听你演奏‘南风’、‘大章’、‘咸池’、‘韶’、‘夏’,无不节奏严谨、顿挫合拍,声音悠扬、余韵深远,倘若毫无心得,怎能如此?”
9 r% R8 ^4 b) _, K孔丘道:“弟子以为但凡能‘审声以知音’,便可以做到‘节奏严谨、顿挫合拍’,但凡能‘审音以知乐’,便可以做到‘声音悠扬、余韵深远’。不过,音乐既然以‘审乐以知政’为的,能够‘审声以知音’与‘审音以知乐’,不过是略知皮毛而已,谈不上是有所心得。”
4 y& R& C" ?. W$ N3 B# _南宫季子听了,喜形于色道:“我不曾教你那屏风上的字句,不料你竟无师自通,可见你委实资质过人,不同凡响。不过,想要做到‘审乐以知政’,却不是能从琴上学会的。”/ Z/ X4 Q! k& m! s8 B& P0 v
孔丘问:“弟子敢问如何方能学会?”0 x5 K' i$ A6 i: V
南宫季子道:“想要做到‘审乐以知政’,非读书不可。”8 ]' L7 w8 f6 v8 I- Z3 ]2 q% z& H
孔丘道:“弟子家中有一册字书,那字书上的字,弟子都已认识,却怎么还是不能做到‘审乐以知政’呢?”
2 \2 g4 W& U: W, L$ r8 }8 F南宫季子笑道:“字书虽然也可以算是‘书’,却只能教人认字,不能令人有识。”孔丘问:“什么样的‘书’能令人有识呢?”南宫季子从几案后站起身来,推开左手边的房门,对孔丘道:“随我进书房里来。”( m* \3 ?: [% ]8 x  w: J! l% V
( ]/ e' B, `/ F# H+ p# |& o" N
% N: j9 A: E1 F4 u3 i3 c# W) ]$ a
孔丘跟着南宫季子跨进书房的门槛,举目一望,只见四壁皆是书架,中央一张极长的书案,架上与案上竹简与木牍堆积如山,不禁惊讶万分道:“这么多的书!”
7 m$ [' l6 S% u9 w6 m
南宫季子指点著书架与书案笑道:“并非是这么多的书,只是这么多的竹简与木牍。这些竹简与木牍加起来只不过是三部书。左边的竹简,记载上古历史,称之为《书》;右边的竹简,汇集历代诗歌,称之为《诗》;中间的木牍,刊录周代制度,称之为《礼》。读懂了《书》与《礼》,就能理解治国之道;读懂了《诗》,就能明白音乐之旨。能够融会贯通《书》、《礼》与《诗》,就不愁不能‘审乐以知政’了。”南宫季子说罢,见孔丘一脸惊喜之色,又道:“你的琴已经弹得不错,无须再经我指点。你若有志于读书,我愿收你为徒,将《诗》、《书》、《礼》一一传授予你。”$ K+ I. r7 Z2 }$ H  c5 i. W

6 }  O( L9 c; {! r孔丘听了大喜,急忙鞠躬称谢。
发表于 2009-12-11 11: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相当漂亮!超过前两部!
- t' x) H% d, h, H1 ~0 b4 J& v- k9 C3 |8 }* a8 F
小说也分个品级的,才学艺术都是给作品增添情趣的,而且音乐这段委实用的好,音乐是琴棋书画几门艺术中最启迪智慧的,因此也排第一,这其中还有推理联想与通感等等,是全息的,绝对不等同围棋更强技巧输赢胜负,目的性强。
2 W4 y, r+ P% R) G; b) ^* }' C2 o3 ~7 C( j0 u: c" c- z
佩服柞老道!
发表于 2009-12-11 11: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以为但凡能‘审声以知音’,便可以做到‘节奏严谨、顿挫合拍’,但凡能‘审音以知乐’,便可以做到‘声音悠扬、余韵深远’。不过,音乐既然以‘审乐以知政’为的,能够‘审声以知音’与‘审音以知乐’,不过是略知皮毛而已,谈不上是有所心得。“
6 i! B& B8 C; r/ u" b6 s
  s1 H  Z+ B$ x3 t6 v  Q% `+ w很有智慧的句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2: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相当漂亮!超过前两部!& S) r% L) I. Y0 m
% Q  B# p$ G- n( Z  q* l- E; R
小说也分个品级的,才学艺术都是给作品增添情趣的,而且音乐这段委实用的好,音乐是琴棋书画几门艺术中最启迪智慧的,因此也排第一,这其中还有推理联想与通感等等,是全息的,绝对不 ...4 |$ s% d) U7 _* `4 F  v3 T& y3 k7 A; @
无墨 发表于 2009-12-11 18:36
; }* L3 Z  i4 f. w" n4 ~
以为这部比后两部(这部最先写,也最先出版)好,是无墨独到之见。$ J5 H: ^# a0 q2 ?' @% K
你喜欢音乐,因见这儿有音乐之描述,所以就以为这部更高。+ K2 u3 F) j' }; x+ S' \7 H
别人都说后两部比这部好。) e! [6 ]+ d9 }- s* y
从小说的角度出发,我自己也以为如此。. c' r1 I0 P4 S5 P! g8 |
这部其实是作为文学剧本而不是作为小说写的,以故事为主,思想深度比较差。
发表于 2009-12-11 13: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咱家以为,小说只要有精彩的故事,有生动的人物就够80分了,剩下的全看别方面的修养功夫,也包括你说的思想深度,这都跟作者的人生价值观与社会阅历分不开的。艺术性强的,再加10分,红楼梦这点不错,无非确实如你所说,有点点SHOW的感觉。思想性再强的,还有10分,就看功夫高低了。
$ e8 e. N% k  F8 j3 t. G' N* m' W
3 f0 p0 s' t  c: y" C# B还别说,我前面看的时候,是想到过剧本,想问电视剧的打算呢,回的时候光想音乐去了。  v0 _0 c+ l, G3 o
/ P8 b4 f" r; }0 l' }' b/ _
至于读者评价,也要看读者什么修养水平了,嘿嘿!当然不是说无墨就高,也不过是一家言。:)
发表于 2009-12-12 06: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比刺客写得好。! w8 \- U4 ]+ Y" x2 [

) t0 i! W! z  O' P3 I$ P还有,记得好像古时候小孩有名无字,到成年礼的时候才有字的?我不肯定我是否记错了。
发表于 2009-12-12 07: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刺客的文字没有这篇自然,好像前面都在烘托刺客如何如何,像我这样的读者难免会对最后的行刺抱有个莫大的期望,结果到了真行刺的时候,反而简介多了,突然觉得有种落空的感觉,照道理,这是小说的高潮,但是处理的太简单了,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7: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刺客的文字没有这篇自然,好像前面都在烘托刺客如何如何,像我这样的读者难免会对最后的行刺抱有个莫大的期望,结果到了真行刺的时候,反而简介多了,突然觉得有种落空的感觉,照道理,这是小说的高潮,但是处 ...( I; G3 h* ~# Z" Y. @
无墨 发表于 2009-12-12 14:41

; e3 t) o. r2 l那是史实使然。专诸的行刺并不简单嘛。, z& p( u3 P# `2 P
再说,以柞某之见,小说并不一定要有什么故事。0 G  l$ A* c& I  q# |
就像画作一样,无非在于表现作者的心态与思想。0 t* {8 o0 S; s  K
此外,遣词造句本事就是艺术。0 S% w0 B: T) y2 v
这一篇基本上以故事为主。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7: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比刺客写得好。- L6 [4 C- ]) f) Y. J8 q' h$ E
$ F# \+ F7 D$ Y( z  `( O" |9 a
还有,记得好像古时候小孩有名无字,到成年礼的时候才有字的?我不肯定我是否记错了。
5 A0 J3 W. H5 T; X狸猫 发表于 2009-12-12 13:49
8 y1 i* V2 C# @3 ]
先秦贵族之习俗,汉人已经搞不清楚了。呵呵
发表于 2009-12-12 07: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史实使然。专诸的行刺并不简单嘛。
2 e! Z( k6 h- d, I9 H, _, F再说,以柞某之见,小说并不一定要有什么故事。( t1 M0 k. U3 M5 H7 ~
就像画作一样,无非在于表现作者的心态与思想。: V' Z* D0 v* R$ i& U" O
此外,遣词造句本事就是艺术。% i% C- r! L4 I! j3 s
这一篇基本上以故事为主。
) @2 w0 v; q$ b- U! C5 p: O柞里子 发表于 2009-12-12 14:50
9 l3 N9 M9 m. N  X- k1 k6 `) H! x

* W1 W# w$ Y: g2 ^/ O此外就是刺客的心理描写,个别地方太扮酷了,不像个人了,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8: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就是刺客的心理描写,个别地方太扮酷了,不像个人了,嘿嘿!
. ]+ ~0 @% v* M! k) G# V无墨 发表于 2009-12-12 14:55
. E5 z$ q$ [! [* b6 K; a' q9 R
焉知先秦之人不如此?: x+ Q+ x7 i( D; L

* E% ^/ v$ Y2 O' C# J《刺客》在写法上是一种的尝试。( a9 y& g$ v" i% C$ Q& S3 A1 w
《玄武门之变》是另一种,往后可能就以此路为“既定方针”。5 _- ~- `; a2 e& x
反正不会再顺着《孔子》这条道往下走。嘿嘿!
发表于 2009-12-12 08: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属于反正死无对证,就可劲忽悠,呵呵!孔子这个,读着亲切自然些,不过这两种风格我都可以接受,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8: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属于反正死无对证,就可劲忽悠,呵呵!孔子这个,读着亲切自然些,不过这两种风格我都可以接受,呵呵!2 ^! v0 B( G% Y4 Q3 R/ r
无墨 发表于 2009-12-12 15:24
* t: Y$ D5 R1 v2 x0 p1 e
你去读读《左传》,或者也会有此想法。呵呵
发表于 2009-12-12 08: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子乎者也?别《左传了》,还是原地踏步吧,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