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5 L. n) D) w, N/ g0 Q# w
D0 v. K6 }3 W& g【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
5 E' c0 \& M1 ^4 P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2 }; q3 I5 J- s
" A/ s0 A$ q7 d1 R# r6 A) a; `7 x4 ]
一指禪
$ m: s. a, q" r' o. Y3 z& L& C: m% K' l \* t, V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
4 d3 @" `% d3 J# Z9 ~+ q. W& K( ^
. {& R" M+ P' B" l/ Y. {+ y1 l3 ~ 佛說二十一品的時候,是無法可說,這一品更嚴重了,是無法可得。須菩提說,請; i$ o; I5 o- k7 q; g7 s
問你老人家,當年大徹大悟證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老人家那個境界,沒有得到一
7 w* D' P- L% {1 x( M個東西嗎﹖「佛言。如是,如是。」是這樣,是這樣。這樣又是那樣呢﹖就是話頭了,
! x5 t/ \5 B6 ?要你去參!就像是禪宗那個一指禪一樣。# ?& |: u |5 F" \4 v/ d
唐代的一位禪師,他是金華山的俱胝和尚,我們要修道就要學學他,他始終沒有出! L1 w- ~+ ?9 J% B+ }
來參學過。有一天,他要出來參學,夜裡,虛空中一個聲音告訴他:你不要出去,有肉3 G9 H: f$ ]& Y
身菩薩親自來給你說法。肉身菩薩就是活著的人,像我們普通人一樣的肉身,可是他是# f0 N& ~# ~* a0 I& q Z( h
菩薩再來身。第二天天龍和尚來看他,他就問天龍甚麼是佛法﹖天龍和尚是大禪師,手3 }- C& `+ N4 M/ o
一指,俱胝就大徹大悟了。所以俱胝和尚悟道一點都不吃力,他得的是一指禪。以後他
4 h6 V" {" q$ w1 D/ _1 [說法,甚麼是佛法﹖手指一比,你懂得也是這個,不懂得也是這個,第二句話也不說﹔
. ` {/ B b' i9 ^& r+ s; _/ Z5 I很多人因他這麼一指也悟道了。
9 F! e+ {2 M9 X8 s; a* w 有一天他出門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彌,跟他好多年,看到人家跟師父磕頭啊,頂禮
- i. I3 q5 n# j( P2 E啊,求佛法啊,師父總是手一指,這個。這一天師父出門了,有人來找師父問佛法,小
1 t' O/ W) V* A. d% `, U沙彌說,我師父那個佛法,我也知道。那個居士就跪下來,小師父,那請你告訴我。小3 {. _7 q6 l" G9 Y
沙彌也手一指,這個!那個人也悟道了。小沙彌很高興,原來師父的佛法就是這個樣子。; G8 s6 Y1 Z! ] r$ G
等到俱胝和尚回來,小和尚向他報告,今天來個居士,我接引他悟道了,就說了經過。
. f: q: [% d8 H* ~ g師父哦了一聲就進去了,轉身又出來了,對小沙彌說,你再說一遍怎麼接引人﹖那小和9 V" S& [, h8 u. J" q- C/ @
尚就把手一指說,這個。師父等他指頭一伸出來,一刀把他指頭砍斷了,流血不止,小7 `9 b0 A' }* L
和尚又痛又唉唷,悟道了。指頭砍斷了一節,就是這個。所以,「如是,如是」,就是
. H* f! m, O5 j3 i N, j$ E禪宗的這個。這個究竟是那個,就要自己參了。
$ C3 {# G- u5 u2 x& |4 M8 p5 T$ J- v 金剛經有五六種的翻譯,反覆研究,還是鳩摩羅什翻譯得最高妙。後來玄奘法師重/ W: b% O1 A' I$ q
新翻譯過,道理是更清楚,但是佛法的意義卻模糊了。鳩摩羅什的翻譯,許多地方都是
2 c W3 B7 s$ Y& `4 Q, h禪宗講話,如珠之走盤,不著邊際,不落一點。所以後世的禪宗採用金剛經,可以悟道,
+ t3 W, }" M, Q0 J9 `就是這個道理。
. f0 o, ?9 e0 |* Z7 N2 t" {7 n$ }
3 J$ ^/ F6 A0 [ V4 c3 K【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 q# T6 ^4 l3 R2 m
提。】
3 K( o' W1 j# S; J! |
e; z: l# L# @. B 他告訴須菩提:我告訴你,當時我在菩提樹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時候,你以
" ?0 h$ u5 B7 m5 ]7 M, a* J' y6 ]1 p為得到一個甚麼菩提嗎﹖了不可得。也就是六祖後來悟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
5 Q: y* \: o$ }( F# m9 F. q8 X; ]埃」!了不可得。如果有一點少法可得,就還有一點空,有一點光明,有一點境界﹔看
; p, H$ S* G; \, u& `" `到一點圓陀陀,光爍爍的,都不是了,都著相了。「無有少法可得」,這個叫做阿耨多
8 ~4 r, J& h8 f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Y* f( q, H6 ~- C
這一節很簡單,就叫無法可得。我們給他偈語的結論:; f3 ^7 ?9 }. S& z4 e
/ L; X0 P& ~, n7 p
第二十二品偈頌8 ]& H2 D4 u8 W! Z: q& Y
% U% L) e. Q! F- l6 J/ u 多年行腳覓歸途 入室知為道路愚
! K$ g. K+ o4 t 檢點舊時新衣缽 了無一物可提扶
% g0 |2 I& E: t1 l1 a
# g5 t5 w- \) G b- ]1 c9 D+ W/ n 「多年行腳覓歸途」,很多人從年輕學佛、修道、出家,多年行腳到處參訪,覓歸# r! C+ w% t6 V0 p7 f- v3 Z
途,都是找一個歸家之路,都想找到生命的根源。& [* {1 b9 i7 U, ^" ^* W
「入室知為道路愚」,真正悟道的時候,你才了解道路愚,被道路騙了,被方法騙# {6 j. W& A2 t8 s8 N a
了。八萬四千法門都瞞了你,前面說過,禪宗有位祖師,跟過很多法師學種種法,修了
- I; I E7 i% u: J# n" m% ^一輩子,最後悟道了,告訴那些老師說:「我眼本明,因師故瞎」。我兩個眼睛本來亮
1 |, h& a2 i" v; @$ x, z8 S的,老師啊,你把我弄瞎了。
, d* h* Q9 ]8 s' U4 E( \; s 東學西學,結果把自己眼睛弄瞎了。不是真的眼睛弄瞎了,道理看不清楚了。所以
- [4 O7 d% ^' T4 E3 _# m% J入室方知道路愚,都被方法騙了。$ g/ }8 F; j% q: x
「檢點舊時新衣缽」,真正悟了道的人,我還是我,一切皆空,了無所得。這個衣2 ?! C5 G% |$ Y& q/ j
缽還是舊的衣缽,不過是好多年前你自己把它捆起來找不到了,現在你把它拿出來,這6 t+ ^6 L/ t. C- X
個東西還是舊時的那個東西。
; l' o3 v% Q7 a: |/ s; n0 ` 「了無一物可提扶」,本來無一物,沒有一個境界可得的,這就是無法可得。
4 \( I, p6 ^! i 這五六節,佛都是叫我們不要著相,不要執著一切法。現在雖然叫你不要執著一切
2 e0 J. W) l) E: n9 W法,但是有一個法要執啊!就是善法。所以下一品梁昭明太子給它的標題是:淨心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