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89|回复: 1

金刚经说什么(17)南懷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7 06: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M" ^$ e- F* e
$ N$ ^# Q2 c+ v" o* F( X% ^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
& l( K+ p7 E3 Q9 b: L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
3 x* O! D8 d$ H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3 g% H' Z% A0 k: t  f0 Y- f! [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
4 L! g; S3 |* L' ]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5 U6 N7 \" [3 _  w) p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
, Y! {% M7 f) v7 \( r: N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
: ^: g! `- Y- ?4 X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6 }/ W, f/ n( X% m/ c: _* F: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
9 Y$ b# F& z' M: e/ n5 u) A1 i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
. j/ [7 K& c+ H" a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9 j6 `1 t. W+ L- ]. N' Y
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
( d) D* e8 e  q+ ?; k3 ~' s) }8 f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
/ K. X2 L) |" ]0 l4 b; ~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 G* ?) d) L; @( b5 W
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
8 N9 }, o, ~2 C3 y! v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
) ~. I8 Q3 o! E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M! G* \: f" p- n* k* Y9 n
% L. H) T2 e! ^3 E
  現在金剛經講到第十七品了,梁昭明太子下了功夫研究,把它分成三十二品,現在
! G9 j+ P' _# ]已經講完第十六品,剛好是一半。一半就是半斤,半斤就是八兩,二八就是十六了,一
  T9 _; A6 h# X  n3 q% }* ~半一半。這一半講完了,下面還有十六品,另起爐灶,這個分類是有一個道理的,不能
3 c! A$ R6 |: C4 B2 v* ?, M% d不注意﹔這不像我們現在寫書,高興寫到那裡,拿個數字隨便來標一下就算了,這裡研& T2 u4 _- V( P" c' k
究的,同易經數理的哲學,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現在第十七品,回轉來,又是一個新
& f, j  _( c! t的起頭。) |6 k: }6 y4 d
) V# z. @! k! i' }4 N
    發甚麼願
/ ]' X' D0 j1 G* ~* W4 H% W: k6 g- Y. K) X* a1 J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5 D% D, {" Y; J1 g2 s# t; }5 E
云何降伏其心。】. |* y  J6 O* g3 [

4 d) B7 w$ g1 o0 Z% E7 D  你看,又回頭了!又是老問題,這個須菩提也同我們一樣,夠羅嗦的了!金剛經一) p6 b) F- x. V0 a) }+ |1 _# }6 v
開始,他就問佛這兩個問題,佛一路給他講下來,講到了現在,他老哥是等於為我們問
9 x4 g3 U6 E% M! t  [6 [/ H: r$ I話,老師啊!我還沒有懂咧!他說一個學佛的人,剛剛要發大乘心,要想成佛,想明心7 c8 S7 d* d1 J7 ~! S% a
見性悟道,「云何應住」呀﹖我的心定不了啊,怎麼住﹖住在那裡呀!「云何降伏其
6 i0 A' v, A% D- m心」呀﹖我的思想煩惱多得很啊,怎麼把它降伏下去呢﹖還是這個老問題。你看,很滑
  ]' n3 }* A& S% v1 f: U稽吧!假使把它當一個劇本,不要當佛經看,這個演員夠羅嗦的了!7 {, D: h& e2 J0 B+ {$ v& K& p

7 `$ M5 `: U' ]. m& _& v2 v' H)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 b1 u$ f3 j& i( E7 A: Y1 E
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
( @7 {: U7 E7 h( G4 n: X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3 o& y" m- g5 {5 e0 Z$ H* R4 N! V1 k) L$ m1 X$ l6 a
  還是老話,不過這老話很不同啊!這個話裡頭有骨頭。當金剛經開始的時候,佛對
( J5 F4 A0 _# @+ n: C須菩提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善護念」,「應如是住」。這裡答覆的不同了,他告訴須菩! s! O5 a8 H# q# E
提,一個準備開始學佛,想求大徹大悟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當生如是
  S5 V- m; I( Q- _3 x心」。如是心是甚麼心呢﹖這就是佛家講的發願,立一個志向,發願就是立志。立志做
" H! S7 b, |* ~; E- Z甚麼﹖「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我要救世界上一切的眾生,那些在苦惱中的眾生我都要
3 `4 h) N7 L6 X3 W) W5 [. ^2 q救,滅度他。
6 k$ X1 b, w9 x" x8 ^  甚麼叫滅度呢﹖使他離苦得樂,進入涅槃。所謂涅槃的境界,就是離苦得樂,滅度5 D- d, _1 O; W1 K6 L
就是這個意思。你不要看到滅度兩個字,以為是把他砍頭殺了,那還得了!滅度就是涅* k' R5 Z- N+ C6 O4 d) k
盤兩個字的翻譯,是形容辭,走入了寂滅、清淨的境界﹔是回頭是岸那個岸。這個境界
1 o7 S# @4 I8 [, p  e7 {  T也就是離一切苦,得究竟的樂。要想學佛,第一個動機,就是要有這個心。/ f2 N6 H1 r/ \5 B' s' J0 r
  其次,「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事實上,你度了一切眾生,7 p1 B2 c2 [0 Z# M  i6 C
做了就做了,心裡頭並沒有說,我已經度了那麼多人了,如果有那種心理狀態就錯了。
6 j! N7 N1 H; s前天有一位同學告訴我,他媽媽生了他們十六個弟兄。我說這個老太太真偉大﹔但是儘. O! w! X, f! l( W! f
管老太太生了十六個,最後走的時候,實無一可生者,還是等於沒有生嘛!怎麼樣一個- u5 A$ `6 `* e* v) Z$ p9 U# `8 ?1 X
人來,還是一個人走,對不對﹖每一個人都是光光的來,光光的走,來的時候很不高興,
6 L5 O. D. g! @, [一出來還大哭一場,走的時候自己來不及哭了,別人幫他哭。更妙的是小孩子生出來就
  ?* b. D7 L. L) X8 }2 u, S: }是抓,捏著拳頭抓。個個都想抓一把,抓了一輩子,抓到臨終沒辦法了,只好放手。普# q6 v8 h& a6 b, h# N1 b
通一個人生就是這麼一個境界,做了一輩子的事業,生了一大堆的兒女,最後,實無一
3 k- ]. K5 i& d' `事可滅度者,一樣都帶不走。# q! l9 ]# _+ [8 ]: H5 q+ P
  佛說,由這個人生可以了解到,學佛的人發心度一切眾生,救了這個世界一切眾生,9 G3 z' d) }3 p% K
心中一概不留,認為是應該做的事,這就是菩薩道,是菩薩發心。如果今天幫了人家一% {/ x) k; |6 N. L/ s' S
點的忙,心裡還念念不忘,還希望人家恭維一下,那就完了﹔不要說學佛不行,做人都( K4 h# q( d% r" K+ @
不行。所以說,學佛的人,要這樣發心。% E' o8 {: L: }# f& G: ^
  他說甚麼理由呢﹖告訴須菩提,一個學佛修菩薩道的人,只要有一點自認崇高,自3 I) _* L, F0 S( j
我的偉大,自覺了不起的話,他已經著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這樣的人,/ w* h: j+ F9 o8 m/ x
佛說,完了!「即非菩薩」,這個人夠不上是學佛的人,不是真正行菩薩道的人。中國& w, O* @2 ]2 d. B  P2 l6 `" M1 y% a! r% B
文化也講大公無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救盡天下蒼生,心中不留2 y! S. z( Q! j
一念,這樣才是大公無私,才是菩薩,否則,佛說即非菩薩。1 f: f+ ?9 V& x5 M, J
" w* e' S, A$ s2 V0 `) C
    然燈佛所得甚麼
4 W. q/ O% a  ^1 p2 N9 m5 G$ Q( L7 i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s/ R" t( v' y/ H6 A' D/ I

5 p8 D- u) ?5 w% a0 H' f5 w  「所以者何﹖」這四個字就是說甚麼理由﹖他告訴須菩提,你們天天想悟道,明心
. G" d' T. {+ B/ ~, q) n9 h見性,大徹大悟,我告訴你,沒有一法,沒有一個東西叫做道。大徹大悟就是悟到一個
& v8 @& S& Q* K$ o2 _# O, u沒有東西,你覺得有一個法可學,有個道可得,你就錯了,你已經著了我相、人相、眾
* z! ~' B5 @2 _- i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悟道時候的偈子說:
) O# ~; b8 g# e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 C8 w7 T, I& G, b. W8 k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0 Z: @! \! z9 Y% _0 b" T9 S0 p
  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一法,可以使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 d) \+ G; y  `$ I2 Y. G* ?: a& g  E' m$ W  q/ Q5 C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
1 X/ G" q# x* X. M( {0 G( q尊。】
9 A5 d* U  B( ^3 X! w: N9 {9 _* |5 T! A4 B- _6 \* Z/ U5 O# Z- l
  佛問須菩提:當年我在然燈佛那裡開悟的時候,你想一想,我真的得到一個東西
* z6 {2 f4 A1 J0 e4 v嗎﹖真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多大多小啊﹖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甚麼東西嘛﹖! t! U! L, s8 |
他說,你想想,我得到一個東西嗎﹖須菩提說:「不也。世尊。」須菩提很懇切的回答,
" v  a9 X' |* G3 W, J& i( Z據我所知,你悟道的時候,了無所得。這是真正悟道。
  X3 y3 x% F. b6 G2 [. j$ T/ l3 G$ C1 i
【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 G# E# O( j4 X% x8 N  S  T2 C: t& Y) t, L$ b
  須菩提說,假使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我跟你學了那麼久,了解佛所說佛法的道理,  f6 A3 }& R  k9 O* A/ k; J7 a+ g- R! W: N
佛當時在然燈佛那裡,並沒有得到一個甚麼東西,叫做甚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並沒
: {; \; q0 |3 {: e, ?. y" j5 |* ^# l有得到一個叫做甚麼大徹大悟的東西。所以須菩提答的很清楚。但是須菩提說我沒有證
9 e% ?; }. |7 h2 N  X5 v( p道,我的了解是這樣,不知對不對﹖/ L5 ~( U9 ^6 i& ~

) a0 U0 a/ h+ L# W  G& ^【佛言。如是如是。】  o" v5 a) l' I1 h# M

3 |3 U7 B' {0 Q8 O, O& G( f  佛就說了,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這樣究竟是怎樣﹖所以啊,真正你們要學禪宗,
2 [& V( ^8 ?/ J6 \這就是話頭,「如是。如是。」這一句就是話頭,你參通了就對了。天天只要參「如是。
- n" N9 d/ J. h6 \$ o+ B. b如是。」不過也不要搞錯了,明朝末年,有一個名妓叫做柳如是,她姓柳,採用金剛經
* y3 T7 z( p1 `- T+ c如是兩個字作名字。「如是」是佛說的,翻成白話文就是這樣,佛這是給你話頭參,這
4 m+ B4 P" o1 g& q- F# d1 W9 y- E/ a樣就叫大徹大悟。
: ~: t. s$ |% t5 p: ]" L, }* r& ~; E- I- l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K/ X2 U. J* k
6 `: [9 K8 ~3 N3 V7 Y8 F  告訴你老實話,真正的佛法,並沒有個固定的東西,你如果得到一個固定的東西就/ n, t7 a5 F* M, n( t2 X1 J+ o0 y
是錯了。實實在在沒有一個東西,身體都沒有了,連感覺都沒有了,所以五蘊皆空,連4 O; a. [  u, F: s* x, G5 }1 y
光也沒有,色相也沒有,一切都不可得,這個時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徹大悟。
: a! j4 p& v+ F9 R# {
+ U& Q, E  N, C0 u【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
9 E$ Y$ T+ V0 o; O& V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 B0 R- A) @2 U3 o! @8 e& Y9 }" e- k
  他說假使佛法到了最高處,有法可得的話,當我悟道時悟到有個東西可得的話,那  V6 ]$ v9 a$ i8 w/ ~
麼,我那個老師然燈佛啊!當場就不會給我授記說我將來之世會大徹大悟了。授記是佛' d" Y: E) G7 A
教專有名辭,悟道的古佛,當弟子悟了道,他就在前面摸摸頂,所謂灌頂,撫摸一下授& F" K( Z' L5 G- f& n
記,說個預言,過多少年後,你在甚麼世界成佛,打一個標記,這就是授記。
' M5 u2 t4 O3 P! t
" @# M  n. W$ Z    然燈佛為甚麼授記
4 Z9 }4 ^  b4 _3 z& d% j2 b7 f6 }- a( ]: O, }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 I2 A$ \- _8 b! g
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 v5 i& Z2 Y* {

( J% t5 H2 z' }$ t" O6 t% Z% |  當釋迦牟尼在然燈佛那裡悟道的時候,實在沒有得到任何一個東西﹔所以然燈佛當- f2 G, J9 }$ e1 ?6 \
時給他授記,你於將來的娑婆世界成佛,你的名號叫釋迦牟尼。我們經常說,不要以有. D( v  n6 d/ c7 s4 a5 c9 ~  r1 B$ A" w
所得之心,求無所得之果﹔大家來學佛,都抱一個有所得的心,求得一個無所得之果,
* e3 }& c1 O& q3 R& E那是基本錯誤。佛就說:當時我得一個無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燈佛給我授記。( e; |. r' |6 c) ?3 z  G! f& o
好了,現在問題來了。
( C: g7 G" T7 ]) {0 T0 {
* T( y- A* U2 c# r) Z- |3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 v( l! n) J7 h5 ]5 h" l7 b/ l3 ^: B2 ?. T
  這是重點啊!大家學佛的人千萬記住!我們學佛都是拜佛,佛也叫如來,天天磕頭
2 B, s7 r& L2 g1 a求如來保護,為甚麼中文翻譯成如來呢﹖中文翻譯得很妙,如來,好像來了,對不對﹖
, k( V% \% {# h$ I- |「如」是好像,如來,好像來了,但是根本就沒有來。如果說沒有來吧!我們看電視的7 R& o9 `% @2 O; T
時候,那個電視上的明星,是不是到你前面來了﹖事實上他沒有來,他是如來,好像來7 v  ~+ c% @# ~6 t8 {4 W
了。你打電話的時候,那個人是不是來到耳邊上﹖他沒有來,可是他是如來,好像來了。- L* h0 D, J% ?5 \
所以如來在那裡﹖佛在那裡﹖佛就在這裡。你不要另外去找了,你的心中,你的身心內0 m: z+ ~" I4 G( U0 x* P# [" T+ _  ~1 F
外,隨時有佛﹔只要你自己能夠找到,你就見到了佛,也是見到了如來。9 }. x' F# ]4 L4 ~' L
  這裡怎麼注解﹖「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這一句話最重要,學佛法千萬要記住。大- U0 L# l$ g, M  l: a2 ?1 B  g
家學佛的人,都帶有宗教性,佛在那裡﹖佛在佛堂那裡﹔佛在那裡﹖佛在廟裡﹔或者佛
! l0 n* R/ \) f在西天,那就糟了。佛在那裡﹖佛就在你那裡,「即諸法如義」。世間一切法,都是佛2 e) C& h' U, A  @: f* L3 p) Z
法,沒有那一點法不是佛法,任何世間法,正如中庸所講:「夫婦之愚,可以與知5 H8 k+ H4 U. \: z. ]3 X4 h* R
焉。」就是如來,都可以到的﹔隨時隨地的任何一顆灰塵,清淨的地方,髒的地方,處- e8 p0 t- _, m; f4 i/ I$ X
處佛在現前,這就是如來,所以叫諸法如義。這一點特別要注意。" Z( ~/ ~5 X! Y
) F1 Z: n7 W9 b' G& t! h# Q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6 A9 U1 _" \! s3 F) Z/ B1 W: h( k, K
提。】
" V+ ?4 t" K' e& D6 N. Q4 V! D2 f- e
  他說:假使有人說,佛在菩提樹下七天成道了,證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告
3 f  O+ X) X. N0 p2 h訴你,須菩提,真正開悟的那一天,佛並沒有得到一個甚麼東西,所以叫大徹大悟,悟
. E7 T2 d* j* J6 G. E4 d道了。' A$ T: q6 \2 k: D
6 ?$ U7 x, `1 s+ _& D) Q6 f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 g& c7 g4 M" i, j( ^( {" [7 p0 _0 r0 b" L% h/ W; |. p
  你說,甚麼都沒有得到,那何必學佛啊!我們本來也是甚麼都沒有得到嘛!人家都
# z% N3 g8 n& Y$ v; B說學佛學個空,大家自己都不用腦筋想,如果你用腦筋想,還要去學個空﹖我本來空的
. [5 h% U) v: `/ X8 Z0 ~& `嘛!何必還跑到那裡去找個空呢﹖對不對﹖如果說佛法是學有,那跑去學學還有點味道,
$ e+ z$ }/ {5 W去學空,學空還跑那麼遠的路,跑到山上,到廟子找,那個廟子又不空!學空又何必
* W2 W5 Y  V" E  L找!本來就空的。但是佛告訴你,不是學空的,也不是有的,「是中無實無虛」。無實
  J1 j: S) K8 K2 K+ N! N; A就是空,無虛就是有,就是普通經典上講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金剛經不用非空非/ {0 I2 Q' \* Z
有的字眼而已。
5 c) Y, i8 t- {$ X8 y* E8 i
6 Q) W" g, ]- v    一切都是佛法, U3 l+ |" C' k/ e9 `$ p
6 \' v$ E2 a2 N, u" X. U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2 X) N: B' X; [  ]
4 R# r. ]9 C# H% k$ j' ]
  一切法皆是佛法,任何法都是佛法。有些人學了佛以後,非常小氣,皈依佛,不拜3 `4 s3 R* j- V: i
邪魔外道。我有時候到鄉下去,看到土地廟,那個土地公是用泥巴捏的,我也很恭敬的
  i( V% B  Q/ K6 X: ?0 I1 @; X行個禮。人家說你學佛的人,何必呢!我說我不管那一套,活著做好人,死後還做個土( h) B( ]4 @1 v5 @2 p) e+ F9 i+ G; o
地公,我還不一定是好人,死後土地公還可能管到我呢!我先結個善緣不是蠻好嗎!你: k' P  g1 K) _
們學了佛,皈依三寶,就了不起了,你自己才是活寶呢!這是真話。7 |- O" P0 q  i6 p1 E* w( p$ Q8 k2 F/ D0 x
  所以真正的佛法,對於世間出世間一切,都是恭敬的,這是佛的精神,他沒有看不9 M' u: l: S/ C! N8 E1 P3 f
起人,只是教你不要亂學。佛在經典上講,「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裡又0 E$ y4 X* r9 T. J0 t$ p0 b
告訴你,「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可是佛說的啊!不是我說的。所以說,宗教分門戶、
' C3 l; R7 |! x# w. N! l5 D9 m; s$ m分派別,這一種胸襟就根本不能學佛。
7 w- P5 G" s3 N. h# S; {$ @8 V  我到了基督教堂一樣的很恭敬,基督總是個好人嘛!總叫人家去做好事,也叫歐洲8 g( P% _; v+ B0 C+ G; G6 g4 ~- t" s
人、美國人、白種人,都要做好事。好人嘛,排排座,請上坐,吃果果,給他磕個頭。
  Z: b+ u  ~# o6 ^% Y/ M2 D基督年紀總比我們大多了,大了一千多年了!學佛的人第一個胸襟要大。所以學佛,第
2 K* v1 h+ C9 s8 M6 N/ A% I: R一要學這個人,學常開笑口、放大度量的菩薩,就是肚子要大一點,包容萬象,甚麼都
7 j- v. s( A1 M3 N是好的,都對﹔一切法皆是佛法,先學他胸襟大,面孔對任何人都是慈悲笑容,這個就4 |7 n; o8 p3 \* s# D0 \) p  x
是佛法。
6 A4 [' c  l- q+ B2 p
1 m) o+ D; g& }4 V+ W, L【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G, L2 e; s( T) `: k/ r  b

( ?4 l' }! n7 a7 @  n% y  他又推翻了!甚麼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我們剛才講,我們就是給他行個禮," y1 k: f2 e1 D2 f- d6 z
行過了也空嘛!所以一切法即非一切法。這是一個觀念問題,觀念說有一個法就有了,
8 b5 U2 K+ T* F  b7 K5 k; `( c觀念說空就空了。所以叫做「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 G& Z1 a$ ^& j- A+ W. }' y6 E& {3 Y& w8 v, G2 Z
    甚麼都沒有的菩薩4 M3 ~1 J5 x5 \) s6 J

3 x6 F. M) s2 `#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
0 @0 s; V  c# B+ F# g身。】
; b. J- j) V; {- z0 B) y7 R; k3 X8 `0 q9 ?- |+ B- f# e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註:長字是長短的長),他問須菩提,假定說有一個
1 J- @8 @/ c; ~+ i人好長好大,佛那麼一講,須菩提馬上就接話說:我懂了,你老人家講,一個人好長好1 `6 y/ y. j, P% b! I) B
大,實際上是形容啦!沒有看過一個人那麼長那麼大。佛一聽他的話,就再告訴他:
% [! h4 n+ h/ E1 G; P% N, I- u( k4 Z6 y- c4 a! \2 ]9 K  Q0 ^. P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
' B' i  ~/ V7 V$ S2 Q4 E7 G. f' w, I& y: ^0 M' p$ C* X
  對了,他說你答得對了,學佛的人也是這個這樣子。假使一個學佛的人,跑來念經,
5 W( D' O3 ~2 p8 m6 z南無南無南無了半天,要你磕頭啊!要你謝他啊!他替你念經了,度你了,這個人就不4 ?+ }8 V$ ^6 R
是菩薩了。你不要理他,因為他佛法沒有對。真正行菩薩道,度了眾生,幫助了人家,
" e, J9 T; F& }- K心裡頭都不會覺得度了人家。如果有念頭,已經犯戒了,犯布施的戒,不應該有這種觀
- H0 G9 A- b# _( D+ F4 ~7 l  b! i念。所以一個度盡天下眾生,救天下蒼生的人,心中沒有一念自私,沒有一點自我崇高。  h. P% }0 S( S: u
6 @) ]. a+ K6 X' X; ]
【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 o3 l8 _. \, G+ Z
" [9 G) r+ ~+ o4 D$ m, r: K4 w  真正的大菩薩,同佛一樣,並沒有得一個甚麼東西,說他有個法寶,那是人世間的
" v2 `, a5 j2 w7 o* f1 o: _! L, `觀念,功利主義的思想。他為甚麼成其為菩薩﹖因為他是空靈的,廣大的,一切都不著
1 N& I. w/ J: T6 O的,一切都不住的,所以叫做菩薩﹔真正的菩薩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 q4 E7 L5 t) F- U& A4 y5 w6 r: P* v% s, Y6 c- M, Z; k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9 {0 N: j7 M* M! _' |$ s( _

, U3 [) g. b& t. ], b2 R  佛同須菩提講,假使有一個學佛的人說:我如果成了佛啊,我把我那個佛國天堂,3 S1 w) a( z- j" q( g/ g4 X1 y' \/ z
佈置得比現在第一流觀光飯店還要好,阿彌陀佛那個觀光飯店也不過如此嘛!
4 s+ _; w: q; ^4 v. K4 n  佛經上說玻璃作地,恐怕還沒有大理石來得漂亮。佛經上說的那個七寶行樹,現在
. b  D( G7 ^4 `4 a7 ]4 N9 D科學上佈置起來,比它那個地方還要漂亮。假定我成了佛啊,一定成一個國土,比阿彌
. ?) I  G6 ?2 }8 R  j" p( U0 M陀佛的國土還要漂亮,跟阿彌陀佛來比一比看。
  e1 s0 _7 g* E  e/ F1 }) S  嘿!這個是菩薩心嗎﹖這不是菩薩。這是說每一個人成了佛,都有他的國土。所謂( t5 f5 e+ t( p6 U6 V
莊嚴國土,不是物質世界的莊嚴,是心莊嚴﹔心的善行,功德圓滿,心念清淨,才是真
2 ]" t6 \8 `& I莊嚴。所以說,如果有一種莊嚴的心理,這個已經不是菩薩心了。
; @8 L1 R1 {% ^3 t9 ^% k( u( Y' U' G4 H( A+ J. Q  A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4 {7 K  }- x$ s
4 I/ c( _; \+ F3 }, n  佛說的莊嚴佛土,那是個形容辭啊!你看我們都市,現在科學進步,房子多麼的漂9 ]# C+ \7 h. p/ r# m) [
亮!可是等到有一天,你到了虛空的頂上,甚麼都看不見的時候,你才發現那個空的才. o7 T# v) _& T% o, f
是真漂亮,真莊嚴,徹底的空,徹底的莊嚴。真正的莊嚴是了不可得,無一物可得,那
! ]& T9 D8 q% s3 \才是真莊嚴﹔所以佛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3 \+ y- \7 h  o6 V/ F. R
8 Z* F" m- m4 X+ S+ @* X7 p( }    無我的菩薩
2 x; u& d; w1 r2 e, _( |
3 p  n# e* X( X/ ^7 e* C【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T, J5 G( l7 U, }1 \
$ n: D9 ~& c, v; @* A' }% H  這是學佛的第一步,也就是學佛的結論。先通達無我,怎麼樣無我呢﹖先要把身見( P; O* B( d; ]! n$ `5 Y) s- i
丟掉,一般人學佛打坐,不能得定,就是因為身見的問題。有身體的感覺,有身體的觀
& h) O9 I1 q7 E# \( o5 {* _念,再加上身體裡玩弄氣脈,任督二脈,前轉後轉,丹田等……那都是玩自己的鬼名堂,
; V' v! o& [/ r1 T都是身見。所以白居易學佛有兩句詩:「飽暖饑寒何足道,此身長短是虛空」。+ b2 W$ t' e" g* L
  這個身體活著,痛快不痛快,是飽是餓,不值得一談﹔反正這個身體不論活久活短,
. A- J7 [2 M! C: S' c. P最後都變成灰塵,甚麼都沒有了。所以學佛的第一步,學到身見忘掉了,身見忘掉不是
1 |1 h, F/ n2 Q無我啊,只是無身見,要真正內在身心皆亡,達到無我才對,才可以得定。光是得定了
1 M4 P, y4 P+ F! F- I無我,還不算佛法的究竟,我見沒有了,只達到人無我的境界,人無我是小乘的果位。9 ]7 N+ I# Z8 g2 }# x' ]- W5 @$ X
  但是有了一個人無我,還有一個法在喔!最後要法無我,就是佛說的,阿耨多羅三
8 G! {4 S# }" N" ^" c' F藐三菩提,到了法無我,叫做人法二無我,到達了就成佛。最後連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 i2 z6 I, c6 _) U- i- [0 M$ n1 j  金剛經這一品,再重複老問題,新的解答,須菩提問的老問題,釋迦牟尼佛在這一$ }$ Y9 r. Y5 g/ l4 G, D
品中作新的解答,共有五個要點,大家要注意。我在這裡的偈子:+ O- p4 T+ r9 t: y* O# C
3 }( f! i; e  q" S
    第十七品偈頌
; |; u! t- a, h# C! s7 z: r+ _. ~. `
0 T8 J1 M: N4 ]% M9 C    搏空為塊塊非真  粉塊為空空亦塵" z; X* @* _4 C
    罔象玄珠蹤跡杳  故留色相幻人人
, j# V" ]2 m  G7 Z1 {2 ?* w: n: p( w3 c) {2 |3 w
  「搏空為塊塊非真」,過去講老莊的時候曾經講過,道家有一位譚峭講的話:「搏7 ^$ L0 M* v% M6 g
空為塊,見塊而不見空」,把物質虛空的地方,建築了一個房子,虛空就看不見了,只2 P% u+ K9 ?; }. o: N
看見房子,所以搏空為塊,變成一塊,見塊而不見空。「粉塊為空,見空而不見塊」,5 A3 g7 v. i0 t: y: n3 ?
把物質的物體打破,變成虛空了,只看到空就看不到物質了。這個就是要我們怎麼樣除
: H( G- X& g) W% y6 L% B4 p8 n3 p; E去身見。我們現在坐在這裡有身體,功夫做不好,不能入定,就是被這塊東西擋住的原
8 }9 C! X; r' I! P# b1 b: }7 i故﹔所以我們引用這個道理而說明,搏空為塊塊非真,這一塊物質東西不是實在的。; A3 T( Z& D7 ]" D+ O! S* ]
  「粉塊為空空亦塵」,把物質打掉了以後,這個空的境界對不對﹖如果你保留一個
8 _6 s' v  l. k& u5 @空的境界,這個空也變成了障礙,也變成業塵了。0 ]; l: D1 Q0 l! h
  「罔象玄珠蹤跡杳」,這是莊子的典故,就是說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大千世界,是" V, b* A+ s1 K/ M2 d
本源的一個投影,第二重投影﹔也就是說,物質世界是精神世界一個投影而已。我們這
" I# U/ k- n* k7 o4 v個身心是投影裡頭的第三重的投影,第三重的反射,所以這個東西啊!罔象裡頭的玄珠,
& Z. N8 X  O. ?9 x你要回到本來面目,明心見性,要在這個地方去了解它。2 h# ^4 {* @0 q! p. y( Q
  「故留色相幻人人」,但是你不要認為莊嚴世界是假的啊!立假即真,一切皆是虛
, N1 f1 \4 L) M: Y2 p! @5 b3 N妄,虛妄也就是真實。所以佛說,我法無實無虛,就是這個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