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95|回复: 2

金刚经说什么(15)-南怀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10: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0 \" F3 e( z" t" Q0 s$ v: j/ t0 \# y+ A. n: I" c0 t% T  f9 V5 N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
- k0 C/ W, c% b8 c# m! j1 N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
2 B9 C7 b9 \$ H# c2 E, s: ?8 ]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  y9 t  N4 n  O1 L
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9 A  f) k. u4 C) M
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6 e5 i: d6 L+ U, ~9 b$ _7 U# d/ v
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 q# A4 p4 I- _) ~6 C  F
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1 l* }* I8 @3 Q
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
# Y% e, G9 M: |+ _# V# W$ q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9 t0 w! B0 {, [5 R+ V2 z' E

: G) @; Z' ^. l* w* _! F9 p! ]) c    最難的布施
# r+ N2 @: o; l5 y( b! G* K, n
5 H& F0 a5 T) x3 [2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5 c& [- z6 ~) \+ I
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憶劫。以身布施。】
) Y. K3 z+ `. e% S1 P0 i/ Z1 m3 p6 a: V4 O8 o* u
  甚麼叫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這是印度的習慣。印度這個民族不太注重歷史,
9 o2 ^9 L7 ^) G$ K3 W/ [+ u; z; O5 p覺得過去的就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來,記那麼清楚幹甚麼﹖對於數字一個兩個,一萬
# F' h* r8 G9 I" _4 d; |/ s個兩萬個,開口就是八萬四千,就是很多的意思。印度一年分三季,以四個月做一季,( f( p* p- {/ E  A' U* m( ]
也是一年十二個月。佛經上講時間,一天分三時,就是三個階段。初日分就是上午,中5 N& ?8 t# E% N2 r
日分就是中午,後日分就是下午,這三句話其實就是一天。# W/ K# E; V6 G6 F+ A/ E: u: B
  以身布施很難啊!譬如我們現在輸血給人家,或者把眼角膜捐給人家了,有人受傷,
$ \7 s, N" h$ i* r需要一塊皮去補,把自己身上割一塊去幫他等等,都是身布施。另外媽媽生孩子,父母
; [( Y# T0 f, \( z帶孩子也可以說是身布施,不過看不出來,還布施得很願意,很高興呢!勞碌一輩子,0 f4 g; |7 R8 J
最後被兒女罵一頓,說你這個落伍的老頭子,愈罵愈高興,這就是做父母的布施。其實
+ }0 w; r6 J# i3 Y/ e$ ?嚴格講起來,這不算布施,因為父母的愛兒女,是基於自己私心的愛。又如你愛一個人,' S6 C- }+ }5 l3 b) I
願意為他服務,算不算布施呢﹖這是布施的行為而已。實際上,這是你的疑心,貪嗔疑
( ^1 `! S+ L: j: c% M" a3 M慢疑的疑,愚疑的疑。我們常常引用龔定庵的兩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
0 c* l" w% B7 W( F  l護花」。真布施是舍掉自己舍不得的,是一種自我犧牲。譬如說只有砍掉我的膀子,才
! ?8 Q: _8 R; U! z能夠治好你,我願意砍掉給你,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這是布施。所以以身布) R8 L% e. L0 N( a9 s. q( i5 k" Y
施,非常難。& H5 P5 U7 }1 {$ V
  為甚麼這裡提到身布施呢﹖大凡人生在世,有兩件事情最難布施,第一件是錢財。- U/ _! S, G3 [7 R
我們常聽四川朋友講一句笑話,「錢、錢、錢,命相連」,那個錢真是與生命一樣要緊﹔& N; T! T1 e" {1 m6 h" R5 }
所以錢財最難布施。但是等到要命的時候,絕對慷慨的把錢財付出去,只要保命就好了。$ y7 ?7 X- d' q2 m5 u7 z1 ^
  第二件是身布施難。最難布施的是「我」。佛現在講,假使有一個人,以恆河沙等- R3 u+ G& q7 w9 z  ~  ~. T) h
身布施,甚麼是恆河沙等身布施﹖我們一個身子犧牲了,算是一個身體布施,自己死了
0 H& [+ _0 o. n- C3 A5 H& W以後,再來投胎,那個身子再來布施,生生世世都拿生命來布施,犧牲自己,為社會為  N9 e  l/ F+ h- w/ x4 P8 }
眾生,這是以恆河沙那麼多的生命來作布施,這個是講數量之多﹔犧牲不只一次,犧牲7 r2 f3 G7 ?4 }
像恆河沙那麼多次數,這是講生命的布施。
& E# T/ {/ l9 X4 |4 h/ e! ~' _! {
: z( Z; l2 K' L3 E: ?( K    老人的救生圈
: [) \, ~! Q% E5 V) }* n! D; n9 w! B2 D! z, X" x" m
  其次講時間,連續的布施,投胎再來,又來還是為眾生再布施,再來還是布施,經. a( p9 S) o# d# x
過百千萬億那麼多的劫數,都是以身布施,行菩薩道,這個功德你說有多大﹖所以有一2 J, W8 [9 X; F
點大家要注意,常有人問我是不是佛教,我說我甚麼都不「叫」(教叫諧音),為甚麼
5 W1 g& i8 b2 F- n! T' M呢﹖我沒有資格當佛教徒,因為我沒有辦法以身布施。
+ ]; N+ }9 z& r  D) M  世界上很多不是佛教徒的人,所行的真是菩薩道。曾告訴大家,二三十年前,我在. S# _$ Z: e! A+ _0 C
基隆的時候,一條船在海上碰到了颱風,那是海軍拍賣掉的舊船,快翻了。一個有肺病
# M/ Y( L& b! i. X) {. e的人在船上,水手拿了一個救生圈給他,他看見一個女的抱著一個小孩,在喊救命,就  i2 D9 N9 U4 z) ~6 ~( N8 ^2 c& {
把救生圈套上了母子倆個,自己就不要了。那個船員一上來看到,急得不得了,東找西
* W# h" q: N7 P" \) ~找又找一個救生圈丟給他﹔他一轉身,看到一個年輕人在找板子東找西找,很危急的時9 y) |8 J# o4 i( K
候,他又把這個救生圈給這個年輕人了。他說你年輕還有用,我又老又病,沒得用了,
/ W' v) `( ~# Z最後他犧牲了。這個就是菩薩,在危難的時候,沒有考慮到自己。. t( I+ E% R) i+ k4 V
  所以我說我不是佛教徒,不能以身布施,你假使多跟我談一下,我就不高興了,心5 W% ~* g$ {3 n! c
想怎麼搞的,盡講,我都累死了。這就是不肯以身布施,對不對﹖假使有人家要你幫忙,# y) o/ D3 v5 w$ {- O
多跑一點路,唉呀!我那麼大年紀,還給你跑,這也是不肯以身布施。所以真正學佛,
3 W4 A! N6 R& s" r以身布施是一件非常難的事。1 m3 j+ u5 m% R1 C8 A
  布施兩個字不可以輕易談,你說這裡出十塊錢,那裡出一百塊錢,是布施嗎﹖你是9 a) b9 h* U/ |2 h3 K6 k+ X' A
算過的,這一百塊錢拿出來,對自己沒有甚麼影響,因為還有八千一萬在身上﹔那不算6 ^& g  ?) O/ X3 F3 K2 x& Q& t* E4 _
布施。只有自我犧牲去助人救人,才算是真布施,所以真正的布施之難,這一點須要注& [/ q& ?" ?  y0 U1 c. Y2 B
意。至於有些人布施了一點錢,還希望留下一個名字,走過來看看,啊!我都布施了,
9 t. O1 }& G# \怎麼還沒有名字﹖那個不是布施,而是施布了,布施倒過來了。所以學佛要了解布施之
) V% ]2 b8 m) A0 m難,真布施須要真放下。這裡談布施沒有提到錢財,只說以身布施,這樣一個人,無始2 B3 q4 w( y  v8 R$ b- R3 V) H
劫來以身布施,這個功德當然很大,但是佛又說了:
5 ?+ t: Y. ~. {* A; r
0 a2 I/ O/ c. D* f) ~/ M/ |    信心不逆的福報
, S3 Z* @8 a; s# B7 |! f% N9 j- }0 j0 V% S, o: g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l3 w# k! {6 {$ ]6 T

- U: x% I+ K. d$ u- d6 b! E  佛說,假使有一個人,拿自己的生命布施,經過無窮無數的時間,只有布施,不要
$ G/ c  U$ S' J1 I求收回來,這個人福報很大。可是,如果有一個人,學了金剛經的法門以後,做到「信
8 b5 k1 n8 X" z- \# N心不逆」,這一點是重點,徹底相信金剛般若波羅密大智慧的自性自度的道理,信得過! \- [/ K9 }2 D6 g: Z# N
自心自性﹔光信還不行,信心不逆,沒有違背,這個人的福德超過前面以身布施的福德。
& d" N: d5 ~. j6 E: d. B3 K: Z2 }- M2 `  信心不逆是很難的,許多人佛學的道理了解很多,但在行為上,做人做事上,都與
  p9 @$ W6 @; S2 q佛法相反,都是違逆。譬如說勸人家勸的比唱的還好聽,唉呀,放下,看開一點……他
7 |1 q. T- x4 B+ U" W0 I自己放不放得開﹖你馬上逗他一下,他就看不開了。這就是信心有逆。要做到信心不逆,
  c  \0 a4 A" o' l6 F不是理論而是絕對的信心,這樣去修行,那麼這個人所得的福報,超過前面所講的專門
( u! d2 [# m8 L3 k" [以布施為功德的人。更何況還有人對金剛經的佛法,廣事宣揚,乃至古代沒有印刷,只1 Q0 F; r$ Z6 o$ t( T& u
有抄寫,受持,接受了,照這樣修持,每天讀誦,為人家解說這個道理﹔這個福報比前! f7 i: I) G2 u
面的還要大。
# E" E7 z$ r9 c1 [* M; J/ L- W- R, D" `( G6 c. t5 c
    如來說給誰( q1 O2 c! D" j0 Z4 a3 `' N  [
1 S% U) Y3 t. c! X! E( t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
. y5 K5 I1 \6 t0 P) I( g* o8 T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 @& P- V" K, A9 ]/ s' P
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q6 K2 {3 M. ^/ Y8 z

+ V# {1 `$ o4 h  H  h  最要緊的一句話,金剛經這個經典的本身,有「不可思議」,想像不到,「不可稱
7 @; X8 J/ J8 G/ i/ q" _4 e  ^( M; ^量」,沒有辦法去量一下有幾斤重,或者多長。總而言之,它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可是5 I6 X2 e5 a6 ~/ Y! U% i9 }
你們注意下面兩句話啊!這個功德那麼大,大家都研究了,大家都帶一個功德回去嗎﹖& }& C; P& ?6 e
都沒有帶走,為甚麼﹖因為此經「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這一個經典3 \2 e3 [: I. z! G( e/ ?: Z" G
的內涵,是為了真正發大乘心,大菩薩道的人說的,也是為最上上乘,不是普通智慧的9 {1 Y$ T7 _; |. z% \9 Y  s0 ?
人,而說的經典。他說假使有人能夠受持讀誦,當然,我們不一定是上上智,可是,能6 D2 O, |; W' p3 O
夠接受,讀誦研究這個經典,「廣為人說」,普遍向人家宣揚的話,「如來悉知是人。" x6 k! |4 S! |9 G) s9 [6 r
悉見是人」。佛,完全知道這個人。佛可以給你證明,他完全可以看得見,完全可以了( p7 T* ~4 `4 D+ F: y
解這個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他說,這樣的人,+ b; n, T* N9 u. [# s0 G, L# c
不久的將來,都能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甚麼理由呢﹖
6 Q8 j1 X6 e1 ~6 D+ u9 ~' b1 T# B4 B# S. t# Z3 T2 i
【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 _4 g) q$ w. `5 h: R0 {5 Q+ s! \" G) J
  他說這樣的人,他就等於佛,他有責任感,把佛法的這個擔子挑起來﹔所以,他就, g& g( N4 y2 Q. Z3 f- p( O( E
有這樣大的智慧,這樣大的福德。只要你發這樣大的心,肯挑這樣大的擔子,就有這個4 _4 i9 I& _0 f- l1 w3 s) \
功德,有這個智慧。荷擔甚麼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普通話叫
  m- Q1 ^% L( n) B! @$ i+ d做大徹大悟。他說挑負了這個擔子,自然有一天會大徹大悟。+ F: r+ W7 S. G7 I

* o4 y1 m' ?3 U, q    你喜歡小法嗎/ j! h' o. C7 W9 s  l& m

' L: k1 \4 {8 g' Z4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 g1 f! I1 J+ E5 C, I! d) {/ G/ w$ W
為人解說。】
1 f) x* y( }5 B  ~1 [7 G% |0 C' z; ~% s. S- f' [
  在楞伽經裡,把人的根性分類五種,有些人天生走小乘路子,喜歡修小乘法。你教. `/ Q  t$ o2 v/ S
他修大乘菩薩道,最上乘的法,他不能接受,也無法接受。等於學校的學生,很多人只
8 O% b% J; k& m  H4 s& t能夠到某種程度,因為他的智商不夠,只能受最低的教育。學佛法也是一樣,雖不是智+ ?6 {. D+ X  x. Z( i
商的問題,但是他的根器發心,喜歡走小的路子,弄點功夫啊,打打坐啊,打坐眼睛裡
7 z+ L! O! o/ R6 J, K看到光啊,聽個聲音啊,那裡氣跳啊,今天臉色又發光,明天腳又發熱,指甲發亮啊等
" E: j6 y6 x( o+ p1 I" _等。這些就是所謂樂小法者。這種人的觀念思想,已經落在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
. V5 S$ X- r" F見。他們一切只是為「我」,希望在人中做個了不起的人,而且希望自己活得長壽健康,
* E- m6 X1 B" P' C2 k- ^希望自己不死﹔至於大乘的法門,如何見性成佛,朝聞道夕死可也,他們根本不予理會。/ h% j" [7 m7 H+ {9 a, s7 a
所以,佛說這些樂小法的人,對於這個經典所講的真義,沒有辦法聽受,沒有辦法讀誦,/ x5 T3 N' {5 P3 @
更不會弘揚,為人解說。& y) X8 C8 \: s' I5 Q1 g! R

' v/ j9 p1 T, o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
5 x4 q" X3 m  |  ~9 q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N1 v. k" t7 G. @' I
' b1 I0 `! ?  H6 H0 s
  佛說的這一本經,始終講這個經怎麼重要怎麼重要,現在告訴須菩提,在在處處,
3 }, h& _4 o: t0 U2 @+ b' F, E隨便在甚麼地方,只要有金剛經這本經典所在,不管世間的人,乃至天上的神,乃至阿
, ^! u0 ]8 C* c; f修羅,魔王,魔鬼,都自然應該供養這個經典。有這本經擺在那個地方,等於有個佛塔
2 ^% r3 A- I9 L& u在那裡,大家自然都應該供養,應該恭敬,頂禮,乃至拿香花供養它。/ n6 `, O# V: q
  我們說一句對佛不太恭敬的笑話,佛好像宣傳廣告作的非常好一樣!這一本經啊," s, z0 ^) i. J# ^: c, M
完全運用廣告的手法,說這個般若法門怎麼重要怎麼好,大家如果念經念到這裡,很可
8 S6 b2 l" M" ^- m能會產生這個感覺,裡頭好像沒有講到甚麼東西。可是裡頭是不是講了東西呢﹖這就是! K( |: U  y' h8 x& F
金剛經翻譯的特殊,說法特殊。他講的第一重點,請大家注意,「信心不逆」,他講一
. I: j! s. ~2 E% C切相不住,一切心放下,就可以到家。可是人信不過,做不到﹔儘管嘴裡講可以放下,$ o1 h/ }( e' X" E; ?4 s
事情到來一點都看不開,更放不下。
; a- m9 E  Z1 L/ M# u  所以我常常講的幾個字,我自己號稱十二字真言,人生都是,「看得破,忍不過。" Q( r; Y6 C6 u" ~
想得到,做不來」。這就是信心有逆。第二個重點就是敢為佛法挑擔子,荷擔如來正法,3 K0 u8 U0 a$ n
挑大乘法門,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在滔滔濁世中,要有這樣的精神。要頂天立地的站
8 l" Y9 E! T) O) R, u# W: X起來,為人類的文化,為眾生的慧命,而生存,而奮鬥。這樣的精神需要無比的忍辱,
, w7 T% ?% ^% z  d無比的犧牲,所以要懂得忍辱度,要懂得布施度,這就是重點。佛並不是隻作廣告,把! ?* r1 g3 {. d6 X; d
這兩個重點抓出來,再讀這一品,就知道它的意義所在了。偈子如下:( O" I4 i4 |+ i9 s; ]% n
# p! Q- n( |, g* s( d
    第十五品偈頌
" ?) Q; v( w! n' B6 [' y+ f& e" R
    躍馬投鞭星鬥橫  一呼百諾作雷鳴* U1 p& }7 D) P6 `6 t" ?- O- y
    江山無恙漁翁老  何似靈山補衲輕
8 ?7 M8 x5 n. E( W
8 {6 q' [9 n6 x1 i% K/ V  「躍馬投鞭星鬥橫」,這是拿世間法來比方,英雄人物出來,像漢高祖、唐太宗、
+ j# Z+ _. t+ l1 z4 S5 a- @& B朱元璋這一類人等,騎在馬背上。投鞭是用秦王苻堅的典故,他帶兵打仗,幾十萬大軍,: v8 U; X$ A) r  L# J
自稱投鞭斷流,部隊那麼多,馬鞭一丟,連河水都可以塞住不流了。星鬥橫,天上的星
7 G- P2 |0 F% n  A星都被他震動了的樣子,威風驚天動地。2 r0 }( A# o2 s4 e5 n
  「一呼百諾作雷鳴」,一個人當了帝王那個威風,福報是太大了,隨便叫一聲,下" |) J, M# y% t: ]* }
面多少人答應,好像上天打雷一樣,這是說人世間作了皇帝,福報是最大的﹔所以人人
1 b# E3 ~" U7 X! ?" ~! I" Z都想當皇帝,但是這個不是真的福報,真的福報在那裡呢﹖
4 U8 O2 K4 o( X* Y9 B  「江山無恙漁翁老,何似靈山補衲輕」。天下太平,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無是非,/ X2 e! l( }) G* O! ~! K
都過著安定幸福的生活,而自己又懂得了佛法。穿一件百納衣,破袈裟,從前和尚穿的
  t3 h2 ?" g5 t百衲衣,現在很少看到,過去大陸上,許多專門住茅蓬的,身上穿的衣服,就像小說上6 A2 f: C1 w- K5 _
畫的那個濟公活佛的衣服一樣,叫做糞掃衣。就是垃圾堆撿來的破布,一塊一塊把它縫
- l( D9 ~. Q# T# U! M9 @起來,一針一針都把它密密縫起來,破了又縫,一身都是線的樣子,也叫做補衲衣,衲5 I$ u& `  I: }) v
衣就是和尚穿的衣服。人生真正的福報,還是清福最難,如何享到這種清福呢﹖發上乘
  h8 Y* Q9 d7 }& t9 T4 r+ G  S心大乘心,由擔當如來家業發起,這一個大心發起,就有真正的福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