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6|回复: 1

金刚经说什么(10)-南怀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02: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_  w: v( s& R4 F/ \

" a4 o* |" A" ^, z* W% Q" q【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
" ]$ Z1 r8 Z% P  w) ?! n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
  P; W6 u! c; J; E' l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 S1 L; N- Q/ g9 l) q2 M; a
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4 @, A4 `4 W: m! W% k9 J: U: {
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
  L8 I$ d" d; a1 s- K9 j大身。】! c' m5 H4 _! U4 u$ F# U  o

/ c# x' I* x& C0 K  l/ u    心空及第歸
: u9 g0 |# t* m$ [0 T1 C; X" U" G; H) x: X7 P
  現在講第十品經文之前,先講一下莊嚴淨土,這是大般若的淨土,佛的淨土,不是
) r' {9 v9 w0 K. r9 U; c僅指西方極樂淨土。所謂莊嚴淨土就是一念不生全體現,是心清淨,心空,真淨土。6 U0 o0 o  G, r
  說到這裡,想到禪宗丹霞祖師的一副對聯﹔丹霞祖師與呂純陽一樣,是唐朝人,都6 t+ a6 ^) d; D* y) d
是去考功名,半途改去修道。這位丹霞在趕考的路上,遇到一個人與他閑談,後來對他
6 x, W2 v& R8 }0 @7 e4 I! p- [. S說,看你這個人的志氣才華,何必要考功名,你到江西的考場找馬祖,可以成佛,比這
6 e: A) I3 ?: L個功名好。後來丹霞就去找馬祖了,這是丹霞禪師的公案。
0 a! V1 C- s: f4 o# F5 ~  丹霞的禪堂有一副對聯:「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等於說我們這個禪堂也是, j' @3 U1 X' w! a! V3 a4 v- _# D
考場,是選佛的考場,心空就是淨土,就考取了。真能夠空此一念就考取了,心空及第
7 M9 {, ~4 b2 x' x; l- K+ |歸。學佛的究竟,就是空此一念,俗名叫做現在的現實淨土。所以佛在佛經上說,「心
4 s% [, Q) w7 C6 @. y淨則國土淨」,處處都是淨土,處處都是極樂世界,只要心淨就國土淨。
& A9 P2 [1 ~6 _/ Z. e4 ]3 L  D& Y  金剛經的這一品,梁昭明太子給它的標題是,莊嚴淨土分。6 q6 q4 D! a* O
" R9 _$ m; N' a6 A" K6 T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 p8 C' r5 k% X3 i
% |  a( H# g9 q1 `! X: `) @3 g
  前面這一分是佛與須菩提的對話,討論修小乘四果羅漢的境界,討論到這裡為止。7 t: W- z* |% `+ d
現在佛拿自己的經驗來談了,他說,我當年在然燈佛那裡,得了個甚麼法嗎﹖這個「當
$ b+ N$ q: j6 E9 i年」很早了,不是前生的事,是很多生以前的事,第一個給佛印證的老師就是然燈佛,) H* F1 p$ I% V8 o
後來小說封神榜上寫成然燈道人。這個然燈佛是古佛,非常遠古,地球沒有形成以前那
& ]: V- j# |3 b: h麼古。佛說他當年在然燈佛那裡修行,然燈佛給他授記印證,他得到了一個甚麼東西
; Q$ g! l) m* l* A. r嗎﹖/ D: ]8 H7 z- g6 ~
. w; Z) e: j! _  C9 h" x( O- d
【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b- Z+ A2 K* A8 _# q% d7 f; p/ r

# B3 ~2 W; Q' s. G; U9 g: F  須菩提說:不是的,據我的了解,你當時在然燈佛那裡,你真正的境界,了無所得,
" n+ T4 X8 c7 o$ n% Y一切都空,空到極點,連有所得、無所得、空的境界都沒有了。須菩提答覆到這裡,佛/ g6 N5 `1 @" g
不講話了,第二個問題來了。
4 y8 U/ e, t0 b% ?/ t" |
5 s$ C# A. m9 }; v, O, P  t1 H/ n    莊嚴佛土在那裡0 x. c+ i# ^3 x( \! n
1 `1 j( M- V  }  J- Z9 S/ @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 H0 [, E% y# L5 \

0 k+ q; M  D/ L3 R2 B1 d  他說我問你,你認為一切菩薩有一個另外的世界,譬如天堂,天堂外面的國土等,
+ B, R. r- x2 h( v一個另外非常莊嚴,好看,漂亮的佛土嗎﹖/ c0 V+ Z$ \# w0 A6 A, ]9 ?
  根據金剛經這一句,我經常對同學們說,你們可以寫一本比較宗教的書,把各個宗8 \" w, _: s" h/ H6 D+ J( S
教描寫天堂,佛國的書,寫出來作一個比較,這些資料都有。西方人講的天堂,其中佈
' e( O5 I2 Q* N( J; E置都是西方式的,而且你注意,都是歐洲式的,那個神啊,空中的天使,也是歐洲形式: a3 {- t8 b, i0 }' Y* b* C( C5 G
的﹔印度人講的是印度形的,中國人講的,穿的衣服是中國式的。
# a; C/ @7 U) }  究竟天堂或者佛土是甚麼形狀呢﹖那就是說,隨便你愛畫成甚麼形狀就甚麼形狀,5 R( `+ J3 N  Y4 `. T9 g1 t
反正大家都沒有去過。
! s% d' z. m. A% y$ Y0 p, m  所以一般人心中的佛國世界及莊嚴佛土,都是因人而異的,愛黃金的人想到的是黃% ~3 ]7 L4 z! m! b+ v0 ^$ f
金遍地﹔愛山水的人,一定夢到佛站在高山頂上,好清淨!好美!這叫作各如其所好,+ a( S; E% L+ R4 X" D
也就是楞嚴經上的四句話,「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寧有方所」。. j  w, f) @) i) h+ l
  世界上一切知識的範圍,宗教哲學的境界,都是依一般人自己的心靈造成的。隨眾; c9 \; v9 ~: M) ~% x( ?- f5 p
生心量的大小,你那個天堂,你那個佛土,也有大小。應你所知的範圍,量的大小,佛
4 ]7 y- n# T9 D+ b國就有多大小。
9 U5 U( S# d9 y  y" E; ?7 w  U" W  循業發現,有些人同樣的學佛打坐,但所看到的佛都不一定,你那個佛鼻子高一點,/ M! ?2 l6 [9 g$ X& b& s( g2 U% g0 D
我那個佛鼻子塌一點,總有點不同。這是甚麼道理﹖是個人心境業力的發現不同。寧有% b, m: A6 [3 X. d- U
方所,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向,沒有一個固定的心所作用,是絕對的唯心,純粹的唯心。6 T; h8 E4 w' X* |/ n0 y4 B' u3 o* k
  所以佛在這裡問,「菩薩莊嚴佛土不」﹖須菩提說不是的,他否認所謂的莊嚴佛土
9 O$ T' ^2 e8 T* K: A, O" o2 }  X世界存在。; A% e* Q' f' Q& W3 |' g

- \4 P6 ?0 }2 i/ f9 d【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 ]  Z$ u' C( d* s& E. Q% r6 L
7 |  ^( W+ N! ]& w4 x' O  金剛經常用這種論辯方法,所謂莊嚴佛土,只是一句形容的話﹔「即非莊嚴」,實
  J2 }# v8 j1 N  R* q4 m0 G/ p際上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莊嚴。我們想像的莊嚴,一定是地方清淨,大家閉著眼一想啊,9 i+ Z$ V: r" O( t" S
一定想一個甚麼都沒有,空空洞洞的境界。但是這只是你想像的,有這麼一個境界相,
/ B. v7 A7 p; H# J: m0 x3 |已經是不莊嚴了。絕對的清淨,絕對的空,絕對不是你想像的,是名莊嚴,所以叫做不
( Q! u6 r$ n1 y$ |& u( R. a可思議。
9 E, n5 b. N4 l# s7 S* h6 O+ t  這三句話,正,反,最後的綜合,告訴你畢竟的空靈,而你所講的空,想像當中的4 W( f' ^5 C  A8 X" x7 h
空,已經是不空了。真正佛土的莊嚴,你沒有親自證到過,不要空洞的想。這是須菩提
$ T# i: c5 X1 f, B回答的道理。/ f, F, ^; e  t7 E
& l8 [+ ?) a- `8 G. C" S
    打火機
( C+ G7 @7 L1 y/ S1 Z* s1 H& t1 c/ \5 ?1 k3 E% a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 w7 i  S6 @# N" F
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h" H+ ^" D; g' W. w' j& J9 r3 `# ?- T6 @. i8 U
  教我們修行的方法來了,注意啊!金剛經講到這裡,就告訴我們一個修行的方法,
( @* _$ |  a+ q7 I+ x$ w* b8 M是第二等的方法,因為第一等的大家不懂,是沒有字的﹔第二等是有字的,應無所住。+ g$ W3 C: ^! Q! U; e* p
甚麼叫無所住呢﹖應隨時生清淨心。譬如有人講,老師啊,這兩天修行很好呢!有清淨+ L& ~. q* C7 t& D5 I
心。現在大家聽過金剛經,很內行了,他只要有一個清淨心,已經是所知量,範圍很有' K  z2 B* a& N* I3 {
限了。# P% c& [5 X) C/ Q; j6 f& A# M
  現在佛解釋甚麼叫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 M' X8 n" N3 j" c
而生其心。」禪宗六祖初步悟道,就是這一句話,聽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 k! [8 M8 `0 y
了。此心本來無所住的啊!因為你不明白此心無所住,無所住是畢竟空﹔有個空的境界,
  ?, O, P# I; h& a0 T+ ]; c7 M就不對了,就有所住了,就住在空上了,那是住法而生心,住在空法上。
2 b7 d, v2 P' r* ~+ u; W- W' e& p  所以真正的清淨心,不是有個光,有個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他說, m* p5 Q3 @/ E
真正的修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坦坦然,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 N) |) Q' g" g, u! S用我們常談的這兩句話,勉強來描寫,就是此心無事,像個鏡子,心如明鏡台,有境界) L. g. t/ B* R( h% ]
來就照,用過了就沒有。當年我有個朋友,學佛有點心得,那個時候剛剛有打火機,人3 r& R, x$ H1 A9 Z8 x) G
家問他,佛是甚麼﹖他說就像個打火機一樣,卡達!用它就有,不用就沒有。; K0 D% K$ {" C8 A0 S7 Z2 W

7 L1 J7 z$ ~' Y% O# Q3 b    因師而瞎的眼
, j- I# ?# i9 {# E  Z3 Z  @5 y+ r
1 ]* l- F9 M7 \) r【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 ^) U: c4 r5 e# @+ T
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0 Q+ p. W/ J! \% J9 ~9 _) J
! c3 ^: k/ d  L' a& W& O2 b" Y' i
  「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注意這一句話喔!須彌山王就是講法身,得到應無) W) M$ ^. q; e/ R; T
所住,而生其心,可以初步證到一點法身了。法身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8 Q. v3 J. R9 K
所以法身也是大身,也叫做無邊身。他說你要得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啊!對佛的法身莊0 M& K, B9 v+ c8 D% n& b) v0 z: N
嚴淨土,都知道了,佛的世界,佛的淨土,就是這個樣子。他說,我再告訴你啊!假使  \, a& O! r4 c7 e
我講一個人,身體大得像須彌山一樣,像喜馬拉雅山那麼大,胖得比昆侖山還要胖,你) Z8 U/ K# q, x3 l: o, J2 Z5 ]1 A+ C
說他大不大﹖那是一個譬喻,是說法身無量無邊的大,永遠的不生不死。佛告訴他最後. L1 R8 ]* V0 B* w" S: z) p+ B
的結論,「佛說非身,是名大身」。擺脫了我們肉體的身見,身見就是八十八結使第一- {' |1 w% u' \; E% u+ L. A
個解脫不了的疙瘩,把身見空掉了以後,就可以證得不生不死的法身。: b( f9 \' N3 y+ `, ~, u  Z
  不生不死的法身,也是一句抽象的話,佛法只有實證,你證到了以後才知道,是法+ g6 Q+ m- E) ?2 l4 E( U8 v
不可說,不可說,凡是說的都不對,這個就是法身。所以禪宗講的悟道,第一步就是要
& n7 l- y* b6 o, S$ o# Q. z證得這個空性的法身,身見才能夠脫掉,才可以說學禪。# b$ O- p( s" ~6 c: Y
  這兩天你們考試的題目禪是甚麼﹖大家答的都是牛頭不對馬嘴﹔禪是佛的心法,根, w% J+ q( Z" C& V* H2 t
據楞伽經,或根據金剛經,佛講得很清楚﹔可是大家沒有留意,隨便說要學禪,觀念、
+ _3 n3 @$ g' N9 [. E( ]- ~1 [見地上都不清楚。這個見地不清楚就一錯再錯,所有的修持做功夫,走的都是歪路,因
+ [3 q- R% G6 q  F0 e' k0 r. l為起步走錯了。這不能瞎搞的,不能亂玩的,所以禪宗祖師有一句話:「我眼本明,因
/ M8 q- `2 V. D4 i8 V# W師故瞎。」這是一個大禪師悟道後講的兩句話,因為原來的師父指導錯誤,以致本來明7 o# b9 b# m  i- s" r* S+ Y2 ?8 l8 ~! G
亮的眼睛,等於被老師弄瞎了,看不清楚。所以那些亂七八糟的著作,與我一樣,亂搞
, [; [5 z  r( s的,經常會把人家的眼睛搞瞎了的,這一點要注意,要特別注意!
& Z  H9 y) u0 {5 l! b0 G0 a  這一品莊嚴淨土,我們給它的結論偈子如下:
, D4 e9 a1 S$ [# q+ i4 G' [
! K+ Q. c- B' Q1 K    第十品偈頌: E! s& z6 W7 K% C" Q, |! C$ u
! P7 ]0 r0 L$ L0 Q. }6 F
    外我無身是大身  若留淨土即留塵
  E4 V' m* q0 ]' }9 i; j* V0 H    然燈吩咐莊嚴地  掛角羚羊何處尋( V7 ]) ~1 ^7 }( c* \

: n1 @# k& ]% L4 L! [/ H9 j  「外我無身是大身」,外我無身是引用老子的話,「外其身而後身存」。我們學佛
( `* O, [4 i' b2 [7 l修道,先把身見能夠解脫了,所以外我無身,到達了無身見的境界,那第一步的學佛,
, k: C. U* K0 {. J6 z已經證得了。法身也就是大身。) I" p( Y4 U& M) a
  「若留淨土即留塵」,你心中還有一個淨土,認為是佛境界,這個清淨就是塵,留
9 Q: Z" y* V. E4 k$ a塵就是障礙。
* ^6 V  b+ L# o  「然燈吩咐莊嚴地」,佛不是說嗎﹖他在然燈佛那裡悟道,所以然燈佛給他授記,
2 b5 w0 M/ a  S+ Q. O% q; K3 o( ^/ X說他悟了,再轉身修持,將來在這個世界上成佛,作教主,說這個證道是莊嚴淨土。名# Y# R& K' y6 Y6 C
辭上叫做淨土,叫心淨,叫心印,並沒有個實際的境界啊!若有個實際境界,若留淨土( b0 L+ H- A7 s6 R3 e
即留塵。所以然燈吩咐莊嚴地,就像禪宗祖師說的:「掛角羚羊何處尋」。據說羚羊睡7 G6 r) B- R- v  c& R" g( }# z! k
覺的時候,把身體一翹,羊角掛在樹上就睡覺了,打獵的人不知道,在地上找這個羚羊
8 O' }! F7 A. H也找不到。所以說我們一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心本如羚羊掛角。其實,只是譬喻而
6 U. I/ X2 m# f( I6 {, K+ y2 B& l已。+ ]; i% o! n$ z- Q! }* G
  譬如我們兩個鐘頭來研究金剛經,這一百二十分鐘的時間,所說的,所聽的,都是& Q2 b, ^3 e8 e
掛角羚羊何處尋,現在就在淨土中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