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狸猫 于 2009-11-3 13:57 编辑 6 j' ~0 h- h& W; Y1 D
- i$ u) s" s: o! b' Y: l! l/ c! m0 S
限于水平不想多说,但又忍不住要说几句,否则总舵主无墨可能认为我是南郭先生,把我赶走了。嘿嘿。$ L7 ]0 n0 z+ h Q: r) o
+ @$ U- n/ A/ M" S% a6 {
虽说书法是抽象艺术,即使不认识汉字也可以欣赏,但是书法的文字内容往往是跟情境相关,因此文字内容跟书法所表现的感受是紧密相连的。比如中国很多风景名胜都有很好的对联,如果不认识汉字,只是就书法本身欣赏,当然也是一种乐趣,可是比起跟周围景色联系起来欣赏要差远了。《红楼梦》里面贾宝玉在大观园完工后所题的那些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开一脉香。多好的境界!至于苏州园林、西湖n景、北京颐和园以及中国各地无数的“某地n景”,无数的例子都在那里。' M& ~8 p+ ^" A
# `! q# q' O) t+ R$ ]: c因此,在没有得到板桥的允许的情况下,我就擅自给他的作品(除了一个字数少且容易辨认的以外)帖子加了释文,方便大家欣赏。当中如有错误,欢迎板桥指正。# e6 Z5 e! ?# M
0 r5 w+ r' T( E" d
第一幅和第二幅作品,算是比较典型的板桥体,但是相同中有不同。第一个作品字比较稀疏,整体错落有致。郑板桥的字体,基于魏碑但是更加具有随意性,不拘楷则,有时将行草字体参入,整体感觉既有魏碑的质朴,又有板桥体的写意性。第二幅,运笔更加随意一些,整体布局也更加紧密。这一类写法,令人想到中国过去院子里用石头铺地,看似毫无规则的石头,不仅能大小随意地近乎完美的铺满地面,而且不经意之中产生一种整体美感。 s! Q; Z4 E4 g/ I
6 v+ F. E" }" ?: V9 @我向来认为板桥体和他的画搭配是最好的,现在仍然这样认为,但是单独作为书法也有其独到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