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狸猫 于 2009-10-22 06:25 编辑
f/ P2 O$ o Q/ @( k0 Y) [6 j( f/ v4 J, M! l
首先更正一下,免得以讹传讹。昨天说的启功自创的新九宫格,叙述有误。启功的九宫格三行比例为5:3:5,三列比例也是这样。于是相邻两宫的边长比例就是3:5或者5:3,暗合黄金分割率。他认为,最有姿态的字,重心往往在3x3的中宫的四角之一。# _$ |, G9 L/ u/ k" H; x+ }) o
5 N2 ~( K2 `; y' r8 T
以前,他曾经深信趙孟頫所說:用筆為上,結字亦須用工。(意思就是說,用筆技巧練純熟最重要,結構方面稍微用工就可以)。趙的書法,用筆確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0 E) _' v. L" `! a! b2 A9 H: A
+ u, @# x. I& ?9 z) ^# e+ l* W: p啟功曾經臨寫過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等,用筆已經很純熟。但是寫出來的字,他自認為初看還好,掛起來就顯得沒有活力。他開始懷疑把用筆技巧至于字的結構之上的理論。
7 y0 S) g7 J# g, h) V! d* F+ L! J" X* b' P; s& @- F7 E. f
他用傳統九宮格去衡量那些看起來有動感的字,發覺字的重心并不在正中間,經過仔細研究,才創造了他的新型九宮格。& `* R7 Q, Q% M2 L7 _% `0 i9 N* H& D
) l o: T7 _, Z) y$ o3 |% z他在新九宮格的基礎上,仔細琢磨了各類字的結構,才創造了獨具結構特色的字體。+ e0 m/ Y6 j. V4 a
) m4 M) w, y: X( T
下圖是他臨寫的《蘭亭序》,我們不妨與唐馮承素摹本對比一下。臨寫不可能和原本沒有差別,基本都可以通過對比看出來。例如,啟功的字,撇捺的長度,明顯比王羲之的長一些。但是在神似這一點上,大師級的高手確實非一般人能比。
7 L$ @3 h# W1 E g( O; N- G$ V! P2 l7 e8 A
啟功臨本:4 c( U& x5 V8 P0 }# {
$ x0 }' Q0 j9 `2 A/ h; B2 S6 H I( U9 g# N' [- u' ^. e S
唐摹本(馮承素摹本)
+ y0 E( U5 D# H! h4 ~1 c-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