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86|回复: 6

[观点和经验] 爬藤入门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爬藤的关联 (号外)(BY 南挥北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9 02: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本来打算结束爬藤入门的系列。由于家长们的热心支持及大量提问,我想再写一篇,借以回答家长们的提问。首先,数学与爬藤的关联,只不过是一个引子。在实际生活中,那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主要的还是看孩子的志向,扬长避短,因苗施肥。我想借此粗浅地谈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爬藤的关联。/ Y. J" j* m+ \9 t

& M1 [% k* U1 s$ V1 z: Z0 Y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如果我们能在人生的道路中不断从中吸取精髓,活学活用,定能所向披靡。就拿中国的成语来说 –
9 i1 ]5 d" F) q' |' B. k+ r简单明了,寓意深远。信手拈来,受益匪浅。以身作则,言教身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勤奋努力,永不气馁,等等。
! c+ }# ~% j; j2 P( y9 r- b$ q8 z
- L: C# q" r2 z$ e/ R我们中国的功夫,天下闻名。别看我这一掌缓缓推去,那意念可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尔不动,我不动;尔欲动,我先动。孩子不动,我绝不死打蛮缠。而是耐心引导。等孩子一动,我这四两就要拨千斤喽。我要让孩子用自己的力朝我定的方向飞去,来一个歪打正着。要说谁家十几岁的孩子没有反抗期,那祖上一定有余德。俺家的孩子是在多次回合中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 - 幸好没按自己原来的想法去做,否则,,,
2 a' S$ c. [/ s0 i. X
; |' @0 u, C1 O; ~3 s& [# K书法,那可是百家争鸣。我的最爱是隶书。每一个字只有一笔露锋芒,因为这就足够了。什么导弹氢弹,你都看见了,我都有。其余的,那是笔笔裹锋,夹着尾巴做人。所以我们中国人比较含蓄,轻易不得罪人。嗨,千万别那么说,我看你家孩子挺聪敏的,就是稍有点懒,, 这孩子要是一懒,那不就什么都完了吗? % e5 k2 \/ r9 ~2 H1 R

9 u6 o1 C: z' g; T3 a) @# k再看看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历史渊源。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萝卜上市,药铺关门,等等。藤妈们常发愁,唉,真不知给孩子做啥吃的。俺家的孩子是属才狼狮豹的 –食肉动物。所以,蛋炒饭加青豆胡萝卜丁,炸酱面就生黄瓜。饺子馄饨,包子盒子,不是馅内都有蔬菜的吗?不就费点时间吗?再说,育苗哪样不费时?说到做面食,谁家的设备都不如俺家的。那和面机是有机的,不用电,没污染,, 谁让他是一家之主呢?
0 T) i7 V6 i% K$ ~# {- G# T2 ^+ m7 N' D0 i. F
三字经中说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父亲的责任重大。在中国的传统中,父亲是一家之主,是头。那么母亲是什么呢?随着时代的进步,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别的家庭我不知道,在俺家,孩子妈绝对是脖子。脖子转向那,头向那。脖子不撑,头掉下。这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头和脖子是一体,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千万别为了孩子的事,当着孩子的面,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7 }. I' a. c1 K1 @, Z! |
" u( s5 N. V7 A! m1 N父母相互之间如果配合默契,那一定事半功倍,孩子飞跑。如父母之间各执己见,内能耗尽,那一定孩子晕倒。所以在育苗过程中,父母相互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你施肥,我浇水。你松土,我除草。 千万不能父一杠子母一棒地把苗给毁了。同时,孙子兵法中的招数要轮流使,拉锯战,红白脸,等等,而且招数不能使老了 –孩子精着那,老一套,耍我那。我的经验是向孩子晓以利害,奖罚分明。一切的招数都是基于诚信。诚信是更本,招数是手段。如果失去诚信,而是欺骗,那么无形中已把孩子毁了。
2 x' x2 X( _! v& g+ P. l4 f; ]$ i4 t; a. I
三字经中还说到,昔孟母,择邻处。可见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是相当重要的。我个人的体会是中文学校几乎是必要的环境。这样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家长们还可交流育苗的体会。我女儿坚持上中文学校10 年,一直到11 年级住校。结果在11年级的暑期研究中还真用上了,成了实验室中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因为语言只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只有在了解两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确切地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 a  D0 ?0 T) X0 T+ L/ \
% ?" _: M) [, K8 @# v4 f
孟母择邻的佳话几乎成为华人的一种标准思维方式。每次搬家之前,首先考虑的是新居的学区如何?我的经验是最佳学区固然好,但是竞争也相对激烈。一般情况下是老中,老印比较集中。私校更是上乘的选择,但是私校中有些比攀现象。所以,家长们只能见仁见智了。我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不受到歧视,心情舒畅,那就足够了。当孩子感到压抑。受到压制时,那就要考虑转学了。试想,我们作为家长的碰到这种情况会跳槽,那么孩子为什么不能转学呢?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R; V  Y! D4 O7 r+ k. \6 w# ]. v7 c! E. c: C4 {
纵观藤校对学生的要求,无一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之中。譬如,正面的,阳光的,充满自信的,勇挑重担的,刻苦耐劳的,富于爱心的,敢于牺牲的,等等。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地 育藤苗。还是那句老话,把孩子当作树苗来育。当树大成才时,一不小心被藤缠上,长出了藤叶..
发表于 2011-10-18 12: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吧3 \8 r5 q! c, V8 _) m7 ?

* U* r  e8 N: y7 x' C7 F
. D! v" p5 \  I& _. P) Q$ g5 V* B% f6 k- |. u
7 j1 b& P. t  r# m4 f$ ?3 K3 \# B
% _. O, s0 X3 ^9 P
; R4 b$ r; [. l8 U* Q3 S
8 i1 o+ {9 [' E4 ?
9 o( p& x9 Y% @# [( M

8 V% z7 j* Z" R5 i/ o/ j# T$ o5 a* h! S4 q
) @5 v0 H+ Z/ w! z5 e  s
3 E0 y0 }# [  \* ~
; G- c  O$ a. J; |0 X(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