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中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此记。
i9 P) Z$ d, V/ t E
3 B& I0 Y( ~8 T- R
0 T5 D) `- B/ m _0 a1
x$ q6 p1 \" W' m* y1 {3 n* ]* d/ ^& p) F- e
- c- e$ s1 j/ L$ x我刚分配到海峡电视台电视剧中心的时候,正赶上中心准备筹拍电视系列剧《三言》,《二拍》.中心常务付主任李馗向全国各地大撒请帖,邀请各路摇笔杆子的都来参加他的《三言》,《二拍》拍摄筹划会议.李馗在帖上写道:
1 C4 X1 i' b, x4 Q8 [. y+ N4 j" N& [; F! W) K% q% @+ u0 Z
"时值盛夏之后,金秋将临,闽江之畔,硕果累累.兄弟恭迎诸同业文友践迹." ; `3 {3 R5 V) P( H
. M0 K) W1 p0 @3 \1 a那李馗六十年代时,还只是报社里一个不起眼的排版工,七十年代末,不知从什么地方搞了一个前国军将领回归大陆的题材,编了篇小说,获得第N届全国优秀小说奖,于是一举成名.听说96年中心刚成立时,台长侯爱材任命他当时正赏识的一位付台长陈松兼任中心主任,李馗因为不是党员,只能任常务付主任,主持中心日常工作.李馗对这种有实无名的安排很不满.他多少也算个文人,而文人最看重的毕竟还是名份.李馗觉得自己成了二房,心里有气,就私下里纠集了一些亲信手下联名签了一份类似"劝进表"式的文书给台里,说李馗能力出众,堪当重任.未果。
2 Z- p* Z5 ~% [' S6 R' D$ N0 L+ d+ F7 Y9 {; X
会议定在中心刚建好的拍摄基地举行.李馗是这次会议的组织者,因此在会议开始前半个月他就忙开了.他粗黑的大手一挥,三十万元就成了会议经费.会计吓了一跳,赶紧去找陈松.陈松笑道:"中心刚成立,要造成全国性的影响,就应该有大家风度.你在帐面上再加五万, 我们不能丢面子."
7 v* {# g: Y; x3 Z, ~% i
1 G) Q# m7 Z0 j E! ]% M李馗吩咐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办公室主任黄娜娜直接负责会议的组织安排,而由中心另一位掌管资料库的高秋配合她的工作.黄娜娜以前在前锋话剧团跳过舞,年过四十了,身材还跟女孩似的,脸上也没什么皱纹.她很不高兴地说道:"高秋她又不是办公室的,我怎么差遣她?看她那整天鼻孔朝天的傲鸡鸡的样子,谁敢派她的活?"
" Y3 B2 M6 @' T$ r; M' n% t
1 L, S4 h0 m& `. X0 p李馗说道:"这是陈松的意思.高秋她是陈松介绍进来的,你一定要跟她搞好关系.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 s4 L8 u+ I3 ~, r4 T
6 X" Z4 `$ I8 R( }/ K7 {
黄娜娜从鼻孔里哼了一声.
) i$ L- {! G; I- p
- j! t( Z0 n( X. p. W2 f5 Y李馗派给我的活是担任会议的文书,即整理材料,埋头作会议记录的那种.我说这不是秘书的工作吗?李馗拍拍我的肩膀说道:"怎么,委曲你了?这次来的可都是全国的名流,正好给你一个学习的机会.你知道吗?我从前就干过排版工.凡事总得从头做起."
- `2 X5 r) E, v0 B4 K
% W& @7 L! {& q, b6 Q; J那天晚上,陈松要宴请上海来的一位著名女演员虞浪,把我也叫了去.陈松是搞政工出身的,对影视戏剧专业并不很在行,所以就特别喜欢跟名流凑在一起.他跟李馗一样,都是胖乎乎的,头发象从前的华国锋一样往后梳,没事时就拿出一把牛角梳子梳理一下头发,说这样可以顺便整理一下头绪.我和陈松先到了广东酒家候着.陈松对我说道:"我们台里跟中心的人际关系很复杂,你要小心,千万别自作聪明.看你老实,我把你当小兄弟看了." % R# x& I- \* l7 ?4 Q, I8 ]
, g* B0 V: l, L/ I: c9 Y/ g7 o我心里稍为不快,但脸上还是堆满了笑容.这时瘦瘦高高的叶导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就在陈松身边落座了.叶导问陈松说:"老板,今天李馗来不来?" ; z0 V8 [' M9 ~
# n0 I; H, o- L2 _
陈松笑道:"我叫过他了,来不来是他的事.最近他忙着呢!"当初李馗闹“劝进表”时,陈松也看到了那文书,于是对李馗和中心里的一些人耿耿于怀。但他表面上仍是一团和气,见人就笑眯眯的.凡能在电视台混的,一般都要比别人多几根肚肠.
- W2 I8 ?% {5 G' l7 w* P7 u; B, F
7 O6 o0 O0 S, |" X5 I; l4 _9 p$ d% G/ W1 p叶导便冷笑一声:"他忙个屁!"
6 T" v/ I- b3 i" `& P k8 x
" f" [! M2 s7 i( D# T. E( H; l叶导六十年代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他最先分在前锋话剧团,文革后被下放到闽西,直到八十年代初才回到清城.他在闽西的日子是给中学生上课.多年下来,他的意志被剥蚀的一干二尽,于是终日以酒为友,心情冲淡.后来据李馗私下里告诉我,文革之后恢复高考,叶导的班考了倒数第一.原因是他每天上课时,通常只讲授天下名菜的烹饪方法,激发得学生们的口水流淌了满脖子都是,因此到高考时全班画了鸭蛋.校长大怒,拍着桌子对他说:"要知道这样,我早让你到食堂负责工作去了." / F. ?1 C& |/ t
& e+ S4 C* |# ^* h" A; b. g- v八十年代中期,台里筹办电视剧部,叶导被挖了回来.他拍了几部单本剧,那时电视剧新鲜的要命,他的戏播出效果在同行中反应还不错.他后来参加了"聊斋"剧组.每天他带领剧组出去拍摄时,安排好场面跟镜头之后,他就打起了盹.拍摄结束,场记过来推了推他,他乍然而醒,便抹了把脸,朝场记兼制片小刘叫道:/ E0 R' R8 N' T4 j! o
8 u; J. t9 n! [6 d6 Q"快去搞几瓶啤酒,让大家轻松轻松." # U; i0 c: y$ w3 O: \
/ ?* g( E) b; p1 q) ^2 Z- Q# o小刘后来也成了电视剧部的导演.他见谁都说:"叶导大智若愚,把我们扶上路了."
9 T, e9 R1 U1 V: W2 T* Y0 k6 h! `9 L) z- ~0 r& B. Q- H
这时叶导掏出一包烟,替陈松点上一支,说:"陈台长,科班出身的跟江湖上的草台班子就是不一样.像我们的一纸文凭,就够他们忙乎一辈子了."" M3 {' Z. N: }4 v
8 ~1 J1 m0 D8 X$ R% [6 b
陈松笑眯眯地吸着烟,说:"叶导,我的学历也不怎么样,不就是省委党校出来的嘛?是不是也算草台班子啊?!"
9 e8 M9 s" [" l- v6 |' \% U1 O8 c j4 k* D. |# l1 m
叶导慌忙笑说:"哪儿话呢!你们才是真正的带头人!"4 Q5 x/ V4 Z$ d1 A, K
: S b( S$ I2 Z `2 M2 a陈松听了这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 g3 p/ O5 u( y4 f: t
3 x! H3 _# w2 N, r9 E& Z9 c# P
接着来的是刘导,他现在已经是中心的付主任了.刘导在中心三个正付主任中地位最不显眼.他原是京剧团出来的,自幼就在舞台上打滚,滚来滚去终于滚到了官场上.刘导跟我和叶导寒暄了几句,便跟陈松凑在一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 Y* ~& B# V5 a+ j3 o/ \' m! q
: ^0 B. l; L( ?) B% R- w过会儿女演员虞浪来了,她已经快五十岁了,不过因为保养得好,仍然眉目清秀,顾盼生辉,看上去就像是四十出头的模样.叶导忙抢上几步,紧紧握住余浪的手说:"老同学,你看你看,才一年不到没见面,你又年轻了十岁!"7 L: c, A" B: W5 c0 e/ R2 B
/ ^2 z1 t7 E3 J
这话把虞浪乐坏了,笑着说:"老叶,以后我再也不敢见你了,再年轻十岁,我就不像老太太了,你又要来追我了."0 \' `. h5 Y. K! I
9 H" ]* L6 Q# N _: ~' o叶导忙说哪里话哪里话.大家都笑,便相让着入座了. 4 [2 z4 m& Y( }# R, W
# S/ H* \$ @! g' U; N虞浪吃了几筷子菜就不动了.陈松问她说是不是菜太咸了?虞浪说:"我来清城几次,这里菜的味道已经习惯了.不过是因为这些天老沾荤味,胃口就上不来了.我下剧组的时候胃口最好,有时一口气可以吃下三碗米饭." 0 O9 [6 ]: G# t' v; n6 m
3 |2 D, @3 |+ a陈松说:"我胃口什么时候都好,饭是本钱哪.我现在是能吃一天就赚一天."
" q- t5 o3 H/ ~& [* y
2 ?* Y2 ~% r8 [9 L叶导叉了一筷子石癍鱼,沾了点芥末跟醋填进嘴里,还没来得及咽下就说:"难怪小虞你青春长驻,真是养颜有术.我吃菜从来都比较精细,好菜便吃,烹饪不好的用鼻子嗅嗅就知道了.都懒得动筷子.现在够味的菜越来越少了.想当年在闽西……"
/ s4 o" W. t1 [
3 U3 G. y) W& _0 D* Q" [. V/ S刘导赶紧端起酒杯笑着说:"叶导,我敬你一杯."便把叶导的冗长的故事给堵住了. c- X8 y* h' | ]. M& L5 d' P3 q
$ H* c, C2 W& J. p2 j8 f5 ]大家菜都吃得很少,只有叶导和我吃得比较起劲.酒过数巡,陈松的眼睛都红了,他的情绪显得有点不安,两手捋着笔直的头发.他的头发本来梳得油光泛亮,此时全都乱了.随后他拿了根牙签,身子往后一仰,眼睛看着天花板,说道:"今天虞大姐在这,我本来不想多说,家丑不可外扬嘛.不过中心有的人脸皮实在是太厚了.当时拉了十来个人搞什么联名签字,这不是对组织的不信任吗?别以为得过什么奖就了不起到天上去了.谁不知道他的底子啊?!那档案简直就不能看的,一塌糊涂.他不给我面子,还指望我给他面子?!" 7 i p- A+ ~. S' e) _1 H* F+ q
+ X8 s* y: K- s% M! u叶导和刘导虽然知道陈松骂的是李馗,但两人的脸色还是有点难堪.他们俩当初都在“劝进表”上面签了字的.虞浪看陈松喝的有些高了,就拿起酒杯笑着说:"大家难得聚在一起,我敬陈主任一杯."说着喝了一杯. 2 L% F! R6 y. H; D* P( Q6 t
6 O1 L2 F5 X# u. z陈松说:"虞大姐方便的话,再在这里呆两天,过两天到我们中心基地去走走."
+ r0 ^0 c( c9 v5 {
$ a" I7 B0 h* R" z
+ ]; z/ x ?5 \0 i& j4 @, s' _: ~ T
7 c- ? q" I5 t1 _% ^+ V9 K* Z% G, E$ d
2
; T9 V" O N# ^, v: A, j: O; o: I' y3 g4 D5 t6 C4 H7 C
会议是在九月初召开的.' H ^- c+ T% j+ H- h
7 E+ C: X# [7 a+ b* m负责会议管理的办公室主任黄娜娜,突然发现了一个致命的忽略:拍摄基地水管中出不来水!% o5 W+ ]! X/ N3 G; O$ j) F4 n
1 N3 ^# ]; o6 H/ K李馗急得两眼都突出来了,一支接一支的抽烟.黄娜娜说:"这基地属于清城郊县地域,水电都要通过它们.他们是地头蛇,拿他们没办法的."
+ _0 [, Y: R) Z+ {2 j9 n. x8 R7 y6 K& q, {# [$ `: l5 P
会务高秋说:"陈主任跟这一带当官的很熟,他也许有办法.请他给县里打个电话试试看."
. R; C+ n3 ^0 M3 q9 V* {
+ u0 e$ v4 i3 ]4 w李馗沉吟一会说:"那你去试试. "
7 {: V' I% ?% I% C- k& C' x5 f' X( G I$ i
6 r U' e" r2 q+ R# Y5 r' g# B( q/ f陈松接到高秋的电话后很不高兴,说:"这么大的事情他李馗干嘛不自己跟我说?!"
4 M1 I9 [3 x' d2 A; o0 j, ^5 d! f% ^
高秋忙把话筒递给一边的李馗.李馗只好搂着话筒,跟陈松聊了半天,那表情就像是要约情人出来喝咖啡似的.& G) F5 q( s7 s
2 l& T9 M; H8 W+ D6 J% a8 {2 o第二天水电就通了.李馗骂了一句,但脸上仍然是一付兴高彩烈的样子,一件尴尬事毕竟解决了.. S0 V ?9 r; f+ P% W2 S
* V- A* h; _- Z8 z7 ^+ h' o各地名流们三三两两地陆续来了.
( ?2 e+ f% ]0 j# a
( H, ]& o2 X5 B9 n* q3 A/ k4 {那天,我正在宿舍睡大觉,李馗风风火火冲进来,把我从床上拎起来,给了我一支烟,要我负责去接客人.那两天我拼命跑机场,手上持久地托举着一块写着名人们名字的牌子,随后便有些大老爷们聚到我身边.这些人看上去就象是种庄稼的,但一报出名头却让人吃惊.我在凑齐一辆面包车的人数后,便把这些名流送到中心的拍摄基地.他们中不少人我以前断断续续地都翻阅或观看过他们的作品,见面时不免说一些钦仰的话.大家都故意地谦虚说哪里哪里,又说年轻人前途无量等等.
: W1 m0 {* ]3 O2 h
. g6 _" a0 v3 D9 p) e/ ^, i- I5 n. A/ x会议开始前一天来了几个人,是李馗亲自开着老奔去接的,看来这几人来历不凡.0 o7 K1 h2 b6 T1 x" `
. r) D3 I; v4 D- b. r
几个名流都是北京来的,为首一位老头形象枯瘦,手里抡着一根竹杖,健步如飞,声音洪亮.他就是这次会议的押阵人物魏老.
7 m1 Q8 I: g6 f" l: A! O: u' R) i6 g! ~" H
魏老成名于三十年代,跟我以前的老板曾是同学.跟早先来的那些名流相比,他算是老前辈了.到了基地,一众名流都拥上前去与魏老寒喧.魏老居然能随口叫出其中一些人的名字,随即批评了几句他们的近作.大家对魏老的博闻强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 |* ^: c7 p5 S) H- |& i p
! n6 [) U3 P! W* I8 R那些没被叫上名字的人心里若有所失,暗骂道:"什么了不起的,欺世盗名罢了!"" B# h- ?- ?! D9 y$ E
( g, v& Z( j* p/ p
魏老一边行走,一边跟身边的人说:"刚才在飞机上,我还跟周年聊起毛泽东当初决定国旗的事呢.周年他硬说五星是五族共和.毛泽东当初跟张治中解释时就说了:一个人是人,两个人为从,三个人是众,四个人,便是人民大众一起奔向共产主义这个大星星.张治中提议要设个国旗专卖局,毛泽东说了,可以,到时你去当局长."2 U: h% ~% p3 p4 n2 q" {+ P: s
& e; Q' T& m* J) J) A) s) o: B
大家都笑.# j6 [" e; b1 f2 z I" p/ ~
" p# N* g. w" Q$ s! r魏老来到他的住处时,他的目光很快就被前来迎接的高秋所吸引.那天高秋穿了一条超短裙,上身是低胸背心,头发染成褐色魏老忙前进一步握着高秋的手说:"你怎么这么像我当年在重庆认识的一位女演员?可惜她后来被江青迫害死了.你是北方人吧?不过看你清秀的样子,又像江南一带的."
. p% k* M; j1 W0 B7 _% V
# X9 f( L2 J/ v3 ~4 [高秋高兴地说道:"我妈是上海人,我爸是山东东平人."4 ?5 e, i% q' P1 ^6 k/ R: @, R
! A( o' j4 k, B/ C/ f魏老说:“这就难怪了.是'风流双枪将'董平和武松的老乡.武松所在的清河县古时就属东平.有空多到我房间坐一坐,聊一聊.我也是山东人.”) J3 i' a ~, A% o4 C$ ~
0 Q9 w8 A: @& [魏老住进中心基地的最高级套房后,随即便要洗澡.他一拧热水龙头,喷出来的却是凉水.他全身一激灵,打了个喷嚏,于是拿起电话便对李馗说:"九头鸟,你想把我冻死呵?!"
7 d. c+ l0 d1 O# W8 o3 I
- r+ e7 u" f- `4 I李馗赶紧叫来高秋.高秋说:"这些后勤设施的事是黄娜娜负责的."
; o9 p+ l6 c( }* a* t2 {- U: l, _4 ^+ Z. I+ f( c9 I _
李馗又叫来黄娜娜.黄娜娜乜着眼说:"我只管水电,你可没让我负责供应热水."" s' D. w* q# m. x# C2 \9 M; r
# \3 {5 E$ |% `
李馗一拍桌子道:"你们再这样,我另外叫人来.你们看看来的都是什么人?再这么闹下去,我的面子往哪搁?人家不都是冲我来的吗?好了,你们叫几个人拎几桶热水到魏老房间去."! X# I' U. O" g8 ^8 l) I `/ g- ^
3 L* {. ~7 F4 P5 S6 B# Y
黄娜娜冷笑说:"是不是还要给他搓背啊?"" D6 K4 W4 i' H; Y% _
2 B* W+ M& v* u& e- P% p8 |' Q
李馗道:"办事要有分寸.你们想搓就搓好了."
$ a% \3 |. C0 v1 c& H- z8 l9 Q0 ~3 ?0 ^, W' K( G: Q
那天晚饭后,魏老到江边散步,迎面碰上高秋.魏老挥着竹杖,笑着说:"小老乡,咱们正好一起去溜达溜达."高秋一口答应了.
7 U0 \6 C) S( w9 K6 O; Y! s: |5 D: H/ S6 K7 h, K; u
俩人散步回来后,在魏老的房里呆了一个多小时,其间有几个名流要拜访魏老,结果都吃了闭门羹.3 A2 [, Z& S% g" [) I6 M4 h
4 V9 N& J: j6 p# X
黄娜娜便找了李馗说:"老板,干脆叫高秋陪魏老得了,除了这之外,她还能干什么?整天碍手碍脚的. "5 ]" e8 ^9 L' Q f- i$ Q
7 R$ K$ u0 r8 k
李馗显然也很不高兴,不由说道:"这回陈松绿帽子戴得可是亮晃晃的!"
; X0 p1 f1 r. K9 d& H7 O
}* s! ~! t# q( f; ]) L; Q7 m7 S黄娜娜冷笑说:"他不也给人家家里那位戴绿帽子了吗?!"
; X% B' X9 Z- A9 [ q
: v; u L; O4 b5 `" P" |李馗看了她一眼.黄娜娜的脸突然红了.
- S3 b: z0 R& E8 t+ ]' p, o
% U9 h* e/ D( R M2 N! Z第二天,高秋一大早就来找我,她把几张纸递给我道:"这是昨晚我采访魏老后连夜赶写出来的文稿,你帮我改一改,到时候跟通讯稿一起发出去."% D2 r, @7 F, U+ ]' }* k
' x) N9 N4 I. M& N. t
我吓了一跳,我吃惊并不是高秋来的突然,而是我绝对没有想到她还会舞文弄墨这一手.我看了标题:"乐莫乐兮新相知——走近当代'屈原' 魏老."8 y7 [4 t/ B9 z; V5 M6 a; t
" d4 n8 h% ]) ^: B于是我便问道:"这题目是魏老给你取的吧?"
5 l7 ^6 ^' V6 R" Z3 z/ k! @9 q9 ~4 L3 g8 P1 x
高秋睁大了眼睛说:"神了.你怎么知道的?是魏老告诉你的?他还跟你说了什么?" 我说是我自己瞎猜的.她像是松了口气.我翻了翻文章说:"稿子先留我这,至于能不能发还要李馗的签字."- U9 }9 @) t0 u9 @5 @0 B
( [3 D' T& e; J' n5 o: f8 e高秋说:"好吧,到时我再在后面附诗一首."
( ^1 m5 D3 [: L7 m. d* r7 _2 ]5 `! G; r; k: J* ]
她的话让我猛地打了个冷颤!
. n8 C3 Y9 y8 }2 Q* d' ^. b
; n/ g5 D( h. S- k0 C' z$ }我发现高秋虽然整天鼻孔朝天,目中无人,可脑子里其实还是空荡荡的,肚子里的东西就更不要说了.她的稿子别字多得让正字相形失色.但她毕竟还是把那位叫魏江南的当代屈原的简历写完整了.
Y% ~9 p4 L, C$ D/ x5 n
8 E5 s+ I; M, s$ r, M, B$ A" _魏江南自幼放荡不羁,八岁闹学,十八岁离家逃到上海.后来与同乡蓝苹小姐有过短暂的来往,但还没有发展到床上去.因为他思想过激,被国民党关进大狱,一直到国民政府撤到武汉时才被解禁.高秋用在我看来是诘曲聱牙的文字,描述了当代屈原的气节,诸如在与国民党跟江青的淫威斗争面前宁死不屈的傲岸.高秋最后用充满激情的文句来结束自己的采访:"啊,魏老,您是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将永垂不朽!"9 w- [* A: X+ l/ F5 u0 ^
" \2 V- x; [" _) m& U在我的知识跟印象中,魏江南好象只有两本研究《楚辞》的专著,其中一部还是考据论著.不知这当代屈原的高帽从何处而来?他解放后一直从事出版编辑工作,鲜见文著.他给我的名片上写道:"退隐在家,述而不作." \. R+ p8 R' ^9 [
9 [/ H+ E2 v* T看起来,他的名声主要还是靠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维持的.文学史本来就是被兑了水的.德高望重的人自己来调配一下有何不可?后生晚辈,多少人就靠前辈文人的模糊人生经历,得了教授博导,混得妻荣子贵的.魏江南相比之下,只不过比别人露骨一点,大方一点.不像有的人既要欺世盗名宣淫,又要把自己塑造成道德风范.魏江南认为:"现在很多人都从毛泽东的私生活方面去攻击他,有人还写了回忆录揭露他在这方面的荒淫,这是极为无聊的.大家试想一想,如果当初老毛要选妃子,那良家女子自愿拎着裤腰带排队的,只怕从北京会排到济南去.伟人是不能犯错误的,一犯错误谁都往你的头上拉屎拉尿.何苦呢?所谓吃不了兜着走,你死了你还兜着往哪儿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