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17|回复: 13

[秦无衣] 【长篇小说】江南雨.江南血 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5 04: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惊 蛰
                   
                        

                      1


 巍峨高耸的黄鹤楼,峙立于长江南岸、蛇山之西,遥隔长江,对面汉口镇的龟山在一片绿树丛中,隐隐可见。从楼的高处望去,只见江面上舟楫如织,江天浩淼,不尽江水滚滚东流。

这是崇祯十七年,也就是甲申年春三月上旬的一天。天色有点阴沉,空气中有股潮湿的味道。黄鹤楼上一位年近四十,身形颀长,面目清俊淡雅的中年士子,正极目朝着北边方向眺望。他的眼神里隐约带着一丝不易觉察的幽思。他一身素白的绸衫,手里把玩着一把撒扇(折扇),撒扇的扇面上题着笔骨如铁的隶书“慎独”两字。

几只凶猛的沙鸥,高声尖厉地鸣叫着,像闪电一样从空中掠过。其中有一只展开宽阔的翅膀,直朝倚靠在阑干边上的这位士子猛冲下来。士子将撒扇“哗”地一挥,那只沙鸥怪便叫了一声,随即摇曳着翅膀,向远天飞去。

士子望着鸥群在灰蒙蒙的天空中渐渐幻为黑点,眉目微微轻舒了开来。他喜欢蓝天下那种冲淡空灵的感觉,那是与凡尘俗世迥然不同的境界,对于像他这样终日在江湖上漂泊的人来说,感受尤其明显:实际上,他如今也弄不明白了,到底是官场复杂,还是江湖凶险?!

他名叫刘汋,字伯绳,号思任,是来自浙江绍兴府山阴县的大茶商。在江南一带茶叶的生意场中,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头的。他的父亲刘宗周,更是以学问名动天下。前年因指陈时政,刘宗周在刚刚起任左都御史不久,又被崇祯皇帝罢免回家。如今在山阴蕺山开坛讲学。

想起来,这已经刘思任他第二次登上黄鹤楼了。去年五月,张献忠率军西取汉阳,从鸭蛋洲渡过长江,迅速攻占了武昌府城,然后处死了楚王朱华奎,守城官吏望风而逃。张献忠处死楚王后,嗜血成性的他又在武昌城里大肆抢掠,屠杀,随后又移师南下,进入湖南。遭受过兵灾的武昌城,此后由左良玉率军进驻。然而昔日的繁华不再,至今尚未恢复元气,江对面的四大名镇之一汉口镇,也是满目疮痍。

刘思任目之所及,俱是一派衰象。

他记得,他第一次登上这座名冠天下的黄鹤楼,是在三十二年前,也就是万历四十年,当时他的父亲刘宗周与给事中彭惟成,奉旨出使江西建昌册封益定王朱由木,回来时,路过武昌他舅舅家,接上正在那里寄学的他一起上京。那时他的父亲风华正茂,带着八岁的他登上了黄鹤楼,踌躇满志,抚古思今,感慨万千。他父亲一边抚摸着他的头,一边高声吟诵了一句辛弃疾的词: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时父亲的慷慨激昂,抑扬顿挫的越语,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他父亲望子成龙的厚望,也昭然若揭。他父亲曾经教诲他:“儿得为庸人,幸矣。世间好人如麟凤驺虞,不可多见,或累世一出。而恶人往往遍天下。不得已,而思其次,则如庸人者,其立心制行虽不免犹有乡人之累,而已浸远于恶矣。是故庸未易言也。”

然而在多年之后,在官场上折腾了几十年的父亲,在从都察院左都御史任上致仕之后,虽然还在山阴老家的蕺山开坛讲学,但已经是满身的暮气了。他很难再看到昔日在朝廷上指斥奸弊,纵横开阖,豪情万丈的父亲了。这让他此时重新登临黄鹤楼之际,情不自禁地为父亲的一生,感到十分的悲哀,也为四面楚歌的朝廷,感到悲哀。

他父亲一生推崇的,是修身正心。他父亲经常跟他提到:“《大学》之道,一言以蔽之,曰慎独而已矣。《大学》言慎独,《中庸》亦言慎独。慎独之外,别无学也。”并且要他反躬深思,身体力行。因此他的撒扇上,便是老父的题词“慎独”二字。

说起来,刘思任最初的志向,并不是做一个财大气粗、腰缠万贯的商人。他十六岁上便中了秀才,在人才济济的绍兴府脱颖而出。崇祯二年秋天时,他二十二岁,到杭州参加浙江省的乡试,高中第二名举子,一时在江南士子圈中传为佳话。不过他因为生性散淡,懒于应酬,又从他的父亲身上看到了自己将来在仕途上的影子,更看不惯官场上倾轧,尔虞我诈,就无意于在仕途发展了。

那时,疾风劲草似的东林党,刚刚从阉党的桎梏中脱离出来,正是拨乱反正的时候。他们中的精英人物,本来应该有所作为的,但是他们中很多人又卷入了党争的余绪,试图把握朝政。像温体仁,周延儒之流,都是大可以冠之以孔子所说的“乡愿,德之贼也”之类的。刘思任敏锐地觉察到,在这种局面下,自己倘若身陷官场,就犹如泥菩萨过江,因此便不思在功名上更上层楼。而假如次年他入京参加春闱,那么凭着他的文才,还有他父亲在朝中的名望,或可名列三甲,也未可知。但是他终于还是选择了商贾之道。

他父亲刘宗周对他生气痛心的也是因为他这事。刘宗周是江南大儒,学贯古今,万历二十九年成进士,曾经是崇祯皇帝的股肱之臣。他怎么也不能容忍他的儿子成为一个商贾的。但是,刘思任理直气壮地问过他的父亲:即便我名列三甲,又能怎么样呢?我这辈子还不是跟你一样,忝列于庙堂之上,尸位素餐吗?!我小的时候,你不是当着塾师的面,要我做个与世无争的“庸人”吗?

这话差点没把他父亲气得吐血。

于是,刘思任选择了与他的父亲迥然不同的一条路径:弃仕从商。这在当时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尤其是像他这样离功名只有一步之遥的年轻才俊,该做出的牺牲有多大,可想而知。当时,唯一一个支持他的人,就是他新婚不久的妻子、苏州府知府周献的女儿周莘。

当年他弃仕从商时,正值朱由检即位,改元崇祯后不久。那一年,陕西发生兵变,以王嘉胤为首的十三路盗贼揭竿而起,随即祸乱越燃越烈。但是国势还没有沦落到像目下如此糟糕的地步。那时从朝中到地方,官场上的各阶级正在进行清洗与大换血,人们在经历魏阉奸党的高压之后,企望着新朝廷有所作为。崇祯即位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命中注定地被推入了一团漩涡之中。前朝的积弊,命中注定地要由他来承担了,这一年,皇帝才十八岁。

刚刚历经女真人狩猎般攻掠、又遭受流寇暴风骤雨似的洗劫的明朝北方,本来就已经疲惫不堪,而官场之争斗又病入膏肓,历崇祯一朝,更换大学士之频繁,前所未有。这也是刘思任当年踟蹰于仕宦门槛的重要原因。他对陕西兵卒,灾民的处境深为同情,但却不满他们乘危做乱,将灾难无限制地扩大到整个帝国,以至于让外族乘虚而入的做法。

他看到,历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的朝政,并非没有隐约的曙光出现,比如崇祯元年袁崇焕任蓟辽总督之时,杨嗣昌与洪承畴督师剿匪的时候。称许杨嗣昌为一代名臣,并不为过。洪承畴也就是在去年才投入满洲人的怀抱的。崇祯年间,英才倍出,但理政与判逆的冲突,却形同水火。像孙承宗,卢象生,其血气在千秋万古,都是可圈可点的。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聚集过这么多的精英人物。不过国家与朝廷的一切败像,似乎都已积重难返了,王朝的机遇,与大批兢兢业业,忍辱负重的士子们失之交臂。一边是东林党人想在仕宦政局上上重振旗鼓,一边是贪官污吏在国难中混水摸鱼,还有就是势头正旺的流寇们,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在做着改朝换代的清秋大梦。后来他历身于江湖,发现至少有一打以上的草头王想做皇帝。然而凭着这些人的学识胆略,可能在和平年代连个秀才都考不中。这是一个着实让人痛心疾首的矛盾事实。

面对这种混乱的局势,刘思任觉得,如果再跻身庙堂,无疑就象是活受罪了。而江南一带经济发达,商业兴隆,这些条件,以及他个人放荡不羁的性格取向,使他在弃仕从商之后,如鱼得水,财源广进,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诣,他已成为江南一带屈指可数的富商。他在商业上的成功,多少也改变了他父亲和他岳父周献等人对商贾的偏见。

如今他在南京,安庆,杭州,苏州,常州等地,开有十几个茶庄,一律冠以“明泉”之名,生意兴隆。更让天下商贾们眼热的是,他所一手经营的“明茶”,是嘉靖年间朝廷御定的贡茶,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使他的“明泉茶庄”名扬天下了。

刘思任觉得自己该挺身而出,为国家做些像样的事情,是在今年二月初,李闯的大军正攻破宣大,在向北京攻掠前进之后。随着时局的不断恶化,他渐次觉得,人生在世,除了陶冶个人情性之外,毕竟还须去承担关怀天下苍生的一些责任的,不然的话,那些圣贤之书他算是白读了。实际上,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圣人古训,他从来也没有忘记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方是君子之道,尤其像他这种外刚内柔的人,更不能摆脱那种深深地植根于他心理中的“救亡”负重。

因此在今年二月底,当他听说北京局势危急时,便想借着到江西庐山采购云雾茶的机会,赶到武昌,说服“平贼将军”左良玉北上勤王。左良玉跟他私交甚好,他想,如果他能说动这位拥有重兵的封疆大吏北上勤王,那么北方的时局或可扭转。因此他匆匆买舟沿江西上,三天后就赶到了九江。他在庐山下的茶坊中呆了两天两夜,亲自烘焙茶叶,出来时满脸黥黑,五十多担云雾茶终于烘焙好了。然后他乘坐着自家的大商船“水月”,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于三月初一日到达武昌。

发表于 2009-1-5 12: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题材好象不错,但是

黄鹤楼我怎么觉不出巍峨高耸啊。我喜欢挑毛病。咱不是说了么,正经货得有人指点。我权且扔块转头出去,搬个板凳儿树下面等着人家扔玉。你帮人家画的画不错。我家墙上正缺点儿什么呐。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03: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跟你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吧,新近认识的。

- V. _+ [: l( C* d! N. l

" j f+ ?5 a9 W$ X& O: Z# g) C% t

秦无衣,如果你去GOOGLE一下,就知道了,是网络著名作家,出一本畅销书叫《女人三十不愁嫁》,在《收获》上发表文章的,这哥们是科班出生,当年就是学文的,专业研究戏剧的,阅历广博,文字老道,粉丝排山倒海,嘿嘿! 我个人觉得历史题材不好写,究竟那是另外一个时空,谁知道这帮人怎么捣糨糊的,倒过来说也好,隔世嘛,我这样不熟悉历史的就看热闹就行了,嘿嘿!

发表于 2009-1-6 07: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玉阿,我再扔块砖头。嘿嘿

这活写得有毛病,也是常见病。小说既然是长篇,那开头就要简单,别上来抡一堆背景,这样让人蒙了,也上不来兴趣。一般大家都觉得先铺垫好了就好懂了,其实不然。我觉得长篇的开头最好别提太多背景,比如这篇吧,我看了一下也没记住谁是谁,谁家怎么回事,等于作者没说。你还不如干脆说一个人一个事的细节,说精彩了,让读者进来,您再慢慢展开。背景有的是机会抖落,急个BALL啊。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07: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无衣的这篇小说,我个人从读者的角度说哈,这地基打得太深了,有点当年看苏联小说的感觉,前几章全是背景与铺垫。

+ g* |4 a: s) V$ D

' |8 ?9 p# W7 W2 c, V

我最早以为是武侠小说呢,后来看了半天感觉像文化小说,觉得作者阅历很强,别的就等他再继续写,先搞清楚谁是主角再说,然后再分分好人坏人——1?怎么回到当年看老外的片子的水平了~~~

- @5 P: d/ `0 P1 B8 R

5 ~6 c; W! I6 h

但是文字还是写的很不错的,嘿嘿!

发表于 2009-1-7 06: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下去

不是说作者写得不好,主要是自己没耐心,当年读苏俄大部头的精神早已丧失迨尽,现在的小说能读下去的实在凤毛麟角。同意五道口的意见,这篇小说一上来就抛出千头万绪,大有不把你绕晕不罢休的气势。其实完全可以再从容一点。

3 `9 O% ?9 Y4 E. j: z+ V& `

. L2 G0 O! [4 S9 I3 f

语言嘛,觉得不够凝练,缺乏张力。比方这句“正极目朝着北边方向眺望。”, 完全可以精简成“正极目北望”,最多“正极目朝北眺望”。“手里把玩着一把撒扇(折扇),撒扇的扇面上题着笔骨如铁的隶书“慎独”两字。”括号里的解释多余,古今物什异名者众,历史小说需要营造当时的时空氛围,这样对照来解释去,影响读者的投入感。 

% o3 ^' U6 E: a) T

5 G4 I/ N( o& s9 b' \

紧接着第二个“撒扇的”完全多余。 就细看了这两段,妄加置喙,不好意思。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 收起 理由
无墨 -1 扣1分,嘿嘿! 关键是好久不见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7 07: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顶不住。还是现代背景的容易理解

三国我硬着头皮开了几次头,没几页就顶不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 收起 理由
无墨 -1 扣1分! 你哪辈子就说写小说了,影子呢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07: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这帮家伙!等我一个一个地给你们扣分!嘿嘿!
- x; I$ Y$ h! y/ Z- i( c1 @9 @' q7 {+ S7 v
大家都好好写啊,全都给大家配个封面插图啥的,呵呵!
发表于 2009-1-7 14: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我还以为能引来玉呐,结果又来了一堆转头。嘿嘿

哈哈哈,我还以为能引来玉呐,结果又来了一堆转头。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wm_qqq.jpg

别急!我已经把连接给秦无衣了,我知道最关键的问题是大家比较热心,你想人家没来过宝贝城,来了总得有个房子吧,MP有啥用?还是砖头实在,嘿嘿!
发表于 2009-1-7 23: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城主的漫画生动活泼,浅显易懂

适合俺这样头脑简单的粗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23: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heatweed 于 2009-1-7 23:41 发表
7 m7 ^3 @  U& q( ~适合俺这样头脑简单的粗人。 <div>
: N4 V) A& @. o* L) d: z
: S! a! g/ a4 I, P1 s
对了,你以前也跟我说过喜欢树型的坛子,我就新架设了一个,你来看看:http://www.wm9000.com/chat/index.php
发表于 2009-1-8 01: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看了一眼,甚合孤意。

可惜俺乡巴佬,不敢在皇城根众侃爷面前多嘴撩舌。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02: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急嘛!先观着花,偶然第浇点水,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