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列夫斯基(kebaliefusiji Domitry Borissovitch kabalevsky , 1904--)' r: I7 f, M' M' z$ X6 I
前苏联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出生在彼得堡。父亲是数学家,在国营生命保险公司工作。他6岁学钢琴,8岁正式学音乐。1918年全家迁居莫斯科。1919年考入莫斯科第三音乐学校,1922年毕业,考入莫斯科音乐院,专攻钢琴与作曲。1929年于作曲系毕业,1930年于戈登威森的钢琴系毕业。他的毕业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获优异成绩。后又创作《第一钢琴小奏鸣曲》、《第一交响曲》、合唱与管弦乐《悼念列宁安魂曲》。1934年创作的《第二交响曲》驰名国际乐坛。后又创作了《第二钢琴协奏曲》、歌剧《哥拉•布勒尼翁》、儿童剧《发旺家与丑角》、1938年创作组曲《丑角》电影音乐《肖尔斯》和《第四交响曲》同年被聘为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1940年一1946年任苏联作曲家协会机关报《苏联音乐》主编。之后又创作了合唱组曲《人民的复仇者》、歌剧《在战火中》、轻歌剧《春天在歌唱》、康塔塔《伟大的祖国》钢琴曲《二十四首前奏曲》、《第二弦乐四重奏》、《钢琴第二奏鸣曲》、《钢琴第三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第三钢琴协奏曲》、《追思曲》、第三部歌剧《塔拉斯一家》、歌剧《尼基塔•威鲁西宁》,他还写了许多钢琴小品和歌曲,如:《为孩子们演奏的30首简易小品》和《莎士比亚的十首短诗》等。70年代后在莫斯科教育大学音乐教育学部授由他创立的“卡巴列夫斯基教育体系”,八十年代创办并主编音乐刊物《学校教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