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宝贝城城主

中国围棋史话[转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1 0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棋经十三篇》及其它
' \- B  [1 b1 C* L* C2 a# C4 f    宋、元时,出现了三部重要的棋书,直接影响后世,在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
- ?4 R" X) F; O& h位。这三部书是:《棋经十三篇》、《忘忧清乐集》和《玄玄集》。
8 K  v+ A9 w0 Z- T8 m9 k% Q    《棋经十三篇》在宋仁宗皇佑年间问世。它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张拟,有人认为是" k# P! j( T/ m2 y# M& R
张靖,尚未有定论。1 p+ Q* V  T3 `
    《棋经十三篇》的《序》,对整个围棋的形势进行了分类,谈到围棋着法与战术,, h4 n$ g8 a. h; }2 F! ?* S: Q: }
与兵法相似。《论局篇》对棋盘进行了解释。《得算篇》则强调计算关系到一局的胜败," _8 f8 S2 T( D5 k0 W& U1 L
因此要心中有数。《权与篇》谈的是布局,指出了布局的重要性和原则,《合战篇》则- @' l, `  x: v! i/ Y
全面周密地提出了实战中的各种问题,这是全书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虚实篇》主要探+ H/ |, G& I, ?" Y
讨战术进攻的原则。《自知篇》把有无自知之明提到了胜败的高度加以阐述。《审局篇》) y! V! w, }) S6 D/ F2 m
要人们特别重视棋局形势的变化,做到成竹在胸,《度情篇》从各个方面讨论了态度问
& H3 y0 ~& ]0 p题。《斜正篇》谈的是棋风问题。在《洞微篇》中,以变化的观点探讨了围棋战术,列9 J. q! `6 n- C# I4 |6 E
举了战术上一系列原则。《名数篇》归纳了下子的三十二种术语。《品格篇》把棋力的
: M) l9 j" x( H/ k. ]7 y( z高低分为九段。《杂说篇》则比较芜杂,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提出了棋手的品质作风问9 s' e# }# k  a3 Z5 B
题。2 W- b2 ?( o. A$ k
    《棋经十三篇》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我国古典围棋理论,从尹文子和太
- Q) r; g' L. N叔文子算起,中经班固《弈旨》、马融《围棋赋》等,到了敦煌写本《棋经》和王积薪
; C% O" P* C1 p$ i+ ~6 `的《十诀》,才逐渐开始系统化。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还要算《棋经十三篇》。
$ X& r/ [3 K4 r这标志着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_8 G5 [+ U; h5 r! d    《棋经十三篇》比起以往的围棋理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论述更加深刻、更加全( H0 k; P0 I' ~) u3 ^
面了。特别是涉及围棋战略、战术的篇章,充满了辩证法的观点。如“棋有不走之走,  ~) h. O* `' c1 L+ S* q/ p
不下之下”,“有先而后,有后而先”,“有始少而终多者,有始近而终远者”等等,
1 ^% x  b+ F; U8 T0 Y都是妙绝千古的真知灼见,这是这本书的另一重大价值。$ X0 |) T: p+ n8 j3 b) y
    此外, 《棋经十三篇》 还第一次阐述了棋手的品质作风等问题。书中提出了“胜
* Q# ^; W# z$ i% {( \' Q不言,败不语”,“安而不泰,存而不骄”等评走棋手品质作风的标准,认为这关系到
7 }$ ]& l# R7 R8 P' x9 i0 u一局棋的输赢,关系到棋手水平的提高。这些观点至今还为棋手们所称道。
: y1 B' f: A. z4 l+ f    总的来说,《棋经十三篇》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总结了历代下棋的宝贵经验,
; i  u6 R1 N& V  Q8 k. a- z* D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的围棋理论。这是围棋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N' n1 X# J* K; @  w' R
    《棋经十三篇》问世九百年来,历代棋手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据《棋经十三篇·跋》
: i! @# l$ G5 P的记载,此书一问世,就受到包括刘仲仲甫在内的宋代棋手的重视,“人人皆能诵此十
0 u, ~. b/ I) m" |, ]三篇”。刘仲甫以后许多棋手为之作注,至元代,晏天章、严德甫“会诸家之要”,撰
' L# h7 ?" |2 m( |% n  A成集解,《忘忧清乐集》、《玄玄集》等书都全文收录《棋经十三篇》。对今天的棋手. j% c& o( Q3 @" I- c+ x+ @
来说,它仍有惜鉴、指导作用。
* u- l- S, {5 P  X9 Y+ a/ h" ?, G    李逸民编著《忘忧清乐集》是这一时期的另一部重要棋书。9 P$ G' P5 |2 m( ]2 Z3 ]# ~2 A
    《忘忧清乐集》书名来自宋徽宗的题诗:“忘忧清乐在枰棋……”,全书分为四部
7 d# Q/ l/ F8 J分:一、文字部分,包括《棋经十三篇》、《棋诀》、《论棋诀要杂说》等重要著作;' N: A9 Y! g# H. i% m- g$ e
二、全局棋谱,其中有著名的《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四仙子图》等;三、边角的
( r  e! G* x& b* b着法,包括有座子的与无座子的着法;四、棋势,每个势子各有专名,相当于今天我们
; H, |- [3 A8 f) H# c  e所说的局部死活。" Q" m1 ?+ {. l+ k3 M
    《忘忧清乐集》的价值,在于它保存了《棋经十三篇》、《棋诀》等重要论著,保
3 O! v9 ~/ {( ~& b* S# U5 U存了一些古谱(包括宋代大棋手刘仲甫的对局),而书中所载的那些边角着法和棋势,
( G# k2 n5 V, x$ S& {1 y/ H也不无参考价值。
6 o- x2 Q) o% @+ H    《忘忧清乐集》在元、明两朝,流传并不很广。清初钱曾见到此书,非常高兴(见- ^, y  X6 P; K1 V, w1 l
所著《读书敏求记》),清嘉庆年间,黄丕烈收集到仅存的宋刻本。本世纪初,徐乃昌  l0 s/ A  T2 T# G. `5 ?
依宋刻本影摹出版了《忘忧清乐集》,从此流传下来。1 E8 }$ z5 `  O  M
    元朝也流传下来一本驰名中外的棋书——《玄玄集》(又名《玄玄棋经》)。该书4 i! ^# |& Z+ }0 \  f7 `4 ~/ ^
由元代大棋手严德甫主编,晏天章帮助整理刊刻。这本书刊印于元至正年间。/ T) ^1 _/ w( a7 ^1 Q
    《玄玄集》书名来自《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用来比喻棋图
* D6 Q& Y8 o, g7 r: Y着法精妙的。全书共分为“礼”、“乐”、“射”、“御”、“书”、“数”六卷,内$ x3 X# B9 z* \8 r4 T2 a8 D
容比《忘忧清乐集》还要丰富。第一卷也是文字部分,收有班固的《弈旨》、马融的
1 N! _9 Z1 a! C( A《围棋赋》、皮日休的《原弈》、吕公的《悟棋歌》、《四仙子图序》、张拟(一作张  N2 p) _$ C3 H
靖)的《棋经十三篇》、刘仲甫的《棋诀》等篇。二、三两卷,重点是边角走式,还有
4 f) A  e. J, `/ S让子局谱和术语图解。四、五、六三卷,共有三百七十八个棋势图,是全书中最重要的1 z8 c: D0 a; ?) ]
部分。# Y+ k' r7 X. t3 {. s
    《玄玄集》在我国古代有深远影响,直到今天,价值仍很大。在日本,此书也很受
' Y, u' E- [; X, s: e( j重视。9 d/ ]2 |( B5 }/ J0 F: w  S1 ~2 F( q
    (注一)宋《铁目山丛谈》
3 E' e7 l. D! F: s0 p( |+ v5 J, o    (注二)明 彭大翼《山堂肆考》5 B3 z$ _! ~3 N' t% s- X
    (注三)宋《春诸纪闻》
& d- f2 j5 s# C3 |8 l8 v7 W* j2 g9 H    (注四)宋·欧阳修《归田录》
. u: b+ t1 O( c9 C. J# @    (注五)《明道杂志》4 z, A2 k6 N/ P1 }) j) S
    (注六)《山堂肆考》。
$ p2 K3 i' N; g: v    (注七)《宋史·潘慎修传》。  K' ]  D: q. a4 V& R) y6 x! \+ V
    (注八)《宋史·宗泽传》.
  S3 c( {$ L9 g2 {$ s    (注九)南宋 张端义《贵耳集》
: R; g) ]9 w, I1 |1 ~    (注十)南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6 V5 u% l$ ]. z+ T: K  |1 D7 H    (注十一)《金史·张大节传》9 T/ I* h0 z  q$ E; l" W- e5 [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1 00: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名手无数的明朝时期* g/ _# k' W) O4 |
  ; M: A3 M: i; I7 B, k7 ^$ ^" w' c9 B
    国手不让皇帝棋
4 Z/ w& ~1 P# R    围棋到了明代,又是一番面目,与唐、宋不可同日而语。无数的名手相继涌现出来。9 O4 O. k3 D" w6 c
    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欢下围棋,相传南京胜棋楼就是他和徐达下围棋的地方。不过,) V1 l5 z4 Z5 n
在历史上,他却是以禁棋出名的,他曾下令:“在京军官军人……下棋的断手。”(注6 C7 W' r- {# ~! |% I( w$ g
一)又建造了“消遥楼”,专门囚禁下围棋的老百姓(注二)。这些戒律和作法,阻碍' Z. @* _# Y! f1 k
了围棋的正常发展。但围棋到了明朝,已势不可挡,名家好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x6 l# w3 ?, G% L
    相礼是明初大国手,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尤精于弈,当世无敌”。明太祖虽说
+ f& N$ U. v7 P' x3 O) n禁止别人下棋,却禁不住自己对围棋的嗜好。他曾把相礼召至京城,命其与燕王对弈,
1 x4 P+ \& n+ J3 R9 X' e* u并赐以重赏(注三), z5 @# m7 W' g$ V) r
    比相礼晚十余年的楼得达也是江南人,他为人所知时,相礼独霸棋坛已相当久了。
( Q+ z2 _) r' N1 R《宁波府志》上有一段楼得达与相礼比弈的故事。那是永乐初年,明成祖把楼得达召进
. D+ _2 {; o, z; ~4 _京,命他与当时的棋霸相礼对局,相礼很骄做,自以为天下第一,胜券稳操,因而瞧不2 `& J8 |( H6 {( c: w3 H
起楼得达。赛局未定,明成祖已命人悄悄地把画有冠带的纸放在棋盘下,准备赐给胜者。
+ Q3 ?' K+ Z) U3 O# ]+ c! s棋一连下了几盘,结果楼得达大胜相礼,明成祖当即赐予冠带,相礼独霸棋坛的时期就% t7 `& W# O) }9 d$ H! H
此告终。1 b% {% v7 U1 I+ h; E. r; ^
    其实,当时能抵挡相礼的棋手,也许不只楼得达一人,限于古时交通不便,不可能( O# z& n* l" y8 K  A* W
都有进京交锋的机会。据史载,吴中一带的唐理,棋力也不弱,他曾在阳羡山中,遇上
0 `* _- ]$ M1 O9 O; O7 u2 D一位道士,并和这道上下了三天三夜的棋。唐理还把下棋的本事亲授给他的女婿,后来2 l" l/ f8 g- p7 E1 {
他的女婿棋力与他相当,能同他一决雄雌。(注四)
% @# s6 ?& ]/ v  k' m5 e) w假如唐理能有幸被召入京,恐怕也会与那些棋霸争个高低。明代许多棋手都很好强,
; i' ]3 b1 i# |+ D& \4 Y& s; U/ C4 h甚至连皇上都不让。刘景就是这么一位棋手,他常陪明成祖下棋,经常是以他的胜利告
8 w+ Q! O3 c; P+ l* w1 a终。成祖下得没情绪了,对刘景说:“你不可以让让我么?”刘景回答:“可让的我让
! g* }5 O: }( {" s, R# d你,不可让的,我是不能让的。”刘景与贾玄在这点上形成鲜明对照,刘景真不辱棋手  X2 y7 _! n6 O4 o. e
这一称号。(注五)
/ |4 h$ f# u1 e    明仁宗年间,朱熊棋艺颇有名气,到了明孝宗时代,称雄棋坛的,是越九成。他进
, o3 Z- N4 k% t: Y京下棋,没有敌手,顿时名声大震,孝宗知道后,马上将他和京城名手一同召进皇宫下7 K/ O% E  n* t. |
棋,赵九成有许多独出心裁的招式,连连得手,看得孝宗大开眼界,赞叹道:“真国手+ W6 s- t+ O; [( t9 O8 j$ P/ h% I5 p
也!后来,孝宗赐了赵九成一个官职(注六)
* y" I- ~( r+ q+ g    当时棋坛还有一位“怪手”叫范洪,《宁波府志》记载,他“弈棋以自娱,与人弈,
1 ]3 |7 [2 {+ j8 e; _4 B' b2 Z常随其人高下,不求大胜,然终不一挫衄。”当时人把他与画家吕纪等三人,合称为4 ]/ F+ Q7 F+ L+ B
“四绝”。
; K  X+ L( f) x4 M0 `+ x! \+ Y6 ~
) T$ v- S1 p& c7 o: t
# J, d+ X" J' \! ]! x5 B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1 00: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棋坛三派
/ O( l+ i  M- ?( j; ?3 v4 `    围棋到明武宗时,名手已多如牛毛,并逐渐开始形成流派,各派的棋风显示出不同/ |5 q' C$ q  x  ~
的特点,这是围棋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据《弈旦评》、《宛委余编博物志》记载,明) Q9 O9 C! q/ n& p, C) }
武宗时,棋界形成三派。
: B3 V9 Y; b. E- t, y    一派为永嘉派。这一派中鲍一中年龄最大,出名也最早。他又名鲍景远。著名作家& J8 `! N3 B: f& e5 P
吴承恩著有《围棋歌赠鲍景远》,上面说鲍景远二十岁时,已被誉为海内第一,“纵横: @$ k- k6 n" \
妙无匹”,“处处争雄长”。四十多岁时,还参加过几次著名的围棋比赛。吴承恩称他* F* C$ B' f- ]" V# C( c7 \9 i
为“棋中师”,王世贞说他“弈品第一。王世贞认为鲍一中棋风特点是“巧”。这一派7 ?6 ^8 F1 `; T' M; o( _+ g
里的李冲比鲍一中出名晚,棋力似乎也不如鲍,被评为第二。他自己对此不服。到了暮$ `- o. X4 t( Q1 Y. Y) o3 P' M6 E9 Q7 l
年,曾与京师派李釜交战,惨败而归,以致不敢再与李釜对弈。这一派里还有几位较有
/ T& Z$ d9 p+ i0 f影响的棋手,他们是周源,徐希圣,周厘。前二位出现较晚,周厘与鲍一中同时,鲍称0 C+ _, A7 w& \4 q- D9 S" h% f
他的棋鲡“咄逼人”,甚至有点怕他。* x# O9 `, B% r' B. C! e1 {
    另一派为新安派,这派的汪曙比永嘉派的鲍一中棋力差些,晚一些的程汝亮是这派/ X- o* E, ^5 V# P: M
的中坚。程汝亮字自水,《仙机武库》和《弈时初迭》中都收有他的遗局,其局”布局
0 w4 N# p# D) h) L- G3 o: a0 {工整,奇正迭出,取舍各尽其妙。”王世贞认为他有以守为攻的特点。他与京师派的李( j$ z- v3 |. }- h" X
釜也是劲敌,他败的次数多些,也是心里不服气。可惜过早地离开了人间,未能最终争
8 d" }- N. Z' |0 z回这口气。* Z+ K% {6 l. N
    第三派为京师派,有颜伦、李釜这些高手,颜伦工于计算,常常不差一道。他遍游7 D( U% M5 L% V- M) m. g  ^  F9 }/ c3 w
全国,很少对手,王世贞说他棋风稳健。李釜又名李时养,他比颜伦稍晚,但棋力不在
6 p9 E# _3 x6 K( T% L; K* P其下,能与颜伦争高低。颜伦就因为怕输给他有碍名声,不敢与他抗衡,躲到吴中去了。
5 r/ L6 f; m* v1 n" Y' H4 M前面已经提到,永嘉派的李冲,新安派的程汝亮都曾是他手下败将。吴承恩在《后围棋
/ i* M4 E% I3 `歌赠小李》中,认为他棋力“绝伦”,王世贞说他偏于力战。) q5 w. h; f) o9 W4 ]- t
    在《宛委余编博物志》中,王世贞评价说鲍一中、程汝亮、颜伦、李釜四人虽然风
/ Z/ M4 q; w% S& F0 K' l7 D/ U格各异,攻守侧重不同,但此四人“以当明第一一品无愧之”。
0 M: M- k$ A; k/ [: h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1 00: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棋手“未可量也”
& e1 ]0 i3 x$ k) {9 c1 Y3 T    继三个流派之后,几位少年棋手,初露头角,一鸣惊人,很受重视。
, O/ y' B$ k  `% P& [6 A8 k6 S    福建人蔡学海是少年棋手中较有影响的一位,撰有《蔡学海遗谱》,今尚存。余姚
  `# k* o9 B* m% c; u人岑乾也是一位少年棋手。《绍兴府志》上说,余姚一向风行围棋。岑乾很小的时候,2 ~$ V$ |1 j% [1 v) h  F' N
跟随父亲游武林,一出去就是一天,家里人不知道他玩什么,为何如此着迷。 后来他
; b; V8 {$ @& z( A0 F才告诉家里人,是和一些孩子下棋。长大 以后,棋下得更好了,他便进了京城。一班
0 T6 F2 t* S! J7 r& c达官贵人都请他去下棋,一时名声大震。当时,号称“天下第一手”的颜伦住在京城,  W! J3 ]* Z/ B1 Q( F( X8 k) j1 D
他已是龙钟老叟,也把岑乾请去下棋,但败在岑乾手下。但岑乾赢他也是经过一番鏖战  {5 p* [- z7 P. [& s& W
的。岑乾曾对别人说,“我与颜伦下棋,必须闭门静养十天才可以。”可惜,这位早熟
% I# R/ I" T2 t! N- a9 E* i的棋手不到四十岁就亡故了。他曾著有《弈选》一1 Y# \7 F+ U3 i& ^2 {/ y
    另一位棋手更不简单,可谓围棋天才。他是江都的方新,又名渭津,字子振。《江
2 q6 Q" w0 N. i; u4 ?都县志》上记载,方新六七岁时就会下棋。小时候,他父亲与人下棋,把他放在膝上,
4 V$ y* h2 |5 v4 N下到半场时,方新捂着爸爸的耳朵,悄悄告诉他应在那儿投一子争取主动进攻。爸爸哪
. `  t: V9 ]. @) x9 K# x% j能轻信儿子的主意,根本没把方新的话当回事。结果客人赢了棋,还对方新父亲戏言道:
6 y; B3 m6 C" }$ J$ e. P“小孩子那能看出我的漏洞?我是不怕攻的。”小小的方新竟不服气,当下复盘,非但
9 B' _/ R2 m8 F7 K一子不错,而且在他提示父亲的地方投下一子,并按他的方案大力进攻。把客人杀得大3 Q' |: _8 P$ E$ `5 s
败。《江都县志》上称方新“精弈有神解”,少年时,已成当地棋王。王世贞曾路过方, \  h* E5 V# P6 H* W+ N& Z
新的家乡,听说有此神童,当然不肯错过。他正好与“海内第一品”李釜同行,征得友# z- x% @( W8 D" g- T5 Q
人同意,王世贞为方李二人摆开棋局,第一局,李釜得手,但仅赢一子,第二天,方新  y' w+ q7 [' u8 i" s: f1 N* u! ]
又来下,终于战败李釜。对于他的神力,人们无法理解,便流传出一个传奇式的故事。
8 L" q, m: |9 u' A+ K# @5 B; ?: V' K+ n0 T% d: y
说方新小时候在月下偶遇一位老人。老人见面便问他:“你喜欢下棋么?如果喜欢,明( z8 t+ [# J9 Q
) Z& r+ @: b! ?- ]$ r
天一早到唐昌观找我,我教你。”第二天,方颗果然去了,进门一看,老人已等候在那' `9 X; q- l' r  T) {3 A0 g
儿。老人生气他说:“与老年人约会,年轻人不该迟到。若有诚意,明天再来吧!今天4 W: C' h& `- D% ]' U
不教你了!”方新恭恭敬敬他说:“我记住您老人家的话了。”次日,方新天没亮就起4 H9 j0 z4 B) N! d) W: [
身了,赶到唐昌观,斜月挂在天上,一抹银光撒在紧闭的大门上。方新在门口静静地站' {- F5 k! `/ l+ v+ N( r
着,不一会,老人拄着手杖,踏着月光来了,见方新已在等他,高兴他说:“现在可以
. i7 u2 K) b& s' v. J* Y, n, c教你了。”老人说着在地上铺上棋盘,一五一十地教了方新四十八种变化,每种变化不
) `4 L5 y5 ?3 S! D# h过十几着,但都是真正的杀手铜,从此方新海内无敌。《甲乙剩言》的作者胡应鳞把这) Y/ a0 E# p* ?1 y# U- U' V
事记了下来,不过也是将信将疑,有一回路过清源,他找到了方新,问他有无此事。方$ X7 l2 r( V2 g# m
新的回答是:“这是好事者编造出来的。”+ ?" \% ]- f5 r: u) r$ A
    棋力不可能借助什么不可知的神力,全凭研习,磨砺。方新自小确实喜爱棋艺,八
: b8 G! H' l" c) e岁上私塾时,便常在功课完成后的时间下棋。先生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还打过他。后来" L. O, K3 l- r8 F
见他实在着迷,而且确也下得有点水平,方才同意,这样到了十三岁,天下棋手没有不
$ ~4 m0 |( s' ^3 I$ X0 p知方新的了,以后,他还写过一本题为《弈微》的围棋著作。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1 0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朝文武臣
1 O+ U  M$ l* K8 V& x6 I1 P    一朝过去,又是一朝,皇帝大臣换来换去,爱好围棋始终不变,棋手越来越多。
; T: T7 l% J5 `) A. F$ P' D, {    明世宗到明光宗期间,著名棋手名单又可开出一长列。) a' X8 k3 F) {/ J/ J. x. K3 B: p
    嘉靖八年廷试探花邢雉山,“以围棋擅名”,他与文学家李开先同榜。李写有《寄
# g9 I. R5 }7 o' a2 }邢雉山》一诗,内有“敲棋是处皆无敌”的句于,对邢雉山的棋艺很是推崇。
; T' }8 u( ^2 B/ A; d    前面已多次引录大文学家王世贞在《弈问》、《弈旨》中对一些棋手的评价,他也2 z# _8 B$ I) [3 x  f6 K/ d' I/ G9 R
是这一时期的人。 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围棋专著, 是有很高的围棋修养的,《宛委余2 y+ B* L. Z0 S5 |0 W9 _
编博物志》讲王世贞小时候就爱看鲍一中下棋,但当时尚“不能悉其妙”,后来又看颜& e5 U! D2 l' A  ]# F4 G# e
伦、李釜、程汝亮下棋、“忘寝食者数”。他与当时一些著名棋手都有交往,与李釜私8 C8 p" T# I- ]3 ~& r8 s9 ?
交尤深,常在一起谈论围棋。0 ^) V8 M+ Q% e
    嘉靖壬子年举人施显卿棋艺不错,《无锡县志》说他做过县官。晚年棋艺更加精湛,: U# P7 J8 I9 d# q  g" X0 N
天下无敌手。不过后来还是被后起之秀祝万年杀败。他很不服气,也没有办法。《无锡( H/ B6 @& @+ V; v& Q: P4 F
县志》上还说,万历庚子年间举人秦延焘棋力甚强,在祝万年之上。
1 I4 m, U  c6 {4 C) X    生于隆庆末年的王寰,当时棋名也很大。他曾与上文提到的神童方新对垒,争霸棋: x& N( j0 j! c5 i( S( j0 |# K
坛。当时的王公大人都以与他结识为荣。因他是六合县人,俗称“王六合”,很是炫耀,
' O, d3 Q& ]3 }  G# }6 V# _* o被视为天下第一名手。冯元仲在《弈旦评》中,将王寰称为“极高之低手”,说他的棋
! J4 y: P- w7 |, n1 N$ m- L“局小,但善守,而能收局。”看来他以稳扎稳打见长。(注八). W8 f8 p% A3 V% c$ L, P
    · 一J\)”4 L1 K" i9 |% m" F
    永嘉人陈谦寿是位性情豪放的棋手,曾多次游历燕、赵等地,以棋会友,驰名天下。
0 c/ |+ L: D8 E4 q邵太仆曾把陈谦寿三字刻在棋盘上,对他非常器重。陈的诗也不错,组织过“诗弈社”,0 _4 B* N/ Q! U: @$ Q
他也写过围棋书。(注九)1 _- N$ k/ y) ~4 k6 S. U( n
    、
0 Z, f5 [+ |9 [. X    苏具瞻也是一大家。《休宁县志》上说他天资聪敏,自小对围棋一往情深,十多岁# W/ P7 }2 ?$ `" y1 R& Z; j7 L
便“擅名海内”,“海内遍有小苏之名”。因少年学成,在棋坛上活动时间很长,直到
% y2 {) ^7 k- i明末,苏具瞻还与朱玉亭、林符卿、过百龄等较量过。他的著作《弈薮》六卷,自成一
& H$ o0 D# i, C" t7 |5 ^格,备受棋界赞誉。《休宁县志》说此书“古今第一,后来棋谱,皆从此脱胎。”它的
2 i( Y0 B  \+ I4 _! [  T特点是:各谱一律白先;布势选择局中最精彩部分;书中对《棋经十三篇》的解释通俗6 m$ a. i- h) e' C/ J+ A4 j, N. ?
易懂;官子、定成、死活等残局,都是常见的,而且比较实用。
9 @* [+ P* G4 w% J) N$ e
发表于 2009-11-3 13: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