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学画,皆有一个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进入到无法的过程。前一个无法——有法,是锻炼基本功,培养整体的比较的观察方法,以及认识掌握明暗、透视、解剖、色彩等自然法则之阶段。意味着长期刻苦的磨炼,才能获得必要的、最最基本的绘画表现技法。是认识上从感性进入到理性的一次飞跃。每个绘画青年都有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过程,除此别无他路。, e1 R& t7 R! N! Q& W8 @
' G* w, s4 [, z8 L; T, J: @ 后一个有法——无法,则是认识上更高的飞跃——从理性进入到感性阶段。这个无法,又称至法,乃绘画上最高的法。是艺术家从科学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的境界。这个类似于金庸、古龙笔下武功至善时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
, c- n% W6 O- q0 U" P& d! X7 `( X4 t! l( W! t& W* H
对初学者来说,方法很多很多,学犹恐不及。但对成熟了的画家来说,又无所谓方法。只要效果好,只要能充分体现作者艺术构思的,什么法都可用,或者什么法都不用,用自己的法。正因为如此,现代水彩画技法远不像本书所述的那么几条可以概括之,例如拼贴纸的方法,充加砂石的方法,塑料滚筒的方法,折皱纸的方法等等,以及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新法,恕不一一例举,有待共同去探求。
+ K% L; y' S2 o! V
% l2 D0 d) X) r B0 Z1.干画法
( _. h6 |$ s4 h
- E4 h0 |$ G- r6 B: n- U 分为重叠法、缝合法两种。在水彩画许许多多种技法中,干画法是其中最基本的,重要的方法之一。9 v; s* X3 f3 R! \& @8 L
) S; d. ]- |2 j3 h' B3 P% w1 r
重叠法是水彩画技法中最普遍采用的技法,历史悠久。
. P. s7 s! z" D" ]& U, W9 Y' f1 m) F( ]
从16世纪丢勒的植物淡彩及风景水彩的点染画,17世纪荷兰画家盛行的旅行风景,人物水彩,以致18世纪法国描写的宫廷贵族妇女,19世纪初期的英国水彩画,都是以重叠法为主的水彩画。
- i! }( }% ^7 \. B/ V9 D4 N/ [" R
6 G$ z7 ]& x9 o+ P& t, O$ J' F 重叠法是在第一笔颜色干后,重复地再加上第二、三遍色彩,由于色彩的多次重叠,可产生明确的笔触趣味。这种技法在时间的控制上可以按部就班地随自己的意向进行,可以避免像渲染法那般手忙脚乱,是比较适合初学者学习的技法。它是一种素描重于色彩的画法,可以描绘对象准确的轮廓,体积感,井然的空间及层次分明的画面主题,特别是对光影的表现,更有其独到之处。
' G) X+ W$ `8 s: ]3 Z
5 I+ k! t1 `2 M4 N7 h( b8 } 从另一面讲,重叠法又有它的不足之处,如:它易流于碎、呆板和灰脏、不易表现潇洒流畅的主题,且易受到对象的牵制。5 _- p3 a+ g3 C9 r. S" Y
9 S7 }4 X d1 Y ^, D$ O 重叠法的步骤与方法,大致如下:5 E B6 O2 e6 @& h
0 x* D: U/ H/ Y
用铅笔勾稿:
! V. q" A* V7 q- B1 p: F' f: `8 w; G! j! `3 ?( `' d
轮廓线务求简练,抓大体的形和结构,少用橡皮或不用橡皮,以免擦伤纸张。) }' ~' [* P) G" G k4 t
" R: J. ^! \: ?' m# s" \% J 先后步骤:' U* x0 e9 D( M1 @) v
6 Q5 t! f) ]/ @$ j0 C# @7 U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从远至近,从淡到浓,循序渐进,层层添加。
# _3 q ^3 d; @; D: J; m" z+ q: F2 d0 I: Z
色彩饱满:& y" ~ `" y [* c% p
0 {9 Q+ A% b( O
干画法一般要求水色充沛饱满。即调好颜色后,笔端膨胀丰满,提笔稍慢,笔尖会滴落水色。其后是画在纸上,水分会明显地高出纸面许多,随着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地走笔,纸上始终保持着充沛的水分,但又不应该流淌失控。$ \; }; ^/ w/ i- S" k% f* E' ~
6 f' n% ]% B2 i9 s* l
一般地说,两遍色要比第一遍色厚些。+ d6 P; T& `" h: a! a0 r% V6 E% e
& G7 U- I- d0 @4 J3 |+ W 运笔:
& t8 ?- j \ L9 W: J" R& N: }! u C9 S D6 O4 m* }# r$ B
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块面到小块面,运笔干净利落,不宜在底色上再三涂抹改动,以免色泽混浊,污染画面。6 C; d# G l+ V" B1 V! M' g
7 k7 `- h* M9 W. |
不少初学者画水彩,对画板的角度掌握不好,有的似油画般,立于画架上,有的平放在桌面上,作画时水渍斑驳,到处流淌。该干未干,该顺流的反而倒流,这都反映了他们不了解水彩画性能和最基本的技法。画板垫得太高或太低,都无法完成上述的技法要求。一般地说,4开画板只须垫上几本书即可,(高度如日历本那么厚)约4厘米左右。6 e6 }2 `8 ^( E- \# r
( D. p/ v ?4 j7 r* _7 a; N
重叠法须层层添加,但又不宜遍数加得太多,也不是每块颜色,每个部分都要添加。尤其不宜在大块面和天空远景处再加。画有“惜墨如金”之说,用笔也宜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贵在简练,可以不加的就不加,能一遍完成的就不加二遍。$ n+ I% \/ p7 {- A' \6 Z
' U$ J; o% @5 U/ | 缝合法及重叠法均为干画法,人们通常把重叠法称为是“美国式”的干画法。
P5 _0 o, D: K- E1 I0 O M2 S$ B) O4 S- Y- z
中国工笔花鸟的设色方法就是用的缝合法,缝合法在时间、水分及准确性上,都比重叠法困难得多。它是在画面上的某个块面上,作局部的渲染,结合专用的渲染而成为具有向心力及吸引力整体力量。相邻的两块颜色在渲染时要留一条窄缝,以免两块颜色的混淆而破坏色彩原有的布局,不过有时两块色彩的意外混合也会产生预料不到的效果。# R, K V( l1 e* F
. B3 i$ z8 a. W( J3 r* |1 ?$ |. o
色彩鲜艳明快,笔触清新是缝合法的特色,特别是一气呵成、精练简洁的气势,更显出画家深厚的功底。因为这种技法不加修改涂抹和先打湿纸张,所以能保持水分最高的透明性及颜色的纯度。
I) T6 E5 ]* V: M/ ]
1 b }' a1 ~+ H' d7 t1 r7 B' i" G5 ?4 Y 这种技法的缺点是色块组合不当易造成画面散乱零碎、形体轮廓及前后关系生硬和缺少量感等结果,而无法达到浑然一体的和谐效果。6 I( R8 F; S9 \
`! m, `& d |/ L1 w
2.湿画法
) L# F; C& I7 v
) D" }/ O4 ?8 D 利用水色未干,较快地反复地添加,称为湿画法。湿画法也是水彩画最基本的手法之一。因为它的艺术效果含蓄柔润,朦胧淋漓,所以适宜作天水一色的晨曦,迷蒙的浦江,娇妍的花朵,黄山云海等形象不很明晰,轮廓模糊的物象。
* I d$ v. |% ^: @( I& H: E
: y: p( ^' L# u! O" X l0 l& J3 G 湿画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把画面全部打湿。用干净的排笔均匀而快速地刷一遍清水(对开以上的画面,先要裱好绷紧,才不至于使纸张拱起),或者把水彩纸浸透在盆中,少顷即撩起平伏地钉在画板上,这两种方法皆可以。待纸面上的水分不再向下流淌将干未干时即可作画。在打湿的画面作画,用色要浓厚,才能保持色彩的饱和程度。2 N; w( J* o4 p4 Q' i% C
9 b% c5 D5 ^! {1 P2 ^% W( u
第二种是不打湿的湿画法。如画树林,先用大笔较快地在画面上下左右都铺上一遍基本色调,先造成一种朦胧而谐和的淡绿色调,乘未干时,加上中景浓绿的树丛,及粗细参差的树干,留出画面的中心——远处的林间小道,作最后处理。7 ?% g& a( A. z& ?/ G
7 y. Q7 Q, D6 q$ k' I' U( o4 l 水彩基本技法,离不开时间,水分,色彩三个要素,而湿画法尤须注意这三者的运用和配合。( L& m# s8 `) a2 }
0 s, u+ q3 K' b4 b# K+ D, X 比如远处呈现的山峦,往往是在天空的底部,须在天色将干未干时,迅即以肯定的笔触和较浓稠的颜色绘之。加早了,山色会被不断下淌的水分所冲掉,无法塑造远山起伏的优美曲线。加晚了,则失去湿画法特有的迷蒙含蓄的空间美。 N V5 C' O3 n' z
( K. ^ G# `. i2 X* o7 Y4 _ 画幅的大小,季节的差异,温度的高低,风力的劲疾皆影响作画时间的快慢。这些都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视对象和具体的作画时间、环境、气候、地点而灵活使用,不可刻板划一。0 Z" U b. }/ w7 s2 [1 y/ c
" g- s- k7 I1 x
如画对开大幅的水彩,单铺一遍色,就需一定的时间。在大伏天画湿画法就更加困难,画了这边,干了那边,极难一气呵成,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u" j8 z S1 ~: [7 e
0 F P8 T; k Y+ w/ n
①成竹在胸,意在笔先。落笔要迅速准确。
! O( {5 \# w/ S7 r: A' l; Z# U9 r/ f7 U* [9 q) H
②尽量避免暑天作画,一定要画的话把画幅缩小。
( E* G( s% e. ^; s6 ~
/ O8 B7 P1 D/ ^, Z T ③一个较好的办法是:在纸张的背面反复涂上一层清水,并且立即平伏地铺在画板(最好是玻璃板)上,除去纸背的气泡,抚平。如此,纸张后面的水分一时不易挥发,使水彩纸能较长久地保持湿润度。' V; B5 B/ G5 ^; N( l
3 T) H- b6 R4 k: V3 @& c ④块面大的色块,如天空、背景、草地、大面积的树丛等,可尽量多调一点基本色。
. A: M; c' Z! f" z! e7 a& Y( |& D* I$ _- ?
⑤水彩色要现挤现用,如薄浆糊状,才便于快速地蘸色调色。
$ B3 G4 N5 ?( e5 W& r9 i# b: c& M; }# a' b: @! H6 r
⑥画板放得平些,角度小些,水分流淌缓慢,保持湿度。5 f& V8 O' _5 g: a2 B5 @3 L$ f
& ~9 J; C( [* ^: Z; k. H4 y0 p. y
水彩画的学问里,水的运用颇为讲究。水彩画之所以晶莹润泽,关键是离不开笔端含水含色饱满充盈,以及接色的及时而恰到好处。这是需要在大量实践中细细品味与领会的。
9 Z( V% @) q7 }& W4 J7 |
) J) d D! l7 G# | 大致地说:远处水多,近处水少;淡色水多,浓色水少;第一遍水多,第二遍相对少些;大块面的水多,小面积的水少;为了控制风景中点缀人物的外形,干的挑出浓色,一点不蘸水,直接画在湿底上。
' f! n. ~8 c- e7 v% M5 h1 e( d
. N0 J; J [: V3 N 作者常在粉红、浅蓝、浅灰等浅色调中加少许水彩白色,以便使颜色稍稍厚些,在湿纸上不会融化太快,便于控制物体外形。4 T' B2 l/ M, I0 N: z8 N
! o" D. O- M+ P% p/ b3 E' u3.上蜡法( S: W5 ?; g2 D7 [
9 ~1 {+ X0 @ Y3 ]8 ~1 |
作画前,在纸上轻轻涂一层蜡烛油,称上蜡法。为了丰富艺术之表现力,往往在画面的四角或某处,轻轻涂上一层白蜡,使涂过的地方不易上色,产生一种斑驳的肌理,达到虚实相宜,以虚促实的效果。 W8 u# Q3 `* ?, t7 _: y6 s5 k
6 @9 E$ U$ u" t# F 涂时,取一段白蜡烛,约三指宽,抹擦时横卧在纸上,均匀而轻轻地反复擦过纸面。画板须平整,用力宜轻而不宜重。
: {: _' ]- W- U* i5 S* |6 ^! ^
1 Y% T9 ]& G! b/ Q7 u 另一种方法,是用油画棒。也是在作画前先嵌一些块块点点的油画棒色。 ?/ @/ C8 W$ t. E& e, [
2 G+ ^7 ]5 J o1 f 从整体上说,油画棒色夹在水彩色间,效果显殊,很跳。正因为跳,就有一个和水彩色谐调的问题。因而油画棒的颜色,一般只作画面的小点缀,活跃情趣,丰富色相。用多了会破坏水彩画淋漓滋润的艺术效果。0 u+ P2 q. r% r, n3 P6 a7 t& l
( V7 E" M T# ]3 r6 W 作画过程中,如觉得油画棒色过于艳丽,跳跃,和周围的环境拉得太开,可乘水色未干时,用手指在上面挫抹几下,使油色和水色略微接近些,然后乘湿再上一遍水彩色。
! O- f8 a( r$ K6 O
' I& k9 E2 [7 B4.拓印法
6 Q" n) W0 \2 j6 b6 e: j$ @% @; t; p7 b) P( e
是界于无笔画和版画之间的一种手法。一般是在平放的玻璃板上(玻璃板底下衬白布或白纸)随意地泼洒,倒上或画上水彩色。水多色多,色与色之间可以衔接,相互渗化,也可以不接触。总之,可自由地倒、涂、挤、泼、洒、滴等。水干时,即用水彩纸覆盖在上面,上下左右用手轻按,使整个画面汲上一遍色。觉得无遗漏后,拎住两角提起,平放在画板上,一幅无限天趣,变幻莫测的图画就基本形成了。当然,既是色彩自然混合,也就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与试验性,接连失败,或一举成功,都是有可能的。
$ B( n, w! }% N# l
! t( w v: Q# z* @2 c7 U 《勇士》表现出远古文化神秘而质朴的美。先在画面上涂了白蜡和浅绿色的油画棒,然后再拓印。使画面基调的颜色呈朱红、土黄、浅绿三种。最后加上勇士的形象。8 o% T' `7 q) |+ u3 U. E$ [* n
# F) s. i( V3 b6 b( c, Z) ^ 《交响音画——悲怆交响曲》则采用了另一种拓印的手法。作者以明亮灰背景与流畅起伏的线条为主要的艺术语言。当上述两遍色完成后,又以非常干净的浅灰的薄水粉色,涂在揉皱了的透明涤纶纸上,利用其不规则的轮廓,迅即把透明纸按在画面上,使得原来的波浪形的思绪万千的线条,被笼罩在雾一样的氛围中,意韵似乎更为生动含蓄了。
0 a; B O% p0 z+ R/ P% ]9 ?2 m- V6 R# r
5.夹色法
7 a1 D2 I3 j. q# H- j/ a6 J4 _+ a: @
传统的水彩画,为了追求透明、轻快、亮丽、洒脱的艺术风格,有忌用白粉、黑色之说。对初学者来说,严格基础训练,避免画面出现脏乱、粉气、黑色之弊端,颇有道理。但实际上英国水彩画从来也不排斥用白粉。原因很简单,在透明的水彩色间混合了不透明的水粉色,使色彩之纯度,从单一透明扩展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大大丰富了绘画色彩的语汇,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F; h {2 l, R2 [8 K/ q6 M, i) o* c" R1 e6 e) t7 ~
夹色法有两种:一种是画面大部分是水彩色,小部分比较明亮的地方用水粉色。待整个画幅完成后,再用水粉白色细细添加,使整个画面充满浓淡、粗细的对比。
# W1 S! Y# V2 ]& f7 G- {5 y6 _
) D( L& k7 H" s3 W 另一种方法是水粉水彩同时用,也可同时用国画,丙烯色。因为带粉质的颜料较重,湿画时,较易控制形的塑造。需要注意的是较为浓重的深颜色,为避免粉色,一般不宜调和白粉,不论是水彩白、水粉白。) K( X* ~1 X2 m& A
- l% Q, ~% @- B# l4 R: R E6.刮擦法
7 S3 }! ^' V1 v7 U8 C1 i
2 T5 Z" a$ _" K: Q 以刀、笔杆、指甲、牙签、海绵及其他器件代笔,在画面上颜色未干时,根据需要刮擦出来不同的线条和肌理。刮出的线条比画出的要自然、有力,且可以使画面透明,层次分明,表现树枝、草木纹等最为方便。
( V9 M) S+ ^0 ^
4 v# I- _: H! Y; ?( m4 y 刀刮时要胆大心细,心中有谱,落刀不改。刮得早与晚,时间控制很要紧。刮早了,纸面上仍有水分,不仅白刮,还损伤纸张。遇到底色全干时,须要用更为锋利的剃须刀片了。剃须刀所刮之处,线条级细,白而亮。用水彩笔杆或指甲刮色,色相就钝得多了。3 z; K2 [+ }. J8 E
: A0 f: @8 Q0 ~. V/ K
另外,亦可用刮刀作画。用不同形态,不同大小的油画刀把厚厚的粉质颜料刮上去,形成粗中带细,拙里见巧,耐人寻味的艺术情趣。为了生动塑造艺术形象,刮刀需有长短,大小,宽窄几种,以备不同用处。
$ N- V) D) k) Y$ U* m H ]! ?+ G- S2 L/ u8 g' F
用刀调色,一般不需加水,要求颜色鲜明,不发硬,最好是刚挤出的。正因为刮刀画用色较厚,干后色彩艳丽,很少变色,这也是刮刀画的极大优点。9 n/ m5 P. e/ s
7 T' t- q4 I" u2 B( G7.沉淀法
3 ^% E0 i# l1 C* I8 D+ z1 p7 G1 } R" N) M; U2 T
利用纸线表现凹凸不平的粗糙纹路以及颜料本身的特殊性能,造成画面上颜色颗粒沉淀状态,叫做沉淀法。0 t' f+ W7 x# B4 a: m
# E. a' F5 F6 p0 H" c2 i( d 沉淀法本来就是水彩画基本性能之一。画家有时候就是利用这种性能特点,予以充分的拓展,成为有别于其他兄弟画种的特殊效应。, G( |$ O" @7 g
& c# d& j9 M' f+ x
法国水彩画家维纽尔,在描绘光影下的建筑物时,常运用群青,赭石两色,表现暗部与反光,既透明又沉淀,既整体又有细节,用笔不多,刻画精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z9 k; C& H+ m0 h
+ J3 f6 w. c- c# ` 要取得沉淀的效果,除了纸张和颜料本身应有的性能,另一个必备条件,就是充沛的水分,有了较多的、高出于纸面许多的水分,才会使颜色沉淀和集聚成颗粒状。
& a9 z5 x, |5 B3 m1 K( j/ d7 g
* ~5 t2 m- A# g: z1 A 广告色莹光桃红也会形成沉淀的效应,当桃红色与其他水彩色相调和时,颜色干后,都会凝集成点点浅红的颗粒状,使画面整体和谐,局部丰富,寓娟秀于平拙之内,含华彩于朴实之中。" }; p- Z4 g3 Z
6 S# n9 s" `8 b- |- R7 J 群青、钴蓝、赭石、土红、熟褐、桃红、白等等颜色,都会起沉淀的效果。
$ E) T8 j, B3 [
) J/ D9 `( c* |* Y, w* K8.色线法
( ~. s- D0 d0 T9 J
! \; V" V, Y# J9 [" ^/ q" e) u 客观物象本不存在什么线,绘画上的线,是指物的外形轮廓线。这种线,随着视点的变动而在不断变动着。
( ^8 ?6 c$ \! C& ?
6 `' x( }4 H8 j0 W 水彩艺术一般是以明暗立体法塑造物象,不强调线的勾勒,也不特别强调线的地位和作用。但有时为了追求装饰味和画面的特殊效果,就以各种材料来勾线。如用水彩色,水粉色,麦克笔,油画棒等。所勾线条的颜色和线条的粗细、虚实、浓淡、强弱、曲直等变化,均视画面的要求处置,须从画面的风格和色调出发。
, F8 P7 q( O" x# M9 T
" |# `0 I4 ?- Q5 ?9 p1 C& ? 遇调和色调的画面,如果绿调子的蔬菜,勾翠绿或淡绿;金光灿灿的瓜果,勾以明亮的桔黄色;有时为求得画面稳定和平缓的色彩效果,勾以灰线或黑线。因为灰和黑在色彩学中皆属中性色,与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均为谐调关系。
! y! U$ c9 y4 c5 F3 b- h* p% t* t
也有在稳的前提下,稍稍求得一丝律动,一点跳跃,一种对比,以取得大调和小对比的色彩关系。既丰富局部,又不破坏整体的色彩效应。, M9 ?8 t8 i8 M2 }: k) [! B* X3 y
0 z# `1 K1 K% |4 n8 z% L2 l9 r9.水粉法. a+ Z9 N6 w, _! }6 o
U4 o% p# g8 Y& @
水粉色和水彩色的颜料成分基本是相同的。水粉色不透明,有较强的遮盖力,而水彩色则相当透明。 z7 G/ e4 x/ w# _- I% Y& A
j( L; Z6 m" ~& t 绘画实践告诉我们:颜料的透明与不透明性,都是相对比较而言。就水粉色本身的不透明度也有不同的差别。白、土黄、粉绿、钴蓝、黑属于比较不透明,而柠檬黄、曙红、玫瑰红、翠绿、群青、普蓝等色的遮盖力相对就比较差,略有透明感。其余各色的不透明程度,处于两者之间。
. X3 m' N% r [" ^# k% [ |
# S, Z. h# y4 r1 K, Z. l& K% }+ E1 V 水粉色的性能可薄可厚,能粗能细,又具有较强的遮盖力,所以它的表现力也是很丰富的。湿画时如水彩一般水色淋漓,绚丽多彩;厚涂时犹如画油画一样雄厚刚劲,形体坚实。0 y/ |, t3 J8 i
( g- O- W& J' k! M' H 水粉画的作画步骤和水彩画基本相同,只是水粉颜色含有较多粉质,暗部比较透明的颜色如果复加在明部厚底上,效果极差,而且容易画脏。所以一般水粉画总是从暗部着手,先浓后淡,由暗画到亮。
& Y" c7 `' X. V$ G$ S3 G% X; ^' k b- x
用色的厚薄,是指水与颜色的比例。一般先用较薄的色彩勾线和画背景,画出大体明暗和色彩关系,随着画面的不断深入,颜色也逐渐加厚。薄与厚也是相对的,堆得过分厚,颜色易脱落;过分薄易变色,缺少光泽感和分量感。当技法熟练时,也有一开始就画得厚的。一般的规律是明处厚,暗处薄;近处厚,远处薄;实处厚,虚处薄。
7 `( D9 U/ w/ y- M* r& w7 H: Z2 _+ W9 ?5 a- K4 p' c
水粉技法中有两个用色问题,必须注意:一是粉气;二是变色。
7 ^- o* n# t2 q7 |
* {3 ^1 t& t( s9 q5 Z+ z( u/ [$ _. j 水粉的白色,又称白粉,包括锌钛白、锌钡白。是浅色调的必备色。提高色彩明度的重要途径,即是调和白色。但是,白粉使用过多,或不善于控制使用白色,将会给画面带来粉气病,使画面苍白无力。
' m- J/ M8 M7 a- h+ k
8 ^$ \. ^6 Y% {" n! {+ k/ S1 ` 纠正的办法在于充分认识白粉的性能,控制使用白粉,尽量做到少用或不用。淡处用了,浓处就不用;明处用了,暗处就不用。尽量以淡色调和淡黄、柠檬黄、土黄、湖蓝、淡绿等色来替代白色。尤其暗部浓重的深色以不调白粉为好。
8 {& F8 I4 H) i( p7 k* P. x3 `4 x+ x: b% q: `( a, E2 ~" i6 T p
水粉干后变淡是普遍规律,作画时能预料这种变淡的效果,在把握明度和色相上就有了分寸。7 F6 x5 ]# P0 k" ^+ W5 V6 t1 e/ e
4 b2 v; x/ q5 w: g: e3 a' M
但是,一部分水粉色在相互调和后,都会改变寻常干后变淡的规律,而成了干后变深。如果黑加白,这块灰色就要比湿的时候深得多。又比如玫瑰红加白,这块浅红色即使干透后,还会慢慢地不断地泛出红色。( N+ N$ O2 g. B3 p) m6 c# D$ q
& T4 [2 `9 b( Z* w4 m, E 上述两变,原因皆在颜色的本身。
1 R5 I1 ^+ ?/ W9 M! F6 h" b7 h: t5 `5 ?! t2 ^
因为黑白两种色的颜料本身成分不同。黑分子轻,浮在上面,白分子的颗粒重,沉在下面,所以这种灰色干后偏深。
$ n' U! G, b! }; X+ m! I2 G5 Y+ |4 `
5 X# a! z3 l% y: E# O 大多数颜料的成分是由有机、无机和矿物质组成,性能较稳定。而玫瑰红是直接性染料,有较强的泛色性能(又称咬色)。就是说,虽然玫瑰红本身的颜色干后仍淡,但是和其他颜色混合,尤其加白粉冲淡后调成的浅红,这种红即使用再厚的白粉也遮盖不住。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明亮的浅色调须避免用玫瑰红调和。其他如紫罗兰、青莲等色和白混合后,也有泛色的性能。
& b: _3 X5 R( H
! x, b0 j# j% q/ h10.夹油法# W5 I L6 F6 G: G" a& [
/ N0 }. i; E3 l. @% T) S# Z 调色时,加入少许的松节油(其他油类也可),则油水始终若即若离,既不能融洽地溶为一体,又你我相间,形成无数块块点点,拥在一起。这种夹油的水彩色,画在纸上,呈现出点点斑渍,粗糙而稚拙,与不渗油的洁净的水彩色形成对比,别有情趣。也可将色油、松节油、汽油等油剂滴在画面未干的部分,待色彩干后便可产生独特的肌理。5 c& k0 ~9 [" l; l. n% j
8 e0 a- ? A+ ]% H9 p$ L3 g0 I; W6 Q/ s
11.空白法
6 V! {+ S9 E% D4 G7 R2 |* z e
7 Y; L& {9 s- n1 f4 ^/ @1 ]3 S 利用洁白的纸面,空出或留出闪闪烁烁的白点,以形成一种生动的,跳跃的,生气勃发的感觉,就叫空白法。1 b" T7 t. p8 W4 \" i7 K( j" x
1 t( Y+ X7 u6 z6 e2 O6 Y: l2 `
《快乐的漫游》,约翰·库瑟作。就是一幅较为典型的空白法。画面上下,不论是树叶、树干、栅栏、路面、草皮均渐渐沥沥地布满了白点。局部看,也许会感到琐碎,但整体一观,却光彩夺目,生动非凡。尤其把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疏影横斜,枝叶繁茂,光彩熠熠的生动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9 v0 {" n [; N
9 q8 [/ D' b9 O, L. x 很显然,空白法的画面也有一定的局限,色调浅淡或需要湿画的对象,就不在此例了。
) S: V: n9 U, Z4 {' T
! z6 w6 t8 I# f" N3 d) K/ g+ u12.平涂法
7 w% o8 H, y6 O1 }) ~/ P; O% l4 d: i. d9 Q* N1 [) z% j8 R
平涂法就是将颜色均匀地平涂在画面上,基本上无笔触和肌理变化,不强调素描的立体感和空间效果。
1 A. Q9 x z8 ], H, s: G' ^- v% q8 G& W2 `; c& {" R! h
这是一种简洁、明快而十分理性的技法,强调画面的平面性,易表现均衡、稳定、单调冷峻及平面图案性强的题材,是现代绘画中常采用的方法。
% R- f0 g, Z' }* e
1 B7 E& V: z8 w8 j) k% \0 ]6 r3 r$ }13.渲染法
0 ]; I g! k! W. t
. o9 `9 U; @$ P+ L 利用充沛的水分,比较光洁均匀地画出明暗层次,使得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过渡较为自然,没有笔触,没有痕迹,这种画法就叫做渲染法。渲染法常应用在天空、江水或大面积的背景的描绘上。, E3 @* O4 n# A" a$ L2 s
$ u8 Z& h& U2 Z1 `/ J2 q/ `. g$ l 所有的水彩技法中,最能表现水彩的淋漓酣畅、轻松朦胧、淡雅柔和之美的那就是渲染法了。它充分的利用色与水的丰富的变化及无限的可能性,显示出它的无穷魅力,大量的用水是它的特色。; `6 v0 f& m- Q' U
) R9 e/ O4 ^' S/ q! z$ ]6 I
渲染法是在画之前先将纸在水中浸透或将水刷在裱好的纸面上,之后进行着色渲染,由于颜料在含有水分的纸面上扩散,易产生迷人的色彩和变幻莫测的丰富的效果,这种技法的特色是其他绘画材料不易达到的。
# b* ?, d* ~+ e' u4 c, |+ G( w/ |9 i( q% L2 v
此技法,最适于表现烟、雨、云、雾及霞光交融的气氛。由于颜色在未干的时候重叠上去,便会产生不明显的轮廓,使画面上的主题与背景浑然一体,让人产生梦幻般的联想。
6 \9 n- g. \5 w1 _' W7 Z1 p4 F9 F2 N" ^( j& H: Y0 c$ ]
在采用渲染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6 u7 w. Y+ p. B- N s
, w: F/ r. P! e" f
①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有完整的计划,心中有数,为了有把握可先画一个草稿。
( R) S* g. |- `, F0 x. }5 V) Y% T5 L, q& H: K) d. A3 g
②一般渲染的颜色在干了之后会变浅,故在湿纸上染色时要比预想的颜色深重一些。2 {: _! Z3 r, c0 S2 d% s9 F9 m
1 p8 F$ n1 D! \ ③作画时,画板宜平放,涂上颜色后,可依画面的需要将画板向不同的方向和角度移动倾斜。 a& }: ^1 q [) v, L$ m: d P
& g$ m6 G' j1 q# j$ A& h8 l ④渲染法可以用来为其他的画法打底子,先渲染出色调和大的气氛。/ a& d, O" Y& w# _: u3 g1 Z
7 t6 E4 l$ n7 e/ D
⑤当你想洗掉不想保留的颜色时,要等纸约八分干的时候进行,太早或太晚都无济于事,而且易弄脏画面。
# F9 ]4 D/ ^7 @/ B7 v, \7 t/ _4 `7 D( i7 J2 C. v# h2 e: J0 o+ {6 `4 X
14.丙烯法
' }0 d6 n$ F% z0 I0 P: d/ l3 j/ n8 D
也称压克力水彩画。丙烯画颜料是现代化学工业的最新贡献。它不同于传统颜料,是一种可塑性的胶状体。虽然丙烯色像水彩一样,仍然以水来调和,可是当它干了以后,就成了坚固而柔韧的薄薄的片状体,再也无法用水来洗掉了。所以这种崭新的绘画材料,以其用途广泛,色彩稳固,绘画技法的适应性大而得到画家们的青睐。在短短的时间里已成为世界广泛流行的绘画用品。9 B2 o* x' a7 U `1 c4 e
! ]! u( X) X: Q+ Z 丙烯色薄画时,调入大量的水以后,色泽透明,亮丽,可当做水彩画一样加以发挥。如在丙烯颜料中掺入适量的白粉,就成了艳丽的水粉画,同样具有水粉色的遮盖力和透明性;丙烯颜料在不加水的情况下,如油画色一般可以采用层层堆砌的厚画法,笔触明晰,感觉稳重;如果掺入专门的丙烯调色剂直接用底料先在布上堆砌,等干了以后再用丙烯色覆盖在上面,则可产生更加丰富、深厚的效果,具有相当明显的体积感和雕塑感。
& q8 K' o4 Z1 O T0 Q$ o+ x
' a2 E. V" u4 f1 t# j# X+ a9 x7 ?3 c 由此可见,丙烯颜料的性能优越,用途很广,技法可塑性强。作画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掺入水彩颜料或油画颜料。在任何一种底子上都有极强的附着力,也就是说可以在任何的材料上作画如纸张、白布、帆布、三合板、纤维板、墙面等,且化学性能稳定,不因年月长久而变色、变脆、龟裂。: _% |) V4 |) c
9 K8 C( k4 _6 s# m$ f4 m8 z
作画时须注意下列事项:- [6 ]9 i# w% M
; U' s9 c3 C# l3 I3 ]4 q ①丙烯颜料是以水来调和,所以干燥速度较快,且干燥后再也不溶于水,认识这一点,对作画技法和工具使用保养关系极大。如果技法上须深入刻画时可以加入适量的慢干剂。
, S( Z Q5 Q( V. ~) H) x0 S0 D9 X$ F( J# O, M5 X
②调色前,先要把笔毛蘸湿,才不会使丙烯色和笔毛粘在一起。也就是说,随时都不要使笔毛干燥,也不要用干燥的笔去蘸颜料,这是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
8 I; D0 W3 o* L+ G1 r6 n* @
6 M# G7 `4 O q6 `) D ③丙烯颜料的透明度像其他颜料一样,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有的透明,不大有遮盖力;有的完全是粉质,覆盖力极强,很不透明;有的则居于两者之间。绘画前,对各种颜料的性能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好。
4 [' T" l; w3 x, M% S' C. z
" s( c. }! g8 R7 p- X. @5 i8 X ④丙烯的绘画技法与步骤。可以把它当做水彩、水粉一样对待,能厚能薄,可干可湿。不同的是丙烯画在第一遍色干燥后,覆盖在上面的第二遍色是再也不会和底色搅混在一起了,任其反复地修改、添加,都不会弄脏底色。也可以把浅色复加在深色上,而不受其影响。如果水多色少,则也能获得水彩色那种用两色重叠后出现第三色的效果。+ m% Q+ q4 X8 a6 \: A1 p
{. h- o b! n0 @; I2 u5 l( S
⑤丙烯画用色不受限制,视画家习惯和画面需要。薄画时似水彩的方法,用中国毛笔或尖头的水彩笔;厚画时似油画,用扁平的油画笔、水粉笔。调色用水彩画盒或白色的搪瓷盘为佳。尤其是长方形的搪瓷盘,调色方便舒畅,用后便于清洗,有其优异之处。% N0 {( y" `1 B
' @4 ~) [- y* _/ g1 L! O! N& p ⑥如前所述,丙烯色干后即不易溶解于水,所以工作时宜穿旧衣服或工作服,地板上也须铺上几张报纸为好。 S$ k" `' f8 a1 X Y3 p6 _0 j. ~, e
0 U8 |; V5 `$ }# j7 J15.漏洗法
( J. \6 l c# _# \- j& w6 N( _
$ y& O" h. s( d0 }6 ?5 U( e: ^( L 水彩画洗擦的方法也是一项基本功。水彩画颜料的透明性能决定了把淡颜色加在深色上是没什么效果的。如果一定需要在深底上画淡色,只有洗出白地作画。但用水彩笔洗颜色,费功费时,效果又不佳。
/ P5 L( { y- x! p/ T) T4 D
}7 q; D" P- Z: p+ Q- M 漏洗法则是用稍厚的透明涤纶纸,根据需要洗刷的轮廓线,用锋利的刀片刻空,然后紧按在画面上,用潮湿的海绵轻轻擦拭,注意水分不宜太多,即可洗出你所需要的白地。待干透后作画,就仿佛画在白纸上一般鲜明。
2 N* m8 k2 k9 a
0 B0 g P" |: Y; t. k" w- k. M 点缀在深底上的点点淡花,可用漏洗法洗出来。作画时,根据布局的整体需要,漏洗一块,补充一块,以利于把握色彩的大关系。
/ E3 Q3 [# Y( G+ Z# J) a
+ u( N# x* J; J16.洒精盐法$ A0 Q- J9 t- @" c4 I2 A
9 O/ h2 L8 h( B2 n( \2 Q
我们所说的精盐就是我们家庭里每天都要用的那种食用盐,盐的颗粒十分的精细,一定要比较干燥的精盐才好用。: A' R3 q. B2 s, N8 i# |" {
, V* Y4 ]# |+ O2 U1 | 方法是这样的:先将颜色涂在纸上,过片刻,在纸半干状态时,将精盐自然的散在色彩上,颜色太湿或完全干后散盐均无肌理效果,过一会儿就会产生十分有趣的肌理效果,在散盐之后,我们还可以在上面弹一些色彩小点子,这样会使肌理效果更加美妙。注意在散盐的时候一定要适量,不可过多。用盐制作肌理的方法虽然简便而易出效果,但不可在画面上到处都用,要根据画面的内容需要运用,如:表现雨和雪的天气,草丛和树叶,石头及老墙,地面等等内容时,盐的运用会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3 V) p, t* o3 p
* {' [$ }( Y3 {: M! d3 g D17.喷水法
3 m$ F( A4 Z0 J/ ]6 L1 m0 i0 t1 ~0 l0 z) ^! A4 a- W! C) r: O- }/ x: B
用清水的喷洒来制作肌理的方法。颜色涂在纸面上在半干的时候,将清水喷洒在颜色上面,喷水时可用喷枪或喷壶来喷,也可用比较硬的笔刷蘸清水之后,用手直接弹上去。为了肌理的变化丰富,可在第一遍水未干前再次喷水。要注意的是,喷水一定要适度,而且把握好颜色的湿度。
$ ?3 [* x3 K( ` {, ~) T* R5 ?* i1 `( `( _9 @3 G
18.溅色法
|; j" L( U2 V- s
" n- C7 W( ^6 c 就是将颜色喷溅在纸面上或颜色上面,方法是比较自由的,你可将你所需的色彩蘸在比较硬的笔刷,如油画笔、牙刷等上,用来弹溅在纸面所需的部分。由于纸面的干湿程度不同和色彩的干湿变化,溅上去的颜色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创造出非常丰富的肌理来。此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画面的干湿程度,二是色彩喷溅时的浓淡程度。
4 F2 ~4 U) @. K0 C3 z
$ z5 x' _& d, Q& d+ A19.洒酒法7 m: N* d$ V% K7 f
. b7 q/ r' p o5 O
将酒精点滴或喷溅在画面的色彩上。注意酒精一定要在色彩湿的时候用上去,如颜色完全干后则无效果。还有一种办法是先将酒精滴溅在画面上,然后马上在上面涂色,也会产生特殊的效果。
* Q1 n5 o' w3 ^% }8 y% E5 w7 R' R6 [& O# s- S
20.水迹法
1 t; j1 X+ O' @1 {% c6 g# p% S3 a% f1 L& q( L
水迹的变化往往可以给一幅作品增添一些意料不到的效果。颜色涂在纸上后,稍过片刻即可将清水点滴或冲刷在颜色上,也可以用笔蘸水画在颜色上,再调整板的方向和倾斜的角度,便可出现丰富而自然的水迹效果。颜色完全干了以后再在上面用水也可出现水迹,但水迹不明显,也比较死板。0 l. Y/ f6 A& }9 g% Q# C4 \
& `/ H1 `# l) }* B# A21.贴纸法
$ F9 g) j, b2 j# R
) c" O' w; V* Z# S1 M+ V 将不同质地和性能的纸片贴在刚刚涂上颜色的部分,使纸片将画面上的颜色部分的吸收转移,待颜色干了之后,将纸片撕掉,就可以看到特殊的肌理变化。我们贴上去的纸最好是采用吸水性比较强的和较薄的,如:国画用的生宣纸或餐巾纸和卫生纸等。为了使肌理的效果更明显,还可以把颜色涂在贴上去的纸片上。
% M/ R$ H3 Q9 }" p" i P
7 @% k6 Q9 N/ I# N4 b# r22.胶水法+ c( i/ Q6 O7 e$ N' p0 I
* P% @# d! W2 o
将胶水涂在画面上,然后再在胶水上面涂颜色,颜色与胶水结合在一起就会出现特有的效果,有朦胧的感觉。
7 j" e$ @" V3 I1 E, |8 s
) H z+ A) J5 p6 E( [23.流动、吹气法# q, e: _% r* c) W6 T" t# f% k: p
" b/ C! J# ~7 H 颜色涂上去之后,将画板向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倾斜,使画面上的色彩自然的流动和渗透,再用嘴或吹风机吹气便可产生有特色的肌理图案。
! O+ e5 L5 t$ `1 x3 @- d/ H& U* r4 t$ T" |, r
24.干湿变化法
5 X9 \( O& q; P. C
. L' x! i/ g' Y7 v8 n8 T8 y 先将画面部分打湿或涂上水分含量不等的色彩,然后再画具体的形象或色彩,由于画面上的含水量不同,涂上去的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