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uaxia.com/zt/whbl/2004-73/00234541.html% ~+ b1 x# [$ t* ]! X* q! s7 Z+ D
3 G2 \0 C# O7 A: D5 n2 K3 P董永的故事——夫妻织布
) k7 U; A% _; G3 H! ~08/20/2004/10:42
5 R, l; h% V: y3 U; ?& d 华夏经纬网
- b. B$ n7 J/ A) D+ ~- g0 N5 H* F" q9 r( W# b, D3 ?9 |
董永之妻
7 Y9 J6 N! D! r& M, t
) h/ D* d8 j5 d* K
/ O: F" a+ o, v/ g, n0 W3 J4 `8 A) X+ q9 k" V; U+ I( A7 `
本篇选自干宝《搜神记》卷一。他在书里也保存了不少优秀的民间传说故事。董永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天帝派织女下凡与他结为夫妇,助他偿债。这是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也是后来的文学、艺术作品所经常采用的题材,例如《天仙配》,只不过把织女被派遣的情节改为私自下凡,最后不得不含恨而去,是故事更加凄美。
. f0 p q. v" v! o
6 J" B. B; a$ \ 原文:: Z5 ~, i7 [* B3 i
6 g) | C5 j& M: _6 j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日:“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日:“以钱与君矣。”永日:“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日: “妇人何能?”永日:“能织。”主日:“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嫌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日:“我,夭之织女也。缘君至孝,
/ Q2 {6 p% o( i: N; `& ~9 u- P1 r9 _* }# O1 C: w" w/ t- ~. `
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 f0 Q* i0 I
2 G6 u8 J6 [) L: D9 J1 t 注释:
& y, k9 I) C' G+ E
$ I/ f1 ~7 Z5 i# ^% h 干乘:汉代设置于乘郡,故城在今山东省高青县。 肆力;尽力。田亩:农事。 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这句是说鹿车载了父亲;自己跟随在车后面。 遣之:发送他回家。 俱(ju居):在一起,指同居。 必尔者:必定要象你所说的那样。 缣(jian兼):细绢。 缘:因为。至:最。
. N6 y8 N8 ` k: ^- M4 Q董永的故事——夫妻织布$ r1 r7 l+ P+ i* D% Z
1 b. i* D- ~3 h2 m
纺线织布,从来都是女人们的营生。可是要博兴县,男人们却和女人们一样纺线织布。男人们织出的布,和女人们织出的布一样好看,还比女人织的结实。谁家的男人不会纺线织布,人们说他不会过日子。 说,男人是下地干力气活儿的,怎么做起女人的营生了呢?这事说起来,还是从董永那时兴起的呢。
4 P+ W/ _: y7 e, c3 \ c+ n; g# o7 J" y; h
那一年,董永因和傅小姐的事,被傅员外撵出了家门。后来傅小姐病了,董永化名杰给小姐治好了病。两个人本想先瞒着成亲后再说,不想傅员外认出董永走了。一气之下他又赶董永走,没想到这时傅小姐挡在了门口。
% E- M5 l+ T, {/ q2 h; U2 o! x& v
) C1 Q; ?0 H5 N) Q. M 傅小姐早有防备,怕父亲认出董永后又要赶他走。她在门外偷偷地听着,当听到父亲真的赶董永走了,她一步闯进屋了。自己的父亲脾气如何,傅小姐心里知道。她进门后跪在了父亲面前,求父亲开恩。
, D# \8 [8 j# U8 K7 Z
1 W! k1 }, A, Q+ t( V 傅员外很是生气,哪有闺女这么订终身的,他指着闺女说:“这个家我说了算,我说咋办,谁也得听我的!”, v& A( S, r+ ] ^& m3 `+ T
5 I J$ V4 G7 U: m
傅小姐看父亲不答应,心里又气又恼。别没好法了,她又哭闹着寻死上吊。7 s- O4 V$ a; _. S
* {' T P. R" J( C2 \- o
傅员外一时间没了主意了。说闺女吧,闺女从小惯起的脾气,想做的事非做不可。再撵董永走吧,闺女还不让。这事咋办好呢?坚决不让吧,还真怕闺女寻了死,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A: {, R6 s# N6 [2 f' ], J# c
4 H8 M, B( S4 W s) Z+ f7 g5 K1 b& ]& y 轻念一想,他又想出了另一个主意。闺女从小过得是贵小姐日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不知道过日子有什么难。他想从这方面劝劝闺女,就说:“董永穷得自己卖自己,你要嫁给他,将来可是过一辈子穷日子呀!” D% P* u' e1 ]2 ?$ H
- i: O8 C q+ p$ c' J% b- ?
傅小姐当即接过话头,说:“吃苦受罪我心甘情愿,只要爹能成全孩子,你的恩德我这辈子报不了,来势变牛变马,再报你的恩情!”% v, ~! A3 \4 j% X
6 F1 J/ `1 D- f) f. }8 P c& j
傅员外气得嘴唇哆嗦着说:“你真的嫁了董永,吃得了苦吗?受得了罪吗?”, Q( G; k8 c+ b/ l, \4 p$ U3 B$ W
- Q$ N- q& Q( Z# v/ G6 e# O
傅小姐说:“再大的苦孩儿也吃得了,再难熬的罪女儿也熬得了。只求爹 按报子上说过的,成全我俩吧!”
' w/ x5 V4 n9 f* |+ Y" A+ k " y% p7 Y# m$ S# ?% ` N% q; p9 h8 T
傅员外生气归生气,可他到底多穿了几十个 袄,心眼多,来得也快。他看闺女想嫁董永铁心了,又想出一个说服闺女的主意。他说:“过穷日子可不是说几句话的事。你如果非嫁给董永,先过一百天的穷日子试试,我看你受得了罪受不了罪,到时候再说。”
4 ]. K4 ~. \7 J3 e$ ~2 E
! b/ K9 j B' Y( ~: z5 N 傅小姐一听,赶忙说:“这事依爹说的去做。”
( m. d8 s; A) ?* T, Q. m% k7 \3 K: Z/ ~$ z
傅员外看闺女真的上劲了,不紧不慢地说道:“过穷日子就得穷巴结,一百天内,你吃粗茶淡饭,还得织出一百丈布,我看你能不能办到。如果办为到,别怨爹不答应。”
. C3 Q) i! V% v& A& N) u# ]" O W
傅员外看闺女都应下了,他料定闺女吃不了苦,受不了罪,到时候让闺女自己说话。他也料定闺女织不出布,闺女从小没干过,能织得出吗?他强压住火气,说:“从明日起你就纺线织布,吃粗茶淡饭。到时候你 知道爹是为了你好了。”说完转身走了。6 I# ^' o8 C( Q5 } K: D( l
( E, f' e1 i V" X$ T* |4 s
到了第二天傅员外真的叫人给傅小姐做了粗茶淡饭,叫人把纺车和织布机抬到了小姐的绣楼上,傅小姐很香甜地吃粗茶淡饭,吃了饭就让丫环教着纺线。/ I4 v2 A8 }# b. G1 m# x
. ?0 b1 t* ?, {! v
一百天织一百丈布,一个织布好手也够忙活的,何况还得纺线。傅小姐是大门富户的千金小姐,从小别说做,连见过纺线织布也 见过。叫她吃粗茶淡饭,她能挨过去,也能受得 了。可是织布纺线咋办 ?傅小姐的有些为难了。但不管多么难,她象着了魔一样地做起来,还干得乐哈哈的。
4 P% N ?+ U8 [( V6 ~7 }! D6 j2 W: Z2 j
董永着急了,他心里急得火烧火燎似地难受。他没想到傅小姐对他这么真心实意,没想到傅小姐能这么大胆地同父亲抗争。到了眼下这步天地了他怕傅小姐吃不了苦,受不了罪,又怕一百丈布不出来。傅小姐是娇小姐,从小没做过什么营生,这是傅员外有意为难她。傅小姐一个大门闺秀能豁出去这么做了,自己还怕什么?他想了想,大着胆找到了傅员外,说:“员外,小姐过日子不是一个人过,我帮她做营生吧!求员外开恩,我帮不上手,就烧火做饭。”
. s* \& ~; b; v% j" w
5 `) S% {3 J# ]& B 傅员外一见董永就来气,可是为了让闺女心服口服,他点头答应了。他认为董永帮不了傅小姐什么忙,一个大小伙子能纺线织布吗?到时候他更有话说闺女了。- J7 n8 H0 m5 @2 w
4 e* a4 Q! z, y 傅员外可说是精到家了,可是这一回他却又失算了,董永是过穷日子的人,从小吃苦受罪,啥活也做过他娘死了后,他爹长年累月躺在炕上人能动,逼得他不得不学女人营生,而且早就学会了纺线织布,没想到艺不压身,学会的纺线织布,眼下用上了。他替傅小姐纺线,帮傅小姐织布。有董永帮忙,傅小姐的劲头儿更大了。两个人就这档拚死拚活,吃苦受累地干了一百天,不光熬过了一百天的苦日子,还真的织出了一百丈布。& H3 o0 [; m5 C3 ]
" s& H5 ~" |2 |2 C' @! q; o# W" n
傅员外这回可傻眼了,他没想到闺女能吃得了一百天苦,更没想到闺女一百天真能织出一百丈布。还有,他也没想到董永能帮上什么忙。他原想用这个法子来难为闺女,让闺女自己改变主意。没成想一百天到了,闺女欢欢喜地把一百丈布送到了他了面前。看那欢喜劲儿,不象是吃了什么苦。受了什么罪,倒好象是享了什么福一样。! q& }/ U) F5 Q
( `% M+ ^, q _* p& l傅员外这回又没话可说了,但他不管闺女怎么样,还是一拖再拖,并且找门当户对的主给闺女定亲。傅小姐气不过,和董永商量好了,趁一天黑夜都睡了觉后,偷偷地走了。) { y: H% d4 S5 H% w6 m
: P8 U( h6 h- A- H
董永和傅小姐不外流浪了几天,后来又到董家庄安家了,夫妻俩一起耕种,起纺线织布,日子过得幸福美满。从那时起,男人们也都学着董永的法子纺线织布。这种风俗一辈一辈地传了下来,直到现在男人们还织布。! P q, o0 n* ^# r( A; N! D
! M% ^) {; V$ A
7 e, G4 P9 h/ [" K! T% V3 T) y
还有一些:- w6 N& l' ~' [/ g; ~
http://www.google.com/search?as_ ... ch=&safe=im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