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44|回复: 2

[柞里子] 【长篇小说】玄武门之变(3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3 08: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 Y' d" n" o( P
% Q7 o( \6 V3 \3 j6 I) x6 w' @! O
裴寂没能改写历史,索头原之役以唐军大败告终,成功地运用置之死地而后生之计的,至今仍旧只有韩信一人。不过,裴寂毕竟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败退方案:尉迟敬德尾随裴寂一直追到晋州城下,李元吉趁机突围,经介休逃归长安。晋阳虽然失守,李元吉保全了性命。

/ P5 K" w2 b$ A: S! b, _& c( |+ B3 [5 V
刘武周进驻晋阳之后,诏宋金刚、尉迟敬德急攻晋州。裴寂知道尉迟敬德的厉害,下令闭门坚守。留守晋州的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自恃骁勇,以裴寂为怯,私自偷开城门,单挑尉迟敬德决斗。两人恶斗二十回合,刘弘基渐落下风,不得已虚晃一招,以为可以拍马回城,却被尉迟敬德识破,不接那虚招,一槊直戳过来,正中刘弘基坐骑后股。那马站立不住,顿时翻到,把刘弘基掀下马来。尉迟敬德麾下一拥而上,将刘弘基活捉。失去主力战将,裴寂无心守城,夜间突围,退守浍州。尉迟敬德追至浍州,裴寂守城无方,尉迟敬德再下一城。
9 h3 A, H  G' b6 n' o* d

3 F7 r# {  Z9 L& t
唐军接连败退,夏州豪强吕崇茂趁机而起,自称魏王,投靠刘武周,配合宋金刚,截拦裴寂的后路。裴寂腹背受敌,狼狈万分。李渊闻讯,诏永安王李孝基为行军总管,率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赴夏州討吕崇茂。李孝基是李渊的从弟,独孤怀恩是李渊的表弟,于筠、唐俭都是李渊的亲信,阵容如此,可见李渊对夏州事变极其重视。这不足为奇,因为夏州是李渊在黄河以东的最后一个据点,夏州沦丧,就只有闭潼关自守了。宋金刚也明白占据夏州意义重大,急令尉迟敬德、寻相率精骑五千前往增援。李孝基等行动迟缓,尉迟敬德赶到夏州城外之时,尚未站稳脚跟。骤然遭到城内城外的夹击,仓皇应战,结果全军覆没,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没有一个逃脱,皆被尉迟敬德生擒。

/ [" A; y& U7 N; G6 P7 a9 y' Q% G0 G) M, _

# }4 Q5 o/ ^( k7 y) @
5 E$ h5 A3 c1 U: S3 z2 G
“该主公出手了吧?”消息传到长安,房玄龄提醒李世民。
  o7 ]2 {4 L2 @
' S7 }0 L9 q' C: {0 `0 c' p( l# A
“尉迟敬德这本事,恐怕裴元庆也不过如此吧?不知这人究竟什么来历?”李世民没理会房玄龄的提醒,却问了这么一句。显然,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关注远在河东全面失陷之上。

+ L/ F' |2 F/ q  P* ~
6 p& I8 p  G0 F
“我已经叫人去打听过了,据说尉迟敬德祖上本是武川镇户,父母早亡,孤苦伶仃,流落朔州。”说这话的是段志玄。
' b8 z% C. E* @0 B

- K" M) i2 a6 ~+ V
“武川?”李世民隐隐约约听说过自己的祖先正从武川发迹,不禁失口反问。
8 b. d, u1 o! C! \2 I; R- }% |
+ X: |1 a, J2 c4 O) H9 g& A( P
“有什么不妥么?”段志玄误以为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出自武川之说表示怀疑。

6 L! R( R  W5 m- f& d% x* w6 n& Z6 A
“没有。接着说。”
1 e7 \+ K8 o  t- [5 K3 I& R* j
. g% c: S1 C, _" o8 s' H9 y9 G
“其他的嘛,只是些不相干的琐屑。”

7 {3 O, j+ ^8 P4 j! w1 h* N) k6 i& g. ~5 i2 A
“什么琐屑?”
& P% b3 ?5 S; e" Y
! \- B- M1 A0 j$ R2 f
“他的槊柄之上镶着一块玄武玉刻,腰带之上也系着一块玄武玉雕。”

1 }4 ~" v7 O- ]0 ~
* r. R. L  [# B5 f  F
李世民听了,沉默不语。还能问什么呢?真是些不相干的琐屑。
2 \( `& |7 F$ g8 b, i+ C& x

9 `( j9 }5 w. O  o' q- S/ w4 y
“虽是琐屑,也未必就不能提供消息。”看见李世民沉默,杜如晦趁机插嘴。
& e/ y3 R; E9 `

4 i4 c% t" X4 V1 }" m5 X# m
“什么消息?”

! }# `9 N( o: w. x
: Y( I8 A5 H' P& E
“这人曾经是个游方道士。”
$ x0 K) Q$ O- }. Z, w( L3 V$ B1 D

) ~. [3 K% r7 E& ]% r+ k
嗨!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怎么就没想到?李世民不由得对杜如晦瞟了一眼。当时的习俗,但凡游方道士,皆在腰带上悬挂玄武以为标志。其实,杜如晦并不见得比李世民更聪明,只是他从来不那么投入。不那么投入,就能保留旁观者的心态。能旁观,所以就能明。

$ b3 [% q% M7 I  X0 m6 [/ h2 S3 X: @* ?( y- s! D/ u. w
得了杜如晦的指点,如何应付尉迟敬德?李世民心里有了谱,虽然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既然有谱了,他就回想起了房玄龄提起的话头。

; f  x0 I! ]% p$ u  z; J2 p! ]  }% Q1 M/ w7 o( o
“不错。是该咱出手的时候了,你这就去替我起草一份出师表。”
: P% x. u) w0 {$ |; [+ l

. Q9 v8 z# \5 ~7 Q( w2 X
# z: J$ F. @4 a
/ ?1 B2 b2 P2 e" L! J# Z* v4 R
房玄龄替李世民起草的出师表原文已不可见,据《旧唐书》的记载,大致是这么几句话:“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臣精兵三万,必冀平殄武周,克复汾、晋。”
0 v# C  J1 u* i* n: g& q2 j8 E

! f8 r6 @! O' p$ o. Y* D4 D
太原真是李渊的王业基础么?其实未必。李渊受命为太原留守,在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十二月,次年六月就起兵造反,呆在太原的日子屈指可数,根本没有时间打下什么基础。长安当真需要靠河东供养么?也是泛泛不实之词。隋代粮仓之积蓄,莫过于控制在李密之手的黎阳,而不在河西。关中平原之富,远在晋、汾地区之上,足以供长安之需。不过,当时李渊正派遣使者东出潼关,对割据一方的众英雄好汉进行招降纳叛的活动。所谓英雄好汉,不言而喻,都是识时务之辈;而所谓识时务之辈,说得不好听些,其实也就是趋炎附势之徒。倘若李渊不能把河东及时夺回,英雄好汉们还会看好李渊么?显然不会。因此,太原虽然并非李渊之根本,长安虽然并无需河东的给养,“平殄武周,克复汾、晋”,依然是当务之急。所以,李世民的出师请求,立即获得李渊的批准。

, J9 a4 a/ W1 L1 H; \1 c
( _" G0 s' R1 q: F5 o* @: W
2 ?. V/ i; n1 z( S

+ g# h% W& u! ?. A7 N! I
武德二年十一月,也就是刘武周南下马邑的七个月以后,李世民率领李渊所有的精锐,从龙门渡河。说是渡河,其实无河可渡。此话怎讲?难道那时候黄河就业已断流了么?并非如此。不过,那时候冬季气温比如今低,旧历十一月,黄河早已冻实,如同今日三九的黑龙江。李世民等三万人马浩浩荡荡踏坚冰进入河东之时,刘武周的主力何在?宋金刚统领大军驻扎在晋州,前锋由尉迟敬德、寻相率领,在风陵渡严阵以待。待谁?自然是等待唐军从风陵渡渡河时予以迎头痛击。显然,宋金刚错误地估计了李世民出击的地点。不过,宋金刚的错误,仅在于情报不灵通,并不属于战略性。何以言之?因为风陵渡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曹孟德与马超相争于此,后来宇文泰与高欢也相争于此。就在不久前,李仲文、裴寂、李孝基的出师,也都是取道风陵渡北上。

+ Y5 x; s& `) l8 i% q; y) D7 k: I" }! a! y; R
不过,尉迟敬德在风陵渡也不是一个人都没等着。就在李世民率领三万大军越龙门而东之时,有两个人悄悄地东出潼关,踏上了风陵渡口的河岸。两个什么人?一个是李渊的特使。另一个呢?李世民的特使。李渊的特使,史逸其名姓,只好以“特使”相称了。什么是“特使”的特别任务?收买吕崇茂,干掉尉迟敬德与寻相。开的价钱是多少?赦免吕崇茂之罪,并授以夏州刺史之职。至于李世民派遣特使之举,史册根本没有记载,因为那是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外人是谁?包括李渊在内。知道这秘密的,只有李世民、段志玄、王晊三人。不言而喻,李世民的特使就是王晊。
& m! d: G# J2 t( U- f, P9 p

% s& |/ b3 _5 B" Z1 D! [
“特使”与王晊一踏上风陵渡,就遭到尉迟敬德前哨的截拦与盘问。“特使”自称受魏王吕崇茂故人之托,有口信传递给魏王。既是魏王之客,渡口前哨不敢怠慢,遣人护送“特使”至夏州自不在话下。至于王晊,蓬首垢面,衣裳褴褛,神色慌张,语言吞吐,支支吾吾说不清个来龙去脉,这就不免令人生疑了。尉迟敬德下过命令,但凡形迹可疑者,切不可放过,务必押解夏州经由尉迟敬德亲自审讯。于是,渡口前哨也不敢怠慢,着人将王晊绑了,押送夏州交尉迟敬德。

2 b, g/ t9 V" m6 A8 A3 X; V5 H8 A6 z7 t* l$ U
王晊装出一脸的委屈,心中却暗自叫好。不费吹灰之力,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一多半,能不叫好么!什么是王晊的任务?收买尉迟敬德。怎么收买?不见面自然无从收买。所以,押送夏州交尉迟敬德,正中王晊之怀。能见面,不等于能收买。王晊凭什么信心十足?凭他掌握的一个秘密。什么秘密?不是什么别的秘密,就是“特使”的秘密。
/ a2 \* i8 N$ g3 G9 X5 L
" m3 p8 H' f+ r
“一个道士,怎么不安份呆在道观里,却来在兵荒马乱之地?莫不是唐军的间谍,假扮道士,前来打探虚实?”提审王晊之时,尉迟敬德问。

, {  z2 a6 L7 k9 J; X  O5 o) c
1 S% W8 M0 |1 {, I7 n
“贫道不过一游方道士,哪来安分于道观那份福气?”这时候的王晊,既不慌张,也不支吾,神色自若,口齿流利得近乎油滑。
+ v. Y7 _& D, ^% Q

: l0 c9 i( D/ S: s) G  N  ^' [
“游方道士”四字令尉迟敬德心中一震。想当年,我自己不也曾经打着“游方道士”的名目行乞过么?倘若不是师傅收留了我,如今的我难道也会像眼前这人一样寒酸潦倒?
& ?2 w' M+ @% s, m
, E: G0 W  g5 h; Y) I8 c# K5 W, W
“吃饭了么?”这么一想,尉迟敬德就收起威严,问了这么一句。
2 G5 f, j' e9 b( i& s) W
' ]& \2 e7 l( S! j7 X; E# s0 H
王晊不答,却问:“有酒么?”

  {4 c+ l4 i2 z& W7 W. `
( _* A- W! w- s
哈!有种!得寸进尺!当年的我,敢这么放肆?好像不敢。这人不简单。尉迟敬德心中怎么琢磨,嘴上喊道:“拿酒肉来!”
9 m* {1 J+ i* \
' O* D* N+ V8 m( C

4 x7 [7 N8 ~9 v" @$ x
酒醉饭饱之后,王晊用衣袖揩揩嘴,从腰包里摸出一个竹筒来,道:“贫道例不白吃白喝。占个卦?”

. @% n0 p" e4 Q! w% S. w2 B: n9 w0 C  O( C
游方道士,例不白吃白喝,否则,不就是降格为名副其实的乞丐了么?这规矩,尉迟敬德自然也懂。看见尉迟敬德点头,王晊双手把竹筒抱紧,用力摇了三摇,大喊一声“开!”。
7 r" D  h/ z4 |6 ?5 r2 l

* I1 I5 V* \. n- l6 F) D. I
蓍草跌落桌上,佈成一个“蒙”卦。

, R# z1 N' A8 o- R6 h0 L3 V- r: [( c" {- w0 l. q( F$ u/ k) r, P
王晊先摇摇头,然后抬头望着尉迟敬德发一声叹息,道:“不好!”
- F0 y: T4 g) k$ d8 d# P# d* o9 N
; X! ~9 I) M2 [( A/ q3 e1 q
“怎么不好?”尉迟敬德反问。

  I8 U! u9 w0 j" |6 C( z& }9 W. p& [7 x$ a2 o, P, H
“蒙者,蔽也。蔽者,前无去路。前无去路,就是死路一条的意思。怎么能好?”
" ?1 y' \5 ]9 O* @# s7 V
' j0 Q7 o; l0 p
“休要胡说!占卦这把戏,俺也玩过。易传上分明说:蒙者,生也。怎么到你嘴里,就成了死?”

2 x+ R9 F, a' K
: Z: Y  U+ c' E8 j8 Y& Y
“卦之要,存乎变。变之诀,存乎心。据易传而占卦,嘿嘿!那是书生之见、门外之谈。”

3 N5 ?5 w! O/ D# G6 U& o' u% B$ U0 M6 E, R3 T
“不识好歹!好心以酒肉相待,却说出这番鸟话来蒙人!”尉迟敬德听了这话,不禁大怒,双掌一击,喊一声:“来人!”

$ Z! D+ U4 |' s3 j6 Z1 @+ Z2 e, g
4 i; m  ^0 k3 H- n5 t9 v
“且慢!”王晊处变不惊,捻须一笑,反问:“将军说贫道拿鸟话蒙人,倘若‘蒙’不是‘蔽’而是‘生’,请问这‘蒙人’二字,当作何解?”

+ m9 E7 _% v, P* y$ J& g% ?5 Z
. A/ C- c2 ~& v' v! _
这一问,令尉迟敬德一愣。两名帐下恰好于此时疾步奔进门来,立在门边待命。尉迟敬德本来是想叫人把王晊拖下去的。还拖下去吗?他稍一迟疑,终于回心转意,只向门外摆摆手。两名帐下会意,当即转身退出。
, u6 p$ z- s4 c/ z

9 S2 w5 i% O3 r6 E6 _' G( W
“好!道长巧舌如簧,俺自愧弗如。不过,敢问‘前无去路’从何说起?怎么就不是‘后无退路’?”

* K" }$ f' I" W6 b" |  O; y; b+ |
! V7 I: m" L; D. B7 `/ b6 b
“这话嘛,就不是能从卦里看出来的了。”
: u1 V* s' w; M' f' j8 T/ B
" n  y9 S4 i* j
“占卦不从卦里看,难道还有别法子?”

7 H2 T9 s1 V0 I  @5 I1 n- \  Y6 I  Y* b4 @
王晊笑而不答,却往立在尉迟敬德身后的两个侍女一瞟。尉迟敬德会意,叫侍女退下。于是,王晊从容不迫,把李渊收买吕崇茂之计,和盘托出。
( ^* U) ^& {. M

9 v+ p/ \( C5 z/ f- _( O
0 ~3 t( D7 m1 d6 h
& ?) X* j2 F2 b; ~! _5 l
往后的事情如何?史册有如下记载:吕崇茂谋泄,尉迟敬德、寻相杀吕崇茂后退走浍州。李世民遣殷开山、秦叔宝等截击于美良川,斩首两千级。宋金刚令尉迟敬德、寻相潜引精骑从浍州南下以增援蒲反。李世民自将步骑三千间道夜行,大破之于安邑,尉迟敬德、寻相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先后被尉迟敬德俘获的刘弘基、李仲文、独孤怀恩等陆续逃归。不曾逃脱的只有李孝基与唐俭。李孝基不得逃归,因为人在晋阳,由不得尉迟敬德做主。至于唐俭,则并非不能逃归,而是留在尉迟敬德军中,作为唐军的联络。

3 W/ S& ^( u4 A$ s6 m4 J
% A  H) |) u. ]( z) a9 [
尉迟敬德既已杀吕崇茂,又未曾遭唐军攻击,为何主动北撤?宋金刚既令尉迟敬德等潜师南下,李世民如何获得精确的南下时间与路线?精骑全军覆没,如何单单走脱了尉迟敬德与寻相?尉迟敬德原本骁勇善战,所向无前,如何忽然一败而再败,变得不堪一击?刘弘基、李仲文、独孤怀恩等要犯如何能够逃脱?唐俭如何能与尉迟敬德密谋,从而令李渊逃过孤独怀恩的政变阴谋?这些问题,史册皆无解释。为何没有解释?因为这些都是李世民与尉迟敬德之间的秘密,不足为外人道也!
& L2 G8 M' h/ S7 p
     
发表于 2009-11-13 09: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插进一段尉迟恭的。
发表于 2009-11-13 14: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我发现那时候道士都不好好炼丹,整天琢磨浑水摸鱼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