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55|回复: 0

金刚经说什么(19)-南怀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7 06: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3 |0 p; x8 E7 {; `7 y3 p5 K. L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 v! i6 T* c+ g. g, S
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
( j- b& D8 r/ p$ |+ s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3 C* ]( k! h& p9 f/ ?* T( Y- u( q) x

; y" ~( Q1 d! O7 S# C' w* w    福德不可得: z- E  `' n7 F  x7 [; U

: \: Z) A4 g, X1 X3 S【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 S, y6 B$ k7 @7 H5 K' i* n
不。】# d" S$ H. y2 a/ ~5 u0 x
9 t- C  k# Q; A* a% ?  ?3 g
  講到這裡,又另起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非常有趣,金剛經始終在這兩個問題裡頭轉,! q0 m9 W* K7 p, F7 f+ K
一個是當講到最高智慧成就的時候,馬上來一個最高潮,說要多大的福報。福、智二嚴,! _. t3 b3 X. |; X% `( G- {
是佛學的名辭,一個人要從凡夫成佛,必須要有智慧的莊嚴,福德的莊嚴。有真正的福9 Q, H  j% b' j& x/ j7 z
德,才能得真正的智慧。有時候,我們自己覺得很不聰明,讀書沒有記憶力,領悟力也
* v- S5 y- |. }不行﹔這是因為福德不夠!大家都是媽媽生的,為甚麼我的腦筋不行﹖難道投胎的時候' f7 L" l& Q5 h% {% g
把倉庫裡發霉的腦筋帶來了嗎﹖其實功能都是一樣,只因為自己福德不夠,真正的福德,. U+ U- ~1 z' m4 T: m
心理的健康,頭腦的健康,是要自己修持來的。
  `. f. g6 [& g2 J1 S2 M2 e  佛問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假使有人用金剛鑽啊,金銀啊,瑪瑙啊,這些世界上最" ^: f$ q0 k& O/ y0 B
寶貴的七寶去布施,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去布施,你認為這個行為所得的福報大& I2 z! R5 Z- Q- @. F7 U4 V/ f
不大﹖' g% F- k% X6 g+ G, B' m
  c0 i& e. {3 m* B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4 w% |% g  k4 D6 s# \. ?, \; \3 `
2 _/ h* N3 \3 g6 U: v9 e/ P  這是須菩提的答話。他說是啊,佛啊,假使有人這樣來布施的話,那還得了啊!將
6 ?' L; l4 z, c9 U( N來的福報大得很咧!
6 h, g- L1 `4 R0 W# G' `3 X0 @/ M/ C  x7 v; P- x  @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c! \) W- T$ V
  u9 o0 k8 G( ]' Q! F9 X
  佛說,你要知道,人世間認為的大福報,就是錢多,壽命長,兒女多,兒女好,樣
8 y# P8 h6 T! j: ^7 U5 u; K樣都好,好得沒有再好了。可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都沒$ L. }8 X" x, b
有用。所以說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現實世界拚命抓住。尤其是壽
9 }3 c# [+ ]: }" n( ?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學仙學道,長生不死。福報是有窮盡的,每個人的
. p+ M; B3 M4 Z# L7 ?; f光榮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電筒,每個人那個電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輩子發亮+ m0 v4 L9 ]; E; P* o& i7 h
是不可能的。世間的福報是不實在的,福德無實啊!所以佛說,世間的福德再多,也不
  v$ F! ~& u5 I5 o9 D; K過彈指之間的空花就過去了,「以福德無故」。
6 C1 x" @  F/ w$ N! L, T8 a1 M5 s# r5 Q/ v+ V- f
    無人希罕的福# _/ f5 h8 H9 {

' t$ ?, K2 W9 O6 ?. v6 |' o: B! w: ^  真正的福報是甚麼呢﹖清淨無為。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無得也無失,沒有光榮也
+ D, |  F! {0 c8 G8 K6 m+ n4 y! m沒有侮辱,正反兩種都沒有,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個是所謂上界的福報──清福。清# ^0 h. s, M6 x1 {
福每個人都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清閑的時候,可是一天到晚無事,閑在家裡,你閑不
4 ~9 F: o, t$ `" d7 |- m了啊!自己會掉眼淚,好像被社會上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沒有一個人遞一張
# Y: o$ |* N7 I4 i, ?9 g9 h, a名片來看我,都沒有人發個請帖來,也沒有人打個電話問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3 X# m1 O! j, M  [6 k5 R, ?
他有清福不會享!學佛的人要先能明了這一點。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 U. l2 i2 X) j7 Z7 X" J
都把不實在的東西當成實在,真的清淨來了,他也不會去享受。學佛證到了空性,自性
1 u8 n4 Q! Z2 {1 M+ u的清淨無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報。真福報那麼難求嗎﹖非常容易!可是人到
2 K" S5 j# [* z: E( o6 X了有這個福報的時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煩惱。# v% s0 [  j3 i
  這一節為甚麼插在這個地方呢﹖因為是指著三心不可得來的,要了解到三心不可得: C+ s% A0 A4 x6 x
這個境界很難﹔要想修證到這個境界,一定要有真正的福報才行。佛學的基本第一步,
! F+ s- H5 \. u# |; [2 ^講到人生要修行則暇滿之身難得。開始時我們已經講過,暇滿之身就是健康有閑,可是" S) n0 B" b! X% Y/ U4 \
世界上的人有清閑不肯享受,有好身體,他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閑暇滿,他自己
: ~: J6 c( q+ I9 {反而悲哀起來。所以說,「顛倒眾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下面是我們給它的結論$ n! V8 [. Q! o) K
偈子:
! D& i! ^3 N" i5 k% M& j1 L( H2 _* Q0 ?. O5 T+ J$ ], @
    第十九品偈頌, u& h* g! ?* @

" K; r6 R5 ~& ]' k# W' [5 Z4 V    浮圖樓閣立中天  點滴功勳豈自然; A# |/ n! }5 I" [; J% d) Q, e9 D7 {
    倒卻剎竿回首望  繁華散盡夢如煙, j( e+ @( s# b; v6 z* q% `6 d( B, Q

) ]- i3 |+ q2 q- c  {0 U# I# z) [  「浮圖樓閣立中天」,浮圖是塔,造一個佛塔,七層的叫七級浮屠。中國人有一句
7 z  P9 k4 f$ j: t3 F; s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做了一件好事,救了別人一命,等於獨資蓋了一個: c" s0 N3 l& Q6 ^0 U
廟一樣。事實上這話是佛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有為功德。. X4 c" \2 e2 l
  「點滴功勳豈自然」,有為功德要慢慢一點一點做,今天做一點好事,每天做一點) c& b4 y5 G/ A5 d, ^, U7 j4 c
好事,累積起來,等於人獨資蓋一個廟子。蓋這個廟子也是一天一天把它蓋成功的。但0 S0 a  S) m& E# |2 m
是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到現在都沒有了。
( K7 p' M$ U& b9 W  T& p8 \& w  「倒卻剎竿回首望,繁華散盡夢如煙」。梁武帝一生造了幾百個廟子,武則天一生
2 B: I; W' }; D( a% k/ g又造了幾百個廟子,都沒有了﹔所以迦葉尊者有一天跟阿難講,怎麼樣能夠見道﹖把門
, y1 o. H. u% E  Z9 d% W  z+ @口的剎竿先倒下來,就能夠見道。
0 c- R4 j) C# p8 E2 x  我們每個人門面都有個自我貢高的剎竿,把這一念打掉以後,大福報就來了,就見
4 {5 n: w/ i. B/ I, ?5 N4 W/ b到空性。人世間這一切的福報,甚至當皇帝的大福報,都是繁華散盡夢如煙,一切繁華,
5 u! V  A5 t- p3 i$ j過目雲煙就散了﹔散了以後,你說留一點影像好不好﹖一切是夢,連夢都沒有,夢都像
( V, f/ i6 r8 B% Q煙一樣的過去了。所以佛說,「以福德無故」,他說真正得一個大福報,得到甚麼﹖大
3 Q2 j2 P* E9 k: ^5 o" Z* Y4 P福報是你證到了空性,悟道而成佛,這才是大福報,大成就。$ n$ Y9 g+ P  K; Q
  但是要想悟道成佛的話,就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一切福德,來培養這個智慧。! M" h8 L2 ^" E) o0 \
智慧不是光靠讀書,或靠兩個腿子在那裡咬緊牙根熬得出來的!那個持戒修定,咬緊牙
8 O; x# ]% H) G關熬腿子,不過是修福德,修有為福德的一種而已。無為福德,處處都是,而你自己智
$ }: _. k% r" w9 [慧不能到達,修不成。所以學佛果然是真智慧,這個培養智慧的福德,又是一切善行的% ~. q2 ^9 q) p5 s9 j% c
功德所完成的。
- C4 L* @! t% {+ h# Y/ g6 F  這一點千萬要注意!不要聽到佛法是智慧之學,然後嘛,好事不做一件,那就不是
, h% c5 D: X, j# a0 e1 I0 \0 y3 p& o真的智慧﹔換句話說,如果有真的智慧,自然要作好事了,智慧與善法是不二而一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