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76|回复: 0

金剛經說什么(5)-南懷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4 07: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 e& z7 D% A8 m8 ~7 O  Q5 o8 p% {, l* B. O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 I) Z  R8 ^6 a" @! }( }  n2 |- @, O8 k
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
( n, S" W- A8 t, {來。】
* X% y& D0 H  |( X. D! g! u) U7 X! t; V* W6 F
    非相和空/ Y1 l/ I+ n0 Q/ L9 o9 \3 ?
$ x4 V: l1 ^% h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v0 y4 ^5 X; g9 c9 K
' T2 o% N8 G! r3 l& T, q
  大家要注意啊!剛才講叫我們學佛的人要不住相,不住相布施,先說明不住相的福4 }% h; B( {) r0 I% q7 E, o
德,這個智慧成就的功德,智慧是無比的大,無量無邊。現在進一步真正告訴我們,怎
. C2 y+ p9 Y, g; z麼樣見佛﹖很嚴重啊!我們大家學佛都想見到佛。他對須菩提說:「須菩提,於意雲% Q4 Q3 {( O) |, y- k# Q: i' g
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可不可以身相來看見佛呢﹖: T" h: l' O8 s0 c  u' o7 ~
  佛經上說,佛有三十二相,與我們一般人不同,佛有八十種隨形好,有八十種跟隨6 W! s1 F, b7 z& h, Q
他那種特別的身相來的好。譬如他一出來可以放光,這個我們都做不到,佛的手一張開,
3 o# B- n4 d7 i; c$ h4 v4 N# Z& c指頭與指頭像廉子一樣,是連著的。上次我們講過,他舌頭吐出來,可以抵到發根,各9 A! n6 }: m2 i/ N) D1 e
種各樣不同,每一種相有每一種相的功德,多生累劫修來的。譬如人拿花、香來供佛,. g9 I' [# d. m6 ^+ [9 {$ t" f; w& f
來生變漂亮人,小姐們要注意!衣冠供佛,來生不怕沒有衣服穿,而且身體健康。多拿
3 A( H* v* v; ?" t& d0 N醫藥來布施,來生一輩子不會生病。前生慳吝醫藥的布施,這一輩子多災多難多疾病,
; b8 Y" m  y9 Y1 x9 P種種都是因果報應。所以佛為甚麼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呢﹖這是果報來的,因為他多8 H1 ^# \& @1 B/ ^- U" M5 A: L  m: E! W
生累劫都在止於至善,都在修行,所以有這個福德生相,這是講他活著的相。他的兄弟! W" J+ l! r, @3 I% R
阿難,比他差一點,有三十種相好,差兩樣。翻譯經典的鳩摩羅什法師,也是三十種相2 ?9 j* [5 S4 X& P4 F2 j" f/ b
好。/ h7 Y3 N+ ]; ?2 x
  這裡佛說,你可不可以用有形的形相來看佛呢﹖這是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的問題。: |* K! Y7 L' H0 ?$ g1 O0 d  a
須菩提答覆世尊:「不也,世尊。」同學們注意啊!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拿形相來+ ^! ]; X' T7 F' j$ s3 u8 v
見佛,就錯了。那麼你或許會說,廟子裡為甚麼要弄個偶像拜呢﹖那不是偶像啊,真正# S2 |0 i. z7 s6 F  h1 y
的佛同其它許多宗教一樣,是反對拜偶像的。那為甚麼畫的佛,塑的菩薩都可以拜呢﹖7 W4 u8 ~& U' Y$ E4 e9 s/ M
答案是四個字「因我禮汝」。因為我的形像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來,那個像是一個代
( q0 p6 G- z8 O( q表而已。你這一拜不是拜我,是拜了你自己,你自己得救了。任何宗教最高的道理都是
% {* C6 m: R* L! X* c! H7 _一樣,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你這一念真誠的恭敬下來,不要說畫的真
0 y7 Z& D' ^! t9 L4 O% K; s* I佛,就是拜一個木頭,拜一塊泥巴也罷,誠敬的一念專心,你本身就成功了,就得救了。
/ \( U( Z: N3 t% u$ m這叫「因我禮汝」,這並不是拜我啊!佛說的,是拜你自己。你自己甚麼﹖你的心,你
8 w% W0 F* w1 o# Y% |3 v% E# Y的誠敬。; {7 o6 l8 ]: c) T/ m, O: Y
  所以,不但不能以這個偶像認為是見佛,即使是佛在世的時候,都不能看他肉身為  s& j) I: P; h5 f  z
師,那是著相。有一個人著相,楞嚴經中阿難就是犯了這個錯誤。佛問阿難:你為甚麼" [7 Y# I  T/ u9 ^3 Z: p
跟我出家﹖阿難說我看你相貌好,又放光,決不是慾念來的。佛就罵他:你這個笨人,6 X9 ~6 J3 [; q) K$ U# V6 h) a
你著相了,是愛漂亮出家的。因此他碰到摩登伽女,有此一劫,這就是著相,所以佛說
' ?; f, j) }  W不能以身相得見如來。9 ^% b/ g& Y& Q" L2 C& \& V$ H7 C- D

; X$ D% i, J3 F) R2 \-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2 {6 K3 s/ I) w) |. V( z, P7 p

1 V- G* V9 g: ?2 Z+ t& {  甚麼理由呢﹖真正那個不生不死的身,不是這個肉身,肉身還是有生死,修持到活
  B( w( S2 Y9 `% k5 m一千年,最後還是要死。譬如說,佛教裡頭有一位禪師叫寶掌千歲,活一千年,在印度9 m8 b# }" _) M5 ]5 j7 k# H
活了五百年,因為沒有悟道,曉得將來大乘佛法要到中國,先到中國來等著。等到見了; D+ b& P! H( c. ?  s$ b
達摩祖師,又在中國活了五百年,大陸上好幾個地方都有他的廟子,名字叫寶掌和尚。
' F( O: L, b  U4 i! {像迦葉尊者留形住世,那更不講,所以,長壽的人是有,那是肉身的相,還不是不生不
& c- r# \! Y- b$ F  L6 F滅的。肉身儘管長壽,五百年還是五百年,一千年還是一千年,而永遠不生不滅的,並, p1 e; X6 o, K3 t1 o
不是這個肉身相,而是法身。那個法身,不能拿形象來見,所以佛接著吩咐我們一句重' r1 q" [* X3 B, y! P% X# G3 _
要的話。
2 R  w1 Z" e. t$ f- ^# J
. n5 s9 N4 \6 C; N【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D/ i4 B3 I) ^: w2 c: ?
4 y; G4 q" P7 r6 [! F7 B# ~1 }  q0 o
  到了這裡,鳩摩羅什特別加重語氣,佛特別告訴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1 R8 ^( C5 u! w(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四句很重要,要特別注意把握住。凡是你有甚麼境界,
! @, R/ M( U8 }; {" k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來的,不修就沒有了。你說打起坐來有境界,不打坐就沒有了﹔
3 c/ h* c8 i5 I4 B* |境界就是相,凡所有相,都是不實在的。- R9 y8 P- F! ?. \: \0 H
  怎麼樣才見到真正的佛呢﹖見到法身才是真正與佛相見了。若見諸相都不是相,這
2 N! h3 X0 H0 m' k8 f不是講空啊!一般多解釋成空,那是亂加解釋,既然是空的,何不譯成一個空的,那該
% O# h: b/ i- W) D7 r/ x0 W0 B9 c多好啊!他只說,「若見諸相非相」,非相是甚麼﹖沒有給你下定論!所以一般人念金0 U$ Q: K0 {2 l$ m8 K
剛經,在這裡自我下個定論,認為是空,那是你的想法,不是佛說的﹔佛只說若見諸相
1 x; o& \, R9 E- B; \非相,你就見到佛了,見到佛的法身了。
/ x; H, O* b) U9 y3 e6 j  重點是,佛只告訴你不是相,並沒有告訴你空!道理在甚麼地方呢﹖就是無所住。7 e/ z( @" G/ i

9 U8 s& r4 r3 Z    法報化 體相用
" d  w0 ?, @2 H7 ^. B+ ?# J
6 s0 V3 X% t# E( \( E  金剛經第五品的主要中心就是四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 W- ]! h/ b9 _. c
如來。」金剛經中提到的四句偈,究竟是那四句﹖這是千年來一個大問題,因為經文中
7 L( `9 n0 {+ _" C間還有四句,最後的結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8 b/ ?/ m% I7 l# m也是四句。現在第五品首先碰到這四句偈,希望大家研究時要特別注意。現在再回到第
8 ]; P! H' P2 q; u/ B五品,佛說不應該以身相見如來。( v7 \3 T& ]& N
  我們曉得在佛學裡,成佛可以得到三身,就是法身、報身、化身。因此有些廟子塑  _' M4 l& }2 L8 }+ N& s4 t
的佛像,同樣的像三尊排列在一起,代表三身﹔這是說過去大陸上的大廟子。唐代以後,' D& A: z7 c3 q0 W" q, A
道教興起,也同樣仿照這個情形三清排列,就是上清、太清、玉清,也是三身,這是談
  |2 x: O+ m- t. \7 T$ G/ F5 x2 _到宗教的情況。其實不論東方西方,一切宗教都有相當程度的互相模仿。) y7 P6 m3 l: Q+ p3 p4 P
  現在我們曉得成佛有三身,清淨是法身,圓滿是報身,千百億形像不同是化身。我
: ]  ]) S# k: r% u們推開佛法的立場不談,專從佛學的觀念來看,法身就是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借用
0 j3 S# T8 b8 A$ b, x現代的觀念來說,就是一切的能源。報身是所謂的現象,法身是體,所謂不可以身相見5 l5 Y- \$ J. J
如來,就是不要把現象當作本體。至於化身,是他的變化的作用。換句話說,法、報、
* a9 U5 @7 C: h+ O' o, l化三身,拿哲學的觀點來看它,就是體、相、用。宇宙間一切的事物,它本身都有體相
7 a* y& F* p" C% q0 y9 m3 Y+ U用。譬如水是體、水泡了茶,茶是它的相﹔做了酒,這個酒也是相,不管是酒是茶是冰
) ~* z3 d2 N% `. |: a淇淋,那個水的本身性質是法身,是體﹔同樣的一滴水,變化各種不同的現象,那是它
7 g3 v3 s0 d! q+ n- [1 V1 D- R: O/ g) f的用。在理論上,這是我們必須先要了解的法、報、化三身。
2 ^4 R! {% K1 P9 ]+ _  在佛法裡講,修持成功的人,禪宗所謂大徹大悟,也就是金剛經上說,阿耨多羅三: `) y* w, n& L
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悟是悟的甚麼呢﹖是宇宙萬有生命的本體,就是法身,
, O9 [. x5 ^! g; `1 h5 e也就是心經上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金剛經的開經偈所說:「云何得長
. ]( @1 x8 O3 H* G, x# N壽,金剛不壞身。」也是指法身而言。一念不生全體現,也是指的法身,法身是無相的。
7 \0 }& @7 h" u# D2 f* k6 b  至於圓滿報身,就是修持方面。前面我們也提到佛有三十二種特殊的相,有八十種9 m, k; S7 ]  u$ u% h! K
隨於特殊相所生的隨形好。這個就是說,凡是成就的人,得道的人,父母所生的他這個4 [# I" `6 Y" t, F6 a( e
色身就轉了,這是報身,也是肉身。為甚麼講他是報身呢﹖一切眾生所有的身體就是報
5 X; k$ X+ H" t9 j7 v, h! J身,一生過的非常舒服,樣樣好,享福一生,是他善報所得的報身。有人很痛苦,很艱
! I, t  z9 m2 ?7 l* V難的過這一生,這是他過去生所種的不善之因,招致有這一生的這個報身。至於修道有( Z- Z+ e+ {- j/ J2 \0 f
所成就的人,這個報身就轉了,道家一般的觀念所講卻病延年,長生不老,就是報身轉
9 ?$ [8 s5 g3 a& u) t了。報身修道完全圓滿時,整個的人脫胎換骨,就具備了一切神通。這是非常難得的事
6 h. s  x" C- g, i/ u情,所以說圓滿報身非常難得。! S0 _* W2 w: f1 v
  一般道家所講的修氣、修脈,打通奇經八脈,與密宗所講的修通三脈七輪等,多半% d5 l* G8 {% J( f/ u. Q
側重在修報身開始。一般所講的止觀、念佛、參禪,多半側重在修法身上著手。至於報
: d! y  B; x* t身成就了,修到身外有身,這個肉體以外,同時有另一個身存在的,就是化身的作用了。7 L7 ]. X6 t# e/ K6 y( o: [
這是大致上法報化三身的情況。
( @/ T5 s) I% g  普通一般學佛的人,在理論上所走的都是法身的路線,密教號稱要三身成就,因為
* d8 N' p+ c* K5 f& e  s' \) t6 b$ N三身成就的人,學佛才算真正到家。三身成就另外一個名稱,也叫做即身成就。這個裡: B1 S4 ?  p) p/ b0 {  H
頭兩個字不同,即「生」成就,這一生成就、成功了,了了生死,這是即生成就,生命; I6 t3 t! `& {0 O- j
的生。要想即身成就啊,在理論上講,幾乎比這個即生成就還要難,需要所有的戒定慧,
% j8 [1 I0 k- R所有的修行,去轉化父母所生的這個四大色身。要把色身完全轉化了,才修到即身圓滿5 J8 K0 w3 U0 E, f7 t, M' B: ~
成就。
7 r2 N6 k7 X4 D. x( c) w$ f! V! h$ \* }; L5 z5 M# y! o3 `
    蓮花生
2 M# H8 k6 b: P7 p# `, z- l& J: n+ l' l$ D. l, D1 T
  西藏的密教,除了供奉釋迦牟尼佛以外,還供奉有蓮花生大士。據說蓮花生大士是+ d8 _) H1 W8 V
釋迦牟尼佛過世八年再來的。他為顯教教主時,是父母懷胎而生,可是他認為顯教時候,
' c3 e/ U3 l' v2 p$ z重要修行的方法沒有講完,所以再轉身而來,成密教的教主並由蓮花化生。5 _" H- {% f8 h  V& A
  當時南印度一國國王夫婦沒有孩子,很難過,夫婦倆在御花園裡賞蓮花,忽然一朵
/ ]$ K: g6 z( Z$ F# d5 D蓮花中央,長高長大,蓮花苞中跳出來一個小孩,有血也有肉,就是蓮花生。後來他繼% |+ G2 A9 X( z1 F4 J" `' u0 C
承王位為太子,十八歲成就,肉體常存。過去在西藏,每年有一個全國性的護摩法會,
; @& }- e& z4 Z* Z" I; s& b是一個宗教儀式。護摩的意思像拜火教一樣,甚麼東西都拿來燒,有些婦女自己頭髮都5 a) m; e0 I9 V& R% q
剪了,丟進去燒。大火繼續七天七夜,一般人都圍著火光念蓮花生大士的咒語,往往看
  o8 `3 _' Y- q" l( J9 o到他騎一匹白馬,在火光上走一圈就不見了。
# H- l' X  N2 G  @" R1 {  據密教傳說,因為蓮花生大士是密教的教主,不像前一生走涅槃的路子,所以騎白
* A8 Q: g$ \5 H3 E3 i3 g3 y' U馬騰空而去。當他親自現身時,永遠是十八歲少年相,沒有變過,偶而會留一點小胡子。0 W1 F. m) i" r1 a
這個就是說明報身的成就,修成而永遠存在﹔也就是道家長生不死的觀念,所謂與日月7 }+ c. A, m  d5 k- C" s7 u8 P3 j
同休,天地同壽,這就是報身圓滿。當然,報身修成了以後,自然有化身,一切神通具: Q) p& ?7 L- R  \3 J: [) M
足。所以,要修到即身成就,才算真正學佛圓滿。) D. w: N. T9 L! W& r, L
  我們了解了這些理論和說法後,就知道金剛經大體上,是著重在見法身。如何見到
# F* }" a8 ^/ _" J, w法身﹖就是悟道、見道。金剛經是般若的部分,所謂般若是側重於證得實相般若,就是
, e+ l# i: \  N' ]7 ]生命萬有無始以來的本體。報身、化身則是屬於境界般若,所以佛提出來,不可以身相
# ^! ?" Q! ~! I! t7 ~1 H- M見如來。金剛經這裡所講的如來,就是與一切眾生共同的生命的本來,生命的本體。所$ R5 q. F5 X; r7 }
以說,我們有信仰,有虔誠是可以的,但是過份著相是不可以的﹔不但學佛不可以,任9 x- _3 R2 i: G  Y$ e8 h
何一個宗教,都不可以著相。
. c; E( y7 j4 h  @) d+ N! i. b
% @4 R8 q) \0 e  p  e! }3 ?# T- ~) _% i    身相的執著% ]: O( ?, ?" _$ E, w$ D; J
6 B6 H( R9 T; t( u6 w6 F
  以我個人的經驗,執著身相的人非常多﹔過份著相的人,在醫學上叫作宗教心理病,
5 ]3 n* j: z7 ]9 H( M: z. M6 q6 D沒有辦法治療。不僅是佛教方面這類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並不追求教理,只* Y  y+ i+ R- X
是盲目的信仰,變成宗教心理病。佛法裡一句話,就是太著相。所以金剛經翻譯成「能" t# {, x2 N5 B& g& u
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就是說是智慧的成就,不著相,不能以身相見如來就是這個意9 @$ m! t3 \1 X0 M' x. Z
思。$ l/ Y' r, Y: ~7 v  S) c
  很多人學禪,做各種功夫,常問:這個境界好不好﹖這種現象怎麼樣﹖千萬注意一
1 w+ J' B3 _8 q" g! s個要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今天修行打坐這個境界很好,但是你要曉得,你
$ [7 }+ X1 _. l1 Z不用功不打坐,那個境界就不好了,可見這不是道。假如盤腿道就來了,不盤腿它就變
4 m% X4 Q1 |1 y% v6 ]+ Z: N  x0 o去了,這叫做修腿,不叫做修道﹔盤腿就有叫做得腿,那不叫得道。所以借用中庸一句
/ Z$ S* V1 ]* I& F& H9 S話,「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也就是心經告訴我們,不生不滅,不% A3 \5 |( \- F
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道理,並不因為你去修就多一點﹔也並不因為你不去修就少了一點。# u2 h7 T6 V9 g, M+ j
如果是修它就多,不修就少,那就是有增有減了,不是道體的道理。道體是不可以身相
$ {( M+ `  X& X" {* R+ f見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W0 c( p8 [: Y6 R3 f' f
  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說假使前面看到一個佛好不好呢﹖根據金剛經的道理,
; _2 \4 ]0 l, w你們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真看見一個佛站在前面,勸你趕快去檢查眼睛,一定有毛病了。
, L+ f5 f8 c, B% O' L也有些人或者聽到甚麼聲音,或者心裡有一個特殊的靈感,一般人就去玩這個靈感了。) d& E. @; c$ Y5 w: U; V
你千萬注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上菩提是非常平實的﹔古德告訴我們,道在平常; ?0 Y& f. E" q6 v
日用間。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決對是平常的,最高明的東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1 Y! Y& t7 ^& H# P8 C# P
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這樣,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極點的人就是最6 w/ x$ C2 G/ M# |8 F  U
高明的人。老子也說過:「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極點時是非常平實的。
. Y' \) Y/ ~: W/ a1 O  N9 [  人常常自命不凡,但是那是自命啊!自己認為自己不凡而已。要真正到達最平凡處,
& r2 S7 C4 [8 t. B0 S你才會體會到最高的。我常常說笑話,世界上有兩個蘋果成了人類的文化﹔拿西方的文) T: d% L, f4 M7 Q' F
化來講,一個蘋果被亞當和夏娃吃掉了,所以造出人類的歷史來,另有一個蘋果被牛頓
3 V: s& }( p$ g1 |看見了,於是把世界的文明變了一下。
3 m0 w; r1 e. o1 u; M4 W  其實我們北方的蘋果,我覺得比美國、日本的蘋果都好吃,我們世世代代吃蘋果,* g2 q: O5 P0 ^" r4 l1 {& W
也沒有發現地心有吸力,忽然被牛頓看到了蘋果落地,而發現了地心引力。蘋果很平凡,# F  l4 _( f2 ]  x. N: e# o, `3 k
年年落地,有一個人卻在平常的道理裡頭,找出了一個不平常。譬如水蒸氣很平常,燒
0 r) _* y8 ?; n6 d# P開水,煮飯,都有蒸氣,但是瓦特卻發明了蒸氣機。一切的事物,同一理由,在最平凡
) ^" r: J1 i0 N4 S" B/ \/ C之中,就有不平凡了。+ e6 r/ T6 Q; b4 q8 ]
  所以我們學佛學道,千萬要丟掉那些神奇,不平凡的觀念。能到達人生最平凡之處,
0 B$ L% Z0 b7 M: J你可以學佛了,也知道佛了。換句話說,你可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但佛不可
& b( d& F: X- I9 R" K以得,人世間一切相也不著了。隨時不著相,就可以見到如來,見到自己自性的法身。! C: }  i- \- |5 y
  這是第五品的結論,非常重要,尤其對我們平常修持的人特別重要。關於第五品如
4 u9 S* m# \* }4 V  S- ?5 q理實見,我當時給它的偈語,現在還是向大家報告一下。所謂理,就是法身,形而上道
! z$ V( n* s) J. z, o4 B/ H/ N就是理,報身是事,報身與化身都是事。理是哲學性的,事是功夫的,修證的,是科學
( I7 q- x% |: d* i# z: M性的,所以「如理實見」是見法身。
' \7 K1 z  A# `' D- y: n3 J3 {" U: @7 E) E" v
    第五品偈頌. A, D- X6 D. m% q. w* _  N

3 \3 x- d' V' f# ?- d! @# t# o    反覆叮嚀無相形  覺時戀夢夢戀醒
+ t& D# z2 }5 g' w4 Y1 ^2 z    慈悲空洒常啼淚  沈醉心扉依舊扃; s6 d5 _; U( O8 z$ _
, J7 Q1 D7 f3 D- K6 B8 l7 Z, V
  「反覆叮嚀無相形」,佛是語重心長,再三反覆的告訴我們,學佛不要著相,修道& K6 W5 N6 |' l5 W1 B7 }& D* x5 Y
要想成道,無相無形。可是我們人呢﹖很可憐,所以第二句是:
8 c( r/ Y- N+ {- Q6 L# k  「覺時戀夢夢戀醒」,這就是人生,我們經常在文學上也看到,大家都會寫,唉
9 ?# k3 m, L( N/ h4 R# {( @( Q) n# }喲!人生如夢,你說講這個話的人,他清醒沒有﹖沒有清醒!不錯呀,人生如夢,他講
+ p3 b' l. ]: R" L5 g% P4 _" j這一句話的時候,又在說夢話了。因為人在夢醒的時候,感覺自己很傻,嗯,剛才做了
- B6 @- l; H/ J1 t2 F一場夢,但是他清醒了嗎﹖張開眼睛照樣在做夢。更有趣的是,有些人昨天夜裡做的好
. N" A. F; h( W+ b4 B$ G7 ^3 I夢,今天他還坐在那裡想,還舍不得離開夢境,所以人生就很妙,覺時戀夢,醒了以後% U! Z* Z) l2 d, m. q' f9 A3 n4 F
還貪戀那個夢。做夢的時候呢,又想自己快一點醒才好,你說究竟那一樣好﹖自己都搞* v8 I8 a9 S8 ~9 `6 v
不清楚。6 @0 F8 t, t& k9 c5 \9 {; [
  譬如我們大家都念李商隱的詩:「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個就是
2 |" {6 h2 y# |* v# l( Z  V覺時戀夢夢戀醒。另外兩句古人的名句,在文學上我們經常引用到,「當時只是平常事,' p9 M: b* F) y/ b  ~: p# A7 W
過後思量倍有情」。我們人生都有過這種經驗感受,尤其回想年輕的時候,不管男朋友
( Q8 r9 \+ [# s, `% S" e6 Z女朋友,所有的事情,在當時看看是很平常,過後都感覺不同。就像我們大家今天晚上
2 s6 W1 z: L) d7 i( s* ~坐在這裡的,很平常,如果三十年後大家回想,當年我三十年前在復青大廈樓上,我們
4 B0 T# b- |, @8 B. H那一班同學,唉呀,現在都過去了,一定感嘆一番。這就是,當時只是平常事,過後思' i) U) L3 C6 y( W, H7 z
量倍有情。尤其我們老年人,想當年,怎麼樣都是好的,雖然那時鄉下衛生設備不好,
% q" f, `  n+ z! `9 J蒼蠅叮在飯上面,但是我現在想想,還是那個味道好,趕趕蒼蠅挾挾菜,現在再想那個- Q' B2 O( y4 H' l4 [* \- z
味道而不可得﹔當時只是蒼蠅事,過後思量也是倍有情。這就是人生,我們人生很容易
8 X8 \2 [4 D  c# {欺騙了自己,這也就是覺時戀夢夢戀醒。; C! u# g: W# u5 N
  「慈悲空洒常啼淚」,關於眾生的迷戀,法華經上提到一位菩薩,名叫常啼菩薩,
) e) u$ L( _2 ]; ?常啼,永遠在啼,這位菩薩大概喜歡哭,就是愛哭的菩薩。他覺得眾生太笨太可憐了,9 J! E6 }$ }) \' ]6 h; c8 D& K
害得他盡哭,所以叫做常啼菩薩。佛反覆在金剛經裡告訴我們不要著相,可是一般人不( e; z! O9 V  |7 i% \3 [
懂,慈悲空洒常啼淚。儘管常啼菩薩悲痛一切眾生為甚麼不能覺悟,可是我們一般人8 d7 B- |. q; s! j8 W9 V
呢﹖
$ h7 i6 m- b# `! U, L  「沈醉心扉依舊扃」,心頭這個智慧之門永遠打不開。智慧之門打不開是自己打不
$ Z0 k/ H+ \# M開,而且永遠是緊閉著的,鎖起來的。這是我們對於第五品的結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