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这里所说的诗是指汉诗,书指汉字的书法,画指中国画。+ R- S+ p: {2 U3 x
' y/ n5 i) e) a1 p 大约自从唐代郑虔以同时擅长诗书画被称为"三绝"以后,这便成了书画家多才多艺的美称,甚至成为对一个书画家的要求条件。但这仅止是说明三项艺术具备在某一作者身上,并不说明三者的内在关系。) O. L- A) K4 Z t* c
+ O, K0 g" n+ H3 S( F/ j" ? 古代又有人称赞唐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后又成了对诗、画评价的常用考语。这比泛称三绝的说法,当然是进了一步。现在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索一下诗书画的关系。
+ B. w% [- J+ ]+ n
2 c8 B, S" E2 m) j) O" L 一( K5 I2 F! h3 D' v
! q; Z8 `8 A4 c/ {* z. }, n# |' h
"诗"的涵义。最初不过是徒歌的谣谚或带乐的唱辞,在古代由于它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发展到政治、外交的领域中,起着许多作用。再后某些具有政治野心、统治欲望的"理论家"硬把古代某些歌辞解释成为含有"微言大义"的教条,那些记录下来的歌辞又上升为儒家的"经典"。这是诗在中国古代曾被扣上过的几层帽子。, y; T3 }; F; F& Z
# c1 p2 @, o9 I2 \4 P 客观一些,从哲学、美学的角度论的"诗",又成了"美"的极高代称。一切山河大地、秋月春风、巍峨的建筑、优美的舞姿、悲欢离合的生活、壮烈牺牲的事迹等等,都可以被加上"诗一般的"这句美誉。若从这个角度来论,则书与画也可被包罗进去。现在收束回来,只谈文学范畴的"诗"。
y/ I( H3 |! o5 C
" N- Z, ]: ?3 l8 [ 二3 W+ B H) a- f3 b3 K% h. r6 l
) t- z0 j6 P5 w; @7 f+ u! E% F, N 诗与书的关系。从广义来说,一个美好的书法作品,也有资格被加上"诗一般的"四字桂冠,现在从狭义讨论,我便认为诗与书的关系远远比不上诗与画的关系深厚。再缩小一步,我曾认为书法不能脱离文辞而独立存在,即使只写一个字,那一个字也必有它的意义。例如写一个"喜"字或一个"福"字,都代表着人们的愿望。一个"佛"字,在佛教传入以后,译经者用它来对梵音,不过是一个声音的符号,而纸上写的"佛"字,贴在墙上,就有人向它膜拜。所拜并非写的笔法墨法,而是这个字所代表的意义。所以我曾认为书法是文辞以至诗文的"载体"。近来有人设想把书法从文辞中脱离出来而独立存在,这应怎么办,我真是百思不得其法。& G* J% s7 n: m; [* K
- H( w8 Q5 {+ B 但转念书法与文辞也不是随便抓来便可用的瓶瓶罐罐,可以任意盛任何东西。一个出土的瓷虎子,如果摆在案上插花,懂得古器物的人看来,究竟不雅。所以即使瓶瓶罐罐,也不是没有各自的用途。书法即使作为"载体",也不是毫无条件的;文辞内容与书风,也不是毫无关联的。唐代孙过庭《书谱》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齐,《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欢。"王羲之的这些帖上是否果然分别表现着这些种情绪,其中有无孙氏的主观想象,今已无从在千翻百刻的死帖中得到印证,但字迹与书写时的情绪会有关系,则是合乎情理的。这是讲写者的情绪对写出的风格有所影响。' e6 N6 u& \: d
+ n$ w4 ?0 _! R' ~ 还有所写的文辞与字迹风格也有适宜与否的问题。例如用颜真卿肥厚的笔法、圆满的结字来写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的无题诗,或用褚遂良柔媚的笔法、俊俏的结字来写"杀气冲霄,儿郎虎豹"之类的花脸戏词,也使人觉得不是滋味。1 s7 l& C0 _) f0 u! T- {6 G
# K1 s9 R1 Q5 Z" ]9 Y8 p; @7 j- r
归结来说,诗与书,有些关系,但不如诗与画的关系那么密切,也不如那么复杂。
) I! s: s8 u# }$ ?' v# p
0 G" u4 W6 _& S- r" i' X* T 三# V% O J; |, |* _: A8 r- j9 X O
; \& n1 n3 U0 L D/ l) Z( W% _ 书与画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大马蜂窝,不可随便乱捅。因为稍稍一捅,即会引起无穷的争论。但题目所逼,又不能避而不谈,只好说说纯粹属于我个人的私见,并不想"执途人以强同"。- u/ w7 G! o2 @' s
0 ~ r# t* j: B( n, t' s 我个人认为"书画同源"这个成语最为"书画相关论"者所引据,但同"源"之后,当前的"流"还同不同呢?按神话说,人类同出于亚当、夏娃,源相同了。为什么后世还有国与国的争端,为什么还有种族的差别,为什么还要语言的翻译呢?可见"当流说流"是现实的态度,源不等于流,也无法代替流。
3 h$ \# y, [ n- i2 N9 P4 v0 I/ D9 \; }1 C
我认为写出的好字,是一个个富有弹力、血脉灵活、寓变化于规范中的图案,一行一篇又是成倍数、方数增加的复杂图案。写字的工具是毛笔,与作画的工具相同,在某些点划效果上有其共同之处。最明显的例如元代柯九思、吴镇,明清之间的龚贤、渐江等等,他们画的竹叶、树枝、山石轮廓和皴法,都几乎完全与字迹的笔划调子相同,但这不等于书画本身的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