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3|回复: 1

[秦无衣] 【长篇小说】江南雨.江南血 48/ 历史人物背景:阮大铖 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3 09: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D% h2 m9 }. Z) c4 Q% [' J8 P

01300000278331122621120173536.jpg

4 Y; E; Y4 i3 w2 f( A3 V( i

8 J0 ~4 d2 L+ ~) P( h" Z2 ? v$ t

花行云.jpg

5 Q+ [: {# h) f* l+ ]5 q) P

《燕子笺》插图

, P+ s3 {2 z h" t+ P


3 I: i3 I8 u9 i4 h2 G

小满 48 

+ [! g& u+ K- x* s2 M


' W1 Q1 }6 `6 N

周修流不知该跟代男说些什么,只是不停的招呼她喝酒。代男不好意思拒绝,喝了几杯酒之后,脸色就有些酡红了,她不住地冲周修流微笑,搞得他坐立不安。周修流觉得,眼前代男的长相,跟浈娘似乎是各有千秋,只是代男看上去更含蓄温婉一点。

9 M+ ?, `* z2 V: @: j9 V

# h! \6 `# o' b

那酒亭子里的老头上好了菜,也在桌子边上坐了下来,他给周修流和代男添满了酒,然后不经意地问代男说:“刚才听朱先生说,姑娘是东瀛来的‘太夫’,不知姑娘会唱昆腔吗?”

: L" v! ~6 _9 V `) E

# b& V1 A5 Z6 @* w" \

代男笑着摇了摇头。

4 n* t) ~ _' I& V& N& T) L# I

# u8 U$ H8 v4 S) ?

这时,周修流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老头,忽然激动地说道:“老爷子,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你是不是在福州府任过职?”

" h- {' C% J# k! \

- p1 z; [, P) b7 }+ a& s

老头笑着说:“公子好记性。——节公一向可好?”

5 c7 M6 a! z- U: t

+ Y6 q+ l- P( [

周修流拊掌笑着说:“我终于想起来了,原来你就是石渠先生吴炳!前些年你在福州知府任上时,曾经去过我家,那时我才十一岁呢。石渠先生,我还偷偷读过你谱写的《西园记》呢!是杭州‘啸花轩’的刻本,花了我一两银子。”

) q! ?7 M$ W- [

Y E7 g) ^; A& f$ `! B

吴炳笑着说:“为什么说是偷偷的呢?”

5 q- W/ V R- ]+ x. [

, u2 B2 s: _$ t9 i- x% J

周修流说:“我爹平日里不然我读这些杂书的。后来还被我爹说了一通,说是不务正业。其实《西园记》辞藻精美。我爹是怕我读了这些书后,不能忘情,走了邪路。”他忽然又不好意思地说:“我可没有诋毁先生的意思。”

4 i& P5 k9 a% L! ^* o

3 U: @5 }$ ~" e' g

吴炳哈哈笑了起来,说:“我写的那些玩意儿,也的确只是为了给自己解闷的。从前的故事,不说也罢。你爹说的也是对的。说到谱曲,还是这臭名昭著的阮胡子在行啊。”

5 e: j) V1 Q; L" t

2 V) G1 i" `$ M; o' o- p1 p

周修流说:“我听说先生在家乡宜兴有一处粲花别墅,亭榭优雅,因此你自号‘粲花主人’。不知你为什么反而跑到这里卖酒来了?”

4 Q6 W+ x t6 Q/ R- m

$ E' c/ R! ~9 ?1 p7 H

吴炳笑着说:“在家里总归寂寞,不如在这里可以看尽世相。我在这里卖了两个多月的酒,也已经听了阮大铖他将近两个月的戏了,还没有听出什么破绽来。这阮胡子的确有一套。相比之下,我反倒是对我自己的曲子,有些想法了。”

8 h: W9 k0 Z' q& V9 e

& C5 z1 i* V' Y, v" \

说着,他拿过代男的琵琶,轻轻拨弹了几下,问代男说:“姑娘,这是平家琵琶吧?四根弦。我在福州为稻粱谋时,曾经见过东瀛来的的商人弹奏过这种琵琶。”

4 X% s. X* \* ]/ Q. w

6 M {4 _" o3 ^% P8 j) m

代男笑着点点头。

3 h- x+ o6 }2 {; e& Q" S2 W

; D+ s p, z) b/ l+ w1 Z

吴炳于是拨拉着琵琶唱道:

- r& c% Y! S* s2 C; q% {

# e$ a8 O( R! L

“我只道赋白头偕永好,几曾料复幽恨委衰草也。

7 X! I e6 b. ?

你不须随风游飘,我酹清酒把孤魂悼。”

$ O5 o& Y1 t/ u7 X& L

+ T# Y0 L4 Z' r9 d- W: w7 [" [3 @

代男听了,呆了半晌。她结结巴巴地对周修流说:“要是朱先生在的话就好了,他可以把这曲子的词义翻译给我。”

+ N- o8 {# M, u; Z

9 `/ U' C f% |7 b- z

周修流笑着说:“其实曲子这玩意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看你天赋不错,用不了言语相教的。不信你试试看。”

! d0 b( W) p2 ~

; y2 G7 V; o0 z4 E6 _* z

代男听了,就拿过琵琶,按着吴炳的调子,重新把他刚刚弹唱的曲子演示了一遍。

( m; z0 T; u- \7 s! ?

$ N. S; k3 x2 g/ i* {1 R o

吴炳听了,大为惊讶,感慨地说:“我当时谱写这曲子的时候,想要的就是这种韵味啊!真是没有想到。”

4 Q- |! |$ J R4 F+ X

4 x5 W E3 K; p4 X8 }4 C; w

周修流对代男说:“你看,我说过了,这就叫心有灵犀一点通。”

0 g4 S0 w2 Y, p* v5 z# c

4 v. j/ K; T% t# `, L- ~

代男突然俯身对着吴炳跪下,说:“请先生收我为徒!”

% N# Q. N5 C0 P0 ]+ b

& p( B6 \& D: |1 O9 Y+ ]; E. f3 {

吴炳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他扶起代男说:“没想到我的曲子,倒有东瀛的知音了。好,你这个徒弟我收下了,不过,过会鲁屿他要是知道了,说不定会不高兴的。”

% X) w/ y+ e3 Z. \

9 R+ @, ~' y( \2 o# I, k

吴炳又教了代男几首《西园记》中的曲子,代男悟性极高,一学就会,弹唱起来,那韵味有模有样的。吴炳教代男唱起了《西园记》中的《夜祭》一出,代男嗓音尖锐,又不失浑圆气度,直把哀婉凄绝的一首曲子,唱得如痴如醉,却又不失韵律。

5 p9 m) ^+ L+ |/ P+ o0 a

7 O+ r1 K/ {+ b; B3 C

吴炳嘿嘿笑着说:“这下子,我看阮胡子还有什么话说?!”

' J ? ?, Z$ u" I& G# T* O

, f0 r3 ?* v. h" v+ s& X

周修流慢慢地喝的有点高了,他凝神地听着代男弹唱,夜色阑珊中,他眼前晃来晃去的,似乎全是浈娘的影子。于是那些曲子对于他来说,就更为撩心了。

2 t, t( |- l( J6 {) o0 K r$ O

/ X% a& b- m( V

% n3 h+ l! V7 k* B9 G

此时,湖中的那艘画舫终于朝这边驶了过来。周修流精神振作了一下。

+ c/ u4 ~4 |. ~' u

% ~( T1 v0 P) I7 p5 ]( z9 E

画舫在酒亭子边上停下了,船头上的几盏白灯笼十分的耀眼。阮大铖打着扇子来到船头,高声说道:“看来今天有雅致的还不止在下一人呐。敢问方才唱曲的人是谁?不会是粲花主人本人吧?”

" f7 w* K. I' Y. X* g- p8 M8 @

" `# t d' m+ p2 F; r

代男抱着琵琶站了起来,笑着朝他躬了躬身。阮大铖打量了一会代男,说:“好标致的姑娘!你愿意到我船上来,弹唱一曲吗?!我的船上,有南京城里最好的乐班。”

' r- ~( ^8 ^' i; I

$ ~3 |/ c: x* X3 v9 a( V$ A

代男看了一眼吴炳,摇了摇头。她似乎已经看出来了,吴炳跟阮大铖之间,有着一道沟堑。

- |/ o: g9 F8 f& z

: B7 L) S5 b5 v: [. Z8 @

周修流带着酒意高声说:“阮圆海,浈娘还在你的船上吗?为了给你一个面子,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三个多时辰了。你让浈娘出来说话。”其实,他自己暗地里清楚,他给的是浈娘的面子。

; [! d% L" x A5 W- x+ b2 |2 L

! @& J. \1 a* B( e$ b; _1 v

阮大铖还没来得及回话,浈娘已经从船舱中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脸上似笑非笑的,醉意沉沉。她指着周修流说:“你怎么还在这里?我还以为你早就回客栈去了。你这人真是讨厌!”

|- l# z9 ~1 q5 {7 A

9 s* F1 a3 X# ^1 p" a

说着,她敛起裙裾,就要跳下船来,阮大铖一把拉住了她,说:“姑娘且慢!你怎么说走就走?!我船上的客人还在等着听你唱曲子呢。你学了半天,总不能表演一下吧?!”

4 t+ K% |- v0 n" _) G9 P

$ i- W V. K+ S! i1 T0 I

浈娘醉醺醺地猛然推了他一把说:“阮先生,我已经尽兴了。你管不着我。你的客人不就是中都的守备太监卢九德和马士英的手下吗?你以为我看不出来?!就那个杨龙友还懂得凑趣,有些意思。”

/ d! }' M- t6 \

) i# U) b" ^- R5 S) k& V

几句话说得阮大铖十分尴尬,心里冒气,脸上却还在笑着。

! o) _! z) ]" B' W2 p# \1 @, s

( |) d6 x) k/ l8 b

周修流走到水边,对浈娘说:“浈娘,你往下跳吧,我在下面接着你!”

% G4 q2 o& Q9 h/ c% X! b: o# X1 W/ G

4 G( m1 ?. ~+ q7 `$ E# p

浈娘于是兴奋地大叫一声,借着醉意,跃出船头,修流双手往前一接,紧紧抱住了她。因为浈娘跃下时冲力太大,两人一起滑倒了水中,全身上下湿漉漉的。浈娘揪着周修流的耳朵说:“你这呆子,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到船上去找我呢?我要是被他们给怎么样了,我看你不后悔死了!”

+ `( V8 I3 E% J0 Q- A5 A9 B1 a

- v+ R9 b: p0 G3 V

周修流扶着浈娘爬上岸来。浈娘对着眼睁睁的阮大铖说:“阮先生,多谢你女儿丽珍小姐和顾眉生先生了,还有乐班的几位师傅。可你的那两个色鬼客人真不是东西,还想吃我的豆腐呢。有朝一日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 j/ |8 L& g% u! l( q

z$ ] u% i5 Q5 J% F; D

阮大铖干笑着说:“浈娘,你要是兴犹未尽,下一次你就到我家的乐班来扮个角儿吧。我看你天生就是个唱曲胚子,手,眼,身段,还有资质,都是万里挑一的!”

4 t+ v, h3 B1 u( m9 u" c/ W% s# ?$ P3 K

) X! K& t/ W1 d ~* u

浈娘醉笑说:“要请我唱曲,除非八抬大轿来请。”

3 {4 e! B0 u3 c7 R t6 w7 c* u5 \

' _; V7 L2 e1 o: ], L1 ?

阮大铖笑着说:“你说话可得算数的!”他转对吴炳说:“这位老头,刚才我听了你和那位姑娘的曲子,像是内行人。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那里做个班头。”

( t' e5 w8 H* M- Z# H/ t B

7 ]2 }* V) t$ c) `5 c% f6 _

吴炳听了,“啪”地一声就往湖里吐了一口结实的痰,说:“做你个龟头啊!”

% N% O. B) n( @: k9 d2 j$ d

; C( I0 b* n# \2 @; L

3 J. p6 e O! F

朱之瑜让船夫把船摇荡到远处长满水草的湖边上,然后下钓。

7 d# |8 r* x' @# p

I& z( S5 U: T& X( j

他的手里虽然紧紧地攥着那根会稽山的竹子磨就的紫色老鱼竿,但是他却在构想着,在跟钱谦益见面后,如何剖心沥胆地跟他坦率地交流一下让人忧心忡忡的国是。他知道,钱谦益如今是江南文坛的领袖。在江南士林,尤其是在东林党中,也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那些政治信念越来越趋于固执的东林党人士中,也有着相当突出的影响力。而且,他又是个八面玲珑的,善于变通的人物,有一套过人的玩政治的手腕。因此,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下南京政局中,钱谦益将有可能左右国事的走向。

1 t9 t3 `* A/ Y3 l' g, q, M. ]& e! o

3 Z8 S) i2 z5 e" H# X" k

而他这次来南京请钱谦益鉴定《两汉书》,实在只不过是个投其所好的借口而已。

+ F/ y( y! j) H1 L0 s3 A( A

$ l. p7 [# g; ^$ q) N

正在他凝神想着这些事的时候,船夫突然叫道:“先生,有鱼咬钩了!”

8 L% H, W( }- |3 Y& u) `" u

; V" E0 g4 J/ ]1 q

朱之瑜猛然醒转过来,他一抖鱼竿,就沉甸甸地将一条红鲤鱼吊了上来。他笑着摇摇头,自言自语说:“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却抢着来了。”

7 g. p8 h; @6 F

2 M- w1 @$ X4 w; ~* S7 ?& v

就给鲤鱼脱了钩,然后又把它扔进了水里,随之换了鱼饵,将鱼线“唰”地一下往远处甩去。

' J. C( G: ?) a2 U$ F( X, K* ?

) A) l" f3 u) p; e

约莫半个时辰后,他终于钓上了一条三斤多重的鳗鲡。船夫把鱼放进了木桶中,笑着说:“先生,我在这湖里折腾了半辈子了,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鳗鲡。”

% i( l+ f* ^* u, t

5 T+ T @( s- h k! T

朱之瑜笑着说:“老丈,看来咱们今天的运气不错。你知道,有的鱼你可能一辈子都等不到的。”

. @( |7 X! E; c% ~2 a; g

l5 I9 f) r4 k3 V" i3 F2 l$ l* X

朱之瑜的小舟回到酒亭子时,阮大铖的画舫刚刚离去。他晃着水桶跟周修流说:“周公子,现在我们可以到前湖的‘牧园’去了。”

- ^ K1 N( v* \+ n5 G" |

# N. Z9 _, ]9 V; c' R( U

周修流笑着说:“朱先生还真钓到了鳗鲡?!看来物理真有变通的时候。”

4 [1 L, m) H; v+ n) w

7 z9 {. e+ F+ N! y) O

朱之瑜点点头,就把水桶交与周修流。代男和浈娘都凑过来看着。代男大声惊叹着,浈娘伸手要去抓鳗鲡,没抓住,却被激荡的鱼尾溅了一脸的水花,就悻悻然走开了。

, O# x4 N: t- ^0 C: I( p1 t

: }5 S& b* O6 ]9 }- ]7 z

这时,朱之瑜忽然笑着跟吴炳说:“石渠先生,现在你该跟我亮亮身份了吧?!”

4 o; P) D; W8 W8 }

$ v: M! y% J* g0 v7 y9 E) ]/ T

吴炳笑着说:“鲁屿兄眼尖,我想原也是瞒你不过的。我在这里已经呆了两个多月了,卖酒茶是假,静观国势之变是真。只是这国势跟这茶酒生意一样,都很让我失望啊!”

4 p) O3 z: q' Q' |! G! M! F! T! ^

* K$ p5 `7 \' C3 ?

朱之瑜说:“既然如此,你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拜会一下牧斋啊?”

/ b; J6 o/ @- \: r n2 h

8 n V( x$ }1 s6 D0 i. q V- ^4 ?

吴炳说:“我倒是很想见见柳如是的,当年她扮演的杜丽娘,风华绝代,只是时过境迁,她已经嫁给老掉牙的钱牧斋了,想想还是不见为好。”

3 r; c: X. C! A1 A

" q8 p) T+ I3 c8 y9 \& [2 V8 O$ }

然后,他对着漆黑的夜空,吊了一句《牡丹亭》中的曲子:

^% o2 n' ]: ^& k! a V& d5 |% R2 Q

& t8 U5 q9 t& v

说与你夫人爱女休禽犊,馆明师茶饭须清楚。

% T/ S' K+ v& h

你看俺治国齐家、也则是数卷书,往年何事乞西宾?”

/ j! U$ I2 G' E& ]8 G# r3 Z

# x7 L5 Z4 @$ d) ~) X& o

朱之瑜悄声笑着跟周修流说:“这粲花主人就跟这玄武湖的鳗鲡一样,都是难得的活宝。”

8 R; s$ p# n4 ^2 c

发表于 2009-2-24 06: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阮大铖

2.jpg

; Z' J, b( ?; h

! X/ F- P( g; Z( A7 t: r2 \6 {

阮大铖(约1587~约1646)中国明末戏曲家。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著名的东林党人和反东林党人(不要奇怪,他兼职的)。

) L2 Q! F2 R$ `& u! |* W% j

# l6 V- D# `7 H$ X6 _7 Z9 c
6 e6 G2 _* o1 t9 P& g* J

  万历丙辰科(万历四十年)中进士。天启初,由行人擢给事中,不久因居忧还里。阮大铖曾经列籍东林,为高攀龙弟子。同乡左光斗是东林在宪司的领袖人物,也是大铖倚以自重的朋友。他在打倒方从哲引入的非东林阁老史继偕等人的“斗争”中立下头功,因此名列东林骨干,在点将录中绰号“没遮拦”。天启四年春甲子,吏科都给事中出缺,左光斗通知大铖来京递补。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等一伙人因为与左光斗发生内讧,因此“以察典近,大铖不可用”,而准备改用高的另一名弟子——同为东林闯将的魏大中。经过一番内部交易,等到大铖至北京时,赵南星一伙人使之补工科。吏居第一,而工居最末。本来按资历递补应该轮到吏科的阮大铖愤怒了。此时魏忠贤出现了,他让阮大铖遂得偿心愿。但是,阮大铖的官没能做多久,东林的可怕压力就让他上任未及一月便弃官逃回老家。从此大铖与东林决裂。

2 {% F) q. b, _) z, N
1 {- u" M! j0 f3 Q' O' n

  魏忠贤当权时,他被召至京城,为太常少卿。他深知自己是东林出身,现在又当上了反东林楷模,估计是两面难讨好,因此行事十分小心。一段时间后,他又归乡里,打算观望形势。

' `; \, W3 Y! w* y: O; \! z

4 F% s1 J4 A0 J
8 u% c) {, U9 k% a/ b# P+ x

  崇祯二年(1629),魏党事败,他上书指出东林与阉党都“党附宦官”,应该一起罢去(大铖准备了两本不同的奏章,一起送至北京的朋友杨维垣处。其一专劾崔、魏之阉党。其二“以七年合算为言,谓天启四年以后,乱政者忠贤,而翼以呈秀,四年以前,乱政者王安,而翼以东林”。但杨维垣因为正和东林敌对,因此没有按照他的嘱托“见机行事”,上了第二本)。然后他上京任光禄卿。崇祯不听,结果他名列逆案被罢官,避居安庆、南京,招纳游侠,谈兵说剑,结成文社。中途他想与复社和东林讲和,因此在复社领袖张溥为其师周延儒复相而奔走活动时慷慨解囊相助,表示愿意重归东林。但愚蠢自大的东林反对周报答他。因此崇祯一朝终未得仕。不过他举荐以自代的马士英由此登上高位。其间因为在南京创作的戏曲风头压过了“复社四公子”这伙太子党,还被他们写了《留都防乱公揭》来攻击他。

- E9 G/ i. c6 t# @ g
+ j- p: W$ A6 z. }. e2 X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毅宗山陵崩。同年五月,福王在南京即帝位,马士英执政,阮大铖得其荐举,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不久晋为兵部尚书。他此时已经认清了东林的真面目,因此对东林、复社诸人立意报复,大兴党狱。不想东林党人勾结军阀左良玉,悍然发动内战。顺治三年( 1646 )六月,建州军渡钱塘,阮大铖与东林党大老们一道剃发降贼,完成了重归东林的“事业”。建州人授其内院职衔。他感激涕零,自请为前驱,破金华后随清兵入闽,进攻绍宗的过仙霞岭时因病发死于道旁。

, h$ |% Y, l1 [, d/ t V4 g

+ v; E6 M5 Q) J, Q p! w5 `
; s6 B& R: ]% V

  阮大铖可谓东林典型,品格本不足道,执政才能也很有限。但他颇有才华,尤善词曲。所作传奇戏曲有《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忠孝环》、《桃花笑》、《井中盟》、《 狮子赚 》、《 赐恩环 》、《老门生》等10种 ,前4种今存 ,合称《石巢传奇四种》。诗文有《咏怀堂全集》。

/ _( S! M3 ]6 A* K4 t6 \ A
) \3 Q f# s( t8 u& p4 O

  纵观大铖一生的官宦生涯,先后累计在一起,也只有大约二年左右的时间。因一时之激愤,而留百代之骂名。当为依附邪党,不择手段者戒。然而大铖却是着实有文采。而且结交广泛,在放意归田的一段时间里,如史可法、文震孟、张岱、范景文等一批名士,皆曾是大铖游宴倡和的朋友。这在阮大铖的《和箫集》和《咏怀堂诗》之中,都收有大量唱和之作。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如大铖《咏怀堂诗外集》乙部中,有十四首作于天启甲子的还山诗,其中有:“星占处士山中卧,影弄婴儿世上名,但使榆关销战斗,何妨花坞有深耕”。又有:“拂袖行呤归去来,草堂猿鹤莫相猜,云霄自愧无修翮,雨露谁为弃不材”。虽然是描写归隐一类的诗歌,虽有怨气,但却不多,确是深得还山诗之三味。诗不但写的漂亮,也并不脱离实际,倒是完全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大铖不但在诗歌作上的确是文采斐然。而且于戏曲创作上,也显示出过人之处。如《燕子笺》、《春灯谜》等陈寅恪先生认为尤推佳作。不过他也沿袭明末规矩,利用戏剧来进行政治宣传。如大铖在戏曲《双金榜》中以戏中人,分别影射东林,东厂和自己。为自己进行无罪地辩解,再三表白自己的清白。大铖的另一本传奇《牟尼合》中,其中《伶詷》一折,在传世的刻本之中,甚至有两种不同的内容。当是大铖为取媚于权贵,所玩出的新奇花样。

4 c+ B y- j/ ? k$ H* E% y
8 j: W& D7 K \; z8 @1 W

  今日评论前人功过,当应不以人废言。所以陈寅恪在遗作《柳如是别传》中曾有一段谈论阮大铖的文字:“圆海人品,史有定评,不待多论。往岁读咏怀堂集,颇喜之,以为可与严惟中之钤山,王修微之樾馆两集,同是有明一代诗什之佼佼者”。章太炎先生亦曾有评语曰:“大铖五言古诗,以王孟意趣,而兼谢客之精练。律诗微不逮,七言又次之。然榷论明代诗人,如大铖者少矣。潘岳宋之问险诈不后于大铖,其诗至今尤存。君子不以人废言也”。更有胡先(马肃)先生甚至称大铖为“有明一代唯一之诗人”。《中国大百科全书》之《中国文学分卷》中,在“清传奇杂剧作家”中,也列入了阮大铖的名字。

& M& j3 {+ K5 `7 l4 W
: G0 g; A+ u! G% f Y# ~+ U2 F

  自古小人有才者亦多矣,如唐朝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宋代有孙觌、方回,蔡京,明时有严嵩、赵方华等。而每逢社会发生疾遽变革时代,尤其多见如此人品虽差,但是文采斐然的“精英”。此类人物过去有之,只是不知未来还会有怎样的变故。大铖与东林同党钱谦益可谓其中师表。

/ \3 g( C- t7 C( r. p7 u

4 k: ?& H7 ?, X0 ~: f
$ w" ~ G0 z: `8 J& a

  评论说:大铖为人反复,固然不足道,然所以仇名昭著者,盖反出东林而已。而查其与光斗辈差池,亦不过反复得保身(光斗未得保身)而已。然而其反复之故,东林中人又有六七分责任。如是而东林诸君子,如果苟活世间,或者尽为大铖,也未可知也。况未死者之已失节乎!故曰:大铖为人偏激而猾。故观大铖,可知东林之七分,还有三分,则留待迂人也。

. L) R( o! b; d3 q4 N7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