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转贴一段介绍:% q0 Z; T$ U1 \* E. K# X 
0 o- A" M8 `- n% N9 X: d6 q, N" a2 ]8 b 
彩雲追月% F" p) T0 D/ D6 Q( f8 r! M 
 
- f. l  w& H. |5 \1 f8 {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節目部主任時,同聶耳一起,為百代國樂隊寫了一批民族管絃樂曲灌制唱片。《彩雲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創作於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據中央廣播民族管絃樂團的樂隊編制重新配器。樂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進,笛子、二胡的輪番演奏,彈撥樂器的輕巧節奏,低音樂器的撥弦和吊鈸的空曠音色,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 l, y$ F$ `; ^3 u! e* h% w- K, k* [' B 
【意境】- d$ F2 L  o$ N% x- f 
" N9 _4 ^! Y" d9 H 
《彩雲追月》預示了一幅夜空的畫面,「彩」代表顏色,能看得見顏色的夜晚,一定不會很黑,有一些月的光輝,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賦予畫面以動感,朦朧中帶有一些生氣。幽淡的夜幕背景下,雲月相逐,相映成趣。 , [0 D. n/ X- h$ v 
 
3 \  f/ M+ ?  {9 y4 d) L【鑒賞】 
! d  V8 ?' \* R! d/ V" t, `* \! k9 e; c  Y: y 
《彩雲追月》的旋律,採用中國的五聲音階寫成,簡單、質樸,線條流暢,優美抒情。在第一段中,由笛、簫、琵琶、二胡、中胡齊奏,絃管合鳴,悠然自得,從容不迫。秦琴、揚琴、阮彈撥出輕盈的襯腔,節奏張弛有度,使音樂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動聲色的活力。間雜的木魚、吊鈸的敲擊更襯托出夜的開闊曠遠,平添神秘。第二部分,沒有明顯的對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沒有衝突,有的只是和諧、圓融。樂思正像聽者此時的思緒一樣,自由發展,渾然天成。最富有動感的應該是第三部分,樂器間應答式的對話彷彿是雲月的嬉戲,忽上忽下,忽進忽退,請太逼真、意趣盎然。  
$ I. x% B1 A& X( m$ s3 r$ e% Q# n5 s- \9 z& J% M 
----------------------------------- 
; w5 Z* e  T4 A' M9 k; q6 ]6 ~) k7 Z) d( H* p- m9 L0 g 
不过到了本人手里,俺只是小曲,手头没谱,记忆不是很准确,结尾部分比较简单,但是主旋律基本在的,处理的稍微欢快了些。 
+ R+ H8 h0 `- G* e* A! I, g% X; o" D2 P) ~+ x5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