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8-22 14: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 i7 F5 W7 l1 A# S" \) o 这次,蒲老夫子果然走运,书稿发出两月,就收到“鲁城出版社”的复信。他先净手焚香,小心打开牛皮纸信封,内有铅印“用稿通知,只是“蒲松龄”三字用端楷写成。他按住“怦怦”的心跳,仔细看了下去:! _6 x @& s/ D0 }
蒲松龄先生台鉴:. P0 J6 H" ]2 {9 o3 e
书稿阅毕,业经三审,即拟申报选题。然时下兴盛双向选择,故烦先生经审卷中诸项,如中意者即在括号内打“√”,超过三个“√”者,即可发排定版,否则本社爱莫能助也。
- A# @ l! Y G* Y3 N0 z( ~ (甲)官银出版' w+ C' {" ^2 T7 o4 r8 k2 Y
A有巡抚以上官员批条( );B为本社之关系户( );
7 f6 n5 p- x4 P' \' g C须有文件派购乡镇以上单位( );D本社领导为首位作者( ), @4 L O- V, Q. N* t" N5 K: c
(乙)协作出版
5 F% \" s% y$ g+ c& ^3 s' n" s A包销五千册以上,按八折付款( );B交纳两万贯书号费( );: t3 x+ k. S, L. Q
C稿费千字五贯( );D作者销书本社不开发票( )$ x7 Z& S" m, v2 H7 ?6 U
(丙)自费出版6 R6 x4 ^ i! i
A购书号费两万贯( );B发稿与领书各交纳一万五千贯( );! R. i! f, G0 Z! y
C作者全部包销( );D本社不付稿酬,不开发票( )
0 b, _- L* ?2 }' B5 F b8 j 以上还有一长串填空问题,蒲松龄已经看不清了,他被骇得毛发倒立,肝胆俱颤,定省了几个时辰,这才缓过气来。翌日一早,就给历城好友朱子青写信,托其要回书稿,转而去写《日用俗字》和《农桑经》了,再也不提《聊斋志异》出版之事。& r: S4 ?9 ]* v* F7 h
康煕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蒲松龄走完艰难的人生历程,在南窗椅上溘然长逝,终年七十六岁。
+ _. b- N7 C) l) O) ^1 }! w 蒲松龄死后四十七年,乾隆二十七年,正在扬州做官的莱阳人赵起杲,出资刻印《聊斋志异》,全书分为十六卷,收文四百三十一篇。书成以后,风靡天下,几乎家置一部。迄今这一“海内山陬,雅俗共赏”的杰作,世界上已有十三种语言、六十多种版本面世。这正是:好书不怕无人识,只恐有人不识书。回首聊斋付梓事,但愿此难不复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