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在我个人定义中只有“父亲节”和“母亲节”才是“倍思亲”的佳节。$ U$ h4 i1 C. g1 C3 _4 P
m8 N& T/ s* r少年的时候,我对家没有一点概念,或者说对家只是一种依赖;放学回家先做作业,接着出去玩,一直到天黑,肚子饿了才想到回家。妈妈经常唠叨说我把家当旅馆。再大一点,我的印象里,家是个并不热闹,但也并不需要紧张的地方。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夏秋冬,对家的概念才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执着的爱。
: ^# \, j7 S# w
8 F* L4 J* U! P! I* y! O4 \说起来也奇怪,老鹰我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后来工作居然都没离开过家,哪怕是后来有了自己的小家,离父母家也很近,经常回去住,和父母唠唠嗑,父母的家就像一个静静的港湾。
, n* l. w8 E% `2 i! w9 y s* ^, G3 t9 c
忽然一天,就飞到了地球的另一端,和父母家的距离达到了最大极限。7 o- D/ @6 R+ D: E1 [ D
; e9 i. r( ~! ~, U6 B6 r* O5 O我在某一天突然感悟,家其实是一种岁月的记忆:从绿地流向一片森林的岁月,从小溪流向一池深湖的岁月,从明月流向一片冰山的岁月。这记忆永恒!/ V8 a. T9 w2 M) H
0 u5 b7 Y$ r G, L9 d( Q/ N h6 t
现在细细算来,我有十几年的时间没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过节了,这期间也就回去看过父母亲四次。每次在电话里,父母亲都会问到:“什么时候能回来?” 我总是说,"忙,明年吧。" 讪讪的,的确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已经是第四个年头没回家了。
- }+ _0 ?3 P n" Q% t. E2 C0 G$ ~9 b# ^3 z
随着时间的漂移,生命的脚步似乎不在停息,当我也以一丝鱼尾纹,一缕白发去感受父母亲额头的皱纹时,我有时难以分辨,究竟是我的父母亲老了,还是我自己老了?无论怎样我所希望的是,那曾经铭心刻骨的父母之爱,还有那点点滴滴、普普通通儿时在家的岁月。
& Z. u+ |8 e9 W% e. o( D9 K
4 E0 A& I: `6 B* T2 U( n- N0 c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悟时,可能自己都已经人为父母,真正有所体会“家”的概念时,我们也一定进入了付出和牺牲的岁月。
5 u1 Y+ v# B* e/ v- i( i G
0 j+ s! k% @+ x( Q) R3 s我不时在想:我们肩头究竟可以挑起多少责任,挑起多大命运?
4 ]! Q0 ^/ S4 z: T* v0 ~4 c6 b/ N/ [. o8 Y* c* k- G3 i6 s
当我似乎可以傲视人生,骄傲自己的成就时,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白发苍苍的父母亲正以一种充满无限怜爱和挂念的目光注视着我,我在刹那间感到,在父母亲的眼里,我永远无法摆脱婴儿的感觉,永远是父母亲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子。
( a: q- C( B# y4 i4 ]! G
. V+ h: f5 |4 w每次当我启程回美时,在远行之前,离别之中,我都发现我从未离开过父母亲的视线,我知道,那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一丝深深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情此景,使我重新启程的想法又一次的动摇,看着我掩饰不住的沮丧,父母亲总是说:"快走吧,该知足了!日子还长呢!" 。。。8 P. t# G) p& |, U, ~
r6 `& _9 [. R, V; J: V/ h
我知道,如果我没有家,生命将是一团漆黑;世间将失去温暖。' T: o) U( X' @% f- ^' j
0 a; Q, P# `# s: ?7 N. ]- r老鹰号
2 z0 Q- M, b0 r
" N, x% `. `; v- J" P/ C. F5-8-2005 写在母亲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