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8|回复: 1

我家有个小鬼子(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30 00: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家有个小鬼子(zt from wenxuecity)

王伯庆


记得清末有个英国人叫赫德,字鹭宾,做大清的总税务司长,与李鸿章声气相通,操纵洋务。光绪亲政前此君已领布政使衔,慈禧赏他花翎与双龙宝星顶戴,帘眷不谓不隆。赫鹭宾想子孙后代长居中国,于是延请西席,教儿子八股制艺,又拜托李鸿章走国子监主管,帝师翁同和的门路,想给他的金发碧眼儿捐个监生,好应北闱乡试,走科举正道。

你我今天也象赫德一样,异域教子,别有一番情趣。女儿从四川来美国八年了,她爷爷那代人坚守重庆,血肉长城,八年打败了小日本,到了孙子辈流窜美国,嘻皮笑脸,八年堕落成了小鬼子,乐不思蜀,竟把它乡作故乡。听女儿用英语洋腔回答我的四川土话,我就纳闷:好端端的两只“九斤黄”,怎么就生出来了一只“ 来亨”小洋鸡?

入乡随俗,在美国这个长治久安的社会里,女儿培养起了待人接物的礼貌,环境保护意识,诚实,爱心和其他的文明习惯,也让成长于一个艰难时世的老爸常感自身修养不够。即便是对劳动所得的金钱,这位资本主义的小徒弟也常说: "Money is just money, not everything." 当然,我印象较深的还是女儿的学习和劳动自立的观念。

当小鬼子的爸爸有些实惠,我不用多管女儿的学习,没有国内的老爸们那样披肝沥胆,“子不教,父之过”。女儿跟着我们南征北战,小学换了三所,偶尔有一点家庭作业。就这样,不少老美家长还要求取消所有的家庭作业,理由是孩子们需要快乐的童年。女儿在小学里有什么样的作业呢?

一天晚饭后,女儿说:“Dad,你能否开恩一小时内不要打扰我,好吗?”

老爸我好打听,说:“你要干什么?”

小丫头脑袋一昂,说:“老师布置要写五首诗。知道诗歌吗?文学中的皇后。”

我讨好地说:“知道,好象跟在后院挖土不一样,光出汗不够,得有灵感才行。”

大概十五分钟后,女儿说写好了第一首。我说:"I am impressed." 隔一会儿,她又大叫起来了:“Dad,第二首又写好了。”

我羡慕地说:“你可以批量生产诗歌了。能念一首给老爸听一听吗?见个世面。”

她得意洋洋:"There was an old lady, drove a Mercedes, ..."

听完后,我失望地说:"It doesn't make any sense."
女儿乐了:“哈,我知道你,你有点妒嫉我的才华了。Dad,难道你从来没听说过朦胧诗吗?”

不知道是哪位祖宗定下的规矩:严父慈母,我得在女儿面前唱黑脸,管她的“ 进步”。身为中国父亲,我生怕孩子学的竞争技能太少,在一个机会有限的社会里活得不好或不能出人头地。我家两代人学工程,看孩子偏看数理化,有时想给女儿加一点数学作业,每次都遭到她的严词拒绝,难以得逞。女儿还给同学们讲:“我爸对数学就象对挑房子地点的“三字经”一样,‘数学,数学,数学’。”女儿的数学不错,可是比起她老爸的野心来还差距太远。

来到美国这样一个机会之地(land of opportunity),行行出状元,有没有必要在死啃书本这根独木桥上从小就打拼呢?累了儿女又累自己。女儿将来是要成家立业的,和老爸不会生活在一起,趁着现在朝夕相处尽享父女亲情,也是天下老爸一般心。我读书读多了,道理太简单了有时就不肯相信。现在,我也不怎么督促她的学习,由她去了。进了初中后忙起来了,运动队训练,乐队表演,每日一门课程的家庭作业,练琴,好在她都能管理自己,不用父母操心。

女儿的学校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譬如,上学期每个学生都要参加一个体育队,女儿选的是蓝球队,一个学期从不懂到上场比赛,打得有板有眼,老爸我还请假去场上情不自禁地欢呼过。回想起精英教育来,体育成了少数人为国为校争光的表演,我这么一个运动迷,在中国时才打过几场比赛。钢琴老师送给女儿 Henry Dyke的一句话:"The woods would be very silent if no birds sang except those that sang best." 音乐方面女孩子是如鱼得水,女儿曾经用她那需要更多热情的嗓音在合唱队里挣扎过一年,后改换门庭,现在管弦乐队里效劳,家里买有她乐队演奏的CD,她要带给奶奶听一听,看奶奶还重男轻女不?

家庭作业常常要做一个项目,有时是查阅图书写个研究报告,有时是实地勘测做个模型。有一次她和同学杰奎琳为了研究中国文化,准备了一堆问题来采访我。学校教育锻炼了女儿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我在中国时,大学三年级才开始写研究报告。

与许多中国留美学人的小孩一样,女儿的成绩在班上拔尖。一来是父母遗传好,二来是父母在教育上很有追求的榜样。不是吗?可怜的老爸忙活了四个学位,才把肚子给撑圆。有一段时间想把女儿送进什么“天才班”(gift class),看到女儿一点点好表现,老爸骨头一轻,以为老王家祖坟冒青气,出贵人了。女儿不干,说不跟特殊人才在一起。后来老爸想通了,女儿有个心理成熟过程,最好跟着同龄人随大流,赶鸭子;再说,早熟的江郎容易心理脆弱,一生难得幸福。国内大学少年班的许多老师就表示决不让自己的孩子走“少年天才”之路,为什么呢?一个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讲:“身处校园之中,我始终是以少年班一员而骄傲,但走上社会后,很多的梦想都被现实所打破。少年班的强化教育虽灌输了许多知识,但也忽视了很多东西。社会是多元性的,满腹经纶者未必能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当我走上工作岗位,我必须强迫自己把心理年龄提高到和同事们相近。人的一生中智力大概只能起30%作用,人的成长应该是一步步很自然地过来。”

老爸乱出馊主意,要害女儿咽苦果,感谢我家小鬼子,不听老爸糊涂话。

女儿是到美国后才开始上学,一口英语棒棒的,经常调戏老爸的错误发音。这小妞,她哪里知道老爸是悬梁刺股,呀呀学语十几个寒暑才上了路。几年前,我毕业后要找工作,为了改进口语,雇了女儿当老师,议价是半小时一美元。后来我的工作到手,女儿趁机要求增加她的报酬,干到半小时两美元。我此时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找了个借口,手头紧(Budget cut),把她给裁员了。

象美国小孩一样,女儿热情地投身于有赏家务劳动。几年前我跟她签了一个合同,乙方凯蒂王(她的鬼子名)负责晚餐后洗碗,周末洗衣,烘干,折叠;甲方(我啦)付给乙方洗碗每次一美元,洗衣,烘干,折叠分别为每桶(each load)一美元;乙方不得无故不干,甲方单方面中止合同时得支付给乙方一个月的全时报酬。合同贴在冰箱门上。到现在,女儿还在洗碗洗衣哩。曾经因为报酬争执停过几天工(strike),每次老板给老爸涨了钱,女儿都要求增加报酬,还主动告诉老爸,联邦法定的最低工资又升了。

今年暑假送她回国接受再教育,她极不情愿,想再修一门课拿到保姆执照,还计划到处去贴广告条子呢。我使尽花言巧语,才把她乖乖地牵回国内。临回国前还接了第一笔保姆生意,挣了三十来块,转眼就买了一个花木兰的doll,这小妞手头松呀。还从国内打电话来问:在中国帮外公除草浇花,老爸能不能按美国标准付酬?我说不。最近听外公讲,她也学雷锋,在园子里义务劳动哩。

挣了钱干什么呢?看电影,卖礼物送人,买书,买些说不上用处的小玩意。你家里要是养有女儿,她再和你太太一联手,得了,你就等着退货哭账单吧。女儿没挣钱以前,她买东西是老爸出钱,她总抱怨买得太便宜。现在呢,女儿说:“Dad,珍尼芙过生日,我要买个礼物送她。”我说:“太好了。”女儿说:“你出钱好吗?”我说:“不干,珍尼芙不是我的朋友。”女儿说:“OK,你出一半。”

女儿也会花钱。一次过生日,要请十一个女孩到外面开Party,还给每个女孩子送礼物。老爸我给她一笔钱,有点紧。她精心做好预算,花了好几个晚上去买价钱公道的礼物,还打电话给各个餐馆,看哪一家开Party最优惠。

女儿计划明年随学校参观团去访问华盛顿特区,为期一周。这是学校的一种教育方式,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美国政府。从西海岸飞到东海岸,加上吃住,要一千多块,学校恳请参加者自己挣这笔钱。我当然很支持女儿去,跟她一起拟订一个挣钱计划,取了个惊险片的名字,叫“DC行动”。“DC行动”就是家里的后花院除野草,浇水,菜圃松土,每小时按五块半付酬。女儿善心大发,要我把她朋友劳拉也雇了,劳拉漂亮的妈妈才离了婚,又回到大学去读书,手头紧。她说劳拉可以替我剪草,为了保证劳拉能在短时间内挣到一千多块,我必须付她每小时二十块以上。我一听腿就软了。

到中国去过暑假也打乱了女儿的“DC行动”,做为弥补,我搞了一个“DC行动 ”的中国版:我扔给她一本“自学代数”,带回国,做完一章习题给一百块。我还说,奶奶过去就是这样让你爸练毛笔字的。有一点我没敢对她讲,她老爸转手就把 “毛笔字工程”包给她三姑了,还赚了点批零差价。

女儿不光在家挣钱,在学校也捞了一把。有个银行赞助她学校的读书活动,每读一本古典文学作品并通过测试就奖励钱。女儿从小是个读书迷,这种挣钱方法太便宜她了,她干了个全校第一,拿着收款单到赞助银行开了个户头。书中自有黄金屋呀。

有一次成都儿童艺术团来西雅图表演,孩子们都是万里挑一,琴拉得那个好呀,女儿是五体投地,和别人一比,可怜的她只剩劳动好了。中间,女儿跟一个女孩子聊上了。女儿问:“你能干活挣钱吗?”人家小女生没听懂,说:“我要多少我爸妈就给多少,你爸妈不给吗?”回家一路上,女儿念叨说:“太容易了,一伸手就可以拿钱。Dad,中国的小孩跟你说的不一样嘛。”原来,为了增加女儿的幸福感,我老给女儿搞忆苦思甜,讲:若是她生在四川乡下,六岁起就得打猪草。

我告诉女儿,我会负责她的基本生活和教育,如果她对生活有更多的期待,得劳动挣钱。记得我还是个靠资助的穷学生时,常常不知惭愧地告诉女儿,老爸没钱。也许是这样的经历帮助了她今天不只用钱去判断人,当年她曾看到了贫穷的老爸怎么样点石成金,把知识化为洋饭票。

我当不了小鬼子的老板,只能做她的一个adviser。我想管虚一点,多管点她做人,少管点她做作业,给女儿一些生活的启示,期待她能够从中受益。 比如,我常常给女儿痛说“革命”家史:她太爷爷是河南南阳的一个带头致富的农民,四九年土地改革时让别人把地分了,人也给折磨死了;抗日时爷爷出来念了大学,抗战胜利后一个农民娃娃娶了个买办千金(奶奶啦),四九年政权易手后还是搞技术,工作努力干上了全国劳模群英榜,文化革命时被迫害死了;还有老爸我在人世间的拳打脚踢。这小鬼子哪里听见过这么水深火热的模范事迹,每次都哭湿了几张tissue ,她说:"Dad, I really feel sorry for you."

我希望女儿了解些家史,学会珍惜,党亲国亲不如自家的祖宗亲,河深海深不如老爸的恩情深。一个民族的根是深扎在每一个家庭的,不在政府机构或精英分子。你我这些普通家庭能血脉相传到今天,追溯上去,比起那些“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朝代或政党的历史都长。老话讲“聪明有种,富贵有根”,说的是好的性格和家风若能传给孩子,一个家庭即便遭受社会灾难,也能做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zt)
 楼主| 发表于 2004-9-30 00: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我家小鬼子

                ·王伯庆·

  女儿学中文断断续续已经有八年了,为了教她学中文,我们是动手早,干劲大。八年前,那时中国大陆还没有专门给海外儿童学中文编的教科书,我们就请人从国内带来了全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太太说我的小学语文成绩太差,自告奋勇地当了女儿的语文老师,我干上了助教。

  每周一课,拼音,造句,背课文,做完课本作业还有配套的辅导书。老爸们,不容易啊,这小妞是学一课忘一课,还得帮她复习,想到愚公移山的精神,女儿成凤的前景,一咬牙当爸妈的也是认苦啦。

  教小鬼子学中文是苦中有乐。毛主席说“教育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八年前,中国的小学课本还在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很多课文是歌颂伟大领袖和英雄的文章,我家小鬼子缺乏阶级感情,记不住英雄们,背课文时老是把人名搞错。

  她学全国小学语文第三册时,第二课“温暖”,讲的是周总理和清洁工人;第三课“收稻谷”,讲的是毛主席从小就心痛穷人,下雨时帮助邻居毛四阿婆收谷子;第四课“诚实的孩子”,讲的是列宁小时候可老实啦,把姑妈家的花瓶打坏了,开始赖帐,后来也承认了。

  这几篇课文让她一背,张冠李戴,把周总理派去收谷子,说毛主席是个老实头。她妈妈不乐意了,通不过。其实,小鬼子背课文只是为了学语法和词汇,人名记住了也没用,老爸我一贯就会出好主意,要她遇到课文中有记不住的名字干脆就换成“王伯庆”,省事。

  第二天下午,象往常一样,女儿站在公寓楼的走廊上,朗读课文“温暖”:“天快亮了,王伯庆走出人民大会堂。他又工作了整整一夜。他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清扫街道。他走过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清洁工人望着敬爱的王伯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楼里住了好几户中国学生家庭,大家听起来很不习惯,心想你爹跟大家一样从免费报纸上剪折扣卷买东西,谁敬爱他了?小鬼子不知道群众有看法,还照读不误呢。打那以后,她的阅读有所进步,只是苦了老爸我,一会儿代替朱总司令去井冈山挑粮,一会儿代替毛委员去打土豪扩红。有一次她读到课文“刘胡兰”时,干脆把老爸的脑袋给砍了:

  只听她朗读道:“王伯庆挺起胸膛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当共产党!’他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跟前。王伯庆光荣地牺牲了,那年他才十五岁。”

  如果你以为做老爸的这样牺牲奉献,小鬼子又这么一往无前,她的中文一定不错啦,那你就是错把一当成十了。她是学了后面忘前面,记不住。有一次我打电话回家,请她在家里的常用电话单上找一个朋友的号码,因为是中文名字,她硬是找不到。

  中文的同音不同字也把她给搞糊涂了。一天,我在家里找飞机票,用中文大声问:“我的机票呢?”小鬼子没弄懂,说:“Mom, where is Dad\'s chicken ticket?”(妈妈,老爸的鸡票在哪里?)

  每次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登有小鬼子们写的汉语文章,做妈妈的很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够达到人家孩子的水平。娃娃是自己养的,做父母的不会说她笨。她从小是个读书迷,她在美国的洋学堂里创下过英文阅读的学校记录,中国的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都读过,还会背“黛玉葬花”,你别当真,全是英文版的。

  学不好中文的主要原因是她没有动机,不往脑袋里去。 再说,就算记住了一些也没地方用,久了还得忘。在美国的中国小孩之间都只讲英文,在家里也喜欢讲洋话,中文读写更没有机会练啦,学的中文知识就象肩上的担子,有机会她就撂路上了。

  当年我们在中国为什么就把英语给记住了?那是因为想出国,干劲大;再说周围的人都在学,搞个英语角什么的,没出国就可以扯俩洋嗓,有那单词量大的主,在国内就不跟你我罗嗦汉语了。听讲,在台湾说话时能捎带上洋词(日文也算),才是见过世面的人物。

  我现在义务给一个美国学生指导中文学习,她在UW学了两年,虽然中文口语不好,但是认得的汉字似乎比我女儿还多,下个学期还要我指导她学《论语》(英文啦)。她想成为一个中医针灸师,所以干劲很大。而我的女儿将来想学西医儿科,又要在美国生活,中文跟她的事业关系不大。

  因为小鬼子不想学中文,我们教她是越来越没劲了,有一种“竹篮打水一场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觉。本想送她去当地中文学校,可是那学校是台湾驻美文化处赞助的,用的是台湾教材,繁体字不说啦,全是歪瓜裂枣的注音符号,没法学,女儿就停学了两年。待到我混进华人协会后,窃取了教育“大权”,从中国领事馆买来了专门给小鬼子们编的汉语教材,请了来美国中学教中文的北师大附中的交换老师兼职,办起了简化字拼音班,女儿才又恢复了中文学习。

  我们也把她定期送回国内度暑假,今年从国内回来,在家里也多讲四川话,对Family Tree(家谱)的兴趣很大。现在我们只能要求她会说中文就可以了,读写能力有一点算一点,不敢奢望。

  这次过圣诞,让她给外公写张问候卡,在楼上憋了半天,拿下来是这样写的:“外公外婆,你妈,年好,这里的雨下得又多又大,不好玩(儿)。”应该是“外公外婆,你们好吗?新年好”。她还卖弄地说:“‘儿’加括号写出来是帮助讲四川话的外公学说Mandarin(满洲官话)用的。”

  虽然女儿的中文达不到阅读水平,通过阅读英文版的中国书籍,她对中国文化也有所了解。再有,家庭生活中父母言行带有的中国文化成份,会比学中文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这是小鬼子们观察中国文化的主要窗口。

  其实,她要在美国长期生活,学会中文读写真的不是为了实用。要孩子学中文,是我这个第一代移民的“祖国情结”,也是希望能跟女儿用母语交流。在家里跟孩子讲四川话,感觉上是多了一份亲切。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恐怕张口说中文都不行了。可怜老爸我的一厢情愿,熬不过岁月的风吹雨打呀。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对中国文化的眷恋,也让我止步于大国臣民顾影自怜的阴影里,使我对投身于美国政治缺乏热情,有一种做客的心态。我希望女儿吸收中国文化的优秀成份,但不要背负上我的“文化情结”的包袱,要有在美国当家做主的精神。

  无论我们的愿望如何,女儿把中文学成什么样子毕竟还是她自己的事。即使小鬼子们成了“黄皮香蕉”,这也是华人后代在美国的阳关大道,美国是他们的国家,英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

  斯民如土,青山处处。

刊登在 1999 华夏文摘 cm9901b-发表在“家有小鬼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