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日上午,杨玉香的丈夫黄先位陪护在深度昏迷的妻子身边。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h9 Q# g8 v6 K
7 Y* D" k+ b& L6 x& J4 y- e 本报记者 李钢 实习生 田欣欣
8 n( D4 s, A, W4 \. g
8 \" A" k S: W: p8 z' w& M: b9 b “等不到合适的肾源,希望死后的我,能帮到像我一样的人。”16日,41岁的杨玉香在省千佛山医院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按照她生前的愿望,她的肝脏和角膜被捐献给其他患者。这位来自济宁嘉祥县嘉祥街道护山村的普通农村妇女成为我省第十例人体器官捐献者。 n2 [+ R7 e3 U8 y) @
`" e* R% i3 U8 {9 I8 H 主动提出捐献器官1 ~% b- K# H6 @/ j
0 e" ~9 u$ I) @' {& U; a; w5 m4 h “妗子就是个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她得病前,甚至根本都不知道什么器官捐献的事。”杨玉香的外甥王先生说。 b/ i* L \: k. V$ K
6 i: E8 w8 J E5 K 正是自己等待肾源的经历,让杨玉香知道了等待器官的痛苦。因此,在苦等肾源5年多后,今年4月份,杨玉香感觉自己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就和家人商量捐献器官的事。“其实,当时舅舅无法接受。”王先生说。( I% I7 p& a+ l6 y( N
6 ]/ L) P" c( f# a% z a; Y 为了能完成自己的心愿,杨玉香找到了她所在村的村委会黄主任。“1个月前吧,她到我家里说,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过世后想把自己的眼角膜捐了。”
' t- |" O b# p2 V: ]. M/ W6 s
8 t$ o" H- G; g7 z% k9 F& n 黄主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有些不敢相信,“我当时以为她说着玩呢,我想城市人捐的多一些,农村人受风俗影响大。”可没过多久,杨玉香再次找到了黄主任,表示想捐献自己的肝脏和角膜。“这个时候我才相信了,我去帮着做了她家人的工作。”# Y, y( _ ^* q) S; ~4 |" `2 m
- n6 H7 F5 b0 Y1 H9 C+ @3 ?
村里为她骄傲" A K1 j6 U" m ~1 ^
, b$ B1 F4 w8 W6 o, D4 A “她患尿毒症已经多年,原本一直在等肾源,可始终没有等到合适的,错过了最佳移植时机。”16日,省千佛山医院急诊科主任蔡卫东告诉记者,杨玉香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但近期病情突然加重,当地医院已下病危通知,然后转到了省千佛山医院。/ C' P; u" v9 f" \7 h/ [( |
( l) t3 `% W- T) I 16日下午4时40分许,杨玉香呼吸、心跳停止,离开了人世。她的肝脏于当晚移植给了一位肝病重症患者,两只角膜也将分别移植给两位患者。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工作人员杨广宁介绍说,杨玉香是我省人体器官捐献试点一年多来第十位人体器官捐献者。
0 }5 b- Z- n' n N, F4 m& C
6 @7 c3 C: s7 M" k! y9 ]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三国群英传9下载,能做出捐献器官的决定,让我们非常佩服。”杨广宁说。
/ \& ~* V4 q2 ?% |# d# |
* t' G" \/ X4 S! @# }) p “我们村出了这样的村民,我们也觉得很骄傲。”黄主任表示,正因此他才专程赶到医院来送她一程。& [/ x @ K# ?7 R. N, f
" L* G1 j \- {& K □延伸阅读 人体器官捐献 试点一年仅捐10例
2 T- ]8 y# `* `$ B* L7 o7 Y * B' r% G8 h0 c2 ]$ x9 ]
“对于一些器官衰竭患者来说,器官移植是延续生命的唯一方式。但现在捐献器官的太少了。”从医20多年的蔡卫东深知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的短缺。据悉,我国每年约有150万名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能实现器官移植的只有1万例左右,抢滩登陆2006,实现的比例不到1%。( A- L6 o, ?& b) g* R
- M, b$ a |" V* ^ “传统观念是造成捐献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工作人员杨广宁表示,我省自2010年10月全面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一年多的时间仅实现10例捐献。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去世后也要留个全尸,不能轻易把器官捐献出去。所以,许多人对器官捐献有抵触心理。
' h3 d+ A' w9 p; U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相关的主题文章:9 d, ]# ~! F! \1 A
+ I% H5 r; Y' i6 L
. p/ S% f% c2 T* N- Y9 d U/ H 老人感激民警13年照顾赠予家产才安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