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94|回复: 6

渔民王福志:特别教子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14 01: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渔民王福志:特别教子经

李雅
  
  

  本报记者李雅民

  2004年春节期间,在市图书大厦我发现了一本书,名叫《孩子向前冲》,其作者是河北省昌黎县团林乡潮河村的渔民王福志,书的内容是如何培养孩子上清华。

  渔民出书,大谈“教子经”,这也许让人不能相信,然而,当记者细读此书后,断言这位渔民会让城里许多父亲感到汗颜;断定此书会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及模式生出许多疑问。

  王福志的两个儿子都是在他的训练下3年读完了6年的小学,在他的怂恿下顽童一般地疯玩。他的大儿子王京,2000年上高二时14岁,突击3个月参加高考,分数突破了河北省重点大学录取线;2001年他第二次参加高考,清华大学物理系原子能专业主动找上门来表示要录取他,被他谢绝;2002年他第三次参加高考,以683分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如今他的二儿子王凡,10岁已经在读初二了。

  两年来,记者不断地采访王福志,知道他绝非“神人”,学历仅仅高一;其子王京、王凡也不是特别聪明,更不是什么“神童”,然而他竟创造出这么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

  实话说,当初采访王福志时,记者对他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也存有疑惑,写出来的文章,读者们看了,反映是“不敢仿效”。王京的成功是否带有一种偶然?是否主要是学校老师培养的结果?王福志的二儿子,几乎是用同一副“模子”扣出来的王凡,是否也能像他的哥哥一样成功。然而,当看过王福志的这本书时,记者认为凡是正常健康的孩子,要是能有一个类似王福志那样的爸爸,大概多数都能成才———王福志育子成才靠的不是什么“诀窍”,而是他对孩子的那种博大而又细腻的爱。

  记者:与中国的教育相比,我发现您的育子方法很特别,例如在玩的问题上。听说王京第三次参加高考时,考前的一星期,别人都在紧张地复习,您却在家陪他钓鱼。您是怎样看待玩的问题?

  王福志:说教育,得先说说我自己,我父亲读过一年私塾,母亲是个真正的文盲,他们虽有文盲的切肤之痛,却供不起5个孩子读书,3个女儿小学辍学,两个儿子高中没有读完就回到他们身边,成了清一色的渔民加农民(记者注:半渔半耕)。母亲希望我能讨个文化高点的媳妇,但也落空了,我妻子只读过两年初中。这样的家庭背景经常让我心疼。我住的小渔村里,跟我一起上高中的有6人,夜里我常掰着手指默默念叨:这个上了大学,那个参军进了军校,谁又当了老师……每次相聚时,不知多少次我带着酸楚对他们说:“同学6个,就剩下我在村里了。”我心里不平衡啊!于是我痛定思过,心里孕起一个希望:悉心教子,等儿子长大了,再和你们比试。想想可以,做起来可就难了。望着咿呀学语的儿子,心想自己一个渔民,怎样才能把他培养成才呢?

  从孩子很小的时间,我就开始认真地琢磨这个问题。经研究,我发现社会上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关心,对孩子人格和能力的培养却不太重视。他们总觉得形成独立个性,培养勇气和自信,培养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需要很专业的手段,这些高深的名词,让我们这些普通父母望而生畏。然而我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不轻言放弃,始终把第一时间放在孩子身上,用我们的阅历、我们的心血去认真研究、培养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有可能成为天才的。

  我家在农村,在偏远的海边,比起大城市,我们的孩子缺少了许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但我们也有优势,我种过地,深知每一个物种都在用它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其方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我想培育孩子的道理不也是应该如此吗?听说城里的孩子们都被管得很紧,家长惟恐孩子们玩物丧志,或是耽误了学习时间。我的观点却是:学习不应当是死记硬背,游戏和娱乐中往往存有很多知识,只要留心,处处都是课堂,时时都能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开发。

  我的两个儿子,从小到大,一年四季,田边村头,海边茂密的林带里,状似沙漠的沙丘中,布满了我和他们的足迹。陪着儿子们一起玩,是我的第一时间,第一职业,我可以少做一笔生意,少干一些农活,陪儿子玩的事情不可耽误。我和儿子在大自然里吹柳笛,编柳帽,打菖蒲、逮蚂蚱,捉野兔,掏鸟窝……我们经常拾来柴草点起篝火,把在海边儿上捉到的螃蟹、小鱼,树上逮住的知了,草丛中抓到的蚱蜢、蛇,一齐扔到火堆里,噼里啪啦地烧熟后,吃得满脸黑得像张飞。谁敢教孩子“放火”?我就教。冬天的原野里撂荒的野草一片一片的望不到边。我们父子拿着火把奔跑着四处“放火”。燃烧的野火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的芦苇烧起来啪啪作响,非常壮观。儿子的小手,脸蛋儿红得像炉膛里钻出来的一样,咯咯的笑声,那么清脆那么甜。我们小村周围几十平方公里的枯草,到了冬天全被我们父子包圆儿了,没事儿就去放火玩。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01: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玩,并没有耽误孩子的学习,相反还激起了他对大千世界的浓厚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推动着他去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保持着长久的注意力。王京年年夏天逮知了,经常一逮就是一整天。小家伙手里长、短两样兵器:竹竿和弹弓,逮起知了来全神贯注,蚊虫叮咬,不为所动,一个假期几乎逮光了村里所有的知了;王京钓起鱼来也经常是一钓一整天,蹲在水边,盯着鱼漂,一动不动。由此他练就了一般孩子少有的定力,学习时,他一旦坐在那里,很快就能入境,能够精神高度集中地看书学习而不受外界的干扰。

  此外,通过玩,还能培养起孩子勇敢的性格和健康的体格。早在孩子很小时,我就给全家定个规章:不许用农村惯用的“狼来了,马猴来了”等恐怖语言吓唬孩子。小王京敢像印度耍蛇人那样,把蛇缠在自己的脖子上,或是放进贴身的衣袋,甚至于还玩老鼠,我绝不干涉。我从小带着他骑着摩托飙车,让他体验速度的疯狂;带着他从陡峭的、像山一样的沙丘上冲着大海一滑而下,体验失重的刺激。小王京的性格在玩耍中练得非常勇敢,这种勇敢反映在学习上就是自信,敢于向困难挑战。我们每次到外面去游玩,走出去很远,自然就锻炼了腿力,回家时还要来场“田径赛”,赛跑时儿子在前面猛跑,我在后面故意步步紧逼,欲擒故纵地逼着他跑到极限的速度。小王京后来竟养成了习惯,每天上学、放学,1公里的路程,背着个大书包,来回都是一路奔跑,从未见他安安稳稳地走过一次。

  勇敢和健康,是一个孩子成才的基础。王京的勇敢和健康是在玩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有人或许会说,每天总玩,将会耽误多少工夫?实践告诉我,玩和学并非绝对的矛盾,当家长帮孩子树立起一种信念之后,孩子疯玩、特玩之后反倒有一种“欠账”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成为一种动力,促使他认真学习,以弥补玩花掉的时间。

  记者:您的两个儿子都用3年时间读完了小学,您不觉得这有违正常的教育规律吗?听说您还独创了许多教育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科学性?还是您认为您的孩子是“神童”,接受得了这种特殊训练?

  王福志:我要说明的是,我的两个儿子绝非“神童”。王京到5岁时居然连从1到10的阿拉伯数字都不会写。其次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懂教学,也没有研读过启蒙教育的书籍,我就是凭着我的感觉、我的阅历、我的知识和理解,结合着孩子的承受能力,来实施我的教学“实验”。说它是“实验”,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试过。没人试,是因为它反传统,反常规,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是大逆不道。

  例如,所有一年级小学生,学写汉字无不被要求从一笔一画开始,写时不仅人要坐正,还要写得工工整整,提、按、顿、挑、逆锋、顺峰,一笔笔都要交待得清清楚楚,如此一来就写得很慢。对于初学汉字的孩子,其复杂的笔画和书写,再要求慢慢地写,很大程度上束缚和禁锢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压抑了孩子智力和潜能的开发,尤其在少儿时期的启蒙教育中,过分强调汉字书写的做法,我认为是值得怀疑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活泼、奔放、洒脱,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超过一定限度,他们就会不耐烦,不高兴,再也学习不下去了。孩子们需要新鲜的刺激,刺激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好奇心则是一种原动力。可惜在学校的模式化教育中,这种原动力却常常遭到压抑,使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书写慢,思维也变慢,小学生养成了慢的习惯,这习惯会影响他一生。

  我决定摆脱小学一年级的规范章法,不让孩子用很长的时间去学很少的知识,用效率低下的反复练习去耗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于是,我对儿子说:“如果你的字写得能比别人快一倍,说明你的思维速度也比别人快一倍,你想这会节省出多少时间,多学多少知识呵?思维的速度快了,将来学习数学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也会加快,会有明显的效益。所以你就快着点写,越快越好,我只要速度,不要质量,尽快地写完,你就可以去玩。”儿子说:“不行,老师会罚我。”我当即就说:“我去找老师。”

  我真的是去找老师了;还真的感谢老师能够支持我的做法。在我强化式的训练下,儿子的字写得很快,快得都快飞起来,“妈妈”变成了“女马女马”。但他思维的速度就是比其他的孩子要快得多,这优势一直保持到高中,让他受益匪浅。在高中时他与比他大上三四岁的同学们竞争,他贪玩、贪睡,可老师和同学们都说他学习时大脑反应很快。

  有关反常规的做法,在我们的实践中有许多,其中最大的一个行动,是让儿子三年读完六年的小学。我们用事实证明:小学的那点知识,要孩子们用六年的时间去学习,真是时间与精力上的浪费。

  当年孩子进学前的幼儿班时我就发现,幼儿班里学的内容和小学一年级一样,那干嘛还上幼儿班呢?重复的学习会让孩子生厌,我就直接让孩子上一年级。学校不同意,我就和校长对付,交两份学费,一份白给幼儿班,不去上课;一份给一年级,算是“旁听”。小王京上学了。一学期下来,他玩着就拿了“双百”,这让我萌生了让他跳级的念头。我跟他商量跳级的事,他一听激动地跳起来,连喊“我要跳级”。看得出他对学校慢腾腾的教学速度也不满意。我对他说:“咱们只用早晚的时间学习,白天我们去玩,傍晚你也可以看动画片,怎么样?”他说“行”。

  跳级意味着要在一个寒假内学完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的四本教材。我和儿子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先学两本语文书,学完后再学数学。我研究过了,包括归类、识字和阅读课文之类的共80多篇课文,必须要在半个月时间内学完。就是说每天早、晚要保证学完四五篇课文,包括对生字、组词、造句的掌握,对多音字、形近字及对课文的理解。说实话,开始我也没跟儿,心想试着看。岂料儿子却非常自信,而且学得非常认真。晚上我们爷俩经常是钻到被窝儿里学习。小王京自己阅读,不懂的生字问我,神情非常专注。他习惯用手指在褥子上默写着每一个生字,递给他笔纸,他给推到一边。往往是读过几遍之后,他就把书一合说:“好了,你考吧。”等到开学上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时,我和儿子去找校长说要跳级。校长一听吓一跳,说:“开什么玩笑,上一年级已算是让你们早上了一年,还要跳级?”我说:“您别说不行,先拿来卷子考考看,考不好我们自己走人。”结果一考,儿子非常争气。校长无话可说,加上我的再三请求,就完成了这次跳级。后来,每逢假期我们都如法炮制,三个假期之后,8岁的王京就跳到了小学六年级,9岁时他就毕业了。后来他的弟弟王凡也是如此,用相同的方法三年读完了六年的小学。9岁的孩子独自一人到县城里住校上了初中,夜里睡觉常从床上掉下来,摔在地上还不醒,需要学哥们把他抬上去。速成的学习,使他刚进初中时成绩并不好,排在全班倒数第10名。但他很快就赶了上去,因为他具有良好的素质———身体好,写字快,思维反应快,而且勇敢,有活力。到中考时,他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昌黎一中。

  记者: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在对王京的培养过程中,您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王福志:王京从上高二14岁时就开始参加高考,三次分数都超过了重点高校的录取线,后两次都被清华录取。2001年的那一次,只因清华录取他的那个专业不是他所填报的专业,他便谢绝了人家。好家伙,谁敢谢绝清华大学呀!王京一下子成了“名人”,我也跟着成了“王京他爸”。于是就总有人问我:“你是学了什么招儿,带出了这么好的孩子呵?”每当此时,我就答不上来。也是,我用了什么招儿呢?虽说是想出了一些特殊的方法,但那是否科学?我们也仅是实验而已,不敢保证呵。自己坐下来细想父子间十几年来走过的历程,忽然体会到:我的儿子是被爱出来的。

  “爱出来的”?这话毫不夸张。孩子长这么大,没挨过我一句骂,没挨过我一个巴掌。一个生意伙伴曾经得意地对我说:“王福志,你知道你为什么没我赚得多吗?那是因为你离不开你的儿子。”他说得对,我确实是离不开儿子,两个儿子,无论哪一个都是离不开。十几年前我曾对襁褓中的儿子发过誓:放心吧,儿子,既生了你,我一定要让你幸福快乐,也一定要把你培养成人。为了儿子我会义无反顾地舍身陪着他玩,充当他最好的玩伴。无论他遇到了什么麻烦,我都会摸着他的头说:“放心,有爸爸在,什么都不怕。”王京读了十年的书,我每个月都要亲自去给他理发一次,连指甲都是我给他剪。每次去县城接他回家,爷俩见面总是首先商量好玩的时间和项目,于是他回家的日子就成了我法定的假日,无论春耕秋忙,不管生意多忙,有时在外地也不管待销的货物如何,为了能够及时地赶回家去陪我儿子,我宁可花掉在手上攥出了汗的钱买上一张机票。我知道这是他最高兴的时候,我所有的付出,值得走出校门的儿子和我一齐大声喊着:“今天是野生动物的节日!”

  我们父子无话不谈,如同两个亲密无间的朋友。我们可以为原则上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也可以为我们共同做完一个游戏而欢乐,我让儿子的成长始终是在欢乐的主题里完成。听说如今许多家长与孩子之间矛盾很深,出现鸿沟。那是因为孩子们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不关心他们,于是不愿与父母交谈,甚至顶撞父母,以自己的方式行事。我和儿子之间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还在儿子小时候,我就对他们的小错一眼睁一眼闭,对儿子的优点我却要大力表扬和鼓励。这是很有效的策略,孩子感觉到了这种亲情,情愿做你的“尾巴”和“影子”,愿意与你交谈,你会很容易地从他们身上看出问题。

  多少年来,我的体会是:鼓励就是阳光,就是孩子成长中最为重要的一大元素。学校里每次考试排名,都会让孩子几多欢喜几多愁,他们最想看到的是此时父母脸上写的是什么,是斥责,还是鼓励?其实,孩子们的心理要比我们脆弱得多。毕竟他们是当事人,小小年纪就要去承受那么多的重负,我们不去帮助他,谁去帮助他!如果我们不是给他笑脸和鼓励,那么每一声斥责,就等于给他已经不堪重负的肩上,再增加一份重量,他那稚嫩的肩膀又如何负担得起!孩子如果不能成长得顶天立地,那不是孩子的错,我们每个家长都应好好问问自己:我为孩子做了什么?

  人物简介

  王福志,1963年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团林乡潮河村。1981年高中一年级辍学后,他一直在家务农、做小生意,并一心一意教育孩子,2003年写了《孩子向前冲———一个普通父亲的教子手记》。
发表于 2004-4-14 02: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发表于 2004-4-14 08: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伏,我读了你贴的这几个帖子,真是很受启发,谢谢你给大家这些好东西。下回麻烦你把这些内容转到“育儿宝典”版,好吗?就算给我捧个场吧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10: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4-4-14 16: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受启发,边玩边学是每个孩子所向往的事情。伟大的父亲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可敬!值得学习呢!
发表于 2004-4-15 06: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伏,我不是这个版的斑竹,动不了这里的帖子。看来还是得您出马,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