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76|回复: 2

黄庭坚书法艺术杂谈(一)(作者 如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6 22: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庭坚书法艺术杂谈(一)
" X9 D% Z  t) p' k2 b1 h& u+ s
7 N. S2 M+ h& w% l6 H$ v6 o- o/ P作者  如一
& z6 T( V2 C7 d/ g$ ^. N$ a5 ^: O( c( |- Z) @: k, _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朝代之一。在这个强大与懦弱并存的朝代中,不仅将“词”发展成为堪与“唐诗”相媲美的文学形式,而且这个朝代又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特别是山水画和人物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但相比之下,宋代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就显得十分逊色,这种情况又以宋初为甚,书史称“宋初书家,不逮唐初远甚”。(一)故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亦痛心疾首地叹道:“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二)究其本来,实乃是因贴学大行,书道陵迟之故。5 I9 s7 Y; b, A$ m# t6 B

$ @, f5 Y8 Z9 L    由于宋代贴学的盛行,而且又仅是以《淳化阁贴》为书法宗标楷模,使得宋人书学囿于阁贴藩篱,不思体变而作茧自缚,没有形成时代特色,这便是宋代书坛的悲哀!另一方面,由于庆历以讫熙宁元丰之间独具慧眼的“宋四家”特别是宋四家中黄庭坚的异军突起,书学上提倡弃贴师唐,更由唐而溯魏晋,宋人书法又转得晋人笔意,宋之书坛又为之一振,给死气沉沉千篇一律几近没落的宋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宋代书坛又在黑暗中见到了一丝光明,这又是宋代书坛的大幸!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四家不仅拯救了宋代书坛,也拯救了宋代以后的中国书坛。; S3 |8 w% {' [+ I0 ]  k
: `" D) }$ ]" A6 l- Q) ~
    宋四家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个特殊的书法群体(包括其后的追随者),他们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是十分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特别是宋四家中的黄庭坚,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天才的创造力所演绎出的那种前无古人的独特的书法风格,将书法这种线条艺术的神秘莫测渲染得淋漓尽致,其书可谓鬼斧神工。读黄庭坚的书法,着实令人感觉到他那种“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和“于无佛处称尊”的超俗绝尘,洒脱飘逸的绰约风姿。因此,黄庭坚的书法观念和书法倾向更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的。
& V; k  p; j/ x8 T  V: t, f! N# ?* L2 @4 y4 L' N- S1 o; i, J2 u
    历来论黄庭坚书法者,则必曰其“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三)溯其书法渊源时,又多云其取法颜平原、僧怀素、杨风子等人。且因黄庭坚尝自谓其书法尤得力于焦山《瘗鹤铭》,且又在《以右军书数种赠邱十四》一诗中说了这么一句“大字无过瘗鹤铭”,于是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印象:黄庭坚的书法艺术是在学习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书法的基础上,再参以《瘗鹤铭》有别于一般的用笔和结体的恣肆,从而形成其以纵代敛、以散寓整、以欹代平、以锐兼钝、中宫紧缩、四面开张、顿挫分明、节奏强烈,即最终以瘦削与欹侧为其书法特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但笔者认为,我们以往在谈论和研究黄庭坚的书法艺术时,已经长久地忽视了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就是在黄庭坚书风形成(也就是其书学渊源)的过程中,“二王”的书法特别是王羲之的书法对黄庭坚书风的形成,曾经有过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其行书而言,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 w) D4 J3 b$ i
3 G  `4 w1 s: `    一个书家的书风,也就是其书法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用笔特点上。而黄庭坚的书法就是最讲究用笔的。他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自己的的书法观念和书法倾向,全部通过用笔展示出来。我们甚至可以把他看成是一个书法惟用笔美主义者。笔者认为,仅就用笔而言,其研究之深,成就之高,在宋四家仅他一人而已,有宋以降亦无出其右者。黄庭坚尝云“学书欲先知用笔之法”(四)“古人功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五)在他看来,学习书法就先得知用笔之法,否则就无以成书,就是俗,古人也不过如此而已。这一理论经历代无数书家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黄庭坚探寻古人用笔之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同时又是他学习古人,变革古法,直至超越古人的过程。对此他曾如是说:“少时喜作草书,初不师承古人,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方事急时,便以已意成,久之或不自识。”(六)他又说:“学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七)“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字差可耳。”(八)因此他“自出峡见少年时书,便自厌。”(九)对自已的书法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对自已旧书自厌的原因是他不仅感觉自已“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十)而且还认为自已“用笔不知擒纵,故字中无笔。”(十一)对自己的旧书给予了彻底的否定!直到他晚年“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突窥笔法之妙”。(十二)最后又于“棘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掉,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十三)笔者窃认为,使黄庭坚笔法突飞猛进的关键,是他于“后游荆,得名本《兰亭》,始悟古人用笔意。”(十四)也就是说黄庭坚是在得到名本《兰亭序》之后才真正做到了“作字如作诗”,在书法创作上象他的诗歌创作一样,在吸取前人营养的基础上也来了个“夺胎换骨”,才真正体会到了作字能做到“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十五)时,才是书法之最高境界。山谷老人终于悟出了用笔——书法的真谛所在。" L. u0 ?! p* F/ \

; R+ u2 k& |+ \* m, }    注:(一)(二)见马宗霍《书林藻鉴》卷九。(三)见《宋史·黄庭坚本传》。(四)见《山谷集·别集》卷六。(五)(八)见《山谷题跋》卷四。(六)见《山谷题跋》卷八。(七)(十二)见《山谷题跋》卷七。(九)见释德洪《石门题跋》卷二。(十)(十一)(十五)《山谷题跋》卷五。○13见《山谷题跋》卷九。(十四)见明宋廉《宋学士全集》卷四。- }8 b) D3 j  m( ?+ a* S: Z% v
发表于 2012-1-7 00: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初期确实没听说过什么有名的书法家。至于宋四家谁第一,有推崇苏轼的,有尊崇米芾的,也有赞黄庭坚的,但是第四家,究竟是蔡京还是蔡襄都不确定,于是二蔡相争,没有人捧。但是米芾很佩服蔡京的书法,还要自叹不如,也算给蔡京一点安慰。
发表于 2012-1-14 07: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书家的书风,也就是其书法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用笔特点上。”对此持保留态度。用笔的变化不可能比结构变化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