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生活琐谈 (25)8 t) r9 P- f2 v: D+ s; w
3 \5 G0 O9 y) ~- _
2.4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5): R( D& ]! }2 b& {+ ], Y4 [
2 Y$ s9 A% h- G+ s 绝大多数初从国内来的留学生,手头拮据,不得不舍新车而取旧车。买旧车有买旧车的难,如果不懂车,十之八、九上当。有些人以为不从私人手上买,只从旧车经销商手上买,虽不懂车,也可免于上当。其实却并不尽然。据统计,在美国最不受人信任的就是旧车经销商,其次才是政客。可见在旧车经销商手上吃过亏、上过当的不知凡几。所谓懂车,不是指会开而已,而是指懂得什么样的车会有些什么样的毛病,什么样的毛病无关紧要,什么样的毛病千万不可取。不少报纸杂志都有介绍如何买旧车的文章,有的一本正经,有的除提供经验之谈外还幽默可读。比如,有篇文章说:开动引擎,如果收音机里传来的是聒噪的摇滚乐,传动系统可能有毛病;如果是古典音乐,机油可能一年前就该换了。想要听懂这笑话,先得知道美国无线电台的播音方式。各电台不是什么节目都播,而是各自占据一个山头称孤道寡。播放古典音乐的,不放摇滚乐,播放摇滚乐的,不放古典音乐,井水不犯河水。听其人所收听的电台而明其人之所好,知其人之所好而揣测其人之性格,藉其人之性格而猜度其车的毛病之所在,虽曰玩笑,亦颇近乎正道。
, B; }3 v& j0 `2 E+ V 一般来说,买旧车最关紧要的,是要选择靠性能好的牌子。如果车子新时可靠性能就不好,旧了会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美国有不少汽车杂志对各种车辆做种种评论,不过,特别重视可靠性能的却不是汽车杂志,而是《消费者报告》( Consumer Report)。《消费者报告》并不限于报道和分析汽车的质量,几乎是所有的消费品无所不包。不过,总是以对汽车做全面综合分析评介的那一期最受欢迎。以作者之见,但凡是《消费者报告》不推荐的,都不可取。如此这般说,可能要惹怒一批喜欢美国而讨厌日本的中国人,因为《消费者报告》虽是一本地道的美国杂志,受该杂志推荐的美国车却如凤毛麟角,而几乎所有的日本车都予推荐之列。9 J& n; t% a2 z- S/ }+ ?8 ?* t
除去看牌子,其次重要的是看年头和里程。四、五年,四、五万哩者最理想。年头长而里程过短并不是好兆头,因为这种车大概经常跑短途,常跑短途的车,其机械的损耗,有甚于常跑长途者。凡是出过较大事故的车也不宜取。怎么看出有无事故? 看车身是否有局部地方的油漆光泽同其馀的地方不同。如果有,就说明该局部地区曾受过碰撞,外伤虽经修补,内伤如何?难以判断。引擎的马力还剩下多少? 可以拔下几根汽缸接头,看看是否仍能发动,从而估计个大概。或者,可以花点儿小钱,请修车铺查出个比较精确的数字。至于轮胎和闸的新旧,车内外保养的好坏,只能用做讨价还价的砝码,不宜当做取舍的依凭。
5 r4 Y0 I v9 } 无论买新车还是买旧车,还另有一难。难在何处?难在还价。美国新旧车市场上最缺德的陋习,就是漫天要价。不懂得就地还钱的顾客,只有任其宰割的份儿。其实,无论新车还是旧车,都可以从相关杂志或书本上查到合理的价钱。至于能否按照本本上写着的合理价格买下车来,却是另一回事。据报道,汽车推销员特别喜欢欺负女性与非白人种。非男非白,又于车为外行者,买车时找个懂车的白男充当顾问,或可幸免于难。通用汽车公司麾下的分公司“萨特”有意改变这种讨价还价的陋习,所有“萨特”的车辆一律明码实价。有人在报上为“萨特”的这种新风尚叫好,可是其他公司,包括通用公司的其他分公司在内,均无效仿之意,而且某报还登出一项统计,说是绝大部份顾客更喜欢讨价还价的做法。如果不是有人在统计上做了手脚,就是美国人没听说过“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这句话。如今从网上购车大行其道,之所以会大受欢迎,是因为网络不仅能够提供车辆讯息与参考价格,也能替不善当面讨价还价者提供隐身之所。此外,通过网络,还可以足不出户,叫众多卖主报上价来,反客为主,抢占先机。 " y9 v- _6 J w# V: r$ \: ~ m
' W% J! s* k6 V! W; x) g: r L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翻看过一本40年代出版的大学英文选读,其中有一篇文章发表在汽车刚刚问世不久,文章的作者对汽车的出现予以无情的抨击,说只是为了自己图快而酿成令他人财产与性命遭殃的车祸,实属愚昧与残忍之举。文章结尾时呼吁世人立即停止生产汽车。这篇文章在今天来看,其可笑的程度绝不亚于因噎废食。不幸的是,令该文作者担忧的车祸随着车辆的增加而有增无减。据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局的统计,美国1994年因车祸而造成的损失高达1,505亿美元,平均每人580美元。不幸中的万幸是,由于新近生产的车辆的安全性能有所提高,因车祸而造成的死亡率似乎有所下降。比如,1994年死于车祸的人数比1990年减少了4,000人。酿成车祸的原因多种多样,最为常见的是酗酒与超速。据统1994年的统计,因酗酒而酿成的车祸占车祸总数的41%,因超速而酿成的车祸占造成死亡的车祸总数的31%。
2 M2 o1 L; E$ J, i, k' B 在作者的相识者中间,凡是有过几年开车历史的,几乎没有人不曾因开车而卷入事故,所幸的是,还不曾有任何一位因事故而受重伤。即使买了保险,即使不曾受伤,即使卷入的事故小得绝对谈不上是祸,也仍然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如果没有另一方卷入,损坏的只是自己的车,那还比较简单。如果损害程度不严重,修理费用又不足买保险时定下的自付额,当然是自己了结拉倒,修不修由你自己。遇上非修不可,而修理费又超出自付额颇多时,就要首先报告保险公司,去保险公司指定的地方检查和验证伤痕。如何修?找谁修?也得听保险公司的调遣。否则,保险公司会拒不付款。一切都遵照保险公司的要求做了,也并不等于万事大吉。首先,你自己还是得支付自付额所规定的款项。此外,等保险合同到期,需要延长合同时,保险公司极可能会提高保险金额,理由是你已属于有出事记录的非安全驾车者。
" p6 {: F5 h- P! j, Z. E 如果是同其他车辆相撞,事情就很可能复杂得多。美国有少数邦是所谓“无错邦”,“无错邦”的得名,在于事故发生之后,不问肇事原因,一律由各自的保险公司负责处理各自的损失。之所以制订这种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的法律,官方的解释是为了省却因追究责任而可能招致的没完没了、纠缠不清的官司。不着手改革司法程序而出此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下策,足见这些邦的立法人员是十足的酒囊饭袋,称这些邦为“无错邦”还不如称之为“无才邦”名副其实。幸而大部份邦尚未如此这般依样画葫芦,事故发生后首先要判断哪一方是肇事者,一切损失都由肇事者及其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在没有争执的情况下,谁错谁非可以私下了结。一般的方法是记下肇事者的驾驶执照号码与保险公司的名字,然后将事故报告自己的保险公司,由双方保险公司处理赔偿细节。也有的肇事人不想在其保险公司和交通局留下记录,愿意当场付现款赔偿的。若有争执,就得等交通警前来仲裁。9 y+ L4 |& z+ W4 i" G
千万要记住的是:在警车未来之前不可移动车辆,因为警方可能需要通过事发时车辆的位置来判断肇事的原因。此外,除非当场赔款了结,或者对方同意写清事发的原因和损坏的细节并签字划押,否则,私下了结不如等警察来立下官方记录为宜,因为对方很可能事后讹诈或者抵赖。多年前,作者在旧金山几乎被人讹诈成功。那是一个星期六下午,作者带外地来的朋友去金门桥观光后回宅,当时公路上拥挤非常,连续二,三十分钟内手脚不停地忙于换档和刹车。一不小心,刹车踩慢了一步,车前的防撞板同前车的后防撞板发生了极其轻微的碰撞。两车均未受任何损伤,但是前面那辆车的司机说他开的车子是公司的公车,为慎重起见,要记下作者的驾驶执照号码。当时心急赶路,又听他口头承认车子并无任何损伤,遂懒得等候警察,把驾驶执照号码告诉他后继续上路。上车后忽然心生疑窦:那人既然同意并无损坏,有何必要记下作者的驾驶执照号码? 于是,急忙拿起照相机把那辆车的车尾拍下。第二天,疑心的事果然发生了。一个女的打来电话,自称是某公司的秘书,说该公司的一辆汽车的侧面被撞伤,用车的人留下了作者的驾驶执照号码,说是叫作者的车撞的。作者告诉她:这儿有照片为证,不仅能证明两车当时一前一后,不可能发生侧面的碰撞,而且也能证明两车发生极其轻微的碰撞后,前车完好无损。那女人听作者言之凿凿,立即挂断电话,不再罗嗦。
& m8 d+ ?- P1 ^6 P% w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