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57|回复: 1

[柞里子] 【采风】《星条旗下》(11)-- 生活琐谈 (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6: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生活琐谈 (7)0 q8 {' h4 ~2 v; [. y
6 ]( F3 w& u2 m% g  s& h8 Y
2.2.  饮食烟酒 (3)& g% r# X. F+ a0 D% c$ T8 o7 Q7 u
: N! Z# Q2 j# W; |) K
         近来中式自助餐与中式外卖也在美国大行其道,几乎是无处不在。除去预制的菜肴外,很多自助餐馆都可由顾客自己选择荤、素、调料,由餐馆厨师当面现炒。美国食客对这种做法似乎特别欣赏。外卖餐馆的菜单上大都有粤式捞面、扬州炒饭、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等。有意思的是,所谓扬州炒饭,也正是国内西餐馆提供的西餐炒饭。同样的炒饭,在中国是西餐,在美国却是中餐。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此之谓也。中式自助餐与外卖的之所以会流行,大抵因其价格低廉。比如,便宜的中式自助餐不过每人6、7美元,贵的也不过15、6美元。
8 J; ^9 W- }& D) c/ A; _; ^1 K5 {# l
        说起美国的中式餐馆,还有一点不能不提。无论中餐馆的规模或派系为何,服务员必定在结账之时送上 fortune cookie ,每人一份。甚至只做外卖生意的中餐馆也据所购菜肴件数按比例附送。所谓fortune cookie,是用面粉制作的一种甜点,看上去有点像炸的或者烤的小馄饨,中空,可是无馅儿,或者说只有一张纸条做的馅儿。纸馅儿当然不能吃,仅供阅读。纸条的一面大都用英文印着一句吉利话,另一面用阿拉伯数字印几个幸运号码。Fortune cookie 的中文叫什么?据说有“幸运签饼”、“ 签语饼”、“ 幸运饼”、“ 幸运签语饼”、“ 幸运甜饼”、“ 幸福饼干”、“ 幸运饼干”、“ 籤语饼”、“ 占卜饼”等等,不一而足。大多数美国人都以为这玩意儿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其实当然只是误会。追源溯始,究竟出自何方?竟然还有争论。一说出自旧金山某日式餐馆,另一说出自洛杉矶某中式餐馆。竟然还打官司,旧金山法院裁决旧金山说胜,洛杉矶法院裁决洛杉矶说胜。竟然还有日本某大学为此而进行考证,结果不言而喻,当然是主日本说。这么一个不相干、白送的甜点,其发明权怎么会激发这么大的热情?原来这玩意儿极受美国食客的欢迎,不是因为好吃,事实上吃者甚少,也不是因为喜欢纸条儿上那句吉利话,而是因为喜欢纸条儿上的幸运号码。原因何在?据说是因为有不少人按图索骥,按照纸条儿上的幸运号码去买六合彩,居然高高地中了。
! J  }9 r8 ]! L
+ z7 G: v/ u7 }% b$ w) N( b          据说美国人无论怎样喜欢中餐,早点还是一定要西餐。又据说美国人无论怎样喜欢中国菜,内脏是一定不吃的,所以美国中餐馆中的爆三样一定不是真货。说美国人不吃内脏其实是失诸笼统,因为白人虽不吃,黑人却不嫌。作者有一回同某黑人相识说起黑白饮食好恶的差异,作者说黑人过去是奴,奴只能吃主子不要的东西,白人不吃内脏,所以都剩给了黑人。本是讲笑话,不料那位搞社会学的黑人却听得十分认真,频频点头称是。
. O7 I% g$ [- o$ W: f        早些年美国人不仅不吃内脏、不吃鸭,甚至连鸡、鱼也极少过问,一心一意于牛肉,堪称名副其实的肉食者。自从70年代以降,减肥之风日盛,鸡、鱼等因脂肪较低,有利于减肥,这才逐渐有了市场。中餐没有一大块牛排的菜式,于是也一度被视为健康菜式。中餐在美国之流行是否同此有关,并无人作过调查研究。但是,如果把中餐作为健康饮食的形像予以破坏,中餐业的生意是否会每下愈况呢? 有些人显然以为会如此。《美国日报》刊载过一篇专题报道,说是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发现中餐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低脂肪,一盘公保鸡丁的脂肪既高于一个汉堡包,也不亚于一袋炸土豆。该文作者郑重声明无意中伤中餐的形像,只不过是把科学分析的结果公布于众。显然,该文作者和该报编辑都缺乏中文知识,不知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笑话。时隔不久,《美国日报》又刊载出另一篇专题报道,这一回的打击目标是意大利面食。几个星期之后,墨西哥菜遭到类似攻击。所谓无独有偶,就在这一系列文章问世的同时,电视上出现了大声疾呼“牛肉才是晚饭的正料”的广告,使人不得不怀疑这些文字同这一广告一样,只不过是牛肉工业发起的一场反击战。/ t2 Q0 C4 P4 A- A: j% Q8 P1 e
        多年前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读到一篇谈吃的短文。作者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都忘却了,只记得文章以十分鄙夷的口吻嘲笑中国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传统,说什么如今在发达国家吃已经被纯粹视为摄取营养以维持生命的手段了,中国人却还在以会吃和讲究吃而自豪,并举洋人吃蜗牛为科学摄生的例子。美国大概不能不算个发达国家,提倡健康饮食在美国也的确蔚然成风,可是美国人并不以不会吃而自豪,也绝无否定口味价值的意向。恰恰相反,各减肥食品都争相以可口为广告。无论在美国的菜市场,还是在美国的餐馆,都从未见过蜗牛的踪影。食蜗牛的事,倒是有所闻,但不是发生在提倡健康饮食不遗馀力的美国,而是发生在素以会吃和讲究吃而著称、素以会吃和讲究吃而自豪的法国。蜗牛之成为法国高档餐馆中的名贵佳肴,正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结果,与所谓科学摄生术风马牛不相及焉。( g1 f. c4 A$ S5 ?
          有一回,一个美国相识问作者:你们中国不是像墨西哥一样同属第三世界的穷国吗? 为什么墨西哥人只会吃豆子、玉米,而你们中国人却山珍海味无所不通? 作者告诉他:中国有句俗话:三世为官方才懂得吃。这话说的虽是个人,以理推之,一个民族想要会吃,至少也得富裕三、四 百年。中国现在是个穷国不错,但是有过长达两千年的富裕历史。你们美国人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建国的历史不过二百年,成为最富有的国家的日子不过四、五十年,所以你们美国人虽不穷却还不会吃。如此一席话,把老美说得瞠目结舌。不知深以中国人会吃和讲究吃为耻的那种中国人,听了这段故事,会有何感想。
! f  V# P% I$ B( F" X- ]) o- |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五味”之说,比如,《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所谓“五味”,妇孺皆知其为“酸、苦、甘、辛、咸”。“甘、辛”,俗作“甜、辣”。美国人虽然大都好“辣”,说起味道来,却只举“酸、苦、甘、咸”四味,而“辛辣”无予焉。“辛辣”不算“味道”,算什么呢?像“疼痛”一样,归之于“刺激感”。据新近的报道,美国味学专家终于准备接受五味的说法了。不过,这第五味却并非“辛辣”,而是“鲜”。据美国的报道,这所谓的“鲜”,由日本人定义。明显出于对东方文化的无知,不知“鲜”字在中国已经用了不知凡几千年。日本人如何定义“鲜”?据说就是味精的味道。味精的主要成份为谷氨酸钠,于1909年经日本“味の素”公司发现。中国一度将味精称之为“味之素”,正因为此。日本味の素公司在获得味精的专利权后,生意大为兴隆。1947年味精销往美国后,致令美国生产佐料的竞争对手大为恐慌。一些美国商人于是造谣中伤,说什么味精有害于健康与云。如今虽然美国人已经承认这些谣言之不实,可味精的名声依然蒙垢。中国各种菜谱以及电视上的饮食节目大都只提鸡精而不提味精,可见美国人的谣言在中国也不乏应声虫。: O/ F- W/ t4 s9 w6 ~! D
        一位国内来的朋友在美国小住数月之后即将回国,作者问他此行对美国食有何了解,他说已经了如指掌,接着便一一道来如下:有“牛痘”,“马粪”;有“气死”,“气不死”;既有“好斗”的,又有“菩萨”心肠,还有“不够”,那就“都拿走”。没来过美国的人,也许要依靠下面的注释方能笑得前仰后合。; {% m5 c* P; q" y+ O7 G/ v. E8 S
        牛痘:        noodle,面条;9 d! J/ t" n0 f/ o
        马粪:        muffin,一种类似蛋糕的点心;
, v- a6 }8 c! W8 ?+ l3 X3 S        气死:        cheese,类似中国的干酪;
2 L3 m7 J8 f! J1 B# q' S        气不死:chips,用土豆或玉米炸成的薄脆;- S1 G& X" q8 j
        好斗:        hot dog,椭圆形的面包,中夹一根小泥肠;7 k  U& K3 h, g/ q4 |
        菩萨:        pizza,意大利式大饼,如今中文皆译作皮萨;( `( Y; Z8 O. W$ C
        不够:        bagel,一种环形硬面包;2 N: |- b5 z; C) A
        都拿走:doughtnuts,一种面制甜点。& O/ O3 K. T+ v( W$ K) S
        7 D+ Q" o1 m, w: L# Y
        Hot dog 中文大都译作“热狗”,未见其是。所谓 hot dog,不过是一根小泥肠,与狗风马牛不相及。英文 dog 另有“钩”的意思。煎熟的小泥肠通常弯曲为钩状,或者因此而得 hot dog 之名。当以译为“煎泥肠”为妥。: S# C& W- U' v. v5 P/ Z8 A
) _/ G& p0 m! m) O: P3 s
发表于 2011-7-5 17: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难怪华人回国探亲首先津津乐道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