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68|回复: 0

[庄子讲记] 庄子讲记 大宗师第六(二) - 南怀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5 12: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
5 O8 [0 b) ~! q. ?' {
" X- q/ G% \$ ^'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
. P, H6 }2 ~& a$ \

) ]0 ^' }: X( y( T- P/ {' g**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而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 5 k; F9 ^7 ~) L2 u! m" f3 K

$ c+ X% C/ S8 Z# c9 T0 J: p4 e怎么叫得道的人呢?了了生死的人。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死问题,人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一切宗教哲学,甚至于科学之所以发展,都是为这个问题在找答案。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答案。庄子提出,一个得道的人,生死问题不存在了。
  J9 \! s( ?3 `# `( q# e
& D0 z$ O, ?) [" C& X, E5 I7 F**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
4 w9 B5 i$ r5 P% B) A

) k% v2 N. ]# E3 `7 e生死问题时人类的根本问题,没有哪一个人不怀疑害怕的,尤其是越老越怕这个问题,因为来日无多了,不知道死后到哪里去。如果有旅馆可以预定,但不知道在哪里预定,这就是很麻烦的事了。在东西方的文化中,统统都在找这个答案。只有中国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把它否定了,认为它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人很难了解,不容易相信,如果相信老祖宗的话,就得道了,了了生死了。 “死生,命也, ”这个“命”不是算命那个命,是指生死的本源。 “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我们看头顶上这个科学的天,天黑天亮都是现象,虚空本身没有变化过。所以,我们本有的生命,没有死亡也没有生出来过。
( e/ i2 V8 `- j, }2 _! `; S6 t# ?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 c, A0 I3 v$ T& T- I6 ^4 A

' H! x# H7 a; D) q& j3 }人没有办法控制生死,没有办法作主,人被外界物质所困扰;就引起心理情绪的变化,所以对生死觉得非常可怕。其实没有什么可怕。得了道的人,了了生死,他不被物质世界的环境和心理的作用所困扰,永远是在清静中,他始终是在天道的境界。这个身体的存在不是我去爱身体,身体自己跟着道念就变好了。因此得道的人在人世间,就有卓然独立的精神。但是一般人不认识自己生命的根本,都认为生命以外有一个主宰,有一个超人的力量存在,比我们人高明,宗教家就认为这个高明的东西是上帝,或天帝,或菩萨,或神。但是,不管你是否认为生命之外另有一个东西存在,你这个身体死了,跟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是对一般宗教信仰的一个结论。我们常讲一个笑话,也是真理,是从另外一面看世界的宗教,所有宗教在外形上,使我们有一个什么感觉呢?宗教好像在劝人不要怕死,要好好地去死。你不要怕到我这里来,我这里开了个观光饭店,你现在先买票,将来到那里去,我好好招待你,如极乐世界,天堂,各个宗教都登了很大的广告,都在拉生意。这就是宗教,都是管死的一面。只有中国文化不谈这个,中国文化,尤其是三代以上,没有宗教形态,因为中国文化不站在死的一面看。站在死的一面看,等于人在风雨凄凄的晚上,雨伞也破了,旅馆也找不到,身上一毛钱都没有,连馒头也买不到一个,可怜兮兮,实在很悲惨,看天地是灰色的,人生悲哀到极点。这种状况就像古人的一句话:“日暮途穷,倒行逆施。”到了这个时候,人真是什么希望都没有了。所以宗教始终是站在殡仪馆门口看人生,天天都看见死人抬进去。中国文化却站在妇产科门口,天天看到孩子抱出来,永远是生生不息。这是西方原始文化与中国原始文化的基本不同点,所以中国文化看死,就像回去睡觉一样,人总是要睡觉的嘛,活了一辈子,就像唱戏一样,唱了几十年总要下台,让人家也上来唱一下嘛,老是站在那里干什么?这就是中国文化不同之处。但是一般人没有看通,被生死两头现象骗了,总认为生命以外有一个做主的,这就是宗教信仰所要的。0 t3 k7 Z3 S4 g; v. t% T

$ o, H/ B$ h( s0 t+ j. ^* B庄子说:“而身犹死之。”那个做主的有什么用?那个做主的本身会不会死亡呢?上帝从哪里来呢?上帝是妈妈生的,那上帝的外婆又是谁呢?这就麻烦了,所以要在生死之间找一个真实的东西,这就很难了,那个真实的就是道,就是真人。8 N( e7 }# ~5 ]& g& X
( J8 Y# t0 D) V! Q+ r/ x1 k5 i, Z
相忘于江湖 % }* K, S4 n: ^( w

, |- F5 v( q"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 }4 b) ~6 y8 ^  B6 h6 Z& U& S% [9 D5 e# K9 e& c% U# X! r
庄子这几句话,是中国文学几千年来常用到的。河里的水枯竭了,鱼就跳到陆地上来,它们用湿气相互吹嘘,用唾沫相互滋润,这样相依为命,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鱼难道想这样吗?鱼不想这样。现在流行养鱼,还有电的设备喷水,我们如果做鱼,宁愿在江湖里自由自在,不愿被人养着。“相忘于江湖”常常被后人引用。在江湖里怎么 “相忘”呢?就是忘记了有江有湖,不受任何的管束了。所以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离开了水的鱼,都是靠一口口水来滋养生命的,只有真得道的人,才是江湖里的鱼。, }' t- a& }3 X- g/ O. o/ |, b2 E' m
$ X' F$ X0 p& i+ B( P" @
庄子的文章,看起来东说一下西说一下,如果严格地用逻辑来分析,他先用比喻,然后说道理,这是文章作法的方式不同。然后又讲到人生、社会: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人世间都是恭维善人,讨厌恶人。历史上,尧舜当然是圣王,桀纣都是坏皇帝。过去我们的习惯成语叫“助桀为虐”,这几十年变成“助纣为虐”了,很奇怪。不过我们研究《庄子》的人“相忘于江湖”,反正懂了那个意思就好了。庄子说,与其那么恭维尧舜,何必把桀纣看得那么坏,是非太明并不是好事,学问越好,知识越博,都是自找麻烦,人生是非常痛苦的, “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善也不住,恶也不住,把是非善恶毁誉都 “化”掉,那就可以“相忘于江湖”,相忘于天地了,也没有觉得人生不人生,连生死都忘了。
! w" s7 ^' ]5 B- \; t& \( B4 G. n0 p+ G1 a. M* V. w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 O: M$ k: P1 ^2 R7 c

/ `) w. u: x: Q+ k: X这就是庄子参透了生死以后所讲的道理。这里有一个大问题,我们多次提到威胁人生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死问题。修道的人,其他各种宗教,想尽办法来解决生死问题,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不解决生死问题,它是以不解决为解决,等于禅宗的 “以无门为法门”。换句话说,为什么要讨厌活着呢?死了以后究竟好不好?死了以后,如果觉得比活着还麻烦,那时想活着就来不及了。同时也可以讲,何必要怕死呢?如果真要死的时候,很自然就走嘛。我们怕死,是怕死后比现在差,万一比现在好,那不是后悔现在的笨吗? 4 Y0 [% {9 O  I& }0 T! z; u

) u0 X; L1 t( G" P! V“夫大块载我以形”,“大块”就是宇宙,进一步讲就是地球就是天地, “载我”,就是这个大地载我。大地对我们非常好,我们无法报答它,所以老子说, “人法地”,就要我们效法大地。人如何效法大地呢?人要跟大地学习很难。且看大地驮载万物,替我们承担了一切,我们生命的成长,全赖大地来维持。吃的是大地长的,穿的是大地生的,所有一切日用所需,无一不得之于大地。可是,我们回报它的是什么?只不过是死后一把又脏又臭的腐烂掉的脓血和败坏了的朽骨头罢了。人活着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所有不要的东西,大便,小便,口水等等乱七八糟地丢给大地,而大地毫无怨言,不但生生不息滋长了万物,而且还承载了一切万物的罪过。所以我们人生在世,就要效法大地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不包的伟大精神。
) }0 D: p2 f" S( t& T
# W+ @- B+ X: ^6 X7 f: b但是天地给了我们一个人形的生命,就是要我们忙忙碌碌,不忙碌就不叫生命,不但人是如此,任何蚊虫蚂蚁等,都是劳碌过一生。所以在中国文学就有一个典故叫 “劳生”。天地很公平,让我们劳碌了一生,总要让我们休息一下, “佚我以老,”人生总要老,老了是让你休息,你不要老不肯休息。死呢?是请长假回去休息,完全退休,所以要死就快点死。生老病死在老庄道家看来,是很自然的,是生命的各个阶段。而后世修长生不死神仙之术的道家,不同于此,它是要跳出生老病死的范围。
9 i  X1 O# b8 ^/ M% b+ \' Y5 {. l: U% d  t0 Q
“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这是一个重要的结论。一个人真正认清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方向,所以善于活着的,才能懂得善于死亡,善于回去。这是一个大学问。这就是中国文化中代表老庄的道家,不代表后来的道家,乃至儒家孔孟的思想。子路问到生死问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死了到哪里去,孔子不答复子路。孔子不是不懂,它的道理同《庄子》“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庄子把所有人类都骂完了,没有一个活着的人对自己人生认清楚了的,活着时都是莫名其妙。用佛家的解释就是靠着因缘,撞到哪里活到哪里,自己做不了主。真正 “善吾生者”就是得道的人,自己能做主,所以才能 “善吾死也。”
0 z# \9 i& w& Q$ q4 u) B, j; W# D; j& G" L1 `
庄子的寓言
+ d; s; ?2 t; x3 B2 C+ b* A( d, S# J4 R: l' U+ O; f% q' u( o
下面庄子就提出一个在中国文学中惯用的最好的比喻。比喻本身在庄子来说,不叫比喻叫寓言。寓言这个“寓”字,是庄子先提出来的,距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但到了满清末年,外国文化一进来,那些神怪的小说如《伊索寓言》也进来了,后世年青的同学们,因为儿童时候就读过《伊索寓言》,这是西方神话,神话都是乱想编出来的,像科学小说一样凭幻想写的,所以认为寓言那都是谎话,乱扯。结果看了《庄子》,庄子自己说他所说的话都是寓言,那么《庄子》就是放狗屁乱说嘛!这都是观念上的错误。我们要注意,这只是当时我们把西方的神话翻译过来,借用了《庄子》中“寓言”这个名称。那么,庄子所说的寓言又是什么寓言?我们要了解, “寓”者“寄寓”也。所以庄子说他讲的话是“寓言”,意思就是说“我所讲的话,是打丫头骂小姐的话”,这就是寓言。有时人类的语言,没有办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仔细研究,在与人谈话时,直接讲,对方反而不懂,改为将一段笑话,说一个故事,不等到说完,对方哈哈大笑,他就懂了。这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思想意见,最好的办法。所以印度的因明逻辑有用 “喻”这个办法,我们遇到很难表达的思想时,最好的办法是用笑话,用故事。喻是有意义的,不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庄子》里处处用比喻说明道理。
5 ~: |4 T0 k6 }; ]  c/ @4 T  W' _( u) w& c9 F8 b2 \9 v9 P7 p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 : F# a4 e/ o4 S( V1 }/ J: q

# I/ h% A  k0 {1 k& B“藏”字,只能借用一个名称来讲,就是佛学所说的执著,抓得很牢。一个人对生命之中的一切,都想把握得很牢,其实永远都不会给你把握的。所以要想把握很牢,就是 “藏舟于壑,藏山于泽”,把船藏在山谷里面,把山藏在海洋里面。 “泽”代表海洋。以我们人的观念,那真是牢固得不得了,“谓之固矣。”但是,人却不知道,你认为藏得很好,有一个人力气很大,半夜三更不知不觉地把山和太平洋都背走了,你看,庄子早就知道地球在转动。地球是圆的会转动,人们以为是近代科学知识,其实中国上古早已知之,只是我们不详察而已。又有人根据中国若干书籍上说的 “天圆地方”,便一口咬定古人的观念认为地球是方的。这种不明究竟人云亦云的说法,非常错误。孔子的弟子曾子,就曾讲过地是圆的,不是方的,而且一直在旋转,所谓 “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的观念,早已由来悠久。 “地方”不是指地球是方块的,是说地有方位。我们看旧书,不要自己把自己文化搞错了。山和海夜里有人背它,但一般人不懂得,以为自己坐在地球上很稳当,实际上地球在转动,这个知识是现代科学常识。& w. w) J! f/ D: U1 }0 `
# M4 K: Q' i3 |" {- ~$ M# d% x
这一段郭象的注解非常有意义,非常好: “夫无力之力莫大于变化者也,故乃揭天地以趋新,负山岳以舍故,故不暂停,忽已涉新,则天地万物,无时而不移也。世皆新矣,而目以为故舟;日易矣,而视之若旧山;日更矣,而视之若前。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故向者之我,非复今我也,我与今俱往,岂守故哉。而世莫之觉,谓今之所遇可系而在,岂不昧哉 !”
4 V8 \' [9 e6 d5 d, b- E- }( J$ H, P
. w' x0 J( {7 B9 n4 Z  h这个宇宙间天地间,最有力量的是什么?在宗教家是上帝,神、佛,中国文化不讲这一套,中国文化把上帝、神、佛都用一个名称 ——造化,也叫变化。这是物理性的,没有宗教的外衣。后来,也用于八字算命,哎呀!我的命运不好,也是造化不好。造化就是生命的主宰。这个宇宙的功能,看起来没有力量,但对一切万物一切生命,有主宰的作用。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实际上随时在向前走,每一天都不同,随时都是新的,所谓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这个不同,在中国文化的《易经》中,叫变化,在佛就叫无常。只是我们人的知识不够,认识不够。眼睛里的台北,今天跟昨天一样,其实,今天的台北不是昨天的台北,明天的台北又不是今天的台北,随时在变的。所以我们要了解,昨天活着的我不是今天活着的我,今天活着的我不是明天活着的我。认为我今天的生命和时间永远守在这里不动,或者永远把今天的成就看得牢牢的,其实哪里做得到呢?这多笨!所以世界上的人这个道理看不通,那就对道永远不了解。这就是郭象的注解,后来注解没有超过他的,比《庄子》又要容易懂一点,因为离我们更近了。
% z, y7 ]' S5 {" }2 l9 L$ O# X$ ]! j4 n) G* _8 x
**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 **
2 _2 `, w& |' l$ }4 D0 U* N7 f) ~& N2 k& |
我们要藏大的和小的东西,“有宜”,都想藏在恰当的地方,天下事真藏得好吗?真被人把握得牢吗?不可能, “犹有所遁”,越藏得好越把握的好,越逃走了。我昨天还对一个朋友讲,你爱自己的小孩爱得要死,但越爱越糟糕,爱的教育要有方法,爱得太过了就被你害了,你越爱得牢越跑得快。天下事都是如此,真想藏,那要怎么藏呢?就藏在本位上,把天下藏在天下,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一杯水藏在海里,藏得最好,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人一切归之于自然,归还到本位去,应该如何便如何。你如果用私心,用个人的小观念,想把它抓得很牢,你越抓越跑了,就不对了。
6 ^4 H: }- P7 F
* k: m# G- s5 U0 [7 c! ]7 a+ [0 {: w' D我们因为不知道宇宙这个造化随时在变,不知道这个道,却永远想抓得牢牢的,所以我们想永远年青,未来的钱想永远保有。我的经济思想不同,我经常告诉年青同学,这个月发了财赚了五十万,在口袋里吗?“没有,在银行里。”我说那不叫赚。如果放在银行,我有经验,我年青时,家里的钱都放在银行,北洋政府被北伐战争打垮了,银行没有了,钱也没有了,所以银行也靠不住。我认为把钱放到口袋里都不算我的,算不定等一下掉了,或被扒手摸走了,身上放了钱出门还要摸一摸,告诉扒手我这里有钱,反正很麻烦。要什么时候才叫赚钱呢?我的原则是,钱用完了,总算我用过了,那才是真赚了。所以你藏得那么之深,之牢,认为这回我放好了,不知道会变去的。钞票我用完了,就是我刚才的原则,我用完了就是空了,空了还怎么变?
. |" Q, G' s1 M/ S' O: [% R2 n/ f2 D' e+ i. {. L3 ]8 U- h& _' T
庄子这类文章,在中国一二千年诗词歌赋文章上,各方面都经常用到,当然古人写文章,不会一句一句统统地用上去,那就叫“文抄公”了,不过写文章的人,“千古文章一大抄”,只是抄的技术高明与否。如这一段,凡是遇上“藏山”“所藏”等几个字,就把《庄子》这段文章精神拿出来了。 * k4 I( F1 n6 Y9 D: H$ U9 @

' b0 H( k" X3 D1 ]2 j: z! _7 M**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 **
, K. z- p! R. R: t2 E6 [* O& I) ]& |; F- h& W2 w6 S
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这是道家的思想。我们人最高兴是有了这个生命,所谓生命就是有这个肉体,这是错误的认识。生命不是肉体,肉体是一个机械,我们生命的能,通过这个肉体用一用。“犯人之形”,我们人犯了错误,才得到这个人形。结果为了几十斤肉,几百根骨头,一天到晚忙死了,对自己的形体爱护得不得了。其实像人体这么一个生命,在宇宙万化里,是千千万万变化里的一种而已,没有什么可贵。人的漂亮不及玫瑰花,香味不及兰花,笨不像猪,聪明不像猴子,人同猴子、猪、花等都是万化里的一种。但生命的根本,宇宙里的道,它生生不已,变化万有,无穷无尽,永远变不完。所以,我们人如果认识了自己的真生命, “其为乐可胜计邪?”真得了道,那是无比的快乐,那就是叫极乐世界了。
, ~+ \0 y- _. B7 C' F/ a& E8 a7 ^1 n  B
**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
% @- I) E; b) L5 j0 h& O9 c# g8 ?
真正得道的人,不一定认这个肉体,他要得生命的真体,得了真体才能 “游于物之所不得遁 ”,才能同万化并存,永远不死,才是真能了道。郭象的注解: “夫圣人游于变化之途,放于日新之流,万物变化亦与之万化,化者无极亦与之无极,谁得遁之哉。夫于生为凶而于死为存,于死为存则何时而非存哉。”得道的人,游戏人间,任运自然,一天天只管明天不管今天,这个生命万古常新的,它跟着宇宙天地的自然而变去,不勉强不抗拒,过去了的不想拿回来,未来的也不抗拒它,自然而来,自然而去。得了道的人,他看见我们这个生命活着是可怜的,是失败的,所以庄子讲是 “犯人之刑”,犯了罪,才有人这个身体。
7 Z: w3 s& g/ Z. a3 O3 u! z/ @# a  d/ l. w% F" E- {3 u
所以得了道的人,才会懂得自己的生命, “夭”就是短命,活得长活得短,怎样生来开始,怎样死了走,都无所谓,这是天地自然之理,这个道的根本,形而上的道体,是 “万物之所系”,万物都靠这个道这个能,变化出来。“一化”就是万物的万种变化,最后的功能就是一个,这一个就是道,那这个道怎么修法呢?
# b8 t) ~$ e$ t, H8 {7 ?; t" m7 Y( {* R: O: z" n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勘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
& L9 C7 f- Q0 c" {* s( E- Y
1 z  H6 K( H$ I. d, g3 D有物先天地
8 ~3 l: y' G' L+ f6 F$ }$ {
8 R8 O( Q  O. @0 Z+ q+ [  T**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5 z9 [' I9 Z5 m

0 G$ E5 ]" `( u0 [2 O/ k这个道就很麻烦了!大家要找明师传道,找不到的。庄子在这里传道了。这个道, “有情有信”,“情”不是感情之意,“有情”就是现在讲的有境界的,“有信”,有征候的。做功夫,你明白了一步,一步的象征会出来。但是 “无为无形”,你越是做功夫离道越远,心境越清静越空灵,越接近“无为”,虽然 “无为”,而又是 “无形”的。那你说 “无为无形”是空的,看不见的,可你心神真能养到空了,那空就有一步一步的境界,一步一步的征候。这个做功夫,庄子在《人间世》的“心斋”里已经讲过了,孔子也曾经讲过,不过孔子只讲原则,孔子讲道就很困难了,他是做笃实的功夫。孔子讲: “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我们小时候读古书,很调皮,孔子小时候腿不大方便,三十岁才站得起来,大概在学校少运动,就这么乱扯一通。孔子这一段话的意思是:从十五岁求学,经过十五年学习,才建立了信念;再加十年作人做功夫,四十才不怀疑,不然都在动摇之中;再做十年功夫,五十岁才有消息; “六十而耳顺。”那个耳朵不顺?什么叫“耳顺”呢?应是“六十而耳、顺”,就是是非善恶合一了;再过十年,才得了道。孟子讲 “四十而不动心”,同孔子的 “四十而不惑”差不多。但孟子传道,讲 “浩然之气”,怎么“浩”法呢?他又不讲了。孟子讲的修养在《尽心章》里有: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几步功夫都讲完了,就是庄子讲的“有情有信”,“可欲之谓善”,譬如在座许多信佛信教的,喜欢跑庙子找老师,你就是善人, “可欲”就是想求,你想要就是善,但你还没有见道。你用功上路,渐渐就会达到“有诸己之谓信。”那是说,火候到了,必然会有它的境界呈现,可以征信无疑。但是还不行,还要身心充实。孟子这一段话,一路下来,讲的都是修持功夫的层次经验。其实几家道理都一样,说法不同而已。 # m+ K8 P" [- l$ o1 B9 X$ f3 o

; s- U" r8 Z2 B' S$ S" g& K( R**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
9 P- B1 F$ f& c5 o/ N) g3 t+ K9 h4 J5 P' q
我们找明师传道没有用,道是 “可传而不可受”的,这就很妙了,既然 “可传”,何以 “不可受 ”呢?我们不要被庄子文字欺骗了,这当然可传,代代相承是有的。只要有一个得道的观念,那已经错了,这就是 “不可受”的理由。你如果有老师传我道了的这个观念,就已经违反了 “无为无形”的观念了。怎么又叫“可得而不可见”呢?因为道是“无为无形”的,当然不可见。所以我们看见某人有道,古人形容得非常好, “俨然有道之士”,好像有道的样子,但道不在形象上。这个 “俨然”,等于佛家的“如”,“如来”,“如来”翻译得非常高明,好像来了却又没有来,来而不去,去又不去,就是这个道理。 “俨然”在中国文学上,用得之高明,有时一看,觉得古人实在聪明,现在人没有那么聪明。这个道为何“可传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呢?
, {) i* W( c. d$ Q. e* e
3 G( Q: j; ]9 f5 r+ p**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
1 W4 G* Y) Q! p! z1 ^/ k9 M6 r) b0 Q( y+ [/ |
道在哪里呢?不在老师那里,也不在菩萨那里,道在你自己那里, “自本自根”,自己本来有的。所谓明师传道,不过是把他的经验告诉你而已,你拿着他的经验比着去做,找出得道的道是什么,不是他给你一个什么东西,道不是钞票,钞票给你也会用光的,道不会掉的,是 “自本自根”的。这个道在没有天地万有之前,就永远存在了,这才是 “存在主义”。“神鬼”,鬼靠什么来迷人呢?就是靠这一点道的灵光,这个“神”是动词不是名词,鬼得了这点道的灵光就更神了,不然就是一个笨鬼。“神帝”,得了这个“神”才可以做上帝,不然就是“下帝”了,那就不行了。
. ?  [; d! v/ I, K+ u' ?/ |# E5 ?# y9 {/ M4 m/ A* F- n. L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里就是老子观念的发挥,老子讲,道“恍兮惚兮,其中有精”,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是上古的名称,我们读了《庄子》,再看孔子著《易经 ·系辞》就知道,“太极”这个名词也非孔子所创,也非庄子所创,是上古老祖宗所传下来的。“太极”这个名词代表宇宙初生那一点那个东西,等于现在讲的物理动能最初的那一下。至于“无极”是我们中国文化后来所造的。老子的徒孙列子的书《列子》上,在 “太极”上面创了“无极”“无始”等五个名词。“六极”就是六合,就是空间,东南西北上下。中国过去讲宇宙只用六合,这是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到了秦汉以后,用八方,所谓“八方风雨会中洲”,这是康有为有名的对子。到了佛学进入中国,加成了十方,所谓十方,即四方四隅和上下。“上古”是无始以来,非常古老。这一段用高、深、久、长来形容道。
$ U' h" l) l5 u' ^1 T+ P- E. c+ U" E& x8 x% `/ a* d2 s" O
得道之后
6 q4 R" k/ U9 y
5 n$ Z- [7 g& }+ B& Y**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
& f$ U( `. P1 L) v- C4 A0 ?! ?7 X' s
这是《大宗师》比较精彩要做结论的地方了。 “豨韦氏”是仁王,如果我们研究远古史,学者们都把它拿掉的,在中国古文化里,像我们小时候读书时就知道,中国这个民族这个文化有多久呢?已经有几百万年以上了。最初是天皇地皇人皇,人皇以后伏羲才出来画八卦,在这以前都是无文字的。那时我们这个世界跟天人是来往的,人都会飞的,同佛家的说法一样。太阳月亮就像挂在门口的电灯,后来人越来越坏了,这个地越来越离开天了。到现在没有办法,只好用太空船,慢慢地想回去。人从哪里来?不是猴子不是细菌变的,是从天上下来的,老祖宗下来后,看见地球荒岛一个,很好玩,因为不用吃饭身上有光,飞来飞去的,就在地上流连久了,后来贪吃盐巴,因为别的星球没有,吃了盐巴骨头结实变重了,飞不起来,就留在地球上了,又后也是吃了苹果出了毛病了。但是我们现在认为那些是神话,究竟是不是神话呢?这是一个问题了。譬如说现在的美国同学,找出《山海经》来拚命地研究,结果研究出来在《山海经》上,大禹王治水已经到了美国了,变成有根有据的事情,传说纷纷。岂止宋朝,其实唐朝我们中国都有人到过美国,只是觉得那里荒凉得很,没什么意思。 5 d. B. R) D+ q3 W, \) R
- }6 [) x( b2 g5 }1 P$ z1 }" R  @
“伏羲氏”画八卦,是得了道的人。道是无形无象的,只是做功夫的方法各有不同, “伏羲氏 ”得了道,“以气袭母”,以修炼气而成功,长生不死。“维斗得之,终古不忒;”“维斗”是天上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得了道,所以它就坐天体的主宰,指挥天体。我们中国文化发达得最早的是天文。过去我们把天体分成二十八宿和三垣——紫薇、少微、太微。类似于我们现在讲天文的经纬度。经纬度是西方的划分法。我们把天体分成三垣、二十八宿,就是把天体星座的范围,划分为二十八个部份,为什么叫“宿”呢?这是指每天太阳从西方落下去的时候,东方天上是那一个星座出来,这星座就是 “宿”。这出来的星座,每个月不同,每半个月不同,每七天不同,所以分作二十八宿,又分为十二辰,作为时间与天体的关系。过去发现了北斗七星,就是现在西方人所指大小熊星座之际。在夏天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银河,在银河的背面,那七颗最亮的星就是北斗星,把七颗星连起来,象舀水的瓢,古时叫 “斗”。现在的天文学,也没有离开我们老祖宗那个原则。整个天体那许多星星,都是以北极星作为中枢,众星拱卫着它。每到晚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前方,一定有两颗最亮的星,很容易看见,这两颗星叫 “招摇”二星,像两个眼睛一样,现在常讲 “招摇撞骗”就是出自这里。我们夜观星象,春夏秋冬北斗星斗柄指的方位都不同,在春天指东方,夏天指南方,秋天指西方 ,,冬天指北方。我们小的时候,这些天文学知识在哪里学的呢?在竹床上学的,夏天夜里在竹床上一躺,一面打蚊子,一面 “卧看牵牛织女星”。
" p, x* d0 Y0 b$ G6 E( ?8 _& R- K! n% q9 S- W' p- Z/ L: i: ?
“日月得知,始古不息。”太阳月亮因为得了道的功能,所以永远挂在天体上。 “堪壤”就是泥巴。昆仑山何以那么高呢?是一点一点的泥巴垒积起来的。 “冯夷”是什么呢?是水仙,太平洋大西洋的水都归“冯夷”管的。“肩吾”是古代神仙的名字,他得了道永远在高山上活着不会死。
% A" M& E# P4 U& r- q" x. D3 u5 B7 \6 h/ g, E
由上古到了我们老祖宗黄帝,“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黄帝自得道以后,活到一百一十岁,共计在位时间一百年。后来因修道有成,便在鼎湖白日飞升,上天作神仙的共祖了。鼎湖在安徽黄山上,在鼎湖天上下来一条龙,黄帝骑上龙就上天了,一般干部就抓住龙背龙尾,差一点的,就抓住龙须,跟着飞升,结果龙须断了,落下来变成神仙,所以长生不死。因此,后来就有“攀龙附凤”的术语,用之于君臣风云际会的颂称。 6 Z7 O8 d, d& a7 c- @9 b( D. s# J

, h6 }) @( d& A**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传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
$ x% z. t* p  k; C
9 K& e1 |( H# W+ M& Q: Z“颛顼”是上古的一个帝王的名字,这个帝王得了道, “以处玄宫”;死后做了北极的主宰。 “禺强得之,立乎北极 ”;禺强是神话中管北极深海的神,据说是中国人,所以北极的主权是我们的,将来你们到北极探险,找找他看。 “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 ”少光是天的名字,在佛经中 “三界天下图”有这个天的名称。“西王母”据说是玉皇大帝的妈妈,永远是二十几岁的样子,她的丈夫在东王宫,他们九年才见一面,都是得了道的人,他们生的儿子玉皇大帝就当中央的主宰。这是中国的神话。你们研究比较宗教,把各种宗教收拢来一研究,会发现天上非常闹热,西方有西方的区域,我们有我们的区域。
3 N0 t6 @7 a5 h, x; v, X  m
+ T0 q1 ?; V( d5 f这些人都得了道,所以能变成神,“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这一班老祖宗,不知道活了多长。至于同我们比较相近的是彭祖,彭祖是可以考证的,据说他是唐尧时候的人,活了八百岁,实际上,如果照《神仙传》上讲,他到现在还在。彭祖是南方楚国湖北一带的人的祖先。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五伯”就是到春秋战国时期,他还活着。那么上面讲的是出世,你看庄子好像乱扯一阵,把老祖宗神话都拿来了,这些人在社会世间,把国家治好了,功德好事做完了,最后走了。得道了,不生不死。后世就要差一层,得了道当宰相, “传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传说”是上古的名宰相,得了道的,因此一统天下,据说传说功成名遂身退,死了以后上天,成了管星宿的神。郭象的注解很多,大家自己去研究。那么,看起来庄子煞费苦心在宣传宗教,像我们现在拿一本《圣经》在街上叫一样,在宣传他的道,叫完之后,他引出一个人。
% P" J% d# g" o  n; O5 N3 k; p! W) s4 q1 P1 X: x* P
**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 ?' c' a: s, c- q
. x; C1 }* H; T) v: [
** 曰:“吾闻道矣。”  **   ! _( W+ e  I" o5 r. _

( J; c! c8 ~$ z1 S**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  **8 M# k* ?& \. D% {( g

; ^1 M. U: U; r& v**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叁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l2 ^3 {* k5 m& B8 o# p1 k

& m/ r  C8 n7 J# d  P**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
6 d* M% Q( ^! }3 t5 S
  Q( [: t* L* u**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 q# p6 m$ [& @& g$ ~: O* |1 j# R' I# \4 S$ r
圣人之道与圣人之  N9 u& E$ r9 }. P, F' U2 u" z" U* z
2 M5 z' J9 U; V/ A# K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 **
: }+ C% u0 }* J2 z$ F& ]
( O% B$ n7 d' d' ?! z女偊是女仙,“南伯子葵”问这个女仙,你的年龄非常大,你的颜色像小孩子一样,是什么理由呢?女仙告诉他因为我得道了。南伯子葵又问,道可以学吗?诸位青年同学注意了,南伯子葵他想学道,接着女仙说:“恶!恶可!”道怎么可学呀!你想学道还不够资格,你不是学道的人。“卜梁倚”是古代的一个神仙,他有圣人的才能有圣人的聪明,有学道的智慧,可以做哲学家,可以讲理论,却没有道的资格,我呢,有圣人之道却无圣人之才。
; W6 Z! ]2 L, \9 H0 d4 m( i$ B/ \) ]2 `" ^  T0 Z. S: J$ O6 o
所以,要出世同入世合一,那就是佛家讲的十地以上的大菩萨,道家讲得了大道的人做得到,不能只能走一边,不能两边兼得。女仙讲, “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 ”。换句话说,孔子有“圣人之才”,恐怕还没有 “圣人之道”,庄子呢,有 “圣人之道”又无“圣人之才”,所以始终在农林公司当管理员过了一辈子。大家对这一段话要注意,我们先不讲道,有些人道德也好学问也好,不一定有那个才能,叫他做事,却是 “窝”字号的,“窝”字号者,不能做事之窝囊也;有些人办事做事真是能干,却没有学问,连签名都签不好,但道德你就不要问了。古代帝王要用手下人的才能的时候,就不用他的道德,所以高明的皇帝很放手,他贪污也好,乱七八糟也好,装着看不见,贪污多了犯了罪,把他满门抄斩财产充公,等于拿给他过手一下,还不是全部回来,搞了半天都是给我收藏。一个人才干,道德,学问三者兼备的,几乎没有,有的话,那就不得了,那就得道了。也可以讲,有人有“圣人之才”,什么道家佛家新旧约全书等,都讲得通,学问很好,但修道不一定成功,有些人得了道了,你叫他弘法传道,他一句也讲不出来的,那时有“圣人之道”无“圣人之才”,不能兼备。这都是庄子讲的真话。 6 C$ x  m3 w3 o  V  O$ L! n+ y$ C

; o3 ^% @1 k' O' M+ ^% V; Y“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女仙讲,像卜梁倚这个人嘛,有 “圣人之才”却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却无“圣人之才”,我来教教他,取长补短,二个人的本事合在一起,也可以得道。  X  ~  s1 ]& z4 g* R+ W

! t7 U% T" @; T; X; m( G& Y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犹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q* R$ ]8 D% g. j
$ b7 G4 v7 a7 \9 u2 z+ U' r
所以有“圣人之道”的人,找一个具备“圣人之才”的学生,然后传道给他,他一学,会成功,不然就很难。像卜梁倚有圣人的才能,也就是说是块材料,我有 “圣人之道”却无“圣人之才 ”,来教他勉强会成功,但却很辛苦,教了他三天。古人教了三天就已经厌烦死了,我们教了多少年还在教,你看多痛苦!三天后卜梁倚能“外天下”,那个空的境界超过了宇宙,宇宙都在他那个道之中。时间空间身体都忘掉了。还不够,女仙又给他打了一个七,七天后能 “外物”,不被物理环境所束缚了。因为得了道,还是没有脱开物理的环境,风寒暑湿感冒生命逃脱不开,外物的境界还要侵袭你的,等到“外物”了,才叫跳出三界外了,但还在五行中。女仙又守了他九天,才“外生”了了生死。了生死后才“朝彻”,“朝彻”就是大彻大悟了,“朝”是早上太阳出来了,光明普照之意。大彻大悟以后还要修吗?还要修,还要 “见独”,“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孤零零的,把道找到了。“见独”以后,“而后能无古今”,不生不灭无始无终。“无古今,而能入于不死不生。”
1 a+ E5 O4 d- b! j8 n2 c/ F  c" i
% u2 k' X! L* U( V7 ~$ c你看道多难办,一步一步有征信,有境界,有征候,庄子借这个女仙之口就把道传出来了。所以,你们年青同学想做大师,不过现在大师不值钱了,到处都是什么大师,将来做 “太师”吧!要做“太师”就要把这一段拿来反省,要具备“圣人之才”。现在时代不同,还要加一句,还要具备“圣人之德”,品德要好,然后才有资格作“大宗师”。
$ ?# F! S8 ~4 L7 x  ]5 J1 n  p; Y6 V7 K9 y2 h* O$ T
**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
9 T! O) R, `9 L( h
0 s' ~& r0 ^, u$ D怎么叫“杀生者不死”呢?这个“生”不是生命,不是真的叫你去杀生,杀了别人,我就可以不死,那你非死不可。后来学神仙之道的道家,根据庄子的这个意思,有两句话, “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思想念头一生起,马上就把它空了,就在空灵的境界上永远空下去,这就是学死,死人永远不死,永远不死就是长生,生生不已,永远是前进的。 “生生者不生。”你想长生不死,那就最好“不生”。“不生”就是思想妄念情绪动都不动,但不是压制下去。孟子讲 “吾四十而不动心”,孟子是乱搞的,要硬压下去,那不得了,应该空灵。庄子这里讲的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生而不生,不生而生,就是佛家说的到了八地菩萨的境界,做到了无生法忍,道理是相通的。
: x" ?5 L$ ^4 [5 |9 Y1 {, }3 @) p# S7 D4 T" g, T
到了一念不生处,“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 ”那心能转物了,一切万物都跟着你来,你不被万物所转了。“无不毁也,无不成也,”要改变万物就可以改变万物,要毁灭它可以,要成就它也可以。像我们普通人没有得道的,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就改变了我们自己。8 U( e: m+ A5 `% q
5 \+ x2 X6 ~" Y+ Z) I- v
我们看历史上的宋儒理学家,在中国文化里相当于佛家的律宗,品德做人那个严肃,那没有话讲,好极了,我非常佩服。但有一点,做学问主观太强,把佛家道家的东西学来,再拼命骂他们是异端,异端的意思就是外道,这是很不应该的。如程明道的《定性书》,教怎么打坐怎么入定,一开始就有二句很有名的话, “无将迎,无内外。”“将”“迎”两字就是偷庄子的。拼命偷道家的东西,连道家的名称也偷,当与自己没有红包,到人家的家里拿一个来,然后又骂人家家里没有红包,因为被他偷走了,宋儒就搞这种事情。但是 “无将迎,无内外”,把打坐做功夫讲到了底,一上坐不要故意把念头拿空,过了的不追,来了的不拒,不要在身体以内,也不要在外。“将”就是不要把念头带来,让他起,念头来了,不欢迎,它自然跑了,跑了走了也不送,就那么坐着入定了,完全对。道家佛家用功的精华,他都讲到了,但讲完了,又骂佛家道家是异端,只有他不晓得是哪一端,他也是量太小,有 “圣人之才”无“圣人之德”,也没有得道。
0 c8 N& {! Q& x- M. X5 j1 i
) a5 I( I/ Q0 l  b3 z对于“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 ”这种境界,庄子起了个名字, “其名为撄宁。”这种境界,借用佛家的名词叫 “自在”,但是自在是讲原则, “撄宁”是讲现象。“撄宁者,撄而后成者也。”什么是“撄宁”?得了道成功了还在这个世间,不会离开这个世间,但他把握到了万物的根本,同婴儿拿到一个东西一样。婴儿生下来不到一百天,拿一个东西好像拿牢了,但是他没有用力,婴儿是“握固”,大拇指放在里面捏个拳头。人到了死的时候就要抓了,什么都想抓,只有死了才不抓了。这里面学问大了,什么理由?很多理由,这就是告诉你人生,这就是道。“撄宁”就是这样,若有若无之间,安详而宁静把握得很牢,这就自在。庄子前面讲道 “可传不可授”,这里他又借女仙和我的一个同宗南伯子葵之口传了道。 , ?$ r, I/ P4 C' Y

9 J- ?8 i' U$ }7 T" V**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 {& }. m7 h! O; E
9 L) o0 U5 d& j4 w3 S7 G
南伯子葵听了以后就起了怀疑,这一套是什么人传给你的?女仙说: “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诸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这些名字都不可考了,这些名字后来道家都归于神仙。下面的小字是郭象的注解,不过我还并不同意他的注解。其实这些是比喻,是庄子的寓言。等于我们听鬼故事一样,“唉呀,你讲得吓死人,你看见没有? ”“没有,是从我表兄那里听到。”去问表兄,表兄说是外婆讲的;问外婆,外婆讲某家老太太说的……实际上这是讲修道做功夫一步一步的境界,这是庄子在这里卖了一个关子,“副墨之子”是讲开始修道时,闭着眼睛黑洞洞的;慢慢定久了,耳根清静了,就是 “洛诵之孙”;再修久了就使 “瞻明”,就是庄子前面讲的 “虚室生白”,有一点光明出来了;“聂许”就是光明里面有个东西;“需役”,这个东西会动的; “于枢”用佛家来讲,就是耳根圆通了;耳根圆通后, “玄冥”才是完全空的境界,空到了极点,还不是道德究竟,进一步是“参寥”;“参寥”是非常远大非常广的东西,所以后代有一个学者,他自称“参寥子”,是学神仙的道家人物,有很多著作,他的名字出自这里。“疑始”等于佛家讲的“无始之始”,是一个没有起点的起点,因为这个宇宙是一个圆形,佛家就定了一个名称叫 “无始之始”,庄子就叫“疑始”。
6 x7 [/ l1 u* O# S- I4 {2 V
) h: w& U4 |# u. A% ^' Z在庄子的时代,佛教并未进入中国,但是,庄子同佛家的思想完全一样,这就是列子所讲的“东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 ”凡是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得了道的人,在不同的地区弘扬道,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