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语诸梁也曰: ‘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
2 K5 J/ m, i3 A$ _4 P**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 / t( J; x7 h# ~2 k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 ‘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
7 k5 M' D K r)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勃然,于是并生心厉。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 ‘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 ’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讬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
3 s ~1 G1 O8 M! U7 U* E) k) z1 b3 f/ e" `0 c' {
大使难当 ( b7 p1 g1 d1 \7 U! O
+ q! D" O7 g/ V8 O2 W《人间世》这一篇,上面讲到颜回欲其入世,为帝王之师,想如何来纠正一个 “人主”。“人主”是古代历史上的观念,古代所谓的帝王,一个最高的领导人,普通就叫 “人主”,现在所谓讲大老板。孔子告诉颜回,想改进这个老板是不可能的,还不如退而自修。孔子讲入世的难,几乎比出世修道还要难,所以自己要注重自修,这个做功夫的方法,就提出来 “心斋”这一段。这是《人间世》的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 ”,庄子则引用积极入世的人,拿历史的故事说明人生入世的许多道理。 + A: o8 D+ s7 }' s
5 u0 h+ K2 I3 W( c/ G**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 **7 z' x8 O3 f6 F! j7 J
1 J* L" A8 d4 B6 ^; S
庄子的笔下又写出了孔子的故事。这一段故事是讲外交官的学问,春秋战国外交官的资料多得很,这是一段孔子教外交的办法,我们将来假如写一本书,就叫 “外交官的修养”或“外交官的哲学”。
2 Z( Q5 S6 D" W. Q
; ~3 _4 ?6 c1 Y“叶公子高 ”是楚庄王玄孙尹成子,名诸梁,字子高。 “叶”是地名,在民国是河南的叶县。春秋时是一个诸侯,叶国。叶公子高将到齐国去当大使。大使在中国历史上称为 “行人之官”,青年同学注意啊,看到古代历史上说的“行人”,就是现在所谓外交官。我们都晓得中国文化有一句名言,弱国无外交。在一个动乱的时候当大使很难,尤其在古代,在敌我两国之间处于战争状态,互相为仇敌下当大使的人,反正这个头啊,是提在手上玩的。庄子这个时代正是战国时代,这个时候的外交,尤其是代表国家政治的外交官,就是第一线上的战士,随时有危险,有时候去了就不能回来,有时当场就被杀掉了。譬如五代时的冯道,几次当大使,他的诗: “上下一行如骨肉,几人身死掩风沙 ”,记载跟随大使的办事人员,半路死了,埋在荒沙野地就完了。中国外国都一样,这种事例很多很多。
% g; m* L% x% E8 a, L! Y) _, S$ U! Z9 q; T4 U" u. j6 C0 |
因此叶公子高就来问孔子,“王使诸梁也甚重。”古人有一个礼貌,名字有一个官名,有一个小名。譬如小名,父母可以叫,朋友是不应该叫。官名,老师,父母可以叫,譬如古代做官,皇帝也可以叫,部下就不好意思叫了。像叶公子高,一般都可以叫,他自己来给孔子讲话,必须要称自己的本名诸梁。他说大王派我去当大使,这个责任太重了。大家都知道苏武的故事,苏武牧羊十九年回来后,官职不过为典属国,等于是现在的外交部的一个负责人,管理附属的国家,还不是外交部长。所以在古代当大使,责任太重了。叶公子高说:我担负了齐国大使这个任命,齐国在当时是一个强国,它对待大使很有礼貌,这还好办,它并不重视代表一个国家的大使,那么我要达到外交的任务,要说动齐王,“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候乎!”“匹夫”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人的意志,你想变动说服它都很难,何况一个国家的领袖。所以啊,我心里头很害怕。 / g* r3 [; y" i/ e3 h2 s
8 S$ \0 u% L, u$ H. @( n1 }6 Q7 C
** “子当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 U$ \# y' e, `, R$ I# s8 f7 Q7 J0 J# p
# x/ ]2 q# a# `7 E* [: }
叶公子高说:老师啊,你平常已经告诉我的话,凡是作人做事,国家大事乃至朋友之间的个人小事,很少有一切事情的成功永远是高兴,是圆满。这就是佛学说的道理:娑婆世界,万事都有缺陷,没有一个是圆满的。孔子也讲 “寡不道以欢成”,“寡”,就是很少。“不道”,不合于一个法则,不合于一个什么法则呢?“以欢成”,就是高兴地、圆满地完成任务。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去完成任何一件任务,很少有圆满完成的,都很痛苦地成功。所以人世间作人做事之难。如果担负一个政治上的任务,外交的任务,或是做个公务员,事情如果不成功,任务达不到,则必有 “人道之患”,或者给皇帝杀了,或者给敌人杀了,或者去坐牢,或者是其它祸害出来,或者路上被行刺,比如美国的总统给人打一枪。有时候,国家的大事成功了,你可以说,这下我成功了,在当时非常辉煌,而在历史上是一件很糟的事, “则必有阴阳之患”,受冥冥中之天道,遭遇到很坏的果报。或者说一个任务给你办成功了,就会被社会,被人所妒嫉。所以做人做事,不管你成功也好,失败也好,能不管成功与失败,做到没有后患的,只有最高道德,得道的人才能够做到,普通人不容易做到。这就是人生住世的最高处。赵宋是第二个南北朝
( p5 z2 a" `! w+ ]& c7 k' }, e6 {
a& S J; w2 B' E我们中国人应该懂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尤其是宋朝的历史很有名。研究宋代历史,有个最妙的事情,一个领袖,要么是绝对的军人出身好办,要么是绝对的文人起来也好办,由军人而变为一个读书人,像赵匡胤两兄弟就难办,从好的方面来讲,天性比较仁厚,雄长的气魄就比较薄弱。自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以后,因为晓得战争的痛苦,战争的残酷和战争的冒险,所以把燕云十六州在地图上一划,他不管了。宋朝的建国,版图非常狭小,治权所及的地区,实在小得可怜。辽、金、元始终雄踞在北方,西边有夏国,南边有大理国。就这样勉强维持了三百年。所以严格地讲,至少我不承认宋朝算是一个朝代。如果我们从历史统一大业的观点来说,整个南北宋三百年间的政权,只是与辽、金,乃至西夏等共天下,彼此分庭抗礼,等于东西晋以后第二个南北朝的局面。我们从历史上看到,宋朝在文化的发展上,蛮光辉的,历来的传统历史学者,秉承一贯的正统观念,都以宋朝为主,但是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来看,南北宋与辽金元,都是服膺在中国文化的大纛之下,各有千秋,辽金的文治,比起宋朝,并无太大的逊色。这一观点,也许是我对历史的看法不同,但大致不会离谱。尤其希望青年同学们,不要忽略了当时辽金的文化与中国文化大系的关系。% r& J1 G; ^4 x" P3 L' o7 c& o0 P; B
! f% H) |2 M"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以及他的子孙,北方都没有统一,而且实在也怕统一,不想统一。所以宋真宗,历史后来给他的谥号叫“真宗”,这个“真”字,是很妙的,他也是搞宗教的。当时全国都想统一,他为了不想打仗,为了使老百姓乃至知识分子不提出来这个意见,就拼命提倡宗教来迷醉朝野,认为上天的意志,是要好好修道,不要再打仗。当时最大的顾忌,就怕宰相王旦不同意。开始是试探,结果没有办法沟通。宋真宗有一次请王旦吃饭,吃完了以后说: “我看你那个宰相府上啊,家用也很清廉,有一个小礼物,你带回去。 ”王旦带回来一看,是黄金。王旦考虑了一夜,实在睡不着。皇帝送红包,就是叫自己不要反对,也只好不说话。后来王旦就宣布,我老了,天命该退休了。
) r+ d4 A" L1 g; k; W
F! v4 ?7 ]9 C* ^! S; w4 a名臣寇准
6 E' ~' n' M0 T% u9 w, `2 ^/ L; j, d, i! ^
宋真宗那个时候,跟金国处在战争状态。这段历史是非常有趣的,我们读历史要看清楚。当时最有名的宰相寇准提出来,主张宋真宗到前方御驾亲征,这是非常危险、非常冒险的事情。老实说,宋真宗并不愿意去,好在他还是接受了寇准所坚持的决策。结果宋真宗到了最前线,看见金国精锐的部队,与自己只隔一条黄河,心里很害怕,就派太监去看看宰相寇准在干什么?派去的太监回来禀告皇帝说,寇准在军营里和部下一起打麻将,而且一边打麻将一边喝酒,还在叫“哎呀,红中哦!”他玩得高兴得不得了。宋真宗一听比较安心了,寇准还在玩呢,大概不危险。如果寇准是在那里办公,或者拿着前方的电话正在听,那宋真宗心脏病就要发了。寇准也晓得皇帝有这么一个心理,所以故意装出很轻松的样子。寇准的这一着,我们读历史知道,是很冒险的,那真是宋朝的大忠臣,是真为国家,真为天下。可以说寇准的这个做法,非常严重,如果搞错了,不止一个人杀头,全家都要杀光,而且还要灭九族,因此, “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情达到了成功, “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我们看宋朝的历史,寇准在檀渊之役中,军事,外交,政治,一手包办了。檀渊之役是很光荣的一场外交胜利,拿现在的话说,是政治上的大胜利。可是胜利归胜利,两国订的还是和平条约。结果事后,寇准还是始终遭遇宋朝政府一般人的妒嫉。
4 x0 d, e: q' x
, U' K$ E. r6 d" O& q% V& ~& Q历史上还有一件有名的故事。宋朝有一位了不起的文人,叫张咏,也是宋朝的名臣,是四川这一带的地方首长。寇准当时在国际上声望之高,不得了,但是事情一成功了就下台了。下台以后,有一次在陕西碰到张咏到中央来做述职报告。寇准就向张咏请教。张咏说: “相公啊,你太谦虚了,何必问我。不过,《汉书》的《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奇怪了,《汉书》我又不是没有读过,怎么讲这个话?于是马上回来把《霍光传》一读。霍光在汉朝功劳很大,刘家的天下等于是他一手救过来的,结果《汉书》把他一生功劳说完了以后,《汉书》的作者班固,最后对霍光下了一句评语:不学无术。寇准读到最后结论,哈哈大笑,张咏在骂我不学无术。那么这是个什么学呢?讲这些历史的道理,是我们看了 “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这四句。再加上 “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就知道了。所以不管做人做事,成功或者失败,而没有后患的,只有大德的人能做到。
& W$ d9 b, i' w3 }/ c4 U: d8 [& x6 g! v/ ~9 `7 t" b
千古名将郭子仪
- p3 o7 \2 l v! t8 {! i8 g) o
! _8 W# j6 d" m我们拿历史古人来比,只有唐朝郭子仪一个人做到了。研究郭子仪一生的历史啊,那的确漂亮极了,对人事的处理高明极了,恐怕在《二十五史》里头找不出第二个人。我们历史上讲究一个出将、入相,郭子仪几次当大元帅,后来唐德宗称他尚父,这个尚父,只有周朝周武王称过姜太公,这称呼在古代是很尊重的,当然不是现代所说干爹的意思,但非常非常尊重,是对尊长一辈的人,才能称呼的。由唐明皇开始,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乃至曾孙唐德宗,四朝都是郭子仪一手保驾的。有一次在唐代宗的时候,又同唐明皇一样天下大乱,新疆的回教联合西藏的回教造反,快要打到首都长安了,皇帝又下命令叫郭子仪出来。当时他一支部队都没有,跟在身边的只有老部下数十个骑士,一接到诏命,他只好临时凑合出发,勉勉强强把没有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反正连退伍老弱都加以整编,也只凑了伍千人,去抗拒敌人十万雄兵。他到了前方跟随军的儿子讲,这仗不能打,我一个人去敌营,或许还有点办法。等他骑上马要走时,儿子一把拉往马说,爸爸你绝不能一个人去啊。郭子仪把马鞭一拿,朝儿子拉往马的手 “啪”地一抽,去!就是说你滚开,我非一个人去不可。他告诉儿子,五千人打十万雄兵,打也是打败,不打又不行,我去死也只死一个人,如果一打,大家统统都没有了。郭子仪一个人到了前线,向敌人说,郭令公来了。敌人看见这么一个老头子,就问郭令公在哪里?郭子仪就把军帽一拿,又把身上的衣服解开,手上的武器丢下来,敌人一看,果然是令公。然后儿子不放心,带几百人的部队跟过来。郭令公回头把手一挥,你们滚回去。就一个人进敌营去了。进去以后,两个大元帅一拉手,又喝酒又什么的,几句话一讲,还打什么?就不打了。不止一次,多少次危急的时候,靠他化解了。当然,皇帝等天下没事了,又叫他回家。你要知道,朝中的文臣武将,都是郭子仪的部下,可是皇帝怀疑他,要罢免他时,他就马上移交清楚,规规矩矩回家,脸色都不会改一下的。等国家有难,一接到命令,不顾一切,马上行动。所以屡黜屡起,国家不能没有他。/ `! h, ~8 Y4 _: }$ b8 U
$ G9 p/ V$ {7 [' |
所以我常常告诉学军事的,学政治的同学们,应该以郭子仪为榜样,他的一个很大的长处:肚量大。乃至在皇帝面前最红的有权位的太监鱼朝恩,用各种花样专门来整他,他都没有记恨,都包容了,最后鱼朝恩没有办法,派人暗地挖了他父亲的坟墓,他明知道是鱼朝恩搞的,也不动声色。这个就很难了,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结果皇帝为了这件事,特别吊唁慰问,郭子仪却哭着说,我带兵几十年,士兵们在外面破坏别人坟墓的事情,我无法完全照顾得到,现在我父亲的坟墓被人挖了,那是果报,谁挖了,就不要问了。你看,有这样的肚量,量大福大。
. Z" w9 r7 ^5 ~" a6 F6 U0 {4 W$ S/ G% w7 w
史载郭子仪年八十五岁而终。他所提拔的部下幕府中,有六十多人,后来皆为将相。他有八个儿子,七个女婿,几十个孙子。家里的人口有三千,孙子叫爷爷好,他也不认得是哪一个孙子,反正小孩子来问好,他都点头而已。王府怎么进来怎么出去,他都搞不清楚。他生前享有令名,死后成为历史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绝少数名臣之一。所以历史对郭子仪的评议: “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他的功劳比皇帝伟大得多了,而上面没有怀疑; “位极人臣而众不嫉,”郭子仪出将入相几十年,唐朝当时的高级干部都是他的学生,而他自己没有骄傲,这两点一般人做不到;第三点更难, “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他私人生活很奢侈,但上至政府,下至民间,没有一个人批评他不对,第三点多数人不能做到,而郭子仪做到了,古今往来第一人。& S2 n8 x9 [, L& ~; w
$ e- u0 A. A" H/ m' o* I7 M
凡事若大若小,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庄子并非讲出世思想,这些都是告诉我们作人处事的道理。这一段话,是叶公子高回忆孔子平常教他的。他说老师啊,你平常是这样教育我们要 “见危受命”,自己的国家在艰难危险的时候,国家需要你,你就要去担当重任。叶公子高现在 “见危受命”,但是他私人也很难过。
- _, c* M; @: Z+ D1 |& H' s& c5 h9 H! Y+ w* I) C" y1 {% F
**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 **! y& h) @6 d7 h o3 n. ?
! ]' \: H* ~- E, W$ \, C2 N, I2 B2 l他说我平常生活很简朴,吃的饮食很简单,“执粗”,等于说有一点素菜,吃两个馒头就够了,而不要求吃好。下一句话,问题来了。古人的解释, “爨”字是厨房里烧火。“无欲清”,不想清凉。烧火烧起来不想清凉,这是什么意思?古人解释这句话,说庄子文章的意思就是:我只想生活清淡,并不想火烧得那么热,连人家来 “烧冷灶”都不需要的,乃至一天没有人来看我,我都很高兴,只想清静,不求名,不求利。古人这样解释,我不同意。庄子是讲 “吾食也执粗而不臧,”我的生活很简朴,粗茶淡饭就够了。“爨无欲清之人。”我虽然做官,厨房做饭,都是我跟太太自己来,也不想找一个帮忙清洁的人。就这么简单一句话,给他们东解释西解释,越弄越不懂了。“爨”,做饭的。“无欲清之人”,不要求人家来清洁,一切都是自己干。现在很多公务员的生活,你自己非干不可,请人请不起啊。
5 k; ^+ W% I" p
0 e2 I- o* Z3 _6 Q w& C**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
) W# n3 P( j( W. d" `5 K6 ~
4 w. J1 e5 b" B叶公子高说:我并不执着于功名富贵,皇上让我担任这个艰难的外交官,这个地位是太高了,可是这个任务多危险呀。我早晨接到这个命令,急得我肝火发了,眼睛也红了,血压也高了,没有办法,只好到冰淇淋店买一块冰片来吃一吃, “饮冰”,因为心里急得发烧啊,要吃一点冰水清凉清凉。我们要知道,梁启超写了一本书,取名叫《饮冰室文集》,就是这样来的。我还没到齐国去担任这个任务,自己先生病了,万一任务没有达到,则 “必有人道之患”。我这叫做进退两难。我虽然是臣子部下,可是我挑不起这个担子,体能吃不消,情绪吃不消,任务太重了,老师有什么样的教导呢?叶公子高向老师求助。等于你们办事一样,有一点事情就回来找老师,哎呀,我倒是常常想吃冰淇淋,烦死了,一点小事也要问。人家叶公子高是拿这样的大事来问孔子。$ _1 @+ i$ v* h+ C! E# U
3 a0 J# O) [: ^7 w, V% b; ~ Z
天下二大戒
/ b" b- e6 A" I5 r
/ m2 H# `, Z5 R! D" [- Q: H: ~) a# W( n**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 **$ E' [: k: p+ X# o' j' s( {4 l
1 p6 y: d7 ^/ S' `, m; z- w- t& o
孔子说,天底下有两条大戒律,“其一,命也,其一,义也。”这两条大戒律,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第一条大戒,“其一,命也”,解释这个“命”字就很麻烦,不是算八字那个命,也包含算八字那个命。人生的价值就是这样,你要知道天命。第二条大戒, “其一义也”,义所当为的这个义,包括两个意思,只要合于真理,即使头掉下来,都义无反顾。所以像文天祥,岳飞,该掉头的时候就掉,毫不客气。第二个意思,就是人与人之间道义的义。中国这个义字的写法,上面是羊字,下面是我字,上面这个羊代表什么?吉祥,大吉利。义,我的吉祥,我虽然把生命卖了,但心里非常平安,非常吉利。所以中国讲仁义,这个仁字,人旁边一个二,就是人与人之间。推已及人,想到我,也想到你,我需要什么,你也需要什么,这是仁。义就是我的吉祥,我要到最高处,要求自己最好。
' G/ k$ F) t3 U' m g5 `( N' T) Z4 b1 J: r9 B
**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 , M3 K5 @8 T, U% K8 {3 r
8 z# O$ J! V ^; i9 H孔子说,你要知道作人的道理,作儿女的要爱父母,爱父母就是孝。爸爸妈妈把我们这一堆又细又嫩的臭豆腐生下来,连屎带尿一起养大。像我最爱干净的人,当抱着孩子玩时,孩子大便、尿“哗”一下淋下来,这时也不讲究干净了,也不骂,这就是父母爱儿女之心,古人今人的经验都是如此。反过来,父母到了老年,你也如此回转来爱他们,这就是孝。孝的内涵就是爱,爱只是很简单的解释。所以很多同学说自己孝不起来,反正你是爱不起来嘛。中国古人讲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注意,大家天天叫中国文化,这就是中国文化。一个人对父母家庭有真感情,他如出来为天下国家献身,就一定有责任感。凡是天下的大忠臣,必然是大孝子。换一句话讲,忠是什么呢?就是孝的发挥,就是扩充了爱父母的心情,爱别人,爱国家,爱天下。佛家也一样,佛经有《父母恩重难报经》,佛也讲孝道,并不是学佛的不讲孝道。 “子之爱亲,命也,”儿女爱父母,这是天性,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假如这个儿女对父母不觉得爱,而觉得很讨厌呢?也是“命也”,他的天性禀赋是坏根器的人,那简直不可救药了。. g2 Y5 C' P, B
1 h9 | l1 J' [1 E/ j; z/ F: x- ?
有一个学生告诉我,父母将他生出来有多少的痛苦,所以他现在一看到爸爸找他要钱,就烦得很。当时我都听得快掉眼泪了,我心里头有一句评论:你父母就不是一对好父母。但是我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讲这个话哦,要注意,这有分寸的,父母再坏也是父母啊,我只好 “唉,唉”叹了两句,只告诉这个学生一句话:“但是你要知道,你爸爸也是可怜啊。”这个可怜包含的意思就很多了。他听了一声不响。一二年后,我问这个学生: “你爸爸最近还找你吗? ”“还找啊。”“那你现在对爸爸怎么样?”他回答:“那次跟老师谈过话以后,老师的话影响了我。爸爸也是个可怜人,所以我还是对爸爸好了,爸爸总归是爸爸嘛。 ”这就对了。孔子讲过的,“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这就是人性,没有理由的。4 D! M: Q' `: K3 X
! f4 J4 Y" F) e; y! [ e
古代是君主时代,所谓中国的五伦,天地君亲师。为什么古代臣对于君要尽忠呢?因为君主在中国文化是民族国家的一个代表,爱君尽忠,也就是爱国家爱民族。所以孔子讲: “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 ”我们生在这个世界,生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无适”,哪一个地方都是我的国家,“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啊!你逃避不了,你就是出国去了,你说我不爱我的国家,看不惯,我逃到别的国家,老实讲,你的心里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我交了很多朋友,有许多是蒙古的朋友,那个蒙古的沙漠有什么快乐,当然没有我们江南好,山灵水秀,鱼米之乡,山是青的,水是绿的,水底下有几条鱼在游,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生在沙漠里面的蒙古朋友,讲了半天,一想起家乡的烤肉,骑在马上,一脸的油一脸的灰沙进来,那个味道真好啊,还是爱自己的家乡。你要知道,每个国家的人都一样,自己生长在哪里,还是爱哪里。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就是把自己身体逃到别的地方,这个乡土的感情,还是没有办法改变。这是人性,必然的。 : m8 }% L3 w8 j4 t
6 J" B. B; K) w' F8 z7 U5 L
**是之谓大戒。 **
, v6 J; d+ ?# j& i7 Z+ k6 G: r
7 l% u( B; p9 x' `. b8 E孔子告诉叶公子高,这两条是大戒。
1 P. p) n3 P' b {& y
% N5 A, ^: y4 z0 A, n7 f**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4 @; J, N! `& ~% Y& i5 r& K6 I6 A
/ p) K0 p4 X8 H0 A' ^" K3 c作儿女的孝敬父母,“不择地而安之”,不等时间,不等空间,不等环境,尽我的力量。我今天住草棚,那就住草棚孝敬父母,只能买得起一根油条,我想吃,爸爸妈妈也想吃,我不敢吃,拿给爸爸妈妈吃。我只有这个力量,就尽到这个力量,这也就是 “孝之至也”。而不是说,哎哟,爸爸妈妈,我现在不管你噢,等到我到台北赚了钱,盖了三十层洋楼的时候,我再来孝敬你们。那已经等不及了,他们已经入土了。. S: u6 v$ o9 a
a1 V+ {- N4 R# a0 S. g8 A) i5 {既然是为国家就要尽忠,什么叫尽忠呢?上面有一个任务交待给你了,不管是什么艰难的' _1 j, ?+ w# C- C' u1 X# u
, o' \- P: E. a任务,没有选择的余地,你都要做到,“忠之盛也;”这就是尽忠于职守。等于说你做人家的伙计,做人家的职员,老板交待了一个任务,那你就要规规矩矩办事。你为什么要做他的职员?做他的职员就要听令。既不听令,又不能令,自己又不能当老板,光在那里理想,这种人是废人,没有用。所以大家要认清楚,人生就是这么一个人生。2 ~1 n( C8 {7 r- a
6 @7 v1 K( O' Y; k
孔子对叶公子高说,你入世去做人行事,要明心见性。你了解了人生的价值,对于自己的心性之道懂了,也没有什么叫悲哀痛苦,也没有什么叫快乐,人生该做的事去做了,不因环境的好坏,任务的轻重而影响你的心情,这就是真理。 “知其不可奈何”,换句话说,现在派给你这个任务,没有别的话讲,只有一个字打发,去!没有什么理由的,你去就是了。明知道无可奈何,算不定去了就送命,“而安之若命”,把脑袋就提在皮箱里上飞机了,毫不客气。明知无可奈何而必须这样做,孔子本身就是如此,孔子一生要救世救人,明知道挽救不过来,还是一生去救;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要度尽一切众生,明知道众生度不尽的,他非要度不可。 “德之至也。”这就是道德啊。
; c- C( G5 s+ M2 p) i
* @& w8 u; V3 j0 h) P6 l- a* k**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
, k* _7 \+ _- F, o! Z
3 C- i( G* ^% b% m6 Y+ _' N8 Q j9 \一个为国家天下担任公职的人,有时候的任务是自己并不愿意的,实在是 “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不得已”,不能不做,“而忘其身”,把自己生命身体都奉献出去了,这是为国家为天下担任公职的人应当如此的。所以在这个真理之下,没有时间,没有工夫给你想着贪生怕死。这就是把生死看空了,在行为上的了生死,这是大乘的了生死。不是说你靠打坐,然后了了生死,死的时候没有痛苦,打一个盘腿,人家给你拜一拜,阿弥陀佛,我走了。那还是小乘的了生死。禅宗达摩祖师讲的两门:一个是理入,就是参证,打坐用功;一个是行入。庄子借用孔子的嘴在这里所讲的,也就是从行门而入,真正做到了,这也是了生死,因为他对生死已经不在乎,把这命布施出去了,也就是其它宗教所讲的奉献。 + P6 M4 \" K- L [2 n: t# D2 I
" h. L# F' N t2 b; D4 p9 p“夫子其行可矣!”孔子讲完了,对学生客气一番,到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可考虑的,你就赶快给我走吧。/ t% E! e* z, u4 D
% A; S6 A$ u {8 d/ A外交的哲学
" s( }0 A! ~: V2 e0 P% `: m
4 h+ D1 K2 o) Z/ j% K**丘请复以所闻: **" h, C7 Q/ F+ R0 U- E5 g! P
' E9 V6 D; Q, H) Q孔子说:并且我告诉你一个道理。念这个“丘”要注意了,我们小的时候,不敢这么念,念了以后,头上准备起个汤圆了,老师的戒尺一下子朝你头上敲下来,不管你痛不痛,什么脑震荡,没有这种考虑的。圣人的名字是可以念的啊?你要念 “丘”,先给你头上揪一下再说。那时念“丘”,要念成“某”来代表。写到这个“丘”字,最后这一笔,下面一横就不敢写。圣人嘛,要忌讳。那时对父母的名字也不敢叫。现在民主时代,我也很大胆地念。现在孔子告诉叶公子高外交政治的哲学了:
3 K/ ~1 @2 Y7 h+ R6 X$ R' S5 |3 J( x7 D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 **. Y" L7 t4 l) p% a
. z* M; a% P" B- w" D
办外交的人要注意,我们中国外交的历史经验有句名言, “远交近攻”,这可以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发生敌对行为的时候,差不多是个不能变更的大原则。不过不一定,看在什么时候用。孔子现在讲的是纯粹外交理想的大原则。邻近的国家相交,彼此互相要忠实、忠信。“相靡以信”,指私人之间感情相处得非常好,在公事上彼此也能够达到比较的坦白。当然,在必须为国家守秘密的时候,那并不是对朋友不坦白,那是不得已。远交呢?拿感情劝告,但1 o7 y+ M! `+ |. y. z6 X9 e
* ~. v- D, y* t% C
是处处要有信用,要“必忠之以言”。外交是代表国家,外交官的说话很难, “言必或传之”有几个含义,一是意会国家元首的命令,把元首的意见、意志要表达到。但是有时元首的心情不好,对国事发了脾气以后,随便骂另一个国家的元首是混蛋,外交官就不能向对方讲,我们元首骂你是混蛋,那就很笨了。另一个含义,就是要把美意、善意转达到。我们特别要注意,一个外交官的说话,代表了国家,在历史上负责任的,两个国家都有记录的,说话要特别小心,因为马上就会传开了。所以大使和大使的夫人,一点笑话不能闹哦,有一点缺点人家就传开了,传开了不是他们两个丢人,那是代表国家啊。今天正好田夫人在这里,知道很多痛苦的经验。所以,“或传之”三个字还有这一层意思。
0 S$ C' P8 m y' ^* ]" G( N; `, m( |7 E7 [) |) C# p I
**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 **
, k2 C9 f1 Q: W4 ], a
% a/ _! Y& h B% B% H你在两边调和事情,譬如张家跟李家吵架,你在中间传话,很难传的。张家说李家:他的老子就是混蛋。而你跑到李家:嘿,张家说你的老子是混蛋。那么李家一听:哎呀,张家他祖宗就是混帐。所以“两怒之言”不能传。“两喜之言”呢?也不能传,过分的希望要求,明知道办不到,也不能传。这中间的裁定,非常难。所以第一流外交官的那个嘴巴,那个脑筋,大概是从上帝那里选来的,讲话之漂亮,之美,之动听,发了脾气都像听音乐一样好听,这才是可以当外交官的嘴巴。所以, “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 ”,是最痛苦的,不容易做到的,这个只有当过外交官的人,或者没有当过外交官,也当过现在叫做公共关系室主任的人。就有这个经验。
9 J, O$ F* H) s$ m* Q E2 M+ F5 O
/ g4 R' K! w( ]3 B% {( t**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 **0 D1 h6 F) [( @# T s# u; u
7 \# g& q3 y: j# Q9 r1 Z" W0 s
两边都说好话,如过去的媒婆一样,“必多溢美之言”。譬如说我们元首对你是钦佩到极点了,这个话很难讲,太过分了,有时候收不回来的。过分捧人家,将来不兑现,要命的。 “两怒必多溢恶之言。”两边讨厌的心理不能表达,只要稍稍加减了一分,已经很讨厌了,在外交上绝对有妨碍。总而言之,做外交官在中间替人家传话,一字不能改。 “溢”就是过分了一点,过分的话不能讲。讲过分的话就是打妄语,犯了佛家的妄语戒。 “妄则其信之也莫,”“莫”不是完全否定,是仿佛不真实的意思。人都有灵感的哦,你不说真话,打了一点妄语,别人不会相信你的,最后倒霉的是你在中间当外交官的人。
1 l! y8 ~6 a, Z, v' E6 K8 K
8 I8 b/ p6 [) |, j* d" t6 }孔子多会外交啊,你们学外交的,看一看这一段外交哲学。现在外交大学讲了半天,这一段你拿去就够写博士论文了,再加上心态学啦,言语学啦,第六感什么的,就是一篇好论文,包你外交官考第一名。现在写文章并不难,做论文,小题大做,抓到两句话,写个几十万字,嗯,苏格拉底怎么说的;嗯,丘吉尔怎么说的;啊,这个是孔丘那样说的,都把它写上去,学问渊博的样子。因此现在天下的文章就是那么假。 + k, }) m2 u% N2 S: C
]+ q x( {6 _
**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
9 p8 C7 [& C) M* ]$ o9 H
4 c/ e* \' _0 b8 A/ b4 W老子不用“法言”,用“建言”。所谓 “建言”“法言”是什么呢?中国文化上古人的观念,古人的名言,可以做格言。什么叫格言呢?话说到了头谓之格,格言就是永远不能变的一个标准。/ ~2 w% I) R7 e1 h3 O' S
( A2 r# n7 n$ }6 d, q6 `3 F
孔子说,外交官传达两方面意见的时候,做翻译官也一样, “传其常情,”很正规,很平常, “无传其溢言,”过分的话不能传,好坏都不能加一点,你能够做到这样,能保全自己,也能够完成了使命。
& Z. N p& Z$ z2 N: N9 l6 P
6 a \8 @, {7 L3 Q" O- o" c. k这是一段外交官的修养,外交官的态度,办外交的哲学。我们光盯住这一段是讲外交,那就搞错了,这是告诉我们作人应该怎么做,平常作人就是如此,你说过分的话,过分的结果,倒霉的是你。不要听完了,哦,这是外交官用的,我不需要这样学,那你就白学《庄子》了。7 U. b ~2 h+ m1 Q
1 z# u# A+ [4 m) |, x6 a下面讲一个人生的道理。
9 X" Y3 p- w) z. K" @4 E
+ v: H, i9 i3 A8 t**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 **
" p7 O/ E) B& h$ j- U
6 _ ?$ F: i: p什么叫“以巧斗力”呢?就是谋略学。所谓兵法都是“以巧斗力”,以寡击众,以弱击强,这个就是最高的谋略,也是最高的兵法。这个 “巧”也代表智慧,搞政治也好,外交、军事也好,总而言之,人在社会上相处,都是要用巧,以智慧来 “斗力”。用智慧用谋略,开始是阳面的,后来必然会走到用阴谋。所以对用谋略的人,我们中国文化始终讲是阴谋家。从历史上看,陈平帮助汉高祖统一了中国,万古留名,他一辈子也不过六出奇计,所谓奇计就是阴谋,汉高祖刘邦有六次关系到成败的决策,都是采用陈平的奇计而成功的,但是我们拿司马迁的《史记》看看陈平的传记。陈平自己说, “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其无后乎?”足见道家是最忌讳用阴险的办法的,“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祸也。”他说自己将没有后代,至少后代是不会昌盛的。后来果然如此,据汉代史书记载,陈平的后人,到他孙子这一代,所谓功名富贵,一刀而斩,就此断了,后来他的曾孙陈掌,以卫氏亲贵戚,要求续封而不可得。注意,现在很多青年喜欢学谋略学,都想学鬼谷子,要学就学好的嘛,为什么跟鬼学呢?不要乱学!所以庄子也说:“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用谋略斗智的,挖空心思想搞了半天,想故意骗人家整人家,好话说给人家听,最后害了人家,自己还在那里笑。越聪明的人,鬼心思越多,最糟糕了,最后总是害了自己。这还是从阳面上来讲,以佛家来讲,这种人最后只有下地狱去。
+ i0 y- B- v: _" R+ }1 D4 V9 F( n) f" ~; H3 l
为什么孔子提出来这一段呢?我们大家要注意,人生有一点聪明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玩巧,自己以为聪明,专门在那里玩聪明。你要晓得你玩巧,碰到一个诚恳的人你就完了,这个人直直的,笨笨的,你怎么玩还是那一套,你巧来巧去,像猴子一样蹦来蹦去,一拳头就把你打死了,讨厌嘛。
: m8 U6 e) U$ j9 a9 ^- t
; |1 m6 i; H3 @) T. X**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 **
- C! | p2 L9 n$ E3 g# p; \* J% O, i7 z8 ?2 i3 v
你看喝酒的人就知道了,开始喝酒都很有礼貌,哎呀,我们俩好久都没喝一杯了,然后你哥子,我兄弟,你不喝,我呕气,那个感情好得很哟。喝到后来喝醉了,妈啊娘啊,十八代祖宗都会翻出来,然后变成冤家。所以酒肉朋友不能交,就是这个道理。 “泰至则多奇乐。”你看那些喝酒喝醉了的人,越喝越高兴,进入了疯狂的状态,疯狂叫 “奇乐”,那个乐不是正常的快乐啊,神经受了酒精的麻醉,那是奇怪的快乐,最后还是不好。. ~5 _8 v+ [$ W1 F, o' T% J8 P
) z$ K) Y3 T X0 t
孔子讲人生的哲学,人生的境界,第一,不能玩巧,第二,不能怀 “奇乐”。你自己认为这两天很得意,很高兴,用自己的花样蹦呀跳呀,乐极生悲,说不定你倒霉就在明天。上帝早给你看牢在那里,阎王更给你登记起来,菩萨是不管事的,闭目在那里打坐。 r4 J% k9 F; r. I) k
8 k2 w4 B0 h- g* N% U2 C( F
**凡事亦然, **5 R6 y( n2 F8 e1 d0 u: O
) J1 j( k* q' f0 Z4 M孔子告诉你,一句话:“凡事亦然。”不仅是外交官要注意,作人做事都是这个原则。学佛的人请注意,你们以为这是世法,这都是佛法,属于哪一部份? “普贤行愿品”。这都是真的哦,你们懂了庄子,才懂得“普贤行愿品”。你以为“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光念一遍就可以呀?愿要起行的,行就要懂这些道理,这些都是在行。 5 a* f5 v( p: A0 M4 _; P8 i
* V( |! v1 Z1 H$ y8 n
**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
2 V R: X. T/ s8 @7 T3 d2 l2 ]
, N' q% B) N7 g8 v所以作人做事,你要看到一个原则:人与人之间交朋友,开始好得很, “哎呀,你这个人真好啊,我就想和你做个朋友。”“我这个人脾气坏。”“没有关系,脾气坏,我让你一点就好了。”尤其男女谈恋爱,开始话讲得好听得很,“啊,我就是喜欢你脾气坏,你正好管我一点。 ”什么骗人的话都拿了出来。后来啊,当初认为最美丽最漂亮的,现在想起来就恨, “哼,当年我看到他(她)那一点就讨厌。”你原谅他(她),反过来认为你是窝囊相,感情跨了就是这样。开始是多种原谅,最后是多种鄙视。做事情也这样,开始没有关系,只要你哥子出来担任这个事,你就随便,都听你的,简单得很。到最后,是越来越艰难了。2 o2 g7 S4 S7 E- O( g/ a
, E6 ?! U1 j* m
这就是外交哲学,也是人生哲学。这一段话,当然孔子不只告诉做外交官的人,也是告诉我们大家。为什么这一段要放在外交里来讲?凡是一个人,从爬出了妈妈肚子的这一天起,已经开始外交了。婴儿第一个外交的办法就是哭,我们就晓得要奶吃了,接着就是笑,一哭一笑,都是外交的工具。人一生出来就办外交,对不对?问我们外交官(指在坐的),他同意了噢!(一笑)。人一生出来就办外交的,就哄人的,外交官也哄人,一哭一笑之间,都是办法,这就是人生。所以庄子把人生的内幕都拉开了给我们看了。然后告诉我们: v' T+ ^' M% h2 ^ k( v
2 u. Y( n3 n$ `; F言者风波也 ' m) ]; T1 h: p8 Q* L. W$ e
* n5 ]+ F2 a* Y3 }4 S# u**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 **
8 v% V5 ?9 U [& e" j6 i, R( P: Q* _% |6 ]
风一来,平静的水面就起波浪,所以叫“风波”,这是讲动态。一句话说出来,一句话说不对了,人与人之间就挑出问题来。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有时候世界的战争就是因为一句话,或者做领袖的讲一声,打呀!大战就打起来了。讲话特别要注意,一句话是两面刃,害自己也害人家,你以为自己会玩嘴巴,你倒霉统统是自己玩嘴巴玩出来的。庄子明白告诉你: “言者,风波也。”不要说犯了口祸下地狱,下地狱谁看见了?你下了地狱我又看不见,你又不发个无线电来?当时就可以看到,话讲得不对马上就起风波,不要等到下地狱。儒家道家佛家都现身说法,所以口业之重要。人的行为,这一个是事实。事实的结果,对与不对,马上可以结帐的。一个行动错误了,这个事实很危险的。所以要懂得《易经》的道理,《易经》讲人生的境界,只有四样:“吉凶悔吝,生乎动者”。只讲一句话就是动,做一件事一个行为就是动,动的里头,四分之三都是倒霉,四分之一勉勉强强是好。
/ R# v3 a* {( r/ l. d8 N1 Z' A$ ~9 g z% \. M
**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 Q0 R; O; K4 G. C
% p5 W; j2 N! l4 S9 _大家注意,这是庄子的格言。一个人说话,对方听了为什么发脾气?本来人的心底都是很平静的,因为某一句话不对了, “忿设无由”,心里的愤怒就没有理由,没有来由地被挑动了。为什么被挑动了呢?“巧言偏辞”。那个讲话,有时候偏激,引起了别人的愤怒。别人讨厌你是怎么来的?你不要怪人家,反省你自己,是你自己的 “巧言偏辞”引起的。“偏”就是过分。过分的恭维不对,过分的批评也不对。智慧高的人不喜欢听 “巧言”,你要耍些花样,恭维太过了,他一听就知道假话;你说不喜欢恭维我就骂,不应该骂的也骂,好不好?也太过了,所以一个人不要玩巧。
0 n* s1 _9 \: D4 b6 F0 l/ l9 Y9 l8 a4 ?/ b" Z+ W9 N
青年同学记住了,古今中外,天下最成功的人,就是老实人。我常常说,你们不要玩手段啊,几百年来,人类历史的经验教训,玩聪明,玩手段,玩花样的,一个高过一个,哪一个都不笨,连小孩都不笨,聪明手段都比我们高明。将来这个世界上全人类都太聪明,太高明,都会玩手段了。但是最后成功的人,因为老实,就成功了。尤其是我,就喜欢那个笨笨的老实人,你说他笨,我就是喜欢他的笨。我们太聪明了,自己唯一的缺点是太不老实了。我们同时也想想,问问自己,你喜不喜欢老实人?嘿,每一个人都喜欢老实人,可见老实人一定成功。这是真理。所以头脑聪明的人,自己要反省了,要清醒了。
3 }2 M0 i- q6 J& c. a' L
9 z2 i8 L& M- y**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 **
) z2 x9 w! c2 J1 v6 U6 C' w5 m- `! @& O' N. R! G
这就叫我们不要杀生哟。那些鸡啊、牛啊、猪啊,被杀的时候,不管什么声音地拼命乱叫,它也不管这是不是音乐。等于我们人一样,被人欺负要被打死的时候,妈啊!娘啊!救命啊!什么怪声音都出来了。杀生时,任何一个生物,被欺凌到死的时候都非常愤怒,你要晓得,一愤怒那个血都会变成蓝色了,当时马上把血抽出来一化验,血里头就有毒。所以发愤怒的心,嗔心是有毒的。人平常讨厌人家恨人家,就是心里毒的习气很重。所以, “贪嗔痴”称为三毒。“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最后死的时候,那一个“心厉”,那一念,变成厉鬼,凶极了。" Y2 B& B6 t2 O" V+ O3 m! t {
5 @# \- r) }2 o+ z
为什么讲这一段?一个人,你无礼地逼迫欺负弱小的人,那个受欺负的人,虽然没有办法抵抗,这条生命已经交给你要死,但是临死的时候,要发嗔恨心,嗔恨心一发起来,有没有鬼?就有鬼!变成厉鬼,要你的命。同学们就要问了,到底有没有鬼啊?你研究孔子写的《春秋》,看一看《左传》,里面记载鬼神的事好多好多啊。曹操这些大奸大恶的人,临死的时候,看到以前被他杀的人来索他的命,都求饶了。这是真的哦!鬼神之事就是这样,你以为偷巧害了别人啊,临死的时候,“并生心厉”。所以人不会给人家骗的,最笨的人不过被你骗了一辈子,到了断气的时候,他忽然聪明了, “哎呀,我上了当。”这个时候,一念之间“并生心厉”,因果报应就这样建立了。 7 q) Q7 c. I5 y+ ~3 T" Z1 {& B
$ @. B6 Z! F% b d5 {' H( o**尅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 **0 z4 p, m* i# z D) y
% I- q# n- m6 A& D" q% Z" N
一个人的心理,不要刻薄。历史上有许多领袖,譬如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他曾说过这样的话,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但是老实讲,崇祯是亡国之君,为什么?刻薄,多疑。一个当领袖的,刻薄多疑就完了。所以刻薄多疑太过了的人,有不值一谈的那种怪心理就起来了,就变成了心理变态。学佛、修道、学宗教的人就是这样,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要求也严格,都犯了“克核太至”这个毛病。因此,宗教心理病是很难医的,在西方医学里头,宗教心理病几乎没有办法治疗。研究心理学的人,或者研究心理行为的人,或者有研究心理医学的人,千万注意。 “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甚至于你自己都还莫名其妙地心理变态起来。
. m3 L9 X& O7 X0 v+ l+ M
0 U+ I9 K/ Y: D4 A你们修道、学佛、出家的同学,看起来像个修行人,严重地告诉你们,平常我不大讲,你们会发现自己常常有一种“克核太至”的心理。你看历史上真成功的人,都有豪侠之气。就现在的历史,中东的萨达特这个领袖死了,我就觉得他很可爱,他的可爱就不是 “克核太至”,他有流氓气,所谓流氓气就是侠气。你看他讲话笨笨的,但是,说了就算数的,那不是假装的,他可爱在这里。宗教家,宋明理学家,儒家的人,最容易犯 “克核太至”这个毛病。因此你们注意了,做人,是要学儒家的原理,不能学宋明理学家的态度,那都是神经病。学佛也是一样,要知道修戒行,但是戒行是要求自己不能 “克核太至”,更不能要求人家“克核太至”。所以往往拿戒行要求人家,这样不对那样不对,你早就自己不对了,已经进入变态心理状况还不知道,就完了。真的,一点都不欺骗你们哦,我现在是 “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但是我不是佛,这是我今天讲的很坦然的老实话。在大雄宝殿,佛那个气度多光华啊,你再看看佛的一生,哪里像你们这样小家子气!( i8 z. M' T9 ]# Z7 }4 Z' e
8 d `1 B/ H Z+ K' O9 }
所以我们读历史常常发现,历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有些皇帝那真不是个东西,犯了 “克核太至”的毛病,毛泽东也犯了这个毛病。这三个月以内,我从夜里一二点钟开始,到三四点钟,一夜不过用二个钟头,把《二十五史》重读了一遍。但是以我头发白了,也快要入土之人看来,有时候禁不住感叹,替有些皇帝,有些古人着急:“怎么那么笨啦,不要那样就好了嘛!”结果历史上,他还是那么做了。那真是“读史书而流泪,替古人担忧”啊!实际上读历史、读兵书而流泪,不是替古人担忧哦,往往会替未来的人担忧,读历史读通了的人会替未来担忧。所以《庄子》这一段文章,又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同学们说写论文找不到题目,其实太多了,从中国文化的垃圾里头都可以抓出来好题目。
4 p$ f3 q3 k! E$ A4 K: ]6 W' L$ Q
**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 **
0 ]1 v& B/ W6 }; H2 H3 B# b$ o. D- F) S. [0 d
作人做事的道理,尤其做官的,做负责人的,连我们这里王班长都要注意, “无迁令,”这个“迁令”什么意思呢?《论语》上有一句话叫做 “不迁怒”,孔子讲颜回最好的修养就是 “不迁怒,无二过”,怎么叫“迁怒”?譬如他正在不高兴中,你来跟他讲话,嘿,活该你倒霉, “讨厌,你走开一点好不好。”他本来讨厌的是别人,并不是讨厌你。结果他 “迁怒”到了你的身上。从人生经验中知道,朋友之间,乃至家庭中父母、夫妻之间也是这样,正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当然倒霉,这是时机不对。所谓: “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所以,能够做到 “不迁怒”很难。“无二过”,犯了一次错误,第二次决不再犯,所谓忏悔者,就是 “不二过”。不像有的同学错了,“哎呀,老师,我忏悔了。 ”明天又不对, “老师,我又忏悔了。 ”他永远在忏悔中,那还叫忏悔?那是悔在忏你了。我们常常看到办事的,做公务员的 “迁令”。譬如我发现有跟我做事的同学,我说: “请你帮我把下面那一本书拿上来。”结果他到了下面对另一人说,“某某人,老师叫你把那本书拿上去。”这就叫“迁令”,已经不对了。做人要“不迁令”。 / B& D, R* z8 T- N& p5 H/ [. O& c
: h0 G6 o E: D& M# I H“无劝成,”不要勉强人家的成功。光要求人家而不要求自己,这就是“过度益也。”过度地要求是不行的。学宗教的人,往往对自己很慈悲,对别人却过度地要求,很 “克核”,“克核”就变成刻薄了。像我们有个佛家师父一样,为了让弟子过午不食,到晚上连锅巴都锁在柜子里了。我就讲他,“你这样不对了,万一有人饿得胃出血怎么办呢? ”那就要放松一点,装着看不见了,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7 `# D% l! ^+ n) H1 |; W" x& a0 @( P/ c" P! H
**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 **
/ E$ o& V. Q! a' o" U% y- C* f
6 j8 n; O+ C4 Y. A9 z做事作人不能“迁令”,自己当主管不能“劝成”,这是两点不能犯的错误。不然的话,做事情就非常危险了。我们不晓得这是庄子说的话,还是孔子说的话,无法考证究竟是哪个说的了。 “美成在久,”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好事不在忙。成就好的事情,不是一时做得到的。坏的事情却容易成就,一成就了以往,来不及改正。所以作人处事要慎重地考虑。 : p3 b2 h3 ?2 {! }. e
x t- Z, ]: N**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 **+ l) q( r' P/ x$ u# r" b8 _) |
" H; i' c+ {7 B4 T' C6 I* T }
这个故事讲到这里,孔子把最后的结论告诉叶公子高。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在物质的世界当中,“乘物以游心”,抱一种超然物外游戏人间的心理,就是现在讲的一种比喻, “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游戏人间不是吊儿郎当,是自己心境非常轻松,做人非常本份,该做就做了。也就是佛学说的解脱,不被物质所累。那么既然做了一个人,对于人世之间人道之间, “托不得已以养中”。孔子前面讲天下有两大戒,一个是命,这个命不是八字的命,是天命。一个是义,义所当为,理所当为,如理而为,如实而为。就是说,人生有它的价值,为了国家为了天下,乃至宗教所说的为救人救世,明知道这条命要赔进去,如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文天祥被杀头等等,他们认为很坦然,是“托不得已”,是命之所在,义之所在,不得已而为之。 “以养中”这个“中”,就是内心的道,自己修的道。所以诚心修道的人,不一定打坐,他掌握了为人处世之间的原则,就是真正的有道之士。
9 u( p( X2 b3 }6 S+ G& P6 v( z* c# |, |* d, {. C- o, W
上面两个故事,庄子都是以孔子的嘴巴来讲的,一个是孔子答复颜回,一个是孔子答复叶公子高。第三个故事又来了,转了一个方向。 ( D+ N2 k# q* T) U2 H; L% U
3 t% i3 H" ^6 P8 ?3 g2 Y
**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而问于蘧伯玉曰; “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
# p. H8 U3 h) R8 Y' H( F5 q**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 + Q5 S6 `4 K- Y8 ~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
$ j4 K. t% q: Z( Y**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 6 C) |& _7 v1 W9 F5 \/ o7 v/ X
**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曰: **
9 j: K+ e) p" g: Y, m: f7 M
. W4 P& Q. e% Y“颜阖”是个人名,这位先生奉命要做卫灵公太子的老师。卫灵公的太子在历史上,是一个并不高明的人物,也是很暴戾的人。古代帝王的时代,做为太子的老师,那就是辅助一个新的皇帝出来,责任很大。比如到清朝末年,距今七八十年前的清末,当时还有些官名,如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等。当然那些太保不是现在的太保,那是很大的太保。当官做到了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就到了极点,讲功名位置,有时候比宰相还大。所以颜阖担任了这个任务,心里很害怕,就去请教孔子的一位好朋友,卫国人“蘧伯玉”。孔子有几位好朋友,一个是齐国的矮子宰相晏婴,一个是卫国的贤人蘧伯玉。当时卫国很乱,而春秋的时候,卫国不至于亡国,在国际上还站得住,就因为卫国有蘧伯玉等好几个贤人在辅佐。
) |. }* H6 K4 p6 y% h
# D3 ^: {$ n' m! A5 y$ P/ Z; h** “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 **
2 \" F1 i8 l7 n7 x3 u
" u/ K3 I6 ?- _% o% Y1 U颜阖讲,有一个人,就是讲卫国的太子,个性凶残粗暴,动辄发脾气要杀人。他天然是要当皇帝的,谁叫他是太子呢?如果我只做挂名的太子老师,开开会,看看报,抽抽烟,聊聊天,万事不管,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么一来,使他“无方”,不向正路上走,将来国家危险,会亡在他手里。如果我用正规的教育,有方法有方向地去要求他改进他,他将来恨我,我本身危险,要被杀掉。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大臣名人教育太子,最后都是危险的。这一段故事所讲的道理,古今都是一样。现在的民主时代,几乎我们每一个做人家伙计的,做人家干部的,差不多都遭遇过这种心理,你有好一点的意见贡献给老板,同老板意见相反,他又不高兴,还会讨厌你,但是这个意见不提出来,光拿薪水,良心上又过不去。所以作人做事很难办。 1 j0 s6 F" M) R v* H% P
; n: [) c& V' R' K4 X
**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
3 z2 A w9 `# w# K& ]2 E7 \$ A
1 S* g& Y" ?3 c& I6 y3 n+ N5 G这位太子很聪明,聪明到“足以知人之过”,他看别人的缺点毛病看得很清楚,但他永远没有办法看清自己的缺点毛病。这几句话,我们看了很简单,《二十五史》上,这样的皇帝领袖,这样的皇后皇太后,多得要命。同时这是社会上一般做小领袖的人的通病。差不多也可以说是每个人的通病。颜阖问蘧伯玉,现在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碰到这样一个老板,我怎么办?
`: m+ O) Z+ W
. o/ r1 n Q D8 z/ S/ X**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 ** * W* P0 k0 J4 w2 k& Q! F
& f/ \9 Q3 w) W* s& v. f: c
“善哉问乎!”我们要知道,后来佛经翻译的“善哉,善哉”,都是套用《庄子》上来的。蘧伯玉是卫国的老臣。很清楚这个太子,他说颜阖你问得好,这个任务太难了,你必须要 “戒之,慎之”。两个字,一个“戒”字,一个“慎”字,“之”是拉长语气的,是虚字。就是说,你随时要警戒自己,随时要讲话处事谨慎。这一篇是《人间世》哦,处处要言行 “戒之,慎之”,这是很简单的人生处事,但是我们一辈子做人做事,就是这两个字做不到。 “正女身哉!”你自己要站得正,就是普通说的思想要纯正,要做一个正人君子。怎么是 “正”呢?难道哪个人还是歪着做人啊,谁都是很正的,而且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歪的。尤其在颜阖所处的这么一个复杂的政治环境里,要做一个正人君子,还要把事情做好,非常难。
0 ?- k% @# X5 v, C# Q! _: Z- X U; ^% t0 `/ N
冯道的故事 $ |/ X% x' ?# K* T
. X; J& X/ C- _" p. j7 [
看了《庄子》这一段,我们想起有一个人,永远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就是五代之间的冯道。我很替他不平,如果有姓冯的朋友在这里,应该替他申申冤。冯道一生经过唐末五代八十余年政治,五代五次亡国,他每一次都是站在最高位置,最后还封王。每一个朝代变动,都非请他出来辅政不可,他成了不倒翁。后来宋朝的欧阳修写历史,把他骂得一塌湖涂,说他是中国读书人里最不要脸的东西,叫无耻之极。他曾事四姓、相六帝,所谓 “有奶便是娘”,没有气节。因为中国读书人爱讲气节,而且中国读书人的气节,最后最高明是白养了一个头,这个头最后一定要割下来。如果这个头还连在脖子上,不行。这是中国文化很特殊的地方,专门教人耍头的,对与不对,这是人生哲学的问题。结果冯道后来活到很大年纪,自称为 “常乐老人”。我们年青时受老前辈的影响,都知道冯道把中国读书人的气节丧尽了。后来,人生的境界经过了,尤其在我们这一代活了七八十年,所看的太多了,我想起来,现在找一个冯道很不容易,再一读历史,发现冯道真了不得。如果说太平时代,这个人能在政治风浪中屹立不摇,倒还不足为奇。但是,在那么一个大变乱的八十余年中,他能始终不倒,这确实不是个简单的人物。那个时候,一个政治的变动中间,岂只领袖被杀。旁边左右大臣都要杀掉,可是这个刀锋决不会到冯道旁边来,每一个政权更替,每一次大动乱,还非请他出来不可,当然得有他本身的条件,第一点,他本身的行为没有缺点,至少做到不贪污,使人家无法攻击他;而且其它的品格行为方面,也一定炉火纯青,以致无懈可击。历史上,社会上,不管是上至皇帝,下至挑夫,凡是被人攻击的,归纳起来,不外两件事情:一个是男女之间;一个是钱财。这两件事很难有对证的事,譬如说他贪污,你看到了?看到不叫做贪污。但是冯道大概这两种毛病都没有,没有缺点抓在任何人手里。他本身非常正,冰清玉洁,没有嗜好,真的是学佛的。乃至他的儿子买了一条活鱼,他一看到,把儿子叫过来,就把活鱼放生了。
( E6 K9 A, F! r/ V' r2 y, `) k
. u5 X: r5 [0 n' t& Y$ L7 E' T你们要研究研究五代的冯道,在乱世中间拨乱反正要做到这样一个人,太难太难。他一生著作很少流传,只有几首诗,像其中的两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他说自己只要心地好,站得正,思想行为光明磊落,那么 “狼虎丛中也立身”,就是在一群豺狼虎豹里头,也可以屹然而立,不怕被野兽吃掉。从他的著作上看,他并没有把五代时的那些皇帝当皇帝,他对那些皇帝们视如虎狼。看到这里,我觉得冯道真是了不起,大家要他尽忠,中国的知识分子读书人,最高就是尽忠道,五代这一段八十余年的历史,这个上来当皇帝,那个上来当皇帝,搞了几年十几年又下去了,都是野蛮民族外国人来当中国的老板,他为谁去尽忠啊!所以他说 “虎狼丛中也立身”,他自己认为站在狼虎丛中,这是真的下地狱的精神。在五代这八十余年大乱中,他对于保存中国文化、保留国家的元气,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了顾全大局,背上了千秋的罪名。所以后来苏东坡同王安石都赞叹他,苏东坡讲冯道: “菩萨,再来人也。 ”王安石讲冯道, “佛位中人”。说他是活佛。都是宋朝的三个人,欧阳修那么骂他,苏东坡王安石赞叹他,在这点上,我投了苏东坡和王安石的票,不但投了这一票,而且我在讲《论语别裁》时为他伸冤,把这个历史案子彻底翻了。因此我发现,人有许多隐情,盖棺不能论定,历史上很多人的冤枉带到棺材里头的。像冯道,我总算替他翻案了,辩护了。我一辈子做了三次辩护人:一次替冯道;一次替孔子,就是讲《论语别裁》;还有一次替关公,在关公的传记上写了一篇文章。
0 }: q8 i7 Z! V- B; \0 Z! _; a& w/ b- G3 |7 d: I5 \
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冯道当宰相时,有一位青年才子,在他手里考取,考取了来见老师,冯道衣冠穿得很整齐地出来见这位学生。冯道坐在那里,把腿那么翘起,大概地问了一下,结果之间没有什么话谈了,因为冯道话也很少。这位学生就没有话谈找话谈,他因为刚才低头跪下来行礼,看到老师脚上穿的鞋子同白己刚刚买的新鞋子一样,就问: “老师啊,你这双皮鞋, ” 手一指脚上,“多少钱买来的?”冯道说:“五百。”“糟糕,我上当了!我的买成一千啦。现在商人好没有信用,好可恶。”冯道把腿一换,另一只腿又抬上来,说: “这一只也五百。”你看这个教育之妙,这位青年才子,怀抱救国之志,你认为自己有本领有学问,性情那么急躁,脾气那么坏,没有定力,没有耐心,你何以处世啊!就这双鞋子上,冯道就很轻微地教育了他。当然还对这位青年说:“天下事,不要那么急,问话也清楚,做事也弄清楚。”这么一说,光是五百还不够,就变成二百五了,就糟糕了。所以我们现在看这一段话,从历史上找出一个人物,就是冯道,那真是得了庄子的秘诀。, K6 Q& _% N1 c* L3 l3 t
2 \. H, e# d! B5 M) }曲则全枉则直
3 Y+ Z, S) B. p( B
4 N. R( s, Y* N: c" |% m**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
2 N2 C a% y3 n+ I3 c) X3 m; A
" _6 M @: N) c* d4 K6 E. U颜阖要去做太子少保,蘧伯玉告诉他做大事业的人,处于杂乱的局面的修养。你形体外表的形状,跟他接触在一起,要很亲近, “形莫若就,”将就他,可是你的内心要外圆内方。“心莫若和,”你内心要很和平,自已要调和,不能随便。不能他要做坏事,你赞成做坏事,那就不对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想改变一个人很难,你外表只好跟着他,心里呢,你不能够随便,不能跟着他改变,要内方,外圆。这两句话任何人都很难做到。但是,这两句话你做到了,还是有毛病。外形跟他同流合污,他要怎么样,我也跟他怎样,要搓麻将,好,陪他打两圈,三圈就不来;他要喝酒,一杯可以,两杯就不行了。 “就不欲入”,不能深入,恰到好处。 “和不欲出”,自己内在心地要光明磊落,要端正,还保持祥和和平。但是,外表不能够露出来,我要这样才对,不这样不合道理,你的正道还不能够暴露在外。 ! w* ]7 R, a4 Q' F8 I
' n" u0 P4 t+ {) V2 d" [- J& _**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 **9 ~6 w* { ]- G% t. _6 t
" ?! d5 `/ s9 s; Z
蘧伯玉说,处于这样一个环境,碰到这样一个人物,你的外形跟他要永远在一起,就是学佛的菩萨道里有个名称,四摄法里头的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利行”,行为帮助别人, “同事 ”,譬如这个人打牌的,拿普门品来讲,应以打牌身说法而得度者,就现打牌身而度之;应以跳舞身而说法得度者,就现跳舞身而为之说法。应以何身得度,就现何身而为说法,造就是 “同事”的道理。“形就而入”就是“同事”。但是形态上是“同事”,你不要真的同进去了,你本来是陪他打牌的,结果你上了瘾,你的瘾比他还大,那么你完蛋了,他也完蛋了,你的外表虽然跟人家一样,但内在有道德的标准。然后表现出来,他爱打牌,不得已,我只好陪他玩玩。他爱打牌,我爱打坐,我这一打同他那一打不同,不过呢,我现在没有办法,只好在牌桌上陪着他。但是,你如果为了求知名度,向人家宣传自己,表示自己有学问有道德,那你招摇的结果就是 “为妖为孽”,你变成外道,妖怪了。本来你是正道,为一点名利之心所驱使,遭遇的后果,你吃饭的家伙就要落地了。
% L* k4 j: o, l$ K, m) F/ E
, S8 O" Q+ C! h q**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
" w+ |, j* J$ `6 `& l; D% S3 t6 q* S& F1 Y6 d
蘧伯玉说,你去这样的环境,教育这么一位太子,必须要做到这四点。就是说,他这种太子,天生的八字好,将来一定要当职业皇帝的,你要教育他成为一个好皇帝,对国家要有所贡献,他幼稚,“婴儿”代表幼稚,你也要跟着他幼稚,不能比他高明。不过你在幼稚里头怎样领导他呢?譬如他是幼儿园的一年级,你就是幼儿园的二年级,比他刚刚好一点点,完全跟他一样就领导不起来了。他说嘿嘿,你就哈哈,大家差不多,不过我比你笑得好一点,这就够了。他说嘿嘿,你来一个哈哈大笑,完了,这就不行了。 “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无町畦”就是没有方向,没有路径,像田地一样连边界都没有的。就是说,他是傻不咙咚的白痴一个,那你也就要学白痴,不过你白痴白得好一点点,有时候清醒一下,这样就能够领导。 “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崖”就是一个山崖,有一個比例。有一个标准,站得很高。这一类的人没得标准的,不高。明朝朱元璋的后代子孙是很糟糕的,像明朝好几个皇帝一塌湖涂,描写得比这个卫灵公的太子还糟,如明武宗正德皇帝,还有比他更差的。他 “无崖”,没有标准,你也跟着他没有标准。7 t: c$ I6 i" _$ x& e. y
6 U/ E/ R, K) ]" H/ n+ P你这三点做到了,“达之,入于无疵。”作人做事要通达,要圆融,不要古板,可是一个人太圆融太圆滑,会出毛病的,太圆太滑了,就变成滑头了。一个人不能变成滑头,又要做到没有一点暇疵,这就难了。我们在座的很多人当过领导,当过长官,你把庄子这一套法宝拿到手上,在哪个时代都无往而不利。做到这样,才能够不是叫滑头,才能在这个混乱的局面,混乱的社会,混乱的时代中,把坏的领导人带上了正道,拨乱而反正。你要懂得,这是庄子传的作人的密宗哦。这是大学问,很难做到。打坐成佛并不难,老实讲,处乱世作人,做到把坏人改正了,尤其是把坏的皇帝老板带上正道,比成佛还难。所以佛在佛经上,再三赞叹治世的转轮圣王的功德,同佛一样。其中差别,就是一个悟道,一个不悟道。你不要以为佛经光讲出世,佛经大乘法主张入世。转轮圣王入世行道,佛出世悟道成道,不一定哪个方法就是行道,入世之道更难。所以佛在《华严经》上说,唯有十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做大的转轮圣王,这个秘密就是指入世之难。: {6 q, w8 f( d: i/ l: @8 T2 d: }
" v; D# H" _0 ^3 F. h6 t
螳臂挡车 S3 f, C" m4 W' l! O
% Q1 I9 f" p/ U$ D1 ]' b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
, h- j$ {0 A4 t+ O1 C! t
U9 j B/ F! ?$ W3 g0 _5 l1 L: u中国文学上有个名言,“螳臂挡车”,就是从这个故事里出来的。我们在座的有些青年是在都市长大的,恐怕没有看见过螳螂,那就可以到小动物园,或者到昆虫协会去看看。我们小的时候,在乡下常看到。那时做小孩子不会像现代人这么可怜,螳螂啦,小螃蟹啦,都是最好的玩具,但都是把它们玩死了的。蘧伯玉说,你知不知道螳螂, “怒其臂以当车辙,”“怒”就是愤怒。我们看到,螳螂在路中间,听到车子嘎嘎嘎响着过来了,那个螳螂发脾气了,就站起来,把两个膀子举起来,那个精神,像力气很大一样,要想把车子挡住,哪里挡得住,车轮过去,它就变成肉浆了。它这样自己不估量自己,叫做自不量力。虽然如此自不量力,但它还是有勇气。其实螳螂不一定是有这个勇气,这是动物本能的反应。
: g; ]# D, r6 o+ V) Q. k& t) D! h+ N1 b7 G4 D# M1 ^+ d: S* ]! r: @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经过了二十年的痛苦。历史上记载,越王勾践有一次出来,看到路上有个癞蛤蟆,越王乘坐的车子过来的时候,这个癞蛤蟆生气了,就把肚子鼓得好胀好胀,那个威风好大。越王勾践立刻停车下去,向这个癞蛤蟆行了一个礼,左右大臣就问越王这是什么意思,越王说,我们为了复国,当效法这个蛤蟆的这股英雄气概。所以,不要看到“螳臂挡车”很愚笨可笑,“是其才之美者也”,这个勇气还是很难得。造句话插在这里,什么意思?上面一段蘧伯玉告诉颜阖,你辅助这位卫国的太子,应该怎么样作人处事,大原则讲完了,下面讲,如果你不照这种方法去做,非要严厉地把他改正过来,等于“螳臂挡车”一样,最后自己完了。不过完是完了,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一个名。就如宋朝时候,有一个皇太后请老师教育太子,这个太子将来是皇帝哦,当老师的就因为他书没有读好,考试通不过,就打了他的手心,因此太子不肯去上课了。这件事皇太后知道了:哼!我们家里的孩子,有学问当皇帝,没有学问也当皇帝,真是岂有此理。皇太后一下子胡涂了,就不让太子去读书了。老师见太子不来读书,就马上叫太监告诉皇太后。皇太后命太监带口信出来,我们家的孩子,不管书读得好不好,都要当皇帝,等他当了皇帝,还不是把你的头要砍掉就砍掉。这个当老师的就让太监回复皇太后,有学问做圣贤尧舜一样的皇帝,没有学问做桀纣亡国的皇帝。太监把这个话照搬过去,皇太后一听醒悟了,对啊,送太子出去读书,就应该听老师的话。慈禧太后也干过这一类的事。所以说,还是有 “螳臂挡车”这一种事,这种做法只能做一个忠臣,做一个烈士则不行。* }9 Y5 n* P; A& F: s$ e. a6 _9 n
2 Z/ S% A( f& f& u7 d4 P所以蘧伯玉对颜阖说:你要小心啊,要谨慎啊。你慢慢地奖励他,对他多鼓励, “哎呀,这句话说对了。”“嗯,这个也对了。”然后,他都听得很顺耳的时候,有时告诉他,“这个有九分九好。只差这一点不好,你把这一点改一改,就十分了。 ”你如果照这样的方法,去教育他改正他,那么,你就成功了。这一点,就是我一辈子学不到的,看到有不对了就训话,哪还会给你慢慢奖励,实在没有等的工夫。' s- h4 }6 ^+ d1 e6 P
! g, Q: h2 e& `养虎的学问
+ W a6 B' \/ N* i& t& m7 E
: x) o j, r% m# s接着上面两段一正一反的理论之后,蘧伯玉又讲:
# P3 x1 c; B+ [6 C4 y( |; W3 n' d
* Z& e( N, W; V7 `% o Q; i**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
4 \, W- z+ |$ t9 f5 t! E- [. {3 o
你有没有看过,养老虎的人给老虎喂食,譬如说喂牛肉,宁可煮熟一点,而不敢割一块生牛肉丢进去,或直接把一只活物丢进去,否则老虎必须把活物咬死了吃,这样它就善成了杀生的习惯,而且养成了鬬争的习气。同时,“不敢以全物与之”,宁可把食物割开来剁碎,送到它嘴边就能吃下去。喂老虎一样东西,你看它用爪子按着又啃又咬,有时咬不下来就发脾气了。个性坏的人哪,就和这老虎差不多。所以养老虎很麻烦,要对它很了解,什么时间肚子饱,什么时间肚子饿,它怎么样就要发脾气,怎么样才不发脾气,这些都要搞清楚。老虎是畜生,动物脾气都很坏,嗔恨心大,所以就变动物了。老虎与人不同类,但老虎对养它的人呀,蛮好,蛮乖。为什么?因为给它吃的嘛,养虎人顺着它的性情来养。有时候老虎发了脾气,把养它的人吃了,那是因为养虎人撞到了虎的毛病,老虎的毛病发了,不管你养不养我,照样吃你。此所谓禽兽。这一段拿给心理学家去发挥,可以研究出许多名堂。 8 p$ c2 s4 }, k4 [* g; C
7 Q3 v$ l0 O2 n# z“虎之与人异类”,其实庄子讲得很客气,虎和人不同类,并不是说人比老虎好。人有兽性,兽也有人性。上次在宗教展示中心,有个同学问我,为什么密宗塑的塑像,多半不是人的样子,有些塑成人的身体,连着野兽的脑袋,还有爪子什么的?像显宗塑的佛像,三十二相八十庄严,多么漂亮,这是什么道理?找告诉他,很简单嘛,人性之中有兽性,兽性之中有人性,究竟人性是善良,还是兽性是善良?这是个话头,你参参看呢?不可知。你不要以为我们人这个样子,才叫长得漂亮,让另外世界的那些众生看,我们人这个样子很难看。别的生物长几十只脚,我们人只长两只脚,这个样子多不好看呢!别的生物脑袋后面长有眼睛,也不怕车祸,我们人长的眼睛,看前面还蛮灵光,后面就不行了,所以人这种动物笨得要死,只能看一面,不能够看到全面。所以啊,密宗的佛像,有道理在里面的,是个大话头。那个同学听了,有点恍然钻出来大悟的样子,是不是大悟了,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 " }; {% q( n0 Z$ b
" M/ D3 Q" b; v1 F. e( v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
3 u; r" I) S' R5 i! z- W: L+ {5 T( H n: O: D9 w( l7 G& J3 n+ j
你看养马的,喜欢马的人,马的尾巴一翘,晓得它要屙大便了,就很快地用竹篮筐接住马粪。马粪还是药呢,也可以作燃料,同时也怕把路弄脏了,所以要用篮筐接住。马撤尿的时候呢?把海边大的贝壳取过来接它的尿,马尿也是药,也有好处。当然这是古代,现在都不用这些工具了。人爱马呀,又要给它洗澡,又要给它剪发,又要给它喝酒,又要给它吃豆,爱马那爱得不得了,比爱人爱得多了。马我们那样爱它,它对人也好,看到人来,把头贴到人身上擦两下,人就是容易被骗的,马这样亲你两下,你就说:这马好可爱呀!它好爱我呀!结果有个蚊虻来吃马的血,你拿苍蝇拍子 “啪”一下,打到马身上去。打马的时候不对,这下马屁拍在马腿上,那马把马缰咬断了,把头一摆,马蹄子朝你胸口一踢,你就受内伤了,云南白药都吃不好的。这个道理就是: 9 ]0 v9 F. E- U- p* K# L; t. o( |5 d
/ _# V" F0 S. C$ t. O( |5 e' b. t- r: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 |, m. F! Q4 g2 i" K, N+ i% c
4 u( h6 ]: c- G/ |2 K g) H. x0 A: ?0 F这两句话也是作人的道理。任何一个人,都有自由的意志,生物也是一样,马也好老虎也好都是这样,“意有所至”,它那个毛病来了,一发作了,人跟马跟老虎没有什么两样,他爱好就是那一点,专注在那一点的时候,什么也转他不了,这就要研究唯识中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习气的根。一个人入迷的时候,你要劝他 “回头是岸”,苦海茫茫,回头岸在何处啊?你什么般若呀,真如呀,都没有用。所以,明知道你爱他,有时候他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记你爱不爱他了。因此夫妇之间,父子之间,兄弟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总之是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啊!% `* l& w/ p9 M9 w# Y3 \: z& d
8 h, f% R4 i8 k. E; S
我们再看历史上的大奸臣,譬如宋朝的秦桧,明朝的严嵩,乃至清朝的和珅这一些人,他们为什么一当权就是几十年?因为他们就懂得“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这个窍妙,皇帝硬是离不开他们。历史上大奸臣杀了大忠臣,你以为真是被奸臣杀了的呀?根本就是皇帝要杀。如历史上说秦桧杀了岳飞,哪里是秦桧杀的,宋高宗本来就讨厌岳飞,秦桧只是迎合宋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大家都知道岳飞的口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是岳飞不懂宋高宗的心理,以为直捣黄龙就可以了。迎回二圣以后,宋高宗怎么办?二圣一个是他父亲,一个是他哥哥,二圣回来,宋高宗还当不当皇帝?第二点,当时宋高宗还没有立太子,而岳飞偏要涉及内政,天天催宋高宗立太子,这在高宗的想法,认为你岳飞希望我快死吗?而且这是我赵家的家务事,你在外面好好打你的仗就行了。可是岳飞偏要回来管这件事。秦桧就知道宋高宗这个心理,宋高宗“意有所至”,秦桧一下子就懂了,皇帝的意思要这样办,我给皇帝办了,皇帝是越来越舒服,嗨,他真懂事。所以奸臣也是很不容易当的。当然我们不要学奸臣,奸臣太懂人家的心理了。所以做奸臣也好,做忠臣也好,历史上有句名言,叫 “揣摩上意”。上面领导人的意思,你搞不清楚不行,要好好地研究,好好地揣摩。不要说揣摩上面的人的意思,像有的学生没有把我的意思搞懂,有时候正忙着,你来给我讲话,又不好意思骂你,就 “好好好”应付两声,那个“好好好”,是不大同意呀,你一听老师答应了“好”,就以为老师都同意了,那我的火就上来了,我的老虎脾气也发了。所以揣摩上意之难呀 !不要说揣摩上意,两夫妻,两个好朋友,你真懂得他的意思很不容易,此所谓知己之难。我们懂了这个道理,就可以作人了,可以处世了,也可以做大事业了。所以有些朋友埋怨,自己的才具是了不起的英雄,就是运气不好,这些长官不认识我。不是长官不认识你,对不起,是你不认识长官,你不懂得长官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啊。 & q( ~1 ^. m! m2 M: Y
; H6 H$ E: j$ G“可不慎邪!”你要谨慎啊。这两句是重点,最难的,这是庄子在《人间世》传人道上的密宗。
; v9 t* x# F) P+ w7 g4 G' d( d5 p8 S
三个故事讲完了。《庄子》的妙就在于,他东一下西一下,一段一段的故事摆在那里,都不给你作结论,要你自己去作结论。如果他做了结论,那就没有价值了。就像一个水晶球摆在那里一样,从四面八方去看,角度不同,理解就不同。禅宗后来都是学的这一套。这中间要注意,我现在只能讲到这里,你们仔细去读,仔细去参详,这三段故事,每一段都并不独立,从颜回开始,三段故事都连带下来,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转接不同,但是,每一段又是单独的一个故事,这就是《庄子》的千古妙文。现在年青人写白话文,最时兴的都是这个方法,一段一段的,可惜呀,不是《庄子》的文章,是 “孙子文章”。上不及老子,下不及孙子,真是儿子,中国诸子百家的儿子。我们的诸子百家,上有老子,中有儿子,下有孙子,哈!三代都有。
0 B0 D7 G1 M/ v! e7 V) f/ N' F
; Q: q% p' `' m* z1 }8 Z8 ~* x**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 ) U+ n3 w3 ?5 `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槾,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
% J; R$ g& o6 p**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 **
' Z* I: Z& I+ U6 }3 Q8 X F f**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 **
7 h' P- z: M. Q9 k6 W% U* D! R**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 ; ]- m% G+ ~' X5 m5 A
( w) N2 r! K; v& g) e
无用之材
: m- |6 t* n, b9 v6 @9 x) l! ]2 T3 H; u7 Z( |! _2 ]/ O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
+ V F/ S4 o ]: K6 G+ o, B' s/ v) t. \6 y8 t; W% J4 c: E
“匠石”这个“石”,古人的解释有好几种说法,这不太重要,在古代,只有对那些专业研究书本的人才重要。有人解释说,“匠”,是个工匠师,这个匠人姓石。在这两个字上作文章,写博士论文,我是不干的,因为划不来。庄子的话,十有九都是寓言。反正有这么一个人,是个工匠头子,到齐国来选木材,他到了“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栎社树”。楼来有人考证,曲辕是孔子的故乡曲阜。是不是?不知道。“栎社树”就是属于神庙的一棵树。“社”,在古代是土地坛一类的庙子,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忠烈祠,是代表国家社稷的一个庙子。譬如我们到日本可以看到,一个石头打的,上面圆圆的四个洞,那是社稷前面的神灯用的。中国上古的那一套文化,日本还保留着一些。日本人叫做神树,神木,也就是 “栎社树”。这棵树大得呀,可以 “蔽数千牛”。数千头牛夏天在树下一站,像被凉蓬一样都遮住了。人手拉手围这棵树,有一百围那么大。这棵树高得很,有 “十仞”之高,七尺为一仞,就是几十丈高。后面还有些旁枝伸出来,把旁枝砍下来可以作一个独木舟,这棵树的旁枝有几十根,可以做几十只独木舟。 “观者如市, ”我们到日本京都,京都的神社就是这样,来参拜神木的人多得很。可是这位专门来选大木材的匠石,经过那里连眼睛都不斜一下,看都不看就一路走过去了。跟着师傅的这些徒弟,围着这棵树就看了个饱,看满足了一回头才发现,师傅并没有站下来看,已经走到前面去了。于是赶快追到师傅那里,对师傅说,自从我们拿起斧头跟你学手艺以来,那么多年跑遍了江湖大山,没有看见过这么好一棵大树,师傅你连眼睛都不斜一下,看都不看,停都不停,只管向前走。这是什么道理呢? 6 h6 f( o3 d" m) Y" y
0 [/ d+ a% f, ?9 d, a" z**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音 mán),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 ** @# g& x, f$ ]1 ?7 V
5 a4 {8 Y) O4 G2 c" g
匠石说:算了吧,你们不要啰嗦了,这是 “散木也”,没有用的木头。你看那棵树那么大,又有什么用呢?拿来作船吧,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拿来作棺材吧,埋到地下去没多久就腐烂了,做棺材的木头应该是很不容易烂的;拿来做家具呢,它很快就毁坏了;拿来做门窗,一下雨就容易吸收水分,因为吸水分太重容易长湿气,它容易坏;拿来做柱头,要生白蚂蚁。这个木头呀,“百无一用是书生”,和读书人一样,没有一点用处。因为没有用呀,所以它活的年纪那么大,很安全。匠石给学生上了一课,学生相不相信,不知道。徒弟也没有经验,反正是听了。
( i9 I" E) D9 S5 j1 V& X. {* h5 M, q: e
神木托梦
- n6 ]5 ], k: Z# _1 Y1 ~5 w( n' i v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 “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音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 **
" s# ^; e) n' R
3 H! `' V3 |4 ~6 D: r9 W! O2 E匠石回去后,睡觉的时候做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公公来了。庄子没有这么讲,是我加上的。这个白胡子老公公就讲:你这个家伙算老几呀,你白天对学生讲些什么狗屁的话,你想拿我和楠木啦,红木啦,这些最上等的 “文木”相比,那你就搞错了。白胡子老公公就教训他一顿:你看那些梨子树,桔子树,柚子树,那些番瓜,红薯之类,这些都是木头之属,草木之类,这些东西,可以开花可以结果,因为它会开花会结果,人们都不许它长高,要它横着长。刚长高一点,“嚓”一下就把头剃掉了,叶长多一点,想多留一点头发,也不行,要剃成光头,人类对这些植物多刻薄呀。这是因为它有用,结果大枝被折了,小枝泄气了。因为它能干,会开花会结果,所以把自己这个生命搞得很痛苦,“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这些树专门生长水果给人吃,越生长得多越辛苦,活不了几年就老了,枯萎了。成了枯木当柴烧。本来树木的寿命很长,它活不到几年短命而死,就是被一般的世俗之人害了。 “物莫不若是。”你要注意哟,有用的东西,就会把它用死了;你能干吗?就会把你能干死了。所以女同学做太太的,懒一点也蛮不错,不懒就会很可怜了,就是这个道理。
+ I+ A r' V4 o$ l : z+ q- [3 e; [3 j* w$ H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 % w4 n" ^. D+ ^6 x1 `9 }# U
8 `9 |: [9 Z/ [: w% l5 D
而且我为了修到“无所可用”,修了好多年的功夫才成功哟,中间人家几乎把我砍掉,总算我显示出了没有用,才没有被砍掉。现在终于修到百无一用了,证果了,得道了,每天被人家来上香来拜拜。你说我没有用?这个就是老子的大用处哟!假设我也同那些柚子树,地瓜等那么有用,我还长得大吗?还能活了几千年到现在吗?白胡子老公公又讲,而且你不要以为自己是人了不起,人和木头差不多,你是什么东西?我是什么东西?大家都是天地间的一个东西。你专门来砍木头,你怎么不看看你自己呀。你给徒弟说的几句话,把我的密宗揭穿了,密宗就成了显教。那就完了。你骂我是 “散木”,你就是“散人”,我是个没有用的木头,你就是没有用的东西。这个白胡子老公公就是木头的神,来骂了这个匠石一顿。 2 L( R; e g! i; Z9 Z
& Y7 ]: k/ `2 _; i! y+ [' l$ N& C
**匠石觉而诊其梦。 **) f& x8 l) p! W: L5 R& D
" \+ i2 G. e9 Z5 \9 Z
匠石被骂以后醒了,这个梦可吓死他了,就要圆梦,解梦。等于我们同学做了梦,早晨起来就问:老师啊,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然后就给我讲梦话。我清醒的人硬要听讲梦话,你说痛苦不痛苦啊?可是这位匠石清醒了,叫来了徒弟说梦话:昨天啊,我讲错了话,得罪了那棵神木,做了个梦。 9 }" O. @4 X- A4 `2 E8 ^$ I/ p" c' v
q5 L4 G% ]8 b) a5 h. P! W
**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 ** t' h! y. [ Z6 ~& N
( p3 `# V- t$ z
徒弟说:师傅昨天不是讲过吗,这根木头是无用的木头,既然是无用的木头,它还会成精,变成一个白胡子的老公公托梦给你,这好奇怪呀?匠石赶快说:密宗,密宗!这是秘密不要说,不要讲,声音轻一点,怕又被树神听到了。然后这位匠石哈哈大笑,说:我告诉你们,这个树神为什么托梦给我?他也很寂寞,没有知己,虽然我骂他一顿,我骂他也是他的知己呀,所以他来梦中给我谈这一番话,实际上他晓得我很懂他,因此托我传话给世界上的人,骂世界上的人都是笨蛋,不懂他,总算有我一个人懂他,托个梦给我,托我做他的宣传部长去宣传一下,去帮他再说明一下。你以为他来叫我给他买只鸡拜拜呀?他不是这个意思。这位徒弟刚才问得对,无用的木头怎么会在庙子里给人家拜呢?有用的东西要被人砍掉,没有用的东西更要被人砍得快,没有用留着干什么?但是他不会被人砍掉,他是庙子里一棵树,人家会说,这棵树呀,
2 E6 V7 y6 J% A- ^4 ?/ V) K7 |, X) G6 Y' n( e3 E
是神呀,动不得呀,只能拜一拜,因此就保存了,所以他活到几千年。这个道理懂吗?我们的人生,有用倒霉,没有用更倒霉,要做到好象是有用,又没有用,没有用的大用,譬如一块木头,被做成马桶了,多倒霉呀,另外一块木头,结果被雕成菩萨了,我们一天到晚拜它。因为它没有用,就要做到社神,做不到社神,“且几有翦乎。”半路就给人砍掉了。
: p5 K7 n# @. B+ Z O& ^$ P- j( O& l+ d
**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
4 @2 r4 S& R9 r4 S3 M+ z$ g& L' q9 R' @( k: R0 T. m
所以他要保全自己的寿命,有他保全自己寿命的一套办法。那个没有用的人在社会上,要保全自己的生命活下去,就只好装起一副修道的样子,人家一看,哟,有道之士!要做到这个样子,那就行了。然后向人家传道: “我讲了你不懂,为什么?密宗! ”人家就问:“密宗是什么?”“嗡啊嗡啊嗡……这是藏文。”再不然,“这是梵文,你不懂的。 ”人家奇怪了:“梵文我认得呀!”“这是上古的梵文,你怎么认得?”像这样,就行了,就可以保全你自己了。这个人生,玄了。所以学庄子要学坏的,但是,其中有人生的真道理。所以, “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他保存自己的办法,和你们都不同,所以他长寿,永远站住。然后你称其万岁,神,菩萨,还要拜拜。你看看,这多么高深,多么远大,这是密中之密呀!你们怎么懂呀!- D: ^ W+ Q1 [6 P$ r4 `% R% Q
" \4 c& n- G' F6 q" X我们中国文化和外国不同,有所谓诸子百家,上有老子,中有儿子,下有孙子,还有一子,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政治家,他也说两个故事,和这个道理一样,这两个故事也是对当领袖的人讲的。第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位太子,声望已经很高了,还要去周游列国,培养自己的声望。这时突然来了个乡下的糟老头子,身上穿一件破短袄,腋下挟一把破雨伞,言不压众,貌不惊人,自称王者之师,说可以做皇帝的老师,帮助平天下,求见太子。通报以后太子延见,这老头儿对太子说,听说你要出国,但这样去不行,你要拜我为师,处处要捧我,礼敬我,然后到每个国家,像美国总统什么的来接你的时候,你要让我站在前面,国宴的时候,你要让我坐在上面。我呢?光晓得吃饭睡觉,别人问到我,我也一问三不知。你这样才能成功。太子问他这是什么道理?老头儿说,我以为你很聪明,一提就懂,你还不懂,可见你笨。现在告诉你,你生下来就是太子了,绝对不会坐第二个位置,而你在国际上的声望也已经这样高了,再去访问一番,也不会更增加多少。可是你这次出去不同,带了我这样的一个糟老头子,还处处恭维我,大家对你的观感不同了,认为你了不起。人家会说,太子在国际上这么有名望,真是肯礼贤下士,如此谦虚,到将来不得了;而且这个老师这个样子,不晓得有多大的法宝,算不定他指头一伸,世界上的核子弹统统都放不出来了。各国对你有了这两种观感,你就成功了。这位太子照他的做,果然成功了。这是一个故事,《韩非子》里的故事很多了,都是政治里最高的艺术。
* {! z. o1 m; o5 I# q. |# h5 B; S
第二个故事,有大小两条蛇,要过街,大蛇想大摇大摆过去。小蛇不敢过去,叫住大蛇说:老兄,我和你商量一下,我们民主时代开一个会,你我这样过街会被打死。大蛇问该怎么办?小蛇说我有个办法,不但我们可以大摇大摆地过街,两边的老百姓还要放鞭炮,摆香案,跪下来,然后还要在台北市给我们修一个龙王庙。大蛇说,如果有这样的好事,我听你的。小蛇说,很简单,你仍然昂起头来大摇大摆过去,但让我站在你头上,慢慢地从街上游过去。这样一来,我们不但不被打死,老百姓看了觉得稀奇,一定认为龙王出来了,摆起香案拜我们。然后盖一座大的龙王庙,把我们送进去,初一十五还有猪呀羊呀,香呀蜡呀,来拜一拜。结果照这个办法过街,果然当地人看后盖了一个龙王庙。这个故事分析起来很有道理,所以一个事业要成功,常要上面顶一个所畏的。你们要做了不起的人,头上都要顶一条小蛇。所以,你们叫我老师,你们诸位都是小蛇,我现在实际上就是那条大蛇。 l: Q$ I& v* C: O3 ~
; ]2 T4 D2 W* n- i( }& v7 O6 _
这两个故事和庄子说的“栎社”神树是一个道理。所以中国的古书,诸子百家不能学,学坏了就是个大坏蛋。我们小的时候,诸子书是不准读的,《三国演义》都不让看,怕人学坏了。但是,做大有为的人生,做大事业的人,想要做大政治家,做大外交官,大元帅,大教育家,乃至做一个大和尚,这些道理都要懂。大和尚就是这棵树,就会要托梦给人家,那才做得好。真的,这是《人间世》的道理哟! & Y' V V c# \4 [. D: |
5 `3 ^: {$ t! v2 p Z- X4 X: _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子綦曰: “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 ”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舐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
2 i4 ~1 t3 A* W/ s$ N**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
" O& P( `' x/ u! ]" k3 }: J% K**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
9 l- ~; i1 O8 `7 M% q. X" b! \; e5 X
" o* T( }. U8 x9 g1 K1 B异材
3 u* F* [9 g$ q* i$ c, U; J0 x' k4 m' Z! l, d6 e' J
《人间世》全篇的宗旨,庄子告诉我们怎样处世作人,方法就是老子讲的三个字。 “曲则全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做人处世的艺术。处世是非常难的,如何做到 “曲则全”呢?前面讲到栎社树,无所可用,等于本地的榕树,榕树实际上没有多大的用处,但往往可以给人乘凉,乃至做庙子前面的标记。 * g* q+ r8 a- W) W$ A
; G. F) G2 [1 h/ l& D/ y**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蔌。 ** , S4 N* q! J9 Q7 W( k6 M! G; O
" m+ c1 B; U9 T“商丘”是一个地名。“南伯子綦”看见一棵大树,大到什么程度呢?“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蔌。”古人所谓“驷”是四匹马平排拉一个车子叫“一乘”,“千乘”形容大得不得了,有四千匹马平排起来站在这棵大树之下,树叶都把它们遮住了。我们知道,任何植物,树根有多大,就是树叶子散开的范围。
6 u# P) u+ j; R. ?; M
& P, l" S- ^$ y! R% a**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
/ q" c+ V% O& f6 B+ j
. L G& ^; T! i: h9 c' R5 D! u7 W2 X4 |子綦说,这是什么树呢?它一定有奇才异能。现在说一个人有特殊的本领为奇才异能,也是由《庄子》“异材”的观念发挥的。
% h1 i8 P) m9 L- V5 t: I( ~$ W9 d0 M# h. z& i: W) H! x
抬头一看,树的枝干是歪歪曲曲的,不能做为栋梁之材。古代建房不用钢筋水泥,全部用木材,尤其古代修建帝王的宫殿,采栋梁之材是非常困难的。历史上帝王们修建宫殿就是老百姓的大灾难,栋梁之材都只有在深山老林中才找得到,千方百计砍下来,要运几万里送到首都去。例如最好的木头在西康建昌。过去有一句土话: “少不入广,老不入蜀。”它的意思指广东风气比较开放,很风流,年青入广就流连忘返了。老年人入蜀有个好处,有好的棺材料。因为四川西康一带有好木,如沉香木,有香的,有不香的,一根沉香木比黄金钢铁还重,在水中不会浮起来。帝王们修建宫殿必须用这种木头,木头砍下来,要经过很多省,运几万里。为了帝王们享受,老百姓不知要死多少人,经济上的损失不知有多大。
. R. l0 h7 l7 F
* ~, H6 g( n P7 R3 J! R把这棵树的根剖开,不能做棺材板。用栎木做的棺材板很容易烂,很容易生虫,而且古代好的棺材板是一块板,不能用两块凑起来,不能有缝,有缝则尸体腐烂了,液体流出来,味道很难闻。舔一下树叶子,则嘴烂舌烂;闻它的味道,人就会像酒醉后呕吐一样,三天都吐不完。这树大得不得了,却一点用处都没有,但它“结驷千乘”,可以做一个大的停车场,有这样大的好处,是“异材”。
* U7 i) X9 W4 O; d2 O6 w" O1 _ Z. e1 _- n! t3 I, D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
& z* g' C P2 u' f- R# V( J0 r6 R; Q; f
子綦说,这“材”算什么东西?无以名之,这就叫嫉才妒能,因为它有特殊的材料,天生的能照应那么多人,但是它本身有什么长处?一无所长。 “嗟乎”是感叹,上天生就这么一个木头,一无所长但用处大。这个故事同前一个故事相似,前面讲的栎社树一无所用,但却做了神木。现在这个大木也无用处,但能够挡住了太阳,能够覆盖了天下人,大家都可以在大树下乘凉。最伟大的大木就是这样,最没有用的大木也是这样。在人里面,当皇帝、作孤家寡人就是这个大木,当皇帝是一无所能,既不能搬砖又不能盖房。任何本事都没有,只有一个本领,你们可以躲在他下面乘凉,因为他有大用,所以不成材。材是专才。譬如历史上有名的汉高祖真是这个大木,兄弟三人,就他一无用处,成天喝酒吃肉吊儿郎当的。从表面上看,他是漫不在乎,大而化之的人物,他只有一个本事,会当皇帝。但当他统一天下,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很坦白地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运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 ”现在很多青年人想当领袖,你要想一想,自己会不会做造么一个大木?如果又精明又能干,连小指头都充满了精明的人,你不要想当这么一个大木了,做不到的,只能做个学者,或学个电机工程,再不然当一个博士很了不起了。要做这么一个大木,必须要“异材”,要特别不同。那么,庄子已经说明了第二层意思,他虽然没有说木头作什么用,但一望而知,点题了,这木头可以 “结驷千乘”,“结驷干乘”就是天子的本领。% \, n) o6 y- | S8 S) k y
$ p% h! | `+ }有材则患 * z( C5 d, M7 D+ @, c
3 O9 i" f, F0 d/ A: y, p( W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音 yì)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禅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 **
4 U) G* K' N! S3 z. f* D) C( v2 _
) T- f$ A5 |3 b宋国有个姓“荆”的人家,有一块好地,种了楸树柏树桑树。当这些木头长到一把时,两手相合叫一把,可以用来做抓猴子的机械,就砍了;当长到三围四围时,可以用特别漂亮的木头来做大房子的门框,就砍了;再长大一点,长到七围八围时, “樿傍”就是做匾,可以拿来做匾了,贵人富商之家就把它砍了。! \2 v" ^3 h5 O, [7 M
! p3 ~5 b% k$ [# Y( K+ A* k草木的寿命很长,依中国文化来讲,用五行表示,东方属木,西方属金,东方是太阳升起方,木代表生发之机,表现生生不息的现象。草木寿命都很长,而且不大容易死亡,即使砍断了,还是可以连续长起来。这些草木应该活得与天地同寿,但是它是有用的材料,长得大一点,小有用处了,随时就被砍了,所以生命只活了一半,甚至一半都未活到。无用之材就活得很长。前面讲有个大木无用,其实无用的大木最有用,代表了领袖的才能。要做个领袖,真是一无所能,无所长处。但领袖的长处是什么呢?能包容一切人的长处,假如不能包容,就是臭木头,只能放在庙子里,靠菩萨在前面保卫着,才活得长久一点,不然就要被砍掉。这个大木不靠菩萨不靠神,因为它自己能包容一切,能蔽荫天下人,等而下之的材料就用到死, “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 ”这个故事的道理说明,世界上能干多才的人,都把自己的生命糟塌了,越能干越多才,越是自己促死。历史上有名的蘇東坡,就是有用的材料之一,蘇東坡一生遭遇很坎坷,他晚年做了一首很妙的詩,希望人不要做有用的人: “人人都說聰明好,我被聰明誤一生,但願生兒愚且蠢,无菑無難到公卿。 ”這是蘇東坡晚年的人生經驗,我讀了以後笑了,天下的如意算盤被他打完了,生兒又笨又蠢,但運氣好,一輩子無災無難到公卿,這不是打如意算盤嗎?蘇東坡怕被聰明誤了的思想,又被聰明誤了。6 w$ C3 E+ }( j
" [. Q8 [0 W" g8 e
所以莊子下了個结論:
% x$ \4 \' C+ m+ e1 O7 X: U1 j; b& x% h2 B
**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
5 ^0 b0 V+ ]: R: N6 I
9 C @) ?) n7 t# P( W4 c3 @古代人的迷信,牛马身上有块毛是白的,不吉利。《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马叫 “的卢”,据说的卢丧主,带孝的。牛猪头上有白毛的,小猪的鼻子翘得像犀牛一样地高,拜拜都不能,也不吉利。人有痔疮的都不能过河,河神不答应。像过去往浙江普陀山拜观世音菩萨,女的碰上经期,不能坐船去拜,不然会碰上台风。如果碰上台风,马上就问有女的没有?有就把她丢下海了,一定是她不干净,惹菩萨生气,所以来了台风,这是古人迷信。庄子引用古代人的迷信,这些事是符祝,一般说的端公们都知道,认为不祥。庄子说人认为不吉利,但 “神人”认为不吉利更好。如果变马,宁肯头上有白的毛带孝,一辈子没有人敢骑;如果变猪,宁肯鼻子高高地翘起,不会被人杀了拿去拜拜,会好好地活到老。所以,世人认为不吉利,在上天看来是大吉大利。2 }& i0 p+ b* I7 L% n
+ d: a8 R, v! c z$ {这一段看起来滑稽幽默,但人生被庄子看得透透的。庄子的观念认为,人没有认清自己的价值,没有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人生所谓求名求利求能干,要聚敛功名富贵的,都是不愿意好好地活着,忙忙碌碌地过一生,最后自己卖命得来的功名富贵,功成名遂,自己却看不见了,像苹果熟了落地了。这两个故事说完了,就是庄子在《人间世》中所提的两个原则。
* x; m6 g; t, M2 c9 `, B5 G# k3 E& M/ m& C
**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挫针治繲,足以糊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
' ~" b' Z6 S& w. B9 o% ?: F( r* x9 t, ~5 M
支離疏的故事 5 S c/ n0 i: c( j
: Y3 Q% W% g( v! T& q: k
**支离疏者,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 ** . O& S2 `0 c6 ]" Z
8 d+ e+ U# D3 i3 ?8 N1 Z' U* M7 n
“支离疏”是一个人的绰号,这个人长得很奇怪,他大概是没有脖子的,两腮贴近肚脐,肩膀长得比头顶高,五官仰起,两髀同腰相连,长得不像个人形。这种畸形的人,我们看见遇,现在这种人的命一定很好,可以作电视上的好材料,当名演员。
q9 C% d# r+ v0 o' v( d6 e5 p' X* o$ K x2 ?0 c
**挫针治繲(xiè),足以餬口;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 **( n, H2 r* D' f2 S/ [6 m% v! i, S
0 f0 m3 K; O0 R' @支离疏这种畸形的人,正好适合当裁缝。“鼓荚播精,”就是卜卦用的一套。中国有一个习惯,一个孩子天生瞎子,就教他算命或卜卦,特别灵。还有一套特别的方法,教他只求记忆,不用子丑寅卯,只要记得就好,所谓“铁板数”就是教这类人的。过去算命专门找瞎子,瞎子有特长,算得更准。这种畸形的人算命或卜卦,每一天生意很好,靠他可以养活十个人。样子长得不成人形,谋生的技能比谁都好。当国家征兵时,免了他的兵役;当国家征用劳工时,因为他有残疾,不用出力;如果发社会福利救济金,每次他都能领到。他虽然长得不好看,但在人生的途程上,占的便宜大极了。 3 k' M1 i0 p5 Q9 s" `6 n
0 L5 l/ d/ k. h; e. E
**夫支离者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 v! I5 Q+ o; R: J
' h4 }2 U* [& `8 b9 N* T
这个人“支离其形”,长得怪里怪气,可是生活得很好。如果我们有人对自己一生的学问、道德、修养做到怪里怪气,也就是像现在好好的一个人,要去学修道啦,学佛啦,打坐吃素啦,9 }3 B# s _1 B3 F
# c1 ^- m7 O' b& U A上教堂等,都是“支离其德者也”,看起来很不正规很不正常,然后人们会说:这人很迷信,不用找他了,因为找他没有用。迷信就是一顶很好的帽子,可以躲开很多的灾难,可以让人很好地活下去了。如说某人是吃素的,究竟他心里吃不吃素,是不是 “心斋”,那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庄子告诉我们,这个人生这个社会很妙的,正常的人生活下来很困难,稍稍带一点怪,但不要怪过了头了,就会活得很痛快,就看你是否善于利用 “支离其德”,不过要学得像支离疏,好处他都占光,国家要征兵役用劳工,他什么事都不用做,发救济金却尽管来领,要做到这个样子,你就“支离其德者也 ”,所以怪要怪得有样子。我们有些年青人本事没有,脾气非常怪,那就变成了翘鼻子的小猪,上祭坛不能用,杀了拜拜都不行,但做成香肠腊肉却可以。所以要怪得像支离疏那样,这人就有用了。) I6 T0 p, M( ] J; S2 z. m4 [4 q
: z: y+ i$ F, b
讲了支离疏这个怪人,下面的文章引出我们文化历史上最有名的故事,这在孔子本身传记见不到,看起来庄子处处在骂孔子,实际上庄子非常捧孔子,我们不要被庄子的文字骗过去了。 , o6 |! f8 u$ z ~
& ~$ c# b# C! ^" Q& y) {3 F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崎曲,无伤吾足!” **
7 K" a+ @* `1 E2 s- f! N/ b: s' x) L2 D7 Y0 y
凤兮之叹 7 o3 W6 ^; H( t" o/ R* |: M# Q
2 H. M( }' ~+ c# |) V; G7 ~**孔子适楚。 **! V& \/ B) x6 x. n- i9 u l: e
/ u$ }) Q) n) b" X/ l7 K6 K. c孔子到了楚国去。当年楚国的中心是湖北湖南,一直到广西贵州的边缘,实际上安徽这一带都是楚国的范围。据《庄子》上讲,孔子到过楚国,一般的记载上,孔子周游列国,但没有到过楚国。湖南湖北的朋友经常说笑,我们是孔子不敢去的国家。孔子到楚国边境要遇河时,车轮子坏了,叫学生子路去借个工具修一下,子路看见一位大嫂的在河边洗衣服,就很有礼貌地说:大嫂,我向你借一样东西。话未说完,这位大嫂让子路等着,就回去拿来了一些钉子、木头,还有一把斧头给子路,子路奇怪了,大嫂就说:你不是孔子的学生吗?你向我借东西,东方甲乙木,你要木头,西方庚辛金,你要钉子,斧头,对不对?子路一听傻了,回来对孔子说:楚国不用去了,楚国妇女都上通天文,下通地理,都懂《易经》八卦,我们这一套去卖不开。所以孔子没有到过楚国。这个故事是两湖的朋友最先告诉我的。我说这是在骂你们两湖人。他说怎么是骂呢?这是吃我们两湖人的醋,我们两湖是连孔子都不敢来的地方,所以全国都吃我们的醋。 . Y& b. ?$ q% t. ^/ k/ [
6 O6 Y* s+ Q* O5 E6 d7 l, H2 `+ r t8 s**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郄曲,无伤吾足。” **, F* ~+ n ~5 s; H9 p
. V- ?: U4 P5 E* J& a2 O- d9 t0 t
孔子在本篇中最倒霉也是在楚国。“楚狂接舆”是楚国一个著名装疯卖傻的狂人。狂人并不是疯子。过去说的狂,就是满不在乎,什么都不在话下的味道。道家的书和《高士传》都说他姓陆,名接舆,也是道家著名的隐士,学问人格都非常高。孔子来到楚国,楚狂接舆一听老孔来了,就去看他。去了以后,电铃也不按,就站在门口讲了一句话: “凤兮!凤兮!”这个“兮”字,大家素来都读成西。年青时,有一个学问很渊博的湖北老先生告诉我, “兮”在古音中应读 “啊”。在宋朝,尤其是朱熹注《诗经》以后,都读成西,搞错了。我一想,非常有道理。这个 “兮”,等于白话文的“啊”,就是人拉长声音唱起来的尾音。天下人已经搞错了那么多年,那就将错就错吧。
& y$ k/ v5 L6 `+ [$ J) k" G n- S
F/ P, h3 `' b9 Z/ C# E& F楚狂按舆说:“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凤凰,凤是凤,凰是凰。古人说麟、凤,有时候代表人中之君子,或者是天下绝对太平,两代有道的时候,就可以见到走兽中的麒麟,飞禽中的凤凰,乱世的时候就看不见。这两样东西,是中国文化的标志。现在楚狂接舆是用凤来比孔子,他说凤啊!凤啊!你运气不好,怎么那么倒霉,到这个衰世来。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这是中国文化道家的历史哲学。他说孔子希望的人类社会道德的世界,只有两个时代有,一个是过去,几万年以前,“往世不可追也”,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也许几万年以后有这个世界,你已经来不及了, “来世不可待也”。等于我常说的世界上只有两个好人,一个还没有出生,一个已经死了。所以我们都是不大对头的人。" A% p: v2 S7 f$ n" O
( \8 ^) R5 Y4 t: {1 M. I楚狂接舆骂孔子,你所希望的世界,一个已经过去,永远也看不见了,一个还没有来。我们要知道,孔子着的《春秋》,不光讲历史哲学,而且讲历史哲学的批判,这是我们文化上的一部大书。所谓《春秋》讲三世,就是对于世界政治文化的三个分类。一种是 “衰世”,也就是乱世,人类历史是衰世多。研究中国史,在二三十年以内没有变乱与战争的时间,几乎找不到,只有大战与小战的差别而已,小战争随时随地都有。衰世进步到不变乱,就叫 “升平”之世,应该说,如汉唐两代,只能勉强称为升平之世,好一点的如周朝商朝等,算是升平之世,尧舜禹时代,还要稍高一点。最高的是进步到 “太平”,大同世界的太平,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 “太平盛世”。以《春秋》看来,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是衰世多,道德衰落,文化衰落。稍稍好一点的是小康。大同世界的太平,相当于西方哲学家柏拉图所标榜的 “理想国”,和道家思想的 “华胥国 ”,乃至如同上帝的天国,佛家的极乐世界。根据中国文化的历史观察来说,真正的太平盛世,等于是个“理想国”,几乎很难实现。所以,楚狂接与的意思是,我们的命运很苦,所遭遇的不是乱世,是比乱世好一点的衰世。你虽然是个凤凰,凤凰生在这个衰世比野鸡不如。你看这个疯子啊,人家孔子是从外国来的,他就站在门口比手划脚地骂了孔子一顿。 - L {! I/ I. l3 _- K' m$ A8 S
% Q. N8 F. {$ U: [$ M& V/ J“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这是历史的哲学。当“天下有道”的太平盛世,就是圣人的时代,圣人的世界。同样的观点,我们知道,佛出世的时候就是太平盛世,也就是转轮圣王的时代。但化身佛什么时候来?宗教家什么时候投生?当天下乱了,需要救世时,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所以当圣贤,都是抱着救世救人的心态来受苦受难的。楚狂接舆说,你老孔在这个时候来投生,你能一辈子不受刑法,不被杀头,保住吃饭的家伙在肩上不掉下来,已经很了不起了,你还要到处周游列国,到处传播文化,救世救人,你这是不想活了。你说这是在骂孔子,还是在爱护孔子?这是历史上有名的 “凤兮之叹”,用凤凰生在不得势的时代来比孔子。楚狂接舆的理论,一个人生在衰乱之世,能好好地活下去,不半路遭遇刑戮而死,是很不容易的事。这种事对一个抱着救世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是很多的。乃至任何一个朝代变动之时,不容易活着的就是知识分子。
' d8 V+ v5 P" I! @5 B8 h
0 f+ ?/ T! B' p4 `* X8 v“福轻乎羽,莫之知载;”这是历史哲学的名言。人生都要求幸福,太难了,幸福这东西比羽毛还轻,没有办法把它装起来。拿新的文学来形容:幸福在我们前面轻飘飘地溜过去了。庄子用古文学来描写,“福轻乎羽,莫之知载”。所以,永远是把握不住的东西,这叫做幸福。 “祸重乎地,莫之知避。”那“祸”,那痛苦,象地一样不会离开我们的脚跟。换一句话说,人活在世上,幸福是这样地难以把握,因为它太轻飘,一下子就溜过去了,艰难痛苦这些 “祸”像大地一样,你始终离不开它的,所以人一生都是在祸福中。所以楚狂接舆说:算了吧!算了吧!你老兄何必到楚国来呢?你到处传道,把道德的思想,文化的观念到处散布,这只有我懂。这个时候想出来挽救这个时代,你危险极了。“画地而趋。”一般人都认为自己很高明,自己划定一个范围在那里转。读书人就容易犯这个毛病。人生每一个人都是 “画地而趋”,造四个字就是人自己对自己的讥讽。所以佛家讲解脱两个字,很了不起!怎么解脱?不 “画地而趋”,自己不规定范围,自己超越一切,就是真正好的人生。 % o' m5 h, d$ L
+ h, r2 n+ R& ^, L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迷阳”,是土话,是路上的荆棘。实际上, “迷阳迷阳”,也可说湖北湖南一带的喜欢吃辣椒的,麻辣麻辣,这些东西抓到手上,刺到是很痛的。人在路上走,边走边念,“迷阳”不要伤到我的脚。古人很迷信,出门时就要念“迷阳”这样的咒子。“吾行却曲,无伤吾足。”我走得很慢,很小心,这些有妨碍的东西不要伤害到我的脚。这四句话,代表了全篇的宗旨。
5 z5 A9 y# J. T# N+ L; i6 y- H3 J2 o! \: b! F7 I6 g; Q
下面有一个结论: ! N" o) m+ x/ R; C9 g
# L, P7 w( ~4 a) Y0 S**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 ?- L0 n' U. s2 @# ~2 }/ x
# c6 T1 V8 {. k2 S无用之用
3 m. w7 Y! e# i# w6 A7 d" I- P$ m3 O6 u% B/ j! y; o
山上的大树,天然活在那里很好,为什么世上的树都没有变成神木,永远活下去呢? “自寇也;”本身长得太美丽,长得太好了,自己招来别人的寇盗。因为太有用的材料,一定招来别人的砍伐。“膏火,自煎也;”自身能燃烧的东西在古代叫“膏”,如人、猪身上的油。历史上记载,古代帝王墓打开以后,里面的铜灯几千年不熄,因为那个灯油是鲸鱼的脂膏做的,可以点几千上万年。动物招来杀身之祸,是因为它身上的脂膏有利用的价值。 “桂可食,”“桂”是桂枝,是补品可吃,所以它被砍伐。“漆可用,故割之。”现在的油漆是化学的,古代是漆树,这种树流出来的汁液可以用来漆东西,所以它被割裂。凡是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就被人们破坏了。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一般人都知道,生命活着要有价值,其实人生的价值做到没有用,才是最有用!才可以规规距距活一辈子。这是庄子的结论,看起来非常消极,对于人生、社会是讽刺的。实际上庄子很积极,他是告诉我们: “世路难行”。世界上这条路很难走,生命活着要有价值,自己处世要很有艺术,在不同的环境中,自己要懂得怎么处,否则自取其辱,就完了。“世路难行”是这篇《人间世》的结论。0 | W0 e2 c$ `; H" X R
- X1 ?4 k+ r/ J" u1 g《人间世》全篇,由孔子学生中道德品质最高的颜回,想出来救世,想做帝王师开始,被孔子骂了一顿,你哪里有资格做帝王师?如果你一定要去卫国,这条命却要玩掉了,你想救世救人,连自己都救不了,所以不如自救。就教颜回如何修道,做 “心斋”,教如何自立然后立人的道理。最后讲到孔子本身去。孔子善于教人,却不善于教自己,所以忧伤悲苦一生。结果碰到装疯卖傻的楚狂接舆骂了他一顿,也是恭维了他一顿。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从哪里看出来呢?不在四书五经上,就在《庄子》上看出来。圣人之用心,对于天下国家, “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虽然知道挽救不了,可是他硬要挽救,做了多少算多少。孔子所以为圣,就在这里。所以《人间世》全篇从表面上看起来,好象在讥笑孔子,实际上非常地捧孔子。后世的人,特别是宋明理学家,口口声声骂佛家骂道家,实际上内容都是用佛家道家的东西,很多的观念都是用《庄子》来捧孔子的。他们也都看出来《庄子》在捧孔子,但表面上,因为宗教的排它性,所以拼命骂佛道两家,这在历史上、文化史上是非常不公平的。# d8 D( z8 w4 N/ n0 Z: g) J
! A7 @& }; U2 L9 r7 B& ^
这个道理就告诉我们《人间世》全篇的宗旨:“世路难行”。并不是世路是不可行的,是可行的。人生要你自己善于处。那么归结起来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三个字:守本份。人要守本份,在什么立场就做什么事,处什么态度。大家进了歌厅就要跟着唱歌,进了舞厅就要跟着跳舞,大家喝醉了你就要装醉,大家清醒起来你也要跟着清醒,大家都在做工你却在睡觉,那就不是疯而是蠢到极点了,他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3 I- v) Q) t2 l& k* ]# {4 v; q1 t( z/ E i- P! G% x
但还有个大道理也要了解:《庄子》内七篇是连着的,真正善于处世的人,世路固然难行,善于行世路的人是什么人呢?得了道的人。知道了《逍遥游》、知道了《齐物论》,然后知道了《养生主》,得了道的人这三个内容都做到了,就是佛家讲的菩萨道,然后再入世,这个入世随便怎么玩法,都是他的游戏三昧。这四篇是连续的一贯的,其宗旨从这个大题目大方向去看,就看得很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