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55|回复: 0

[庄子讲记] 庄子讲记 齐物论第二 (六) - 南怀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8 19: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8 W( Y! O1 ]7 g; @2 G9 s$ M
, r# Z- ~0 L- P1 y2 o, q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6 d. l% g5 R, f9 D
; s# z. Q0 ~, F, K  g* y
庄子跟惠子可以说是好朋友,庄子对于惠子平时喜欢讲道理,以推理来说道理,以逻辑讲道,思想上是痛恶的。另一点,我们看出来,历史文化上,战国时候,各家学说争鸣,思想很发达,可是因为思想发达,论辩太多了,大家茫茫然,无所主。
" G' q( H9 a/ I/ F; I3 N5 ]- U, }4 Y: `" |' @4 o# B3 N3 W
历史上有三个阶段是学说思想非常发达的时期,一是战国时期,庄子这个时代;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清辩,三玄之说,其实不止于三玄;三是南宋北宋时期,实际上宋朝只有半个中国,应叫第二个南北朝,那个时候,理学特别发达,该学说一发达,对我们历史上产生三道痕迹,很悲哀。另外半个中国是辽、金、元,有他高度的文化,可是我们研究历史以汉人为主,往往把辽、金、元忘记了,这是不对的。天下都是在很乱的时候,学说思想非常发达,可是社会给思想挠乱了,所以庄子痛恶搞论辩搞思想4 E4 T2 l8 a, Z& d
5 v& [$ [# W& b3 ~/ f4 q: d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
9 P6 ^# t  b6 h' G: f0 h5 Q

& G% a4 L" ]# _( W7 W庄子上面讲到一个实证的境界,提出一个名词,滑疑之耀,先把它摆在这里,这就是庄子的禅,后来的禅宗许多大师也这样,讲到最重要之处,一点题,刚刚点一句,等于照相一样你注意啊,笑一笑,笑……”“咔嚓,镁光灯一亮,没有了,你准备啊,来不及也,已经给你照了。庄子的教育手法就是这个样子,你懂了也这一下,不懂也在这一下,下面又推开了,看起来不相干,其实是连带的" ^5 K" v, u% O% y
4 [3 z# ^& P- ?" l
今且言于此,我先说,先声明: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不晓得我讲的与你们讲逻辑的相同不相同,或者我讲的话合于你的逻辑,或者不合于你的逻辑。庄子的文章很活,也可以这么解释,不晓得我说的对不对。下面是他的结论类与不类,相与为类,或者同你的也好,同他的也好,或者同两家都不同也好,管他对与不对,那就是我的,也总算是一个对吧。这就是论辩上正反合的论辩办法。则与彼无以异矣。这一句话,把自己建立逻辑观念又推翻了。
- M3 R7 W0 q# e5 z. V
" Y. y+ k9 e4 h" x! `总而言之,我现在要说一句话,不晓得对不对,你们的观念认为合不合逻辑,都不管,如果你们认为,都否定我这个不合逻辑,我自己也成立一个体系,虽然如此,也同你们一样乱七八糟,没有两样。这一段也可以这么解释,现在我先要同你讲一句话,不晓得中听或者是不中听,不管中听也好,不中听也好,反正我讲了,你一定要听,听了对不对,反正是狗屁的话,啰嗦过去就算了。你说庄子他有道理吧?他非常有道理,道理都对了。这几句文字,非常简单,如果用普通的方法看《庄子》,如果当国文老师,这几句很可以拿红笔划掉,有也行,没有也行,多余的。可是,真正懂逻辑的人写的逻辑文章,一个字都不能动它,他讲得非常清楚。换一句
" c# W. Z" C/ ?- a7 _: k; ~! P话说,一个人学会了这样一种论辩术,很高明了。
5 U& p( T9 K* d' U9 y
9 k! j% P0 R/ z. |7 c4 O道可道非常
4 A. w/ x" U% }# `& T5 U
) }* x" Y, w' d) z+ s- H0 c! K9 z**虽然,请尝言之** % U1 O: y3 D  h

- B3 U, `' u# z$ x- P% h5 c, K虽然,翻译成白话就是但是,虽然两个字从文章中哪里来则与彼无以异矣。一句结论推翻了一切,就不必说话了,虽然不要说话,但是请尝言之,我还是啰嗦给你说一说吧,结果他还是要说+ ^7 E, D( C) U* B0 f/ H# B
( ^8 Q8 ~' d' w( X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2 }) M5 b; P' A3 r
/ A: S/ D6 Q! D5 s5 m2 `; K9 k
这就啰嗦了,他说你要闻道,就是西方哲学家所要研究的先有鸡先有蛋?也就是宗教哲学所要研究的上帝从哪里来的?上帝的外婆谁生的?究竟宇宙从哪一天开始?这是西方哲学的问题。中国哲学没有一个单独成立的系统,要讲中国哲学,有四样东西是要连起来的:第一文哲不分,文学家是哲学家,一个中国哲学家先要懂《诗经》、《易经》。《诗经》里头都是哲学,中国哲学。文哲素来不分,不像西方,哲学家、科学家、诗人都是独立的。第二文史不分,文学家和史学家不分。第三文政不分,一个大文豪往往是大政治家,这个政治也不是讲普通主观的政治,它同人生实际作人处事分不开的。第四文史哲也不分,大文豪往往是大政治家,也是史学家。
5 p# u# j; V. ?2 c/ G8 U' S9 U7 |
% M( D1 l+ B8 |- S8 n" h西方哲学,问先有鸡先有蛋?宇宙有创世纪,中国哲学没有谈这个东西,中国的哲学在哪里找呢?譬如我们随便举文学的境界,像隋唐之间的有名的诗,叫《春江花月夜》,这篇长诗充满了哲学问题,最有名的两句: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个文学境界,比先有鸡先有蛋这种问题好多了。我们经常讲苏东坡,现在讲他的笑话,苏东坡还在宋朝时就想当太空区的区长,为什么?他作的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很想坐火箭上去看看。这就说明,中国的哲学思想充满在文学著作里。如果把中国人的文学著作,文章、诗词、歌赋、对联里有关哲学的东西找出来,那不得了,哲学的问题,哲学的解答,多得很。; F& s; V: |7 A( R" K
8 q& q' K9 N) c9 x5 n0 R7 O
庄子在这里,就提到这个哲学问题。天地间有一未始,还没有开始以前,对这个地球来说,男人女人还没有,鸡跟蛋都还没有有始也者,应该有一个东西开始。假说是个空,对呀,假使叫佛家来讲,就不要问了,原来是空的;假使是一个讲逻辑哲学的人就要问了,这个空是谁使它空起来的呢?这个空是自然空起来的,还是有人造出来的一个空呢?这个问题很重要。假使自然空起来,最后也必定归于空,这个空本来自然,那我何必要修道呢?我等到那一天自然空了就对了,何必辛苦修一场,白修的嘛!如果不是自然,那么这个空是谁造的呢?你说没得人造,那么这个空又从哪里来呢?这个问题会把人问疯的,我们不能再问了,如果再问下去结果非发疯不可。所以学哲学的人,因为问不出来究竟,最后很多都学到跳江了4 i7 m4 [: x6 C* ]8 i
5 u4 r/ `# x) m. U8 y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这里有个三段假设的问题,一段一段地向前面推。如果拿我们中国文化来做注解,那好辩,名称多嘛有始也者,有开始的,那叫太极。有未始有始也者,那叫无极。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无极之前,我看最好起一个名字叫太太极。有人这样注解:有始也者,万物之始;有未始有始也者,叫太极;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这叫无极。拿中国文化来注解它,这是三段。' }5 G7 R5 j2 F0 P+ Q! w! |4 Q
2 e. ]! V( q9 L, h9 W
青年同学应注意研究文字上的技巧,庄子这一段文字蛮啰嗦,我们就啰嗦不出来有始也者,有一个开始的;有未始有始也者,有一个没有开始以前的那个有开始的;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一个没有开始好像又有一点开始的那个东西。怎么这样讲话?好像是带有神经质的讲话。拿佛家来说,释迦牟尼以前的佛学论辩也是这样,所以释迦牟尼佛也像中国的孔子一样删诗书,定礼乐,重新裁定就两个字。譬如佛学讲八识,在释迦牟尼以前,有讲到十识,十一识,十二识的,后面引申很多,释迦牟尼佛把它们归纳起来,裁定为八识。这些都是论辩学说的建立。那么,庄子也是这样,他代表了中国上古这一思想
0 q: D5 Q) K4 y' X$ Y5 I8 {0 E4 y' r' \- G
**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 ( j9 D4 O+ ?0 P; T) E' f; b9 _

, N) {3 j7 p1 L' R有有也者,有一个有;有无也者,有一个没有。有跟无是相对立的有未始有无也者有一个有无都没有开始的;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有一个有和无都没有开始,就是刚才所讲的
8 A) g, w  \3 _6 P5 f& z5 M4 h. V% H; t3 w# p& j
俄而有无矣,天地还没有以前,空空洞洞,突然之间生出一个有,一个无,一面有,一面空,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但是我们还不知道这个有与空,究竟是真的有,还是真的空?这个问题比较科学了,实际了。
+ ]' W7 c/ b4 r- {8 `6 q2 Q" v- \4 z7 r4 x( [- v
空,是像空间一样空空洞洞的空,还是代表绝对没有了的空?我们到一个空的房间,或者到高山绝顶上见到天地太空,这个空是空间的空。那么,还有一个空是理念上的空,这个理念上的空同空间的空是两样。所以这个有跟空都如有如无也,究竟怎样叫做有,怎样叫做空?空是哪一个空
: B3 ^  Q2 g9 M1 t; P% s
; @, b1 V' \" H8 E- j' }**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N4 p2 A% [9 ]; ?7 @( i

( E1 O7 A! Y8 F0 Y  E/ q庄子说,我现在提出一个理论,所谓宇宙万物有一个开始,有一个有,有一个空,我不知道所讲的空与有,果有果无,究竟是真正的有,还是真正的无?; I+ I0 g( C" Q8 X

. b, `8 G4 C- \庄子为什么讲这一段?上面所讨论的,宇宙有一个开始,有一个没有开始,不管有没有开始,只有一个空,一个有,在我们没有求证到空有以前,统统是思想假设的主题,是唯心所造,这很虚玄,靠不住的。把《庄子》研究到这里,全篇前后一看,他原来说这个。看他的文章,手法之高明,花拳绣腿,实际上他说得很清楚。换言之,天地间,人世间的一切学问,不管是宗教的,哲学的、科学的、古代诸子百家的,现在的科学分门别类,都有一个大原则,一切学问与人身心性命没有关系的,它不会成立不会存在。你说预言、卜卦、算命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吧?有关系,因为我们要知道生命究竟怎么样?所以它几千年都存在。有人说七月半有鬼,你知道有鬼无鬼?如果是庄子,就会说果其有鬼乎哉?果其无鬼乎哉?果其有鬼之于无鬼又何哉?谁知道呢?可是它对人的身心性命有关系呀,无法解释的时候,说你撞到鬼了,因此鬼神之说它也存在。所以,天地间的学问,与人身心性命无关的,它不会存在,它自然淘汰了。那么与身心性命有关的呢?( i. V, h* d3 Q: w8 X5 `% \5 I

3 T4 \* c4 V. f! |3 W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5 _5 w/ O# T+ z& S+ q" m2 @
4 a, H/ }: J0 [$ ?& u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n) M0 Y, E9 x3 J( Y% z

6 p! l+ v/ R; K. e8 [" Y庄子的《齐物论》点题了。  L/ C2 F8 ]) {5 p: Y4 `2 O1 g
+ j6 p4 c8 ^  P* F+ _; s
前面几个高潮告诉我们: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高潮结论一起来,像台风骤起,海水倒灌,水流到平地,一点小水都没有,到最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个高潮到了最高峰。这就是庄子,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那个道。4 N& \/ \/ c0 k& n
) i8 r: r& K* L: S0 j- i- s! f
庄子批驳一般人讲逻辑,乱七八嘈,辩驳了半天,没有用,实际上,庄子本身就是大逻辑家。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天地之间最大的是什么?秋天的毫毛。头发不是毫毛,刚生下来的小孩子身上的细毛叫,那很细,眼睛不好还看不见。秋天的毫更细,为什么秋天更细?人跟动物一样,春秋两季要换一层皮,所以春秋两季洗澡身体特别脏。到了秋天毛掉了,刚刚长出来的新毛是秋毫,细得不得了,看都看不见,那代表最小。什么东西最大秋毫最大太山不说大,说小,这是什么话?你说什么叫大?大到无可说处,那也不大,你能理解的,都不大,没有办法理解的才最大,那也是最小,就在眼前。小得没有辨法看见,那当然最大,它同虚空一样。大小没有绝对的标准。因此,大小,是非,善恶,都是唯心观念所生,没有毕竟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古人把刚生下来的孩子就死掉叫殇子,有两种说法,一种三岁以内死的,一种七岁以内死的。反正小孩子死了就叫殇子。庄子说小孩子生下来就死了,寿命最长。我们的老祖宗有一个彭祖,活了八百岁,那算短命。* s/ o5 k( F/ M. c. D
3 E+ f' ^  e! o6 c; ^7 j: [( `
空间的大小,寿命的长短,都是人唯心所造的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绝对的标准在哪里?庄子在上面都说完了,要我们去证悟
# l; }3 J5 J; E
0 `0 }" [( E2 ?( n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个是道,没有办法解释了,大家读了也懂了,读了也得道了,因为都懂了嘛,你要注意,不要以为懂了天地与我并生,并不是说天地就是我,也不是说我就是天地,天地还是天地,天地人并生,一起来的万物与我为一,万物与我不是一个,都是那个东西的一份子。! d4 K* D3 s/ F: k1 c" T
$ U( p+ {' ^3 V8 P
这两句话看起来都懂了,其实我看许多人,引用错了,解释错了,都天地与我并生当成天地就是我,万物与我为一当成做馒头,把面、盐、糖合在一起,就叫咸甜馒头,完全错了。所以我们读了这两句,再看古人今人的许多注解,经常把这个重点搞错,这一错,错大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还不止。注意,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里特别提出来,天地是与我同存的,万物是与我同一的,我们跟万物同样都是那个东西的一份子,并非天地就是我,也不是我就是天地,物是物,我是我,天还是天,地还是地。
* {/ n: _4 p5 G9 _
  l8 M- f6 V5 S: R+ f: b, j7 \1 t* h; H, Q这是文章的高潮
* P" P- z) `0 K; D+ Z. ~% R
: }5 U2 t* @4 c+ k+ E3 d  }6 o4 n**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5 D# M$ H& }( u; T+ A. }

; d9 V) X! R* s) h; j+ ?$ {& W- H  f庄子他老先生又来了,既然已经一体了,还有什么好讲?既然已经一体了,为什么没有话讲呢?这就是逻辑的道理。大家学禅宗,觉得禅宗很玄妙,禅宗的祖师就是搞最高逻辑的老师,没有一句话,一个动作不合逻辑,非常合理。你懂了《庄子》,也就懂了禅宗。譬如说,我已经不对了,你为什么骂我?既然已经不对了,骂骂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么既然已经不对了,骂与不骂都没有关系,所以骂可以,不骂也要得,都合理嘛。这个就是逻辑。
0 @4 u8 c5 I  H: D( A
  u& d3 P# c2 m0 I' @我们现在有一个观念,看中国的哲学,喜欢西方文化的引证。这一百多年来,关这个名称,我们在学术上,文学上习惯用西洋哲学思想的翻译,本体。大家要知道,经济哲学物理自然科学,这些名词,不是中国人翻译的,而是日本人翻译的,我们当时翻译西方文化,二手货,因为日本人用中国的文字首先翻译,我们翻译再看日本翻好的,这样就把二手货拿过来了,哲学经济也就来了。譬如经济,这个词翻译得不大恰当,可现在经济也用了一百多年了。过去我们中国人讲的经济,思想观念可大了,以前过年门上贴的对联,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双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什么叫经济呢?
% M3 D+ C5 D9 G1 a& `8 [/ k' g( v' C* |0 S- t& ~
经纶天下,济世之才,这个学问在古代叫经世之学。后世西方文化的经济观念进来,把有东西弄出来卖,口袋里空空的,把它变出有钱来,这个东西叫经济。这一下,中国文化的经济观念完了。对西方把翻译成本体,我们已经习惯了,有了这个名称后,现在研究哲学,一讲到本体,已经不是道的那个境界,思想观念已经有了个东西,就偏向唯物的思想去了。
+ d0 W1 }* r  [0 Z- x. m
9 \/ u+ D3 L5 M2 s; h5 i$ a我们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呢?因为同这一节有关系,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一体的。既已为一,共存,是一个东西,岂得有言乎?既然是一个,为什么不讲呢?那么,就让你讲吧。
$ ~. m/ K6 m+ z
' W$ S- v! |2 R' a穷到源头穷亦
6 n; k6 x0 R6 s7 v2 S8 K& G
4 V5 j- e+ J. M0 J/ n**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 7 T0 h2 P: c$ j$ R/ `. ?2 C5 z* \2 ]

+ `# z, o: a$ h, G8 ~  D. O* W  D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这个思想是从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的。一与言为二,说一个,已经是两个了,等于说,我很客观地告诉你,说个客观,它已经是主观了,在这个观念里已经是两个了二与一为三,告诉你这里只有一个,批驳你不要认为是两个,这个是对而言,我讲了这句话,这一句话讲出来中间已经有三个了。同一句话,三个存在。
0 m, S) H" C3 A; c% _
. v$ H# w; S: X* K/ E* ]0 J所以太极含三,禅宗临济宗一句话含三玄门,一玄门有三要义,这理由,这道理都是逻辑。宇宙发生有三个层次,所以基督教圣父、圣母、圣子三位一体;佛家法、报、化三身三位一体;道家上清、太清、玉清,一气化三清,三位一体。天地间万事不过三,中国文化就是天、地、人三个符号。研究起来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了,写博士论文小题大做,大题小做,你一定成功
5 q* l; q! W; X2 H  q" S8 u: Y4 K. G) ]
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道生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老子也同庄子一样以后不谈了以后变成多少?电脑都算不清楚,什么巧历,就是数学家。谈到科学,天文是第一位,世界科学的发展,最早是发展天文,中国的天文,在三千年以前就发达了。在全世界而言,是一马当先的。如果了解天文,必先研究数学。而中国的数学,六千年以前,也很发达。尤其发展到像《易经》的数理哲学,实在是精深幽远。中国文化的科学,全世界最早,几千年前就有,那时西方还没有发展。中国上古文化,数学叫历算,也叫历数。历算是干什么的?算天文的,尧舜黄帝的时候,就算二十八宿太阳月亮五星的行动跟我们地球的关系,所以建立了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一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是几千年前建立的。更妙的是,中国上古历算没有数字,数字太多了,归纳起来,只有用一个字代表。我看西方的科学发展,可以大胆地预言,将来数学发展到最高处时,不用数字了,于是产生一个新的八卦或者新的什么代号。' u- B( e; J" |5 d3 [! o: D" K

- p; B! u/ d) |" j  `天地间一生二二生三,过以后无穷无尽地发展,巧历不能得,庄子讲最巧妙最高明的数学家,永远搞不清了,下不了一个结论了而况其凡乎!最好的第一流的头脑,懂得天文数字的,都不能了解,何况一般的凡夫2 f2 S( `) c3 Q- q, H: g
$ L8 j2 l5 U# M- _( ~! Q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 u# N( g8 @7 Y! D2 C
2 l5 O7 Y$ y* _3 [0 {2 m  v2 x
注意,讲宇宙的来源,当万物没有开始以前,究竟有没有,不去管他。听了这个话,你如果认为万物没有开始以前真的没有,你就错了,不过为了了解宇宙这个道体,宇宙的来源,只好把它切断。所以佛学也好,其它的科学、哲学、宗教也好,只好到这里把它截断。那么以前那一段有没有,我们不要先下结论,暂时保留在这里。! T( ?8 c+ p  S9 n0 C
; E. ?' O. ~8 @; H' p
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这个层次的变化,以为最有力的基础。就是说,变到,经过三个阶段。宇宙发生有三个层次,天地间万事不过三,所以中国的《易经》开始画卦,一卦为三爻,三爻成一卦,画成六爻是后人加上去的而况自有适有乎?经过三个层次,要由回转到就难了,还有一个更难的,由再发展下去,无穷无尽,没有底了,佛家有一个名词,叫无量无边。研究佛学要注意,无量无边,无穷无尽,是有的发展,但是一般学佛的把这个名词当成空的观念,错了,在禅宗又要吃棒了。有的发展,无量无边,所以中国《易经》最后一卦叫未济,永远下不了结论,永远不需要做结论。你说没有结论的东西怎么办?这就结论! O& n4 h' D4 J& x
/ W  k2 p8 n5 E# }9 k" j  C
**无适焉,因是已** & d9 v% V" \; b% g( G7 f
' d9 i$ d$ J/ C0 w& @5 H$ l
就是到达那里,既然到不了底,那就因是已,那就截止到这里,到目前为止
6 r0 a' j% W! Y* F7 ~5 m8 X/ d, A& i# H8 N/ V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 a! }1 `0 ?7 m7 e  J  B
! Y* R: v2 K' Y- W. x' L: r' |- J$ A
接着庄子讲他的逻辑,这个逻辑不是空泛的讨论,是根据道,绝对的,就在这里。或許因为我们喜欢用思想推测,庄子就用逻辑来表达: b6 f* B3 q; t" B0 G
, v0 L# z1 V3 H. \! M3 @+ b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
, j0 w# m3 j: N: u
% q8 }% m% w; Y/ t% V
夫道未始有封,这个道没有什么界限,无所谓形上形下,也无所谓古今,也无所谓本体非本体,未始不是开始的意思,就是界限。言未始有常,”“就是言语,代表所有的文字理论,也代表所有的思想,没有一个言论思想是永恒的真理,没有什么是永远存在的。如果言语文字可以确定,那就永远都不变,实际上人类言语文字,三十年变一次,再过六十年,我们的许多讲话,说不定后人又听不懂为是而有畛也,不得已,人文假设建立一个区域就是界,畛界,建立一个象田坎一样的畛界
- o+ p4 x& Y* ~/ _4 l# Z. j  e" r# j- p! {4 b  o; k
**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1 \- h. h! k% P
5 h8 a- W, ^* G  O* c- x
我们刚才上面提到了《易经》,莊子八德观念,跟孔子在《易经·系辞》上提出的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相通。这个字,有的人解释成猴子,这个理由不成立。就是方位。东南西北,每一方位不同,人类动物植物矿物就不同方以类聚,以类来分开物以群,万物是一群一群的,这是孔子的思想。我们把庄子提出来八德,用孔子的《易经》思想一归纳,即群、分、类、辩四个字。: X' i, P. z3 Z& t
庄子用八德,这八个方法,八个程序的逻辑,把战国时的逻辑名家如惠子,公孙龙等人,辩得一塌糊涂,在庄子圆的逻辑面前站不住。禅宗也是走这个路线,如珠之走盘,没有边际,没有轮廓,逻辑论辩到这个地步,没有边际可以给你拿,没有尾巴给你抓。西方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正、反、合三段论法,印度有因明五段论辩法,有人讲中国的《易经》也是三段论辩法,我说不要乱讲,《易经》的辩证是八段乃至十段观象,那是有根有据的。只有大家学的道理,每一个卦的错综复杂,真是八面玲珑,都有八面的看法,最深点来讲,且有十面的看法。假若任何理论只是正、反、合,肯定,否定,矛盾统一,那么,也可以说永远只有否定,也可以说永远都是肯定啰!由这个道理,我们便知道老庄的思想与孔孟的学说,都是由 “易”理而来,就明白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Z6 ~: Y% u7 v6 f! c

6 O8 W! l: ?& j. v- O& E3 K: H1 d庄子在这个普通的论辩上,提出八德,他讲什么呢有左有右,物理世界的次序有伦有义,人文社会的次序;有分有辩,理念世界的次序;有竞有争,人类社会的现实。他不过用八个类别加以归纳。, i7 A# ~& ?: o) `; O  V( p
3 E( t* k+ p, s$ L' ?! S
我们知道,孔子让人家挖苦得最惨的是道家,这个圣人碰到道家的人物,每个都幽默他几句。但是天地良心,道家每个人都很捧孔子,后人不懂道家的幽默,不懂道家的机锋,以为在骂孔子,都错了。骂孔子最厉害是庄子,但捧孔子最厉害也是庄子,可以说庄子是孔子的知己。这里他又在捧了。
1 K1 l/ d; V: [6 x( K7 \& V6 S  a1 k5 v( k" A
春秋经
+ A. W; ~5 ^4 o  Z" X' A- i
* z- u5 B" B5 e4 s; h# C, H**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N9 n# W+ S# h) P" ^0 m9 O: E
7 L7 b' }$ k: N# t( E% U+ m1 ?
青年同学特别要注意,我们现在提倡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什么?我还下不了定义,你说馆子里的菜,辣椒炒豆腐,那是中国文化?故宫博物院那些老祖宗的画,说我们的文化多么了不起,我经常告诉青年同学,了不起是我们祖宗的,不是你画的,对不对?所以要惭愧惭愧。如果有人问到中国文化,你把他带到故宫博物院,你怎样不把他带到你的书房处呢?因为你书房里没有东西,只好找老祖宗撑面子。所以中国文化下不了定义。2 C2 {2 `4 ^' N6 k

: V6 L5 y  S0 P: }3 p' n+ o讲中国文化哲学问题,宇宙的来源,先有鸡先有蛋江上何人初见月?上帝怎样创造世界?庄子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因为搞这个会搞逻辑,搞逻辑会搞发疯,你搞五千年还没有搞出结果,没有结论。所以《易经》最后一卦未济,永远下不了结论,永远不需要做结论。如果拿现实来讲,我们老祖宗蛮聪明。
5 E% L# S! q5 b# ^  K
2 B. j" A* O- j) s" D什么叫六合?东南西北四方加上下,六合;四方加四个角,叫八方;佛教进入中国,八方加上下,十方十方是佛学传入中国以后,中国文化关于宇宙天地的观念,八方六合是稍后的观念。庄子提出,最早的上古文化,老祖宗对天地宇宙的观念六合。天地以外究竟还有没有世界?人类是否是外星球过来的?这是中国文化和佛经里讨论得最厉害的事情,是有根有据的。人类从哪个外星球过来的?佛学里有明确地指定,怎么来的,坐什么来的。来了以后,流落在地球上,变成了我们的老祖宗。我们老祖宗流落在地球上很可怜的,是贪吃盐巴搞坏了的3 c/ A6 j& `  u# O8 @1 ~
* a+ E1 _7 @" \  V) f
六合之外的事情,庄子说圣人存而不论。注意这个字,不是没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永远存在,不过暂时不去追问,而不论。. w9 e0 d& W7 `

# s1 J# K, E* Z3 X, s' @那么宇宙的人事,六合之内呢?圣人论而不议,就是讨论研究不加以批判,不做一个严格的结论。* D  n/ e4 i. L- C
2 O, _7 X/ d7 _9 L
在这两个原则之下,我们的历史比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完备,都早。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历史,都是后人慢慢追溯的,例如印度,自己国家没有历史,到了十七世纪以后,才由德国人英国人写出印度史来。大部分的印度历史资料,保存翻译成中国的佛经经典《大藏经》里,西方人有意的不承认,都没有采用,很可惜。印度有两个原因,不大讲究自己的历史:没有时间观念,也没有数字观念。它的民族文化究竟好与不好?很好,很解脱。所以修道优哉游哉,饿了躺在香蕉树下,拿根香蕉吃吃,起来后打个坐;没有裤子,拿片叶子遮一遮,这很好。讲人文文化就不对了。$ A; a4 C/ z1 E

" ]3 r" b5 M" q( }4 n只有中国从老祖宗开始就建立历史观念,这个历史叫春秋。我们学历史就知道,孔子出生的那个时代,我们后世称它春秋时代,就是西周与东周之间的时代,孔子写了一本书叫《春秋》,后春秋成了历史的代名词。在孔子前后,有人写了历史,都称春秋。为什么中国文化中为什么把历史称春秋而不称为冬夏呢?照理冷就是冷,热就是热,称冬夏也无不可。中国的文化是自天文来的,我们知道一年四季的气候只有一个现象,一个冷一个热。冷到极点是冬天,热到极点是夏天;秋天是夏天进到冬天的中间,不冷不热,最舒服;春天是冬天进入夏天的中间,也是不冷不热,所以在我们的上古文化二十四个节气上,夏至是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是黑夜最长,白昼最短;只有春分与秋分那两天,就是在经纬度上,太阳刚刚走到黄道中间的时刻,白昼黑夜一样长,不差分毫,这两天不冷也不热,所以称历史为春秋。春秋是最和平,最公平,持其平也,历史是持平的公论,这就是中国的历史学家,认为在这一个时代当中,社会、政治的好或不好,放在这个像春分秋分一样平衡的天平上来批判。拿现在的观念来说,称一下你够不够分量,你当了多少年皇帝,对得起国家吗?你做了多少年官,对得起老百姓吗?都替你称一称。历史叫春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孔子写《春秋》,从往今也。如果大家认为,孔子的《春秋》写的历史,是从以往到今也,那就错了
: s  s( l4 V  g% X3 `
" l$ e6 m, a. H" ]春秋经世先王之治,中国文化的开头就是春秋的道理,中华民族为什么那么重视历史文化呢?历史是给人类留下人生的经验,把人类历史过去的经验,兴衰成败、是非善恶,都留下给后世人做榜样,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经济之学,也叫经世之道,是救世救人的学问,不是学校经济系的经济。所以,《春秋》经世之学,是先王之治,使我们了解祖宗的文化,了解和平安乐是怎样。我们后世的子孙不孝,把天下人类弄成这样的痛苦,这就是非先王之治
# k6 z- F* w! g$ m6 t: [( b9 u6 v: V; d7 ]! n
春秋的著法,是议而不辩,平论。孔子著《春秋》,像是现代报纸上国内外大事的重点记载。这个大标题,也是孔子对一件事下的定义,他的定义怎样下法呢?重点微言大义。所谓微言是在表面上看起来不太相干的字,不太要紧的话,如果以文学的眼光来看,可以增删;但在《春秋》的精神上看,则一个字,都不能易动;因为它每个字中都有大义有深奥的意义包含在里面。所以后人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为什么害怕呢?一字表决,一个字下去,把你的罪名万代都判了。而《春秋》责备贤者,社会搞坏了,历史搞坏了,社会领导坏了,与老百姓无关,《春秋》要批评的是历史上负责的人。因为老百姓是被教育者,而你是负责教育,你有这个责任。这就是《春秋》的道理。; O4 \) T6 m: ]( {
; m* q# J8 n( |
上次讲到,庄子提到中国文化的人伦之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这几句话,几乎成为中国文化儒、道、释三家的不易之论。后来的文化,关于历史哲学,东方哲学的看法,一切的观点,都是以这几句话作基础的,各方面都引用到,尤其儒家很严正地引用它,可是大家把这个本来忘记了,这几句话出处《庄子》,也可以说属于道家的思想。
+ H  W1 s& v1 T/ M3 A/ L& y
, @6 @1 d- B& E9 |3 @  a8 Q" L  j对于庄子本题来说,说了半天,庄子在本篇还是讲逻辑观念问题,还是讲人文文化思想论辩的问题,现在他提出来我们传统文化人伦道德伦理的看法,以及人生哲学、一般哲学、历史哲学的看法,因此这一节的结论
6 \. E. q/ w5 h2 m4 s+ V5 {! I8 \) ^5 c/ @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 V+ x3 e3 g8 i4 z3 j3 f9 W

7 {0 S3 ~3 e3 c故分也者,这个念份量的份,有不分也;这个念分开的分,所以各部分的看法,有些是不可分割的,要整体的看。辩也者,有不辩也。天地间道理讲不完,如果作逻辑观念的推理,辩下去,讲不完。辩到了最后,是无言之辩,没得话可讲。佛学《维摩诘经》上讲,不说之说,不论之论,同庄子的观念一样。因此佛家论辩的最高处,就是释迦牟尼的自辩自答,没有什么可辩的,也没有什么可答的。3 Z2 u6 B+ k! N+ i! \% K2 o, s( N0 `

$ A! I4 f: t/ L真正的理是什么?一个字都没有,没有话可讲,那是真理。换句话说本体”“道体是空的,等于佛家说的不可思议,到了最高处,佛学就有个名词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禅宗经常提到。道理到了最高处,没有文字,没有理念,什么都谈不上,一切到那里都石沉大海,它本身包罗了一切文字,一切语言,一切思想。庄子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佛学并没有进入中国,可见东西方的圣人,有道之士,他们的境界都是一贯的9 I' D5 R* s5 d6 c, Y/ `  U3 L3 I
8 u: n: `: G# L3 T. O) ]# ]
**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 R. d* E2 K- `# t. G; c
0 l1 t0 z2 N4 u  x9 E0 S
既然这个道无可辩,无可答,什么原因呢圣人怀之,”“圣人代表学问真正到了最高处,真正得了形而上道,怀之,胸怀里只有自己知道,这点说明起来比较难,很难透彻,也只好引用佛学的观点加以说明,佛学里的有一句名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是圣人怀之,到了那个程度,那个境界,圣人只有自己知道。一般人呢?不在自己身心上体会,就只在嘴巴上论辩;以相示也,来表明自己的高明。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如果从推理,从思辩上来求这个道,越辩神识越散乱,越辩越看不见道,距离道越远。
3 @9 F7 s  w* n2 [/ n8 c" \9 ?7 E9 i  e# W& d  I
接着,庄子连带讲一段人伦的思想,人伦的规范,由道讲到德。我们要了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道德两个字大部分的书还不合用,譬如《老子》上半部分是讲道,下半部分讲德,所以,道字与德字各有单独的一个内涵。这个德是讲用,人生的行为、言语、人伦道德的作用。现在,他由道说到德。3 J6 |, U! p: X7 O5 x6 t9 r
+ v& e: @8 n2 b, J
五不方能称其
9 u0 N3 K% g3 D; b) M3 k7 Q- ]4 G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Y" |* @' a* Z3 C+ M% K0 z& p

# T4 y$ z( a6 m/ \: A5 a可以说,庄子对春秋战国时代,到处标榜的仁义道德,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也指示了一个正确的路线。那个时代,到处标榜仁义道德,事实上呢,可以说是最不仁,最不义的时代,老子也批评过。同时,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有一个反省的,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从古以来,我们自己号称是礼仪之邦,号称是忠孝仁义之道,事实上,深入研究了历史文化,从历史的经验上记录的,我们对这几句话,是让人非常的难过,很痛心。你要知道,孔子提倡孝,可见社会上都不孝,因此才提倡孝,大家都不仁,所以他提出仁。等于说,社会有了这个病态,他因病给药。实际上,我们标榜的忠孝仁爱等等,几千年一样都没有做到。例如,庄子所提过春秋经世先王之治,拿孔子所举春秋四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子杀父的,臣杀君的,不知有多少。可以说,这个自己号称是礼仪之邦的民族,非常的不礼仪。知道了这个观点,才知道老子、庄子正是针对在文化学说上,教育上的这些标榜的目标、口号而进行的批评,认为这些标榜没有用,结果看到社会每一个人的行为完全是相反。* Z5 m) R. b+ Y6 H
. \; M0 P6 S2 y; P* t' `
因此,他在这里提到大道不称,真正的道是没有理由,没有名称的,不像我们的社会讲了几千年的道,现在社会上狭隘的宗教,譬如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等,这些以外,民间各种各样的什么一贯的二贯的,鸡蛋的鸭蛋的各种教,加上各种的迷信,起码都有一百多种,全世界的宗教有五六百种,每一个都说自己有道,而且都说自己是正道。但是庄大道不称的观念,就是大道没有名称的,真得道的人,自己也不标榜自己得了道
8 R. ]! _" s6 s7 B3 m+ ^+ ?! f4 @( W: q7 C
大辩不言,这是针对当时惠子他们讲逻辑,讲思想,讲名学的,真正的道理到了最高处,没有话讲。看到这里,我们就想到一个历史故事。
1 U; r- o% j( g7 _, ^& |! b2 Y* o- y% c. O8 p9 O9 N8 s* h+ }
宋太祖赵匡胤刚做皇帝时,南唐还没有平定下来。南唐李后主文学很好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就是他写的。李后主派了一位叫徐铉的出使宋朝,外交部向皇帝报告,派哪个外交官来接待他呢?等于现在讲,世界的名学者来做大事,哪一位有学问的人来接待呢?赵匡胤知道徐铉是鼎鼎大名的文学家,结果赵匡胤在自己卫队中,选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卫士,穿了外交礼服,去对付徐铉。徐铉到了宋朝,一一表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哲学、科学、文学都搬出来。而这位冒充外交官的卫士,唯唯是应,什么都不谈。三天以后,徐铉就认为宋朝的确有人才,以负责接待的先生来说,深藏不露,不知道有多大的学问。赵匡胤这一手很厉害,你学问再好,派一个没有学问的跟你谈。当然这个人要稳得住,如果没有学问反而爱谈,那就糟了大辩不言就是这个道理。
, }/ T0 H" X0 f2 f1 h
! w! C! L$ s* e. U' y5 g佛家也有一句话: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禅宗注重的行为,不完全是打坐,所以百丈禅师讲疾病以减食为汤药,有了病最好少吃东西,肠胃清理一下,不管中医西医,这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是非越辩越糟糕,故大辩不言。' u  J7 S& @- D% z& r% D5 F7 [

6 v0 ]0 m/ }" ^大仁不仁是什么道理呢?这个话就牵涉到道家的思想,我们大家都研究过老子,老子有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一般都认为老子这个话,讲宇宙是很残忍的,上天不仁慈,他把万物都看成刍狗,就是草扎的狗。上古我们的老祖宗是吃狗肉的,现在广东人保持了这一习俗,上古祭祖宗都要用狗肉来祭,大约到了商、周以后,在祭祀中,才渐渐免除了狗肉这项祭品,但在某些祀典中,仍然须用草扎一个象形的狗,替代一头真的狗,这就是刍狗的来源。刍狗还未登上祭坛之前仍是受人珍惜照顾,看得很重要。等到祭典完成,用过的刍狗就视同废物,任意抛弃,不值一顾了。这正如流传的民俗祭神,有时简化一点,不杀活猪,便用米粉做一个猪头来拜拜,拜过以后,也就可以随便任人当副食,而不像供在祭坛上那么神圣不可侵犯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说天地并没有自己立定一个仁爱万物的主观的天心而生万物,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归于还灭。假如从天地的立场,视万物与人类平等,都是自然的,偶然的,暂时存在,终归还灭的刍狗而已。表面看起来,老子说天地不仁慈,把万物当成刍狗一样在玩弄,但他不是这个意思,他同庄大辩不言,大道不称,大仁不仁的道理一样,天地并没有仁与不仁的观点。天地生万物,是非常的仁慈,好的它也生,坏的它也生,稻子它也生,毒药它也生,它包容万象,一切都是它所爱的,下雨也一样,好的地方下,坏的地方也下,太阳光也是这样。所以,天地是无心的,没有特别有个观念,没有特别有个标榜,它看万物都是平等的,自然而成。如果把人当成刍狗,万物也是刍狗,把刍狗当成人,人也就是刍狗,真正的大仁,如太阳一样,如天下雨一样,普遍的,自然的,它并没有对某一方面特别的仁。如果你有心来求,已经不是大仁,那是做出来的5 _) v, D5 ?; o0 f' k2 d3 |

) k3 \/ g5 e/ e% p& `  m大廉不嗛,这个就是廉洁,中国文化里头,标榜人伦的道德,要求人非常廉洁,尤其历代要求做官的一定要做清官,清官就是廉洁,廉到什么程度呢?一清到底,家里稀饭都吃不起。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包公,铁面无私。我们中华文化的小说也好,历史也好,所标榜的清官铁面无私。什么是铁面?看了包公的历史传记就知道,包公一天到晚没得笑容,没有笑过,亲戚朋友一概不往来,脸板得像铁板一样,铁板的气色是青的,那个脸是铁面。老实讲,包公的学问很了不起,人品也了不起,如果他还活着,我不会跟他交朋友,因为没有味道。一个人脸板板的,像块铁一样,脸还发青,不要说没有红润,一点黄颜色都没有,大概有肝病或者其它什么病。他亲戚朋友一概不往来,当然家里很穷。这个很廉洁。实际上《包公案》这部小说,把历史上很多清官的故事,都集中在包公一个人身上。我们研究历史,包公固然了不起,包公的老板,宋仁宗同样了不起,有后台老板支持,尽管干,出了事老板负责,包公当然可以铁面。没有这种老板,不要说铁面,你肉面凉面都不行。所以包公了不起,宋仁宗更了不起。有后台老板支持,那我们每个公务员都可以做到铁面无私,不会铁也可以铜一下,不是做不到,而是要看时代环境允不允许。
2 O# D$ g( o( C$ s' T" Q8 p* d/ s. _' M) ~' A
大廉不嗛,真正的大廉没有谦让与谦是相通的。怎么不嗛呢?比如说,廉洁的人不爱谈钱,谈钱不好,历代知识分子标榜做官要做清官,钱字都不敢谈,不愿意谈。中国文化里头,这个钱字还有另外一个别号阿堵物。南北朝时有个人叫王夷甫,很清高,做了大官以后,人家给他送钱送红包一概不要,而且连钱字提都不提,家里人等他睡着了,在床前摆着钱,等你明早下床总要讲把钱拿开吧,结果他醒来一看说,把这阿堵物拿开,就是把这些堵住他的东西拿开,还是不谈钱。
. \' D: @& G/ v% Y: i1 W, y谈钱就脏了?这倒不然,我倒赞成清代才子袁枚的思想不谈未必是清高,因为你心中还有钱的观念,还有怕与不怕,人真到了最高处,无所谓钱与不钱了。这一句诗,说千大廉不嗛的道理都说完了。真正的廉洁就是人生冰清玉洁,任何行为都做到一清二白。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冰清玉洁,岂止不谈钱不要钱,没有嗛与不嗛,并不是不谦虚,他用不着标榜自己这个叫廉洁
" F6 p& m; b, X5 l' G: U7 T& \  q9 N+ G
大廉不嗛的道理,我经常说一个笑话,拿什么来比呢?拿猪来比,实际世界上最爱干净的是猪,研究生物学的都懂。你看猪一天到晚用嘴东拱西拱,人们以为猪脏,其实它最爱清洁了,脏东西一点都看不惯,看到脏东西就把它拱开,结果是越拱越脏。由这个笑话,我们可以了解,人真做到了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不一定是真正的清廉,倒是在污浊的尘世打滚,心里不着任何一点外缘的,他可以做到大廉。这也就是庄子所讲的大廉不嗛的道理
' Q6 s- c" r( A# Z2 t5 \: j, J1 w9 h# t# K2 W) r' r/ Y4 T, k
大勇不忮,真正有勇气的人不忮。什么是不忮?以现代观念来解释,就是心中很正常、坦荡。孔武有力的人,他到处可以打架,站在那里,都要摆起一个样子给人看,但这不大勇大勇的人看起来很文弱,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忮爱的表示。
3 e8 K& g* r) n4 w1 f% e+ M9 G8 p4 O4 c0 Q) X
上面说的一个原则,就是人伦之道。庄子讲了半天,吹万不同开始,这一,怎么吹到这里来了呢?他提出天籁地籁人籁,这一段都是讲人籁。因为这一篇文章长,引用的文章四面八方,汪洋渊博,你被他的文章迷住了。这与《齐物论》有什么相干?这一段讲人籁,那么他相反地提到人籁就是人道
- V6 `2 s! E8 I) K. X) b; S0 Y1 ]. E4 }. {4 I
**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2 X' g$ k: U+ o

" c- F* D3 ^) c+ A' m" Z+ A6 E; L道昭而不道昭就是道无所不在,昭昭灵灵,没有固定的规范,没有固定的方法,你不要另外去找一个道。所以佛说的,老子说的,庄子说的,孔子说的,孟子说的,耶稣说的,穆罕默德说的,都对,都是说全体道的某一点,某一个个体。既然标榜了一个道,就不对了,道无所不在,随时随地都在那里,也都在人人的心灵中。因此道昭,明明白白,而不道每个宗教,每个修道的,你说只有我这样才是道,他那个不是道,那你就无道。因道昭而不道,它很明白,无私的+ O8 i5 N% |$ p
言辩而不及,天地的理论到了最高处,没有话讲了,讲出来的都不是。譬如,人如果有痛苦,有高兴,我们表达出来你痛不痛?”“好痛啊!那不算痛,痛到了极点,没有话讲了,因为痛死了;你高兴不高兴?”“我高兴到了极点!那是有限度的,真高兴到了极点,会把人高兴死的。世界上情绪到了最高处,无言可讲,故言辩而不及。2 K! T5 Z4 h/ n  l! c& n/ U
& p  @. u$ a/ f% |" F7 _) [( v
仁常而不成,什么是真正的仁慈,慈悲?那是很平常的。你冷了,我还有件衣服,你穿上;你饿了,我正好有块面包,你吃吧,很平常。不要说你饿了,我拿块面包给你吃,因为我学佛,是我慈悲你,那就完了。天地间哪个没有仁心?人人都有爱人之心,就是说每一样生物,它对别的一种生物有抵抗,有残害时,残害的心理是防御自己,但是它自己的种类,有时都有一种仁爱之心。所以仁道是常道,并不是不平常。仁常而不成,没有个陈规在那里。
: V) r! J9 z; M) [/ L
$ x" K" }+ l& a7 E1 d廉清而不信,真正廉洁的人,自己显示清高。这不信不是讲没有信用,廉洁很清高,但不要讲信用,如果这样做文字解释就错了。真正的廉洁,清高,没有外面的信号,没有外面一个标榜给你看到,不展示出来给你看,清高就是清高* n4 S. ?9 l( \+ R  k# s

6 ^6 `; H# F8 E: g- C勇忮而不成,大勇的人如果标榜自己,处处表现出自己有力气,或者我会打人,我会做人,这已不成功了,不是真勇,真勇的人看起来没有勇的
6 u: e2 [+ {! T9 ~9 V! y* e; w
**五者圆而几向方矣**
& U% w  _5 b' r4 S
! R! F# y  e' E7 A- I5 D9 f
五者就是言语,思想,仁慈,廉洁,大勇,简言之,就是大仁,大智,大勇。五者,五个条件全都完备的人,几向方矣,差不多摸到向道的路上这个方向走了。5 C' K" m. S2 D6 q5 B- c

9 V# o) I, e% S, P# w$ L绝顶聪明绝顶
0 K! M# D5 b7 R9 g$ c7 f, c9 n. J) |/ i5 s% I
庄子这一段由吹万不同天籁地籁,讲人籁,他在这一节加一个研究的总结论
. ^) u7 q4 p2 i# @/ F. ?, I% D2 Q% K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 H, L% }. X9 C: }/ ~9 E5 f

" W, w7 s$ }+ E8 f3 y故知,一般的知识智慧。道,有没有一个最高的标准?有止其所不知,到了最高处,不知。所以真正了解了道的人,所有的智慧,知识,思想没有用处,用思想,知识的道理来推测,那不是道,跟道不相干。道最后到无念之境,无道可道,止其所不知0 e3 f$ W. |/ _" V' `% J+ {1 R
& Q% O! m9 _$ I8 E1 M
南北朝时高僧,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他有名的文章《肇论》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离不开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篇《般若无知论》,智慧到最高处,没有智慧可谈,那是真正的智慧,那个就是道的智慧。这个观念同庄子所说的一样。我们在《论语》中也看到孔子学生问他,孔子说自己一无所知。什么都不会,因此能够样样会。如果一个人有某一专长,某一个最高境界,它会挡住一切。所以到了最高处,就像禅宗经常标榜的如珠子走盘,它没有一个方所,没有一个固定,它一无所知,因此无所不知。所以庄子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知识最高处就无知,就是始终宁静,没有主观,先没有一个东西存在,这是最高的学问境界。不但孔子庄子如此,世界上很多大宗教家、教主、哲学家,都是如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和孔子一样,出身贫苦,什么都懂,行为做人也很相似于孔子,他说你们把我看成有学问,真笑话!我什么都不懂。这是真话。释迦牟尼也讲过这样的话。他十九岁放弃了王位而出家修道,到了三十二岁开始传教,八十一岁才死。四十九年之间,他最后自己的结论说我这四十九年中,没有讲过一个字,没有讲过一句话真理是语言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我们可以退一步说,庄子讲无知,是俗语说半罐水响叮当,满罐水不响。学问充实了以后,自己硬是觉得不懂,真的自己感觉到没有东西!空空洞洞的没有什么,这是有学问的真正境界。如果有个人表现出自己很有学问,不必考虑,这一定半罐水。从学武的人就很容易看到,那些没练到家的人,就喜欢比画,他是筋骨发胀,并不是故意的。而练到了家的人,站在那里好像风都会把他吹倒,打他两个耳光,他会躲开,绝不动手。学问也是一样,一个人显得满腹经纶的样子,就有限公司了。所以真正的学问到了最高处是无知
5 P1 \% B2 H# X2 |' l5 t3 p3 k
" G% p% G3 @# f7 X+ R下面一段还是讲人籁,人伦之道,因为把人伦之道做完了,才能地籁天籁,超越人的世界。因此,庄子说人伦之道,由普通一个人,怎样去修道8 t/ s2 }3 y: ]

6 a# u) O4 X% }9 `0 K**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 H+ u# p8 V1 r
' z. T5 Y; w; P: g' a
庄子说,假使你懂了最高处没有语言文字可以讲,一切言语思想所不能到达的道理,不言之辩,不道之道,没有各种的法则,也没有道理可讲形而上的道。: f" p! k( u7 S& i) b6 V
道在哪里?就在平凡,非常平凡,非常现成中。若有能知,假使能知道这个,认清了这个方向修道,此之谓天府。庄子定名为天府,这个不是天文上形象的天,而是指理念世界的天,就是它的宫殿,用天府来代表形容道的宝库,拿现在的话讲,就是道的渊源。你懂了这个以后7 e0 |9 l6 }$ p" P

7 D- n6 ]6 B% f; R8 }0 M6 t6 W;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3 z4 k7 v; {8 e* [! O* m  G# k; o( t
. N* h% t$ Q* {2 i
真讲做功夫,修禅修佛同修道家是一样的。譬如流行的瑜伽的打坐,学道的打坐,学佛的打坐,你坐起来干什么?坐在那里辩论,心里自己给自己辩论:这个不对吧?这个不大静吧?这个不是功夫吧?这个气脉没有通吧?这个恐怕不是道吧?都是闭着眼睛坐在那里心里思辩。真到达了内心无争的境界,没有思辩,脑子里心里绝对的清净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也没有管什么方法,什么都不管了,那么,你已经跟道的东西接近了,就是庄子讲此之谓天府。修养到了这个境界注焉而不满,像流水一样,永远把水灌进去都灌不满,所以老子也讲,此时才虚怀若谷,心中空空洞洞的,像山谷一样,流水尽管灌进去,一万年一亿年的流水也灌不满,它没有底的;同样的酌焉而不竭像流水一样,你把它舀掉,也永远舀不完,它不增不减。那么,这个的能量,身心的能量哪里来的
0 F' x: [! A; n$ F9 s
+ h6 l: F, _4 u不知其所由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不知道的来源,也不知道的去处此之谓葆光,生命的光辉永远是挥发的,永远是存在的。7 H# K% s# M* m. _" q

% L/ @/ ]+ v. k+ u+ q+ \大家修道,不管修道家、密宗、禅、瑜伽,做到这样,对了。庄子现在传我们道,这个方法很好,不要你打坐,不要你念咒子,免得一个咒子学来,还要花五千块钱,划不来。万一要念咒了,就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就行了。这是庄子的咒子。出自《庄子》的天府葆光,后来道家经常引用。内在的光辉永远在挥发,这是讲内养之学,每个人内在的修养,就是修道。下面讲外用之学,就是仁道$ H% i$ g* x& ]) y

! h3 i) Q5 ?( b**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 n  h' E- R1 G/ l! I
/ z' a2 D  S1 Z; W
圣人也有烦
' f4 X1 i) J- O' S* ?2 K/ g
6 _) h- O, u- X5 X9 }7 _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 a' Q, b/ a$ {) _- u5 T
7 }, E. U3 {$ a' V, w9 }: P" ~1 b* N
研究中国三代以上的上古史,庄子这里提出来的资料,不是根据孔子那里来的,别的地方很少看到这个资料。庄子说尧当皇帝时,所谓公天下,要培养一个继承人,就是舜。舜跟着从政三四十年,从小职员开始到宰相,当了副皇帝四五十年,尧到一百多岁才交位给他。有一天,尧问舜,西南方的边疆,有两个小国家,宗脍胥敖,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边疆地区的这两个小国家,是被我们上古老祖宗赶出了家门的,流落在边疆;一种认为西藏、云南边疆地区都是。是不是?不知道。宗脍同胥敖因为不服教化,文的教化不行,要武的教化,尧想出兵打他们。尧是圣人,以道德做政治的,道德实在教化不了,只好出兵去打
5 T7 \7 p% U4 @) N
  Y4 i3 ~. c4 s$ k1 Z& H  ^
南面而不释然,”“南面是形容帝王的境界,中国古代帝王素来坐北朝南。读古书读到南面称雄,这就是王者。因为中国古代方向有一定,所以几千年帝王专制时代,老百姓的房子不准身正南的,总要偏一点。如果向正南,不得了,你想当皇帝啊,杀头的。只有每个地方的政府机关,寺庙,可以坐北身南。尧告诉舜,他想出兵打宗脍、胥敖南面坐着一想,不释,心里头总是难过其故何也?心里放不下这件事,这是什么理由?如果这一段历史是真的,
' J" R$ p) b$ L) @. J+ O+ |
. W& I/ c7 |7 k! z
我们可以看到,尧讲这段话有两层意思:实际上,尧舜传位之间,真正的实权已经交给舜了,但主要的事情还要跟尧讲一声,一方面尧主要想测验一下,你接位了,有没有仁慈的心理,一方面虽然尧舜是已经到了圣人的境界,有时候心里遇到一点不满意的事情,还是很难平下去,可以从这两方面看
: s# A3 Z6 P) Y( X' r0 k
" V0 J9 n/ }9 r- `2 |
**舜曰:夫二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 D2 a# e' v; W  r* L( x3 ]

5 k& w$ X1 i! m& M9 w1 @, J- X舜答复说:这两个同民族的同胞被赶出去了,现在还在边疆,文化落后,过着野蛮的禽兽一样的生活,你心里过不去,我心里也过不去。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古时代讲天上有十个太阳,光明遍照万物,舜告诉尧:凡是人类你都要爱护,还有我们人类的同胞流落在边疆,你心里当然很难过,但是他们又不听教化,你想出兵去打,又不愿意,这是当然的,这就是仁慈。况且你的道德爱天下,爱万民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比太阳还要光明,你想到这个事情,当然心里不高兴。
. s- X' M2 S* u6 f5 n+ c8 R

' ~, C% @6 y& x+ k+ }《齐物论》的这一段讲人伦之道,说人籁。我们用普通的观念讲,庄子讲到这里,人伦之道差不多告一小段落,跟着提出人超越于平常的生命,而找回来真正的生命的道理。, I  Z9 t: W# W8 p8 Y/ m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