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57|回复: 0

[阿含解脫道次第] 阿含解脫道次第 第十四章 四聖諦-- (空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5 19: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四章 四聖諦                    (第一節)「世尊告諸比丘:如小綿丸、小劫貝華丸,置四局衢道頭,四方風吹,則隨風去向於一方。如是,若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不如實知,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如實知,當知彼沙門、婆羅門常觀他面,常隨他說,以不如實知故,聞彼所說,趣說而受,當知此人不宿修習智慧故」。「譬如因陀羅柱,銅鐵作之,於深入地中,四方猛風不能令動。如是,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如實知,於苦集滅道四聖諦如實知者,當知是沙門、婆羅門不視他面,不隨他語,是沙門、婆羅門智慧堅固,本隨習故,不隨他語。是故,比丘!於四聖諦當勤方便,起增上欲,精進修學」佛陀做一個滿重要的法義分析。
! S3 q' ~* n- `4 D$ O                    【法義分享】學佛者、修行人若於四聖諦沒有如實深觀體證,那就會如同小綿花丸一樣,一會兒飄東、一會兒飄西,到處去找人、找法,所以常觀他面,常隨他說。而所親近、所認定的善知識,是否有正知正見、是否體證正確,也沒有能力深入辨別。如果能夠對四聖諦進行如實深觀體證,那就如同地基深入地中,很穩固的銅鐵柱,任四方猛風吹襲,亦不能動搖。因本身有正知正見,能深觀世間的實相,所以不視他面、不隨他語。但要來到此階段,通常都需要經過很多很多的波折。# _1 g, A4 k. A3 y
                    這一經有滿重要的一個啟示,也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地去體會。如果還沒有到達見法、證果、究竟,甚至更深入講究竟解脫以前,內心一定還有苦、不安,只是你願不願意如實去面對,願不願意認真去找而已。一般人在找法的過程之中,卻常常都是依人而不依法,第一階段就是依人而不依法。; {% `5 T7 l; j! O9 z. [# k
                    一般眾生都是一直去找大師、找名師,「名」是很有名的,都去找很有名的法師,很有名的老師,很有名的上師,很有名的那些大師,「常觀他面、常隨他說」,都隨著大師這樣帶來帶去、帶來帶去。為什麼一般眾生會一直形成「依人不依法」呢?因為他本身對於真理實相,對苦、集、滅、道,沒有真正深刻地去體悟,更具體一點講,就是他沒有見到法,沒有見到三法印,沒有見到四聖諦,對實相無知、不了解。所以,他說要找法、找法,要找那些善知識來告訴他:法、真理是什麼,但是因為他本身沒有實修、沒有親證到,只是以前所聽聞的過程,人家說某某大師很有名啊!最有名的應該就是啊!最有名的應該就是最有修行、最有體證,因此都去找「名」師啊!都去找那個「名」師啦,就這樣。
$ P, x  W- F3 `9 Z; p& E" K) f                    常常一個這樣的心態,跟隨此人一段期間之後,發現還是沒有找到他所要的,或是失望、挫折,然後又再離開、又再找。當然,有的人還會知道要離開再去找,有的人一輩子就ㄧ直跟下去。佛陀就跟我們講,如果一個人沒有見到四聖諦,沒有見到苦、集、滅、道,沒有看到三法印,就會像輕飄飄的棉花,因為棉花很輕,輕飄飄的棉花放在十字路口間,在這大道上的十字路口,它會隨著風吹到哪裡,它就飄向哪裡,它是浮而無根,沒有知見,沒有自己的一些體會,於是就變成人家說什麼、就信什麼。
# x/ r7 j9 \  j# b                    當他越抓越苦時,就會形成病急亂投醫,因此就會到處去找名師,聽人家講說某某人神通廣大,有神通力,某某人法力無邊,某某人是很厲害,有很高的那些祕法,所以你要趕快去挖……。這些都是很正常、很正常的過程,一開始說你要到達後面「如銅鐵柱」這樣很穩,四方八面的風都吹不動,不容易啊!不容易啊!所以,你沒有經歷過這一種「依人」,然後又讓你很失望的這些過程,你很難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依法」,你還是要經歷過很多的這些挫折、波折之後,到後來才能夠真正來到「依法不依人」。# J/ g- j; D6 ]+ q) \
                    再者,比較深入的講,如果一個人認為說他是善知識,他為人老師、為人法師、為人導師,但是假如他本身沒有體證無常、無我,又如何引導眾生去體證無常、無我法印?!如果本身沒有來到依法、法住法界,本身沒有來到自依止、法依止,他怎麼引導眾生來到自依止、法依止?!如果你本身是盲目的,怎麼樣引導眾生?!很容易形成以盲引盲的這種現象,這又是一個滿嚴重的問題。因為通常在引導的人,大多數不知道自己是盲,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所謂「以盲引盲」的一種現象。他本身是盲,沒有真正體證到法,沒有真正證到「無我」,他沒辦法真正做到自依止、法依止,這樣以盲引盲,這種情況很難照見到自己是盲。
! M' R& _  D! A                    如果能夠虛心地反觀、照見到,這個現象很容易就可以自己破除掉,能夠照見到自己的不足,照見到自己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能夠照見到自己是在以盲引盲,這時候他一定會虛心地再繼續學習。就是因為不知道,於是就繼續以盲引盲的現況,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他本身不知道怎麼樣回到自依止、法依止?於是又不斷地引導眾生來依人、去抓人,去依靠他、依賴他,於是就變成一直要強調他的重要、地位的崇高,然後他有什麼秘法給你,對他越死忠或是對他越恭敬,對他越供養越多,他就傳給你越多,把法都變成是生意的買賣,都是不應該的。
: i- r  Y; a. Q9 M3 Y5 P% G1 T, w                    所以,佛陀就告訴我們,如果你本身不能夠回來親知、親證「三法印」、「四聖諦」,還不知道法是什麼,內心還沒辦法安心,於是就一直要去找名師、去找人。如果你所依附的人,他本身是盲、是明,你沒有能力去分辨的。最近有一些人私下跟我在談,有時候他就會覺得說「唉!我過去走了十幾年的這些冤枉路!」一想起來又有點憤慨,我就跟他講:你也不用挫折啦!也不用自責啦!因為你沒有這些過程,很難珍惜我們當下所跟你分享的這些。那些你過去所走的這些,也沒有白浪費,問題是我們就是要現在當下,真正回到自依止、法依止,要回來自己去親證,不要依靠別人。善知識只是協助你去體證,他只是一個「指月的手指」而已,善知識只是一個「指月的手指」,他只是協助你去看到真理實相。2 D9 Y' N5 G7 K7 Z. ?
                    真正的善知識,他只是協助你去看到真理實相,一般眾生或是以盲引盲的那些善知識,他是引導你去抓這個手指,去抓住那個大師啊!對他的依靠越抓越強,一般眾生一開始大部分都是很難超出「見指不見月」這些都是成長的過程,是很容易犯的毛病,也是很正常的過程,佛陀就講,如果你沒有親知、親見、親證,你就會常觀他面、常隨他說,都是常常去抓住一個人,或是不斷地一直東奔西跑的去抓人、依人。如果真正見到法,你可以超越一切的善知識,也可以超越一切的書本、經典、教理,因為法是無所不在的,而且「法」絕對不是密藏在某人的身上。/ I; D& q. d& l! @- r& q
                    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還是盲,還沒有到達究竟,現在只能夠說將我所知道的告訴眾生,如實知、如實見,如實的如實而語,講我所知道、體證到的,自己還沒有到達究竟,也如實而說,這樣就沒關係!一方面他本身也會繼續上進,也會協助引導大家繼續提升,就像這個地區,沒有夠資格的老師,我現在讀到高中,知道我現在還不足,但是現在因為這個地區師資不夠,我就教導那些國小的學生,這樣可以啊!問題是,很多人一當起人家的老師之後,都忘了我是誰,也不知道自己還沒有到達,然後就標起大師的名號,「我是大師啊!我是什麼……,我是佛啊!我是法王啊!我是怎麼樣啊!……」你不知道自己不足,沒有繼續突破,就是繼續以盲引盲。7 j3 x1 D- e8 D+ L# H+ n  O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足,很不錯!會繼續虛心用功學習,而且在引導眾生的過程中,絕對不會有我慢。像泰國的阿姜曼尊者,他的心路歷程也滿不錯的,本身也很努力認真地在修行,當他證到二果的時候,知道自己還有不足,但是在當時泰國的僧團裡面,能夠證到二果的已經不多,他自己的很多問題去請教別人,別人也都沒辦法解答,於是一方面他自己又繼續用功、實修實證,一方面當然也默默的再找尋。當然,他在證到二果的情況之下,已經是少有的善知識,很多人也跟著他學習,他也是一邊協助這些比丘成長,一邊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又繼續努力,這樣沒錯啊!這樣很好啊!他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知道自己還沒有到達究竟解脫,這就是說我現在盲、我知道,但是我是協助這些更有需要的人,讓他們也成長,這樣沒關係!" q! g) K  Y- m7 E3 [2 \2 G
                    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夠實證實修、實際體證到,就可以「老神在在」啦!因為自己真的有親證到、體證到,那些大師、法師講的是真、是假,你會不會很清楚?必然會很清楚知道此人講得正不正確,他講的是不是法印、是不是真理、是不是實相?你可以很清楚啊!當你真正沒有我慢時,這個人有多少我慢?有沒有我慢?你都是很清楚的。當你這一面鏡子是很明、很平,對方的心鏡有多少的凹凹凸凸,你都可以很清楚的。但那是解脫者的境界,你的境界要比他高、你才知道,如果你的境界沒有比他高,你是不知道的。如果你還沒有證到初果,你不知道證初果的人的內心世界;如果你還沒有證到四果,你不知道阿羅漢的內心世界,沒辦法體證的。如果你有虛心學習,可以知道他的體證比你高。如果你有體證到初果以上,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此人有否證到初果,不管他是多麼有名的大師,你都可以很清楚知道。如果你證到阿羅漢果,不管多麼有名的大師有否證到阿羅漢,你會很清楚的知道。
. ?* N1 @( e- W2 ]: v5 r                    如何去落實到實修實證?一方面你前面的法義聞思基礎一定要有,前面堂課的基礎都要紮紮實實地聽聞,再來就是當你聽了之後,記得!不要以趕鴨子、趕進度的心在聽聞,這樣會錯過很多的重點,你是要以打坐的心、寧靜的心來聽,你的心要放空、要柔軟。當你聽到覺得哪方面現在可以落實去做,馬上就要去做,因為當你在正確聽聞的當下,上課過程裡面都會告訴你,怎麼樣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去做,隨時在歷緣對境中要去反觀,看到我們的貪、瞋、癡、我慢,在歷緣對境中要去看到我們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更進一步要去找出它的原因,就是苦、集、滅、道方面的,不要逃避。+ p: }- q7 @# _
                    再來,把你的動作,平常我們的身、口、意,我們身體的動作,走路的步伐,包括我們講話,都要能夠清楚地覺知,把動作的頻率,比以前稍微慢一點,也許可以慢個四分之一拍,或是慢個八分之一拍。當你稍微慢下來,以前的衝動它沒有空間,你很難觀察到,當你稍微慢下來,那一種空間就會出來,你就能夠有一種智慧,去觀察到你的衝動,然後你在身、口、意,講話裡面有沒有急躁?講話的聲浪,你都要清楚聽到,這個都是在實修。我們身體所展現的講話,裡面有沒有我慢,有沒有在諷刺別人,有沒有在諷刺、挖苦別人,我們都要清清楚楚地覺知到。我們聲音裡面的高低起伏、講話過程,有沒有清楚地覺察到,這些都是實修,不要以為光是在禪堂才是實修,都是在歷緣對境裡面要去做的。0 c( X  Y+ I+ z) U
                    本來要等到「三妙行」章節再具體講,現在是在把聞思方面快告一段落,法義的內容就要進入實修方面,後面會講實修體證方面的,以後我們會逐步地進入。所以,當你在聞思的時候,當下就要認真去聽,最重要是你要隨時回來看到,我們的內心柔不柔軟?講到這裡,可以跟大家分享一點,這幾天到宜蘭羅東上課,有一位出家法師在推動,上課之後,他很法喜,而且身心很柔軟,然後希望宜蘭那邊也能夠開課,於是積極地去宜蘭籌畫,前天過去那邊上課,滿不錯的!因為他也是出家十幾年了,在佛門裡面打滾了十幾年,他很認真、很認真在找法,他真的就是為法,身心很柔軟,為法默默承擔、默默在做。
( q- F. P3 P* T& e; e/ p                    當你的身心逐漸地柔軟,我慢逐漸地減少,你的身心越來越祥和,慈悲心越來越大,都是修行具體的展現,絕對不是說修行之後,我禪定越來越高深。越厲害,我禪相越來越奇奇怪怪,不是那些啦!如果是世間定,心是越來越僵硬;出世間法是心越來越柔軟,到最後體證「無我」,那是「無心」啊!3 p& p% B% ~1 E* a2 ?" b2 ~
                    (第二節)「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石柱,長十六肘,八肘入地,四方風吹,不能令動」當你真正有見到「三法印」、「四聖諦」,可以算是已經證到初果,一個有見法證果的人,所展現出來的那種信心,絕對不一樣的。一個人對「四聖諦」有所體悟、有實證之後,「如實知」就是表示他有實證。「斯等沙門、婆羅門至諸論處,無能屈」像這樣有修有證的人,到其他的修行團體,或是其他的大師面前,沒有人能夠屈服得了他,那些外相也嚇唬不了他,大山頭這些也屈服不了他,他不會迷在外相或是名師、大山頭方面的。所謂「無人能屈」,要跟他辯論,他會看情況,如果無意義的這些諍論、諍辯,他不談。如果你是真正要問法,對彼此的增長有益助,能夠幫助世間少苦、離苦,很自然會慈悲的跟大家分享法喜。  x+ \" J. U( J+ P" K6 `
                    「斯等沙門、婆羅門至諸論處,無能屈」大丈夫相已經是漸漸出來了。「其心解脫、慧解脫者,能使餘沙門、婆羅門反生憂苦」一個解脫者「能使餘沙門、婆羅門反生憂苦」一個解脫者的出現,沙門、婆羅門,很多其他的修行團體,其他的修行者,反而是生憂苦,為什麼?所謂「反生憂苦」不是說對方自知不足,不是說解脫者帶給他壓迫力,最主要是他內心的不安,如果以世間法來說,人家要做生意賺錢,一個解脫者出來,好像會斷他的財路,或是斷他的人脈,這樣他就是很不安,那個憂苦最主要是這方面他要抓、他要聚集,要聚集他的山頭,要蓋富麗堂皇的宮殿,你一出來、跟他搖晃,跟他地震、跟他搖啊!當然不是你故意要去搖他,而是他感覺到你的這些言論,晃動了他、搖晃了他,他會反生憂苦。絕對不是一個解脫者,去故意跟他踢館、跟他較量、不是這回事的。一個解脫者絕對不會去跟人家踢館、較量的。0 y+ [( Z7 c$ ~% _/ }7 q* c
                    當你真正體證「四聖諦」、真正開悟解脫,證到無學位的阿羅漢,原來內心的不安就會完全一掃而光,這是事實,於是那一種信心,因此佛陀為什麼說他到後來能這樣,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都是來自於實修實證。只要你還有絲毫的我慢,你的「自我」不死、還有我慢,你這一句話沒辦法說出來,你講的只是大我慢而已。佛陀講這一句話,都是真正體證到「無我」的人,而且最重要是體證到「無上正等正覺」,體悟到佛陀跟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因此沒有任何的我慢,也沒有任何的卑慢,這樣才會有真正的大丈夫相出來。
, ]0 K! U1 B* l# g' ^" h                    所謂沒有任何的我慢,也沒有任何的卑慢,這方面比較深,以後我們可以再繼續地深入分析。所以,是沒有我慢,但他會展現出大無畏的氣勢。當你大徹大悟、解脫自在,同是修行人知道之後,大多數人的反應是你走偏啦!同行相忌啦!反生憂苦。只有極少部分的人會透過觀察、了解,而想親近、想聞法。
2 g, R; J9 g; ^% `" w; ?6 E4 k                    (第四節)「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士夫年壽百歲,有人語言:『士夫若欲聞法,當日日三時受苦。晨朝時受百槍苦,日中、晡時亦復如是。於一日中受三百槍苦,如是日日,至於百歲,然後聞法,得無間等,汝寧能不?時,彼士夫為聞法故,悉堪能受。所以者何?人生於世,長夜受苦,有時地獄,有時畜生,有時餓鬼,於三惡道空受眾苦,亦不聞法,是故我今為無間等故,不以終生受三百槍為大苦也。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得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v; L5 F, _% T) L: m2 X2 [2 i
                    這一經滿重要的啟示。【法義分享】一個人為了能夠聽聞到正法,為了了知宇宙人生實相,於是每天打三百大板,連打一百年,然後才能聞法,聽聞出離苦海的解脫法,佛陀認為真正要求法的人「悉堪能受」。重點是,靜下來問問自己:有沒有這樣求法的魄力與決心?有沒有像玄奘大師那樣,為法縱使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魄力?有沒有像六祖慧能、像密勒日巴那樣,為法忘軀、為法捐軀的決心?如果有,因緣具足則明眼善知識就會協助你。如此,要開悟、證果那就「不待時節因緣」。3 N4 a" f" @# T) ~; O
                    佛陀就說:士夫若欲聞法,你要真正聽聞到出世間法,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真正講「無上甚深微妙法」,就是出世間的解脫法,但是我們很不容易能夠遇到真正出世間的解脫法,光是要遇到出世間的解脫法,就非常不容易、當你遇到之後,又要能夠有這一種法喜,又有這種求法之心,要去下工夫去用功,又是更是少之又少。佛陀就跟大家做一個分析,如果一個人真正體會到生死輪迴的苦,體會到內心的苦、眾生的苦,眾生在苦海之中的這種浮浮沉沉,當他真正要求解脫,他會怎麼樣呢?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魄力決心會出來。- V0 O, I( O. @0 i
                    如果一個人真正能夠聽聞到正法,「當日日三時受苦」,就像說你今天要來學法,事實上等於說是一種比喻,也是一種磨練你,你是真的、還是假的,你是真正要修、還是假的,你是真正為法而來嗎?他這是一種磨練、考驗你,就是說每天早上打一百大板,一百槍就是趴著打屁股打一百大板的意思,早上打一百大板,再來中午也打一百大板,「晡時」就是傍晚,傍晚的時候也打一百大板,也就是一天打三百下,然後每天打、打一百年,這樣才告訴你什麼叫做真正的出世間解脫法,你願不願意呢?你有沒有這一種魄力?有沒有這一種決心呢?佛陀就說「彼士夫為聞法故,悉堪能受」如果一個人真正是為了悟生死、為解脫而來,一個明眼善知識這樣做,他也願意、也會接受。
& R* {7 Z5 p! A9 W8 v3 T                    所以者何?因為他體會到眾生在苦海裡面浮浮沉沉。「人生於世長夜受苦,有時地獄,有時畜生,有時惡鬼」不要想像得太抽象,事實上我們常常在一天裡面,都在六道裡面浮浮沉沉、頭出頭沒,所以不要想像得很抽象、很遙遠。所謂「地獄」,如果當你起瞋恨心時,就好像入「阿修羅道」,好像地獄地道這些眾生,如果說你像「有時畜生」,只知道一直吃、一直吃,不知足地一直吃,不然就是飽食終日過日子。有時就像畜生過日子一樣,有時「餓鬼」,就是不知足、貪得無厭,現出餓鬼相,這就是我們的心態,都是在六道裡面,一直在上上下下、浮浮沉沉,因此常常是苦啊!
, W2 A: @  f3 U+ _                    一個人真正要了悟生死大事,他就是一天受這樣打三百大板,也覺得說值得、他也願意,像我以前在看密勒日巴傳,我們不是說去區分密教、西藏密宗,而是說人家那一種為法、求法,讓他的上師再怎麼樣磨練他,他都這樣去承擔、去接受,那一種魄力、那一種決心,讓我都會掉眼淚啊!然後問問自己,我能夠做到這樣的決心、魄力嗎?生死大事是大丈夫事業啊!非將相所能為,沒有用生命去求法,怎麼樣能夠突破生死大事?所以,像密勒日巴傳可以看。六祖慧能也滿不錯的,不過在中國這方面的過程,寫得比較不詳細,事實上六祖慧能也都是這樣為法忘軀的。我們中國有一個很好的典範--玄奘大師,展現出來真的就是為法忘軀,為法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啊!在以前交通這麼不方便的,一千三百多年前,西元六百多年,唐朝初年從長安一直走,通過絲路、西域,經過帕米爾高原,然後又再繞印度的西北部,再到印度本土,到那蘭陀大學去留學,留學完成之後,又揹負著很多的經典再回來,不只是八千里路雲和月,沒有這一種相當相當高,為法忘軀這種魄力、決心,沒有這種崇高的毅力,你不可能達成的。& v7 f/ m) |1 R$ Y5 d3 `
                    所以,這也是鼓勵大家,真正要達究竟解脫,佛陀他本身走過來,也都是用生命去求法,佛陀就是修、修、修,到後來怎麼樣?經典裡面也有寫到,佛陀用功到後來是前胸貼後背啊!瘦到只剩下骨頭,真正一個到達究竟解脫的人,真正是用生命去修、去找法的。如果你真的了悟生死大事,覺得這方面非常重要,受再怎麼多的苦,你都願意的,因為知道這是讓你真正徹底了脫生死,讓你真正出離苦海的重要解脫道,再怎麼樣你都會願意。當然這也是鼓勵大家,真的要有學法、求法得的魄力、決心。如果現在的聽聞,以及後面的實修,你所下的功夫是皮毛層,用皮毛層在來聽、在修,我同樣講的這些,你所得的也是皮毛層的法。如果你下的工夫是到達肌肉層,你所聽到的,會得到肌肉層的法。如果你是用骨髓、用生命來聽、來聞法,你會聽到骨髓,會聽到生命的法。看你的決心,以及看你的柔軟度。
3 ?! C5 C! I$ n/ G" V4 Q                    (第五節)「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往詣食堂,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思惟世間而思惟」佛陀知道大家吃飽不好好用功,還在論世間是是非非,有的、沒有的,於是佛陀就過去跟他們講:「汝等比丘慎莫思惟世間思惟。所以者何?世間思惟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覺、不順涅槃。汝等當正思惟:苦集滅道。所以者何?當你正思惟苦集滅道,這是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2 Y" {8 |/ r, f, `9 g6 o
                    【法義分享】凡夫的言論都是不離世間思維,「世間思維」就是談論那些名、利、是、非、好、壞、對、錯、美、醜、孰優、孰劣、誰多、誰少……。若尚未見法、未證果的修行人,所談仍然是不離世間思維。世間思維談論再多,都無助於見法、開智慧。問題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所想、所談論的是屬於世間思維,更不容易覺知到自己所修的是「世間法」。什麼叫做「世間思維」?凡夫的言論都是不離世間思維,而「世間思維」就是談論有關於名利、是非、好壞、對錯、美醜、孰優孰劣、誰多誰少、誰大誰小,在二元對立世界裡面,然後比較誰高誰低、誰大誰小,而在這個比較裡面,往往都是要襯托出我、我所、我是、我能,我的上師、我的法師、我的宗派、我的法門的優越崇高,我的見解的正確。
. q; h9 P& W# E/ P6 k6 Q+ O                    「世間思維」就是在二元對立,這是講總原則,「世間思維」就是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裡面比較,都是要比較出、襯托出「我」,跟「我所」的優越,這就是「世間思維」。如果你還有在己大人小、己高人低,都在「世間思維」裡面。尚未見法、未證果的修行人,所談論仍然是不離世間思維。「世間思維」談論再多,都無助於見法、開智慧,但問題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所想、所談論是屬於「世間思維」,更不易覺知到己所修的是「世間法」。所以,什麼叫做「世間」?什麼叫做「出世間」?什麼叫做「世間法」?什麼叫做「出世間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
, ^2 m2 u0 y) Z/ i; o' H                    很多的修行,你是落入在「世間法」裡面繞,但又不知道。如果你真正在這半年好好地下工夫來聞思,聞思知見正確,知道什麼是「世間法」,什麼是「出世間法」,按照解脫道次第、步驟去修,可以節省你至少十年以上,不必要的浪費,就是這裡所講的。因為大多數人,你所修、所做的,在「世間法」裡面繞,都不容易覺察、也不容易知道。我們現在有聞思到這裡來,大家應該可以慢慢地去體會,如果自己也去檢驗,還是在二元對立的比較,不是跟自己比較,不是在淨化自己,而是在跟別人比較,都還是屬於「世間法」。如果你的修行還在要襯托出,我的優越、我的高尚,我是大修行人,我是梵行人、我是……,都還是在我慢的「世間法」裡面。* X9 T1 j* q3 p% p: Q" ^* q8 U+ }. g0 l  Q
                    如果修行之後,你是增長我慢、我是、我能,都是屬於在世間法裡面繞,因為它是屬於比較深的,後面講述「八正道」時再來講,因為八正道有「世間八正道」與「出世間八正道」,「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方面。) O0 K6 v0 ~; V& w! I% ?; O3 P
                    (第六節)「若比丘於苦聖諦當知、當解,於苦集聖諦當知、當斷,於苦滅聖諦當知、當證,於苦滅道跡聖諦當知、當修」「四聖諦」全部都要有,「當知」在前面,「四聖諦」裡面的苦、集、滅、道,它有一個對應性,「苦諦」是當知、當解,「集諦」是當知、當斷,「滅諦」是當知、當證,「道諦」是當知、當修,若是要考試、抓重點字眼,這就是重點字眼。修行上也是一樣,大家要抓住重點字眼,首先我們要對苦諦,要有深入而正確的理解,就是聞思的一個階段,你要去深入地去了解自己的苦、眾生的苦、世間的苦,你要深刻去了解,就是「苦諦當解」。你的修行動力不夠,表示你的苦吃得不夠,你對苦的了解還不夠深。/ V  ]" p, `) g4 x5 l; ^; L
                    有的人也許會認為說「我覺得很快樂啊!我覺得沒有苦啊!沒有苦啊!」不是你在逃避,不然就是麻醉,或是吃一些興奮劑,然後掩蓋掉。所謂興奮劑是找其他的那些,你在用麻醉劑或是興奮劑,掩飾掉你內心的不安,你沒有如實去面對它,它是存在、只是你沒有靜下來,你沒辦法靜得下來,沒辦法如實面對自己,那是你在逃避苦,你對苦沒有深入地去了解。所以,要如實去面對它,去了解它、去解讀它。再來,這是包括自己的苦跟眾生的苦,當你對世間的苦,了解越深入之後,你才會進一步要去找尋苦的原因,當你找出苦的原因在哪裡,你就會知道病因,就會知道要去「斷」,要去斷除那些病因,治療那些病因、病根。病根要去除掉,就是斷那些「集」,這些苦就是來自於我們不明瞭實相,所以背道而馳啊!在抓常啊!在抓「我」啊!那個抓取就是「集」。
1 Z* B2 \; h0 v& C  @, I4 p8 v) c                    再來「滅」,這就是苦海的因、苦海的果,如果我們修行光只是了解這些,沒有邁向出離苦海、邁向解脫,這樣也不用修行啊!反正沒有出離苦海的機率、機會,也就不用修行。事實上,佛陀告訴我們這苦海是可以出離,告訴我們有一個理想的涅槃彼岸,解脫自在的彼岸。這個境界,你要去實修親證,你一定要親證到,「滅諦」就是解脫涅槃的世界,你要去證悟到,到達到解脫涅槃的世界。這個滅是跟苦相反的,也就是苦的止息、苦的息滅,解脫自在的世界。你要到達這個世界,需要透過修行,「道」講的就是修行,更具體展現出來就是「八正道」。# ]" C4 T! u* y  y& m) s1 y4 f, T$ J
                    第六節是勸大家「當知、當修,當知、當……」,後面第七節是說你已知,已經知道,而且餘結已斷、已證、已修,是講更深入的,如果你已經做到,你就能夠「如是比丘則斷愛慾,轉去諸結」十個結就一一的斷除。「於慢無間等究竟苦邊」的「於慢無間等」就是對於我慢,沒有間斷的去觀察它,不管是在禪修或是在歷緣對境之中,你都隨時去看到有沒有我慢的產生?到後來我慢是完全的斷除、完全的消失,這樣就到達究竟苦邊。「究竟苦邊」就是解脫自在、涅槃彼岸。「苦邊」就是出離苦海,已經上到苦海的彼岸邊緣,到苦海的邊緣去了,已經到彼岸去了,就是解脫自在的世界。
8 j* @, q* P5 n# K: h  H2 H0 U                    (第八節)「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曰大醫王者,所應王之具、王之分。何等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對治,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後面就是解釋這個原因,比較具體的解釋。佛陀可以稱為大醫王,為什麼能夠稱為大醫王呢?最主要就是佛陀知道善醫善知病,知道種種病的情況、症狀,就是苦、集、滅、道,「苦」就是「善知病」,是顯現出來的症狀,然後這是病因,這是病癒,這是治病、治根本。「苦」就是要知道種種症狀,這生的是什麼病?你要去清楚去知道。再來,它的原因在哪裡?你又能夠找到那個病因。所以,要對治這個病因,就是你要去修、去證。當你證到「滅諦」,就是整個病都好了。: b) T9 l1 W7 b) }6 g; M
                    「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成就四德,療眾生病、亦復如是。云何為四?如來知此是苦集滅道聖諦,對四聖諦如實知,彼世間良醫於生根本對治不如實知」注意這個「生」,一般的眾生對生死大事,沒辦法根本對治啦!所以「於生根本對治不如實知」「如來、應、等正覺」佛陀成為大醫王,「於生」就是生死大事,根本對治能夠如實知,「於老、病、死、憂、悲惱苦根本對治如實知,是故如來、應、等正覺名為大醫王」佛陀鼓勵大家要成為大醫王,先把自已的病根、病源醫治好,成為具格的醫生,再協助眾生從病根、病源拔除諸苦。我們治病要治本、不要只治標。
% E4 R" R- h; h8 {- c  Q8 R                    (297頁)以前學佛的心路歷程裡面第八點,讓大家參考一下,我在1885年通過中醫師特考,也曾經拜師馬光亞,他算是中醫界相當有名的一位老醫師,就算佛教界裡面的印順長老,也曾經是中國醫藥學院的研究所所長,曾拜師馬光亞。與師學習之際有所體悟:當我成為名醫,也不能讓眾生不死,也沒辦法讓眾生內心不苦,而且自己的生死大事誰能醫治?這是更重要一個問題,自己的生死大事誰能醫治呢?當我成為名醫,也沒辦法對治自己的生死大事啊!因此當時我一邊在跟老師學習,然後一邊自己看到老師已經七十幾歲了,也是一天一直忙忙碌碌的,這樣一直在解除眾生的病苦。但是,我是覺得說當我成為他這樣,是這麼有名的醫師的時候,我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還是存在啊!我能夠醫治的,只是眾生身上的病苦而已,真正眾生內心的那些苦、那些不安,我就算是個名醫,還是沒辦法幫他們解決,更重要的就是自己的生死大事還未了啊!# B( `' R; P& ?" ?! ?4 B' w
                    這時候我就體會到很多,覺得說我應該更上一層,像佛陀一樣,治療生死的病根、病源,跟前面所講這一經,佛陀、解脫者大醫王這一經,跟佛陀這方面的啟示,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後來我又放下醫方面,又繼續再覓道、求道、修道。因為當時我體會到,治病一定是要治療根本。像佛陀一樣,才是大醫王,或是像阿羅漢解脫者,才能稱為大醫王。佛陀就是阿羅漢、就是解脫者,一樣啊!一般稱呼大醫王,應該就是阿羅漢、解脫者。以高標準來講,要稱為大醫王,是要四果阿羅漢。因為世間方面,就像送給你一個扁額,像說華陀再世。以高標準來講,要稱為大醫王,是要四果阿羅漢,真正了悟生死大事,真正斷除我慢的人,真正明眼善知識才可以。
( A* h* t4 p& O  Y$ J! E5 O                    (第九節)「世尊手執土石,問諸比丘:『於意云何?此手中土石為多?彼大雪山土石為多?』」佛陀就在地上抓起一把土,然後就問大家:你看我手上的土比較多?還是整個喜瑪拉雅山的土多呢?當然這是太大、太懸殊的比喻,所以比丘就回答:「世尊手中土石甚少啊!喜瑪拉雅山土石甚多無量,百千巨億,算數譬類不可為比」這是無法比較的。佛陀就說:不錯!「其諸眾生於苦聖諦如實知者,於苦集滅道四聖諦如實知者,如我手中所執的土石;其諸眾生於苦聖諦不如實知者,於苦集滅道聖諦不如實知者,如彼雪山土石,其數無量」很明顯、也很重要的提示比喻,不要以為「四聖諦」那麼好瞭解,而坊間有更多人認為「四聖諦」是小乘的,是自了漢的,都是完全錯誤的。, ~5 v8 a4 ], z7 \
                    你要究竟解脫,絕對要清清楚楚知道「四聖諦」--苦、集、滅、道,你要成佛,此路是必經的,而且也是最終一定要到達超越的。所以,不管別人怎麼樣來評論,說四聖諦這些是阿羅漢的、是小乘的,只是為自己、不究竟、不好啦!……都是讓他過去、讓他過去,記得!要解脫、要自利利他,「四聖諦」一定要清楚知道,整個修證核心就是在體證「三法印」跟「四聖諦」,你整個修行、修證的核心,包括證果的次第都是一樣,就是你對「三法印」跟「四聖諦」體悟的深淺度,來分別出你是證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因為體悟的越深,你斷的我慢、斷的結縛就會越多,結縛斷除的就會越多,這是修行的重點。所以,我們不要放錯了重點,你若放錯了,也就白冤枉了。
8 l* l3 f2 V- S4 q  O$ u( h                    佛陀就坦白講,真正對苦、集、滅、道「四聖諦」有如實知的,幾萬、幾百萬個人裡面,可能只有一個啦!我們還講的比較謙虛,佛陀這裡的比喻,算億倍的,不只是幾百萬倍、幾億倍,真正知道苦、集、滅、道的,就如同佛陀手上的土,這樣的數量而已。不了悟苦、集、滅、道的,就像喜瑪拉雅山的土這麼多,所以絕對不要輕視「四聖諦」,也不要隨便輕易的認為說「我知道!我已經知道!」除非你是至少證到初果,才略講說你知道的部份。但是證到初果的人,你知道說你還是不究竟,還沒有真正的到達,你會更謙虛、更虛心、更踏實的學習。幾乎學佛者都知道「四聖諦」的名相,但能真正如實知、如實現觀、如實修證四聖諦者,萬人中不得其一啊!眾生習慣於顛倒夢想,互相催眠、互相纏縳。
" v6 t9 h" O1 r4 f3 }0 L                    (60頁)佛陀提到「眾生長夜異見、異忍、異求、異慾」,對於三法印、對於四聖諦,很難很難去如實知、如實見,很多人認為「這個太簡單、這個沒什麼!」,都只是頭腦裡面的知見,沒有跨入真正的實修實証。我們今天真的要走解脫道,就一定把這些聞思要紮實,然後就是要實修實証。怎麼樣在日常生活中就去修行?像我們有講到無常法印,就是要處處在歷緣對境裡面去看到無常,這都是在修行,不管多粗、多大的,你也能夠看到;多微細的,要看到越微細,就要看你的心的寧靜工夫。你的心如果越清越靜越明,看的就會越微細、越具體的這些無常。所以,在日常歷緣對境中,就是處處要去體悟三法印,首先第一個就是要去體悟無常法印。6 o* Y! `! X$ W0 |6 G- V' J
                    (第十節)「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說:『我知法、律,汝等不知我所說成就,我等所說與理合;汝等所說不成就,不與理合;應前說者,則在後說」本來是應該在前面先說的,你卻把它說在後面。當然,就是說眾生都在見諍不斷,不斷在那裡諍辯,「應後說者,則在前說」都是在指責別人的種種不對。「而共諍論言。我論是汝等不如,能答者當答」。  i  w  e8 T6 {6 I& q/ [
                    【法義分享】世俗之人,欲爭不斷;修行之人,見諍不斷。一般還沒走入修行之門的人,是欲爭不斷,就是在滾滾紅塵的名利堆裡面打滾,看哪裡越有利益的,就越多人在那裡爭、在那裡搶。修行之人是見諍不斷,尤其大家有走修行之路,這八個字要好好去體會,而且隨時來反觀、反照,看自己是不是落入這種情況,因為這很容易落入見諍不斷,懂些名相知見或稍有體証之後,很容易就加入破除異己的行列,不斷的宣說己高人低、己大人小、己優人劣……,這個山頭排斥那個山頭,這個宗派排斥那個宗派,這個宗教排斥那個宗教。凡夫是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中,但是真正到達彼岸的解脫者,是超越一切二元對立,所謂的「入空戲論滅」。但是,會講「入空戲論滅」,會分析的人也很多,但是卻常常又不斷的在「空」,在那裡諍辯不休,性空、空、頑空、空性,又在那裡不斷的諍辯不休,導致佛教會在印度的消失,跟很多的學佛者,把佛法引導到成為學術化,或是不斷的在那裡諍辯,這樣真的是很冤枉啦!
, @4 d* k, y" Q3 R                    如果重視實修實証的人,體証到「空」的人,一定是「入空戲論滅」,他會超越一切的宗派宗教,沒有那些己高人低、己大人小的。像我現在也是跟眾生慢慢在結緣,如果你要諍辯式的,對不起!我不想諍辯什麼,那是浪費彼此的時間,沒有意義!因為對你也沒有益處,你若認為你的見解是對的,這樣就好了!我也不想去改變你什麼,你不是要問我什麼,我如果多回答,對你也沒有幫助,這樣就不必再談什麼。如果是真正為法,然後要互相探討,我們都很願意讓大家對法方面,有更清楚的認識、體會。所以,真的就是無諍啦!% k& N( S+ f/ W
                    印順長老有一本書,滿不錯的,大家也可以看,書名叫做《無諍之辯》,在《妙雲集》裡面有。當我十幾年前,還沒有看這本書以前,當然也多少會有諍辯,正法受這樣的冤枉、受這樣的扭曲,覺得一股滿腔熱血,想要諍辯的氣勢,但是後來覺得那是沒意義的,尤其又看到印老的這些,我是覺得說:不錯!很好!而我這個辯解,不是為了要去跟人家比高、比大、比小,不是為了諍辯,這些的說明、這些辯解,只是為了無諍。這是沒有對象的,不跟任何人在諍辯,我只是把事實,把《阿含經》所受到的扭曲,做一個辯解、申論,把它說明白,這樣而已。至於你要怎麼樣批評、怎樣攻擊,那是你的事,我不是要故意跟你去諍的,無諍之辯。
% F' j) _1 V6 o                    以前我在成長過程,受印老啟示也滿大的,像楊郁文教授,他本身也是很認真、很踏實,求真求證的一位醫師,也是個學者、也是個專家,而且也是個修行方面很好的榜樣,都是這樣踏踏實實的求真求證,一方面他們所講的就是據實而論,我不是要跟人家諍辯什麼,我就是把所知道的,如實呈現出來,至於你要怎麼樣攻擊,怎樣批評、怎麼樣否認,對我來講、我無諍。所以,後來我是有一種體會,我們只要顯正就好了。有的人認為說我們要去破邪、才能夠顯正,越破、問題越多,印老做這種無諍之辯,這只是一種顯正,把真理、把實相講出來,如果你現在還不能夠認同、接受的,也沒有關係,鼓勵大家去求真求證,因為真理實相就是這樣,就是事實的存在。
8 ]& ~3 w/ x" _) w2 R" e5 u2 C/ V                    (第十一節)所講都是一般眾生在世間思維裡面,大家參考一下,有時候要回來對照一下,自己是不是落入在「世間思維」裡面?
; o" A0 c5 n: X+ h: ?                    (第十二節)我們要修止、修觀,然後「當修無量三摩提,專心正念」你聞思之後,要更進一步去實修實証,要止觀雙運,才能夠又體悟到更深的「三法印」、「四聖諦」。修定、修止就是為了「止觀雙運」,以便對於四聖諦、對宇宙人生的實相,進行如實深觀,但是很多人卻迷在禪定的種種方法與境界上,早已忘掉了修定的目的。這裡也是提供一面鏡子,讓大家參考,因為這也是修行上,很容易走偏差的一個歧路、十字路口。
2 _& ]9 ]2 P$ i3 l                    (第十三節)「『世尊!此四聖諦為漸次無間等?為一頓無間等?』佛告長者:『此四聖諦漸次無間,非頓無間等』佛告長者:『若有說言【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於彼苦集聖諦苦滅,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此說不應。所以者何?』」如果你對苦聖諦沒有無間等,其他的苦、集、滅、道,說你要到達無間等,那是「無有是處」沒有這回事!重點是在苦、集、滅、道,它是有次第的,你要修行、要解脫,「滅」是講解脫的境界,你若沒有對苦,正確而深入的了解,你拼命在那裡用功修,佛陀說這一種修法,只是在世間法裡面繞而已,不是真正走在「出世界間法」上面,因為你那種修裡面,會越修越厲害,越修我慢越大。' H' \; C% e9 k/ m* q" k: {/ u* X
                    所以,真正「出世間法」的解脫道,它是一定要對苦諦方面,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我們要怎樣去修啊?怎麼樣現在趕快去修啊?你現在的重要功課,就是好好在日常生活之中,歷緣對境之中,好好去體會,如實去面對自己的苦、自己內心的不安,要看到微細的靜不下來。當單獨、獨處的時候,內心的不安,都已經是在告訴你,內心的那些問題,已經是在浮現出來。當你獨處內心不安的時候,又趕快去找一些事情來忙,又錯失掉很多能夠讓你見苦、了苦的機緣。所以,大家要好好對苦方面,在歷緣對境中、在工作之中,包括在打坐之中,包括獨處的時候,都要如實去面對自己種種的苦,種種的內心不安。還有在歷緣對境之中,去看到你的左鄰右舍,你的親戚、你的父母、你的親友,他們所展現出來的苦,他們都是天使,都在告訴你苦諦,這方面要有深入而正確的了解,你下一步才會紮紮實實,才會願意去斷這個苦的根本原因。
. F( g5 S) Z& ?. k                    記得!修行、解脫,就是要去斷這個苦因、苦果,不是在禪定裡面,修行境界怎麼樣高,我看了佛性,我看了自性,我開悟了!重點不是在那裡啦!苦海,你要去清楚的認識,才能夠出離苦海。佛陀就講:苦、集、滅、道,它是有次第的,你若沒有好好清楚了解,你後面的不可能正確修行證果。所以,佛陀就講這是漸次無間,「四聖諦是漸次無間」它是有次第、有步驟,一步一步來的。當你對這個苦有正確深入的了解,你對這個集諦才會正確而深入的去斷除,它是有次第、有步驟這樣上來的,不是說我這樣在打坐,或是我到深山裡去閉關,然後我這樣打坐、打坐到,有一天我漆桶全部脫落了,我開悟了!我大徹大悟了!……除非你真的是體証、了悟「四聖諦」,不然你那些都只是一種禪相。所以,你現在真正的修行場所,就是在日常工作之中,日常的生活歷緣對境之中,你真的會有體悟,真的有聞思具足,你真的有用功,不管你現在是什麼身份,你工作現在是什麼崗位,你在家裡、在工作、在其他地方,都是處處要去見到苦諦,真正修行的動力、魄力才會出來,才真正要去斷除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你若體會一分,越體會深入一分,你後面的工夫就會越紮實一分。
5 e, f" ^9 A9 [4 t( |" p                    如果你沒有好好的體會,修行沒有好好體會,後面這些都會是軟綿綿的,修行的力道不會出來。如果你的修行動力、魄力還沒出來,就是因為你的苦吃的還不夠,有的人會跟我講覺得他好苦好苦啊!但是覺得修行又覺得欠缺動力,要打坐也欠缺動力……,我就跟他講:因為你苦吃的還不夠啊!他說:我這樣還不夠喔?如果你的苦吃夠了,你的修行是會用生命去修啊!所謂的吃苦,是說你要去如實去面對、如實去了解。一般眾生有苦的時候,都是去逃避啊!你說:我受很多苦、吃很多苦!你是被苦逼著,然後又在逃、又在避,你不是說要去了解苦、要去吃苦,都要去消化它,要去如實面對它,你真的要去擁抱苦,而不是去逃避啊!如果你去逃避,你沒辦法如實去面對,沒辦法如實去了解,這樣你就沒辦法找出它的根本原因,就沒辦法斷除的。所以,這都是修行的重點,不單是禪修的時候,才是修行重點而已,都是在日生活就要做的。5 ]) S% I2 G1 i0 b* N1 ?
                    (第十四節)「如有四登階道,昇於殿堂」「昇於殿堂」就是邁向解脫,有四個很重要的步驟,「若有說言『不登初階,而登第二、第三、第四階昇堂殿』者,無有是處。所以者何?要由初階,然後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階得昇殿堂。如是,比丘!若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所謂「階」,不要只是想像成階梯一樣,一層一層的,它是比較大的,就是一個階梯、一個階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這樣上來。如果你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要直接跳到這個階段,佛陀說那是不可能啦!你一定要一步一腳印這樣,一直上來、一直上來,才能夠到達這個境界,苦、集、滅、道也是這樣,就好像說你要到達四樓,要經過一樓、二樓、三樓,這樣上來。
+ d; N' b, N* L9 j9 l                    真正要到達正確的修行、正確的悟道、解脫自在,前面的這些苦、集,要清楚的去認識,工夫是馬虎不得的。所以,修行不是說一直禪修多久,才是真正修行,那是更加強火力的用功,那是重要的階段,但是我們平常日常就是在修行,這都很重要。) n4 S8 H) Q' N
                    第122頁這裡,有整理出來第一個步驟:首先要知道世間種種苦的實況。第二、對種種苦的形成原因要加以探討,知道苦因,才能對症下藥,這就是集諦。第三、確定這些苦是可以斷滅的、可以根除的,當你瞭解這樣,就會覺得說我們修行是很有意義的,不是說修行之後,就悲觀啦!消極啊!厭世啊!厭離這個世間啊!那都是錯誤的心態,包括說世間法跟出世間法,順便再講一下。有的人就認為這個世間就是五濁惡世、就是苦海,這是娑婆世界,我們要厭離這個世間,到他方世界去,或是厭離這個世間,這樣才叫做出世間……,這是錯誤的,因為他們對這個世間跟出世間的解釋、瞭解,已經是不正確了。至於什麼叫做「世間」?什麼叫做「出世間」?前面講六入處的時候,有講過。
8 E/ {  d! k* a, ^2 v6 b                    真正的世間就是「自我」所構築、所抓出來的世界,叫做「世間」。請大家看一下第78頁經文,這裡具體告訴我們,什麼叫做「世間」?什麼叫做「出世間」?如果你沒有正確瞭解什麼叫「世間」,你沒辦法正確的走向「出世間」。所以,很多人對「世間」的認定都錯誤啦!以為說那是整個世界,這娑婆世界就是苦海,因此我們要厭離這個世界,那是錯誤的。真正的「世間」就是「自我」所抓、所構築出來的夢幻世界,記得!真正的「出世間」是什麼?真正的「出世間」是什麼?具體的講,世間、苦海的主角,只要有「自我」存在,我是、我能、我慢存在,你所抓出來的夢幻世界,這是一個無邊的苦海,《阿含經》裡面都有講。
$ b( j+ ?; l9 e* R. C* L4 I                    如果沒有清楚分辨出來,你會出錯誤的「世間」,你會認為外面這個世間是一個苦海,結果你是拼命要逃避、逃離這個世界,然後到他方世界去。記得!那還是用「自我」,因為你那個「自我」不喜歡這樣的世界,還是在「自我」的情況,你是不喜歡這樣的世界,然後你要去逃到另外你所要去的世界,都還是用「自我」去追逐、去構築,那個沒完沒了!但是很少人能分辨出來,很少!除非你對經典有相當深入的瞭解,而且又加上你去實修實証,你才有辦法,因為這是很深、很深,又是很重要的一個十字路口的分叉點,這方面不容易區分出來。/ Z, m2 v% N7 F9 v* z
                    所以,真正「出世間」就是把我慢、我是、我能、「自我」,要好好徹底去看到它,讓那個「自我」的本尊呈現出來,要去瞭解到你所有的苦海,就是這個「自我」在作祟,唯有當這個「自我」消失斷除,我慢斷盡,這樣你才能夠真正契入滅諦,到達涅槃彼岸。所以,腳踏實地的走在八正道上,老老實實的修行。解脫者是已証涅槃,而自然走在八正道上。一般來講,向初果、証初果,然後到三果、到向阿羅漢果,記得!初果到三果階段,只能說是學習走在八正道上,不是說我修行,然後剃了頭、出了家,然後就是走在八正道上,認為你們世俗、世間凡夫,你們都還在世間打滾,我們就走在八正道上……,不是那麼簡單啦!如果沒有清楚了解,不知道說你所走的,還不是真正的八正道,你只是學習走在八正道上。
6 q4 P. g1 u- g( a/ W                    如果你有這樣的體會、體悟,就會有慚愧心、柔軟心,不斷的虛心去走、去求証,因為只有真正的阿羅漢、真正的解脫者,才會真正走在正確的八正道上。當你真正正確的八正道,就是走在真正中道上,但是你必須是阿羅漢,才會是真正走在這上面。為什麼說三果以前,還不是真正走在八正道上面呢?還有無明結,這是十個結的最後一個結,無明、我慢,跟「自我」是一體兩面。記得!証到三果,它還有五上分結,其中一個結就是無明結,還沒有破。所以,這整個修行,你若沒有了解,你不知走到哪裡了,你只有得到一些些,就覺得說:我已經開悟了!我已經怎麼樣了!……那都還差得很遠。若你已經了解了後,縱然你証到二果,你也不會有我慢,你會愈謙虛、愈認真去修去証,像阿姜曼這樣,當他証到二果的時候,一樣啊!他又是認真不斷一直繼續再找、再修。- h1 c4 A! A. f/ W$ s
                    所以,就算你証到三果,還是有無明的存在,還沒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你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都還存在!當你有如實回來看自己的時候,就會看到那個「自我」在作祟,那個我慢在作祟,導致你那個苦就存在啊!你會慢慢去看到,你所有的苦、所有的不安,都是來自於自我的存在,那「自我」不能消失,不能夠體証到無我,不能跟整個實相的「無我」溶為一體,就是因為無明遮障住,你還沒有真正了悟到無我,還沒有真正體証到。最後這個無明就是告訴你,你沒有真正去體証到「無我」。你就是要先體証到無常,要對無常有具體的體証,然後對「無我」方面,你體悟越來越深越深,這是初果、二果、三果,這樣一直上來,當你證到三果時候,又更深入、更具體的去面對五上分結。7 m+ O/ ?. b+ l- A) J# w6 F3 ?6 x
                    上次在禪修時,有跟大家講:你要先去看到「自我」的影子,貪、瞋、痴、我慢……十個結,那些種種結,都是「自我」所產生的影子,後來你要去面對這個本尊,這裡很深!,因為一般錯把找到這個本尊,以為說:找到「我」了!明心見性了!……錯把這個又當作目標,但不知道,所以修到後來就是很狂傲,所謂的「狂禪」都是這樣,但是這很深!先跟大家說,算是先拿一面鏡子給大家參考,以後若慢慢走到這裡,你才能夠去照到。你若能清楚去看到自己的「自我」,也能夠清楚看到別人是否有「自我」。在你還沒有真正解脫以前,要有一個理想的目標,要確定我這樣修行有意義嘛!要了解我們這樣修行有意義、有目的,有一個理想的世界,有一個可以出離苦海的世界,可以讓我們去修証到,這時候你才會真正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的來修行。包括說剛才所講,一天打你三百下、你都願意。為什麼一天打你三百下,你都願意?因為你知道有一個能夠出離苦海的目的、可以到達。
% E/ D# |  ?0 J* _. j& Y                    所以,前面沒有清楚正確認,後面修行的功夫,還是不會很紮實,若被人磨了,你會走的像飛也似的。這是聞思上面,要有整個這樣上來,但是實修實証方面,是你要透過這個修、到後來,才能夠真正的體証到滅諦,契入到滅諦,真正斷除這個苦的根本原因,你這個苦才會消失。但是,我們了解的步驟是這樣建立起來的,當我們在聞思、在理解的時候,你要有這一種斷的魄力,你必須要對苦先有深入正確的了解,這樣你才會有這種斷的魄力出來。你有崇高的理理、目標,知道修行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是非將相所能為的,這是大丈夫事業,這時候你會用生命去求法,你會用生命去修,再怎麼磨你、你都沒關係、你都願意,這種修行的魄力出來,你才能真正體証到。
! t! d8 B, v6 i& I5 ?) a7 }                    第一個是証悟無常,當你先知道無常,再來體証無常,然後你穩定之後,才能夠証悟到滅諦,包括說無常跟無我,一樣有它的次第,你必須要先體証到無常,深刻的去體証無常,到後來才能夠真正去體証到「無我」、做到「無我」。所以,高樓大廈要落成--來自深厚的地基與堅固的建築,「頓悟」--來自漸修、自實修。有人告訴你:我們這個法門又頓又快,即刻開悟啦!即刻成佛啦!……拜託啊!沒有那些紮紮實實的功夫,你一個雞蛋拿過來、把它戳破,說馬上小雞跑出來,可能嗎?記得!頓悟它是來自於漸修,你要不斷的去醞釀、醞釀,聞、思、修,都不能夠馬虎的。聞、思、修,看你用功多少、醞釀多少,將來的爆發力就會爆發出來,你投機取巧沒有用啦!就是要紮紮實實的這樣。所以,頓悟它是來自漸修、來自實修的。3 I8 Q$ L2 X- g2 Q# A
                    (第十五節)「苦諦」到底有哪些?世間的苦有哪些呢?「苦者,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略說五受陰苦,是名為苦」受陰苦就是五陰熾盛苦,具體來講,就是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身、口、意,常常一直在衝動、衝動、衝動,很難停得下來。除了我們身心的衝動以外,我們常常一跟境界接觸,就是跟境界黏在一起,然後又被境界牽著鼻子走,作不了主。常常在事情發生了之後,到後來才去後悔,或是這樣後知後覺,這就是五受陰的苦,常成為境界的奴隸、作不了主。# q# {! z- f6 k! v. w/ ?7 R5 D+ u
                    「四聖諦」勾勒出我們修行的重點核心,已經是聞思裡面的核心。「三法印」跟「四聖諦」,就是聞思裡面的核心,整個修行就是要回來體証、回來實踐這方面。後面講述「八正道」,再來解析後面的「道諦」,道諦就是告訴我們:你怎麼樣逐步去實踐?
, X* a' Q1 c& z* J, g                      【幻燈片】+ @4 d- y7 J( F- ]+ F# v( P
                    今天是講苦、集、滅、道,最重要的苦諦方面,如果了解不夠深入,修行就沒辦法很紮實、很深入。一般眾生對苦方面常常都是在逃避,如果沒有無常法印,苦諦會消失的,就沒有所謂的苦諦,因為你所要的,都可以如願以償。所以,苦諦是建立在無常上面,然而不是說無常本身就是苦,而是因為有無常的現象,但是眾生不了解、不了悟,然後跟實相背道而馳,你一直要抓那個常,一直要抓恒常,一直要抓你的夢幻世界,一直要抓你的要,但是偏偏事情不如你願,於是那個苦就會產生。& ]) h$ H  Z/ q$ j9 h' ]0 M7 k! k, y
                    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肝腸寸斷?為什麼會傷心欲絕?因為「我的」先生竟然成為一堆一塊一塊的焦屍,我怎麼可以接受呢?我希望他長命百歲,希望他跟我長相廝守,他怎麼可以在這樣的空難之中,成為一堆焦屍呢?!她的苦就是因為她沒辦法去接受這樣的一種事實。華航的一個空難,就算做到中央銀行的總裁,還是一樣啊!不是說你官大,在這空難中你是很重要的角色,你不能死、別人可以死?還是一樣啊!所以,所有的苦是來自於我們沒辦法接受無常的現象,然後一直在抓我們所要的,一直在構築我們的夢幻世界,而不願意去接受實相世界,於是就這樣傷心欲絕。在這一次空難中,有一家竟然是祖孫十三人一起同時罹難,真的就是都在告訴我們無常的法印。
+ _$ ~' P/ W. R                    再來,為什麼這個人會如此的心碎、如此的哀慟?都是因為「我所」,「我要」的世界破碎了。這個「自我」,它一直在抓「我所」,在構築它很多要的夢幻世界,這個夢幻世界是要排斥無常,它是要抗拒無常,不容許無常法印存在。所以,當無常顯現時,它是沒辦法接受的,修行就是要去了悟無常法印,了悟無常的實相,然後讓我們從夢幻世界裡面走出來,你看這樣的一場空難,以前還標榜說新航他們是零事故的,但是就在一個颱風夜,意外的災害就產生了,無常啊!他們都是如實宣說無常的法印、無常的實相,在他們死亡的前一分鐘,沒有一個人會了解他下一分鐘會死亡,他的家屬也沒辦法去接受這樣的事實,這都是我們在跟無常法印對抗。今天講述的苦諦,都是我們一直在跟事實的存在--無常跟無我在對抗,因為我們就是一直要構築常啦!構築恒啦!構築我要的常恒不變。1 M4 T- S( ~2 j; f9 M
                    你看尼泊爾王儲槍殺國王、皇后,都在告訴我們眾生,除了剛才所講無常以外,再來眾生的「自我」,都是一直在我、我慢作祟,每一個「自我」它都是這樣,都是在四種食裡面打滾,整個眾生是在食物鏈裡面打滾。這是皇后,這是國王,看起來好像很性格,但是還是死在他兒子的槍下啊!父母親都死在兒子的槍下啊!他為什麼後來會做出這樣一種慘絕人寰的人倫慘劇呢?他內心一定是非常非常的苦啊!為什麼非常的苦呢?因為他的「自我」一直的被吃、被吃、被吃,父母親一直要主宰他,父母親的意思,我是皇后啊!我是國王啊!你要聽我的意思啊!你要照我的意見去做啊!你要照我的意思去做啊!就是「世間」的「意思食」在衝突啊!他的「意思食」想要吃他,但是他很苦、不願意被吃,到後來就發生這樣的悲劇。
2 U, _6 z- a2 U- c- `. g6 q" }9 h9 h+ \( y                    眾生如果沒有修行、沒有學佛,常常是在吃跟被吃裡面,一直的在吃、吃、吃,但是你有吃、就有被吃的。所以,當你在吃,你也有可能被吃啊!眾生只是想吃、又不喜歡被吃,當你被吃的時候,你就會很苦,就想逃、就想避,但是一方面你又會想要多吃,那個「吃」就是聚集,當然我們是用比較露骨的字眼來講。事實上,整個就是在食物鏈,如果沒有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就是在四種食裡面的食物鏈裡面繞,佛陀就是要我們清楚看到這方面,然後讓我們能夠跳脫出食物鏈。王室早失和,這是國王、這是皇后,這是兇手的皇太子,這張就是他們出國訪問,你看國王還是繼續做他的秀,但是他們有滿腹的不高興,他要離開,皇后無奈的看著他,彼此已經是有很多意見上的衝突、摩擦,所以慢慢的這樣醞釀、醞釀,到後來就是吃跟被吃擺不平,結果就發生這樣的慘劇。
  s- F# A1 a0 `% g                    這一張圖畫,是名利、權勢都有啊!世間有多少人能夠有到達這種環境、這種境界,幾乎說要什麼就有什麼,這是當國王的,然後全家福,在皇宮裡面啊!當世間的四種食,不斷的衝突、衝突,到最後解不開,到最後就是全部的悲劇,佛陀就是要我們如實去瞭解苦諦,不要以為說這是別人啊!我們應該沒有啊!有的,除非你能夠邁向「出世間法」的解脫,才會跳脫出四種食的食物鏈的輪迴,不然你是在四種食裡面打滾,我們對苦諦要如實知,才能夠針對病因找出來,然後你才有可能跳脫出來啦!才有可能出離苦海啦!
$ F" i2 A; a0 C5 [: U0 @& m                    以色列跟巴勒斯坦,常常就是在這裡,政治上中東不斷的衝突,每個人都有他們一大堆一套「我是」的立場,我們自以為是的立場,都認為別人欺負我們,以色列認為巴勒斯坦欺負他們,巴勒斯坦也認為他在欺負他們,彼此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然後在排斥別人,或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認為都是別人在吃我們、別人不對,彼此沒辦法站在對方立場,來互相包容、互相體諒,「一體」的心境沒辦法真正去體證到,就是在二元對立的世界,這樣不斷在殺來殺去。你今天殺了他們,明天他們會報復的,就在一直報復來、報復去,當你殺別人,事實上就是殺自己同胞、殺自己。; v7 Z4 n& O8 K6 A; U  h$ l
                    一個修行證果的人,到後來就是體會跟整個眾生就是一體,以無限的慈悲、無限的愛心,愛護每一個眾生啊!裡面沒有瞋心,不會瞋心去傷害任何人。一般眾生就是這樣不斷在吃、吃、吃,但是被吃的,很不願意去面對被吃,這都是無常啊!一般眾生都是不斷的在逃避無常法印,不願去接受它,偏偏這個無常法印,不管你再怎麼逃、再怎麼避,它都是真理實相的存在。一般眾生對無常跟無我這個實相,都不願如實去瞭解,修行人也是很多一樣,都是不願意如實去面對無常跟無我這個法印。4 R# N$ l& e# H( \5 S
                    因此,很多修行的法門方面,跟佛陀所講的出世間法,還差了很大的一段距離,所以世間法、出世間法,我們要清楚區分出來。你看!就是不斷一直在吃、吃、吃,一直在吃,然後就是被吃。如果你生命的意義沒有找尋出來,我們都是不斷在食物鏈裡面、六道裡面,一直在頭出頭沒。眾生都喜歡鸞鳳合鳴、麟趾呈祥,都喜歡好的一面,在結婚的時候,大家快快樂樂的結婚,但是結了婚沒多久,就是開始吵架,甚至到後來就是要鬧離婚,我們都只愛想要的一面,而對不想要的一面呢?都不去接受,你只考慮到結婚的快樂,但是都不願意去面對無常。所以,你都只是看到這些,後面的這個看不到,現在都不要去談它,如果說一個人能夠去學佛,能夠去了悟這些實相,當考慮要結婚,沒關係!大家結婚,但是你要知道無常的變化,如果你真正有體會無常這些法印,你會尊重自己、也會尊重彼此,而且夫妻的衝突反而會減少。; Q0 @5 E# ?0 F7 y+ g
                    我們一般都喜歡被人家供奉,被人家尊重、被人家尊敬的,那個偶像、明星偶像,被人家肯定的那些,但是當你被冷落、被丟棄在旁邊,坐冷宮的時候,你很不願意去接受,人喜歡活在人家的肯定掌聲中,當你被人家冷落的時候,很難安得下來。你能不能去了悟這些?不管是別人把你高高的供奉,供養你、供奉你,或是說不需要的時候,把你丟在路邊,你也都能夠笑容滿面,了悟無常,以平等心面對,能不能?如果不能,你的苦就會產生,因為這些都是世間的實相。當眾生需要你的時候,就會把你供奉的好好的;當不需要你的時候,就會將你冷落,你要能夠以平等心來面對。
5 ~9 {( A* n. v7 h1 X8 p9 g                    當我面對人生生命的苦海,如果不能夠了悟無常,這個「自我」一直抓著不放,你要跟這整個的無常的法流對抗,你會常常被這個,把你打得頭昏眼花,你會在那兒自哎自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啊!天公都這樣作弄我啦!我的命運怎麼這麼衰?!再去算一算命,再來祭一祭……,你還是沒有針對那個病因去找出。所以,一般眾生想要找出苦因方面,於是就趕快啊!我趕快去修、修……修了之後,看看能不能把這個海壓掉、去掉、消除掉,而很少能夠回來針對苦的病因在哪裡。苦海就是由「自我」所造成,「自我」不消失,你就是常常在跟境界衝突,因此常常會被境界打得你頭昏眼花、昏頭轉向。所以,你看常常在那裡喊苦啊!被夾在這裡,那個臉很苦啊!上面壓力啊!左右壓力啊!這人被壓著,都扁下去了,這個臉展現出來很苦啊!鼻子都壓得凸出來了,嘴也在喊苦啊!我們常常被種種境界,更具體講,就是被無常追得好苦啊!一直在逃避無常啊!講更深入一點,就是一直在閃躲黑洞啊!死亡啊!( [5 ^6 J. V% s, ]7 e
                    苦的最核心就是怕死亡,你會怕它,因為還沒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一直在怕黑洞,一直在逃給黑洞追,於是會覺得種種壓力啊!所以,你不願意去接受無常方面的,但是世間天天不斷在告訴我們,整個大自然、整個大地,都在告訴我們無常的實相,但是眾生也還是這樣,很少如實去面對無常法印,很少能夠如實去面對苦諦。你就要真正瞭解無常、瞭解苦諦,你的修行才能真正踏實的走上出世間,這都幫我們勾勒出重要的重點出來。9 M+ l& N1 \- j+ P& `3 r% ]
                    管你什麼再大的什麼王朝,我一搖就把你搖倒了,這是東勢王朝,台中還有幾個什麼王朝,也都是全部都倒啊!所以,這個都是在告訴我們,你的我慢,你的我是、我能,你所構築的夢幻世界,無常法印會把你這些摧毀掉。所以,你是在在抗拒無常,一家五口同赴黃泉啊!一場九二一大地震,在一夜之間,就只有幾秒鐘之後,就是這樣,都是在告訴我們,無常、無常生滅,無常的法印,何去何從啊?他很自然的顯現出心力憔悴,但是大自然是要搖醒你、喚醒你,你所構築任何龐大的夢幻世界,大自然都有辦法把你摧毀掉,但是眾生很難從大自然的這些啟示裡面,去真正覺醒過來,還是不斷的要逃啊!要避啊!- O7 |, f' }4 w* ]( }: N
                    你認為說你吃很多苦,但是你有沒有如實去面對苦、去了解苦。如果你沒有如實去面對,沒有如實去了解,你還是一樣在逃避苦啊!在逃避無常!所以,都是在告訴我們無常的真理實相。埔里地區,本來是佛教寺廟,包括道教、佛教寺廟,是密集度最高的、全國最高的,很多高僧大德,很多修行人、很多法會都在這裡做,不管你再怎麼做,無常一樣照顯現給你看,照呈現給你看啊!無常、無常啊!任何東西都無法脫離黑洞的引力,只要有現象界的生起現象,絕對沒辦法脫離無常法印。如果你有辦法脫離無常法印,無常法印就不是真理,它就不會存在,黑洞的存在也是在告訴你,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無常的法印要如實去了解。3 f3 W/ s( [. Z2 N5 [
                    這就是生命的黑洞,眾生深層的苦就是在逃拒、在逃避、在懼怕這些,不敢去面對,不敢如實去面對,包括很多修行方面,雖然一直知道無我、無我,但是深層生命的「自我」,還是抓著啊!那個我慢還是抓著啊!証到三果,那個「自我」都還不敢死啊!還不敢放啊!都還一直在怕死,對生死大事還沒有真正了悟。如果你真正了悟,那個「自我」一定會消失的,這就是生命的黑洞,一般眾生都不願去面對,在逃避啊!不然就是麻木無知,不知不覺啊!或是後知後覺。所以,我們今天吃種種苦這些,它都是天使,不斷在提醒我們、告訴我們,眾生的實相、世間的實相,讓我們如實去面對,這樣你吃得了苦、認識了苦,所以我說:知苦、解苦啊!那苦你要澈底了解的,這樣你才會正確的修行,不然你看我們眾生怕生病啊!
6 V; {) s- O" `                    老、病、死,是一個三十幾歲的人得重病,結果他開刀之後,都在死亡邊緣掙扎,這都在急診室裡面,而且在加護病房裡面,他身上插多少管子,你知道嗎?整個人都是昏迷的,他的生命能夠維持下來,要有多少的因緣,不斷的來支撐他,你的我慢,能不能多看這些老、病,這個病是一個天使,別人這些在告訴我們,他是天使,也是在告訴我們,我慢是禁不了病的折磨,我慢是禁不了老、病、死的折磨,這都是無常真理在顯現。如果你不了解,不管你怎麼逃、怎麼避,到最後你還是無可奈何的,被死神、被黑洞、被無常……逼到死角,無路可逃的這樣面對,這是一般眾生。
& `# u: G0 D$ @, p' q# o$ l                    佛陀就是了悟這些,希望我們能夠真的去認清實相,然後很快快樂樂的,把解脫道找尋出來、這一生、這一世,你就能夠解脫自在,出離生死輪迴苦海。所以,真正的學佛,它是非常非常正面的,它是開發智慧的,它是讓我們了悟宇宙人生實相的。了悟宇宙人生實相,具體就是要體證「三法印」跟「四聖諦」,一般眾生對人生茫茫苦海,就是一種無力感,面對無常,茫茫的人生大海,很少能夠去了悟實相,就是無力啊!呈現出來一種面對茫茫人生一種無力感,這是無明啊!不了解啊!不了解原因啊!不了解宇宙的實相,然後受苦,又不知道原因在哪裡,於是人生就是不斷在苦海裡面。
: `+ v4 l* f. |! L. m3 r& z+ q* o                    今天大家要邁向解脫道,大家就是要不斷去找尋、找尋,要知道自己的不足,要把這整個解脫道弄清楚,知道你現在是走到什麼樣的步驟,什麼樣的階段,還有哪些不足,十個結你要清楚知道,知道說你現在斷了哪些,還有哪些還沒有斷,你要清楚知道,這樣你才會一路的一直邁向究竟解脫,會像佛陀一樣的,說非達目的絕不終止的魄力、決心才會出來。所以,當我們這樣不斷的聞思,靜下來止觀雙運,記得!重點不是在打坐的姿勢,或是打坐的長久,而是要有內容,你要去靜下來止觀雙運,去體會三法印,體証四聖諦,要不斷的把這條解脫道,要掃除、清除出來,清楚的看到解脫道。
) X/ a7 l9 ~4 |+ H$ I0 Z                    一方面對我們本身的貪、瞋、癡,也要加以清除,這樣才能夠在茫茫的黑夜之中,找尋到解脫道,這座燈塔就像佛陀告訴我們的,這些解脫法、解脫道、阿含解脫道,佛陀本身以及所講的這些法,它都是一個指月的手指,就是一個黑暗中的燈塔,協助我們能夠邁向解脫、涅槃的彼岸。阿含解脫道,就是一條能夠協助我們穿過叢林而不會迷失,能夠到達彼岸,就是像一條解脫道,我們這樣逐步的、依次,這樣走上來,你可以體証到、看到世間法,這些緣起的一切,也會去看到空。這一張有呈現出來,一個是解脫道,你紮紮實實這樣走過來,看到世間緣起甚深,又看到空的甚深。: U& U' u& O  L. M
                    解脫道,我們說要聞、思、修、証,要苦、集、滅、道,這些都是讓我們去了悟真理、了悟實相,然後從此岸到達彼岸,所以是可修、可証、可達,你要真的要到達彼岸,這一條路要走,真正要到達彼岸,就是要進入實修實証的道。但是,你前面的聞思,如果不夠深入、不夠具體,你很難說用生命去走解脫道的,當你慢慢逐步的深入去了解,你會再來進入實修實証,這是修道之後,然後你會去証悟到:哇!整個身心內外,整個大自然都在告訴我們,無常的一直在剎那生滅變化,當你了悟這些實相、了悟真理的時候,你也會體証到無常跟無我,它是中性的,記得!它是中性的。; S- {1 a; M3 ]1 e) Q  X6 l/ k8 m7 {
                    當你了悟無常跟無我是中性的時候,你才會完全不懼怕,完全不害怕,完全不抗拒,最後你會跟這個無常、無我完全溶為一體,那個「自我」才會消失。如果你不能夠體証到無常、無我是中性,你會懼怕它,對於無常,你只是看到負面的;對於「無我」,你只是想到頑空、斷滅空啊!空無一物啊!你會懼怕「無我」,所以你就不敢放。因此,你要從一切現象界,包括我們身心內外,包括大自然所呈現告訴我們的,海水、海浪,它都是不斷一直在波動、生滅變化,整個空、整個雲,都是在告訴我們無常的法流,而且它們也都在告訴我們無我、緣起甚深,你要多去看「大地風雲經」,大地、大自然都在告訴我們,一直剎那生滅變化,這是「無字天書」,要多去看「大地風雲經」啊!5 P' b% V2 {, Z3 G
                    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佛法,看到水,它們一樣都是在波動、流動變化,這些雲也是一樣在流動、波動變化,因此要去看懂「大地風雲經」,當然在你當下歷緣對境的身心裡面,它在你的身、口、意裡面,展現那些無常、無我,也是一樣都要去看到。再來,你要去看到這個是緣起的有,而你更進一層去體會到「空中生妙有」,因為有空,現象界的緣起的「有」,才能夠存在;而現象界緣起的「有」,它又是無常生滅變化,這算是很深的所在,我們要去看到無常法印,這一片葉子已經在呈現無常生滅的變化,但是它也在告訴你,它的存在這是緣起,而緣起背後,它是整個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台,這是很深的,我們以後再慢慢去體會。- P  _% x4 c& N" L
                    當你慢慢地去了悟,從大自然、大地風雲經,從大自然之中,慢慢地去體證三法印,體證四聖諦,你會看到整個天地整個大自然的「無上甚深微妙法」,當你對天地的浩大、天地的奧妙,愈體會愈深的時候,你的「我慢」就會愈減少,我是、我能就會愈減少,你原來構築夢幻世界的那種抓取、那種集諦,就會漸漸的斷除。所以,這個都是讓我們去看到大地風雲經、大地的這種奧妙,無上甚深微妙法。
6 T& b. H; ?/ C& |7 q3 ~# \" ^) v* R                    當你慢慢的愈體會愈深,整個大自然--地、水、火、風、空,對眾生、對我們生命的這些奧妙,它們所啟示的這些,當你愈體會愈深之後,你會知道每個眾生都是腳踏大地、頭頂青天,你對這整個大自然愈來愈體會愈深之後,你的「我慢」愈降伏,心會愈柔軟、愈謙虛,我慢愈減少,你的頭就會低下來,身心是很柔軟的。你若知道愈多、懂愈多,你就會愈謙虛,那些我慢、我是、我能,都是來自於你不了解,整個天地、大自然的浩大、偉大,以及那一種玄奧。事實上,整個大自然的呈現,在告訴我們緣起的「有」,一花一葉都是在告訴我們無上甚微妙法,都在告訴我們緣起甚深,而且它們也都在告訴我們無常法印,也在告訴我們「無我」,因為它們的存在都是整個地、水、火、風、空的巧妙組合,這些地、水、火、風、空,它是無上甚深微妙的,你看這些變化莫測,包括雲、包括整個空的這些,構圖出一幅很美的世界。  ?! P# r$ a4 E4 y) w2 ~0 K1 K
                    如果你「自我」不死,沒辦法看到美麗的世界,你會厭離、厭惡這個世間,那是沒有正確的了解。如果你能夠真的從大地,讀懂大地風雲經,那個「我慢」才會真正降伏,那個「自我」才會真正的降伏,你會跟整個天地溶為一體,就是體證到《心經》的世界。* k* u! D+ t7 M. `  m6 x
                    《心經》的世界,是屬於苦、集、滅、道,那個滅諦、實證的世界,這個很深!我們現在是聞思階段,再來修證,以後講到後面「證」的第卅四章時,對這方面再來做比較深的解析。當你實際去證悟到這些時,「無苦、集、滅、道」是證果的階段,前面如果沒有腳踏實地去了悟、去體證四聖諦,你絕對沒有辦法證悟到此境界的。你要大徹大悟,一定來自於實修漸修,如果你沒有經過實修、漸修,你說《心經》多好、多妙,你再講一千遍,再讀一萬遍、再講百萬遍,你還是一樣啊!跟這個世界不是實證,不然就還是在那裡苦啊!所以,這是屬於實證的世界,只要大家依著「阿含解脫道次第」逐步上來,你一定是可修、可證、可達。0 L* D) D" C& }" S3 K, u+ `- z3 e
                    當你真正體證到之後,就是「無老死」,就是已經了悟生死、超越生死,但這都是要實證過來,然後「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這才是真正解脫自在的世界,但是要做到「心無罣礙」,一定是「我慢」要斷盡,只要你「自我」還存在,你的心就一定有罣礙。所以,要真正做到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到夢想,於是能夠達到究竟涅槃。為什麼會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呢?這是一定要超越二元對立的,沒有那些二元對立,於是究竟涅槃。
6 ]1 d; T9 T0 c0 C2 S; m& C0 ]                    所以,修行就是讓我們開發智慧,了悟宇宙人生實相,是非常有意義的,不是一般的將相所能做到的,大家要肯定我們所走的、所修的這些,它非常有意義,只要大家進一步去實修實證,一定能夠出離苦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