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77|回复: 1

[柞里子] 【长篇小说】《最后的刺客·曹沫》(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9 07: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柞里子 于 2009-11-19 15:32 编辑
# ?* z$ ^" Q$ G4 I) T3 ~) r  W
( s0 ~5 s& z- i7 [5 h* ]1 |3 `6 H: g§7 23 J% f9 j* a* D  M+ R. {( `3 _
$ U/ d4 ?1 I! i, v" W+ p) I
# w# o# T' e1 c  p- T
戏场在柯邑的迎宾馆正厅,日子是八月十五,戏是正午差一刻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候,齐侯作为主人,已经在厅前走廊上恭候客人。鲁君作为主客,首先拾级而上。徐君不曾来,邹、莒、滕三小诸侯依次跟在鲁君之后。每位诸侯都由一名大夫陪同。陪同鲁君的,不用说自然是曹沫。曹沫那日披一袭猩红丝袍,腰下挂一把长剑,剑鞘包金,在猩红丝袍的衬托之下格外抢眼。曹沫刚刚登上走廊,站在廊边的司仪大喝一声:“解剑!”两个锦衣护卫应声奔到曹沫面前,曹沫好像大吃一惊,忿忿然瞪了护卫两眼方才慢腾腾把剑解下来。我立在齐侯身后,看见曹沫的表演可圈可点,心中不禁暗笑。

+ U& _% I1 Y$ |! s3 G, S7 o' U, Z. Z! c7 s* Q2 U
) n6 e* w* C& A
五诸侯依次各就宾主之席,接着钟鼓齐鸣,随后是一曲排箫与笙的合奏。乐声停下来之后,齐侯起身离席,走到厅子中央。鲁、邹、莒、滕四国诸侯见了,知道齐侯要致欢迎词,纷纷起立。曹沫假做搀扶鲁君,向前跨了一步。没人留意,也没人觉得有必要留意。刀剑不是都解下来了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所谓没有人,当然是除我之外。我不仅留意到了,而且也有些担心。担心什么?担心曹沫失手。如果曹沫不能一出手就得手,那他面临的只有死路一条,谁也不可能出面救他,包括我在内。这一点,那一日我在望云楼对曹沫反复交代清楚了。万一曹沫失手了,他曹沫死而无憾,也绝不会怪我。这一点,那一日曹沫在望云楼也再三对我讲明了。不过,我知道话虽这么说,曹沫绝不会真的死而
无憾,我也绝不可能对他的死问心无愧。这么一想,我忽然产生一种冲动,想要制止曹沫出手。不过已经晚了,就在这冲动产生的那一刹那,曹沫出手了。他手上虽然没有剑,却依旧用了一招石破天惊,那既是最凶狠的剑式,也是他最擅长的剑式。我同齐侯比过剑,齐侯不是我的对手。如果曹沫手上有剑,齐侯绝对接不下这一招。不过,曹沫手上既然没有剑,如果齐侯能及时拔出剑来,曹沫的手臂能不被砍下来么?我没功夫细想,也没有必要去细想,因为结局已经在一瞬间完成了。齐侯不仅及时拔出了宝剑,而且及时砍下了一剑。不过,齐侯那一剑砍空了,不是砍错了地方,是曹沫及时收回了手臂,不仅及时收回了手臂,而且还在收臂的同时甩出了衣袖。不是女人请安时的那种甩法,没有那么潇洒、那么飘逸。曹沫甩出的衣袖像一股绳,或者不如说更像一条蛇,衣袖不仅缠住了齐侯的剑,而且缠住了齐侯的手腕。但见衣袖一抖,齐侯“啊哟”一声,剑脱了手,身子一个踉跄,正好跌入曹沫怀中。曹沫闪开身,伸出右手,一把从背后揪住齐侯的衣领,左手从腰间抽出那雁翎来,架在齐侯喉结之上。厅上顿时一片混乱、一片喧哗。雍廪率领立在台阶之下的卫队匆匆奔上厅来,看见曹沫手中握着那雁翎,大惊失色地喊了声:“雁翎刀!”这三个字一出口,厅上顿时鸦雀无声。一厅子的人好像都被人点了穴道,一个个呆若木鸡。) F$ f7 `8 s  a; ]7 _! v
) p- a* H8 ^$ u/ e1 J, d

3 w# i4 Z: B& U/ |6 t* U9 v0 E, u+ @- X! W+ C+ v/ t. M
曹沫踌躇满志地笑了一笑,说:“不错。雁翎刀!算你识货。都把刀剑给我慢慢地放到地上,然后一个个给我慢慢地退下台阶去。否则,我就一刀宰了齐侯!”
( y2 _% l7 U: b% c3 M
+ E& m  ]! O' U  h# \3 B
曹沫说罢,略微放松了右手,给齐侯一个喘息的机会,齐侯接连咳嗽三两声,勉强吐出:“还不照办”四个字。
5 A+ ], x5 n4 w+ R( t9 L8 L! _

8 C, P; t2 x# d( l
  j) z, U6 _$ G
等雍廪领着卫队退下之后,我对曹沫说:“你虽然手握雁翎刀,只可惜你并不是雁翎刀主,这里也不是江湖。你以为你有了这把雁翎刀就能胡作非为了么?”

1 P& y. q+ H0 ?$ R& i% i: l7 t, T8 s
曹沫说:“笑话!我曹某人是胡作非为的人么!”

" p$ S" g' P) h$ p( p# ?. k% _% Y% O8 a5 a
“那你究竟想干什么?”
6 n% U& f& q9 l
2 W# d) @, Z. \, x$ p
“讨个公道。”
3 }7 D+ @- c2 x: w$ A

0 H  n9 y7 w* h# r; C
“讨个公道?”我说。“那倒巧了。今日齐侯请鲁、邹、莒、滕四位诸侯来,意思正是要请四国与齐国结盟,一同维护公道。”
0 X! z( {5 s4 f: L3 V- n+ Z/ ]/ c1 T
, g0 w8 P1 N: {8 a$ G
曹沫冷笑一声说:“齐人也知道什么叫公道?”

' a3 \0 I# Q  t6 ?: D0 f; n
; a2 Q/ a$ p% c! x- a4 C/ C# }
我说:“你别欺人太甚。你倒说说看,什么叫公道?”

: C. {( l* @# }, S8 Q( y2 g
" N" v, ?; k9 i+ A
曹沫说:“齐人要是还知道什么叫公道,怎么不归还侵吞鲁国的领土?”

& ?1 s( D' a( F8 F( J
* t" e5 d! `2 @. u4 H/ o
我听了假做一惊,说:“怎么这么巧?要不是你窜出来捣乱,把刀架在齐侯脖子上,齐侯这会儿恐怕早已把归还鲁国失土的声明当众宣读完毕了。”

3 R7 M$ V- t* f- t+ K; c6 Z
/ Y5 I) Z" K& }8 V. F
曹沫听了也假做一惊,说:“什么?宣读归还鲁国失土的声明?休要哄我!”

7 `2 D; _: j* X% b1 c8 P' X0 Y
$ E4 X+ P% I$ P" g2 F% p0 Y0 D
我说:“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敢哄你。你不信,你问齐侯。”
- t2 f9 o! [+ Y; _* A. A5 ?$ k5 \
# t- |. h, o/ I
曹沫把雁翎刀从齐侯脖子上移开一寸,气势汹汹地问齐侯:“管仲说的可是真话?”

9 N# Y. t1 p: h& z1 e9 W
2 }! v7 Y  Y: a  @: u2 ^5 j4 [/ E
齐侯与我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点点头说道:“千真万确!”。
5 P6 l  s: X. \5 b
3 g8 d" x  Q: K3 T

4 S+ q, [( K8 j( ^) W% g+ o9 R. g1 [5 W! `9 q) R+ d
这场戏是怎么收场的?齐国国史有如下记载:鲁刺客曹沫胁持齐侯,请与鲁君歃血为誓,归还鲁国失土,齐侯处之泰然,欣然应允。鲁、邹、莒、滕四诸侯深感齐侯舍利取义、大公无私之德,心悦诚伏,共推齐国为盟主。这记载虽然忽略了细节,基本属实。齐侯受了一场虚惊,唉声叹气地在床上躺了好几天。外面对曹沫劫持齐侯一事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相信齐侯的确本有归还鲁国领土的意思,有人认为那显然是被曹沫逼出来的结果。不过,无论是持哪种观点的人,都佩服齐侯临危不乱的本事和重诺守信的品质。于是,没隔多久,徐、卫、陈、许、蔡、燕等国就相继遣使来临淄,请求加盟,齐侯于是不再唉声叹气,打起精神,兴高采烈地做起盟主来。

" p( Y4 r) U2 n
1 X4 n1 y: S0 q6 H; x! q; t: j
* n: u. B& S& s
至于曹沫呢,回到鲁国之后,名声大噪,不仅鲁国人把他视为英雄,外邦诸侯卿相也都佩服他的勇气与胆量,争相与他结识。面对这暴起的名誉,曹沫本人却似乎不怎么感兴趣。我怎么会知道?因为曹沫在那期间给我来过一封信,信中对绝口不谈胁持齐侯的壮举和功绩,却写下这么一段话:
/ M: o2 j" b, E0 f' v
" j% ~& ^& u0 l* y  q9 }

) u4 a* [  r  Z( t; F. |
少时一贫如洗,怎么能挣大钱竟然成了唯一的奋斗目标。俗话说: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穷慌了,什么都干。甚至连走私与杀人这类君子不齿的勾当,不仅肯干,而且干起来还居然问心无愧。后来无意中获得雁翎刀,原以为是飞来鸿福,岂料化作一场隐祸。不敢再在江湖上混,不得已而藏身军营。本以为从此沉沦士伍,再无出头之日。岂料又因祸得福,从无名小卒一旦而为三军之帅。于是,折矢誓志:事君以忠、报国以功。又岂料事
与愿违,三战三败,丧师辱国。正以为山穷水尽、无地自容之际,却又忽然时来运,……真所谓:命不由人,运不由己!不知究竟是人生如梦呢?还是梦如人生?1 [- s7 k9 P7 I4 i1 C4 A) ~0 j

' ^5 C& z  G5 U. H& D: C' z+ D( j5 ^/ U
看完曹沫的信,心中感到点儿什么,也许是愁,也许只是闷。信步走出大门,险些儿与鲍叔撞个正着。我说:曹沫可能要隐退了。你说什么?鲍叔睁大眼睛问。他当然不是没听清楚我说的是什么,只不过是不相信他清清楚楚听见的话。鲍叔属于急流勇进那一类,他不能理解曹沫的心境,不足为奇。你不信?我反问。鲍叔摇摇头头。咱赌什么?鲍叔又摇摇头头。我笑了,我知道他之所以不肯赌,不是因为担心他自己输,是因为担心我输。半个月后,消息从鲁国传来:说曹沫坚请辞职,鲁君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听他去了。他去了哪儿?没人知道,包括我在内。他为什么要隐退?也没人知道,不过,这当然并不包括我在内。至少,我自以为如此。我知道曹沫是个赢得起的人,不能急流勇退,还怎么能算得上赢得起呢?

& V9 g. H2 Y; {" X6 A) |- Z( {; ?) l9 E  x
; q# {; B+ f5 P" V" E0 T  h& S
曹沫隐退之后大约过了半年,有个陌生人在我的门房里留下一个包裹。我拿在手上掂量了一下,轻得很,肯定不是想走我的门路的人送来的金玉珠宝。我把包裹的封皮解开,里面又是一层封皮。不过,这一层封皮不是麻布,是绢。绢上有四个字,四个什么字?“物归原主”。我没有再打开这一层封皮,因为我已经知道这里面的东西是什么。我没法按照曹沫的意思去“物归原主”,因为雍廪不巧在一个月前就病故了。不过,我也并没有把那雁翎刀据为己有,而是亲自把它送回了青陵。雁翎刀的真正主人难道不是雁翎刀主么?这才是真正的物归原主,对吧?
发表于 2009-11-19 08: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添油加醋,油和醋都添加的好。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户端